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馬輔助心理治療?
「馬,向我們展示了與他們真實相處不可思議的力量,沒有投射或抵抗。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學會以同樣的方式認識自己和生活。馬兒一點一點地揭示了我的心知道但我的心智不知道的東西:馬在最深層次上發揮了治療的能力。以馬為心靈導師的學習是馬兒在幫助我們作為通往生活的橋樑。」
以動物輔助心理治療的做法行之有年,長期從事馬術治療培訓和身障運動教練的作者認為,馬匹是能夠打開個案心靈的鑰匙。馬輔助心理治療不只透過馬術,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治療都是在馬背之外完成的。透過個案與馬匹的互動,能夠讓心理治療師更好地觀察個案心理健康的呈現,並即刻對個案內心問題的癥結作出回應。
▎本書特點
《馬輔助心理治療》是為了初接觸這項領域的心理治療師所寫的。藉由這本書,詳細介紹了馬匹與人的關係、反映人類情緒的方式、馬輔助心理治療與心理治療理論關聯和臨床治療師的收穫,以循證醫學之法結合臨床實踐,建構治療的有效性,提供心理師們掌握這種治療方法的核心精神。
馬輔助心理治療是一個強大創新的知識與技能,馬對人們的感受有著獨特的敏感性,馬會對環境的細微變化做出反應,牠們可以感知人類的情緒狀態。因此,治療師將透過如何認識馬與我們的互動並以此為鏡子來認識自我;另一方面則是關注弱勢群體如何通過馬的輔助發現並挖掘自身的潛能;再者,進而研究現代人何以從動物和自然界中吸收到超越現代性的精神能量。
作者簡介:
▎王挽華
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治療中心 資深技術員
1992巴塞隆納殘障奧運國家田徑代表隊 教練
香港傷健策騎協會 二級馬術治療導師
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 理事長
德國、英國、澳洲馬術治療 研習成員
1992年,是我人生的分水嶺。在那之前的四十年,從國防醫學院專修班努力讀書,而後當了四年的軍醫官,參與過中美聯合演習,也曾到花蓮偏鄉為小學生與村民義診。離開軍隊後,很幸運能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治療中心工作,在這15年的時間與病友相處,漸漸的對生命有了些許體悟,就這樣我參與了在振興醫院工作的同學他所推行的殘障運動。
1992年第九屆殘障奧運於巴塞隆納展開,我有幸擔任中華台北田徑隊的教練,因而隨隊前往西班牙巴塞隆納。在比賽的休息日,我去看了馬術示範表演,騎手表現精彩,由衷佩服。坐在旁邊的一位德國朋友說馬術不只這些,還有「馬術治療」,我當時不曾聽過這個詞,但卻從此結下了善緣。返國後,我逐步摸索馬術治療這一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之下,1998年1月,邀請醫學界的菁英及社會有心人士共同籌備組建了「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為成人和兒童提供以騎馬作治療的活動。
經過了二十年推廣「馬術治療」,我進而對於心理治療這一領域有了興趣。2018年1月,協會舉辦了第一屆以馬為輔助之心理治療工作坊,同年4月,拙著《馬術治療》一書出版,其中第八章談到了「馬輔助心理治療」。當時在老師和朋友的鼓勵下,支持我以這主題再寫一本書,因為「馬術治療」結合「馬輔助心理治療」確實是成功透過馬兒來幫助兒童與成人身、心方面治療之有效的干預與方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陳明終│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名譽教授
周二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副教授
張禎慧│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心理諮詢師
周秋實│香港理工大學 社會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
黃斯澄│台灣傷健策騎協會 馬術治療導師、廣州馬術及野生動物救助 從業人員
名人推薦:|各界推薦|
陳明終│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名譽教授
周二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副教授
張禎慧│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心理諮詢師
周秋實│香港理工大學 社會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
黃斯澄│台灣傷健策騎協會 馬術治療導師、廣州馬術及野生動物救助 從業人員
章節試閱
▍緒論(節錄)
本書的書名為「馬輔助心理治療」,貼切一點說應該是「馬輔助心理治療覺察誌」,筆者對馬不敢說情有獨鍾,但心有靈犀是有這麼些許對馬兒的領悟。近20年來,談論以馬為媒介的心理治療、輔助教育、生活技能、領導統御等等的研究在學術及網路文章上漸行茁壯。因此本書的地基是建築在學術論文,網路知識及視頻的覺察。書分四部分共十二章,整本書圍繞在馬、心理健康專業人士(馬輔助心理治療師)、馬專家(馬術教練)的主題中。書中資料非常豐富繁多,所以筆者在選擇整理資料時,是以架構上的單節取材,讀者可以跳躍式閱讀,也因此增加了章節不順暢之感。
在我們台灣的鄉間不容易看到人們騎馬,想要接近馬只能到馬場參觀了。這樣也無坊,在台灣我們的馬場除了營運可開銷的支出外,原則上他們歡迎大家來參觀,因為每個馬場都肩付推廣馬術以及馬知識的任務。寫到這裡讓我想起叫我難忘的二匹馬兒,他們是在不同的時間跟著我。「太陽」是匹白馬,年紀不小18歲,很沒有個性,噢!說錯了,他是有修養的紳士,小朋友與他相處十分愉快,治療的效果(Hippotherapy馬術治療)也有目共睹。另一匹馬是「阿力」,跟我們一起去二林馬場打拼,他褐色的身體裝點了一朵朵白色棕毛(我們稱他們為栗子馬),像他卻是很有個性,吃飯的時間到了,就想馬上回馬廄。阿力在二林馬場的任務是與自閉症、過動兒一起上課,剛來的孩子看到他驚呼連連,興奮不己。現在這二位老臣(太陽和阿力)在新店坪林的山中,安享天年。
書中我們討論了馬兒的歷史、生理、心理、氣質、社會交往以及他們的福祉。我想分段的說說對馬兒的小常識:
1、馬兒是站著睡覺?是的,馬可以站著睡覺!他們也躺著睡覺。馬必須躺下以實現完整的恢復性睡眠週期,每天至少三十分鐘,以避免睡眠不足。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馬躺下睡覺和休息的能力。這些因素可能是環境因素,如天氣、可使用的馬廄空間和舒適而乾爽的草墊(馬匹福祉)或是身體因素,如肌肉骨骼障礙、骨關節炎。
2、馬不會打嗝,這是正確的!馬不會打嗝,至少不像人類那樣。他們也不能像人類那樣嘔吐或用嘴呼吸。馬匹的消化系統是一條單行道,不像牛和其他反芻動物會反芻食物以重新咀嚼食物。雖然他們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來處理構成草料的堅韌纖維食物,但這種長而單向的系統可能會導致腸絞痛。
3、馬是草食動物,人是雜食動物,獅子是肉食動物,它們的牙齒形成方式(磨牙以分解植物纖維材料)、眼睛的位置(面向側面以尋找捕食者)以及消化系統的類型都是草食動物的典型特徵。
4、馬是群居動物,野外的馬是小群生活的,家馬如有同伴會更舒服。一匹馬獨自生活可能會很緊張。馬匹的伴侶可能是馬厩伴侶,甚至可能是其他物種,如山羊、驢或騾子。甚至狗也可能成為馬匹的合適伴侶。
5、3000多年前,馬被人類馴化。狗可能在大約14,000年前被馴化。大約8500年前,貓成為了人類的伙伴。人類與馬的關係最近才開始,大約在6000年前,也有一些證據表明馬可能更早被馴化。
6、馬兒平靜呼吸頻率約為每分鐘8-14次呼吸,了解馬匹的靜息脈搏和呼吸頻率很重要。雖然馬靜息呼吸頻率可以低至每分鐘八次呼吸,但隨著工作或壓力的增加,呼吸頻率會迅速上升。
在我們希望了解,更不用說控制和與馬交流之前,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激發馬行為的基本心理。人類很難體會成為一匹馬是什麼感覺。儘管馬已經被馴化了數千年,但我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削弱它們的本能行為。馬在每一個醒著的時刻都擔心他們的生命,因為在每一個角落或任何新的道路上,都可能潛伏著捕食者等著吃掉他們作為午餐。馬是群居動物,同樣與獵物有關,這意味著它們的生存取決於牧群。馬匹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當有選擇的時候,馬總是會朝著保護馬群的方向前進。了解馬匹的最基本概念之一是,除了生活中的其他一切,馬想要的是安全和舒適。他們不想為自己的生命擔心;他們想要感到安全、舒適和被照顧。簡而言之,馬最想要的是一位仁慈的領袖,能給他提供安全和舒適。狗和馬之間的一個區別是,狗會為了食物而離開安全,而馬會為了安全而離開食物。了解和理解馬本能行為很重要,這樣您就可以通過訓練影響它們並將它們與習得的行為區分開來。在適當的情況下,馬可以在第一時間學習一種行為。例如,如果你開始給一匹馬套上韁繩,他猛地扭頭躲避,而你把韁繩拿開併後退幾秒鐘,馬就知道為了避開韁繩,他應該抬起頭。第一次可能是對可怕刺激的本能反應,但如果他的反應是因為甩頭導致刺激消失而得到獎勵,那麼他現在學到了一些東西。他第二次因為韁繩而猛地扭過頭去,這是習得的行為。馬大腦大約是人腦的三分之一。這匹馬雖然訓練能力很強,記憶力也很好,但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如人意。
馬心理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牧群等級和如何適應啄食順序。馬和人之間的理想關係是兩個群體。根據牧群法則(馬真正理解的唯一規則),等級是線性的,這意味著馬群中的每一匹馬要麼支配,要麼服從於其他馬匹。把馬與人的關係想像成兩個群體,在那個群體中,一個是主導的,一個是從屬的。理想情況下,人類是主要成員,但通常情況並非如此。當佔主導地位的馬(阿爾法個體,註:對馬匹優勢的看法,並使用「阿爾法」一詞來描述居領先地位的馬匹)控制了馬群的資源(食物、水、住所、其他馬)並控制了其牠馬匹的空間和行動時,馬群中的啄食順序就建立了。在與馬一起工作時,了解你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你在人馬關係之間支配和從屬關係中的位置。用手餵馬食物會使馬認為牠是統治者,因為他控制著人類的行為並從他身上奪走食物。考慮行動和反應很重要;如果馬做出了一個動作人有反應,馬負責;如果一個人做出了一個動作,馬做出反應,那麼就是這個人要負責。馬群領袖負責馬群的安全,並且在第二次通知的情況下,必須能夠激勵整個牧群逃跑。牠通過控制馬群的一舉一動和控制馬群的資源來贏得馬群的尊重、欽佩、服從,最重要的是,牠的關注。馬群領袖享有許多特權,如首先獲得食物和水,最好的陰涼處和最好的滾動點;馬群領袖使用牠的肢體語言、姿勢與馬匹交流來控制每個群體成員的行動。
無論人類是否知道,馬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與人類交流。控制馬動作的第一步是控制你自己的肢體語言。一匹馬會注意到你的姿勢、眼神交流、你的腳部動作,肩膀的高度、聲音的語調和呼吸的節奏。注意你的行為,並知道您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不斷地與你的馬交流。如果你的馬朝向你邁了一步,而你又後退了,你就是告訴他由他負責。如果你感到害怕、緊張、肌肉緊繃、屏住呼吸,你的馬會反映你的動作並立即變得害怕。在自然馬術中,我們使用地面工作來控制馬的空間,使他變得從屬。除了控制他的空間之外,我們還學會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姿勢甚至聽覺與馬進行交流,通過一致的溝通和紀律在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建立牢固的聯繫和信任。必須堅定地對待馬,但要友善,你與馬兒的互動必須始終如一,這樣他才能學會信任你。
(後略)
▍緒論(節錄)
本書的書名為「馬輔助心理治療」,貼切一點說應該是「馬輔助心理治療覺察誌」,筆者對馬不敢說情有獨鍾,但心有靈犀是有這麼些許對馬兒的領悟。近20年來,談論以馬為媒介的心理治療、輔助教育、生活技能、領導統御等等的研究在學術及網路文章上漸行茁壯。因此本書的地基是建築在學術論文,網路知識及視頻的覺察。書分四部分共十二章,整本書圍繞在馬、心理健康專業人士(馬輔助心理治療師)、馬專家(馬術教練)的主題中。書中資料非常豐富繁多,所以筆者在選擇整理資料時,是以架構上的單節取材,讀者可以跳躍式閱讀,...
作者序
「擋住一盞燈的光,你可以在布屏上創造我們所說的──但缺席就失去了一切。」
由衷感謝為本書寫推薦序的五位作者
什麼是馬輔助心理治療?最關鍵的概念就是個案不在馬背上騎馬而是在馬場地面上與馬匹的互動。請允許我先說一個故事,帶領各位讀者進入時光隧道:我走在德國kurten-biesfeld鎮上的小路,去參加第二屆2016國際治療性騎術門診工作坊,八天都圍繞在這個主題上:”Psycho-educational vaulting/riding developmental riding hippotherapy: a holistic approach”(騎乘與馬背體操之心理教育以及馬術治療之發展:整體方法)。有12位學員來自荷蘭、美國、法國、德國、匈牙利、澳洲及台灣,他們都是當時馬術治療界的頂尖人物、佼佼者(筆者除外),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魔鬼營訓練般的課程。
我與澳洲的物理治療師Sandra(以下人物,都是化名)及美國的心理治療師Lori一組,分配到二位臨床上確實診斷為(過動症)的10歲女孩Herta及(自閉症)的11歲男孩Ludolf,他們二個孩子每天下午二點到四點接受馬輔助心理治療,我們是這樣開始的:一起到馬廄選一匹中小型的馬,教兩個孩子怎麼清潔馬,然後馬與二位個案走進馬場(馬匹沒有上口銜、沒有裝馬鞍,沒有韁繩;孩子們沒有馬鞭,沒有調教索,也不能說話或吹口哨)。
Stiftung Die Gute Hand擁有現代化設備的教學馬場,馬場正前方的觀景台是用玻璃作的帷幕,在場中的孩子們看不到我們12位學員坐在裡面,我們卻可以清楚看見孩子們在馬場中的活動(一方面我們可能是居高臨下,離場中地面約一個樓層高)。我們寫筆記,寫觀察,寫心得,用於下課後的討論。
孩子們伴著馬匹進行我們給的功課:希望在孩子與馬兒互動中存在著本書陳述馬匹對人類心理的幫助,其焦點放在實現以下目標的機會:自信、信心、發展和維護關係、情緒意識、同情、脈衝控制、解決問題能力、社交技能、信任他人、相信自己。在不同的功課中,我們觀察孩子們表現的心理機轉而建立個案內在的體驗。這些發現令筆者既震撼又感動,更加確信馬輔助心理治療效果的無限可能。
馬輔助心理治療在這次門診工作坊中看到德國與匈牙利的四位學員以馬背治療性騎乘和馬背體操來演示馬輔助心理治療的方法及效果,這與先前提到「個案不在馬背上騎馬而是在馬場地面上與馬匹的互動」,看似有點矛盾,但實際上是有相輔相成之功效。德國、匈牙利的四位學員本身的專業是心理治療師,但她們各自擁有自己的馬場,也是馬術教練。
2018年1月6日及7日,協會舉辦了第一屆以馬為輔助之心理治療工作坊,邀請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School of Social Work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擔任心理諮商師的李萍慈博士回台北介紹「與馬相關─意識與潛意識的溝通」。2018年4月筆者拙著《馬術治療》一書出版,其中第八章談到了馬輔助心理治療。當時在亦師亦友的二銘老師鼓勵下,他支持我以這主題再寫一本書,因為「馬術治療」結合「馬輔助心理治療」確實是當今人類己經成功透過馬來幫助孩子們「身」、「心」方面治療的有效專業技術與方法。我思考許久,認為要介紹馬輔助心理治療,我必須得知道心理學的堂奧,希望自己是個連接的螺絲,做好馬與治療師之間的紐帶。2019年9月筆者戰戰兢兢地走進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的殿堂,在老師與同學知識薰陶之下,解開了些許對心理學的懵懂,又在陳明終教授的指導中閱讀心理學的著作。2020年冬,暫別學校,開始提筆。
《馬輔助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所有年齡段的人。本書章節有四部分是這樣寫的:第一部的主要陳述是放在主角之一的「論馬」,分為一至三章:第一章說馬兒的感知世界、第二章寫馬兒的社會行為與溝通、第三章談初見心靈導師:馬。接下第二部主軸是馬輔助心理治療、分別是四至七章,如第四章:馬輔助心理治療沿革及其現況、第五章:馬輔助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第六章:馬輔助心理治療的模型、第七章:馬輔助心理治療的適應症。第三部筆者認為是本書的核心講述:治療師、分別是八至十章,第八章又說到再看~馬兒、第九章:蛻變~馬專家、第十章:馬輔助心理治療師。第四部是觀察與實踐,分別是十一和十二兩章,作者的想法是我們的治療環境與歐、美不同,缺少了耳濡目染,也只有靠杜威(John Dewey)哲學家說的「做中學」和我們的成語「天道酬勤」或是那一句廣告標語「Just do it」來完成我們的目標。第十一章:韁繩、蹄跡線、四拍步伐,以這三個馬術名詞表達現今居模範地位的馬輔助心理治療機構。第十二章:夢裡懷書,本章陳述的是:人馬之間感知的觸覺和擁抱、以及格式塔理論的完形學派在馬輔助心理治的所見。筆者所閱讀的文獻與書名放在最後的編後語,它沒有像寫論文那樣參考文獻所使用APA格式表示,只是簡單的把文章題目告知。
第十二章剛寫完,興高釆烈地跟家人說這本書寫好了,家人笑答「你沒有馬、沒有場地、沒有治療師、沒有馬專家、沒有資金,書寫好了是一場空吧……」,乍聽之下好像有點洩氣。噢!別這麼說。馬輔助心理治療模型中有「隱喻」的模塊,筆者認為家人在暗示尚有努力的空間。
研究表明,情感和認知過程是相關的,馬輔助心理治療的努力認知和現實,不是一個線性過程,這裡主要目標是關注特定手段的可行性(馬場實作)和潛在(文字、語言、視頻)結果。擋住一盞燈的光,你可以在布屏上創造我們所說的,但缺席就失去了一切。
王挽華 謹識
2023年1月11日
「擋住一盞燈的光,你可以在布屏上創造我們所說的──但缺席就失去了一切。」
由衷感謝為本書寫推薦序的五位作者
什麼是馬輔助心理治療?最關鍵的概念就是個案不在馬背上騎馬而是在馬場地面上與馬匹的互動。請允許我先說一個故事,帶領各位讀者進入時光隧道:我走在德國kurten-biesfeld鎮上的小路,去參加第二屆2016國際治療性騎術門診工作坊,八天都圍繞在這個主題上:”Psycho-educational vaulting/riding developmental riding hippotherapy: a holistic approach”(騎乘與馬背體操之心理教育以及馬術治療之發展:整體方法)。有...
目錄
推薦序/陳明終
推薦序/黃斯澄
推薦序/張禎慧
推薦序/周秋實
推薦序/周二銘
自序
EAP圖例
緒論
▍第一部 論馬
第一章 馬兒的感知世界
第二章 馬兒的社會行為與溝通
第三章 初見心靈導師:馬
▍第二部 馬輔助心理治療
第四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沿革及其現況
第五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第六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模型
第七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適應症
▍第三部 治療師
第八章 再看馬兒
第九章 蛻變,馬專家
第十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師
▍第四部 觀察與實踐
第十一章 韁繩、蹄跡線、四拍步伐
第十二章 夢裡懷書
編後語
全書參考文獻
推薦序/陳明終
推薦序/黃斯澄
推薦序/張禎慧
推薦序/周秋實
推薦序/周二銘
自序
EAP圖例
緒論
▍第一部 論馬
第一章 馬兒的感知世界
第二章 馬兒的社會行為與溝通
第三章 初見心靈導師:馬
▍第二部 馬輔助心理治療
第四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沿革及其現況
第五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第六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模型
第七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的適應症
▍第三部 治療師
第八章 再看馬兒
第九章 蛻變,馬專家
第十章 馬輔助心理治療師
▍第四部 觀察與實踐
第十一章 韁繩、蹄跡線、四拍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