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旨价
繪者:黃瀚嶢、王錦堯、張一、馮銘如、萬向欣
定價:NT$ 750
優惠價: 9 折, NT$ 675
本商品已絕版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隨書附贈臺灣與橫斷山間斷分布植物手繪圖限量海報,生動展現玉山金梅、高山小檗、玉山薔薇、玉山杜鵑、高山櫟、玉山箭竹,是一張三百六十度都可以張貼的海報。尺寸為43cm高× 61cm寬,採凝雪映畫紙印刷。★
要瞭解臺灣,要走向更遠的地方。繼《通往世界的植物》後,游旨价從東亞特有的山地杜鵑花、硬葉櫟與小檗等植物類群著手,前往泛青藏高地的廣大山域追尋臺灣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試圖釐清喜馬拉雅與橫斷山和臺灣高山生物相之間的關係。將近一百年前登上玉山的鹿野忠雄,臺灣高山的林相與其中的動、植物類群,總讓他聯想到喜馬拉雅山。鹿野著迷於亞熱帶高山生物相,他鍾愛的山地杜鵑花,有的匍匐抵抗強風霜雪,有的直立達三層樓高,有的則盤據在山脊上形成山友口中的杜鵑地獄,充分展現亞熱帶高山豐富的環境異質性。但二戰時失蹤的鹿野,不再有機會到喜馬拉雅山。近一百年後,游旨价追隨鹿野忠雄未竟的夢想,涵養歷代植物研究者、獵人、登山探勘者的知識積累,來到泛青藏高地進行植物考察,進一步發現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就在橫斷山。
臺灣高山生物(尤其是植物)與泛青藏高地生物相間的關聯,是臺灣學術界探索至少百年的謎題,但備受東亞學者矚目的橫斷山-臺灣間斷分布現象,在臺灣卻鮮少為人所知。二十一世紀伊始,橫斷山逐漸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學界更發現全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可能就在橫斷山。臺灣與橫斷山之間呈現的間斷分布,說明這個年輕的高山島,竟與北半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存在親緣性。本書從科學最前沿的角度,包含地質、氣候、化石與DNA研究,力圖呈現這些植物類群可能的遷徙之謎。
在游旨价筆下,臺灣的高山不只是一處生物傳播的驛站,也是某種特定生命演化模式的場域,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默默在高山上守護古老而遙遠的記憶。除了山地杜鵑花,在臺灣中海拔作為森林主體的樟櫟林,也與泛青藏高地存有意料之外的連繫。高山上有些特有植物,如玉山山蘿蔔、臺灣馬桑的遷臺歷史更可回溯至地中海。透過本書洪堡式的生物地理學探索,我們會瞭解到,原來不動的植物,才是最瘋狂的旅人。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洪廣冀導讀.徐如林、詹偉雄專文推薦
看著《橫斷臺灣》的書稿,彷彿看到旨价的身影,他站在橫斷山脈四千多公尺的山坡上,遙望著遠方島嶼的高山,那是他進入高山植物世界的啟蒙地;然後,我看到書中不時出現的鹿野忠雄身影,他觀察著臺灣高山的生物相,遙想這些動、植物與喜馬拉雅山系的關聯性。相隔八十年的二個年輕學者,在橫斷山與中央山脈之間相遇了。──徐如林/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尺度縮放是《橫斷臺灣》最讓我欣賞的部分。為了釐清臺灣與橫斷山的「相似性」,旨价展開了一系列的尺度縮放;與之同時,他也以誠懇的筆觸,關照自己在尺度縮放過程中的摩擦、猶疑、痛苦、依戀與喜悅。如此的關照讓本書不只是本「科普」書籍,更是一個年輕的植物學家如何地以身為度。──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如果真要說《橫斷臺灣》與前作的最大差異,是作者投身於極致的田野──位於喜馬拉雅和圖博高原東側、三條大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南北向削切冰雪高山、有「世界花園」之稱的橫斷山──所帶來的現場感和身體感。──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王盛弘/作家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江致潔/Cicada樂團鋼琴手、作曲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楷倫/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城市山人/戶外專欄作家,《登一座人文的山》作者
胖胖樹/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崔祖錫/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作家
郭熊/《走進布農的山》作者
劉崇鳳/自然書寫作家
蔡思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像是為我們解開植物身世的推理大師,游旨价連結於洪堡與鹿野忠雄等博物學家的遺緒,出奔各種「煙花」似小檗的生長地,遠赴橫斷山,試圖找到「煙花核」──源起。從小檗、杜鵑、樟櫟等,將歷史、生態和登山的路徑揉雜在一起,梳理時間與空間的脈絡,凝聚出一個看待臺灣森林與高山植物誕生的新視角與新觀點。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穿破網頁上陳舊過時的資料,從他每一趟的出走,更認識了臺灣何以成為一座小檗之島,甚至是杜鵑之島。
──古碧玲
臺灣的生態與世界的連結,對我來說一直是很迷人的主題。游旨价的前作《通往世界的植物》打開了我的想像,啟發了Cicada的創作。本書也從連結出發,主角是杜鵑、高山櫟與小檗;在山上雖然常看到,但從沒想過其與青藏高原有這樣的連結。數年前因為對藏區感興趣,曾旅行了三次;透過游旨价深入淺出的文字,那些旅途片段與這些深厚的知識漸漸結合。期待未來能持續透過游旨价的研究,繼續發現由臺灣延展的各種連結,更認識這座島嶼的身世。──江致潔
「生態」與「演化」是生物生存的一體兩面。「生態」探討生物個體活著當下的生存挑戰,「演化」則爬梳整個物種存活至今的歷史脈絡。旨价是和我一起在森林系認識山林的好同學,當時我鑽研動物生態,旨价探索植物演化。我們碰巧在生態演化的彼端追求知識,對彼此的研究不那麼熟悉,但也不那麼陌生。做我們這一行的,都需要旅行,到現場感受和觀察現象,相較於《通往世界的植物》,《橫斷臺灣》加入旨价近年在雲南繼續拓展植物演化和地理學的觀察與思緒,是他離開臺灣後的下一站。《橫斷臺灣》藉由旨价獨有的知識、經驗與牢騷,清晰描述了那難以抵達的雲南山系,也透過植物與臺灣緊密相連。──林大利
旨价寫的不只是植物,也不單是橫斷山植物與臺灣眾山植物的連結。他問許多植物的起源也問連帶的關係,如同「杜鵑地獄」網狀的枝條,旨价走在那片常人看來只是郁綠的林,偶而放慢腳步,也有勾絆跌倒之時,循著旨价所見,因著植物的樣貌。本書展現了身為植物學家的「世界」觀,世界是哪個樣子呢?不那麼國境地縱切,卻那麼世界地橫斷。──林楷倫
面對世界,我們都在找尋臺灣的特色,一說是寶島山林,但人們卻又對山頂太過偏心。感謝旨价又帶來一本結合登山與學術的作品,道來高山植物驚奇的身世之餘,也給予我們一個看待臺灣生態的宏觀視角,細細品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真意。──董威言(城市山人)
盼了那麼久,臺灣終於有這樣一本書,告訴大家在植物地理上如此奇妙,但是一般人鮮少知道的間斷分布的故事。總是在社群媒體上跟著旨价遊歷橫斷山,看他四處採集植物與再發現的故事,對於那處遙遠,但是又與臺灣植群有許多淵源的陌生之地,有了一份嚮往。收到新書稿才知道,原來連結比想像的還要更深、更廣。除了小檗,還有杜鵑、樟櫟林……如果你也喜歡《通往世界的植物》,那就更不能錯過《橫斷臺灣》。──胖胖樹
繼第一本書從全球視角的寬廣與地質年代的縱深認識臺灣植物的身世之謎後,這本書以更深入細膩的內容與筆法,帶我們進入好像放大數十倍臺灣的橫斷山,探究其間植物與臺灣島隱晦又千絲萬縷的關聯。無論是美麗的杜鵑、茂盛的常綠樟殼林到棘刺的小檗,都有探究不完的植物地理與演化祕密,在可說已是本土頂尖科普作家旨价學弟的帶領下,絕對帶你進入一場高質感又超級華美的知識饗宴。──崔祖錫
只有他,這麼有耐心埋頭苦寫一本又一本的書,鉅細靡遺地說明,臺灣高山植物生態不僅止於多元和特別,還和世界緊緊相連。我猜,旨价上輩子就是一株山地植物吧!一雙跳脫框架的眼,不追尋特有種,而是花力氣譜出臺灣山地植物與世界息息相關的一篇篇樂章。研擬植物播遷的路徑,揭開演化一角,世界本來是一體。綜觀喜馬拉雅、青藏高原、橫斷山以及臺灣,此地與彼地,任山地植物帶領我們,踩著古往今來的宏觀視角,移動──每一個當下,都是千年。──劉崇鳳
使用「跨尺度」、「跨領域」來說明本書已完全不足以形容。旨价追溯著自己的研究前行,一方面融合自身所學:自然觀察、生物地理學、歷史、登山經驗在書中無處不精采。另一方面,他沒有隱藏這幾年在自然中所獲得的更多情感及變化。這些是成長的體悟,甚至是成長的苦痛,坦白流露,不落俗套,宛如博物學中追求的細節及永恆。一道道落筆,是臺灣與其他世界角落的「相近」與「不近」,一層層綻放,是他所心繫的自然探問與世界尺度,終而書寫出如此具有企圖心且巨觀多采的作品。──蔡思薇
作者簡介:
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以《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內頁繪者簡介
黃瀚嶢
臺大森林所畢業,現為生態插畫家與社區大學講師,作品散見於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著有散文集《沒口之河》、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育手冊《野地之眼》,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等。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
王錦堯(Ong Jin Yao)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臺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在大學時開始接觸科學繪圖。目前為一名兼職繪圖家,作品以植物科學插畫為主。更多作品可查詢網站:jinyao89.wixsite.com/bot-illustration
張一
自然博物愛好者。常住四川成都,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足跡遍及中國西部祕境,多次深入踏勘橫斷山高山動植物,為雜誌社提供生態攝影圖片,並通過個人公眾號「一休哥博物志」和博物繪畫記錄所見所得,植物科學畫〈紅花綠絨蒿〉在英國邱園展出。
馮銘如
一個喜歡畫畫和旅行的人。上大學後愛上登山、旅行,曾是人類學學徒,後學習藝術創作。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畢業,自二○一七年起獨立接案及專職創作。二○二二年於新北市「石門雕塑中心」藝術駐村一個月,以「風景外帶」為題創作系列繪畫作品;二○二三年受邀於「石門雕塑中心」展開「北海岸駐地創作計畫」,創作裝置作品並舉辦風景速寫工作坊。目前於北海岸的金山生活及創作,繪畫之外亦創作陶藝,將自然景觀與個人意念融入作品之中。
封面繪者簡介
萬向欣
現為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家。作品擅長以手繪、黑白線條為主,常將藝術與設計做結合。作品有《Under 1.0》瀕危動物視力表系列,總統府常設展《臺灣•集》作品展出,《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主視覺設計,《臺北文創名家觀點》、《菊花如何夜行軍》、《沒口之河》、《夢土》等書籍封面設計。
審訂
趙建棣(全書)
中興大學森林系博士
廖培鈞(第一、四章)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楊智凱(第二、三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游旨价
優惠價: 9 折, NT$ 675 NT$ 750
本商品已絕版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隨書附贈臺灣與橫斷山間斷分布植物手繪圖限量海報,生動展現玉山金梅、高山小檗、玉山薔薇、玉山杜鵑、高山櫟、玉山箭竹,是一張三百六十度都可以張貼的海報。尺寸為43cm高× 61cm寬,採凝雪映畫紙印刷。★
要瞭解臺灣,要走向更遠的地方。繼《通往世界的植物》後,游旨价從東亞特有的山地杜鵑花、硬葉櫟與小檗等植物類群著手,前往泛青藏高地的廣大山域追尋臺灣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試圖釐清喜馬拉雅與橫斷山和臺灣高山生物相之間的關係。將近一百年前登上玉山的鹿野忠雄,臺灣高山的林相與其中的動、植物類群,總讓他聯想到喜馬拉雅山。鹿野著迷於亞熱帶高山生物相,他鍾愛的山地杜鵑花,有的匍匐抵抗強風霜雪,有的直立達三層樓高,有的則盤據在山脊上形成山友口中的杜鵑地獄,充分展現亞熱帶高山豐富的環境異質性。但二戰時失蹤的鹿野,不再有機會到喜馬拉雅山。近一百年後,游旨价追隨鹿野忠雄未竟的夢想,涵養歷代植物研究者、獵人、登山探勘者的知識積累,來到泛青藏高地進行植物考察,進一步發現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就在橫斷山。
臺灣高山生物(尤其是植物)與泛青藏高地生物相間的關聯,是臺灣學術界探索至少百年的謎題,但備受東亞學者矚目的橫斷山-臺灣間斷分布現象,在臺灣卻鮮少為人所知。二十一世紀伊始,橫斷山逐漸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學界更發現全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可能就在橫斷山。臺灣與橫斷山之間呈現的間斷分布,說明這個年輕的高山島,竟與北半球最古老的山地植被存在親緣性。本書從科學最前沿的角度,包含地質、氣候、化石與DNA研究,力圖呈現這些植物類群可能的遷徙之謎。
在游旨价筆下,臺灣的高山不只是一處生物傳播的驛站,也是某種特定生命演化模式的場域,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默默在高山上守護古老而遙遠的記憶。除了山地杜鵑花,在臺灣中海拔作為森林主體的樟櫟林,也與泛青藏高地存有意料之外的連繫。高山上有些特有植物,如玉山山蘿蔔、臺灣馬桑的遷臺歷史更可回溯至地中海。透過本書洪堡式的生物地理學探索,我們會瞭解到,原來不動的植物,才是最瘋狂的旅人。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洪廣冀導讀.徐如林、詹偉雄專文推薦
看著《橫斷臺灣》的書稿,彷彿看到旨价的身影,他站在橫斷山脈四千多公尺的山坡上,遙望著遠方島嶼的高山,那是他進入高山植物世界的啟蒙地;然後,我看到書中不時出現的鹿野忠雄身影,他觀察著臺灣高山的生物相,遙想這些動、植物與喜馬拉雅山系的關聯性。相隔八十年的二個年輕學者,在橫斷山與中央山脈之間相遇了。──徐如林/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尺度縮放是《橫斷臺灣》最讓我欣賞的部分。為了釐清臺灣與橫斷山的「相似性」,旨价展開了一系列的尺度縮放;與之同時,他也以誠懇的筆觸,關照自己在尺度縮放過程中的摩擦、猶疑、痛苦、依戀與喜悅。如此的關照讓本書不只是本「科普」書籍,更是一個年輕的植物學家如何地以身為度。──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如果真要說《橫斷臺灣》與前作的最大差異,是作者投身於極致的田野──位於喜馬拉雅和圖博高原東側、三條大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南北向削切冰雪高山、有「世界花園」之稱的橫斷山──所帶來的現場感和身體感。──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王盛弘/作家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江致潔/Cicada樂團鋼琴手、作曲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楷倫/作家,《偽魚販指南》作者
城市山人/戶外專欄作家,《登一座人文的山》作者
胖胖樹/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崔祖錫/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作家
郭熊/《走進布農的山》作者
劉崇鳳/自然書寫作家
蔡思薇/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像是為我們解開植物身世的推理大師,游旨价連結於洪堡與鹿野忠雄等博物學家的遺緒,出奔各種「煙花」似小檗的生長地,遠赴橫斷山,試圖找到「煙花核」──源起。從小檗、杜鵑、樟櫟等,將歷史、生態和登山的路徑揉雜在一起,梳理時間與空間的脈絡,凝聚出一個看待臺灣森林與高山植物誕生的新視角與新觀點。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穿破網頁上陳舊過時的資料,從他每一趟的出走,更認識了臺灣何以成為一座小檗之島,甚至是杜鵑之島。
──古碧玲
臺灣的生態與世界的連結,對我來說一直是很迷人的主題。游旨价的前作《通往世界的植物》打開了我的想像,啟發了Cicada的創作。本書也從連結出發,主角是杜鵑、高山櫟與小檗;在山上雖然常看到,但從沒想過其與青藏高原有這樣的連結。數年前因為對藏區感興趣,曾旅行了三次;透過游旨价深入淺出的文字,那些旅途片段與這些深厚的知識漸漸結合。期待未來能持續透過游旨价的研究,繼續發現由臺灣延展的各種連結,更認識這座島嶼的身世。──江致潔
「生態」與「演化」是生物生存的一體兩面。「生態」探討生物個體活著當下的生存挑戰,「演化」則爬梳整個物種存活至今的歷史脈絡。旨价是和我一起在森林系認識山林的好同學,當時我鑽研動物生態,旨价探索植物演化。我們碰巧在生態演化的彼端追求知識,對彼此的研究不那麼熟悉,但也不那麼陌生。做我們這一行的,都需要旅行,到現場感受和觀察現象,相較於《通往世界的植物》,《橫斷臺灣》加入旨价近年在雲南繼續拓展植物演化和地理學的觀察與思緒,是他離開臺灣後的下一站。《橫斷臺灣》藉由旨价獨有的知識、經驗與牢騷,清晰描述了那難以抵達的雲南山系,也透過植物與臺灣緊密相連。──林大利
旨价寫的不只是植物,也不單是橫斷山植物與臺灣眾山植物的連結。他問許多植物的起源也問連帶的關係,如同「杜鵑地獄」網狀的枝條,旨价走在那片常人看來只是郁綠的林,偶而放慢腳步,也有勾絆跌倒之時,循著旨价所見,因著植物的樣貌。本書展現了身為植物學家的「世界」觀,世界是哪個樣子呢?不那麼國境地縱切,卻那麼世界地橫斷。──林楷倫
面對世界,我們都在找尋臺灣的特色,一說是寶島山林,但人們卻又對山頂太過偏心。感謝旨价又帶來一本結合登山與學術的作品,道來高山植物驚奇的身世之餘,也給予我們一個看待臺灣生態的宏觀視角,細細品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真意。──董威言(城市山人)
盼了那麼久,臺灣終於有這樣一本書,告訴大家在植物地理上如此奇妙,但是一般人鮮少知道的間斷分布的故事。總是在社群媒體上跟著旨价遊歷橫斷山,看他四處採集植物與再發現的故事,對於那處遙遠,但是又與臺灣植群有許多淵源的陌生之地,有了一份嚮往。收到新書稿才知道,原來連結比想像的還要更深、更廣。除了小檗,還有杜鵑、樟櫟林……如果你也喜歡《通往世界的植物》,那就更不能錯過《橫斷臺灣》。──胖胖樹
繼第一本書從全球視角的寬廣與地質年代的縱深認識臺灣植物的身世之謎後,這本書以更深入細膩的內容與筆法,帶我們進入好像放大數十倍臺灣的橫斷山,探究其間植物與臺灣島隱晦又千絲萬縷的關聯。無論是美麗的杜鵑、茂盛的常綠樟殼林到棘刺的小檗,都有探究不完的植物地理與演化祕密,在可說已是本土頂尖科普作家旨价學弟的帶領下,絕對帶你進入一場高質感又超級華美的知識饗宴。──崔祖錫
只有他,這麼有耐心埋頭苦寫一本又一本的書,鉅細靡遺地說明,臺灣高山植物生態不僅止於多元和特別,還和世界緊緊相連。我猜,旨价上輩子就是一株山地植物吧!一雙跳脫框架的眼,不追尋特有種,而是花力氣譜出臺灣山地植物與世界息息相關的一篇篇樂章。研擬植物播遷的路徑,揭開演化一角,世界本來是一體。綜觀喜馬拉雅、青藏高原、橫斷山以及臺灣,此地與彼地,任山地植物帶領我們,踩著古往今來的宏觀視角,移動──每一個當下,都是千年。──劉崇鳳
使用「跨尺度」、「跨領域」來說明本書已完全不足以形容。旨价追溯著自己的研究前行,一方面融合自身所學:自然觀察、生物地理學、歷史、登山經驗在書中無處不精采。另一方面,他沒有隱藏這幾年在自然中所獲得的更多情感及變化。這些是成長的體悟,甚至是成長的苦痛,坦白流露,不落俗套,宛如博物學中追求的細節及永恆。一道道落筆,是臺灣與其他世界角落的「相近」與「不近」,一層層綻放,是他所心繫的自然探問與世界尺度,終而書寫出如此具有企圖心且巨觀多采的作品。──蔡思薇
作者簡介:
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以《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內頁繪者簡介
黃瀚嶢
臺大森林所畢業,現為生態插畫家與社區大學講師,作品散見於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著有散文集《沒口之河》、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育手冊《野地之眼》,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等。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
王錦堯(Ong Jin Yao)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臺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在大學時開始接觸科學繪圖。目前為一名兼職繪圖家,作品以植物科學插畫為主。更多作品可查詢網站:jinyao89.wixsite.com/bot-illustration
張一
自然博物愛好者。常住四川成都,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足跡遍及中國西部祕境,多次深入踏勘橫斷山高山動植物,為雜誌社提供生態攝影圖片,並通過個人公眾號「一休哥博物志」和博物繪畫記錄所見所得,植物科學畫〈紅花綠絨蒿〉在英國邱園展出。
馮銘如
一個喜歡畫畫和旅行的人。上大學後愛上登山、旅行,曾是人類學學徒,後學習藝術創作。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畢業,自二○一七年起獨立接案及專職創作。二○二二年於新北市「石門雕塑中心」藝術駐村一個月,以「風景外帶」為題創作系列繪畫作品;二○二三年受邀於「石門雕塑中心」展開「北海岸駐地創作計畫」,創作裝置作品並舉辦風景速寫工作坊。目前於北海岸的金山生活及創作,繪畫之外亦創作陶藝,將自然景觀與個人意念融入作品之中。
封面繪者簡介
萬向欣
現為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家。作品擅長以手繪、黑白線條為主,常將藝術與設計做結合。作品有《Under 1.0》瀕危動物視力表系列,總統府常設展《臺灣•集》作品展出,《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主視覺設計,《臺北文創名家觀點》、《菊花如何夜行軍》、《沒口之河》、《夢土》等書籍封面設計。
審訂
趙建棣(全書)
中興大學森林系博士
廖培鈞(第一、四章)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楊智凱(第二、三章)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