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基在博伊姆「離現代」(Off-Modern)的發想,並以「抒情」作為論述與寫作實踐策略,旨在創造「抒情離現代」這條閱讀文學史的路徑,來思考現代文學中的鄉土書寫。並以林俊頴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希冀盡可能於歷史結構與創作者生命史並重的前提下,藉由對文本的深入探討,輻輳出抒情離現代概念,來反思懷舊的能與不能。
作者簡介:
黃資婷
現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新聞系雙主修中文系畢業,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與藝術所雙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與中文所雙博士。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及其跨領域研究、華文文學、現當代建築史與建築理論、影像敘事與文化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建築學報》、《成大中文學報》、《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等期刊;亦有劇評與散文見於表演藝術評論台、《PAR表演藝術雜誌》、《幼獅文藝》、《印刻文學生活誌》、《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Openbook閱讀誌;個人出版著作有《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
章節試閱
寫小說要從最熟悉的人和事物寫起,我身邊都是完全的臺灣本地人,如果把他們的語言用流利的普通話寫出來,那就沒有辦法表達。等到寫《不可告人的鄉愁》時,我就弄了個小小的實驗,因為那裡頭有我的祖父母一代人,我從小聽他們講那麼流利的閩南語,就想要完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試圖把母語轉換成書面文字。
——林俊頴
同樣執拗的處女座俊頴,這回我也見識到了,過往走走看看就過的地方,總見他目不轉睛或一聲「你們先走我馬上跟來」。我特別記得他在知恩院本堂的那身影,平常我們大都沿廊下走一圈,有時懶得脫鞋穿鞋,就導遊似的說聲「我們在賣店等你們」。俊頴輕拉開還在使用中的本堂大廳、傳出低低嗡嗡的誦經聲,半晌他漲紅著臉回頭對我說, 裡面的那陳設、雕飾、法器、華蓋……那細細金沙似的光,「完全是佛經裡的那描述」⋯⋯(他那踽踽獨行的乾淨身影,年輕時我們常偷偷叫他小沙彌。)
——朱天心
彼處,拖胎入語,透過一個千層萬轉迷宮式的名字與認同,一個繞著一個:一個獨一無二的思鄉圓圈⋯⋯在這個故事裡,我深深相信語言本身已滿懷嫉妒。
——阿布德卡比.卡他比
自九O年代臺灣族群意識的崛起,批判論述逐漸導向漢人霸權以致於平埔族文化的衰弱,一方面要提倡臺語,一方面要恢復平埔族文化。我就讀建築所博班期間,某次欲進行清代市鎮研究之田調,回到老家鹿港,發現祖先曾與巴布薩族通婚,原以為不食牛犬的習慣是出自農耕社會或民間信仰,卻沒料想到興許與巴布薩文化有關。田調現場經常可見的論述暴力,是將霸權(Hegemony)視為一個太輕易的詞彙,為脈絡化而忽略文化及習俗養成的複雜度,也低估常民的能動性,構成既是受害者,亦是共謀的悖論。我傾向將之視為文化交融的結果,也曾自我質疑遺失了(從未擁有過的)巴布薩文化,彷彿總有一個隱藏版的兇手尚未被指認,這種焦躁感是否遭受某種未知的意識形態宰制而不自知,然而衍伸出來的提問是,主體是否需要自主性的背負歷史債務,為虛擬出來的鄉愁買單?
臺灣並非單一個案。安伯托. 艾可(Umberto Eco)出版《布拉格墓園》(Ilcimitero di Praga, 2010)的同年,發表對全球化(Globalvzatvon)滲透世界文化之憂,
全球化生產出提高個人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和新慾望,生產出採用新的科技手段和實踐方法的新需求,也生產出了參與一種「世界文化」或適應一種新形式的單一文化的新需求, 在這種單一文化中, 不同人群之間將不再有任何差異,無論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音樂、服裝,還是其他那些一直以來構成單一文化特點的特徵—同時,在廣泛使用媒介語的壓力下,世界上現存的四千種或五千種語言中的大多數將會消失。
從文化的逐步單一到語言的消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出版《世界瀕危語言地圖集》(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提出近三千種語言面臨消失危機,聯合國更將二O一九年定為國際原住民語言年(The Internatvonal Year of Indvgenous Languages)。當國際反思全球化使英語成為強勢語言,是否壓迫其他語言生存時,臺灣反其道而行,打算推行二O三O雙語(英文與中文)國家政策,證明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難題方興未艾。德希達(Jacques Derrvda)在他類自傳的《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裡,有個反覆出現的句子:「我只說一種語言,而這語言不是我的」,訴說他猶太人的身分擺盪在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之間的鄉愁,他如是看待與法國文化的關係,
我們必須對這個文化做研討,才能把這一個「彼處」,這一樁事件進行翻譯,吸引或勾引到這文化中。對這個彼處我早已自我出口,也就是說這個全然是他者的彼處,我得去保留他,因此而保全自己,同時又保留著我自己,就如同逃避一個可怕的謊言, 一種沒有關係的關係, 如同一個人防著另外一個人,無依無靠地等待著一個只知道讓人永遠等待的語言。
為了保全自己,而保留這一個「不是我的,但我只會說的」語言,是一個「我們必須自我解釋的交易(donne)」。我們尚未檢視手上的牌面,自語言引發的鄉愁早已蔓延,閩南語、客語、福州話以及數不清的原住民語,彷彿巴別塔再現。但於市場經濟面前,或許都輸給英文。
寫小說要從最熟悉的人和事物寫起,我身邊都是完全的臺灣本地人,如果把他們的語言用流利的普通話寫出來,那就沒有辦法表達。等到寫《不可告人的鄉愁》時,我就弄了個小小的實驗,因為那裡頭有我的祖父母一代人,我從小聽他們講那麼流利的閩南語,就想要完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試圖把母語轉換成書面文字。
——林俊頴
同樣執拗的處女座俊頴,這回我也見識到了,過往走走看看就過的地方,總見他目不轉睛或一聲「你們先走我馬上跟來」。我特別記得他在知恩院本堂的那身影,平常我們大都沿廊下走一圈,有時懶得脫鞋穿鞋,就導遊似的說聲「我們...
作者序
自序
鄉愁猶如成癮的愛情——《懷舊的未來》的離現代之術
無人取件的失物招領初識博伊姆(Svetlana Boym, 1909-2010),是在成大附近的若水堂。當時我正動筆要寫李渝的論文,習慣性到書店中翻查靈感,在《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拾到這句「他們的幸福在時間裡脫臼」。Nostalgva,是鄉愁也是懷舊。她轉引波特萊爾《惡之華》中〈給交臂而過的女子〉談幸福(bonheur),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卻以墮負收尾。波特萊爾對愛人的驚鴻一瞥,體現了完美的現在與緬懷失去未來的某些可能,幸福是「懷」未曾發生過的「舊」。
二○一四年,李渝辭世。我剛完成論文初稿,還未來得及約訪談,只留下編輯︽穿過荒野的女人—華文女性小說世紀讀本︾一書時詢問授權事宜的信件。如果那場訪談真實發生,除了確認作家大事紀的編年細節,我還能詢問什麼?她想說的都留在文字裡了。我只能像是一個蹩腳的二流外科醫師,面對眼前皮相完好但臟器盡碎的血肉束手無策。
二○○五年郭松棻離開以後,死亡讓她從單數的﹁我們倆﹂回歸到﹁我﹂。愛是鄉愁所繫,你消失以後,我只能在沒有你的世界裡流亡。漫長十年,我是你遺留在人世的失物,獻祭出的自我隨著客體消亡,如走入瘖啞的奧菲德︵Orfveld︶實驗室, 五臟六腑發出的聲響皆顯多餘。於是小說︿ 待鶴﹀ 那一句﹁ 啊, 是誰, 還有誰,是松棻呢。﹂成為最溫柔的冰錐,直衝讀者眼眶,﹁人都該在愛還是愛的時節愛過,不是麼?﹂精準閉眼,失去與戀人隱密的共鳴以後,作者低聲同讀者商借一小片海,共享痙攣與痛感。人們慣於把希望寄託明天,明天怎麼可能會好起來呢? 再無共同老去的可能,所有快樂終成幻影,所有時間皆是咒詈。
那是我第一次與博伊姆交手,借她的概念來縫合我對小說的解讀,一如她擅於縫合各種隱喻。她從未將抒情視為懷舊的藥方,抒情更像是骨髓負責造血,是出生以降自帶的裝備。她耗費大量筆力鋪陳時空錯置的疊影,驅使人懷念起從未到達過的﹁故鄉﹂。她自言被懷舊偷襲的方式,是在離家十年後重返故里,面對眼前場景與熟悉氣味,記憶卻仿若進入另一時區,看似是悼念空間實則是哀感某個時代。一場註定無人取件的失物招領遊戲於焉展開,幸福終將於時間軸線裡闕如,斯人已去,當主體亙古且永恆的失去了鄉愁,失去任何批判與實踐的動能,我們便難以如同造訪空間一般的造訪時間,死亡更像返鄉。
自序
鄉愁猶如成癮的愛情——《懷舊的未來》的離現代之術
無人取件的失物招領初識博伊姆(Svetlana Boym, 1909-2010),是在成大附近的若水堂。當時我正動筆要寫李渝的論文,習慣性到書店中翻查靈感,在《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拾到這句「他們的幸福在時間裡脫臼」。Nostalgva,是鄉愁也是懷舊。她轉引波特萊爾《惡之華》中〈給交臂而過的女子〉談幸福(bonheur),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卻以墮負收尾。波特萊爾對愛人的驚鴻一瞥,體現了完美的現在與緬懷失去未來的某些可能,幸福是「懷」未曾發生過的「舊」。...
目錄
自序 鄉愁猶如成癮的愛情——《懷舊的未來》的離現代之術
緒論 鄉愁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第一節 故事的履端:抵達歷史自由的方法
第二節 林俊頴與三三:將自身鑲嵌進一個歷史性時刻
第三節 抒情.離現代.懷舊
一、跨脈絡的離現代
二、懷舊作為徵候:當「現代」也成為鄉愁
三、抒情傳統的「發明」或「追認」
第一章 理解他者心靈:以抒情離現代重探鄉土
第一節 還時興鄉土嗎?
第二節 鄉土文學的建構與解構:從文化化走回文學化
第三節 故鄉的歸返與落空:以鄉愁重勘鄉土
第四節 離現代視野下的鄉愁與鄉土
一、渴望特殊性的懷舊—鄉愁?
二、未完成的前瞻性懷舊如何借鑒臺灣的鄉土書寫
第五節 抒情離現代作為方法
一、承認文化的多元與羼雜
二、抒情離現代
第六節 小結:他者對故鄉的憂鬱凝視
第二章 內在光爆:抒情離現代與時間的邂逅術
第一節 聖與俗之間,線性與循環之間
一、經血:以玫瑰之名的陰性時鐘
二、菸:罅縫時間
第二節 埋於鄉愁裡的時間節奏:時差與無法被征服的炙夏
第三節 技術與時間:再現作為存在之道
第四節 朝向幸福的彌賽亞時刻
一、 虛實易位後的快時間
二、以彌賽亞狀態抵達幸福
第五節 小結:盛夏/剩下的時間
第三章 霧霿我島的城市與鄉村:抒情離現代的空間書寫
第一節 老奶脯與硃砂痣:〈母語〉作為抵達鄉土的棲身之所
一、職場經驗萌生對消費社會的省思
二、以身體為坐標丈量世界:鄉土的潛在空間
第二節 死亡意義的反轉與修補:從現代性之霧到斗鎮的還魂霧
第三節 空屋與旅館:承載虛空與相遇的場所
一、美麗的空屋
二、與一無所有的世界相遇
第四節 小結:鄉土得以不朽
第四章 以「我愛故我在」通往真理之途:在記憶與自由之間
第一節 從性別之難航向存有:「大同書」與「理想國」
一、〈慘綠少年〉中的三種暴力情境
二、以「雌雄同體」概念鬆綁「男同性戀」
第二節 抒情時刻的分岔路口:一種通往自由的懷舊
一、愛作為懷舊的策略
二、愛是由一至兩的哲學
第三節 城市作為前瞻性懷舊的發生場景
第四節 〈異鄉人〉同義反覆的異鄉眾生相
第五節 小結:情感時差
第五章
結論:懷舊的能與不能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外文文獻
三、網路文獻
自序 鄉愁猶如成癮的愛情——《懷舊的未來》的離現代之術
緒論 鄉愁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第一節 故事的履端:抵達歷史自由的方法
第二節 林俊頴與三三:將自身鑲嵌進一個歷史性時刻
第三節 抒情.離現代.懷舊
一、跨脈絡的離現代
二、懷舊作為徵候:當「現代」也成為鄉愁
三、抒情傳統的「發明」或「追認」
第一章 理解他者心靈:以抒情離現代重探鄉土
第一節 還時興鄉土嗎?
第二節 鄉土文學的建構與解構:從文化化走回文學化
第三節 故鄉的歸返與落空:以鄉愁重勘鄉土
第四節 離現代視野下的鄉愁與鄉土
一、渴望特殊性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