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祭典、節慶到神魔爭鬥,掀開印度神話的神秘面紗!
*第一本以宗教節慶為座標,結合生活,介紹文學及神話的印度文化入門書!跟著本書作者走訪最有人性的神祇、並透過至今依然不衰的恢美譎秘祭典進入與天竺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婆羅多諸神自創造宇宙以來的奇幻傳說以及悠久長遠的印度文明。
*其實,印度眾神離你並不遠!!!!
你聽過知名電影《阿凡達》(Avatar),但你知道這字其實與毗濕奴息息相關嗎?
你熟悉《西遊記》中的美猴王與牛魔王,但你知道角色原型極可能來自印度嗎?
你知道漢字文化圈中的民俗信仰對象閻羅王,是由印度教的閻摩演變來的嗎?
你知道泰國國王的「拉瑪」稱號其實要蹭(傳承)的英雄王子其實是羅摩嗎?
你知道故宮南院有隻可愛的神猴哈奴曼,但你知道他其實是從印度移來的外來族嗎(而且後台還很硬)?
印度這個國度,以紛繁瑰麗、神秘詭譎聞名於世。宗教上,不只萬物皆有靈,神祇也多如恆河沙數,吠陀、史詩、梵書、奧義書及往世書等經點中隨處可見的神話故事,就像是一條環環相扣的鍊繩,不只聯結著天竺的過往與今日,也在印度這個極富哲學思辯能力的古老文化上,添灑上神秘瑰麗又戲劇性的色彩。複雜又獨特的信仰氛圍,被慶節、祭典、神聖戲劇(Lila)、文學創作甚至電影等等不斷地填進新鮮血肉與炫幻色彩,儼然如一座繽紛燦爛的迷宮。而在這些五光十色的裝飾之下,則隱藏著人們應對各種處境所累積的智慧。
本書特色1.作者從龐大又繁長的史詩與聖典等傳統典籍中,按季節篩撿選取與印度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慶典介紹印度教眾神的前世今生、七情六欲、恩怨情仇,親切易讀,不擔心神多記不住。
2.看故事也看藝術,本書收錄博物館收藏等級的插圖及英殖時代的知名藝術家作品近百張,讓讀者能快速融入情境,也能輕鬆認識印度藝術。
3.婆羅多的不朽梵歌歷久彌新,傳唱千年也不厭倦,作者用現代人的眼睛帶著讀者深入體會天竺人民的心靈悸動、生命情感以及璀璨如珍珠的宗教智慧。
作者簡介:
楊荏元
璞象工作室粉專創作人。
畢業於木柵政治大學的社會科學院,後來前往花蓮鯉魚潭,於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取得碩士,主修政治與社會學相關領域。畢業後發揮研究所的訓練,把寫論文的技能應用在個人興趣、旅遊心得以及少許的奇思怪想,逐漸形成對印度的民俗、節慶與神話的種種認識。粗通文墨、不求甚解。熱愛印度,平日也協槓瑜珈之教授。
插畫家:
るおーるおみ(陳若涵)
曾獲「第一屆台日學生原創漫畫大賽高中插畫組最優秀獎」、「東亞高中生插畫比賽2021《吉田誠治》評審獎」、「第二屆台日學生原創漫畫大賽高中插畫組佳作」、「日本Human綜合學園第三屆漫畫暨插畫大賽(総合学園ヒューマンアカデミー 第三回マンガ・イラストコンテスト)插畫類中高學生部門大獎」等獎項。
章節試閱
恆河之水天上來
位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小鎮「提婆普拉耶格」(Deva Prayaga),意思是諸天神匯聚的地方。這裡有雪山奔流而出的跋吉羅蒂河(Bhagirathi)、阿羅科難陀河(Alaknanda)與隱形的娑羅室伐底河(Saraswati)等支流在此匯集,之後的主流才稱為恆河。古印度有許多著名的城邦與帝國首府都沿著恆河分布,例如巴連弗邑(現在的比哈爾邦首府patna)、曲女城(現在北方邦的Kanauj)、迦尸城(現在的瓦拉那西)與安拉哈巴德等等。英國殖民統治初期,首府則設在恆河出海口附近的加爾各答(舊名Calcutta、現為Kolkata)。
恆河降臨(Gangavataran)
恆河(Ganga)字面上的意義就是速去速來,跟英文的come有共同字源;代表來去自如、快速又恆常。關於恆河的神話傳說,有好幾個版本,其中之一是恆河本是喜馬拉雅山王的女兒,由於失戀,便跑到天界,住在梵天的聖水罐裡,高掛在夜空中化身為自由自在的銀河,等待下凡的適當時機。後來,因著日族王朝與迦毗羅仙人(Kapila)的一段衝突爭端,恆河終於在印度傳統曆法的折沙他(Jyeshtha)月份降落到人間。也因此,從折沙他新月算起來一連十天(多半落在陽曆五、六月間),印度人會紀念恆河降臨(Ganga Dussehra 或 Gangavataran)。在這期間祈禱祭祀、沐浴佈施,可以消除十種罪業或是十世的罪惡。
這整個事件的起因是日族王朝的國王薩迦羅王(Sagara、意為海洋)為了舉行馬祭,祈求長子出生以後,又生出了一個葫蘆,內含六千個兒子為他四處征戰。當然了,這麼奇怪的賜福,除了梵天還能有誰?未看先猜,倒也有八成正確。
由於驍勇的薩迦羅王,連因陀羅都成其手下敗將,於是,因陀羅便引誘他六千個兒子所看管的牛隻跑到迦毗羅仙人(Kapila)冥想的地方去。結果這六千個兒子以為仙人偷走牛群、人贓俱獲,便把仙人狠狠罵醒。可是迦毗羅仙人也不是好惹的,這起床氣可比三眛真火,一張開眼睛就噴出火焰燒化六千位王子。「苦行」跟「熱」在印度常常是同義詞,就是某種生熱或努力的方法。由於道行高深的仙人蘊藏許多能量,才有辦法張開眼睛就噴火。
由於人就這麼憑空消失了,薩迦羅王的孫子安舒曼(Anshuman)四處找尋,最後發現他的六千位叔叔已化為灰燼不得超生,當下便誠心請求仙人的原諒。仙人被感動了,便指點他,唯有讓恆河流過那堆灰燼才能讓六千名王子安息。
安舒曼因此進行苦修,然而並未成功。一直傳承到他的孫子跋吉羅陀(Bhagiratha)時,恆河終於答應讓他得償所望,然而,恆河雖然應允,卻仍欠東風,因為洶湧無比的恆河下凡時,如果沒有緩衝,連大地之母都會解體。而這個難題,只有濕婆能解。於是,跋吉羅陀王便繼續苦行以取得濕婆的歡心,最後,這場歷經五代人的功夫、數百年的努力,終於感動濕婆,願意協助他來接住恆河。也因此,恆河女神又名「跋吉羅蒂」(Bhagirathi,亦即跋吉羅陀的女兒)。
恆河十勝節(Ganga Dussehra)
恆河下凡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在跟隨跋吉羅陀腳步的途中,她一個不小心,沖毀了闍奴(Jahnu)仙人的住所,仙人一怒之下把恆河喝進肚子裡,後來才從耳朵釋放出來。因此恆河又名「闍娜維」(Jahnavi,意即闍奴的女兒),最後,跋吉羅陀王終於帶著恆河流過那堆灰燼,讓祖先們進入天國,功德圓滿。
因此從折沙他白半月起,印度人會以連續十天的祭典來象徵洗滌身、口、意等十種罪惡,而第十天便是恆河十勝節(Ganga Dussehra)。Dussehra 來自梵語的dasha(代表十)及hara(意為摧毀敵人的勝利),「十」勝節有其他許多種主題版本,類似某種隆重的祭典慣例,信徒們在這一天的獻禮會以「十」為單位,例如十種水果、十炷線香、十種花蕊等等。
在恆河邊的一些聖城,例如里希克希、瓦拉那西、普拉雅格拉與哈利德瓦爾(Haridwar)等,信眾會浸入恆河十次,代表完全淨化。另有傳說,她是從毗濕奴大神的腳趾流出,帶著宇宙深處的甘露流向人間,因此帶有藏紅花一般的粉紅色。
恆河之水天上來
位於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小鎮「提婆普拉耶格」(Deva Prayaga),意思是諸天神匯聚的地方。這裡有雪山奔流而出的跋吉羅蒂河(Bhagirathi)、阿羅科難陀河(Alaknanda)與隱形的娑羅室伐底河(Saraswati)等支流在此匯集,之後的主流才稱為恆河。古印度有許多著名的城邦與帝國首府都沿著恆河分布,例如巴連弗邑(現在的比哈爾邦首府patna)、曲女城(現在北方邦的Kanauj)、迦尸城(現在的瓦拉那西)與安拉哈巴德等等。英國殖民統治初期,首府則設在恆河出海口附近的加爾各答(舊名Calcutta、現...
作者序
印度,這個位在亞洲南方的古文明,常常被形容為宗教的博物館,她跨越許多國家的疆界,形成極具特色、又難以形容的風格。無論是嶄新的現代科技、或古老的風俗傳統,都在這片婆羅多(印度的別稱)大地上百花齊放。
在漢字使用圈裡,印度更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奇異角色。不限於佛教的古代經典,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字詞、概念、都源自印度的影響、翻譯跟轉化,只因早沒入我們的生活中而未被察覺,只有偶爾才被認出來而已。
筆者在學生時代,就深深喜愛印度神話的趣味跟戲劇性。不過,在那個年代,印度流行音樂與影視作品仍屬極小眾品味,直到本世紀初,寶萊塢電影漸漸普及,才終於打開通路與知名度。有趣的是,以神話故事或歷史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在印度仍有相當的人氣跟收視率,不過,這個好思辨、愛聽故事的民族,雖然喜歡傳統的主題,但也喜歡每一次都增添新意。
本書的緣起,來自筆者2019年的一個嘗試。由於象頭神歡喜天代表印度的知識、書寫與財富之神,因此開設了「璞象工作室」這個部落格向歡喜天致敬並紀錄自己對印度神話的感想與點點滴滴。原本打算寫得愈簡單愈好,後來則越陷越深,漸漸對印度重要節慶的典故產生興趣,於是開始蒐集相關資料,漸漸形成本書的骨架。
印度文明其實有幾個不同階段。最早的印度河文明出現在距今五千多年左右,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考古證據。第二階段則是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吠陀時代,游牧生活的風俗與繁複的祭祀科儀,是這個時期的特色。第三階段則為三千年前的奧義書時代,開始對吠陀經典產生各種探討與反思。第四階段大約始於在二千五百年前:佛教興起,並在之後的一千年內舉足輕重。第五階段則是西元前後的往事書時期,兩大史詩與各種傳說蓬勃發展,跟前一階段的佛教共存,各有千秋。
再來則是一千年前的虔敬(Bhakti、又稱奉愛運動)時期,講究對神明全然的愛與奉獻;隨後不久,則是許多穆斯林汗國的侵略、伊斯蘭文化的輸入以及中世紀漫長的蕭條與分裂。至於英屬印度時期到現代,印度人在接觸西方文明的同時,也重新追求自己的定位。
這些不同的階段,常常沒有清楚的分界,有時又互相交錯影響。雖說這樣的分劃是目前較有共識的看法,但是不同學派的計算法時常有數百年的差距,因此每則流傳下來的神話,可能主題都差不多,但在各地代代相傳之後,總會有點微調,而印度文明特殊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就演變成現在的面貌。
目前的印度傳統節慶,有些的確能追溯到吠陀時代的古老習俗,但是多數都是在中世紀以後才有文字紀錄。重點則在於排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有時則是調和不同種姓、甚至不同文化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當然啦,也有反例)。婆羅多的子孫對信仰、神話,以及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有非常獨特的觀點和幽默感;因此,透過一年四季的每個重要節日及其特殊的由來,也是認識印度的一種有趣觀點。
本書以北印度通行的曆法、節日與傳說為主。受限於筆者能力所及,自成一格的南印度泰米爾人、馬拉拉亞人、佛教與耆那教的傳統都只有點到為止。西方宗教與伊斯蘭文明,在印度亦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只是筆者毫無涉獵,並非刻意忽略,在此向各位讀者補充說明。
印度,這個位在亞洲南方的古文明,常常被形容為宗教的博物館,她跨越許多國家的疆界,形成極具特色、又難以形容的風格。無論是嶄新的現代科技、或古老的風俗傳統,都在這片婆羅多(印度的別稱)大地上百花齊放。
在漢字使用圈裡,印度更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奇異角色。不限於佛教的古代經典,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字詞、概念、都源自印度的影響、翻譯跟轉化,只因早沒入我們的生活中而未被察覺,只有偶爾才被認出來而已。
筆者在學生時代,就深深喜愛印度神話的趣味跟戲劇性。不過,在那個年代,印度流行音樂與影視作品仍屬極小眾...
目錄
自序
PART I 從深秋到初春
1.點亮陶燈慶光明(Diwali)
2.那羅延醒來(Dev Uthani Ekadashi)
3.迦諦迦滿月(Kārtika Purnima)
4.俱盧之野的迴響(The Kurukshetra War)
5.三頭六臂顯神通(Datta Jayanti)
6.閃亮亮的太陽北行日(Makar Sankranti)
7.偉大的濕婆之夜(Maha Shivratri)
PART II 從初春到仲夏
1.紅藍黃綠,繽紛色彩節(Holi Festival)
2.羅摩降生(Rama Navami)
3.神猴哈奴曼(Hanuman Jayanti)
4.持斧羅摩誕生(Akshaya Tritiya)
5.商羯羅阿闍梨(Shankara and Vivekananda Jayanti)
6.悉多女神誕辰(Sita Navami)
7. 革命者悉達多(Vesak/ Buddha Purnima)
PART III諸神的暑假
1.娑尼的腳步(Shani Jayanti)
2.恆河之水天上來(Ganga Dussehra)
3.伽格那的戰車(Rath Yatra)
4.毗濕奴的神聖睡眠(Shayani Ekadashi)
5.智慧的化身:古魯(Guru Purnima)
6.太陽南行日(Karka Sankranti)
7.獻給龍王的祭典(Naga Panchami)
PART IV從初秋到九夜節
1.室羅筏那滿月(Shravana Purnima)
2.完美化身黑天(Krishna Janmashtami)
3.歡喜天的十日Party(Ganesh Chaturthi)
4.蘿陀的神聖之愛(Radha Krishna)
5.萬民歡慶歐南節(Thiruvonam)
6.毘首羯磨祭(Vishwakarma Puja)
7.千變萬化的杜爾迦女神(Sharada Navratri)
自序
PART I 從深秋到初春
1.點亮陶燈慶光明(Diwali)
2.那羅延醒來(Dev Uthani Ekadashi)
3.迦諦迦滿月(Kārtika Purnima)
4.俱盧之野的迴響(The Kurukshetra War)
5.三頭六臂顯神通(Datta Jayanti)
6.閃亮亮的太陽北行日(Makar Sankranti)
7.偉大的濕婆之夜(Maha Shivratri)
PART II 從初春到仲夏
1.紅藍黃綠,繽紛色彩節(Holi Festival)
2.羅摩降生(Rama Navami)
3.神猴哈奴曼(Hanuman Jayanti)
4.持斧羅摩誕生(Akshaya Tritiya)
5.商羯羅阿闍梨(Shankara and Vivekananda Jayanti)
6.悉多女...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