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小確幸,小資族必讀!
萬物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
也能過上有質感卻不拮据的生活!
◆德國《明鏡周刊》非文學類排行榜第一名暢銷書!
◆誠品書店年度百大暢銷書!
知名造型設計師 吳玟萱、專欄作家 辜振豐、資深媒體人 鄭弘儀 齊力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生活態度,才是最值得你投資的幸福基金!
沒錢很可怕?讀完本書就不怕;生活品味很昂貴?本書為你繳學費。
亞歷山大.封.笙堡伯爵出身家道中落的貴族世家,但屋漏偏逢連夜雨,他不幸在一次經濟不景氣中慘遭公司裁員。然而,他卻從這次的危機中,發掘變窮背後的祝福,搖身一變成為不為錢財所苦的生活達人!
在本書中,封.笙堡伯爵以珠璣妙語,分享如何在錢越來越難賺的社會中,依然活得富足的訣竅,讓我們領略到:富裕,往往是擋在幸福前的絆腳石,而變窮,可以是優化人生的契機!且只要態度正確,變窮甚至是一種優勢!
他將為你示範如何不用為衣著、飲食、旅行、住宅、汽車、健康……撒下大把鈔票,而是藉由「制定優先權」來贏得生活品質,過有格調的生活。本書是機智與娛樂兼具的生活宣言,反對消費至上,幫助你締造更幸福的人生。
我要很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新貧時尚!這本書的主張,簡直就是說中了我的生活哲學。
──知名造型設計師 吳玟萱
在目前的青貧時代,本書的出版可說是在傳播另一種福音。因為如果好好閱讀此書,從而得到啟示,一來可以加速心理的調適;二來更可以避免當個卡奴;三則更可以窮得有品味。
──專欄作家 辜振豐
OK!有錢,當然可以快樂,也會不快樂。沒錢呢!你也能不快樂,但更可以快樂。關鍵,存乎一「心」。
──資深媒體人 鄭弘儀
如果你想知道:為何財富並不是一切,為何休閒能拯救全人類──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法蘭克福匯報》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önburg
1969年生,出身貴族世家,父母分別因無產階級革命而家產盡失,自小便在「節儉就是美德」的訓誡下長大,在貧富共時的環境中度過成長期,是以自稱是個「在阮囊羞澀的貧窮與厚顏無恥的富裕間的走私者」。
曾為多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文,包括《浮華世界》、《時尚》等,並擔任過《法蘭克福匯報》編輯,德國時尚雜誌《公園大道》(Park Avenue)主編。2009年起加入德國《畫報》(Bild)主編群。其作品《聊得有品味》、《窮得有品味》、《冗物大辭典》、《你想知卻不敢問的國王大小事》,本本暢銷,常駐排行榜。目前和家人定居柏林。
相關著作:《外帶一杯世界史:從世界之都、重要理念、最酷發明、英雄與惡魔……等視角趣看人類歷史》
譯者簡介:
闕旭玲
政大哲學系畢業,留學德國六年,於特里爾大學主修德文。譯有《丈量世界》、《我與康明斯基》、《綿羊偵探團》、《告別甘地》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新貧時代的存活戰略
──專欄作家 辜振豐
在《窮得有品味》中,作者亞歷山大‧封‧笙堡以幽默的筆法為大家提供一些如何應付新貧時代的策略,既實用又幽默。一般讀者很不喜歡說教,但如果運用一些幽默的小故事來凸顯自己的觀點,則會具有說服力。
作者確實夠資格來談論面對「失去」的調適。他出身於貴族之家,二戰之後,位於當時東德的家產和城堡遭到共產黨沒收。此後他父親開始過著流亡的日子,出門開著一輛破車子,長年穿著一件舊褲子,但一點也沒有自卑感。他母親則是匈牙利難民,家中雖然貧窮,卻可以用一些便宜的布料把客廳裝飾得頗具品味。因此作者推崇匈牙利人除了健談外,善於開玩笑,愛玩,更有一項「祖傳秘方」,那就是:越到山窮水盡時,越表現得鎮定沉穩,不失幽默感。
照理說,出身這樣的家庭,必然會勤儉持家,但他從小跟愛好享受的姊夫在一起,養成愛消費、愛體面的習慣。等到身為記者的他遭到報社資遣後,才重新思考生活的問題,從而寫了這一本精彩的好書。
作者不但討論家人和祖先的生活調適,同時也舉了一些有趣的例子。例如一位遠親在一九一七年逃到巴黎當餐廳侍者,他指出,如果沒有革命,繼續留在聖彼得堡的話,生活絕不可能像現在這麼精彩。此外,一位沒落的英國貴族經常調侃自己:「比如說如果我在晚宴上放了一個響屁,大家一定覺得我這個人一定不拘小節,甚至會覺得好好玩喔。但如果是另一個人放了屁,大家一定覺得那個人沒水準,沒教養。」
看來,沒落貴族如果對於自己的處境——失去財富、頭銜、城堡——可以好好調適,則是令人欽佩。作者更以知名作家納博可夫為例,他在流亡的日子中,總是寫出充滿歡樂的篇章。即使窮到要進廁所,才有空間可以寫稿,但仍然甘之如飴。其實,納博可夫在一九四○年到了美國教書,還是很窮,但他能夠安貧樂道,上課時不時講一些逗笑幽默的內容,同時當場表演滑稽的動作。他既傾聽一些年輕人的對話,也聽搖滾樂。這些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創作《羅莉塔》(Lolita)助益良多。到了五○年代此書推出了之後,生活便大加改善。
當然,臺灣的歷史變化跟歐洲有所不同,但這種心態的調適,同樣可以給大家一些靈感,畢竟這幾十年經濟的變化,孕育了不少卡奴以及中年失業者。書中一些有趣的觀點也可以提供給許多人做參考。
作者在批判消費社會時,難免要針對流行時尚。他指出,艾拉蘇瑞玆夫人是法國設計師迪奧的朋友,一度被奉為時尚圈的「品味總監」,但她每年總會要迪奧為她設計一套禮服,而每年出席宴會都穿那一套。顯然,了解那些設計師或是流行教主的遊戲是有必要的。
其實,服裝設計師有兩面,他們設計很多服飾,既引領時尚,也製造出不少卡奴,但他們的另一面我們應該要正視,比如說,服裝秀一到尾聲,設計師總會亮相,像Gucci前設計總監湯姆‧福特(Tom Ford)和亞曼尼(Armani)都是一身T恤跟牛仔褲,而山本耀司也穿著一件破大衣和一雙破球鞋。這就像義大利的老鞋匠腳下,總是穿著一雙爛皮鞋。
談到「貧窮美學」,設計師每每會標榜極簡風格,彷彿遠離奢華,自然衍生品味,但要親炙這種品味,往往要付出代價。比如說,我曾在一家名牌店看到比利時名設計師馬傑拉(Martin Margiela)設計的一件牛仔褲,其特色是拆掉褲袋的四銅釘以及後面的兩片褲袋,但要價七千元。或許他的粉絲看到,二話不說會買下來。但如果錯過了,也沒關係,因為一回家,只要拿起鉗子和刀子把自己的牛仔褲如法炮製,一一拆掉。這一來,自己也擁有一件新潮牛仔褲。自然也省下一筆錢。
十年前,自己也曾經對名牌服裝很著迷,為此也花了不少錢,但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再血拚下去,整個衣櫃都是衣服,到時候一輩子也穿不完。想到自己可以寫文章,為何不好好研究時尚的歷史?這一來,也順便可以認識西洋文化的變化。畢竟每一個時代的流行跟某一個時代的舞蹈、劇場、政治、文化交流息息相關。後來就從買衣服轉變成購買一些跟時尚有關的書籍來詳加研究。幾年後,我就完成了《時尚考》這一本書。至少,目前我不至於淪為「卡奴」,反而每年還可以領到版稅!
至於旅遊,作者提到小說家于斯曼(Huysmans)筆下的主人公本來住在巴黎郊區,某日看了狄更斯的小說,興起了到英國一遊的念頭。於是搭了火車到巴黎,一抵達市區時,先到酒吧喝英國紅酒。之後,到餐廳享受英國餐點;夾雜在一群英國佬當中,感受了英國氣氛、英國腔調,覺得很滿足。這一來,便放棄了英倫之旅。雖然主角是小說筆下的虛構人物,但在臺灣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派上用場。如果你身上沒有多餘的經費來一趟東京之旅,那也沒關係。不妨從西門町出發,先享用一頓和風料理,吃完後,散散步,買一、兩件日本小飾品。然後搭捷運到微風廣場,逛一逛紀伊國屋書店,瀏覽雜誌,看看日文書,接著再到信義計劃區看一看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的專櫃。一趟下來,也可以體驗到當代日本的氣氛。
目前臺灣變化之快,往往令人無法適從,但如果心中有一套存活戰略,則會過得比較愉快一點。回顧過去,在八○年代末期到了九○年代初期,大家一片看好,畢竟股市狂飆,地價高漲,人人有希望,即使未來情景未必看好的讀書人,在大學期間也可以買一些便宜的英文書,價格大約三、四百元。但目前,「青貧時代」●1的到來,很多大學生必須依賴助學貸款,這一來,畢業之後不免要負債三、四十萬。
大學生已經負了債,怎能奢望價格昂貴的英文書?尤其是一到書店,翻到英國進口書,動輒八、九百元,即使臺灣那些知名的蒐書家面對這樣的高書價,都會猶豫一番。沒錢的人當然有看書的權利,如果對圖書館不滿意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些大書店,那裡提供寬敞而舒適的空間,只要呆個幾小時,便可以瀏覽好幾本書籍。或許有些讀者也想擁有自己的藏書,師大附近的舊香居也可以逛逛,畢竟架上的文史哲書籍十分齊全,而且老闆待人親切,只要讀者一開口,她會幫你找書。說不定隔一個禮拜再去,她已經幫你找到你所要的書。
在作者筆下,柏林目前是「乞丐天堂」,很多活動提供免費餐點。顯然他的觀點也在臺灣也可以如法炮製,比如說,一些選舉的造勢餐會、美術館的開幕酒會,或是「人間副刊」的頒獎大會,往往會提供一些免費的美食。多留意一些情報,搞不好還有免費的紅酒可以喝一喝。
作者對於健身的神話也有所批判。在消費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有競爭的心理,如果周遭很多朋友參加健身俱樂部,繳一筆費用,平時的話題就會圍繞在健身。但如果有人沒有加入會員,就無法融入他們的話題,這一來難免有被排除的感受。不過,當個有自主性的現代人,要鍛鍊身體難道一定要到健身房嗎?在家裡或是到公園做做體操或簡單的氣功,一樣可以達到健身的目的。
最後也要提一提本書的出版時機,也就是去年在誠品《好讀》看到一篇文章介紹這本書,看完後,心想應該介紹此書給出版社(編按:本書初版於二○○六年上市)。想不到事隔半年,當我聽到負責本書的編輯提到譯稿已經完成了,覺得很興奮,二話不說立刻主動說要寫推薦序。畢竟在目前的青貧時代,本書的出版可說是在傳播另一種福音。因為如果好好閱讀此書,從而得到啟示,一來可以加速心理的調適;二來也可以避免當個卡奴;三則更可以窮得有品味。 1 青年貧窮的時代。
〈專文推薦〉快樂的關鍵,存乎一心
──資深媒體人 鄭弘儀
我當記者已經二十年了,這段時間曾拜訪過不少商界的老闆,後來我得到一個心得,當貧窮的小記者(當時月薪才兩萬五)碰到有錢的企業家,後者不一定比較快樂。
隨便舉個例。有位金融集團的年輕少東,在追女朋友的時候,鑽石送了,百達翡麗送了,賓士也送了(老實講,搞不好他送更多,我都不知道)。過程中,他曾陷入心傷的苦戀,常喝悶酒,但功敗垂成,硬是沒有美滿結局。
天啊,追女友要花那麼多錢?女生一定想嫁入豪門?
以前在追我太太時,我借哥哥的九十西西中古偉士牌機車,直衝陽明山,雖然時速只有三十公里,但冷冷的天,心愛的女友從後頭抱著,中途餓了,就吃我準備的熱饅頭,其樂無比。
很多時候,錢不一定能處理,心,其實才決定一切。
情人節時,我在信封中放入一片玫瑰花瓣及一張卡片,寄給太太,沒想到連續一個月,她地板拖得無怨無悔,光可鑑人。
家裡的牆上沒什麼裝飾,有的只是太太的壓花,和哥哥及朋友自己的油畫,這時候,還會自戀自己氣質怎麼那麼好。
身為所謂的名人,許多朋友都以為我一定和權貴交往,應酬不斷。實際上,NO!我很沒有行情哪,每天帶的都是太太自己做的便當(有時一天還帶兩個),頭髮長了,就坐下來讓太太剪,邊剪夫妻邊聊天,其實蠻快樂的。
聽說理容院很刺激,不過快不快樂,我就不知道了。
以前在中國時報系當記者,常常聽到故鄉的呼喚,因此好想好想回老家,回嘉義鄉下去種田,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曾一度請辭,帶著太太回去,後來因為太太的健康因素而作罷。
如今住在山上的房子裡,小小的庭院,我們就種了一些芹菜、清江菜、空心菜,還有一些花草,絲毫沒有一點心思去想LV、Prada……。
OK!有錢,當然可以快樂,也會不快樂。沒錢呢!你也能不快樂,但更可以快樂。關鍵,存乎一「心」。
〈專文推薦〉我就是新貧時尚!
──知名造型設計師 吳玟萱
平常人看我做明星的時尚顧問,光鮮亮麗地上電視,便以為我擁有許多奢侈品。其實,才不!我有不少裝扮配件是二手衣,來自路邊攤、五分埔。每當我誠實地回答,對方都會難以置信地大呼:「怎麼可能?」就是可能!這個驚訝反應每每讓我非常有成就感,因為這等於是在肯定我,肯定我的品味。
品味並非是以金錢多寡來衡量,買了價格高的奢侈品也未必代表買到了品味。品味並非取決於名牌,而是發自自身的自信與氣質,未必是以物質堆積出來的。所以我認為,為生活消費並沒有必要去花大錢,難道光鮮亮麗就一定需要奢侈嗎?品味並不代表奢華,不要被奢華所騙!
我很注重生活品質,為了這些,我願意做些小小投資。我只替傢俱裝上套子,這個小小改變就似替家居換上全新的衣服。朋友來家裡看到,又以為我換了全新的傢俱。我聽了只有會心的一笑。看吧,我證明了一件事:只要有點巧思慧心,只要為自己做點小投資、小改變,你也會是生活魔術師、品味專家!
我要很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新貧時尚!這本書的主張,簡直就是說中了我的生活哲學。這本書寫出了許多正確的生活觀念,矯正了許多錯誤的奢華概念。品味應該是自主的、獨特的,幸福應該是平凡的,生活的快樂並不是建築在金錢上,真正的奢侈並非以金錢買得到的。這就是我奉行的生活主義。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新貧時代的存活戰略
──專欄作家 辜振豐
在《窮得有品味》中,作者亞歷山大‧封‧笙堡以幽默的筆法為大家提供一些如何應付新貧時代的策略,既實用又幽默。一般讀者很不喜歡說教,但如果運用一些幽默的小故事來凸顯自己的觀點,則會具有說服力。
作者確實夠資格來談論面對「失去」的調適。他出身於貴族之家,二戰之後,位於當時東德的家產和城堡遭到共產黨沒收。此後他父親開始過著流亡的日子,出門開著一輛破車子,長年穿著一件舊褲子,但一點也沒有自卑感。他母親則是匈牙利難民,家中雖然貧窮,卻可以用...
章節試閱
在我少年時期,過世的二姊夫約翰納斯.封.突恩暨塔克希斯侯爵很喜歡叫我當他的小跟班,讓我有機會遊走於貧富兩界,看遍知書達禮窮人和寡廉鮮恥富人之人性百態。但我也為此付出了許多代價,經常要冒適應不良的風險:今天坐在阿拉伯石油王子、印度土財主、歐美富豪的身邊把酒言歡,明天卻得回學校當個窮學生,或者,後來工作後,得回崗位上當個落魄的自由記者。最後搞得我一輩子都得跟「麗茲酒店侍應生症候群」周旋奮戰;這是發生在麗茲酒店高級侍應生身上的一種「奢華病毒」,受此病毒殘害的傢伙一直無法適應生活中的兩種極端:白天他接觸到的生活型態都是美輪美奐、揮金如土的奢華人生,但下了班,卻得回到只有兩間房的狹小公寓,聽著漏水的水龍頭不斷滴答作響。
一方面基於對父母節儉性格的反感,一方面基於對浮華世界的嚮往,我開始發展出許多特殊嗜好,比方說,坐頭等艙的嗜好。每次母親載我到慕尼黑坐火車時,在她面前,我一定會登上二等車廂。等火車一開,看不到她的身影時,我就迅速換到頭等艙。
我總是小心翼翼地不讓家人知道我的嗜好,否則一定會惹來訕笑。有一次媽媽在我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張柏蘭特精品店的收據(我請他們幫我印製昂貴的私人專用信紙),她認為一定是對方搞錯了。還有一次,一位在巴登巴登布蘭諾爾花園飯店工作的表親跟母親說,我曾到那裡住過一夜,母親同樣斬釘截鐵地跟對方說,一定是他看錯了。
長大後搬出父母家,我和幾個朋友在倫敦合租了一間公寓。那時候,雖然我收入還不錯,有段時間甚至非常好,但花錢如流水,常常錢剛到手就沒了。不過很幸運,錢來錢去一切都還蠻順利,錢總是有辦法源源不絕地從提款機裡流出來,簡直像自來水一樣。但有一天我忽然驚覺:我連在加油站或火車站的小商店裡,都能買到兩手提得滿滿的;刷牙時更是讓水龍頭的水不斷嘩啦啦地流,好像水聲是刷牙時非有不可的伴奏一樣。更離譜的是,開車時,如果錢從口袋裡掉了出來,我竟然連彎下腰去撿都懶。於是我覺悟了:原來我的奢侈、我的浪費,是對父母親克勤克儉的一種可笑反抗。不過我卻也同時意識到:原來父母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放棄藝術,不僅是基於儉樸的美學原則,還基於實際效用──為了讓享受達到最優化。
最早提出這種理論的人是伊比鳩魯:人要節制享受,並不是因為感官享受不好,而是要避免過度放縱後,隨之而來的惡果。對伊比鳩魯而言,暫時放棄享受,其實是為了提升享受的能力。一味縱情享受的人,到後來無論得到什麼再珍貴的東西也會覺得索然無味。經濟學家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到達某個高峰或最高點之後,無論再怎麼增加都無法產生差別了。比方說,像海涅.帝森這麼有錢的富翁,他在客房廁所裡多掛一幅畢卡索真跡,會讓他覺得生活品質提高許多嗎?再打個比方,如果讓尼可.佛度每個禮拜專程飛去阿拉伯,陪酋長的兒子打幾個小時的高爾夫,你想,富可敵國的阿拉伯王子會覺得這件事有什麼了不起嗎?
在目前這個供給過剩的社會裡,消費者註定要失望!整個經濟體系不斷透過各種越來越精細的洗腦手法,企圖叫我們相信:幸福是買得到的。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根本是謊言。許多健康食品,從充滿異國風情的印度茶到纖體巧克力布丁,消費工業不斷企圖要矇蔽我們。所以,無可否認的: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奢華概念!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和物質都無法讓你獲得富足,唯有「觀念正確」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足。
這些觀念包括了:願意放棄──放棄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自主性──不拿別人的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正確的態度──經濟狀況走下坡,並不代表天要塌下來了,它反而是一種契機,是我們改善生活型態的大好機會。就像馬克思.弗里斯所說:危機是種特殊的生產狀態,只有處在災難威脅中才能體會。
在這個強調一致性、標準化的時代裡,或許危機就是轉機,我們應該在這一片和諧之中攪個局,也就是說:不要再聽信那些行銷伎倆了。雖然咖啡連鎖店不斷向我們推銷「超頂級」特調咖啡,但我們沒道理非聽不可啊!我們還是可以大大方方地點杯黑咖啡,既不要糖也不要奶精。難道,只因為行銷部某位仁兄在狂喜中突發奇想,決定叫一般的杯子做「出色超級杯」,大家就非得要跟著他這麼叫?
還有就是芝麻菜的例子:原本,再前衛的沙拉都不會想到要放芝麻菜,因為這種菜的味道實在太苦。後來不知道哪個天才,竟然用義大利文Rucola 來取代德文的Rauke。從此之後芝麻菜便謂為流行,德國境內幾乎沒有一道菜不「加進」或「擺上」芝麻菜的。在德國景氣最好的「新經濟榮景」期間,全德國從北到南,從漢堡的愛彭多夫到慕尼黑的綠森林,所有人都一窩蜂流行吃芝麻菜。為滿足超高的市場需求,布蘭登堡和麥克倫堡—佛波門附近的農民簡直全卯足了勁種植芝麻菜。
「變窮」就是「優質管理」
只有一種方法能讓你縱使沒錢也很富裕:先把自己的各種需求徹底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哪些需求,是你沒有它反而會更富有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方說:手機。你真的需要手機嗎?當今之世,失聯似乎成了一種特權。難到唯有賓拉登之徒才有享受這類特權的資格?還有網路,你真的需要網路嗎?前世界銀行總裁詹姆士.渥芬森(James Wolfensohn)竟說:最窮的窮人都應該有獲得乾淨飲水的權利,以及自由進出「資訊高速公路」的權利。也就是說,沒辦法接觸網路的人,就像是被新經濟革命屏除在外一樣,只能淪為數據時代最等而下之的人。
但讓我們回頭想想:透過網路和全世界的同好聊天,玩線上遊戲,這真的是生活必需品嗎?或者,其實好奢侈?也許,如今最大的奢侈,反而是能夠不在乎這些東西,能夠放棄它們?古希臘時代總用「白痴」來稱呼那些不願意參與公共事務的人。但今天,在這個所有人都跟社會脈動息息相關,每個人都被公共事物團團包圍的時代裡,「白痴」的意義或許跟當初的意義剛好相反。如今,沒有能力從社會網絡的牽絆中抽身的人,才叫白痴。
其實,當我們被迫不得不跳脫開來,不得不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總檢討時,我們反而有機會認清,什麼才是生活中最彌足珍貴、真正奢侈的東西。「變窮」能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判斷事情優先順序,如何分辨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套句專業經理人的話(他們這批人「最懂」效率了,如今的天下幾乎全掌握在他們手裡),我們終於可以重新把重點放在核心業務上,並且進行「優質管理」。就像企業界現正推行得如火如荼的「緊縮成本」政策一樣,我們也應該以此因應現代生活。該怎麼做,才能過得既節儉,又能贏得生活品質?別急,讓我在書中為你慢慢剖析!
首先我必須聲明,我絕對無意毀謗任何一種休閒事業或享受,連影射的意思也沒有。我只是想對某些現象提出一些質疑──這應該沒問題吧!現在大家一窩風流行短期度假,難道沒有別的事情比它更享受了嗎?難道大吃大喝那些所謂的「美食」,真的就很享受了嗎?或者,其實更像是活受罪?我們原本寄望這些活動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絕不是想把生活搞得更糟糕。
「享受」原本是促使人類願意和世界接觸的重要動機。沒有了快樂、不能享受,人類的心靈就會枯萎。只有懦夫和假道學才會說,我們應該捨棄物質,謝絕任何形式的享受,並遵循苦行、徹底禁慾。就像戴奧吉尼斯那樣,自願過著髒兮兮的苦日子,選擇住在桶子裡,對一切都無動於衷,拒絕任何形式的舒適。其實像他這樣子的苦行,根本不能叫藝術,所以也就無從衍生出我所要提倡的放棄藝術了。真正的藝術是一種能力:首先要能分辦什麼是真正的美好事物,其次要能拿捏分寸,懂得如何讓自己將這些美好事物享受到最高點,最「恰如其分」。所以,放棄的藝術,其實是贏得「真享受」不可或缺的大前提。
如果真想擁有優質的享受、優質的幸福人生,有項原則必須牢記於心:一個人越任性、依賴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感到貧窮,因為他會老是處在不滿足的狀態中。許多有錢人其實都活得很貧窮──絲質襯衫熨得不夠平整,總統從他身邊走過沒跟他握手,轎車司機滿嘴蒜頭味──反正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什麼都不對勁。
絕大多數的富人都過得很不快樂。有關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反省,因為,跟其他地方的許多人相比,我們已經算是有錢人了。那些看起來還蠻快樂的有錢人,通常是比較懂得自我節制的人。無論是早上那杯「非喝不可」的卡布奇諾,或是查爾斯王子吃飯時一定得隨身攜帶、「非它們不可」的銀製刀叉,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非它不可」──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是在自動投降;想以個人力量對抗庸俗、霸道的大眾文化,勝算的確不大。如果真想獲勝,關鍵就在:你要讓自己「沒它也行」,千萬不要認為,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非它不可、絕不可以放棄的。
為了對抗非理性的消費意識,本書將提供一些生活藝術供大家參考。若能適時學會,並成為「沒錢也不改其樂」的人,那麼你很快就能成為眾人豔羨的新時代菁英了。新時代來臨後,日子過得不順心的,將會是那些家有恆產的人,他們將一天到晚害怕失去目前的優勢與財富。所以囉!擁有越少的人,失去的也就越少。如果,你也能擁有像納博可夫一樣的自信,那麼你什麼也不需要,就能成為你自己!
在我少年時期,過世的二姊夫約翰納斯.封.突恩暨塔克希斯侯爵很喜歡叫我當他的小跟班,讓我有機會遊走於貧富兩界,看遍知書達禮窮人和寡廉鮮恥富人之人性百態。但我也為此付出了許多代價,經常要冒適應不良的風險:今天坐在阿拉伯石油王子、印度土財主、歐美富豪的身邊把酒言歡,明天卻得回學校當個窮學生,或者,後來工作後,得回崗位上當個落魄的自由記者。最後搞得我一輩子都得跟「麗茲酒店侍應生症候群」周旋奮戰;這是發生在麗茲酒店高級侍應生身上的一種「奢華病毒」,受此病毒殘害的傢伙一直無法適應生活中的兩種極端:白天他接觸...
目錄
推薦序 新貧時代的存活戰略 辜振豐
推薦序 快樂的關鍵,存乎一心 鄭弘儀
推薦序 我就是新貧時尚! 吳玟萱
第一部 既狼狽,又高雅
第一章 該死的賓拉登,我被裁員啦!
第二章 沒錢,照樣能千古流芳!
第二部 幸福乃態度問題
第一章 少點工作,多點人生!
第二章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第三章 別吃飽了撐著
第四章 窮人的養生術
第五章 沒車,是件好事!
第六章 度假讓你變笨
第七章 國王的舊衣
第八章 文化便秘!
第九章 教孩子快樂,別教他消費!
第十章 別讓自己越買越笨
第三部 富裕有礙天分
第十一章 錢是幸福的絆腳石?
第十二章 擺脫庸俗的終極生活
名詞解釋
推薦序 新貧時代的存活戰略 辜振豐
推薦序 快樂的關鍵,存乎一心 鄭弘儀
推薦序 我就是新貧時尚! 吳玟萱
第一部 既狼狽,又高雅
第一章 該死的賓拉登,我被裁員啦!
第二章 沒錢,照樣能千古流芳!
第二部 幸福乃態度問題
第一章 少點工作,多點人生!
第二章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第三章 別吃飽了撐著
第四章 窮人的養生術
第五章 沒車,是件好事!
第六章 度假讓你變笨
第七章 國王的舊衣
第八章 文化便秘!
第九章 教孩子快樂,別教他消費!
第十章 別讓自己越買越笨
第三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