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協助有心幫助人的志願關懷輔導者,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提供結合實務的觀點,裝備助人技巧,能辨識出求助者的深層需要,進而在協助的過程中,適切地關懷陪伴,並初步輔導當事者面對問題。
你的陪伴,可以更有力量
即使自己還沒預備好要幫助人,可能求助者已經找上你了!
人們因著信任你,向你道出煩惱,想得著一些意見或安慰。你是否暗暗擔心自己夠資格嗎?怕說出反效果的話語……
資深輔導延玲珍博士手把手帶領志願關輔者學、做、教。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提供結合實務的觀點,裝備實用的助人技巧,特別的是,幫助學員從自我了解到了解求助者,從認識心理疾病到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從助人界線到助人倫理的了解和警覺。
本書是協助有心幫助人的志願關懷輔導者,建立必備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並提供結合實務的觀點,裝備助人技巧,能辨識出求助者的深層需要,進而在協助的過程中,適切地關懷陪伴,並初步輔導當事者面對問題。
作者簡介:
延玲珍 博士
■ 臺灣正道福音神學院教牧博士
■ 美國加州豐收神學院道學碩士
■ 美國加州豐收神學院家庭輔導碩士
■ 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 臺灣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
■ 婚姻導師學院院長
■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家庭事工系主任
■ 前好消息電視臺家庭事工創部主任
延玲珍博士與夫婿邱維超醫師育有一女二男,多年來從事婚姻家庭事工,在海內外帶領恩愛夫妻營、活力婚姻夫妻營、開辦各類講座及研習會,也在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臺灣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授課,講授夫妻成長、婚前婚後親子教育與輔導、家庭風暴的關懷等課程。並與夫婿開發華人界首創「婚前、婚姻導友」教材,協助教會培訓「婚姻導友」,建立家庭事奉團隊。
曾獲聘好消息電視臺家庭事工部創部主任,開設家庭關懷專線,於「幸福學堂」主持數十集各類家庭節目及「幸福來敲門」來賓專家,亦為救恩之聲電臺「幸福好家在」主持人及中廣電臺流行網專訪家庭導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每位基督徒都應該知道的基本功;學習作有智慧的幫助者。
──馬玉玲|GOOD TV前副總經理
◎涵蓋當代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難得一見內容整全的佳作!
──黃維仁|國際親密之旅研創者
◎以聖經為本、以基督為中心、以聖靈為引導的傑出工具書。
──楊寧亞|下一代幸福聯盟理事長
◎可提供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作較深入的關懷和初步輔導。
──葉高芳|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
名人推薦:◎每位基督徒都應該知道的基本功;學習作有智慧的幫助者。
──馬玉玲|GOOD TV前副總經理
◎涵蓋當代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難得一見內容整全的佳作!
──黃維仁|國際親密之旅研創者
◎以聖經為本、以基督為中心、以聖靈為引導的傑出工具書。
──楊寧亞|下一代幸福聯盟理事長
◎可提供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作較深入的關懷和初步輔導。
──葉高芳|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
章節試閱
第 1 章
關輔者的人觀
談到輔導,後現代人已不再認為這是「有嚴重問題的人」的專屬品;面對家庭或個人心理的狀況,也不再看作是不可見光的醜聞。越來越多的人承認:「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讓更多的人願意打開心扉來談自己或是家庭問題。在這樣的需求下,提供協助的志願者開始被封為「輔導」,因此這個工作不見得是有專業背景 1 的人才能勝任。雖然輔導的職務已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但相信多數的人還是同意,輔導者需要接受足夠的裝備與培訓,至少有輔導理論基礎的概念,加上實務的歷練經驗方能上路。
輔導很重要的關鍵是「人」,輔導者的人觀,無形中界定了輔導者的價值判斷,以及看問題的角度與觀點。所以輔導者要將自己的「人觀」先做一番整理和定位,才不會在看見別人的問題時,失了判斷的定準與引導的方位。
從基督徒家庭輔導的角度談人觀,牽涉的範圍包括:輔導者本身的使命從何而來?是否經歷大過自己的呼召者的呼喚(calling)?是否具備需要突破框架的勇敢與熱情(passion)?是否願意踏出宣教使命的實際行動(mission)?不過,有了這些主觀的經歷,還不足以成為一位家庭關輔者,因為在關懷陪伴其他家庭之前,家庭輔導者要先認識人的全貌,和內心深處隱藏的需求。
人的原始受造就具有尊貴的形像,當我們越接近造物主的性格,我們就越不會掙扎於情緒與人際的問題,因為人所有的問題,都是出於我們無法反映出上帝的美好形像。2 人一生的經歷有許多的時候不是自己可以選擇,但是當人願意在困境中開始尋求改變時,若有力量可以幫助他踏上轉變的起點,相信轉化的歷程就會在這人身上開始發動。
認識人觀也要認識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後現代的人們強調的是相對性的觀點,與多元性的觀察角度,主張尊重人的個別差異,並接納異己的思維考量。因此從事家庭關懷輔導者對人的看法,要比上一個世紀的人更有彈性,對於人所衍生出的問題也要有宏觀的角度,才不會淪為徒有愛心卻缺少知識的志願關輔者。
一、關輔者的使命
本書是協助有心幫助人婚姻家庭問題的志願關輔者,提供實務與理論並行的觀點,讓非專業的助人者可以看見求助者的深層需要,進而在協助的過程中,適切地關懷陪伴,並同步幫助當事者面對問題。因此用「關輔」二字來稱呼助人者,說明他們所要做的助人層次,在於大量的關懷與小部分的輔導,也就是說他們主要是關懷者的角色,次要才是輔導者,深度協助處理問題。
輔導是在經過多次 4(一般是7至12次)定點與定時的約談下,可看見有知識與技巧的關懷陪伴,在有效助人的策略下進行有系統的協談模式。筆者多年來培訓了上百位的志願助人者,他們如同大軍般進入家庭關懷的第一線戰場,有效地幫助了成千上萬尋求協助的人;從招募進展到培訓基督徒輔導,筆者發現與坊間一般的輔導員最大的不同點是,基督徒的關輔者需要親身經歷以下的呼召:
(一)家庭宣教士培訓
1. 上帝的呼召:能夠盡心服事上帝、服事人;若是沒有蒙差遣怎能傳道呢?(參考羅馬書十章15節)
2.生命的更新:需要有生命得勝的經歷,同步陪伴他人的生命,自己也從中成長。(參考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
3.專業的訓練:分外殷勤學習專業知識,讓助人者充滿能力來幫助當事者,在面對求助時能運用「前空後滿」的態度看問題。
輔導者要對人有極大的興趣,否則在助人路上無法走得長遠,有時甚至造成求助者二次傷害。輔導不是以解決人的問題為前提,而是將人帶到問題面前,與他同步看他所面臨的狀況,進而協助對方有力量走出自己問題的牢籠、跳出問題中的牽制來掌握現狀。所以「人觀」不只是探討求助者的問題,也是輔導者調整自己看問題的眼光過程。
(二)對人的認知有多少,對人的興趣就有多大
1. 先處理每一位助人者自己的「大前提」(Presupposition)助人者在關輔過程中最先被挑戰的,是自己的觀點,也是專業輔導經常被提醒的。輔導不是加自己的觀點給求助者,而是傾聽對方所遇到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助人者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前提,只有一顆願意同理當事者被問題困擾的心。所以輔導要放下「先入為主」的成見,並問問自己對以下問題的想法是什麼,也許就能察覺到自己對於家庭的議題,還有一些需要修正的執著。
‧人是受先天還是後天的影響大呢?
‧基督徒絕對不可以離婚嗎?
‧基督徒應該可以避免外遇的試探?
‧人真的可以改變嗎?
‧信仰堅定的夫妻,他們的婚姻必定美滿?
還有許許多多可以探討的觀點,例如:靠聖靈能力,人的婚姻家庭就一定沒有難成的事嗎?思考以上的問題時,是否有突然被卡住的感覺,需要更深去探索的答案呢?你是根據什麼理論或實際的經歷基礎來看待問題呢?其實基督徒的家庭輔導,牽涉到神學與心理學的實務整合。我會以聖經與神學為本,看心理學是屬於神的一般啟示,就像是不會有人質疑現代醫學違背了上帝心意,因為任何的科學研究(包括心理學),都是上帝所創造的範疇,好讓人得到滿滿的恩典。正如傅立德牧師(Rev. Wendell Friest)所言:「讓我們用上帝所創造的禮物(心理學),帶出福音的禮物(神學),去幫助一切有需要的人。」
2. 人觀影響輔導的關係、診斷、過程與目標
助人者或是輔導是如何「看」人呢?從外觀上或是自己的既有理念裡,我們可能很快的認識一個人,藉著這個認識,助人者開始有許多「應該」的假設放在此人身上。若是有一天,這人發生了讓人難以相信的問題,我們就會開始分析判斷問題的來源,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助人者不見得「真認識」這個人,若是沒有學習輔導專業的探索自我階段,很可能在輔導者先入為主的觀念下,以致在輔導室中發生心理學所認定的移情,或是反移情的問題,使得輔導更看不清楚求助者的問題,也無法給予適切的協助。
作為助人者的目標不是在交朋友,所以助人者不需要「喜歡」個案或是心生反感。只需要對當事者有一種憐憫(compassion)之心,也就是對個案的遭遇產生共鳴之情 ,這會在輔導的歷程中產生深度的關懷與接納,進而會影響輔導的真實果效。
3. 成為怎樣的人比完成事情更重要
「人永遠比事情優先」,這是核心價值觀的議題。助人者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事事做到無懈可擊,但輔導者自己的價值觀,有沒有接受過現實經歷的挑戰而使看事情的角度與觀點更新,才更重要。
也就是說,家庭輔導者要先面對自己的生命和婚姻家庭,優先處理個人的問題,因為輔導的過程中,會帶出自己核心的價值判斷。例如作丈夫的經常不在家,掛在嘴邊的理由卻是:「我忙著工賺錢,還不是為這個家!」殊不知他的妻子已陷於憂鬱,青少年的孩子也面臨退學。這個男人認為自己在外打拚,完全是愛家的表現,卻無視於家人亟需要關懷與陪伴。又或是身為妻子與母親的家庭主婦,因為需要外在的成就肯定而忙於幫助別人,卻疏忽了自己家庭的需要,可能也不適合成為有力的助人者。
(三)學習認識人
1.「全程」的角度:0 到 120 歲
人的一生說長也不算太長,期間卻經過了不同的過程與發展,結果是幸還是不幸?缺乏還是有餘?可選擇的還是無法做決定?是充滿意外還是命中注定?這一生中累積了多少過去的點點滴滴,與歲月所刻劃有形無形的痕跡⋯⋯。以至於,輔導者要認清自己在求助者的生命中,只是一個短暫的過客。輔導要抱著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態度,不斷地「看見」求助者走過的人生軌跡,今日的渴望,以及面對當下或是未來生命中的困頓、失落與期盼落差的糾結等等,才可能察覺出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問題的真相又呈現出哪些面向?
2.「全人」的角度:包括身體與靈魂
聖經對耶穌的成長是這樣描述的:「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二章52節)也就是包含了全人四個方面的成長:
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是經歷上帝所賜給人的真自由與平安,信仰不是一種厭世情結或閉關式的靈性修練,而是在屬世的境界裡操練身體與心靈一體的成長。基督徒的輔導者在助人的角色上,要看見人的整體性與全面性,而「道成肉身」的耶穌,親自走過出生與死亡,有血、有肉、有淚的完全人性與神性,是基督徒全人成長最好的指標。
人是身心靈合一的生物,世界萬物只有人類具備上帝的形像與樣式,所以一個人的健康包括了身體與靈魂,正如聖經中所描述的狀況:
(1) 全人的喜樂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十六篇9節)
(2) 全人的成長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二章52節)
(3) 三拍子祝福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約翰三書一章2節)
3.「全面」的角度:教育、關懷、輔導、醫治
人的需要是多面性的,要成為有效的輔導者也要有教育、關懷的能力。教育是打開一個人認知的啟蒙,透過思想的學習來辨識事物,所以一般來說,它是上對下的教導。關懷則是針對人的個別需要給予協助,所以關懷有其特殊性與獨特性,必須按著人的特別需要提供適時的幫助。輔導則是面對人的問題,由求助者主動提出他對問題的困擾,而輔導者被動、同步在一旁與求助者共同面對他的問題,引導當事者看見問題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達到與問題和平相處或是勝過問題的過程。
然而,若是問題嚴重性已經需要醫療專業的介入範圍,就需要找醫師來診斷與治療,才不至於誤診或是誤判問題的方向。
第 1 章
關輔者的人觀
談到輔導,後現代人已不再認為這是「有嚴重問題的人」的專屬品;面對家庭或個人心理的狀況,也不再看作是不可見光的醜聞。越來越多的人承認:「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讓更多的人願意打開心扉來談自己或是家庭問題。在這樣的需求下,提供協助的志願者開始被封為「輔導」,因此這個工作不見得是有專業背景 1 的人才能勝任。雖然輔導的職務已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但相信多數的人還是同意,輔導者需要接受足夠的裝備與培訓,至少有輔導理論基礎的概念,加上實務的歷練經驗方能上路。
...
推薦序
推薦序
幫助人也要有智慧
我的職涯大多數時間投入福音機構服事,其中有將近十年時間在一個國際性的社福組織,當時年輕又負責傳播部門,所以大量接觸國際總會的新聞及論文研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一幅插畫,畫面很簡單,就是冰天雪地中一個愛斯基摩人收到一個禮物,是一台冰箱;「送冰箱給愛斯基摩人」,那位愛斯基摩人頭上有一個大問號「?」,嘴巴大大張開!傻眼!
我已經不記得文章標題,我只記得那篇研究的內容說了一個重點:「送人禮物和幫助人需要有智慧」,送人不合適的禮物或是幫助人適得其反,都會令人嘆氣,而這幅插畫及重點就進到我的腦海中,到現在都不會忘記。
多年後,GOOD TV成立家庭事工部,我負責與延玲珍老師籌辦,第一個任務就是要開辦訓練課程,訓練一群可以接聽電話的志工,目標是幫助觀眾,同時也是傳福音。因此延老師展開超過70小時的課程,我看她的課目,十分豐富,總歸就是助人及助人的智慧。我又想起送冰箱給愛斯基摩人的事,甚至稀奇講助人可以這麼深入講到100小時,因為講課加上個別輔導,鐵定是超過100小時的。
我看這些志工來自各行各業,平均年齡超過50歲,是一群社會及家庭經驗都已經成熟的人,他們學助人(書中說的關輔者)學得很快樂,當時報名的人上百位,結業的人超過了50位;後來這群愛助人的志工,展開了八年多的電話助人旅程,接聽到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個案。我相信助人後會令人快樂,尤其這群基督徒志工都帶著使命,每週一至週五、早午晚三班,不計代價的服事,我十分佩服,也衷心為他們開心,因為這些學習是學幫助人的智慧,幫助人雖然要付代價,但幫助人的人收穫更豐盛,生命更精彩。
我信主已經四十多年了,深感「學幫助人有智慧」應該是每位牧者、小組長,甚至每位基督徒都應該知道的基本功。牧者、小組長需要牧養,而每個人也都會遇到身邊親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扮演一個關輔者的角色。
我展讀延玲珍老師的這本書,好比一個十分全備的教導課程,集延老師多年教學、研究及輔導經驗,基督徒應該每人都有一本,開始學習成為一名關輔者,在教會、小組、親友中,學習作一個有智慧的幫助者。
我相信我們送出去的生命禮物,會帶給人無比的祝福,而自己也更能蒙福。
馬玉玲
前GOOD TV好消息電視台副總經理
推薦序
幫助人也要有智慧
我的職涯大多數時間投入福音機構服事,其中有將近十年時間在一個國際性的社福組織,當時年輕又負責傳播部門,所以大量接觸國際總會的新聞及論文研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一幅插畫,畫面很簡單,就是冰天雪地中一個愛斯基摩人收到一個禮物,是一台冰箱;「送冰箱給愛斯基摩人」,那位愛斯基摩人頭上有一個大問號「?」,嘴巴大大張開!傻眼!
我已經不記得文章標題,我只記得那篇研究的內容說了一個重點:「送人禮物和幫助人需要有智慧」,送人不合適的禮物或是幫助人適得其反,都會令人嘆氣,而這幅插畫及...
作者序
前言
寫給一般人也能上手的輔導書
「助人」是真的有需要去學習的嗎?它不是天性嗎?只要憑著愛心,無條件地付出,不就是最佳的幫助者嗎?
或是有另一種說法,若沒有諮商師的證照就真的不能輔導別人嗎?諮商輔導是專業人士在經過長期嚴格的學習訓練,通過國家考試認證之後的品質保證,怎能隨便說自己是諮商師呢?的確,在人最需要深入做心理的剖心掏肺,怎能讓沒執照的人做心理手術呢?
以上兩種類型的說法都像是在天秤兩端上的砝碼。面對實際人際關係中尋求協助的需求,需要切實地承認現實需要的狀況並調和歧見後,就可以找到家庭輔導培訓實務需要的平衡點。
面對現代人各種壓力和多元性的家庭問題,即使自己還沒預備好要幫助人,可能求助者已經找上你了,只因你是公司的小主管,或者你是教會的小組長,家中的長者,抑或是你就長了一張和藹可親的臉,人們很自然地想要靠近你,向你道出他心裡的問題,想要從你那兒得著一些意見或是實質上的幫忙與安慰。
若你是真心想要幫助別人,還真的是需要學習助人的各項裝備,才會擁有比較了解別人問題的能力,看出問題是否是自己能夠處理,抑或是需要有轉介專業的概念,學習到進一步處理問題的原則與態度。
所以若非要拿到心理諮商師證照才能幫助別人面對心理的問題,說實在的,可能還真的有點來不及了。
先撇開專業需要的考量,其實好多人雖不承認自己在輔導別人,卻已經行輔導之實了;例如許多教會的小組長關懷正在戀愛中的年輕人,當事者遇到交往中的瓶頸而去尋找小組長幫助時,其實作為助人者的小組長常常在提供方法或是想解決別人遇到的問題時,說實在的,就是動用了輔導相關概念的機能,效果的差別只在「自知」還是「不知」,或是「無知」呢!
所以本書主要是為有心想助人的普羅大眾,或是因著上帝的愛所激勵,希望可以在別人的問題中有效地助人一臂之力者所寫的。
本書分三大部分─理論篇、關輔篇、實務篇,正如筆者對助人者的培訓計畫是按部就班,先從最基本的理論著手,接著進入輔導的技巧與操練,實務篇談的則是在親密關係中常會遇到的難題,實務上如何處理。
第一篇 理論篇
理論篇談的就是認識人,人觀是成為一位輔導者必須對人有的眼光與大前提,也深深地影響助人者的前導方向;從聖經的真理已經開宗明義地指出人的困境與出路之外,助人者還要有認識人的基礎心理學,成為輔助工具,在幫助人的同時也要了解人的基本需要及人類的發展階段,才不會錯失求助者寶貴的個人基本資料中所呈現的獨特難題。
例如四十歲的婦人前來詢問自己的婚姻問題;乍聽當事者在面對丈夫升官、家庭事業有所成就之際,丈夫卻向她提出離婚而導致不解與傷心,輔導室中談不出夫妻相處太多的問題,更沒有惱人的外遇危機,那麼,面對前來求助的妻子,作為關輔者會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可協助妻子看見困惑的中年丈夫,背後藏著更深層的內在心理需求,要如何在婚姻中被滿足呢?
第二篇 關輔篇
第二篇是談輔導的基本理念與技能,也是根據黃維仁博士在親密之旅培訓中提出有效輔導的三元素:一、建立安全可說真話的場域,使得求助者覺得被了解、尊重且被接納。二、輔導中幫助求助者發展出看事情的不同觀點與角度,重新建立健康思維的模式。三、輔導最深層的醫治是與求助者的潛意識打交道,也就是說,輔導者用同理態度引導求助者找到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以便能夠在問題中走出自我牢籠的困境。
第三篇 實務篇
第三篇是筆者從事婚姻家庭學習超過二十年來,最常見、也是最基本要認識的家庭輔導實務難題;對於想要學習關懷家庭輔導的人士,在此篇章中能夠認識家庭會遇到有關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外遇的婚姻難題、親子難題;當親人驟逝而產生哀傷情結,關輔者要知道如何面對失落的悲傷所要完成的任務,才能走出哀悼歷程;在人處於低潮或是憂鬱症候群,有自殺的念頭產生時,關輔者需要有防治觀念的基本裝備。因為求助者在遇到難處時,需要的是除了有愛心,也要有專業與有經驗的輔導,這是相當重的。
人到了耳順之年開始認知勤跑健身房的重要,發現過去以為健身房裡有許多的運動器材,想運動就自行選用,殊不知每個不同的器材都暗藏學問,對於鍛鍊全身的肌肉部位也不盡相同,若沒有請一位健身教練專門指導,萬一不慎造成肌肉拉傷或是全身不舒服,只能暫停或放棄運動,更遺憾的是時間與金錢上的浪費是其次,錯過訓練肌肉的時機,等到老年的肌少症找上門了,才是真正悔不當初的憾事。
自從認真地參加健身房一對一的體能訓練之後,才知道人體的健康原理和家庭關係的輔導理論有好多類似的道理;學習新事務的基本功和持續的練習是相當重要且是必要的,譬如光是運動時的正確呼吸法和蹲馬步,就需用掉至少兩堂課程的訓練時間;其次教練在訓練我的肌耐力時,常常說「喚醒」它們,因為平日忽略這塊肌肉,就失去它原有的功能,若要重新啟動就要不斷地練習,儘管訓練時常累得汗流浹背,但是勉強自己再接再厲地忍耐操練,都會因為每次收工後的喜悅帶來了下次再訓練的勇氣。當然因為用對肌肉的力量才能夠讓身體不再腰痠背痛、腳步輕快而能健步如飛,體會到原來人體的每塊肌肉是有記憶的,時常操練它就能幫助身體的健康功能被發揮;那麼心靈層面的健康不也是需要有經驗的輔導幫助鍛鍊嗎?在困頓中操練許久未解鎖的思維與感受的肌耐力,好讓心靈的肌肉變強壯,發揮出健康的創造力。
前言
寫給一般人也能上手的輔導書
「助人」是真的有需要去學習的嗎?它不是天性嗎?只要憑著愛心,無條件地付出,不就是最佳的幫助者嗎?
或是有另一種說法,若沒有諮商師的證照就真的不能輔導別人嗎?諮商輔導是專業人士在經過長期嚴格的學習訓練,通過國家考試認證之後的品質保證,怎能隨便說自己是諮商師呢?的確,在人最需要深入做心理的剖心掏肺,怎能讓沒執照的人做心理手術呢?
以上兩種類型的說法都像是在天秤兩端上的砝碼。面對實際人際關係中尋求協助的需求,需要切實地承認現實需要的狀況並調和歧見後,就可以找到家...
目錄
推薦序 幫助人也要有智慧.馬玉玲 ......................................I
孕育更多優良謙卑有愛的醫心者.黃維仁 ................III
培訓非專業輔導的傑出工具書.楊寧亞....................VI
全人、全面、全程的關輔教導.葉高芳....................IX
自 序 從好消息家庭關懷專線談起 ......................................X
前 言 寫給一般人也能上手的輔導書 ...................................1
第1篇 理論篇
第1章 關輔者的人觀 ......................................................7
一、關輔者的使命 .....................................................................9
二、從聖經看「人」 .................................................................17
三、心理學看「人」 .................................................................27
第2章 關輔者對人的認識 .............................................53
一、TA(Transactional Analysis)人際溝通分析理論 ............55
二、約翰.鮑比依附理論 ..........................................................62
三、人類社會心理發展學理論 ..................................................66
第3章 關輔者對家庭的認識 ........................................77
一、家庭的功能 .........................................................................79
二、失功能家庭 .........................................................................87
三、家庭系統 .............................................................................97
第2篇 關輔篇
第4章 關輔者的倫理觀 .................................................115
一、關輔者倫理觀 .....................................................................116
二、基督徒的輔導倫理觀 ..........................................................132
三、輔導的界線 .........................................................................142
第5章 認識關輔的歷程 .................................................153
一、建立關係 .............................................................................155
二、資料收集 .............................................................................174
三、有效的引導 .........................................................................189
第6章 初階同理心 ...........................................................199
一、溝通與積極傾聽 .................................................................200
二、同理心三部曲 .....................................................................206
三、自我問話與察覺論 .............................................................212
第7章 身心疾病家屬關輔 .............................................221
一、心理精神異常和疾病的迷思與澄清 ...................................222
二、心理精神異常和疾病的人是大腦生病了 ...........................223
三、認識健康 .............................................................................229
四、心理精神健康範疇 .............................................................233
五、認識人格疾患 .....................................................................237
六、認識心理疾病 .....................................................................240
七、認識精神疾病 .....................................................................255
八、如何關懷陪伴心理疾患的病友和家庭? ...........................257
第3篇 實務篇
第8章 家庭實務難題處理 .............................................281
一、親密關係的暴力問題 ..........................................................283
二、暴力循環的五個心理層面的階段 .......................................293
三、協助處理親密關係的暴力問題 ..........................................298
第9章 認識婚姻難題 ......................................................305
一、破除婚姻的迷思 .................................................................306
二、認識夫妻差異與衝突 ..........................................................312
三、外遇的迷思與多面向 ..........................................................321
四、如何關懷陪伴外遇家庭? ..................................................330
五、認識單親家庭 .....................................................................338
六、台灣離婚率的數據探討 ......................................................342
第10章 認識親子難題 ....................................................349
一、親子難題,怎麼辦? ..........................................................350
二、親子關係與調適的難題 ......................................................353
三、認識青少年的發展 .............................................................360
四、青少年的情緒處理 .............................................................365
五、學習放手的藝術 .................................................................376
第11章 危機與哀傷關顧 ...............................................383
一、認識危機 .............................................................................384
二、認識哀傷輔導 .....................................................................396
三、哀悼的四項任務 .................................................................403
四、悲傷的輔導原則 .................................................................409
第12章 認識自殺防治 ....................................................415
一、成為自殺防治守門員 ..........................................................416
二、自殺意圖初篩評估 .............................................................421
三、自殺危機處理與相關資源 ..................................................426
附註 ..........................................................................................435
附件 ..........................................................................................447
附件一 混亂階段的處理步驟 ..................................................448
附件二 練習覺察改變帶來的衝擊 ..........................................449
附件三 PAC問卷 ....................................................................451
附件四 家庭功能評估(APGAR) ........................................454
附件五 1:雙向度家庭功能檢測 ............................................456
2:家庭關係圖 ...........................................................457
附件六 婚姻滿意度評估 ..........................................................458
附件七 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TIPVDA) ............459
附件八 成人家庭事件壓力表 ..................................................462
附件九 情緒字詞 .....................................................................465
附錄 延伸影音輔助資料 ......................................................471
推薦序 幫助人也要有智慧.馬玉玲 ......................................I
孕育更多優良謙卑有愛的醫心者.黃維仁 ................III
培訓非專業輔導的傑出工具書.楊寧亞....................VI
全人、全面、全程的關輔教導.葉高芳....................IX
自 序 從好消息家庭關懷專線談起 ......................................X
前 言 寫給一般人也能上手的輔導書 ...................................1
第1篇 理論篇
第1章 關輔者的人觀 ......................................................7
一、關輔者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