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內狀態最好的時間,都忙於應付各方的需求。
至於你最擅長且有熱情的事,只剩下零碎且疲憊的時間。
這樣的你是否外在活動很多但內在感受十分空虛?
這世上有太多人因為常態的「我沒時間」而無法實現夢想和呼召。
不再只為了下一次休假而活,打造一個你不會想要出走的人生吧!
這本書介紹一個能在工作和家庭重新得力的策略:活力時鐘人生管理術!
不一定要換工作、搬家、等孩子長大、財務自由才能拿回生活的掌控權,只要認識自己的精力時區,並善用你的優勢時段做最擅長的事,就能終結瞎忙的惡性循環,讓你的時間、精力、優先事項都在正確的軌道上效力,擁有高效能、有滿足感、充滿意義的人生!
現在開始,就用能讓明天興盛的方式來過今天的日子!
【各界活力推薦】
楊大鵬|iM行動教會牧師
葛兆昕|屏東和平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施以諾|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約翰.馬克.寇默John Mark Comer|布里奇頓教會創會牧師,《跟耶穌學安靜》作者
派屈克.蘭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別再開會開到死》作者
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努力,但不費力》、《少,但是更好》作者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作者
尼爾.艾歐Nir Eyal|《專注力協定》作者
丹尼爾.品客Daniel H. Pink|《後悔的力量》作者
安妮.唐絲Annie F. Downs|《為自己,再勇敢一次》作者
【推薦序】
「在這本書中,凱瑞・紐霍夫提出了一些最佳策略,來對抗當今生活和領導力中常見的疲勞、麻木和不知所措。如果你厭倦了倦怠的日子,並想要完成更多任務,那麼這本書正是您所需要的。」——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北角事工教會牧師,《告別受委屈的自己》作者
「倦怠是選擇的結果,如果它很困擾你,這本書將幫助你重組你的生活,然後你可以和你在乎的人分享這本書。」——賽斯.高汀Seth Godin|《這才是行銷》作者
「透過真實透明的分享,以及革命性的領導見解,這本書將幫助你評估自己的處境,並為你的生活和領導制定更平衡、有意識且有效的策略。立即帶一本給你自己和你團隊中的每個人吧!」——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生命教會牧師,《突破重圍》作者
「這是一本充滿洞察力和實用性的書,它點出了為什麼我們的行事曆很少反映出我們的優先次序,而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重新獲得控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逆思維》、《給予》作者
作者簡介:
曾任律師,目前是暢銷書作家、講員,他的Carey Nieuwhof Leadership Podcast、部落格等線上資源,每個月接觸超過150萬人,是北美最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之一。
他致力於培訓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提升他們的領導力、個人成長與改變。
和妻子彤妮現居多倫多北部。
譯者簡介:
旅美12年,曾任職外商及其他領域講師,UC Riverside企管碩士。專職翻譯,並翻譯多本書籍。疫情後愛上宅廢,享受與文字為伍和回到當下的極簡生活。興趣廣泛,包括企管、理財、心理、居家時尚、旅遊、食物、寵物等。
2greatlife@gmail.com歡迎不吝賜稿。
章節試閱
第一篇 不適當的壓力
Ch1為自己打造一個你不會想要逃避的人生
──為何大多數人暗自厭惡自己精心打造的人生和職涯
「我們所謂的絕望,往往只不過是期望未獲滿足所引發的迫切渴望。」──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十五年前我所帶領的組織,其規模增長已超出了我的預期。面對領導員工、因應組織增長、長達十多年的婚姻以及扶養兩名幼子等各方面的壓力,坦白說,我當初想要的人生不是這樣。
某天傍晚,當我把車開回家門口後,我就那樣坐在車裡。夕陽早已西下,天色灰暗,分不清白晝黑夜。收音機兀自播放,但我心不在焉,因為我一直糾結著自己是否還有力氣走進家門。
我猜晚餐還沒準備好。所有事情的進度可能又再次落後了。
當我走進家門正打算躺在沙發上充電時,我不僅會對上彤妮的白眼(怎麼又搞得這麼累,沒看到我需要你幫忙?),還要面對一路蹦跳到我面前,要求玩耍的兩個兒子。
家庭作業肯定還沒寫完,而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輔導家庭作業,尤其是數學。
然後我心想,有人看到我了嗎?我好像沒看到任何人經過窗前。
或許我應該倒車,回去工作。
咳!
念頭一剛升起,我就意識到這不是辦法。工作上要處理的問題不比家裡的少,說不定更多。所以,不不,不回去。
要不,去安德魯家坐坐?
不對,我多久沒發過簡訊給他了……一個月?六個禮拜?這也行不通。
我想逃跑。
我不確定自己在那個階段興起多少次逃跑的念頭。我指的不是真的逃走,而是像辭職、接受大幅減薪、毀掉職涯而讓我太太(再度)認為她嫁錯人的那種逃避,某種掙脫和自由。就像一個五歲小孩覺得自己受夠了家人,於是拎起小背包塞進T恤和手帕,負氣地離家出走。
說來奇怪,我這輩子一直順風順水,至少外人看來是如此。我娶了大學同學,生下兩名健康寶寶。在事業上,我先從廣播界轉行到法律圈,後來成為當地教會的主任牧師(是大多數高中輔導老師大力推薦的職涯)。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份為期十八個月、服事幾間鄉下小教會的短期任務,沒想到最後會在多倫多地區一間擁有多個分堂的教會,持續服事同一群人數十年。我們教會在我任期尚未屆滿十年的時候,已經成為同一教派中成長最快的教會,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教會之一。
所以……很成功,對吧?就許多方面來說,是的,但我內心的壓力與日俱增,因為我不確定如何帶領成長中的團隊。我假裝知道,卻眼看自己在人前「邊做邊摸索」的策略逐漸失效。
教會參與人數也超過我所能承擔,原本擅長記憶別人姓名的我,也因為大腦持續超量負荷導致我無論如何也記不住。
「真高興見到你。是新來的朋友嗎?請問你的大名是?」
「我是戴夫,跟我們上禮拜和幾個禮拜前碰面時的名字一樣。」
「喔,對對對,是戴夫。」
沒錯,就是這個情形。有誰會樂意跟著一個記不得你名字的牧者?
我處理教會增長的方式簡單又愚蠢:更多的人=更多的時間。
結果我睡眠不足,長期昏沉倦怠、心浮氣躁。對於組織持續成長和領導增長型組織,我除了「更賣力」之外,沒有任何策略或看法,只依稀感覺這一切正逐漸將我推向提前陣亡的懸崖邊緣。我在擔任領導職務之初相當樂觀,到後來我開始懷疑,我是否勝任?
工作無力也是家庭失敗的開始。我的家人很少看到我最好的一面,因為,就連光腳踩到一片樂高積木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使我全天處於情緒崩潰狀態。
這些只是我當時生活中的鳳毛麟角,我卻因此而感到難以為繼。如果情況再複雜一點、事情再忙碌一些,我肯定全軍覆沒。
更糟糕的是,當時我還不到四十歲。千萬別提醒我還有幾十年可活!
這又讓我們回到「逃避」這個話題上來。我並不是整天惦記著斐濟群島的吊床,或是想移居到咖啡廳檔次更高的新城市更換生活型態。都不是,而是渴望找間倉庫躲進去。
不同於我的工作性質,倉庫具備太多吸引人的特點。處理紙箱遠比應付領導任務中的挑戰來得容易,卸載棧板遠比坐在辦公室聽人卸載情緒垃圾有趣太多。在倉庫工作最棒的一點是:疊好的箱子不會亂跑。這跟我的生活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我生活中的人,總是我行我素;事,總是出人意表。
這不代表我以往的人生不如意,也不代表其中完全沒有我本身的推波助瀾。是的,人生難以預料;沒錯,我無法預知細節,但我從來沒說過我想要擁有壓力。這種感覺就像是你精心打造的生活背棄了你,沒有一樣是符合當初預期。
【沒時間、沒精力,來不及完成任何事情】
當我活在自己想要逃離的生活中,總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真心在意的事,至於那些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就更別提了。我長期精神不濟,彷彿在自動駕駛和行屍走肉這兩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除此之外,我覺得只要再多經歷倒霉的一天我就會徹底垮掉。至於我的優先事項,我幾乎無法控制,因為我每天……喔不,每小時打算執行的項目都會被其他的人事物半路攔劫。
我不想搞砸自己的生活,但我失望地發現事與願違。我雖然如願以償做著這輩子想做的事情,但我被壓得喘不過氣、過勞且身心俱疲。同樣讓人感到氣餒的事實是,我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受到排擠。我一直想寫一本書,但我即將邁入四十歲,卻連半個字都沒有生出來。我的家庭財務目標尚未達成,而且雪上加霜的是,我缺乏個人嗜好,找不出時間運動。我暗自痛恨別人擁有時間、享受生活,而我只是勉強活著。
最後,我撐不住了。2006年,難以維持的步調不僅使我潰不成軍,更差點讓我沒命。我突然罹患倦怠症,連續幾個月熱情喪失、油箱枯竭、精力耗盡,心中的盼望也如同餘燼,忽隱忽現。雖然這不是結局,但感覺像是。我變得麻木,身體罷工並提出抗議:「我受夠了這種不正常。」如果你不為工作宣告終點線,身體會自行宣告。
關於這一點,你知道長期壓力有可能對你的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嗎?當然,你或許沒有倦怠症,但如果你不認為壓力會讓你付出任何代價,請務必三思。
【壓力的代價】
壓力,在醫學上的定義是「任何會引發生物性反應的內在或外在刺激」,顯然它可以造成實質性的損傷。美國心理協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指出,壓力會影響肌肉和骨骼,造成頭痛、慢性疼痛,以及戰鬥或逃跑情境下的呼吸急促和全面性恐慌發作。壓力也跟胃灼熱、胃酸逆流、腹脹、噁心、不安、消化不良、腸躁症、性慾減退、精少症、精蟲活力不足以及女性不孕症有關。此外,壓力對記憶功能有負面影響,會減緩大腦反應時間,並造成行為和情緒障礙……真是精彩。
壓力也會損害免疫系統和HPA軸之間的(信號)傳導。HPA軸是一種複雜的多重器官回饋系統(multi-organ feedback system),用來調節壓力荷爾蒙,包括皮質醇。對啊,我以前也沒聽過這些,我是查了資料才知道。但壓力顯然會讓你的皮質醇升高,引發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例如慢性疲勞、糖尿病、肥胖症、憂鬱、自體免疫疾病等。研究顯示,壓力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間也有關聯(註2)。
然而出乎意料的,這些都只是壓力造成的部分損害!需要多舉幾個例子嗎?我看是不用了。
科技只會讓這一切變得更為複雜。如果你是工作狂,科技革命並沒有讓事情變得輕省。以前你加班必須去辦公室,現在,歸功於你的手機,辦公室如影隨形。我們無力控制對科技的接觸使用,導致我們病情加重、更加焦慮,也比以往更加心浮氣躁。
【你的目標不只是生存】
你從未想要追求疾病纏身的生活型態,我也一樣。然而實際上,我們全都感到吃不消而且身心俱疲。家長永遠覺得追不上進度、退休人士感到極大壓力、越來越多基層員工和高中生被焦慮和恐慌發作所困擾,就連內在動機超人一等的創業家、中層幹部、學生、護理人員、律師、商家、第一線急救人員、會計師、教會領袖,甚至為我們診斷出壓力的醫生們,全都發現自己僅僅為了追趕進度而疲於奔命。
這真的很了不起,因為,活在這個有史以來最富裕世代的人們(即所有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已開發國家的人),居然將日子活成了為生存而生存的狀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說真的,你我不必自製遮蔽下體的纏腰帶,不必深入叢林獵鹿維生,生活也並未要求我們為生存而奮鬥,然而,就在成為有史以來最富裕和自由世代的同時,我們竟然為了求生存而奴役自己。
我們究竟是如何讓自己走到以下這種地步的?
「我只要堅持到暑假就行了。」
「我只要熬過期末考就沒事。」
「我的目標真的只是撐過七月,然後狀況就會改善……希望是這樣。」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發現自己正處於自己不想要的狀態─厭惡自己精心打造的生活和職涯。有些人就算還不到這個地步,也相去不遠了。
所以我要問:「你,是否渴望逃避?你,是否外在充滿了活動而內在情感十分空虛?」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面對真相。
【不只是過渡期】
你或許會在不堪負荷的狀態下,為了重拾希望而告訴自己,眼前的壓力和瘋忙都不是問題,因為這只是過渡期。我懂。
我在擔任領導職務的最初十年不斷說服自己,忙碌只是階段性的。對此,我有充足的理由,畢竟我承擔的責任實在太多。所以我告訴朋友和家人們:「對啊,忙死了,但現在是忙季。」
一個月後見面,我們仍然重複相同的對話。
後來,朋友和家人開始模仿我,當然也只有朋友和家人才會這樣。「哈!每次都說現在是忙季。你哪時候不是忙季?」他們說的沒錯。
他們的坦誠最終迫使我誠實面對自己。我一再翻新理由解釋自己為何瘋忙,又總說只要方案完成、出差回來、耶誕過後、一年結束,一切就會改觀。任誰都聽得出來這傢伙太久沒用心聽過自己蹩腳的陳年台詞。
你可別跟我用一樣的藉口。階段性是有頭有尾的,如果你的忙碌沒有終點,那就不是階段性忙碌,而是一生忙碌。
第一篇 不適當的壓力
Ch1為自己打造一個你不會想要逃避的人生
──為何大多數人暗自厭惡自己精心打造的人生和職涯
「我們所謂的絕望,往往只不過是期望未獲滿足所引發的迫切渴望。」──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十五年前我所帶領的組織,其規模增長已超出了我的預期。面對領導員工、因應組織增長、長達十多年的婚姻以及扶養兩名幼子等各方面的壓力,坦白說,我當初想要的人生不是這樣。
某天傍晚,當我把車開回家門口後,我就那樣坐在車裡。夕陽早已西下,天色灰暗,分不清白晝黑夜。收音機兀自播放,但我心不在焉,因...
作者序
前言
我不知道你是在什麼狀態下拿起這本書,但我猜你現在壓力很大。這個判斷肯定相當準確,畢竟現在誰沒有壓力?
你和我生活在我們曾祖父母所無法想像的時間壓力之下。沒錯,他們也有壓力,比如農作物產量、威脅收成的乾旱或早霜,或是工廠生活的無情壓榨和勞力工作的艱辛。只不過,你我的壓力跟他們的不太一樣。
我們當中或許有人自稱為知識型勞工,包括創業家、教師、工程師、軟體開發人員、醫生、護理師、管理者、平面設計師、行政人員、會計師、牧師、社會工作者、分析師、律師、領導者或充滿動力和夢想的全職家長。我們的挑戰感覺起來非常真實,但通常難以診斷,要弄清楚導致我們壓力龐大的肇因並不容易。
這就是這本書的主題。
我希望這本書提供你一個合理的診斷和一定程度的抒解,並止住你的愧疚感。我認為你跟祖先們不同,你的問題多半來自於擁有太多,而非太少。太多需求、太多機會、太多資訊、太多分心、太多選擇、太多人在爭取注意、太多事情塞滿了我們的行事曆。
我懂。在2006年時,我因為不堪負荷、過勞、身心俱疲而瀕臨崩潰,正如書中提及,我得了倦怠症。原本我以為這本書要討論的主題就是「我陷入倦怠症和對抗疾病的旅程」,但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寫出來的內容更多是討論治癒而不是問題本身。
我的朋友喬恩(Jon)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和廣受歡迎的演說家,他曾經問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罹患倦怠症是必須的嗎?這難道是每位領導者都必須親身體驗的重要階段性儀式?你難道不能書寫一個完全沒有倦怠症的生命故事嗎?」他當年提問時才不過三十八歲,比2006年倦怠發作的我還年輕幾歲。他是一位忠實的丈夫,育有兩名青春期的女兒。
喬恩問到了重點。一項針對七千五百名美國全職員工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在二十歲到三十八歲的受訪者當中,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人表示自己經歷過至少某種程度的倦怠(註1)。這代表社會上有為數驚人的年輕人在四十歲以前,就已經被工作和生活磨得疲憊不堪。
最近,我去德州的達拉斯市為一群領導者發表主題演講。會議主持人認為,對在場八百位領導者進行現場調查,看看多少人有倦怠症狀是個不錯的點子。他的題目很簡單:「你認為自己過去一年中,出現過幾次倦怠症狀?」
• 從未
• 一、兩次
• 經常(三到六次)
• 持續
這個調查並不科學,但結果令我十分驚訝。這八百位領導者當中,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人自認在過去一年中,曾陷入一定程度的倦怠症狀,只有百分之七的人回答「從未」。
看見螢幕上的現場調查結果,我一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或許你屬於那百分之九十三。
又或許你是屬於百分之七的人,像喬恩那樣:「我沒有……也完全不想走上那一步。」
回到喬恩的問題上:倦怠是否無可避免?幾年前,他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沒有合適的答案,但我現在有了。
喬恩,你不必經歷倦怠,倦怠並非無可避免。你如果屬於那百分之九十三,也不必滯留其中。我不必,你也不必。
儘管如此,情緒壓力(和經常伴隨而來的倦怠)一如傳染病正在蔓延,而且跟其他疾病一樣,有時甚至令人摸不著頭緒。或許你拿起這本書(也許是別人送的)的時候心想:「我壓力很大,但肯定不是倦怠。」然而,你持續感到疲倦、麻木、吃不消,只是你說那很正常,因為這些都是時下非常正常的感受。
所以,這本書不談倦怠,而是遠離倦怠。
相較於倦怠發作的那年夏天,我現在的情況可說是天壤之別。這個世界實際上更忙碌、瘋狂和複雜,但我內心深處卻有了更深的平安和更大的喜樂;我也有了某種因應方式來面對生活和領導角色中與日俱增的要求,這使我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這本書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你找到這些方法。
進入正題之前,我還有最後一點要提醒:你很快就會發現(如果你還沒發現的話)我有個人信仰。我除了在法律界工作過一小段時間、目前全職經營一家領導力公司之外,還曾任職當地教會牧師二十年。如果這跟你的背景毫無相似之處,請你千萬不要因此而放棄閱讀。
雖然我的信仰是我生活和領導方式的主要推動力,但我寫作時已刻意讓這些原則適用於任何信仰觀點的你,因為需要盼望的人太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太多。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務實、有效,以及對你人生未來幾十年有所助益的策略。
是時候該讓你的生活和領導工作回歸正常了。你,準備好了嗎?
前言
我不知道你是在什麼狀態下拿起這本書,但我猜你現在壓力很大。這個判斷肯定相當準確,畢竟現在誰沒有壓力?
你和我生活在我們曾祖父母所無法想像的時間壓力之下。沒錯,他們也有壓力,比如農作物產量、威脅收成的乾旱或早霜,或是工廠生活的無情壓榨和勞力工作的艱辛。只不過,你我的壓力跟他們的不太一樣。
我們當中或許有人自稱為知識型勞工,包括創業家、教師、工程師、軟體開發人員、醫生、護理師、管理者、平面設計師、行政人員、會計師、牧師、社會工作者、分析師、律師、領導者或充滿動力和夢想的全職家長。我們的挑戰感...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篇 不適當的壓力
Ch1為自己打造一個你不會想要逃避的人生
──為何大多數人暗自厭惡自己精心打造的人生和職涯
Ch2揭穿關於如何治癒過度忙碌的謬論,並找出真正有效的方式
──用一種有助於明天茁壯成長的方式來過今天的生活
第二篇 集中時間
Ch3你其實很有時間
──關於時間的兩個重要心態轉變
Ch4找出你的綠色時段
──如何找到最佳狀態的優勢時段
第三篇 充分利用你的精力
Ch5做你最擅長的事
──將精力投資在回報最高的事情上
Ch6紅、黃時段,和其他現實生活問題
──如何充分利用精神狀態和情境條件較差的時段
第四篇 實現你的優先事項
Ch7時間的劫匪
──為何容易陷入持續落後
Ch8不再分心
──停止打擾你自己
Ch9人的問題
──只有不對的人在爭取你的注意,怎麼辦?
第五篇 當理論遇見真實世界
Ch10全面同步
──如何同步你每天的時間、精力和優先事項?
Ch11成長茁壯
──當生活破壞你的精心計劃,應該如何重新調整?
Ch12遇見未來的自己
──你完成了什麼還不夠,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才重要
詞彙表
致謝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篇 不適當的壓力
Ch1為自己打造一個你不會想要逃避的人生
──為何大多數人暗自厭惡自己精心打造的人生和職涯
Ch2揭穿關於如何治癒過度忙碌的謬論,並找出真正有效的方式
──用一種有助於明天茁壯成長的方式來過今天的生活
第二篇 集中時間
Ch3你其實很有時間
──關於時間的兩個重要心態轉變
Ch4找出你的綠色時段
──如何找到最佳狀態的優勢時段
第三篇 充分利用你的精力
Ch5做你最擅長的事
──將精力投資在回報最高的事情上
Ch6紅、黃時段,和其他現實生活問題
──如何充分利用精神狀態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