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一樣的佛陀故事
開啟你本自具足的佛性擅長說故事的一行禪師,取材自二十四部巴利文、梵文以及中文佛典,以詩人的優美筆調,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尋著佛陀的足跡走過恆河流域,透過《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三部曲,述說佛陀從出生至涅槃的八十年人生。
在一行禪師清新的筆調下,佛陀不再是一般人心中高不可攀的聖者,而是與我們一樣有著生老病死的生平,以及人性的一面。佛陀和弟子在生命中所遭遇的事件,也是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若能在閱讀中,將佛陀的教誨,融入自身的生活經驗,必定能獲得美麗的智慧!
故事從一個名叫縛悉底的牧童,年少時因緣際會巧遇菩提樹下苦修中的佛陀開始,繼而循序鋪陳出佛陀一生的重要事蹟與教化。佛陀一生的傳奇,本身就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史詩;一行禪師將奧妙的法理,融入佛陀的生平故事之中,以平易近人的手法表現,讓讀者心中潛藏已久的智慧種子,不知不覺隨之萌芽、開花。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I ◇ 縛悉底篇
「縛悉底篇」描述佛陀從出生至僧團初步成型的早年事蹟,包括少年太子悉達多的宮中生活,繼而與耶輸陀羅相知相惜、結婚生子,後因尋道決心日益堅決而離家拜師尋道,最終於菩提樹下獲至證悟。接著在鹿野苑為當初棄他而去的五位比丘初轉法輪,並走訪各地說法,吸引了來自各大教團的追隨者達一千二百五十人,奠定了初期僧團的基礎。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Ⅱ ◇ 竹林篇
「竹林篇」主要內容包括佛陀證道後初期的傳法經過與重要事蹟,包括頻婆娑羅王將竹林精舍獻與佛陀、佛陀返鄉與家人重聚、給孤獨長者以黃金鋪地購得祇園精舍、佛陀打破社會階級首度接納賤民與女性出家為僧尼,以及感化殺人魔央掘摩羅的過程。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Ⅲ ◇ 獅子吼篇
「獅子吼篇」涵蓋了佛陀傳法後期,直至涅槃後弟子初次結集法教的事蹟,內容包括佛陀為大弟子阿難陀化解摩登伽女之難、解釋當時印度六十二派哲學理論的流弊、詳盡地闡述佛陀最重要的法教──「緣起法」與「自性空」的道理、佛陀及僧團遭提婆達多陷害的始末、感化殺父篡奪王位的阿闍世王,以及佛陀的最後一餐與涅槃。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1926~2022)
一九二六年出生於越南,十六歲出家,畢生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與平和、正念的生活之道,曾於一九六七年獲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禪師曾於西貢創辦「萬行大學」(Van Hanh University)、貝葉La Bối出版社、以及「青年社會服務學院」(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 SYSS)。因勇敢挺身在美國與歐洲呼籲和平,於一九六六年被越南驅逐出境,後於二○○五年重返越南。一九八二年在法國西南部創立了國際知名的「梅村」禪修中心(Plum Village),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醫護人員、企業人士、家庭及青年,分享正念的禪修和應用佛學(Applied Buddhism)。一行禪師長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導師之一。
一行禪師身兼作家、學者與詩人,著作等身,中譯本已有《觀照的奇蹟》、《你可以不生氣》、《生生基督世世佛》等。
譯者簡介:
何蕙儀
香港出生,倫大倫敦經濟學院學士。旅居英國二十餘年,其間皈依佛教,並參予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及倫敦佛光山的中英文翻譯工作,繼而受邀加入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Buddhist Education Foundation, UK),與淨因法師合作編寫英文佛教教科書,以供西方小學和兒童使用。現定居香港。
章節試閱
1、為步行而行
翠竹影下,年輕的比丘縛悉底跏趺而坐,全神專注在呼吸上,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其他四百多位習禪者和縛悉底一樣,在偉大的師父喬達摩的指導下,在竹林中或茅蓬裡各自習禪,人人都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師父為「佛陀」。
這片竹林,方圓四十畝。七年前,波斯匿王將它贈送給佛陀和他的僧團,從此被稱為「竹林精舍」。從王舍城向北行,只需三十分鐘便可到達這裡。寺院周圍,種滿了摩揭陀國各種品種的翠竹,環境十分清靜幽雅。
揉揉眼睛,縛悉底展顏微笑,他慢慢地放開腿來,雙腳仍是酸麻麻的。今年二十一歲的他,剛在三天前受了比丘戒。戒儀是由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主持的,在受戒的儀式中,縛悉底一頭咖啡色的頭髮全被剃掉。縛悉底十分慶幸自己可以成為佛陀僧團的一份子。很多比丘都是來自貴族階層,就像佛陀的弟弟難陀尊者、提婆達多、阿那律和阿難陀等,毋須別人正式介紹,縛悉底從遠處就已經可以辨認出他們來,雖然他們的衲衣破舊褪色,但他們的氣質仍是十分高雅。
「大概還要過一段日子,我才可以和這些貴族背景的比丘們結交吧。」縛悉底想。
奇怪的是,雖然佛陀也是王者之子,縛悉底卻一點也不覺得與他有隔閡。縛悉底是屬於所謂的「賤民」(意思是「不可接觸者」),因他出生自最低層、最貧賤的階級。這是當時印度階級體制所造成的歧視。十年以來,他都是以牧水牛維生的,但這兩星期,他就可以和其他來自不同背景的出家人一起修行。每個人都對他很好,給他和靄的笑容和深深的鞠躬,可是他仍覺得很不自在,他相信大概要幾年時間,才能全面適應並感到舒泰。
3、一大把古沙草
睡覺之前,縛悉底坐在竹樹下回顧他初遇佛陀的幾個月。那時他只有十一歲,母親又剛去世,留下他照顧三個小弟妹。因為最小的妹妹還是個嬰孩,所以連奶也沒得吃,幸好村內有個叫雷布爾的莊主顧用縛悉底替他看顧三隻大水牛和一隻小乳牛,縛悉底才可以天天帶水牛奶回家給小妹妹用。他非常細心地看顧水牛,因為他知道這份工作可讓他的弟妹不需挨餓。自從他的父親死後,他們的屋蓋就沒有再搭過新的。每次下雨,盧培克就會被弄得團團轉,忙著把石罈子搬到漏水的位置去接漏下來的雨水。
芭娜當時只有六歲,但已懂得燒飯、照顧妹妹和收集林中的柴木。雖然她其實也只是一個小孩,卻已懂得搓麵粉,烘焙烙餅給大家吃。對他們來說,可以買一點咖哩粉是非常罕有的事。每當縛悉底拖著水牛回到牛房時,雷布爾廚房中傳出來那誘人的咖哩香味,往往令他垂涎三尺。自從父親死後,烙餅沾上咖哩肉汁似乎已成了遙不可及的奢侈佳餚。他們的衣服只比爛布好一點,縛悉底的下身用一塊殘破的布裹著,天氣寒冷時,他就加搭一塊棕色的舊布在肩膀上。這塊布雖然已殘舊褪色,但對縛悉底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
縛悉底需要找些好的地點放水牛吃草,他知道如果水牛餓著肚子回牛房,雷布爾莊主是會打他一頓的。除此之外,他還要帶一大把青草回去,讓水牛晚上在牛房裡也有草吃。如果夜間的蚊子太多,他就要燃起火來,用煙去趕走它們。莊主每三天以米、麵粉和鹽給他作酬勞。有時,縛悉底會帶幾條他在尼連禪河捉來的魚回家給芭娜煮作晚餐。
一天中午,縛悉底洗過水牛和割了草後,很想在清涼的樹林中寧靜一下。放了水牛在林邊吃草,他便四周圍尋找一棵可以倚著坐的大樹。突然,他停了下來。離他不到二十尺的畢波羅樹下,竟有一個男子默默地在那兒坐著。縛悉底從未見過一個坐得更好看的人。這男子的背部十分挺直,而他的雙腳則安然的放在上脾。他的坐姿是那麼平穩沉著,就好像是有特別意思似的。他的雙眼閉上一半,而他微綣的手掌就輕放在大腿上。他身上搭著一件黃色的袍,赤著一邊肩膊。他全身都散發著平和、恬靜和威嚴。就只望他一眼,縛悉底已感到一陣奇妙的清新。他心懷顫動,他不明白自己為何竟會因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產生這樣特別的感覺,但他依然心存敬意地呆立在那裡良久。
那男人終於張開眼睛。當他放開雙腿輕輕按摩著腳跟和腳底時,他仍未察覺到縛悉底。慢慢起來後,他開始步行。因他是背著縛悉底而行,所以仍沒有看見他。縛悉底默不作聲地觀看這人緩慢但卻全神貫注的步伐。大概走了七、八步左右,這個男人才轉過身來。這時,他看見縛悉底了。
他對這個男孩展顏微笑。從來沒有人這樣殷切地跟縛悉底招呼過,如同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驅使,縛悉底直奔向他。但當縛悉底走到離他數尺時,卻突然停了下來,因為他這時才想起自己是不可以接觸任何比他高貴的人的。
5、一碗乳汁
每天,縛悉底都會到森林裡去探望悉達多。如果他到中午已割足了兩捆草,他那天就會和悉達多一起吃午飯。但持續的乾旱季節使鮮草變得日益稀少,而縛悉底常常要到下午才可以探望他的朋友兼老師了。如果縛悉底到的時候,悉達多正在襌坐,他就會在旁邊靜靜的坐一會兒,然後毫不打擾地悄悄離開。但如果他剛好遇到悉達多在林徑上漫步,他就會與悉達多一起步行和淺談。縛悉底常會在樹林中遇到善生。她每天都會帶一團飯和一種如芝麻鹽、花生或咖哩的配料給悉達多。除此之外,她又會帶給他乳汁、粥水或冰糖。這兩個孩子有很多機會在林邊一面傾談,一面看著水牛吃草。有時,善生會帶一個與縛悉底同年紀的女朋友普莉婭同來。縛悉底也很希望帶他的弟妹來與悉達多會面。他相信小弟妹們如果在最淺水處過河,是肯定沒問題的。
善生告訴縛悉底她現在每天都會在午間帶食物來,又細說數月前遇到悉達多的經過。那天是月圓之日,她的母親叫她穿上一條粉紅色的新裙子,然後拿一盆食物去拜祭森林之神。那些食物包括糕餅、乳汁、稀飯和蜜糖。正午的烈陽高照。當善生行近河邊時,赫然發現一個男子昏迷路旁。她立刻放下食物跑過去,只見那男子雙目緊閉,只剩下微弱的呼吸。他凹陷的雙頰顯示他已很久沒有進食。從他又長又亂的鬚髮,可以知道他必定是個因過度饑餓而暈倒的深山苦行者。毫不猶疑地,她倒了一碗乳汁,一點點的讓它滴下那男子的脣間。他起初一點反應也沒有,但一會兒,他的嘴脣開始顫動,微微張開。善生再倒入一些乳汁到他的口裡。接著,他開始自己進飲,直到整碗乳汁飲得一滴不剩。
善生於是坐在岸邊等著,想看看他會否會甦醒過來。不久,他真的慢慢地坐起來,張開眼睛。看見善生,他微微地淺笑。他伸手把衣服重新拉上來搭在肩膊上,然後盤腿蓮坐,開始下意識地呼吸,由淺而深。他的坐姿既平穩又優美。善生以為他必是山神,於是便合掌俯伏在地上,向他膜拜。看見這樣,他立即示意善生停止。善生坐起來後,他便用微弱的聲音對她說:「孩子,請多給我一些乳汁。」
聽到他說話,善生非常高興,並再給他一碗乳汁;而他又很快把它喝光了。他明顯地感覺到乳汁給他補充的養份。不到一小時之前,他還以為自己已經沒命了。現在他的眼睛已明亮起來,臉上也帶著溫柔的微笑。善生問他為何會暈倒在地上。
「我本來是在山中修行襌坐的。苦行使我的身體逐漸變得衰弱,於是我打算今天步行入村中乞一點食物來吃,但走到這裡,我已體力耗盡。全靠你,我的性命才得以保存。」
一起坐在河畔,那男子告訴善生他的身世,他是釋迦族國王之子悉達多。善生細聽著悉達多說:「我現在知道,折磨自己的身體是無助於找到安寧或體悟的。肉體並不單是一個器具。它是精神的廟宇、到彼岸的木筏。我不會再修習苦行了,我會每天早上到村裡乞食。」
善生合掌說道:「值得尊敬的隱士,如果你允許的話,我會每天帶食物來給你。你沒有必要打斷你的靜修啊!我家就在附近,我知道我的父母也很樂意讓我這樣做。」
1、為步行而行
翠竹影下,年輕的比丘縛悉底跏趺而坐,全神專注在呼吸上,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其他四百多位習禪者和縛悉底一樣,在偉大的師父喬達摩的指導下,在竹林中或茅蓬裡各自習禪,人人都親切地呼喚他們的師父為「佛陀」。
這片竹林,方圓四十畝。七年前,波斯匿王將它贈送給佛陀和他的僧團,從此被稱為「竹林精舍」。從王舍城向北行,只需三十分鐘便可到達這裡。寺院周圍,種滿了摩揭陀國各種品種的翠竹,環境十分清靜幽雅。
揉揉眼睛,縛悉底展顏微笑,他慢慢地放開腿來,雙腳仍是酸麻麻的。今年二十一歲的他,剛...
作者序
很高興拙作被翻譯成中文,這正好讓我有機會回饋中國歷代的佛教祖師。
我十六歲受戒為沙彌,學習的第一本佛教經典便是用中國古文寫的。學佛的最初十年,我所用的全都是中國古文經典,以及當代大師為參究這些經典而寫的語體文註疏。這之後,我才接觸到藏文、巴利文及源自西藏的佛典。但我從沒忘懷中國祖師的恩德。自學佛以來,我一直受著此智慧之源的恩澤。現在以中文出版拙作,就是希望聊表此感恩之懷。
自學僧時代,我已堅信人間佛教這個理念,若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便可以使社會朝著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前進。全賴這個信念,我才不至於被當時一些佛教的敗壞風氣所影響,而喪失意志。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盡力地把佛法與修行適當地運用於現代生活中,要使佛法與現代的科學、民主、人道、環保和社會公平並肩同步。
早在一九五二年,我已寫了一本名為《家庭日用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Family Life)的書。幾年後,又寫了另一本書,名為《日常生活佛法》(Buddhism Applied in Our Everyday Life)。自此之後,我幫助設立佛教學校、大學、佛教青年社工服務學校和佛教雜誌等,以期使佛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我初期所學所修的佛法,是在某些程度上受藏密影響的襌和淨土。在成長的過程中,身為一個行者,我目睹自己的國家陷於戰禍、暴力、貧困和社會的不平之中。我發覺當時所學的襌和淨土法門,都不能直接解決我周圍以及自心之內的痛苦。我深入鑽研佛理,尤其是四聖諦和八正道,以期能找到直接解決當時苦難的答案。後來幸得《安般》、《四念處》和《釋中襌室》等經典的啟示,使我重拾佛陀教化中「現法樂住」的義理,因而使我一直期待著的「人間佛教」,得以復現。沒有親身接觸和透切理解「苦諦」,是很難得見脫離痛苦的「道諦」的。瞭解痛苦之性質後,才可以用行動和修行來轉化痛苦,使身心康復,這就是「滅諦」。正法的一個特徵,就是需要現身受證。佛陀曾一再強調,正法是在當下一刻生效的。你一開始修行,轉化和康復的過程便立刻開始了。
過去二十年,我主要在北美洲和歐洲的三十多個國家提供專念襌訓的靜修營。在這段靜修的時間裡,參加者會被指導如何修行,以回復身心的安詳與平穩,以及如何承認並接納苦痛,然後深入瞭解痛苦的性質,進而轉化它。修習坐襌、行襌、專注呼吸、專注禮拜、全面鬆馳等,都是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經過這些修習之後,很多參加者都能夠消解內心的矛盾和衝突,與家庭親屬重新溝通。慈心的聆聽與關懷的愛語,都是其中的基本修習。但這些修習的鍛鍊,則必須要靠專念、集中和去深入瞭解的精神所支持,才可以發揮效用。
我希望我全部的英文拙作,都能被翻譯成中文版本廣為流通。我也當然會很高興與我的朋友一起多到中國來探訪,保持與中國佛教大德們的對話。佛教只有在更新中才能成為一股新動力,以解決現今人們每天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困惑。
一行襌師
作者誌
在撰寫這本書時,我幾乎只從所謂的「小乘」經典中擷取材料,而且刻意引用極少的大乘經典資料,目的是想藉此證明,大乘經典中廣義的佛教教理,全都可以在巴利文的「尼科耶」(Nikayas)以及漢文的《阿含經》中找到。我們在研讀這些經典時,只要保持著開放的態度,就會看見其實所有的經典都是佛教經典,無論它們是屬於南傳佛教或北傳佛教。
大乘經典在詮釋佛教的基本教理時,方式是較自由、較有彈性的,如此能避免教理被「具體化」,而在學習及實際修行上變得狹隘或不知變通。大乘經典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尼科耶」與《阿含經》深奧的一面,因為它們好比顯微鏡下的一道光,清晰地照射在一個因為以人為方式保存下來,而遭到扭曲的物體上。「尼科耶」與《阿含經》理當更貼近佛陀教化的原始形式,但在法教的流傳過程中,不免會受到傳承中特定的修行與詮釋方式所影響,而遭到更改與修飾。現代的學者與修行者,應該要能從現存的南傳、北傳佛教的經典中,恢復佛教的本來面貌,而且也應該要熟悉這兩種傳承。
佛經中經常出現神通事蹟,為佛陀的一生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但我在書中盡量避免提到這些事蹟,因為佛陀本人曾告誡弟子,勿將時間與精力浪費在追求神通能力上。然而,我提到了佛陀生平,在社會上或與弟子之間所遭遇到的難題,如果佛陀在這本書中有什麼和我們一般人很接近的地方,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所遭遇的這些難題吧!
一行襌師
很高興拙作被翻譯成中文,這正好讓我有機會回饋中國歷代的佛教祖師。
我十六歲受戒為沙彌,學習的第一本佛教經典便是用中國古文寫的。學佛的最初十年,我所用的全都是中國古文經典,以及當代大師為參究這些經典而寫的語體文註疏。這之後,我才接觸到藏文、巴利文及源自西藏的佛典。但我從沒忘懷中國祖師的恩德。自學佛以來,我一直受著此智慧之源的恩澤。現在以中文出版拙作,就是希望聊表此感恩之懷。
自學僧時代,我已堅信人間佛教這個理念,若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便可以使社會朝著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前進。全賴這個信念...
目錄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I ——縛悉底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為步行而行
2. 牧牛
3. 滿滿的姑尸草
4. 受傷的天鵝
5. 一碗乳汁
6. 蒲桃樹下
7. 白象之獎
8. 寶石項鍊
9. 慈悲之路
10. 未出生的孩子
11. 月光下的笛聲
12. 金蹄
13. 開始修行
14. 渡過恆河
15. 森林苦行者
16. 耶輸陀羅睡著了嗎?
17. 畢波羅樹葉
18. 晨星出來了
19. 對橘子的專注
20. 一隻鹿
21. 蓮花池
22. 轉法輪
23. 法蜜
24. 皈依
25. 音樂的妙境
26. 水也會上升
27. 世法燃燒
28. 棕樹林
29. 緣起
中文─巴利文對照表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Ⅱ——竹林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竹林
2. 我會在春天回去
3. 手指非月
4. 不會褪滅的美
5. 重聚
6. 清晨的陽光
7. 蓮願
8. 新的信念
9. 啊,喜樂!
10. 等待天明
11. 黃金鋪地
12. 有誰見過我的母親?
13. 愛就是瞭解
14. 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15. 元素會重新組合
16. 開啟大門
17. 一把申恕波樹葉
18. 依照正法
19. 以禾蓋土
20. 大地的教化
21. 一把麥糠
22. 慧藏
23. 功德田
24. 投入此刻
25. 住於專念
26. 晨星出現
中文─巴利文對照表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Ⅲ——獅子吼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覺觀呼吸
2. 木筏非岸
3. 一把珍貴的泥土
4. 論說之網
5. 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6. 獅子吼
7. 舍利弗之吼
8. 一直到海裡
9. 生死輪轉
10. 非滿非空
11. 四座山
12. 海洋詩人
13. 三妙門
14. 佛陀會到哪裡去?
15. 鵪鶉與白鷹
16. 調絃的藝術
17. 默默的反抗
18. 隱藏的飯糰
19. 象后的叫聲
20. 快樂的熱淚
21. 修行的果實
22. 眼裡的星斗
23. 二千僧袍
24. 檀香樹菇
25. 你們要精進!
26. 故道白雲
中文─巴利文對照表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I ——縛悉底篇》
中文版序
作者誌
譯者序
1. 為步行而行
2. 牧牛
3. 滿滿的姑尸草
4. 受傷的天鵝
5. 一碗乳汁
6. 蒲桃樹下
7. 白象之獎
8. 寶石項鍊
9. 慈悲之路
10. 未出生的孩子
11. 月光下的笛聲
12. 金蹄
13. 開始修行
14. 渡過恆河
15. 森林苦行者
16. 耶輸陀羅睡著了嗎?
17. 畢波羅樹葉
18. 晨星出來了
19. 對橘子的專注
20. 一隻鹿
21. 蓮花池
22. 轉法輪
23. 法蜜
24. 皈依
25. 音樂的妙境
26. 水也會上升
27. 世法燃燒
28. 棕樹林
29. 緣起
中文─巴利文對照表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