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閩南的建築文化、民間文學、民間信仰文化、名人、曲藝文化、歲時文化、生命禮俗、工藝、飲食文化、僑鄉文化,十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詳盡地呈現了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閩南文化。
同時,本書收錄了十組從閩南文化這一宏大命題中提取具體元素進行創作的文化創意設計作品,並通過對每組作品的靈感來源、文化聯結、細節展示、創意理念等多方面進行詳細剖析。努力做到在兼具知識科普的同時,提供「如何進行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新思路。
商品特色
縱覽包羅萬象的閩南文化在歷史的浪潮中不斷吐故納新,
從靈光乍現的創意設計案例中解鎖閩南文化新的打開方式,
10大主題內容談閩南文化強大生命力與繽紛多彩,
10組文創設計觀閩南文化未來無限可能性。
作者簡介:
李姿瑩
學歷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現任
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重要事蹟
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曾獲臺灣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傳統劇本獎優選(102、106年度);第四屆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劇本獎、導演獎;華夏獎.2021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創意設計邀請賽優秀獎等。研究領域:閩臺文化、民間文學、歌仔戲、文化創意設計。
章節試閱
仙人指路,閩南領航
閩南,既是福建南部地域空間的指稱,概括不同地理狀態(海洋陸地、山河聚落),也是中原河洛的歷史連續文化脈絡(西晉以來的多次南移及搬遷與海外拓展),亦是地方多元族群融合(閩越)且再展延,以共同原鄉地而展開的持續文化的過程。「閩南在中國,而閩南文化卻在世界」本書開宗晾出閩南是個全球的、複合式的概念,點亮閩南所具有的文化傳播、繼承與開放。
若學術成林,每一種植物都是文化的生命細節,以往學界的論著,多以切面或圈點深度點評,見樹不見林,閩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姿瑩老師為閩南這一蓊綠豐美的文化森林種種知識集結成禮,舉凡傳統民俗時節與文化內蘊,以貼近土地的姿態,為閩南文化各領域,匯聚成林,也是開門見山的好作品,為大眾展開百科全書的閱覽,讓讀者能對閩南文化有更具體認知與全方位思索。姿瑩博學強記,下足功夫,深入淺出鋪陳視野,細膩詮釋之外,也賦予新意。深究之下,每一章節盡是可繼續探尋的好題目。
閩諺:「八仙過海,隨人變通」,仙人賀壽渡海,各展神威,本書亦如仙人引路,於閩南啟航,從閩南文化的精神、社會與物質方面,做一綜覽,先對文化創意之間的平衡與兼顧,略述其道,再從有形文化與無形文化各摘論著,分為「建築文化、民間文學、民間信仰文化、閩南名人、閩南曲藝文化、閩南歲時文化、生命禮俗、閩南工藝、飲食文化、閩南僑鄉文化」十個單元,十項議題恰是分門思考,囊納多元:
其一、「以人為主體」,尋思閩南名人、生命禮俗之各種時節表現與民間習俗,專力於經典傳說人物,如:除了臺灣熟知的國姓爺鄭成功,還有福建泉州李卓吾機智斷案之聰明才慧。也有理學大家朱熹、抗倭名將余大猷,近代大家華僑領袖陳嘉庚、語言文學大師林語堂,皆以成就與傳說,留下史蹟。除了名人,市井小民的生命也應該好好照料,從小到大,從少而老,而有出生、結婚、喪葬等生活禮俗相應而生,是本書款款細論之陳述。
其二、「以文為主體」,策重的是民間文學之精緻及藝術表現。從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出發,探詢精緻文學向度方面的口傳文本、以及合樂而歌的閩南曲藝文化。自創世與滅世神話,除了漢族也略摘畲族神話,述說類同。除了名人傳說,閩南還有諸多名勝傳說(廈門五龍嶼、泉州洛陽橋等),與區域真實的地理情態相互呼應,更有風俗、神明、寺廟、風水、奇案傳說等,與在地軼聞連脈相繫。最後有幻想、生活、巧女、機智等類型民間故事,見證閩南口傳多元、巧造敘事、唸謠諺語等文藝之多面性。此外,閩南曲藝文化特有的歌仔戲,係是撰者姿瑩關心主題,從落地掃到電影歌仔戲,述說演出形式之進程與發展。亦有南音(南管)、高甲戲,文武各具風姿。
其三、「以文化情感凝聚為宗」,一群相同文化背景與思維的人,本身就具認同與情感,拜同一尊神明,過一樣的節日,傳習來自祖宗的舊俗。本書特別著眼於以宗教文化匯聚情感與認同之民間信仰,以及原鄉異鄉傳習不墜的文化習俗,則從民間宗教入手,陳述豐富且經典的民間信仰文化(媽祖、保生大帝、王爺、清水祖師、虎爺、廣澤尊王、關聖帝君、七娘媽等),兼述閩臺名廟。閩南歲時文化,係是遵循時節而生的節俗,亦為一年四季文化情感的持續運行與實踐。此外,閩南僑鄉文化章節也流露了文化南下海外、繼續存留傳習的各種俗情展示,比如過番歌、番仔樓、建築特色與僑居地習俗,盡是文化進行式的狀態,點滴都是情。
其四、「以物為載體」,自有形的物質文化鋪述概論,訴說各種文化物象與人群的關係,特別著墨建築文化、閩南工藝、飲食文化。建築方面,涵括廟宇、民居,脊樑磚瓦盡是部件與術語,各種因應環境經濟要素而生的地區民宅,信手捻來,行雲流水,讓人易懂。閩南工藝舉凡陶瓷、雕刻、瓷塑、泥塑、木偶雕刻、剪紙等類目,舉證漳泉藝術名家,既是工藝名作,題材取材自古小說,但結合文創派生新穎,也成為現代生活美學的日常實用品,映現人與物之間互動的文化情誼。飲食文化方面更是將故事端上餐桌,春天的媽祖愛吃蚵,考究蚵仔煎由來淵源,也說八寶四果湯、秋蟹、薑母鴨、米糕、茶香,飲食裡有閩南文化血緣,每一道都風華絕倫,來歷不凡。
除了閩南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關照,姿瑩特別發揮創建,在文前設計多款文化創意作品,讓人神往。先有「文化小故事」,後有「創意理念」,從「建築文化、民間文學、民間信仰文化、閩南名人、閩南曲藝文化、閩南歲時文化、生命禮俗、閩南工藝、飲食文化、閩南僑鄉文化」……等各舉一例,不僅串連了古代傳說文化,也讓古文明有跨越時空來到現代的新應用,設計成創意活用的小物件,兼具生活實用與文化深意。舉隅如下:
在番仔樓古厝守護洋樓的滴水獸,因為疫情的緣故,也設計成實用的「滴鯉鯉」酒精消毒免洗凝膠,帶著鎮煞之氣,「滴鯉鯉」彷彿聽見水滴答答的雨水聲,嬌和可愛,十分吸睛,滴滴酒精,滴滴殺菌除惡,很有正義感。
魁星站在鰲魚上,踢斗點筆,正是文昌的文化符碼,結合了魁星爺傳說,也連接了學業進步、前途坦蕩的祈願,就是一枚實用的手動削鉛筆刀,創意滿滿。虎姑婆是閩南流行最久也最廣的人形怪獸,原本是嚇唬侵害民宅的妖怪,姿瑩將此間的虎姑婆之野性,呼應女性魅力,結合時尚,設計為「虎之吻」唇膏,自帶女王氣場,具有震攝全場的嬌貴與霸氣。
姿瑩老師是筆者大學時期的導生,已然認識姿瑩十六年光景。姿瑩當年執行大專生參與國科會計畫,是筆者指導,努力的她並獲得該年研究優良成果獎項,倍具早慧與灼見。在大學時期,就已是顯眼亮麗的編劇與演員,臺上臺下十分活躍,當時的她,早已實習著文化與創意之間連結,勤寫劇本(除了校內華語文之夜年年編劇,也獲臺灣教育部傳統劇本創作獎項)、畫貴妃、挑眼眉。姿瑩後來進入成功大學研修碩士與博士,拜師於陳益源門下,更為精進展延。除了學問累積,姿瑩也粉墨登場,以劇本創作獲得教育部文學獎項予肯定。爾後她遠嫁對岸,也找到教職,仍然繼續創作撰寫,比如開漳聖王傳,姿瑩苛求自己,也嚴格待己,溫愛學生,創寫歌詞樂音鼓舞疫情之下芸芸大眾的苦樂人生。
姿瑩滔滔的故事,每一橋段,都亮麗得像盞花開的水晶燈。或許就是這麼飽滿晶亮,方能有能量照見更多民俗細節,讓閩南漫漶盈光。以此為序,紀念早春勤奮不懈的各方習俗與學者們。
仙人指路,閩南領航
閩南,既是福建南部地域空間的指稱,概括不同地理狀態(海洋陸地、山河聚落),也是中原河洛的歷史連續文化脈絡(西晉以來的多次南移及搬遷與海外拓展),亦是地方多元族群融合(閩越)且再展延,以共同原鄉地而展開的持續文化的過程。「閩南在中國,而閩南文化卻在世界」本書開宗晾出閩南是個全球的、複合式的概念,點亮閩南所具有的文化傳播、繼承與開放。
若學術成林,每一種植物都是文化的生命細節,以往學界的論著,多以切面或圈點深度點評,見樹不見林,閩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姿瑩老師為閩南這一蓊綠豐美的文化...
作者序
神遊閩南 從新出發
從小生長在閩南家庭中,俯拾皆是閩南文化的結晶之花,舉凡充滿禁忌的年節習俗、神秘又撫慰人心的民間信仰,四季傳香的應時佳味還有解釋孩童「十萬個為什麼」最好的答案——傳說故事以及其他許多許多,這些都像呼吸一樣自然,直到我接觸閩南文化的研究才發現,原來我是閩南文化餵養而成的。
雖俯拾皆是,卻總是有遍地繁花的迷亂,大一上了導師簡齊儒教授的民間文學課,我第一次知道這些我所喜愛的故事大有講究,更跟隨簡齊儒老師指導進行大專生國科會研究計畫,碩博班師從陳益源教授,有幸碩一就跟著陳益源教授赴金門田野調查,更是窺見了閩南文化的繽紛多彩,原來我是閩南文化餵養而成,但我並不是那麼熟悉其他面貌的閩南文化,帶著謙卑又期待的心情,一路走來將所見的閩南文化都包攬在懷中,視若如珍。
博士畢業後到了漳州閩南師範大學任教,因緣際會下時常進行閩台之間閩南文化的研究與對比,我驚奇的發現,這些看似一樣的,其實略有不同,例如漳州的滷麵,不僅是日常的飲食,同時也是喜慶時必備的食物,結婚、入厝、就連閩南師範大學的校慶都會請師生職員吃滷麵,滷麵中可以加入各種自己喜愛的特色配料,讓整碗滷麵豐富又充滿個人特色,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愛的滷麵搭配;而在臺灣滷麵就不是街頭巷尾都常見的了,但臺南府城這座老城市還保有這個文化,我在臺南求學的階段,就曾吃過廟裡恭祝神誕的滷麵,臺南部分地區也還有結婚分送滷麵的習俗,而臺南的滷麵不一定有漳州的配料,但得要有相對應「五行」的五色食材,寓意內涵深厚。
每當我發現閩台之間閩南文化的差異與變化,都無比欣喜,就是這些同中又異的差別,讓人感覺親切兼而充滿生趣,也深深的喜愛,因為這就是活著的文化呀,我懷中緊抱著太多一路以來撿拾的珍寶,時間一久,我也沒有整理過究竟有些什麼,常常在使用的時候,覺得想起這個又落下那個,因此想為自己也為一樣喜愛閩台閩南文化的朋友整理一個筆記,便著手進行撰寫。
在眾多閩南文化的內容當中我擇取了十個主題,從物質民俗學中的建築、工藝、藝術、飲食追尋生活當中最常見的痕跡;從風俗民俗學中的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觀察我們人生的儀式感與對趨吉避凶的期待;從宗教民俗學中綜覽兩岸常見的民間信仰,並分享當地特色的廟宇,展現地方民眾對於安放心靈的方式與內涵;人是閩南文化的傳播者,歷史上重要的閩南名人也形塑了閩南精神;閩南也是著名的僑鄉,在特殊的年代裡外出打拼的番客們,來往之間也留下了許多獨有文化風華也很值得分享給關心閩南文化的朋友們。
因為個人的經驗,我感受到閩南文化裡的地域特色是如此珍貴有趣,便特別想把這本書介紹給兩岸的朋友,所以在書中也特別標明出兩岸具有代表性的名人相關地景、廟宇以及工藝師等,希望大家都有機會可以去看看書裡介紹的地方。
同時因為自己很喜愛文創,臺灣的文創研究行之有年,求學階段也碰巧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為文創努力的朋友,他們都在為發揚自己喜愛的文化努力,透過創意設計的方式,總令人會心一笑,愛不釋手,我在閩南師範大學的課程中也安排了文創設計的教學,同學們的創意無限令人欣喜,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我時常提醒的同學們,「文創」是文化與創意的結合,因此首先要深耕文化,接著就是結合創意,同時要關心設計,深耕文化我們創作的產品才有內涵而非淺層的表徵,結合創意才能無限突破,而關心設計是要讓創作符合需求,秉持這樣的信念,發揮創意讓文化可以擁有無限可能,文化是積澱的美好,希望不要沉於記憶長河滔滔湧流中,而是可以在每個時代散發不同面貌的光彩,在本書的十個主題都各設計了一個相關的文創產品,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讓閩南文化的創新創意更加發展,除了我自己的設計創作之外,特別介紹了兩個我很喜歡的學生作品分別是「滴鯉鯉」跟「落筆生花」,「滴鯉鯉」從滴水獸的「形」與「用」發想,符合當下防疫衛生需求,化身成隨身的消毒配件,具創意又實用;「落筆生花」則是運用閩南著名作家許地山為題,其代表作即是「落花生」,以花生的外型為發想,做成書法所用的硯台,合題又充滿逸趣,其他作品則是我的創作,聊供讀者參考指教。
本書的完成需要感謝許多人的幫助,感謝家人們在成長過程中,總不吝回答我的各種問題,並且細細指導很多傳統的禮俗與舊慣,讓我有機會接觸更多古俗與古物,總被戲稱「老靈魂」的我,其實是因為有這許多細細關懷的愛,才能浸淫在這傳統的風華裡。
感謝我的啟蒙導師簡齊儒教授,她讓我懂得這些生活上瑣碎是這麼嚴肅且值得深究的,也感謝她總是溫柔的帶領我,多年來未曾停止的支持跟關愛。
感謝我的恩師陳益源教授,他的學術能量與人格涵養是我永遠的典範,是我脖子仰到下腰也無法望其項背的崇高,雖然不才的學生總是不夠努力跟優秀,但卻那麼幸運可以跟隨在老師身邊學習到世界級的閩南文化,讓我懂得我雖是閩南人但閩南文化不僅是我所熟知的那些而已,永遠要用謙卑的心跟犀利的眼睛不斷學習跟精進。
謝謝我親愛的小助理們,麗媛在我最難最忙碌的時期,幫我處理跟聯繫許多事務,沒有麗媛就沒有這本書,謝謝舒嫻跟思穎接下麗媛的工作,繼續幫助我(笑),還有許多同學的協助,讓忙碌又脫線的老師可以順利把書稿整出來。
謝謝我的同事們,建安師、志晃師、瑞松師時常給我幫助跟指導,時常勞煩打擾,真謝謝你們的包容。
感謝閩師大的領導前輩們給我的舞台跟支持,讓我可以探索這片廣袤的閩南大地。
謝謝我身邊的好友們老梅、老謝、老許、鵑、老蔡、鮑鮑、瑩瑩,無論是海峽的哪一邊都有你們的溫暖,你們的支持跟期待,讓我的有繼續下去的力量。
謝謝雁飛的支持跟陪伴,畢竟寫稿的人就是瘋狂的,感謝你包容炸毛的獅子並且餵食,讓獅子睡醒還可以假裝是優雅的貓咪面對世界。
感謝所有關心閩南文化跟創意設計的人們。
神遊閩南 從新出發
從小生長在閩南家庭中,俯拾皆是閩南文化的結晶之花,舉凡充滿禁忌的年節習俗、神秘又撫慰人心的民間信仰,四季傳香的應時佳味還有解釋孩童「十萬個為什麼」最好的答案——傳說故事以及其他許多許多,這些都像呼吸一樣自然,直到我接觸閩南文化的研究才發現,原來我是閩南文化餵養而成的。
雖俯拾皆是,卻總是有遍地繁花的迷亂,大一上了導師簡齊儒教授的民間文學課,我第一次知道這些我所喜愛的故事大有講究,更跟隨簡齊儒老師指導進行大專生國科會研究計畫,碩博班師從陳益源教授,有幸碩一就跟著陳益源教授赴金...
目錄
仙人指路,閩南領航─《閩南文化與創意設計》序文
神遊閩南 從新出發
緒 論
一、文化與文化創意產品
二、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意來源
三、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流程與方法
閩南建築文化
一、建築特色
二、建築材料與技術
三、民居建築類型與代表
四、建築傳播與發展
五、結語
閩南民間文學
一、神話
二、傳說
三、故事
四、歌謠
五、諺語
閩南民間信仰文化
一、媽祖信仰
二、保生大帝信仰
三、開漳聖王信仰
四、王爺信仰
五、清水祖師信仰
六、虎爺信仰
七、廣澤尊王信仰
八、關帝信仰
九、七娘媽信仰
閩南名人
一、歷史名人
二、近代大家
閩南曲藝文化
一、歌仔戲
二、南音
三、高甲戲
閩南歲時文化
一、春季
二、夏季
三、秋季
四、冬季
閩南生命禮俗
一、生之禮
二、成年之禮
三、婚俗嘉禮
四、喪儀之禮
五、閩南喪葬禮儀習俗禁忌
閩南工藝
一、陶瓷
二、雕刻
三、木版年畫
四、剪紙
五、纏花
六、紙織畫
閩南飲食文化
一、前言
二、特色食品與飲食文化
三、茶香透閩南
四、閩南食俗
閩南僑鄉文化
一、過番
二、建築
三、閩南文化在僑居地的傳播
四、僑領
參考文獻
仙人指路,閩南領航─《閩南文化與創意設計》序文
神遊閩南 從新出發
緒 論
一、文化與文化創意產品
二、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意來源
三、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流程與方法
閩南建築文化
一、建築特色
二、建築材料與技術
三、民居建築類型與代表
四、建築傳播與發展
五、結語
閩南民間文學
一、神話
二、傳說
三、故事
四、歌謠
五、諺語
閩南民間信仰文化
一、媽祖信仰
二、保生大帝信仰
三、開漳聖王信仰
四、王爺信仰
五、清水祖師信仰
六、虎爺信仰
七、廣澤尊王信仰
八、關帝信仰
九、七娘媽信仰
閩南名人
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