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銷經典!全新翻譯!
★譯自原文最新版★
★參考書目大升級★
我想要認真研讀聖經,可是常常卡關,誰來救救我?
別擔心,國際知名新約學者戈登‧費依和舊約教授道格拉斯‧史都華,連袂用這本《如何閱讀聖經:讀經藝術13課》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從基礎培養個人研經能力,並且學會判斷怎樣才是合理的經文解釋,避開各種錯讀與濫用。
首先,兩位作者指出,聖經具有雙重性,既是「神的話」,有萬古常新的永恆性,但同時也是「人的話」──是神透過歷史上某時某地的人所述說記載的,因此具有歷史性。這兩種性質之間本來就有張力;而經文產生的時代,當時的人很容易接收理解的意義,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其實需要各種工具的輔助,才能夠跨越漫長的歷史鴻溝與社會、文化隔閡,找出正確的經文意思──這就是解經。有了合理的解經,才能有合宜的釋經──在今日生活中應用經文。
本書頭兩章,先為讀者打基本功,指出最重要的解經與釋經原則。從第三章到最後一章,則將聖經66卷書分成十種文類:1.書信;2.舊約敘事;3.使徒行傳;4.福音書;5.比喻;6.律法書;7.先知書;8.詩篇;9.智慧書;10.啟示錄。本書最大特色,就是強調:不同的聖經文類,就要運用不同的讀法,才不會讀錯讀歪。作者會先說明一個文類的特色,以及由此而生的解經要領;然後以某段經文作實例,一步步示範如何解讀經文的歷史背景與文句脈絡;解經對了,再談釋經。經過這樣的訓練,你會發現,原來有些書卷最好一口氣讀完,有些書卷卻適合「少量多餐」;用讀書信的方式去讀智慧書,彷彿拿叉子喝湯。一本聖經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讀,正確運用不同讀法,才能讀出不同的境界與滋味!
書末還有附錄,教你聰明挑選聖經工具書,並提供適合不同程度讀者的參考書目。無論自學還是備課,擁有這本《如何閱讀聖經》,就像擁有一位親切又老練的師友在旁指點迷津,你的研經能力必將大大提升!
這部作品對讀者最大的幫助,正在於其中提出的諸多基本概念,諸如書信的應時性質、敘事的是與不是、福音書的性質、耶穌教導與比喻的特性、舊約律法是摩西之約的一部分、先知的信息是建基在摩西之約之上、詩篇何以能成為上帝向人說話的聖經、智慧傳統的特性與限制等。讀者若能正確掌握、充分消化這些基本概念,不僅可避免失控的釋經,亦能從對同一段聖經的諸多解釋中,判斷出何者偏頗、何者適切。
──台灣聖經公會《研讀本》系列總編輯∕彭國瑋牧師
作者簡介:
戈登‧費依(Gordon D. Fee, 1934–2022)
曾任教於多所福音派神學院,包括美國惠頓學院、加拿大維真學院新約教授,為當代深具影響力的新約學者。著名五旬宗學者、美國神召會牧師,撰寫及參與編著多本釋經書。他曾是《新國際新約註釋書》系列(NICNT series)的總主編,並與《新國際譯本》(NIV)的聖經學者及翻譯委員會進行長達30多年的合作。戈登‧費依對聖經研究的貢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著有《如何閱讀聖經》、《新約解經手冊》(New Testament Exegesis,書名暫譯),與多本新約書信註釋書。
道格拉斯‧史都華(Douglas Stuart, 1943-)
美國戈登康維爾神學院資深舊約教授,當代著名解經家。精通十四種古代與現代語言,專研亞述與巴比倫語言文學、古近東文化,授課領域遍及古代東方語言、法律文件研究,以及聖經歷史書、先知書、詩歌的解經與釋經。史都華教授也有深厚的教牧與宣教關懷,不僅身兼牧職,也常組織短宣隊至東歐服事當地的吉普賽人。著作甚豐,除了與戈登‧費依合著《如何閱讀聖經》、《聖經導覽手冊》外,亦著有《舊約解經手冊》(Old Testament Exegesis,書名暫譯)、《如何選擇和使用聖經註釋書》(A Guide to Selecting and Using Bible Commentaries,書名暫譯),以及多部舊約釋經著作。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引言:詮釋的必要
我們不時會聽見信徒頗為激動地說:「不需要解釋聖經,只要去讀,然後照著做就對了。」通常這種言論反映出平信徒對「專業人士」—學者、牧師、教師、主日學老師—無聲的抗議,因為這些人似乎藉著「解釋經文」,把聖經從普通人手中硬生生搶走,於是平信徒用這種說法,強調聖經不是一本艱深晦澀的書。「畢竟,」他們主張:「就算只有半個頭腦,也讀得懂聖經。問題是,太多講道和教導聖經的人喜歡到處鑽研,搞到面目全非。我們自己讀起來很清楚明白的,被他們一解釋,反而模糊不清了。」
這種抗議很有道理。我們贊成基督徒應該學習自己閱讀聖經、信而遵行。尤其贊成,只要閱讀和研究的方法合宜,聖經不必變成一本艱澀隱晦的天書。我們甚至相信,大家面對聖經,最嚴重的問題不是缺乏認識,而是懂的太多!舉例來說,「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腓二14),像這樣的經文,問題不在於了解意思,而在於順服,也就是要照著去做。
我們也同意,講道的人和教師們經常喜歡不看大局就先往細處鑽研,結果反而蒙蔽了顯而易見的含義。讓我們開宗明義地說—往後也會不斷重申:解釋聖經,目標不是獨樹一格,不是致力挖掘別人前所未見的義理。
解釋聖經如果旨在獨特,或以「獨到見解」取勝,根源往往是驕傲(想要比所有人更聰明)、對屬靈生命有所誤解(以為聖經充滿深藏不露的真理,等待靈覺敏銳、眼光獨到的人去挖掘),或者頑固不化的偏執(堅決支持某一種神學偏見,即使碰到與該偏見牴觸的經文也不為所動)。獨一無二的「一家之言」往往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因為頭一次聽到,有時也會覺得獨特,但解釋聖經的目標確實不在於追求獨特。
良好的解經,目標是簡單明瞭,掌握「經文顯而易見的含義」,也就是作者原本想傳達的意思。讀者做這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有見識的常識」。解釋得好不好的標準就是「合情合理」。正確的解釋,既讓理智舒暢,也給情感激勵。
但如果解經只在於掌握顯而易見的含義,為什麼還需要特別的解釋呢—何不「讀就好了」?顯而易見的含義,不是讀了就可以獲得了嗎?從某方面來說,是的。但更精確地說,這樣的論調既天真無知,又不切實際。原因在於兩方面:讀者的特質與聖經的特質。
讀者身為解釋聖經的人
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解釋聖經,第一方面的原因在於,不論我們是否喜歡,人閱讀聖經時,一定也在解釋聖經。只不過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明白所讀的內容,也常以為自己的理解和聖靈的意思或者該經卷作者的原意相同。然而,人無可避免,總是帶著許多包袱進入閱讀的經文中:自己的心性、經驗、文化,以及對文字、觀念的既定認知。有時候這些包袱(當然是無心的)會讓我們走偏,或者讀出許多不符合原意的想法。
正因如此,經過歷世歷代歐美基督教文學藝術象徵的洗禮,大多數人一聽到「十字架」這個字眼,腦中自動想到的是羅馬人的十字架(†),但耶穌被釘的十字架幾乎不可能是這種形狀,應該是個T字型。此外,大部分新教徒、天主教徒,讀到教會聚集敬拜的經文,眼前會自動浮現出一群人坐在一棟建築裡面,像現代教堂那樣放了一排排的長椅。又例如,當保羅說:「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4),在英語系文化中,大多數人很容易以為「肉體」(flesh)指的是「身體」(body),因而認為保羅是在講身體的各種「胃口」。
但保羅使用「肉體」這個字時,很少是指身體。尤其此處,幾乎可以斷定並不是指身體。保羅用這個字眼大多是指靈性的痼疾。有時被稱為「罪性」,意思是指「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習性。像這樣,儘管讀者無意,卻總是邊讀邊做解釋,而且很不幸,常常解釋錯誤。
此外,必須更進一步指出:只要讀的是翻譯的聖經,就跟解經的問題難脫瓜葛。因為翻譯本身就是一種(必要的)解釋。不管是哪一種譯本,對讀者而言雖然是一個「起點」,但譯本的本身其實已經是某種學術研究的「結果」。譯者經常需要針對文意做出選擇,而他們的選擇勢必影響你的理解。
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優秀的譯者會把這個問題納入考慮。但那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譬如,羅馬書十三章14 節,我們應該按照保羅所使用的字眼直譯為「肉體」(如《英皇欽定譯本》、《新國際譯本》、《新修訂標準譯本》、《新美國標準聖經》、《英文標準譯本》等;編按:詳參13 頁的對照表),再讓解經家告訴我們這裡的「肉體」並不是指「身體」嗎?還是應該「幫忙」讀者,翻成「罪性」(《新國際譯本》一九八四年版、《佳音聖經》、《新普及譯本》等),或「紊亂的自然傾向」(《新耶路撒冷聖經》),因為這樣才更符合保羅這話的意思?下一章會更詳細探討這個問題。現在且讓我們點出這個事實就夠了:翻譯本身已經牽涉到對經文的解釋。
解經的必要,從另一個普遍的現象也可見一斑:今日的教會放眼望去,顯然不是所有「顯而易見的含義」對所有人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今天仍有不少信徒根據哥林多前書十四章34~35 節,主張女人在教會應該保持沉默,而罔顧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 節的反證。與此同時,雖然「女人在會中要閉口不言」的上下文中,也提到方言和先知預言的正當性,上述那些人卻往往拒絕承認。反過來,許多人根據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16節,肯定女性與男性一樣應該禱告、說預言,但他們通常又否認女性必須蒙頭(不論以什麼形式)。對某些人而言,按照聖經「顯而易見的教導」,信徒受洗就是浸在水中;另一些人則堅信自己有辦法證明聖經支持嬰兒洗禮。不論是「永恆的保障」或是「有可能失去救恩」,在今天的教會裡都有人傳講,只不過從來不會是同一個人傳講!兩種對立的論點,在各自的擁護者眼中,都是經文「顯而易見」的含義。就連本書的兩位作者,針對某些經文,什麼是「顯而易見」的含義,都有歧見。大家讀的其實是同一本聖經,也都努力想要遵行經文「顯而易見」的含義。
除了信徒之間會出現這些歧異,各式各樣怪誕的想法也在教會外四處流傳。異端通常很容易辨識,因為除了聖經,他們還高舉另一部權威經典;但也不盡然。只是每一種異端總如出一轍:斷章取義,曲解聖經。各種匪夷所思的異端都宣稱自己的謬論或歪風有聖經「根據」,從耶和華見證人的亞流主義(Arianism,否認基督的神性)、摩門教為死人施洗,到阿帕拉契山教派(Appalachian)的耍蛇儀式(snake handling),莫不如此。擁護正統神學的信徒當中,也有不少奇特的觀念能取得一席之地,自成派系。譬如所謂成功神學,就在美洲的新教徒,尤其是靈恩派當中,如火如荼地蔓延。「福音」就是「神要使你在錢財、物資方面興盛發達!這就是祂的旨意」。某位作者倡議這種「福音」,在書一開頭論述聖經中這種「顯而易見」的主張,強調他全書都把神的話語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說,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認為聖經說了什麼,而是它真正說了什麼。他追求的是聖經「顯而易見的含義」。作者引用的經文根據,包括「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叁2)。但細究起來,這段經文其實與財務的興盛毫無關聯。不禁讓人納悶,他所謂「顯而易見的含義」究竟是指什麼?另一個例子是年輕財主的故事(可十17~22)。作者把經文顯而易見的含義引申成相反的意思,還說這是「出於聖靈」的詮釋。我們實在有理由懷疑,作者是否真的致力擷取經文顯而易見的原意;或許他所謂「顯而易見」的文意,只是這類作者為了支撐自己鍾愛的觀念而望文生義。
教會內外固然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學界也眾說紛紜―而這些人原本應該是深諳「箇中原理」的專家,也難怪有些人乾脆主張不用解釋聖經,讀就好了。但是如前文所述,這個觀念並不正確。要對付不良的解經,藥方不是不用解經,而是好的解經—根據常理常識解經。
本書兩位作者並不妄想,只要所有人遵照我們指導的原則去讀經、解經,都會找到同樣「顯而易見」的解釋―我們的解釋!我們盼望的,是提升讀者的能力,敏銳覺察每一種文體會有哪些固有的課題,幫助讀者了解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如何做出合乎常理的判斷。尤其盼望使讀者有能力區分好的解經與不良的解經—同時也知道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章
引言:詮釋的必要
我們不時會聽見信徒頗為激動地說:「不需要解釋聖經,只要去讀,然後照著做就對了。」通常這種言論反映出平信徒對「專業人士」—學者、牧師、教師、主日學老師—無聲的抗議,因為這些人似乎藉著「解釋經文」,把聖經從普通人手中硬生生搶走,於是平信徒用這種說法,強調聖經不是一本艱深晦澀的書。「畢竟,」他們主張:「就算只有半個頭腦,也讀得懂聖經。問題是,太多講道和教導聖經的人喜歡到處鑽研,搞到面目全非。我們自己讀起來很清楚明白的,被他們一解釋,反而模糊不清了。」
這種抗議很有道理。我...
推薦序
推薦序
超越傳統界線的聖經識讀
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我們生活在充滿大量碎片式資訊的時代,人們可以透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取各種資訊,甚至透過 AI 獲取整理好的信息,與此同時,人們也面臨資訊過載的問題。近年「聖經文盲」成為美國基督徒中愈來愈普遍的問題,在美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實際上閱讀聖經的頻率不斷在下降,對聖經內容的認識也愈來愈薄弱。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華人教會中,近年我與許多神學院老師和訓練宣教士的教練聊天時,也聽到許多人感慨,今天的基督徒,包括有心唸神學投入牧養和宣教的基督徒,對聖經不熟的程度讓人驚訝!
面對「聖經文盲」日益嚴重,校園出版社此時重新翻譯和出版《如何閱讀聖經:讀經藝術13課》與《聖經導覽手冊:逐卷讀經的藝術》這兩本書,非常切合教會此時的需要。華人教會早期受基要傳統和敬虔傳統的影響,接著在二十世紀末經歷靈恩運動的衝擊,近年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基督徒更是開始關注公共議題,這是華人教會普遍的現況。我相信這兩本書的出版,必定能幫助接受不同傳統影響和塑造的基督徒,回到上帝的話語;既不是全盤放棄影響塑造我們的傳統,也不是不加思索的接受,而是不斷更新變化!這兩本書同時也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嚮導,帶領我們在閱讀理解聖經時,能見樹又見林,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解說,同時認真對待不同的文體。如果你來自基要傳統(fundamentalism tradition):這傳統的美好之處在於看重和持守上帝的話語,不讓時代的風氣影響我們對聖經的重視。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某種框架來詮釋聖經,包括基要主義的傳統本身,也是帶著特定的框架,講求按字面意思解釋聖經。然而聖經是以不同體裁和風格寫成,包含大量的敘事、詩歌和天啟文學。這兩本書幫助我們能更平衡地閱讀和理解聖經,同時更敞開自己,讓聖經來更新我們,而不是只偏重一些特定的教義或觀點!福音不只是一套理論,更是一個敘事,是關於這世界最真實的故事,是揭露世界真相和上帝拯救作為的故事!如果你來自敬虔傳統(pietism tradition):這傳統的寶貴在於提醒我們信仰不只是持守一套教義,而是與三一上帝有深刻且個人的相遇,並透過各樣屬靈操練,深化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經歷。然而我們有時也可能淪為過度主觀,這兩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不只滿足於對經文主觀感性的體驗,也帶領我們欣賞聖經文本的多樣性,使我們能夠見樹又見林,不只懂得欣賞每株樹木的獨特與美麗,也能看見每棵樹在整片森林中的位置,使我們對個別經文能有更豐富的體會。如果你來自五旬節/靈恩傳統(Pentecostal/charismatic tradition,本書的作者之一戈登‧費依正是來自這個傳統):這傳統的重要在於提醒我們上帝今日的臨在和行動,在一個高度世俗化的時代中,見證我們所敬拜的上帝今天仍舊積極地參與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彰顯勝過死亡、救贖罪惡的權勢,和醫治破碎生命的大能。然而有時一不小心,我們敬拜的對象變成神蹟奇事,而非施行神蹟奇事的上帝,並錯過上帝要透過神蹟奇事傳達的信息!這兩本書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聖經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所要傳達的信息,不隨己意把自己的想法或經驗套用在聖經文本上,而是透過聖經更整全地認識和擁抱聖靈的工作!
最後,如果你來自看重公共議題和社會公義的基督教傳統:這傳統提醒我們,上帝的福音不只關乎個人的得救和私人的信仰經歷,也關乎公共生活的更新和整體受造世界的救贖。然而一不注意,我們會看重議題更甚於受到議題影響的人們,追求自己的議程更甚於最終恢復醫治和好的目的。最終我們的困境是,我們在追求的公義是「誰的公義」?這兩本書帶領我們回到整全的救恩歷史,使我們不只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公義,公義又該如何實踐,更重要的是認識那位真實的公義者,並反過來按著聖經省察與塑造我們自己對公義的認識和追求!
推薦序
超越傳統界線的聖經識讀
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我們生活在充滿大量碎片式資訊的時代,人們可以透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取各種資訊,甚至透過 AI 獲取整理好的信息,與此同時,人們也面臨資訊過載的問題。近年「聖經文盲」成為美國基督徒中愈來愈普遍的問題,在美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實際上閱讀聖經的頻率不斷在下降,對聖經內容的認識也愈來愈薄弱。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華人教會中,近年我與許多神學院老師和訓練宣教士的教練聊天時,也聽到許多人感慨,今天的基督徒,包括有心唸神學投入牧養和宣教的基督徒,對聖...
目錄
推薦序:成為聖經健身房終身會員∕莊信德 7
推薦序:避免釋經錯誤的必要基礎∕彭國瑋 9
推薦序:超越傳統界線的聖經識讀∕董家驊 10
聖經譯本與註釋書系列縮略語表 13
第四版序 15
第三版序 16
初版序 19
第一章 引言:詮釋的必要/23
第二章 基本工具:好的聖經譯本/41
第三章 書信:學著根據上下文來思考/67
第四章 書信:詮釋的問題/87
第五章 舊約敘事:恰當的用法/107
第六章 使徒行傳:歷史先例的問題/129
第七章 四福音:一個故事,許多層面/151
第八章 比喻:你抓到重點了嗎?/177
第九章 律法書:以色列的盟約條款/193
第十章 先知書:在以色列施行盟約/215
第十一章 詩篇:以色列的禱告、我們的禱告/243
第十二章 智慧書:彼時與此刻/267
第十三章 啟示錄:審判與盼望的圖象/295
附錄:如何評估及使用註釋書/315
經文索引/334
人名索引/346
推薦序:成為聖經健身房終身會員∕莊信德 7
推薦序:避免釋經錯誤的必要基礎∕彭國瑋 9
推薦序:超越傳統界線的聖經識讀∕董家驊 10
聖經譯本與註釋書系列縮略語表 13
第四版序 15
第三版序 16
初版序 19
第一章 引言:詮釋的必要/23
第二章 基本工具:好的聖經譯本/41
第三章 書信:學著根據上下文來思考/67
第四章 書信:詮釋的問題/87
第五章 舊約敘事:恰當的用法/107
第六章 使徒行傳:歷史先例的問題/129
第七章 四福音:一個故事,許多層面/151
第八章 比喻:你抓到重點了嗎?/177
第九章 律法書:以色列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