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如何在多變的環境中,尋求突破?
真心分享尋找、堅持和實踐夢想的過程。
真心追夢,是作者數十年學術生涯追求夢想的回憶及感想。內容分成初任大學教職、從事研究行政、投入大學辦學、再創學術風華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長短不一的多篇文章,寫出在荊棘重重的環境中,如何尋找、堅持和實踐夢想的過程。作為一位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其學術生涯絕不自限於象牙塔的安穩生活,而要走進變化多端的社會現場,面對問題,省思學理,運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尋求突破,引領改變,邁向願景。作者在書中娓娓道出他的人生哲學和奮鬥旅程,其思維、理念、方法和行動都頗具啟發性,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黃政傑
學歷
美國邁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主修課程與教學)
專長
課程與教學、教育改革、教育評鑑、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國民教育、教育研究等
現職
台灣教育研究院社社長、静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教授、臺灣教育評論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系友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及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技職司高教司司長及學審會執祕、國立臺南大學及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校長、明道大學及靜宜大學講座教授
章節試閱
三、投入大學辦學
規劃南師改大的院系所
南師創於一八九九年, 校名為臺南師範學校,歷經改制為師範專科學校及師範學院的
變革。在日本時代,學校多次轉型,以臺南師範學校創校,後改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南分校(一九○二)、臺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一九一九) , 一九二二年遷校到樹林街,一九四三年改制為三年制師範專科學校。國民政府來臺後,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南師範學校,一九六三年改制為師範專科學校,一九八七年改制為師範學院(設初等教育、語文教育、社會科教育、數理教育、特殊教育等學系),一九九一年由省立改為國立(增設初等教育研究所、音樂教育學系、幼兒教育學系)。創校直到我就任南師校長時,不論怎麼改變,均不脫師資培育的本質,學生素質優異,教育品質精緻,素受社會肯定和尊崇,但一直是個小規模學校。我到南師當校長,一直有深刻的感受,覺得南師校長因學生和學校而貴,臺南人還滿尊敬南師校長的。
一挑起艱難的改大任務
南師改大是二○○一年我到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接任校長的主要任務,這事只有四個字,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十分困難,更艱難的是政策上一直希望把師範學院併入各大學,決策者想盡辦法在阻擋。例如: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教育部召集三所師範大學及八所師範學校院長,針對師範校院定位及轉型發展事宜進行研商。會中決議有三點:
1.師範校院應積極轉型發展,朝向與資源互補之鄰近大學整合;
2.應積極推動正在進行之師範校院校際整合;
3.師範校院應發揮教師在職進修中心之功能等。由這個決議可看出教育部的政策心態,是不願師院再升格。若把師院拿來和技術學院改大一起看,更可發現其中端倪,後者一間間升格科技大學,前者一所所原地踏步,八所師院為此都相當苦惱。
二○○○年二月,嘉義師院和嘉義技院配合政府政策合併為嘉義大學;二○○三年八月,臺東師院因臺東地區未有綜合型大學,配合政策升格為臺東大學;剩下七所師院,有六所確定朝向升格教育大學的方向去努力。南師則在南教大和南大兩個方向擺盪,前個方向因諧音不雅,難為南師人接受,乃轉向追求南大而努力。但從現實面來說,改成單科型的南教大都沒著落,若要改成綜合型的南大更為遙遠。以往師專改師院各校齊步走,這次師院改教大也想一樣共同行動。南師為改南大而單飛,缺乏師院的共同力量,還可能被其他師院掣肘,是否得以完成使命,頗令人懷疑。
二由學系轉型進行最根本的突破
我在這種情況下接掌南師校長之職,心中毫無懸念,以南大為轉型發展方向,這需要一方面平息校內雜音,二方面和師院同儕溝通南師邁向南大的理由,三方面備妥升格南大的各項條件,四方面打好南大成為優質大學的基礎。南師改大條件完全符合,有許多條件都超越規定的改大標準。例如:改大很重要的是師資,這是技術學院升格科大最困難之處;但一九八七年師專改師院前後,各師院都嚴格執行新進教師必須具備博士學位的政策,且現職教師滿六十五歲不得延退。再經過升格師院後十多年來的除舊布新,各校師資具博士學位的比例與一般優質國立大學相比,已不遑多讓,教學和研究表現都有很大的進步。雖說一九九四年《師資培育法》公布後,取消以往師範生公費培育及畢業分發就業制度,但當時畢業生就業情形還不錯,招到的學生仍有相當好的資質。
三各學系追求更大發展空間
《師資培育法》公布實施後,各師院畢業生都面臨一般大學師資生的競爭,就業率愈來愈低,這也成為激勵師院各學系轉型發展的力量,南師自不例外。拿掉教育兩字,學系教育目標和課程必須重新規劃,培育師資是原來唯一任務,以後要開展其他人才培育任務,學生畢業除當老師外,還可到各行各業工作。
原來對焦於師資培育的課程,也要配合學系教育目標所要培育的各種人才來調整。接著
師資要配合課程調整來聘用新老師,研究上也要從原來以學科教育為主的焦點,擴大為學系相關的學科研究;原來重教學、輕研究的工作比重,也要調整過來,減少教學負擔,增加研究成果。換言之,現有的教學研究任務需要大幅改變,幾乎等於是教育革命;這在平常是難以做到的,但在改大壓力下,學系大都能配合規劃和執行。
四老學系分割及轉型
老學系的分割要思考兩個面向,如果一個學系原有兩個班,會有兩個班的師資編制和學生名額,分割起來較為容易,分割後各有一個班的生額,教師依專長分到新學系,例如語文教育學系原來每年招兩班學生,有中文和英文師資,可切割成國語文學系和英文學系。但這個學系原來的國語文師資較多,英文專長的師資比較少,這種狀況比較複雜,需要溝通協調,進行師資員額調配。此外,分割之後的空間、設備、經費等資源也都要調整。
有時,會出現分割的兩學系系名不容易訂出來的情形,例如社會科教育學系便是,原有
兩個班,可分成兩個學系各一班,但還是得要以學系內師資專長作為分割學系系名的考量。又如,自然科教育學系內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科的師資,原只有一個班,學校必須挹注很多資源才有可能分割發展,基本上等於是創設多個新學系,這就要看整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和可用資源如何來做決定。
於是在二○○一年十二月就任後,南師向教育部提出系所班組和招生名額調整,希望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表演藝術內容,增設戲劇研究所,也要配合爭取濱海環境敏感之七股校區,成立環境生態研究所。前者為國內培育表演藝術師資開創新的風潮,同時作為培育中學藝術與人文師資的準備,後者為彰顯南大保護七股地區自然環境和生態之決心和能力,讓南師改大後擁有大而完整的校地,發展為綜合型大學。後來校務會議決議以往各學系提出申設研究所碩士班者排列於優先位置,但兩個擬設研究所也納入申設。
由於教育部當時正執行大學總量管制政策,因而南師所提增設研究所碩士班的申請均順利核定通過,包含環境生態研究所、戲劇研究所、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語文應用研究所、運動與健康研究所、視覺藝術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另外鄉土文化研究所更名為臺灣文化研究所。
申請時,有的學系堅持擬增設碩士班的名稱要含有教育兩字,教育部怕混淆師資培育,要求研究所名稱不得冠以教育兩個字,亦即避免令人誤以為也要培育師資之謂。成立博士班,審查較為嚴格,但也要循序漸進地努力,除了原來的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外,也成立測驗統計研究所博士班、數位學習博士班。
南師改大,必須脫離師範學院的格局,這是大家都看到的。
三、投入大學辦學
規劃南師改大的院系所
南師創於一八九九年, 校名為臺南師範學校,歷經改制為師範專科學校及師範學院的
變革。在日本時代,學校多次轉型,以臺南師範學校創校,後改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南分校(一九○二)、臺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一九一九) , 一九二二年遷校到樹林街,一九四三年改制為三年制師範專科學校。國民政府來臺後,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南師範學校,一九六三年改制為師範專科學校,一九八七年改制為師範學院(設初等教育、語文教育、社會科教育、數理教育、特殊教育等學系),一九九一年由省立改為國立(增...
目錄
一、初任大學教職
指導研究生寫論文
參與臺師大教研所課程改革
參與創辦《現代教育季刊》
主持「一週教育論壇」廣播節目
參與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標準修訂
參與規劃國家教育研究院
二、從事研究行政
接掌臺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定位臺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拍攝「成長與學習」教學影片
創辦《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參與亞太經合會教育部長會議規劃
回應吳京校長邀約籌辦教研所
創辦課程與教學學會
舉辦認識臺灣教科書座談會
籌設開放教育學會
主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三、投入大學辦學
規劃南師改大的院系所
規劃南師改大的空間
改革南師改大的師資培育
推動六性藝術化校園
回想南師改大插曲
難以忘懷的幾件事
四、再創學術風華
參與生命教育之推動
創辦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擔任《台灣教育雙月刊》總編輯
創辦台灣教育研究院社
成立與運作台灣教育研究院
規劃分科教材教法專書的編撰
執行分科教材教法編撰計畫
主編中小學和高教領域專書
一、初任大學教職
指導研究生寫論文
參與臺師大教研所課程改革
參與創辦《現代教育季刊》
主持「一週教育論壇」廣播節目
參與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標準修訂
參與規劃國家教育研究院
二、從事研究行政
接掌臺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定位臺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拍攝「成長與學習」教學影片
創辦《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參與亞太經合會教育部長會議規劃
回應吳京校長邀約籌辦教研所
創辦課程與教學學會
舉辦認識臺灣教科書座談會
籌設開放教育學會
主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三、投入大學辦學
規劃南師改大的院系所
規劃南師改...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