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淨零排放(Net Zero),零排放沒有退路,
因應氣候變遷,台灣的現況與面對的挑戰,
正向積極的應為與可為為何?
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的影響嚴重,全球加速減碳,多國家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致力於環境變化議題,舉辦研討會,建立對話平台,期望改變以經濟為導向的開發,走向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考驗。
現推出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水土林—氣候變遷因應追蹤」,讓我們攜手守護環境,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原時報文教基金會)於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來,長期關心國家社會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等層面的公共政策議題,透過舉辦相關公共政策的研討會與活動,溝通國人觀念,凝聚國人共識,並為國家諸多重大政策提供建言,進而引導國家發展方向。關注面向可分為「公與義」及「河川環境」二部分。「公與義」系列是邁向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為追求的目標,舉辦系列公與義研討會、座談會。針對人文、社會、經濟、政治、國際關係各面向深入探討、追蹤行政效率、進行公共政策對話,邀集專家學者專案研究,進而對政府當局提出政策建言;自一九九○年六月在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的鼓勵下,提出由淡水河出發,拯救環境的願景,聚集國內環保先進與專家,成立「河川小組」,並由河川到環境的關懷,轉型為「環境與河川」,推動河川及環境保護、水資源整治等工作。第五屆總統文化獎評審將「環保獎」頒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持的理由是「因長期關注環境議題,透過教育推廣及政策監督,降低環境所遭受的衝擊」。這就是基金會走過二十五年的寫照。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使命感是結合台灣的內聚力,理性面對問題、討論問題乃至解決問題,希與有志之士共同擔負,並傳承這世代的重任。
章節試閱
第一步 零排放沒退路-氣候變遷治理
前言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今天探討全球與台灣面臨最嚴峻的課題,就是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基金會與行政院環保署並肩面對這課題,為內在承擔責任、外在國際的挑戰,及國際組織的貿易障礙作準備。當下二○五○年的淨零排放已是很多國家的共識,而我們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還訂在二○五○年排放量降為五○%以下,已不符合國際新零碳棑標準。這兩天水資源已開始亮紅燈,旱象還在持續發生,不知道未來還會遇到多少氣候變遷的壓力,我們的生態系統此刻正受到嚴重危機。面對氣候變遷壓力不只五缺,最重要缺少的是缺組織架構、缺決心。
沈志修(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台灣正處於氣候變遷的影響當中,去年到現在沒有颱風經過台灣,我們正經歷缺水的旱象,這是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情況,去年全球因為疫情的影響使我們的生活型態也受到改變,這是氣候變遷下需要重視的調適機制,行政院也啟動行動方案,現有十六個部會協力執行。此刻我們希望聆聽吸取專家意見,特別是環保署正進行修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這法令要往氣候變遷因應的角度思考,所以除減碳之外,調適也非常重要。
期待未來有所謂的負碳技術(如: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或一些科技的研發能夠彌補這排放的缺口。台灣的碳排放大概佔全球的○・五%大約是二・六億噸二氧化碳,最近這兩年己慢慢下降,但面對未來尚需大家一起努力,環保署團隊願意去檢討淨零碳排的時間、路徑,這是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員需要負起的責任。
篇一 因應氣候變遷現況、挑戰
蔡玲儀(環保署環管處處長)
不積極減碳 碳排量會繼續增加
在今年初WEF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明確指出,在七項的全球風險中有四項是與氣候變遷相關,在最近的五年氣候行動失敗,已成為影響程度躍居第一的風險因子。近五年極端氣候是發生率最高的風險,去年全球雖然經歷新冠肺炎,依照估算全球的碳排放會下降,國際報告亦表示會減七%,但在各項的預測裡在疫苗開打後、復甦後,如不積極減碳,碳排量很可能會繼續增加。
把握中央地方減碳行動進度
《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在二○一五年巴黎協定當年通過,關於國家減量目標,各界花了很多心討論,是二○五○年要根據基準年二○○五年排放量要降五○%以下,我國是全球少數把國家的長期減量目標訂在法律裡,展現台灣對溫室氣體減量的決心。並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下,對於有關的推動工作包含要訂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以五年為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接下來有減量推動方案。減量推動方案是由環保署擬定後,報由行政院核定,有六大部門的行動方案,包含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環境六個部門一起推動減量。然後;地方政府依照推動方案根據各部門的行動方案,訂定每個直轄市之執行方案,進行減量工作。
排碳議程 影響產業競爭力
台灣碳排放的表現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並未落後,但也面臨Race to Zero-二○五○淨零排放的挑戰,尤其去年二○二○年有很大的進展。又於中國在去年九月宣布在二○六○年達碳中和,日本、韓國、美國宣布二○五○要淨零排放,聯合國秘書長更清楚指出,希望全球參與淨零排放目前參與倡議國家(一三○國) 占全球排碳總量六五%,希望在今年年底COP26會議前能提高到九○%以上。
在經濟貿易上,歐盟規劃採取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 CBAM),其實這機制在二○○八年就曾提出,觀察知歐盟這次是玩真的。歐盟二○二○年開始進行公眾諮詢,很明白的宣布會在六月發布規範草案,甚至於今年三月歐洲議會通過,謂與WTO沒有牴觸,已經開始進行規範工作,預計二○二三年實施。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也可能實施就碳密集型產品實施碳關稅或配額,日本也宣布了二○五○年碳中和目標。台灣是以貿易出口的國家,當歐盟、美國、日本在我國貿易出口佔三○%以上時,台灣產業如不積極加速減碳,甚至在國內沒有推碳定價,對我國今後產業的競爭力會受到的影響很大。
淨零排碳需政府部門整合腳步
環保署現面臨兩大挑戰;即是國家長期減碳目標與氣候治理的政府機關權責。在氣候治理中需要國家整體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時刻,不論是減緩、調適,都需要政府部門整合,期待行政院有氣候變遷因應會報,加強各部會的統合功能。另外是碳定價調整機制,按照目前的法律架構,有一些無法短期推動的是現有的排放交易制度,環保署與產業界溝通,希藉由收費建構碳定價,使台灣在國內進展對產業收取專款專用於發展產業的低碳技術,才有辦法接續做排放交易,更可透過國際合作機制加速減量工作。當然是把氣候變遷的調適訂定到法律層级,讓運作健全、完整。
篇二 上善若水 謙卑萬物
於幼華(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名譽教授)
景觀救國 我國唯一生路
近日旱象,針對台灣的水問題,像中南部來的聽眾大概很有感觸,而我們住在台北因為很幸運有翡翠水庫的呵護,台北、新北都沒有缺水的感覺。依我個人的預測到二○六○年翡翠水庫,作好水源保護仍可以提供乾淨充足的水源,至於中南部缺水的現象該怎麼辦?我們要探討的是中南部缺水、水髒的現象到底該怎麼辦?我們工業用水的單位能不能配合,是不是一定要半導體的工業大廠來做,這個問題其實五、六十年前的台灣就應該討論,台灣究竟是否應該走工業救國的老路,抑或台灣應該像現在一樣走景觀救國、資源救國的路,把台灣造就成為東方瑞士?
可是這個工作簡單嗎;我們需要做四十~五十年才能有規劃的譜,把台灣往另外一條路上走,在座的年輕聽眾,台灣如果繼續走工業發展的老路,我個人的判斷是沒有前途的也沒有競爭力,如果台灣能夠走景觀規劃、資源珍惜的治國路線,才是唯一的生路所在。
涵養萬物 心存生態用水概念
台灣的水問題有,水太多、水不足、水太髒。髒其實也是一種醜陋,那用水的分配,過去一直沒有把生態用水當作重點,因為農業是真正生態用水尊重自然財的用法,至於工業用水是每單位的水究竟能夠產生多少GDP的唯一衡量的標準,這是我從頭反對台灣繼續推展工業的原因。那我們真正的用水核心理念是什麼,就是環境保育,像節約用水就是一種核心理念,我們用的水到底合不合生態的原則,我覺得務實之道只有把每一滴的水用的好、用的對,好並不是說賺錢,而是對環境有利,以環境保育的核心理念。
生態用水是無所謂太多、不足或太髒,只要是一個自然環境提供的水就能涵養萬物,這是生態用水的基本概念,那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是包含水的謙卑性,水往下處流可是它提供所有萬物資源與生命,我們要全球看見的不是台灣到經濟發展,而是我們要全球看見台灣究竟怎麼愛護這個寶島,過去的幾十年也許太短視、太急功近利。另外;會前我特別向翡翠水庫管理的謝局長去電專訪,他表示一個水庫的安全看的是平常的環境保育,翡翠水庫它的前身是北勢溪,攔翡翠水庫之前它就是跟南勢溪一樣水量豐富的溪流,按照謝局長的看法,我們至少翡翠水庫還有五十年到六十年是安全無虞的。工程背景出身,政經複雜非我所長,期許諸君飲水思源。
第一步 零排放沒退路-氣候變遷治理
前言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今天探討全球與台灣面臨最嚴峻的課題,就是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基金會與行政院環保署並肩面對這課題,為內在承擔責任、外在國際的挑戰,及國際組織的貿易障礙作準備。當下二○五○年的淨零排放已是很多國家的共識,而我們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還訂在二○五○年排放量降為五○%以下,已不符合國際新零碳棑標準。這兩天水資源已開始亮紅燈,旱象還在持續發生,不知道未來還會遇到多少氣候變遷的壓力,我們的生態系統此刻正受到嚴重危機。面對氣候變遷...
推薦序
前言
由於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多國家宣布二○五○年淨零排放(Net Zero),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二○六○淨零的目標。二○二一年一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二○五○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民國七十九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致力於環境變化議題,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氣候變遷、河川治理、城鄉發展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一路上關心氣候變遷與減碳各層面議題,從最上位的氣候變遷相關法規研擬至參與推動歷程。感謝行政院環保署、經濟部水利署、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與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等夥伴共同努力,也給予我們參與的機會,在減碳的目標下,不論是與環保署共同舉辦研討會或繪本活動、與水利署到嘉義魚寮觀看造林成果、與北水局現勘石門水庫……等,隨著這些走過的足跡,推動國家政策的使命紮下了專業的根基,點滴在心頭。也深知因應氣候變遷牽涉議題面廣,到水資源永續、城鄉發展、農地問題、糧食生產、國土安全等等,皆環環相扣。
與各夥伴們的足跡歷歷在目,為宣導氣候變遷的重要與紀錄當下專家學者的高瞻建議,特出版本書,以供各界關心相關議題的朋友們參考,其中囊括精華議題包含「碳關稅」、「碳費」、「氣候變遷中央地方整合問題」、「氣候變遷影響的進行式」、「二○五○淨零碳排」、「化工產業的低碳營運」、「森林碳匯」等現正面臨的問題。
在此期間,行政院、朝野立委提出的《氣候法》修正草案,也在立法院會於二○二三年一月十日針對部分保留條文逐條審議,採表決方式,歷經行政院、立法院會審查,以及四十四次黨團協商,終於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程序。正式將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訂定為二○五○年淨零排放、強化氣候治理、成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專款專用,並明定碳費徵收、繳納及核算等相關作業,預計二○二四年向二八七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依據氣候變遷預測分析指出,「全球暖化的威脅是現在式,而不是未來式,二○五○淨零碳排,不能遲疑」,缺水旱象會更加頻繁,政府須立即正視氣候變遷影響的進行式。目前歐盟提出系列綠色新政,攸關我國碳費訂定。代表碳定價趨勢已不可擋,將盡速修法實施。如果國內收取碳費,廠商就是繳費給台灣而非歐盟,而碳費又可以用於幫助產業投入低碳技術及改善製程設備,未來產品碳含量可再降低,提升國際競爭力。面對國際碳關稅壓力,必須跟上國際減碳腳步,產業轉型並提升國家競爭力。
此外,身為製造業為基礎的台灣,工業年排碳量達一・二六億噸CO2e。對於化學產業低碳營運策略中,使用低碳能源、提升製程效率、負碳技術(碳捕捉與再利用技術,CCUS),是各國主要實施淨零碳排採用的策略。為協助化工產業界達到降低排碳目的,提出工業減碳新解決方案,因應減碳議題的挑戰。
在減碳技術上,除了科學方法外,我們強調不要遺忘自然界的得力幫手,透過植物吸收及儲存二氧化碳的「森林碳匯」!它是最便宜且最有貢獻的減碳模式,近期成為熱門討論的議題。但由於國家碳匯制度未明,交易平台是否建立也未有定案,要如何深入理解這個,與環境、經濟、永續都有密切相關的問題,需要專家、學者一同釐清,為國家外來理出一條明朗的道路。
永續發展需要有前瞻性的視野,特別是當國際、社會經濟和環境變遷來襲時,更需要各界專家學者攜手合作,梳理政策方向。政府部門不能獨自推動政策,需要基金會、關心相關議題的民眾和產業地方齊心協力,成為永續發展的一份子,使政策方向明確且完備。不要忘記我們的初衷,基金會河川環境系列叢書繼二○一九年所推出的「思土思民-跨足國土計畫紀實」,持續關注環境議題,配合各次研討會,整理產、官、學者的建議,推出本次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水土林-氣候變遷因應追蹤」。讓我們一起攜手守護美麗的環境,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未來,並將這個目標告訴身邊的朋友,讓我們共同投入行動中,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前言
由於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多國家宣布二○五○年淨零排放(Net Zero),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二○六○淨零的目標。二○二一年一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二○五○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民國七十九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致力於環境變化議題,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氣候變遷、河...
目錄
目錄
前言
序
邱文彥
第一步 零排放沒退路-氣候變遷治理
篇一 因應氣候變遷現況、挑戰/蔡玲儀
篇二 上善若水 謙卑萬物/於幼華
篇三 氣候變遷壓力下 正向積極的應為與可為/葉俊榮
篇四 讓台灣實施轉型 避免陷入褐色經濟/周桂田
篇五 炙熱地球的政經壓力 二○五○淨零碳排 不能遲疑/許晃雄
篇六 討論與回應
第二步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減碳篇
篇一 前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的話/葉俊榮
篇二 整合、推進立法 減碳零排放追趕中/蔡玲儀
篇三 人的行為 影響永續核心價值/劉兆漢
篇四 世代交替 給孩子一個未來/林子倫
篇五 務實能源轉型 不要紙上談兵/李根政
第三步 氣候變遷,立法型塑-立法篇
篇一 二○五○減碳入法 刻不容緩/邱文彥
篇二 氣候立法 回歸根源/范建得
篇三 全面氣候治理 不只為條文而修法/洪申翰
篇四 給行政部門壓力 立院盡速排案審查/林奕華
篇五 因應全球暖化 應有具體作為/趙家緯
第四步 氣候變遷,淨零挑戰-產業篇
篇一 低碳轉型 不能躊躇/黃正忠
篇二 產業衝擊來襲 氣候科技救援/葉惠青
篇三 巴黎協定-工業地平線 勇於面對 不怕改變/張安平
篇四 加速跨部會協調因應協救產業供應鏈/蔡練生
篇五 不只淨零更要「淨負」排放/蕭代基
篇六 與談問答
篇七 結語
第五步 化工產業低碳營運策略機會、挑戰
篇一 低碳製造與碳捕捉利用(CCSU)的現況暨展望/談駿嵩
篇二 化學產業減碳技術與二氧化碳再利用/陳哲陽
篇三 引進國際負碳技術 台塑紮穩基礎步步減碳/曹明
篇四 期望政府協助石化業綠電需求 研發高值聚丙烯原料/洪再興
篇五 永續目標植入公司策略管理 生產低碳材料/陳偉傑
篇六 深植企業永續文化 提供綠色取代減碳方案/陳慶龍
篇七 無悔淨零課題 產官學研一同努力/歐嘉瑞
篇八 談駿嵩教授的結語
第六步 從森林出發 實現低碳世界-尋共識找初心
篇一 永續政策思維 由木造建築落實/林盛豐
篇二 減碳從生活做起 沒人能置身事外/莊老達
篇三 水水台灣 減碳由工程實做起/賴建信
篇四 強化森林經營管理 專案要真正落實/林俊成
篇五 建立碳權、碳稅、碳交易 發揮民間力量/蘇煥智
篇六 人類摧毀自然運作體系 找回根基拯救人類/楊國禎
第七步 從森林出發 實現低碳世界 自然為本找解方
篇一 尋找台灣森林碳匯與碳權之機會/柳婉郁
篇二 森林碳匯潛在問題多 監測、報告、驗證是根本/邱祈榮
篇三 淨零排放路徑上 台灣林業不停歇/黃群修
篇四 光電淺山森林危機 零碳排外 注意生物多樣性/李璟泓
篇五 重視氣候正義 建立全民團隊/李桃生、莊老達、柳婉郁、張廣智、邱祈榮、林俊成
後記/劉彥彤
目錄
前言
序
邱文彥
第一步 零排放沒退路-氣候變遷治理
篇一 因應氣候變遷現況、挑戰/蔡玲儀
篇二 上善若水 謙卑萬物/於幼華
篇三 氣候變遷壓力下 正向積極的應為與可為/葉俊榮
篇四 讓台灣實施轉型 避免陷入褐色經濟/周桂田
篇五 炙熱地球的政經壓力 二○五○淨零碳排 不能遲疑/許晃雄
篇六 討論與回應
第二步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減碳篇
篇一 前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的話/葉俊榮
篇二 整合、推進立法 減碳零排放追趕中/蔡玲儀
篇三 人的行為 影響永續核心價值/劉兆漢
篇四 世代交替 給...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