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穩定地做自己,卻始終飄移不安?你需要「永恆的依戀與地方感」,
藉依附動能進行自我發展,調節自體客體關係;提整來自地方再生的創新氛圍,重構在地認同。
本書特色
.閱覽成人的依戀風格
解讀情慾線索,在各自獨立的體悟中,解組所依附的真實,
串連衝突與和解的契機,鼓勵負責的行為,穩定發展永恆的依戀。
.漫遊在地的城市文本
在新舊交接的城市,尋找自我身份,產出新的描述語境,
反思個人生命體悟的歷史情結,以放眼新鄉,重構人地圖譜。
作者簡介:
彭易璟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專長:明清繡像、聽覺敘事、性別議題、情緒與壓力管理。
學校績優導師,教育部計畫主持人,鑽研情意教育、依戀課題的敘事藝術講師。
從事教職30年,指導學生從事遊戲學習、藝文創作,屢屢獲獎。
著有《情意敘事:啟動情緒復原力》、《永恆的依戀與地方感》等書。
章節試閱
導論
依附(Attachment)是心理上對某個特定人物或情境強烈尋求親密的傾向,驅使人們努力維持和愛人情感連結與身體接觸。
生命的第一段依附經驗:親子關係,就在依附中習得「獨立自主」與「親密連結」兩種動力,幫助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離與修復互動中,獲得冒險與探索的安穩基礎。本章節解析依附理論以及成人依戀風格,說明具延續性的依戀內建模式,幫助在愛中成長的人們,彼此累積獨立能量,找到愛的滋潤與平衡。
行文中推薦「愛的餡餅」和「愛的空桶」兩種理論,並分辨「依賴」與「依戀」的差別,舉稱偏愛不會產生自己的愛的力量,容易造成著迷或上癮,導致不完整而偏頗、始終沒有被愛滿足的心靈。透過3 個影片案例,解析為了獲得安全感不停地討好別人,反而在關係中受苦受傷的負循環,敦促正確依戀,培養自我價值感和自主性,鼓勵負責的行為,與他人建立和諧有彈性的親密關係。
一、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代母養育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嬰猴只在飢餓時才找「鐵絲母猴」喝奶,更多的時候是選擇與「絨布母猴」待在一起。遇到外在威脅時,會奔向「絨布母猴」並緊緊抱住它,尋求安全感。此研究證明了愛存在觸摸、運動、玩耍三種變量。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終生發展的理論,於幼兒期為了個體的生存而建立起來,並在個體以後的人生中不斷發生顯著作用。
(一)塑造內在表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於1950年代提出「依附理論」迄今,得到許多研究者關注,其用以解釋幼兒與照顧者之間情感連結現象,乃個性發展領域的重要理論之一。
鮑比認為,依附是系統來自童年時期(0-6 歲)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的情感連結。這種連結建立在最初的人際互動中,嬰兒依據主要照顧者的可即性(availability)及出現的規律性,逐漸形成瞭解與期待,這些瞭解與期待經內化後,塑造自己與他人的內在表徵,對依附關係的建立與正面心理發展將直接影響至成年之後。
(二)恆河猴實驗──代母實驗
19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1981)團隊,將剛出生的嬰猴放進隔離籠子中養育與進行實驗,分別用鐵絲和絨布做成代母猴,「鐵絲母猴」胸前裝置一個可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作為「可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絨布母猴」身鋪絨布作為「柔軟溫暖的母親」。嬰猴剛開始會撲向「鐵絲母猴」吸食,隨即轉向質地和溫度都與嬰猴毛皮相似的「絨布母猴」,和它待在一起,追求更高一級的需要:尋求安全感以及依戀感。一旦確立依戀關係,對媽媽的依戀之情,就很難被動搖。
導論
依附(Attachment)是心理上對某個特定人物或情境強烈尋求親密的傾向,驅使人們努力維持和愛人情感連結與身體接觸。
生命的第一段依附經驗:親子關係,就在依附中習得「獨立自主」與「親密連結」兩種動力,幫助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離與修復互動中,獲得冒險與探索的安穩基礎。本章節解析依附理論以及成人依戀風格,說明具延續性的依戀內建模式,幫助在愛中成長的人們,彼此累積獨立能量,找到愛的滋潤與平衡。
行文中推薦「愛的餡餅」和「愛的空桶」兩種理論,並分辨「依賴」與「依戀」的差別,舉稱偏愛不會產生自己的愛的力量,...
目錄
推薦序
第一章 依附理論
導 論 02
一、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一)塑造內在表徵
(二)恆河猴實驗――代母實驗
(三)依附模式的形成
二、依附理論與成人依戀風格
(一)依附關係與自我概念之關聯性
(二)四種依戀風格
三、偏愛與上癮
(一)偏愛與上癮的相關理論
(二)對人依戀――親子的著迷式互動
四、延伸閱讀
(一)依附(依戀)的深意
五、推薦影音
六、深度閱讀書目
第二章 依戀與客體關係
導 論
一、我和自體客體關係
二、投射認同與客體關係
(一)依戀與內在客體的關係
(二)真愛圖像
(三)客體關係的投射性認同核心概念
(四)永恆少年/少女
三、建立自體客體關係案例
(一)訂做一個他
(二)調整依戀關係
(三)不肯斷奶+孝順
(四)守護內在客體:愛的是自己
(五)互為主體性
四、延伸閱讀
(一)關於PUA
(二)戀愛恐懼症Philophobia
(三)實現獨立需求
五、推薦影音
六、深度閱讀書目
第三章 依戀模式與親密關係
導 論
一、依戀內建模式的運作
(一)焦慮迷戀型依戀風格(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二)冷漠逃避型依戀風格(dismissing attachment)
(三)矛盾型依戀風格(Disorganized attachment)
二、感情的追逃模式
(一)在愛中拉扯的追與逃
(二)停止追逃模式:自己一起「經歷這樣的情緒」
(三)解方:改變的神奇對話
三、從失落到再獲得
(一)分手
(二)重組過去的經驗碎片
四、延伸閱讀
(一)焦慮這種「流行病」導致的病徵
(二)最容易焦慮的行為角度:久坐
五、推薦影音
六、深度閱讀書目
第四章 完整的愛
導 論
一、愛情三因論:真愛的幸福公式
二、幸福要素
(一)第一要素:親密(Intimacy)
(二)第二要素:激情(passion)
(三)第三要素:承諾(commitment)
三、性別氣質
(一)性別光譜
(二)性別氣質
(三)LGBT
四、影片中的性別議題
(一)從《玫瑰少年》起談
(二)生活中的性別詞語
(三)《阿麗芙》
(四)《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五)《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六)性別偽科學
五、延伸閱讀
(一)變性慾者的腦內乾坤
(二)變裝皇后
(三)跨性別――不男不女,又男又女――與變性慾
六、推薦影音
七、深度閱讀書目
第五章 地方感與地方依附
導 論
一、依戀環境:關注人與地方的行動
(一)地方感與地方依附
(二)重構人地圖譜
(三)轉譯傳統工藝的時尚「繡」
二、與地方連結的社會實踐
(一)與地方連結
(二)古蹟市場的相應教學策略
(三)依附的地方感
三、青銀共潮的特色課程
(一)青銀共潮
(二)議題設計與合作學習
(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行動
四、延伸閱讀: 從身體觸覺體會「地方感」
(一)包容與等待的依戀
(二)地方感俗豔的撞擊力道
(三)像恆河猴一樣依戀布材觸感
(四)加入生活的小熊木扣
(五)堅持有質感依戀
(六)一種被依賴的顧客服務
(七)獨一無二的訂製依戀
(八)生活裡的人紋與依戀
(九)調整展售動線創造新的安全感
(十)布布經心時尚「繡」:百年布莊vs. 傳統工藝
五、推薦影音
六、深度閱讀書目
第六章 城市漫遊與場域再生
導 論
一、漫遊運河新地景
(一)新都心與新身份
(二)場域再造:運河星鑽vs. 淺草商圈
(三)場域再生――新復興紡織廠
(四)走讀府城月老文化
二、踏查西市場
(一)銜接府城軸帶的古蹟市場
(二)百年布店
三、循環蚵學與高科技布料
(一)蚵灰科技創生──海毛紗
(二)轉譯傳統工藝的蚵學時尚「繡」
四、推薦影音
五、深度閱讀書目
推薦序
第一章 依附理論
導 論 02
一、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一)塑造內在表徵
(二)恆河猴實驗――代母實驗
(三)依附模式的形成
二、依附理論與成人依戀風格
(一)依附關係與自我概念之關聯性
(二)四種依戀風格
三、偏愛與上癮
(一)偏愛與上癮的相關理論
(二)對人依戀――親子的著迷式互動
四、延伸閱讀
(一)依附(依戀)的深意
五、推薦影音
六、深度閱讀書目
第二章 依戀與客體關係
導 論
一、我和自體客體關係
二、投射認同與客體關係
(一)依戀與內在客體的關係
(二)真愛圖像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