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或他在關係中常感到焦慮不安,
或害怕太靠近自己在乎的人,
別急著為你或他貼上不良情人的標籤。
建立充滿安全感的穩定關係,
就從辨識「依附風格」開始。
從焦慮到安定,你可以勇敢「給予愛」,
更可以放心「接受愛」!
\ 獨家附贈「我的安全感日記」/
用32個問題,和伴侶一起探索彼此的內心世界。
✪ 本書為《找回100%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2023年暖心版
【專文導讀】
林以正/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顧問、前台大心理系教授
【熱情推薦】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約會顧問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 認識三大依附風格,辨識自己在關係中的狀態:
[ 安全依附 ]——看看世界如此溫暖而美好
此類型者在小時候遇到威脅時,皆有即時獲得主要照顧者的關愛與陪伴,長大後也成為一個在感情中充滿安全感的人。
[ 焦慮依附 ]——當被貼上恐怖情人的標籤
此類型者在小時候有需求時,經常會受到主要照顧者的忽略,進而發展出以更激烈的方式吸引別人的關心,在成人的依附關係中也持續著這樣的對待。
[ 逃避依附 ]——就是說不出口的「我愛你」
此類型者在小時候同樣常會受到主要照顧者的忽略,進而發展出以壓抑自己情緒的方式,忽視心中的不安,在成人的依附關係中也不敢真實面對自我情緒。
作者簡介:
貓心(龔佑霖)
一個來自亞斯星球,卻踏入愛情心理學領域的愛情心理作家,致力於大眾心理推廣。
畢業於台大心理系,國北教大心理相關研究所,擅長安全感心理學(即依附理論)、兩性心理學、自我探索心理學、電影心理學、社會議題心理學等。
現為泛科學、女子學、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
最喜歡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與人連結的需求。」
推薦序
【推薦序1】
讓我們談場「穩穩的」戀愛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約會顧問
因為心理師工作,見過許多情侶、夫妻,或尚在追求階段的單身者。愛情中的兩個人(不論是否交往)有千百種的組合,有的能言善道、幽默風趣,有的木訥老實、溫和細心;有人活潑外向、熱情急躁,有人內斂寡言、獨立穩重。但有趣的是,若從依附角度來看,這些在愛情甜蜜幸福,或為愛苦惱傷神的人們,總在「焦慮」與「逃避」兩個端點構築的直線上游移著。
有些人偏向「焦慮依附」,愈往極端,用來盛住安全感的容器,也有著愈大的漏洞。他們辛苦與內心的害怕對抗,擔心眼前的避風港隨時會崩塌、消逝,於是忍不住緊迫盯人、草木皆兵。至於尚未脫單的焦慮依附者,則習慣亂槍打鳥,卻又緊抓不放,或過快的步調讓對方難以招架、倍感壓力。關係總在緊張與針鋒相對中崩解,無法透過一段關係,找到內心渴望的平靜。
至於偏向「逃避依附」的人,愈往極端,用以貯存安全感的容器,則有著愈小的填充口。他們同樣辛苦被內心的害怕糾結著,不斷告訴自己「一個人也很好」、「別輕易將自己交出去」,於是習慣與對方保持距離,讓他感到困惑、茫然。在愛情裡,逃避型要嘛難以給出承諾,要嘛在關係衝突或挫折時,奉行「換一個比較快」策略,絕不正面對決。關係總在無聲與嘆息中消逝,無法靠近另一個人,填補心底的寂寞與空虛。
這本書用清楚的架構、詳細的說明與舉例,幫助我們瞭解焦慮及逃避型情人的面貌,也讓我們得以學習如何調整,能從這條直線的兩邊,逐漸往中央移動,讓「安全依附」的元素愈來愈濃烈。無論你單身或有伴,不管你們常吵架或總是冷戰,都適合透過此書更加瞭解自己、對方與愛情。
【推薦序2】
不同角度,看見依附的不同樣貌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正如本書介紹的安全感三要素(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對感情關係的重要性,我認為一篇好的知識寫作或一本好的科普書,同樣也需要用這三要素來建立內容與讀者的正向關係、讓讀者能夠安全依附於好內容的堡壘,特別在這個有毒訊息肆虐比病毒更快的時代。
因此,身為致力於推廣有趣好知識的泛科學一員,我很開心能看到泛科學熱門作者貓心的這本新書問世。貓心在泛科學上長期連載的「依附系列」獲得很大的迴響,但與其談閱讀量這類量化數字,我更想從我自己閱讀的感覺來說說。
自從知道依附的四大象限,我自我評估,大部分時候的我屬於「安全依戀」者,但也不總是如此。例如剛進入一段關係時,我更像是「逃避依戀」,會盡量避免投入跟給予;但等到稍微更進一步,我又變得像是「焦慮依戀」,憂心於對方的想法,想方設法要搞懂她在想什麼。這算是「矛盾依戀」嗎?似乎又沒那麼嚴重。
雖然覺得在自己身上沒定論,但這個框架卻非常好用。應用在對孩子的教養上,我更能自我檢討跟提醒太太跟我自己是否用了正確的方式跟語言,來給予女兒安全避風港跟堡壘的感受。我覺得安全感之於孩子,很像行動電源之於重度手機使用者,或許看完本書後你也會有自己能心領神會的一套理解方式。
除了應用在自己生活上,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我發現用本書教我的來分析戲劇、小說、漫畫裡的角色,特別有意思。當我用依附關係的視角重新看像是《復仇者聯盟》這樣的視覺特效爽片,才發現自己真正看懂了電影。
好的邏輯、流暢的語言、加上清楚的架構,是把複雜議題說清楚的必備條件,再加上激發同理心跟注意力的故事,以及完整的資料引用,就成就了一本能給讀者滿滿收穫跟安全感的好書。我認為這本書值得你付出信任跟一點時間,與它建立一段正向關係。
【推薦序3】
敞開胸膛―擁抱愛,也承受傷害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我們總是嚮往在愛情裡,兩人心的距離能夠越拉越近,這樣的結果雖然讓我們享受到愛情的甜蜜,同時也增加受傷的風險。
花費心力來投資愛情本來就是有賺有賠,但總是有些人在獲利時歡天喜地,慘賠時哭天搶地,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些人,在愛情的開始,就很有可能走向受傷的結局。
愛情這條路走得如何,無關這個人是否為高富帥、白富美等外在條件,重要的是安全感。
有安全感,不代表我就不會受傷。有點像汽車配備的安全氣囊一樣,氣囊越多,我受傷之後就可以越快爬起來。
看著佑霖在書裡面細細闡明安全感的來源、類型,以及如何改善,我腦中閃過好多在臨床上看到的故事。我們從小到大,所做的很多事,包含學業、品行、人際、愛情,很多都是我們在追求與他人連結的方式,也就是說,是我們在追求與他人有良好互動的方式。
難就難在「良好互動」。如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好好的被愛,雖然長大後的我們仍然渴望愛,但每次尋求愛的過程當中,都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以至於我們用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式,拐彎抹角的希望別人愛我、肯定我。
於是有了各種不適切的依附形式。
仍然要提醒在看這本書的你,或許你正在用這些依附形式,或因為這些依附形式受了傷、傷了人,但這不是你的錯。如果你沒有好好的被愛,也不是你父母或誰的錯。
因為,沒有人願意當一個不被愛的人,也沒有人願意傷害自己親密的人。很多的扭曲,都來自於苦衷與不得已。
願大家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得到自在,練習愛自己,也愛別人。
【推薦序1】
讓我們談場「穩穩的」戀愛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約會顧問
因為心理師工作,見過許多情侶、夫妻,或尚在追求階段的單身者。愛情中的兩個人(不論是否交往)有千百種的組合,有的能言善道、幽默風趣,有的木訥老實、溫和細心;有人活潑外向、熱情急躁,有人內斂寡言、獨立穩重。但有趣的是,若從依附角度來看,這些在愛情甜蜜幸福,或為愛苦惱傷神的人們,總在「焦慮」與「逃避」兩個端點構築的直線上游移著。
有些人偏向「焦慮依附」,愈往極端,用來盛住安全感的容器,也有著愈大的漏洞。他們辛苦與內心的害怕對抗,擔...
作者序
踏上找回安全感的路
我是一個亞斯星球人,卻踏入了最需要與人連結的心理領域。
在踏入之後,我遭受到了許多的挫折,我發現我對於維持伴侶關係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同時,因為亞斯星球人和普通地球人的差異太大,我無法通過心理師的實習。
在七年半前的那個秋天,我和魚分手了。還記得那是一個秋風颯颯的日子,在台大大一女外,那個我和她曾經開心地坐在那談心的涼亭,她用我送她時,她感動到哭出來的包包,把所有與我有關的事物,全部一起打包還我。
「我只能跟你講到十二點,晚點還要去練球。」
「那我們還能不能做朋友?」
她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拿出手機播了梁文音的〈分手後不要做朋友〉。
「貓和魚,是沒辦法在一起的。貓到海裡,是會溺死的。」她淡淡地說著。
我實在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月前,還能一起愉快奔馳在台大棒球場的魚,如今會變成這個樣子。還記得我們最後的通訊,是我私訊問她如何在台大圖書館內,找到一本論文藏書,在她寥寥幾句簡短的訊息下,我找到了一本名為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s的論文集。我翻開了書中談論依附的那一章,詫異地發現,原來我和魚,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只是我們面對沒有安全感的方式不同:我選擇死抓著她討安全感,她則是面對著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透過手機打字告訴我,「我沒辦法說話,對不起。」
在那之後,我們唯一的聯繫,是在我媽媽過世的時候。她在我的聯絡之下,決定到殯儀館為我媽媽上香、擺祭品,她透過訊息告訴我,她不是為了我而去的,而是為了我媽媽而去的,她謝謝我媽媽在我們交往時對她的照顧。
在和魚分開之後,我又經過了多段感情,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受傷。作為一個亞斯星球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最欠缺的或許就是被愛了。我們語言不通,我需要努力地去理解他人的意思。被排擠、被霸凌、被迫與人疏離,使我非常渴望愛情的救贖,也讓我在和魚分手之後,確診了輕鬱症與焦慮症。
我真的很孤獨。
但在這個同時,我從寫作找到了一扇窗口,有時我會從讀者口中,得到溫暖的回饋,他們讓我知道,即使是一個亞斯星球人,需要花比別人更大的力氣去了解社會脈絡,我依然可以為社會帶來溫暖,能夠成為一個好的作家與講者,讓世界上許多缺乏安全感的人,得以得到同理與寬慰。
在這四年半的閱讀、消化與書寫中,我終於找到了增加安全感的一絲絲方法:安全感很難透過一個人自己形成,需要先找尋能帶給我們安全感的人們,透過他們的陪伴,才能慢慢塑造出內心的安全感。我將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藉此帶領讀者認識所謂的安全感,以及建立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第一個部分,我將詳述依附理論的內涵,並將我為讀者諮詢的經驗、我的個人經歷、我從諸多地方聽到的個人生命史進行改寫,透過理論與故事結合,撰寫「依附模式形成的過程」與「三種主要依附類型的人在關係中表現出的不同樣貌」,讓讀者了解自己與他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這個部分裡,我會加入大量的故事,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不同依附類型的人,他們在感情中呈現的樣貌;另外,我也會附上許多科學研究的資料,來增加這本書的質量。其中的研究,大多都來自於前文提及的那本論文集。
第二部分,我將帶領讀者以依附理論作為基礎,學習如何找尋相對而言較有安全感的人們,並且透過適當的對話模式讓讀者做練習,建立起具有安全感的愛情與人際關係。
在這裡,我想先點破一個盲點:在談論安全感的時候,許多人總是爭執著,「到底是要自己先變好,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或是「先找到合適的對象,才能讓自己慢慢變好」。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兩者是同樣重要的。
原因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又找到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那麼你們將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花上許多時間爭執。但如果你找到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人,卻總是用「為什麼你都不主動關心我?」「難道你就不能多愛我一點嗎?」這樣的話語噴向對方,相信有安全感的人,也會有支撐不了你的一天。因此,在尋找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對象時,缺乏安全感的人們,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將會是第二部分的主軸脈絡。
希望《依附練習:了解自己的依附風格,在人我關係中找到平衡》這本書,能夠讓我們一起逐漸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未來。
2023年2月
踏上找回安全感的路
我是一個亞斯星球人,卻踏入了最需要與人連結的心理領域。
在踏入之後,我遭受到了許多的挫折,我發現我對於維持伴侶關係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同時,因為亞斯星球人和普通地球人的差異太大,我無法通過心理師的實習。
在七年半前的那個秋天,我和魚分手了。還記得那是一個秋風颯颯的日子,在台大大一女外,那個我和她曾經開心地坐在那談心的涼亭,她用我送她時,她感動到哭出來的包包,把所有與我有關的事物,全部一起打包還我。
「我只能跟你講到十二點,晚點還要去練球。」
「那我們還能不能做朋...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導讀──正因為,還有更多可能。
林以正 |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顧問、前台大心理系教授
PART 1 親愛的安全感,你在哪裡?
Chapter1還記得童年的那張毯子嗎?──關於安全感
01來自童年的依附本能
02成人依附理論:複製童年依附經驗
Chapter2看看世界如此溫暖而美好──安全依附
01滿到漫出來的安全感:安全依附的內心世界
02從約會到分手:安全依附的感情路
03做你的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堡壘:安全依附在關係中的選擇
Chapter3當被貼上恐怖情人的標籤──焦慮依附
01克制不了的控制慾:為什麼我會這麼沒安全感?
02從約會到分手:焦慮依附的感情路
Chapter4就是說不出口的「我愛你」──逃避依附
01太親近對方就會想逃跑:為什麼我會這麼沒安全感?
02從約會到分手:逃避依附的感情路
PART2 安全感,原來一直都在。
Chapter5當「請跟我好好溝通」遇上「請讓我好好冷靜」──追逃模式
01當焦慮依附遇上逃避依附:為什麼我們會互相吸引?
02身為焦慮依附或逃避依附,要如何解套?
Chapter6你願意陪在我身旁嗎?──建立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01在某些情況下,不安全依附其實有利於生存
02你會願意陪在我身旁嗎?如何辨識對方是否為合適的潛在對象
03用對的方式,說出心中的恐懼:如何建立起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04錦上添花更勝於雪中送炭:在那些關係良好的時候
我的安全感日記
作者後記── 獻給在天上的母親
推薦序
作者序
導讀──正因為,還有更多可能。
林以正 |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顧問、前台大心理系教授
PART 1 親愛的安全感,你在哪裡?
Chapter1還記得童年的那張毯子嗎?──關於安全感
01來自童年的依附本能
02成人依附理論:複製童年依附經驗
Chapter2看看世界如此溫暖而美好──安全依附
01滿到漫出來的安全感:安全依附的內心世界
02從約會到分手:安全依附的感情路
03做你的安全避風港與安全堡壘:安全依附在關係中的選擇
Chapter3當被貼上恐怖情人的標籤──焦慮依附
01克制不了的控制慾:為什麼我會這麼沒安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