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叢集結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優秀畢業生論文的部分篇章,展現新世代的觀察視角,探索台灣文學多元的面向。張晏菖〈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編輯者賴和」與《台灣民報》上的戲劇新文類〉,探究賴和主編《臺灣民報》文藝欄期間所刊登的一批新劇劇本,論文中針對劇作所呈現的知識份子形象進行分析,詮釋出其中所反映賴和的文藝實踐,並融入對於當時台灣文化協會分裂現況的觀察,切入視角獨特,深具歷史感與文化意涵。前三篇包括陳震宇〈論甘耀明《殺鬼》與《邦查女孩》「少年/少女成長」的性別書寫意義〉。該文探討《殺鬼》與《邦查女孩》中帕與古阿霞的成長之路,特別關注主角的童年經驗、父權力量、身分認同等重要議題,並延續對於身體政治與身體觀的探討,回應作家對於性別意識之思索,解讀出更多元深刻的面向。陳妍融的〈原住民族文學中的同志書寫—以原住民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本文從族裔與性少數關懷出發,開拓出原住民同志的多元閱讀視角,探討原住民同志的呈現樣貌,來回應差異政治與身分認同(identity)的議題,以凸顯族群多樣性,和台灣學界原住民文學研究具有多重對話空間。
後三篇包括了尹振光的〈鄉土作為一種方法—以《夕瀑雨〉、《等路》以及《花甲男孩》為觀察對象》。本文透過三部兩千年後鄉土小說作品中全球與地方之間的互動,提出「鄉土作為方法」的嶄新視野,分別探討其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挑戰,以探討這些作品所呈現出獨特的地方建構方式,定錨出台灣後鄉土小說在全球化時代的特殊定位,研究新穎,具有獨創性。鍾志正的〈乙未戰役遲塚麗水《大和武士》與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的對讀研究〉一文以《台灣縱貫鐵道》和《大和武士》兩本 日文乙未戰爭小說為研究材料,探討有關不同世代殖民者對於乙未戰爭的小說敘事與台灣再現。作者不僅能結合文本分析與史料研究,還為我們呈現了殖民者對台灣的看法與野心,同時也呈現出過往研究較少提及的對於撤台清軍的書寫,擴展了對日治時期小說研究的視野。曾瓊臻的〈黃崇凱的「台灣轉折」——論《文藝春秋》〉,在此之「台灣轉折」是著眼探討《文藝春秋》此一作品,如何傳達七年級台灣人對於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歷史轉折之思考,深入解析黃崇凱筆下的認同政治、文化反思與敘事手法,並追問小說所呈現後現代情境所寓寄對於台灣未來的關懷,深刻回應台灣歷史與當代社會。
以上論述都持續開發新的議題,從嶄新的研究視角,深化台灣文學的深廣度,和台灣學界與當代台灣高度對話,其中研究主題多元,從日治時期橫跨兩千年後台灣小說家的創作,關懷議題從社會運動、性別關懷、族裔研究、鄉土小說到新歷史小說,極具思考力,並具有跨文類的視野,呈現出新世代的觀點,具有嶄新的研究視域,是為新世代對於台灣文學來世的思索,並持續推進台灣文學研究的課題。
作者簡介:
王鈺婷,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臺港文藝交流。著有《女聲合唱——戰後臺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編有《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等書。
目錄
序/新世代的研究視域
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編輯者賴和」與《臺灣民報》上的戲劇新文類
一、前言
二、戲劇文類的出現與摸索
三、發表園地:《臺灣民報》文藝欄演變與編務分期
(一)「移臺發行」前後的文藝欄
(二)文藝欄編務的空窗期
(三)賴和主持《臺灣民報》文藝欄起點再商榷
四、「編輯者賴和」:新版文藝欄的特色
(一)賴和主編前/後期
(二)轉載廈門新文學作品:魯迅學緣
五、文藝欄的劇作: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
(一)理想青年初起程:與家父長權威決裂的影姿
(二)理想青年的挫敗:文協分裂時代的光明之路
六、結語
論甘耀明《殺鬼》與《邦查女孩》
「少年/少女成長」的性別書寫意義
一、前言
二、《殺鬼》─帕的少年成長之路
(一)《殺鬼》的父權世界
(二)少年帕的身體政治
三、《邦查女孩》─古阿霞的少女成長之路
(一)揮之不去的童年陰霾
(二)邊緣出擊─多重身分的少女
四、再探性別─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一)《殺鬼》的女性身體
(二)《邦查女孩》的正面引路人
五、結語
原住民族文學中的同志書寫
—以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一、前言
二、在原住民族群體中尋認同
三、基督宗教牽制著原住民同志
四、結語
鄉土作為一種方法
—以《夕瀑雨》、《等路》以及《花甲男孩》為觀察對象
一、前言
二、何謂鄉土
三、 「全球化」對於鄉土的重要性
(一)影響鄉土的外部對象
(二)全球化作為一種外部對象
四、全球化的定義及其與鄉土的辯證關係
(一)全球化的意義
(二)全球化與鄉土的辯證關係
五、結語
乙未戰役遲塚麗水《大和武士》與
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的對讀研究
一、前言
二、深厚漢文脈學養的遲塚麗水
三、 寫實昇揚的乙未戰役小說:《大和武士》
(一)《大和武士》的背景及命名
(三)《大和武士》的三大主題
(三)《大和武士》故事概要
(四)《大和武士》互文《史記》、《國姓爺合戰》
四、 《大和武士》和《台灣縱貫鐵道》對讀比較
(一)作者不同世代、不同的闡釋方式
(二)小說處理兩大事件比較
(三)剖析兩本小說的觀點,反照台灣人的觀點
(四)小結
五、結論
黃崇凱的「台灣轉折」—論《文藝春秋》
一、前言
二、 「政治即生活.生活即政治」:當代台灣社會與國族認同
(一)「政治即生活.生活即政治」
(二)文化產物與當代台灣社會
三、 歷史的見證者:虛構視角與語言意義的辯證
(一)歷史的見證者:特殊敘事視角
(二)「歷史藏在語言中」:語言意義的辯證
四、 後現代情境下的文藝意義:遺留的人的獨白
五、結論
序/新世代的研究視域
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編輯者賴和」與《臺灣民報》上的戲劇新文類
一、前言
二、戲劇文類的出現與摸索
三、發表園地:《臺灣民報》文藝欄演變與編務分期
(一)「移臺發行」前後的文藝欄
(二)文藝欄編務的空窗期
(三)賴和主持《臺灣民報》文藝欄起點再商榷
四、「編輯者賴和」:新版文藝欄的特色
(一)賴和主編前/後期
(二)轉載廈門新文學作品:魯迅學緣
五、文藝欄的劇作: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
(一)理想青年初起程:與家父長權威決裂的影姿
(二)理想青年的挫敗:文協分裂時代的光明之路
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