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委託臺北教育大學執行臺灣民主運動海外文獻調查成果案調查成果選編而成。本書由學者何義麟、許維德、藍適齊蒐錄海外有關刊物、詩歌創作57篇,就海外討論臺灣前途與國際變化、世界人權運動宣言落實與臺灣人權運動發展史料、海內外有關政治改革與民主自由訴求跨境傳播等重點分類,撰寫文獻解題,考證並介紹作者生平。並由主編撰寫3篇導讀文,以便讀者理解文章產生時空脈絡、歷史意涵。全書搭配26張相關歷史圖像,並製作海外臺灣人發行報刊簡介一覽表,釐清海外臺灣人運動團體刊物特色,剖析其歷史定位,兼具史料指南性質。有關成果不僅是臺灣民主運動的一環,也可以是探討落實轉型正義的參考依據之一。
推薦序
導 言
民主化的台灣,不論對國內或對國際社會,都應該要積極宣揚民主自由的價值,同時也要努力落實人權保障、建立公義社會之目標。回顧戰後台灣的歷史發展,為了更加完整地呈現民主運動的歷程,我們必須充分地展現相關文獻史料。近年來,政府文化部門積極推動建立國家文化記憶之工作,不僅協助學者進行民主運動史研究,同時也以專書呈現台灣民主化的艱辛歷程。民主運動的推進過程中,海外台灣人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是民主自由、人權保障的理念傳播者,不斷將其理念透過各種方式傳播回台灣,因而創造出遙相呼應的加乘效果。特別是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他們在海外積極展開政治犯救援、宣揚民主理念,更出錢出力壯大政治反對運動勢力,成為推動民主化運動中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本書選錄各類文獻並撰寫文獻解題,其目的就是要呈現這段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歷史。
本書原為「台灣民主運動海外文獻」彙整調查的研究成果,原計畫是針對海外台灣人活動中所成立的各種政治組織、同鄉會、教會等團體,以及國際人權組織的活動,進行全面性的調查,並蒐集各團體或個人所發表的文獻,包括各種社團組織刊物之發刊詞,爭辯台灣前途之論述,或人權運動之宣言,甚至擴及創作的劇本、小說、詩歌等作品。除了收錄這些歷史文獻之外,同時撰寫文獻解題,希望藉此補充國內民主運動等相關先行研究之不足。許多長期居留海外的台灣人,日夜思念故鄉母土,儘管懷抱著分歧的國家認同,但大家依然持續為爭取台灣的民主化而努力,他們犧牲奉獻的精神,著實令人感佩。我們認為,必須將海外民主運動的文獻納入視野,民主化過程的歷史脈絡才得以全面釐清,如此才能更多元更完整地建構台灣民主運動之歷史圖像。收錄本書的文獻,大約僅有結案報告收錄文獻的半數,但是民主運動的歷史脈絡,大致已經完整地呈現出來。
一、文獻收集的範圍
討論台灣民主化的歷程,必須回顧1940年代政權更替至2000年以後政黨輪替的歷史發展,但為聚焦於民主與人權運動史,史料蒐集範圍限縮於1945 -1992年間的文獻。大致而言,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可以二二八事件後為起點,一直到1992年公布修正刑法第100條,取消「黑名單」返台禁令為止。這段期間海外各種有關台灣前途的論述、政治體制之改革要求、人權保障的公開呼籲等文獻,都在本計畫蒐錄範圍之內。
戰後,隨著環繞台灣的國際情勢變動,海外有志之士提出各種有關台灣前途的論述,甚至組成多種政治結社,他們的政治主張與活動,值得我們逐一加以檢視。例如,1948年2月28日在香港成立的「台灣再解放同盟」曾提出聯合國託管論,引起國民黨政府嚴密關切。另一方面,也有期望藉由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來解放台灣的呼聲,他們組織「台灣民主自治同盟」;而後在不同時期,日本、美國的海外台灣人團體,明確提出獨立的主張;保釣運動與失去聯合國議席代表權前後,台灣前途之論爭更加激烈;還有,海外台灣人的政治犯救援與人權保障訴求等,也值得關注。當然,1977年中壢事件爆發以後,海外民主運動與國內黨外勢力有更密切的結合,每逢國內重大事件發生時,海外各種團體如何進行聲援,其相關文獻也是蒐集的重點之一。本書在計畫執行時首先將運用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台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作初步檢索,再佐以「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與「台美史料中心」庋藏之資料,輔以計畫主持人之田野調查,全面蒐羅彙整各類史料並撰寫文獻解題。上述之重要文獻,大致包括以下幾項重點。
(一)、海外討論台灣前途與國際情勢變化之相關文獻:有關台灣前途問題論述,除了早期在日台灣人的言論值得注意以外,旅居美國的台灣人的獨立運動團體,早在1958年即發行Ilha Formosa雜誌。1960年,東京成立「台灣青年社」,並發行日文版的《台灣青年》月刊,1962年再發行英文Formosan Quarterly雜誌,而後改名為Independent Formosa,1966年11月20日《紐約時報》刊出〈台灣自救宣言〉,這些刊物的發刊詞與公開聲明,都深具代表性。而後,各種海外台灣人團體,都曾發行刊物,討論台灣前途問題。譬如,1969年留美學生發行的《望春風》,1973年舊金山灣區台灣協志會發行《蕃薯》,1975年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發行的《愛鄉》;1980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發行Newsletter;1985年,全美台灣同鄉會發行《台灣文化》,1989年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發行《聯誼通訊》等。各刊物之發刊詞,或是團體代表性人物之相關專文等,都是值得蒐集並深度解析的史料。再者,如1972年12月25日黃彰輝等人發表〈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宣言〉,1979年12月15日郭雨新、許信良、陳婉真等人發表〈台灣建國聯合陣線成立宣言〉等皆為深具時代意義的重要文獻。
(二)、世界人權宣言的落實與台灣人權運動發展之相關史料:海外台灣民主運動與世界人權落實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最初因冷戰的影響,未能充分落實。直到1961年「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縮寫A. I.)」於倫敦創立後,外籍人士始關注台灣政治犯救援問題。1969年,海外台灣人團體展開營救彭明敏行動,A.I.也將目光移向台灣政治犯。1972年,梅心怡(Lynn Miles)在日本創辦《浪人》。1975 年11月,《台灣政論》向讀者介紹A.I.。1975年底,《台灣政論》遭到停刊,美國「台灣婦女維護人權委員會」成立,不久擴大為「台灣人權協會」,又在全美各地設立分會。1977年,日本「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成立,美國眾議院首次召開台灣人權聽證會,而後國務院公布台灣人權調查報告。1978年,全國黨外人士助選團標舉「人權」作為共同政見,1984年,「台灣人權促進會」成立,海內外兩相呼應下,人權保障成為改革訴求之一。由此可知,台灣人權運動與民主運動緊密連結,相關文獻值得關注。
(三)、海內外有關政治改革與民主自由訴求的跨境傳播:台灣民主運動最核心的部分是,保障言論自由與改革政治體制之要求,特別在1970年代以後,黨外勢力崛起,要求廢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的聲音紛紛出現。這些民主自由與政治改革的訴求,除了延續《自由中國》雜誌的主張,大部分議題在海外台灣人印刷媒體中都曾被提出討論。這些民主自由的思想理念,具有歷史性的傳承意義,也呈現海內外跨境傳播連結的情況,這些史料都值得我們重視。此外,相關改革言論如何變成黨外雜誌,及競選會場的演講論述等,也極具深入探討之價值。換言之,百年台灣民主訴求的傳承,海內外民主思想傳播管道與論述的演變,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上述相關文獻的選錄與解讀,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史研究的一環,對於探討如何落實轉型正義問題,也甚具參考價值。
二、重要文獻之歷史分期
1947年以後,海外台灣人大致是以政治異議份子的身分展開行動,他們不僅強烈批判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部分左翼知識分子也呼應中國共產黨解放台灣之宣傳,另外還有各種推展台灣獨立運動的團體出現。為了對民主運動追本溯源,我們必須從1945年日本戰敗後的政治情勢談起,接著要了解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知識分子的衝擊;然後,才是1960年代以後,從日本擴散到世界各地的同學會或同鄉會,以及台灣獨立運動團體之擴展。1970年代以降,國民黨統治的正當性出現危機,島內政治反對運動崛起,海外台灣人的支援行動變得更為積極熱絡。經過1980年代的快速自由化時期,台灣的民主運動才能夠在1990年代開花結果。
有關海外台灣人支援島內的民主運動,大略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 首先是「第一期:1947-1971年 冷戰時期台灣前途的思索」,這是在日台灣人政治運動之成長期。戰後台灣人在日本十分活躍,不論是支持中共的華僑團體,或是台灣獨立運動團體,台灣人都扮演重要角色。其後,隨著保釣運動發生,國民黨政府在1971年失去聯合國議席代表權;接著,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2年訪問中國,同年,日本與中國建交,一連串的外交頓挫,使台灣的國際地位受到重擊,國民黨統治正當性受到嚴峻挑戰,海外台灣人運動從此進入第二期。
第二期1972-1979年的運動發展,大致可分為「前半段:1972-1974年 統治正當性危機下的論辯」與「後半段:1975-1979年 來自海外的黨外後援力量」。大抵來說,第二期也可以說是台灣人運動的大幅擴張期。因為,這時早先大批進入北美地區的台灣留學生,在美國、加拿大成家立業,漸有餘力關懷台灣前途問題。與此同時,國內的情勢,從《台灣政論》創刊與停刊到中壢事件的發生,隨著黨外運動的崛起,讓海外台灣人更積極關心國內政治發展,成立組織投入政治犯救援的活動。這段期間,因日本與台灣斷交,致使不少在日台灣人頗為國籍與居留問題而感到困擾。但另一方面,此時台灣人社團也已建立世界性的網絡。
最後是「第三期:1980-1992年 衝破禁制邁向民主自由路」,則是聲援島內民主化運動最熱絡的時期。這段時期,由於高雄事件的衝擊,台美人密集到華府進行遊說活動,促使美國政府議會對國民黨政府施壓,加上後續的陳文成命案與江南案之影響,蔣經國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開放黨禁並解除戒嚴,至此台灣民主化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段時期在日台灣人也相當活躍,他們與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台灣人團體建立緊密的網絡,讓距離台灣較近的日本成為重要據點,且用以支援島內民主化運動。藉由海外力量的整合,民主化的目標才得以在1990年代獲得實現。
三、歷史的回顧與前瞻
本書不僅蒐集台灣民主運動的海外文獻,更對此進行分類,並撰寫文獻解題。藉此,大致已釐清海外台灣人運動團體何時發行何種刊物,以及闡明這些刊物的內容有何特色;同時,也針對三個時期各種團體與刊物之歷史定位,提出進一步的剖析。書中文獻解讀的工作,不僅是進行歷史的回顧,同時也盡力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蹟,藉此希望可以幫助讀者深度理解每一篇文獻的意涵。
當然,這項成果只能達成導覽的功能,細部的探究還是需要依靠讀者的意願與各界持續的努力。不論探索範圍大或小,面對每一篇文獻,我們都應當仔細地閱讀,如此才能深入了解台灣民主運動前輩的艱辛。未來,教科書若能選用本書中的文獻,提供各級學校師生共同研讀,必定更能達成民主教育的目標。如此逐步地推展給社會大眾,希望能促使大家願意更積極共同來維護台灣民主化的成果。
導 言
民主化的台灣,不論對國內或對國際社會,都應該要積極宣揚民主自由的價值,同時也要努力落實人權保障、建立公義社會之目標。回顧戰後台灣的歷史發展,為了更加完整地呈現民主運動的歷程,我們必須充分地展現相關文獻史料。近年來,政府文化部門積極推動建立國家文化記憶之工作,不僅協助學者進行民主運動史研究,同時也以專書呈現台灣民主化的艱辛歷程。民主運動的推進過程中,海外台灣人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是民主自由、人權保障的理念傳播者,不斷將其理念透過各種方式傳播回台灣,因而創造出遙相呼應的加乘效果。特別是在...
目錄
處長序 I
導言I II
凡例 XI
導讀一 戰後在日台灣人的社團網絡與政治主張/何義麟 1
導讀二 1970年代海外台灣民主運動發展:脈絡、組織與刊物/許維德 27
第一章 冷戰時期台灣前途的思索(1945-1971) 57
文獻/解題1. 〈祝詞〉/林茂生(1945.10)
文獻/解題2 〈台灣人民之出路〉/邱平田(蘇新)(1948.5)
文獻/解題3 〈一條有價值走的道路〉/本刊(1948.6)
文獻/解題4 〈華僑應該前進的道路〉/本會(1954.1)
文獻/解題5 《台灣民本主義.序言〉/廖文毅(1956.12)
文獻/解題6 〈公開信〉/李天福(1958.4)
文獻/解題7 〈創刊詞(台湾青年に告ぐ 発刊の言葉にか
えて)〉/本會(1960.4)
文獻/解題8 〈國府的最後之掙扎:彭明敏的逮捕〉/本刊
(1964.11)
文獻/解題9 〈台灣獨立連合成立宣言〉/台灣獨立連合 (1967.6)
文獻/解題10〈歐美日三連盟共同合辦漢文機關誌獻辭〉/
吳進義(1968.5)
文獻/解題11〈再見吧,台灣!〉/赤子心(1969.3)
文獻/解題12〈救援黃鄭兩氏呼籲書〉/本基金會
(1970.5)
文獻/解題13〈試論台灣革命的正確路線〉/左雄(1970.12)
文獻/解題14〈致釣魚台行動委員會的一封公開信〉/本社
(1971.5)
第二章 統治正當性危機下的論辯(1972-1974) 123
文獻/解題1 〈留日台灣人同學會相繼簽署向蔣政權提出國
是建議書〉/本刊(1972.3)
文獻/解題2 〈《台獨》月刊發刊詞:高舉「台獨」的旗幟
邁進〉/評論員(1972.3)
文獻/解題3 〈台灣人民的自由與獨立〉/陳隆志(1972.3)
文獻/解題4 〈美國政府不可出賣台灣人民〉/彭明敏
(1972.3)
文獻/解題5 〈談台灣文學〉/衣岩(1972.3)
文獻/解題6 〈做個光榮的台獨份子〉/反之(1972.3)
文獻/解題7 〈一個小小的開始〉/本刊(1972.10)
文獻/解題8 〈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宣言:我們基督徒的立場〉/發起人(1972.3)
文獻/解題9 〈發刊詞〉/本刊(1973.7.1)
文獻/解題10〈台灣協志會會刊《蕃薯》創刊詞:一個小小
小的開始〉/編者(1973.10)
文獻/解題11〈現時台灣政治歌〉/王育德(1973.10)
文獻/解題12〈「台灣政治犯名單」的啟示〉/評論員
(1973.11)
文獻/解題13〈敬告諸位同學書〉/連根藤(1973.11)
文獻/解題14〈自救的呼聲,堅強的運動:紀念「自救宣
言」發表十週年〉/編輯組(1974.9)
第三章 來自海外的黨外後援力量(1975-1979) 191
文獻/解題1 〈呼籲全島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新國家〉/台生
報(1975.1.25)
文獻/解題2 〈雷震與救亡圖存獻議〉/黃有仁(1975.2)
文獻/解題3 〈掌握咱自己的命運〉/張燦鍙(1975.5)
文獻/解題4 〈台灣問題必須由台灣人民來解決〉/彭明敏
(1975.5)
文獻/解題5 〈台灣人民的政治責任與要求〉/宋泉盛(1975.9)
文獻/解題6 〈抗議書〉/資料組(1976.1)
文獻/解題7 〈外省人的認同〉/張系國(1976.1.31)
文獻/解題8 〈社論 二二八的意義〉/本社(1977.1)
文獻/解題9 〈積極爭取台灣人在美應有的地位與權益:
給全美台灣同鄉一個極重要的呼籲〉/委員會(1978.7)
文獻/解題10〈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成立宣言〉/本刊
(1979.5.15)
文獻/解題11〈台灣人自救運動的回顧〉/洪哲勝(1979.7)
文獻/解題12〈台灣人的力量〉/黃介山(1979.9)
文獻/解題13〈呼籲美國與台灣民主運動直接對話〉/
郭雨新(1979.10.28)
文獻/解題14〈社論 順應潮流 開放黨禁─響應「政治
學台北」運動的呼籲〉/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1979.12)
文獻/解題15〈台灣建國聯合陣線成立宣言(1979年12月15
日)〉/眾團體(1979.12.15)
第四章 衝破禁邁向民主自由路(1980-1992) 293
文獻/解題1 〈陳若曦呈蔣經國為高雄事件提出看法望能寬
大為懷不用軍法審判之信函〉/陳若曦(1980.1.5)
、〈致蔣經國函〉/陳若曦等(1980.1.22)
文獻/解題2 〈基督徒的良心和政治權力〉/宋泉盛(1980.1)
文獻/解題3 〈高雄事件後台灣前途的展望〉/許信良
(1980.8)
文獻/解題4 〈向鐵窗裡的民主鬥士致敬〉/美麗島週報
(1980.8.26)
文獻/解題5 〈開創台灣人的新命運—寫在發刊前夕〉/羅
福全(1981.7.31)
文獻/解題6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選舉觀察團
行前會長聲明〉/吳得民(1983.11);〈「北美洲
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選舉觀察團聲明〉/吳得民(1983.11)
文獻/解題7 〈社論 台灣是誰的?〉/本刊
(1987.4)
文獻/解題8 〈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的政治意義〉/李明常
(1988.8)
文獻/解題9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聯誼通訊》創刊詞:會
長的話〉/吳秀惠(1989.7)
文獻/解題10〈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氣質和傳統〉/廖
述宗(1990)
文獻/解題11〈出刊「十年的回顧」緣由〉/林靜竹
(1990)
文獻/解題12〈黃昏的故鄉 我回來了〉/李應元(1990.7.27)
文獻/解題13〈發刊詞:按會徽談起〉/鄭良光(1991.7)
文獻/解題14〈談論建國路線〉/許世楷
(1992.11.23)
總結 海外台灣人刊物中的歷史記憶/藍適齊 361
附錄 :海外台灣人發行報刊簡介一覽表 383
編後語 395
處長序 I
導言I II
凡例 XI
導讀一 戰後在日台灣人的社團網絡與政治主張/何義麟 1
導讀二 1970年代海外台灣民主運動發展:脈絡、組織與刊物/許維德 27
第一章 冷戰時期台灣前途的思索(1945-1971) 57
文獻/解題1. 〈祝詞〉/林茂生(1945.10)
文獻/解題2 〈台灣人民之出路〉/邱平田(蘇新)(1948.5)
文獻/解題3 〈一條有價值走的道路〉/本刊(1948.6)
文獻/解題4 〈華僑應該前進的道路〉/本會(1954.1)
文獻/解題5 《台灣民本主義.序言〉/廖文毅(1956.12)
文獻/解題6 〈公開信〉/李天福(1958.4)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