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世界正面臨危機: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減少、污染加遽……,
但我們已經擁有改變一切的方法,只待列出並實踐。
——阿諾・史瓦辛格(著名演員,前加州州長),撰序專文推薦
——何晟瑋(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植物部計畫專員)——專業審訂
從環保人士到各國領袖,大家正憂心忡忡地說,人們對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做得不夠多。但是,我們還能怎麼做?
我們有許多理由可以悲觀,畢竟環保與進步總是看似矛盾。但我們也有許多理由足以樂觀,因為有許多專家開始找到環保與進步並存的方式。
就讓BBC主持人湯姆.希普帶你走過七大領域,一覽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知道我們對抗危機的最新科技與規範:
-將太陽能板架在水上,既能減少水藻繁殖,也不必搶佔陸地
-好的砍樹方式不僅更安全,保護環境,還能降低碳排
-再生農作不需犁田與施肥,就能讓土壤長出高品質作物
-原住民管理山林的古老智慧,讓澳洲野火無法在他們的領域蔓延
-用氫燃料電池的飛機達成零碳排飛行
-用木材造屋可以輕盈、保暖又耐震,還能固碳
-光是減少浪費食物,就有機會降低5%的碳排!
BBC Radio 4 Podcast節目改編,
Apple Podcast 4.9星超高好評!
Amazon讀者評價4.6顆星!
本書特色
1、人類讓地球面臨當前難關,但我們有能力處理:
BBC名主持人湯姆・希普訪問全球專家,帶你看見現有老方法的新應用,與新科技的研發,如何節能減碳,並使我們過得更舒適。
2、簡潔的敘述與評估,讓你知道每種方法的實行方式及它的成效:
從能源、社會制度到廢棄物處理,你不僅可以得知七大領域、三十九種方法的實行方式,還能透過每一種方法最後的列表,一眼明白優點與成效。
3、阿諾・史瓦辛格誠摯推薦:
阿諾.史瓦辛格不僅是影星,還在擔任加州州長時推動環保法案。他替本書撰寫推薦序,並希望本書能讓讀者知道,我們仍有方法「創造乾淨、綠色又健康的未來」!
作者簡介:
湯姆.希普 (Tom Heap)
BBC旗艦氣候變遷Podcast《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製作人與主持人,也是BBC1台《鄉村檔案》(Countryfile)長期主持人,製作BBC《廣角鏡》(Panorama)紀錄片深入探討食物、能源與環境議題。他也主持BBC廣播四台長期環境系列節目《為地球付出代價》(Costing the Earth)。興趣是騎車、砍柴、看影片、種辣椒與木工藝。
譯者簡介:
涂瑋瑛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動物醫院獸醫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視覺設計大師的數據溝通聖經》、《超能力恐龍百科》、《隔離》、《超簡單生物課》、《博物學家的動物分類圖鑑》、《寂寞的誕生》、《AI 醫療 DEEP MEDICINE》、《骰子能扮演上帝嗎?》。
歡迎聯繫:bailey.tu@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灣名人推薦:
詹順貴(環保律師)
廖郁賢(第十九屆雲林縣議員)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俊儒(科學新聞解剖室創辦人)
阿諾・史瓦辛格撰(摘自本書序文):
「我們現在應該停止告訴大家需要失去什麼,而是開始告訴大家需要贏得什麼。我們需要收回我們的白旗、終結我們的愁雲慘霧,並開始建立一項以樂觀和希望為基石的真實運動。
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嗎?你現在拿的這本書就是不錯的起點。你一定會對本書描述的人和計畫感到崇拜又深受啟發。
因為好事正在發生。我們可以加入改變,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沒有所謂的命運,一切由我們創造。所以,讓我們為自己創造乾淨、綠色又健康的未來吧。」
廖郁賢(第十九屆雲林縣議員):
「看到「拯救地球」,以及書中對糧食、工廠的改進方法,身為雲林的政治工作者,我便想起了雲林是台灣的糧倉,「農工並進」的政見,更期待當政者能有「少即是多」的理解,意識到土地療癒的本質。」
名人推薦:台灣名人推薦:
詹順貴(環保律師)
廖郁賢(第十九屆雲林縣議員)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俊儒(科學新聞解剖室創辦人)
阿諾・史瓦辛格撰(摘自本書序文):
「我們現在應該停止告訴大家需要失去什麼,而是開始告訴大家需要贏得什麼。我們需要收回我們的白旗、終結我們的愁雲慘霧,並開始建立一項以樂觀和希望為基石的真實運動。
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嗎?你現在拿的這本書就是不錯的起點。你一定會對本書描述的人和計畫感到崇拜又深受啟發。
因為好事正在發生。我們可以加入改變,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沒...
章節試閱
前言
氣候變遷對於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是真實且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本書也可以用「三十九個開心的理由」當作書名,因為書中呈現了提供解決方案的男男女女。
在報導環境、鄉村和科學的二十五年生涯中,我愈來愈確信我們面臨的危機十分嚴重,但我時常覺得,努力解決這些可怕問題的人一直遭到忽視。這讓我感到很奇怪,不僅是因為世界上有很多鼓舞人心又新穎的事物等著我們探索,也因為只關注悲慘消息會讓人失去力量。在戰爭中──有些人還說我們需要在作戰模式下才能打敗氣候變遷──公眾的士氣是透過聚焦成功和淡化失敗來維持的。(按:本書撰寫於俄烏戰爭爆發前)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爭中,我們似乎正在反其道而行,讓很多人都感到焦慮又無助。我不是建議大家忽視壞消息,但我們至少可以注意許多好消息並為此喝采。如此一來,這些好事才會繼續發展。這就是製作本書和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四台(BBC Radio 4)系列節目的動機,其中伴隨著不為人知的巧思及救贖故事。
我在二〇二一年年中完成本書時,感覺應對氣候變遷的公眾需求正前所未有地高漲。這當然令人興奮,但也令人驚訝,因為呼籲採取行動的訴求居然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這種更即時的威脅下逐漸成長;你原本或許以為,應對每日死亡人數會將氣候威脅推回日益惡化的軌道。這種情況沒有發生的原因大概需要用另一本書來探討,但本書提供一套正向思考三重奏。第一是我們已經學會更加尊重科學,而科學家想要採取氣候行動。第二是政府已經實施廣泛的政策來限制冠狀病毒的影響,所以他們現在有膽量推出更嚴格的規定及減碳目標來長期保護人民。第三是比較緩慢發展的現象:企業似乎終於明白,如今解決氣候變遷能比忽視氣候變遷賺更多錢。
我為《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挑選應該收錄的構想和創新人士時並沒有確切的規則,但我認為本書有幾個主題。首先,我決定不要忽視已經發揮作用的大規模解決方案,例如風電、太陽能、電動車、再生農耕。這些解決方案的迅速成長會重挫氣候變遷,而我相信我們已經找到正在按下加速鍵的人。本書會呈現一些「英雄」科學家,他們分布在郊區的車庫、實驗性海藻農場、高科技的乾淨房間等不同地方,但重點是他們的解決方案已經準備就緒。令人驚豔的科學突破會很棒,例如可投入使用的核融合,但等待萬靈丹的發明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鑒於氣候問題的急迫性,現有的方法會比全新方法更好。不過,本書不只是一場科技盛宴。在教室、庭院乃至我們的廚房裡,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法。自然世界也能提供很多幫助。所謂的「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例如栽培竹子、播種海草、重新溼潤泥煤(peat)或鋪灑生物炭,都能協助停止既有排放,並創造碳匯(carbon sink)。
本書也納入某些環保人士反對的解決方案,例如核能、碳捕集(carbon capture)、低衝擊性伐木或氣候友善的牛。反對意見源自固有的恐懼,懷疑這些方案與化石燃料公司等既有「反派」有關,相信這些方案不會奏效,或是會讓我們有藉口逃避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艱難的抉擇。因此,這就是本書會納入這些方案的原因。從根本來看,對於立足在愈來愈多燃料消耗之上的文明而言,減少碳排放是非常艱鉅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每一種能派上用場的方法來達成目標。或者就像二氧化碳捕集公司Climeworks的克里斯多夫‧格博(Christoph Gebald)所說:「討論氣候友善科技科技時,你不該使用『或』這個字。你應該只用『和』這個字。」
堅持只使用環境德行層級最高的科技,或是只跟沒有不良前科的公司合作,可能會難以達到完美,同時阻礙成果的實現。我們沒時間這麼做了。如果寄望於改變行為就能拯救世界……相關歷史紀錄實在太糟糕,我不會繼續討論這種沒人想看的消息。
大多數章節都包含對某個構想的規模估計,或以此為結尾,例如我們每年會排放五百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e」代表「當量equivalent」,且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散逸冷媒等其他溫室氣體的影響),該構想能從中消滅多少。這種估計絕非精確科學,因為它非常仰賴政治、投資和公眾參與,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用「理想目標」這個標題。這樣的目標位於有形的可能性疆界內,只要有足夠意願就可能成真。
「意願」才是重點。認識這麼多傑出的人並見到他們在做的事之後,我完全相信我們有方法將碳排放降到淨零,但我們有意願嗎?意願並不是真的那麼抽象;政府的法律和支出、企業的選擇、我們所有人的行為都已經證明意願的存在。儘管這不是一本關於低碳生活方式訣竅的書,但它不該讓你感到無能為力。你可以透過你的選票、你的工作、你的支出和你的靈感來協助達成「理想目標」。我們可以做到的──讓我們著手開始吧!
能源 Energy
1 BladeBUG
在泰晤士河附近的一間廠房裡,一隻如幼童般大小的機器螞蟻正向我走來。它擁有六個吸盤當作腳,哪裡都能去,甚至能在天花板上行走。幸好它是由工程師操控,走得比一頭身體溼軟的喪屍還慢,並肩負大規模擴張風能的良善使命。這就是BladeBUG。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風能一直快速成長,每年增加容量介於一五到二〇%之間。太陽能也以類似的曲線成長,而對於地球來說,這樣的能源爭相成為主要能源的情景是一種最理想的競爭。目前最大也最強力的風場位於海上,相對擁擠的歐洲大陸在離岸開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光是英國就占據全球海洋發電容量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德國及中國。
海上風場具有一些關鍵優勢:風更強烈也更穩定、可用空間寬敞,而且反對巨型白色風車的地方居民更少。不過,離岸風場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那是一個對人類和機器都不友好的世界,所以讓一切保持正常運作既危險又昂貴。在離岸風機的二十五至五十年壽命裡(包括建造及運作的時間),維護通常占據費用的四〇%左右。如果可以降低這些成本,新的風場就會變得經濟實惠,你也會得到大量風能。
要在惡劣環境中進行維護,最有潛力的方法是排除人類的參與。在過去數十年的太空探索期間,大家已經明白,只要不用載著八十公斤的活人前進,就可以勇往直前,且更遠、更快,也更便宜。這就是為什麼BladeBUG背後的設計者之一曾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規劃自動化太空任務。人工智慧教授莎拉‧貝納迪尼(Sarah Bernardini)說:「在離岸好幾英里又離海面一百公尺的高空上維修一片薄薄的風機葉片,並不適合人類。這種環境會危及生命,通訊也很差,而且成本是天文數字,就跟太空任務一樣。」
風機相當堅固,但所有機器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維修保養,特別是以自然元素發電的機器。風機葉片的尖端能以每小時三百二十公里的速度運轉。即使是雨水,在那種速度下也會變得像是傾盆的炸彈碎片。支撐塔需要承受經常發生的風暴所產生的巨大壓力。檢查和維修非常重要,目前團隊是從下方的浮式起重機或上方的繩索通道進入以進行檢修。這類團隊及其工具組必然十分昂貴,而且只要風機關閉就無法賺錢,往往一天損失超過一萬英鎊。
BladeBUG創辦人克里斯‧西斯拉克(Chris Cieslak)的願景是讓所有人員都留在陸地上。自動化船隻會載著BladeBUG離開港口,船隻抵達風機後,無人機就會起飛,從空中進行初步檢查,然後回到船上抓住BladeBUG機器人,把它送到工作區域。這就像是機器人版的俄羅斯娃娃,一台機器人載著另一台,然後又載著另一台。BladeBUG就位之後,可以對表面進行影像式檢查和超音波非破壞性檢測;它連腳上都有電子感應器,能夠偵測裂縫。它也能承載不同的重量負荷,例如鑽頭、扳手、砂輪、樹脂注射器,以便進行任何所需的維修工作。BladeBUG具有六足和裝有關節的軀體,使它可以抵達幾乎任何地方,即使是支撐塔內部也行。
克里斯‧西斯拉克能預見,當成本隨著製程成熟而降低時,每架風機都各自配備BladeBUG的未來──就像犀牛身上的食蝨鳥一樣。他說:「它會像是風機的專屬侍從:一台專屬的檢修機器人,負責快速偵測及解決問題。就跟車子表面的烤漆脫落一樣,早期介入比任由問題惡化要便宜多了。」
除了倫敦的廠房以外,BladeBUG也在英格蘭東北部布萊斯(Blyth)的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Catapult)進行測試。BladeBUG受到產業加速發展網絡(Catapult Network)支持,該網絡是由政府資助的計畫,並以有潛力的新科技為對象。莎拉‧貝納迪尼相信,這些機器人將在二〇二〇年代中期成為主流,但在人工智慧方面仍有不小的挑戰。目前決策是由遠端的人類操作員和機器本身一起進行,但莎拉‧貝納迪尼期待見到穩定的權力交接,她說:「BladeBUG需要能夠根據天候變化來適應、對它們找到的問題做出反應,並與其他機器人合作,使用邏輯推理設計出最佳計畫。它們也需要學習,以便改善效能。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尖端科技。」
英國的目標是在二〇三〇年前將離岸風電容量提高四倍至四十吉瓦(gigawatt,GW,百萬瓦),而其他許多國家也有宏大的擴展計畫,特別是美國和中國。挪威及西班牙正在開發浮式風機──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奇怪,但請記得,我們已經使用浮式鑽油平台幾十年了──這些浮式風機可以在更深的水域、離陸地更遠的地方運轉。國際能源署(IEA)表示,離岸風電有可能每年產生四十二萬兆瓦小時的電力。這相當於目前全球電力需求的十八倍以上。這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目標,卻顯示出離岸風電是我們針對氣候變遷的一大解決方案。有了機器人進行維護,這些遠大抱負都將更有機會實現。
理想目標
國際能源署表示,到了二〇五〇年,離岸風電可能成長到足以減少現有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五%。這會需要離岸風機產生的電力增加六十倍。
如何實現
更大的風機:最新一代的離岸風機非常龐大,而且正在逐年變大──其高度為兩百五十公尺,葉片能夠從足球場五倍大小的「掃掠面積」(swept area)捕捉風。
科技:BladeBUG以及其他機器人和遙測技術正在進行開發,以降低安裝與維護的成本。浮式離岸風電平台使用習自浮式深海石油和天然氣鑽井的方法來製造,正在進行測試。
重新接線:需要電纜將電力從海上送到我們的住家;英國已有人建議裝設海岸環狀幹線,避免海邊成為高壓電塔叢林。
偏遠水域及深水域:風在離岸愈遠的地方往往愈強也愈穩定,也會減少旋轉的葉片對濱海野生動物造成的危險,而且可以把風機設置在地平線上,減少視覺干擾。
附加效益
增加好工作:建造及部署如此大量的離岸風機是非常大的商機,而且在許多地方,這些工作能取代在化石燃料產業失去的工作。
減少危險工作:機器人可以執行更多非常危險且威脅生命的工作。
增加海洋生物:風機基座能在海床上為海洋生物提供多樣結構和棲地,而且許多離岸風場都成為禁捕區(no-take zone),為魚類及貝類提供庇護。
前言
氣候變遷對於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是真實且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本書也可以用「三十九個開心的理由」當作書名,因為書中呈現了提供解決方案的男男女女。
在報導環境、鄉村和科學的二十五年生涯中,我愈來愈確信我們面臨的危機十分嚴重,但我時常覺得,努力解決這些可怕問題的人一直遭到忽視。這讓我感到很奇怪,不僅是因為世界上有很多鼓舞人心又新穎的事物等著我們探索,也因為只關注悲慘消息會讓人失去力量。在戰爭中──有些人還說我們需要在作戰模式下才能打敗氣候變遷──公眾的士氣是透過聚焦成功和淡化失敗來維持的。(按:本書...
推薦序
「沒有所謂的命運,一切由我們創造」(There is no fate but what we make for ourselves)不只是《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的一句精彩台詞而已,也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哲學。
《魔鬼終結者》系列電影描繪機器試圖控制人類生活的浩劫,呈現出一個恐怖、反烏托邦、不宜人居的世界。但重點是:《魔鬼終結者》並沒有沉溺在這場災難的無望,反而聚焦於人類意志與人類希望。事實上,當莎拉‧康納(Sarah Connor)向全世界警告機器人浩劫即將到來時,人們把她關進瘋人院。
我認為我們必須將樂觀正向的思考融入當前的環保運動,而不是只用民眾沒有真正了解的悲慘消息來嚇唬他們。是的,我們有理由心存警惕。是的,我們確實發現問題愈來愈嚴重,從野火和洪水,到在殼裡燙死的貝類,到無法安全飲用的水及無法安全呼吸的空氣,比比皆是。是的,我們正處於關鍵時刻。
但我相信,我們也需要分享帶來希望的故事,講述眾位英雄終結遍布世界的汙染、創造工作機會、幫助未來世代更輕鬆地呼吸。
這就是我愛這本書的原因,答案就在書名:《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三十九種解決辦法,〇個悲慘消息。你會認識全球各式各樣富有遠見的人,他們一直在沒有多少掌聲的情況下努力解決我們的汙染危機。
這就是我們需要展示給大家看的:我們正在掌握情勢。
因為老實說吧,我們需要大家創造清潔能源的未來,需要大家解決每年導致七百多萬人死亡的汙染危機,也需要大家加入我們的環保行列。
我們一直等待世界各地的政府解決這項問題,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世界各地的人民解決這項問題。每個偉大的社會運動都吸引人民參與,包括民權運動、反種族隔離運動、婦女參政運動、印度獨立運動。環保運動也不例外,而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本書在此時此刻至關重要。很多關於氣候危機的著作都著重在危機,本書則著重在人們能支持的解決方案。
在全球各地,充滿進取心的人正在尋找能解決當前挑戰的方法。他們從自然、科技、教室及自家尋求辦法,以創造乾淨能源、減少排放,並從空氣中捕集碳。你會不禁受到書中記述的創新人士所激勵。你會很高興讀到,電腦科學家使用人工智慧來建造能在離岸數英里的風機上運作的機器人;或是前任消費品執行長開發價格低廉又更加安全的核電廠;或是教授努力研究如何減少牛隻排氣;或是辛巴威的老師透過教導女學生永續農業來對抗氣候變遷。本書的三十九個案例,每一個都鼓舞人心,並讓讀者對未來抱持樂觀態度。
我們現在應該停止告訴大家需要失去什麼,而是開始告訴大家需要贏得什麼。我們需要收回我們的白旗、終結我們的愁雲慘霧,並開始建立一項以樂觀和希望為基石的真實運動。
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嗎?你現在拿的這本書就是不錯的起點。你一定會對本書描述的人和計畫感到崇拜又深受啟發。
因為好事正在發生。我們可以加入改變,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沒有所謂的命運,一切由我們創造。所以,讓我們為自己創造乾淨、綠色又健康的未來吧。
——阿諾‧史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gger
「沒有所謂的命運,一切由我們創造」(There is no fate but what we make for ourselves)不只是《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的一句精彩台詞而已,也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哲學。
《魔鬼終結者》系列電影描繪機器試圖控制人類生活的浩劫,呈現出一個恐怖、反烏托邦、不宜人居的世界。但重點是:《魔鬼終結者》並沒有沉溺在這場災難的無望,反而聚焦於人類意志與人類希望。事實上,當莎拉‧康納(Sarah Connor)向全世界警告機器人浩劫即將到來時,人們把她關進瘋人院。
我認為我們必須將樂觀正向的思考融入當前的環保運動,而...
目錄
序:阿諾.史瓦辛格撰
前言
能源 Energy
1.BladeBUG
2.浮式太陽能
3.重力儲能
4.隨風飛揚
5.滾燙的太陽能
6.核能選項
7.有用的氫
8.太陽能熱潮
自然 Nature
9.曼妙的海草
10.長毛象任務
11.優良伐木
12.富饒的竹子
13.為泥煤著想
14.海洋農作
農牧 Farming
15.零碳作物
16.旱稻
17.減少牛隻排氣
18.衝向「燼」頭
19.了不起的光合作用
20.岩石救援
社會 Society
21.女子學校
22.天空之眼
23.成為被告的碳
24.肉的未來
25.原住民的訣竅
26.錯誤崇拜
27.不塞滿
運輸 Transport
28.平滑的船
29.電池能量
30.綠色之翼
建築業與工業 Building and Industry
31.永久木材
32.保暖持久
33.二氧化碳=汙水
34.混凝土的確切答案
35.吸就對了
36.乾淨的鋼
廢棄物 Waste
37.氣候定時炸彈
38.液態空氣
39.多種植,少汙染
致謝
序:阿諾.史瓦辛格撰
前言
能源 Energy
1.BladeBUG
2.浮式太陽能
3.重力儲能
4.隨風飛揚
5.滾燙的太陽能
6.核能選項
7.有用的氫
8.太陽能熱潮
自然 Nature
9.曼妙的海草
10.長毛象任務
11.優良伐木
12.富饒的竹子
13.為泥煤著想
14.海洋農作
農牧 Farming
15.零碳作物
16.旱稻
17.減少牛隻排氣
18.衝向「燼」頭
19.了不起的光合作用
20.岩石救援
社會 Society
21.女子學校
22.天空之眼
23.成為被告的碳
24.肉的未來
25.原住民的訣竅
26.錯誤崇拜
27.不塞滿
運輸 Transport
28.平滑的船
2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