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政治變革,揭示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歷程
描繪文化融合與宗教衝突,展現多元文明的交匯
從羅馬遺產到千年帝國,一段跨越時代的歷史旅程
重現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歷史時刻,感受帝國的最後榮光
▎帝國的承繼:羅馬的遺產與拜占庭的誕生
拜占庭帝國,這一跨越千年的帝國,是羅馬帝國輝煌文明的直接承繼者。本章將探討拜占庭帝國的起源及其與羅馬帝國的連接。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遷至拜占庭,這一舉動不僅是地理上的轉移,更象徵著政治、文化與宗教中心的重大變遷。此外,拜占庭帝國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形成獨特的政治體制和文化特色,也是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從宗教藝術到法律體系,從城市建設到社會結構,這一部分不僅揭示了拜占庭帝國的基石,也展現了它如何承襲並改造了羅馬的遺產。
▎帝國的轉變:多元文化與內外衝突
拜占庭帝國的發展歷程是充滿轉變與衝突的。這一部分將聚焦於帝國在面對內外挑戰時的多種面貌。從內部來看,宗教爭議、政治陰謀以及經濟變化不斷考驗著帝國的穩定性。在外部,拜占庭帝國與鄰近的波斯、阿拉伯和後來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間的衝突,展現了它在軍事、外交和文化上的應對策略。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些內外因素如何塑造拜占庭帝國的歷史軌跡,以及這些衝突背後的深層原因和影響。
▎帝國的衰落:從繁榮到最終陷落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本部分將深入剖析從繁榮到衰落的轉折點,探討帝國內部的衰弱因素和外部壓力如何共同導致了最終的陷落。特別是西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僅代表拜占庭帝國的終結,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這一部分將透過詳細的歷史事件分析,帶領讀者理解這一歷史轉折背後的複雜因素,以及它對歐洲乃至世界歷史格局的深遠影響。此外,讀者也將探索拜占庭文化在帝國末期的表現,包括宗教藝術的變遷、學術知識的傳承,以及如何在衰落過程中保持文明的火焰。
▎帝國的遺產:千年輝煌的當代影響
即使帝國已逝,拜占庭的影響卻還未終止。在這一部分中,本書將探討拜占庭帝國如何影響了後世。從其法律和政治制度的遺產到宗教和文化的持續影響,拜占庭帝國對後世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將揭示其對東正教會、伊斯蘭文化以及歐洲藝術和建築的深遠影響。此外,拜占庭學術和科學的成就,以及其對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思想的影響也將是我們探討的重點。透過對這些遺產的深入分析,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的連續性,也能體會到一個偉大文明如何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繼續生存。
本書特色:本書闡述了拜占庭帝國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僅重現了帝國的政治變遷、文化融合和宗教爭議,更深入探討了其對現代世界的深遠影響。作者以豐富歷史細節和生動敘述手法,使讀者彷彿親臨其境。本書不只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場對人類文明深度理解的旅程。
作者簡介:
林之滿,專職編者,曾主編過多部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以色列文明等主題的書籍。他的作品以豐富資料、深入分析、生動語言向讀者展示了不同文明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科技等,使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欣賞人類的多元文化。
蕭楓,資深記者與編輯,以其深入挖掘歷史與文化故事而聞名。在長達數十年的新聞生涯中,專注於揭示不同文明的交織與影響。其作品以豐富細節、深刻分析和生動敘述風格受到讀者的高度評價。
章節試閱
帝國起源:羅馬的影子下
「拜占庭」名稱的由來
「拜占庭」這一名稱最初是指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古城拜占庭。這個城市始建於古希臘商業殖民時代,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324~337年在位)在古城舊址上擴建羅馬帝國的東都,重振帝國雄風。此後,拜占庭城飛速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第一大都市,而拜占庭這個名字也因此傳遍世界。
然而,在中古歐洲並不存在什麼「拜占庭帝國」,也沒有任何民族自稱為「拜占庭人」。當時,原羅馬帝國東部被稱為「東羅馬帝國」,其君主自稱為「羅馬皇帝」,當地的居民則自稱「羅馬人」,連他們的首都也冠以「新羅馬」。那麼,我們使用的「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國家」和「拜占庭人」等名稱究竟從何而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並非難事,這些稱謂實際上是近代學者在研究工作中開始採用的。1526年,德國學者赫羅尼姆斯.沃爾夫在最初奠定《波恩大全》編輯基礎工作中,第一次使用「拜占庭」一詞,以示本書的內容有別於其他古希臘和近代希臘的歷史文獻。1680年,法國學者塞薩爾.維夏爾.德.聖雷亞爾沿用這一名稱作為其《拜占庭史》一書的題目,用來講述這個以古城拜占庭為首都的東地中海國家的歷史。久而久之,學者們就將涉及這個古國的事物冠以「拜占庭」二字,東羅馬帝國也自然的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帝國歷史的開端
拜占庭國家歷史始於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啟用古城拜占庭為東都「新羅馬」,這一年是西元330年,後來該城改稱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拜占庭歷史起始年代長期以來一直是史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學者們對這一年代的判斷各持己見,意見多達近10種。本書採用通說330年作為拜占庭國家史的開端。
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拜占庭國家在330年時已經具有比較完善的政治實體。這時正是羅馬帝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發生了「西元3世紀危機」,這場危機使羅馬帝國陷於全面的社會動盪和政治混亂。在動盪的局勢中,相對穩定的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逐步發展,其作為帝國統治中心的政治地位逐步超過了帝國西部。自皇帝戴克里先(245或246~約316年在位)及其後的多位皇帝將行宮設在帝國東部。直至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啟用擴建後的拜占庭城為「新羅馬」,標誌著具有獨立政治中心的政治實體的形成。而此時的羅馬和亞平寧半島作為帝國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經名存實亡。新國家帶來了新氣象,遷都後的君士坦丁一世,在新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新國家還建立了有別於舊羅馬帝制不同的血親世襲制王朝,帝國的創立者—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將皇帝的位子傳給其子君士坦丁二世(337~340年在位),並後傳四位血親皇帝,從而開始了拜占庭帝國王朝的歷史。同時,新帝國建立了由皇帝任免、對皇帝效忠並領取薪俸的中央和地方官僚機構,在拜占庭社會中,龐大的官僚階層由此形成,這個階層與羅馬帝國時期作為公民代表的官員存在著本質區別。有了官僚機構,當然少不了軍隊和法律,這些國家機構的建立直接服務於皇帝的統治。而皇帝成為軍隊最高統帥,同時還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
拜占庭國家政治制度的劇變有其深刻的經濟背景。自「西元3世紀危機」以後,西羅馬帝國陷入經濟蕭條、人口銳減、城市破敗、商業凋敝的危機之中,衰亡之勢不可逆轉。與之相反,東羅馬帝國則有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對危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早期拜占庭農村存在的公社制、隸農制、自由小農制、家村組織形式的多樣性使農業經濟一直比較發達的東地中海沿海地區避開了類似西羅馬帝國那樣嚴重的農業危機,因而,也為早期拜占庭國家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經濟發展條件。早期拜占庭國家相對穩定的政治局勢,也使占有商業貿易地理優勢的拜占庭帝國,能夠繼承古代世界開創的東西方貿易傳統,發展起活躍的國際商業活動,以至君士坦丁堡成為「溝通東西方的金橋」(馬克思語)。顯然,330年時,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地中海經濟區已經形成,它不再是西羅馬帝國經濟的附屬部分,而是一個具有獨立經濟系統的區域。不僅如此,其繁榮和發達的程度還遠遠超過羅馬帝國的西部。
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築的變化必然造成拜占庭帝國在宗教和社會意識形態方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主要表現為基督教的迅速發展。基督教產生於1世紀的古羅馬,並廣泛流傳於東地中海沿岸地區,至3~4世紀時,它已經從被壓迫被剝削的下層人民的宗教逐步演化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其早期的性質、社會基礎、教義、教會組織和教規禮儀也隨之發生了巨大且深刻的變化,日益成為羅馬帝國政府的統治工具。4世紀上半葉君士坦丁一世頒佈的《米蘭敕令》,和他親自主持召開的尼西亞會議,實際上是變相的宣佈基督教獲得了國教的地位。基督教的發展與傳播,為普遍存在的對現實生活絕望的社會心理和頹廢思想提供了精神寄託,使意識形態的混亂局面得到調整,而剛剛建立的拜占庭帝國也慢慢趨於穩定。由於東羅馬帝國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相對繁榮,以希臘人和希臘化的其他民族為主體的拜占庭人,就開始有選擇性地吸收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古代東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積極發展具有獨立文化特徵的拜占庭文化。可以說,東地中海地區一直是古典文化的中心,也是拜占庭文化發展的溫床。
帝國歷史分期
自330年君士坦丁一世遷都「新羅馬」,開始東羅馬帝國時代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軍隊攻陷,拜占庭歷史經歷了1100餘年。在此期間,拜占庭歷史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3個歷史階段,即330~610年的早期拜占庭史,610~1056年的中期拜占庭史和1056~1453年的晚期拜占庭史。
早期拜占庭國家經歷了由古代社會向中古社會的成功轉型。為了能夠在普遍的混亂和動盪中找到維持穩定的統治形式,拜占庭帝國皇帝進行多種嘗試,其中以君士坦丁一世和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的改革為突出的代表。查士丁尼一世以其畢生精力企圖重振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力圖恢復古代羅馬帝國廣大的舊疆界,其努力註定要失敗,因為在舊社會的框架和制度中尋求建立新秩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了。565年查士丁尼一世逝世後,拜占庭帝國陷入內憂外患的危機,政變不斷,外敵入侵,農田荒蕪,城市縮小,人口減少,特別是斯拉夫人、阿瓦爾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倫巴底人等周邊民族的四面圍攻進一步加劇了形勢的惡化。
610年,希拉克略一世(610~641年在位)登上拜占庭帝國皇位的寶座,標誌拜占庭中期歷史的開始。在此期間,為加速帝國社會組織的軍事化,拜占庭進行了以軍區制度為中心的改革。這一制度適合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有力地緩解了危機形勢,為穩定局勢、加強國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帝國國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拜占庭軍隊以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為基地,不斷對外擴張。到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拜占庭帝國勢力達到鼎盛,而瓦西里二世(976~1025年在位)發動的一系列成功的對外戰爭成為拜占庭國家強盛的代表。但事物是瞬息萬變的,曾經一度挽救拜占庭帝國危亡形勢的軍區制,在發展過程中暴露了一系列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軍區制下發展起來的大土地貴族日益強大,在經濟和政治上都足以與帝國中央集權相對抗,而軍區制賴以存在的小農經濟基礎的瓦解,成為拜占庭帝國衰落的開端。馬其頓王朝統治的結束標誌拜占庭帝國中期歷史的終結,同時也是拜占庭衰亡史的開始。
晚期拜占庭歷史是帝國急劇衰落、直至滅亡的歷史。11世紀末,曾鼎盛一時的軍區制徹底瓦解,帝國經濟實力急劇下降,國庫空虛,以農兵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的瓦解使拜占庭不僅陷入經濟危機,而且兵源枯竭。以大地產為後盾的貴族、特別是軍事貴族參與朝政、角逐皇位,他們相互殘殺,引狼入室,致使君士坦丁堡於1204年失陷於十字軍騎士之手。此後,拜占庭國土分裂,中央集權瓦解,領土不斷縮小,最終極盛一時的拜占庭到了淪為東地中海的小國的地步,而且還要在鄂圖曼土耳其、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等強國之間周旋、苟延殘喘。1453年鄂圖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49~1453年在位)陣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帝國起源:羅馬的影子下
「拜占庭」名稱的由來
「拜占庭」這一名稱最初是指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古城拜占庭。這個城市始建於古希臘商業殖民時代,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324~337年在位)在古城舊址上擴建羅馬帝國的東都,重振帝國雄風。此後,拜占庭城飛速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第一大都市,而拜占庭這個名字也因此傳遍世界。
然而,在中古歐洲並不存在什麼「拜占庭帝國」,也沒有任何民族自稱為「拜占庭人」。當時,原羅馬帝國東部被稱為「東羅馬帝國」,其君主自稱為「羅馬皇帝」,當地的居民則自稱「羅馬人」,連他們的首都...
推薦序
序言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帝國如流星般短暫閃耀,然後迅速消逝。然而,拜占庭帝國卻如同一顆持續發光的恆星,其光芒照耀了整整一千年。本書探索這一古老帝國從羅馬的遺產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這一曲折複雜的歷程。
拜占庭帝國,這個名字從其建立之初就承載著羅馬文明的血脈。從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拜占庭(後改名為君士坦丁堡),這個帝國就注定要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一個獨特的角色。它不僅是羅馬帝國的延續,更是一個獨特文化和宗教的熔爐,將東西方的藝術、學問和信仰融為一體。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帶領讀者穿越拜占庭帝國的金碧輝煌,見證它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匯點上發展出獨特的政治體系、藝術風格和宗教信仰。從壯麗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到複雜的宗教爭議,從軍事上的輝煌到內部的政治陰謀,每一頁都是對這個偉大帝國深層次理解的探索。
此外,我們也不會忽視那些被歷史塵封的故事。拜占庭的普通百姓、藝術家、學者和士兵,他們的生活和夢想同樣構成了這個帝國豐富的歷史畫卷。他們的故事,或許不如皇帝和將軍們那般轟轟烈烈,但卻是更為真實和貼近生活的歷史見證。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並非一夜之間的災難,而是長時間內累積的結果。從內部的政治腐敗到外部的軍事壓力,從經濟的衰退到文化的逐漸式微,這些因素共同編織了一個帝國終結的悲劇。1453年,當鄂圖曼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一個時代劃上了句點。然而,拜占庭的影響卻遠未停止。它的文化遺產和歷史經驗,如同種子一般,播撒在了遠遠超出其疆界的土地上。無論是對於後來的歐洲藝術、建築,還是對於東方正教會的形成和發展,拜占庭帝國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在本書中,我們也將探討拜占庭帝國對現代世界的影響。許多現代國家的法律、政治體系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習俗,都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時期的影響。此外,拜占庭的故事也給今天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訓──關於帝國興衰的普遍規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多元社會的管理。
此書不僅僅是一部歷史著作,它是對一個文明的全面展現,一次穿越時光的旅行,一次對過去輝煌與衰落的深刻反思。透過對拜占庭帝國千年歷史的探索,我們希望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世界,以及歷史對當下的深遠影響。
在這段旅程的結束時,君士坦丁堡的偉大城牆或許已倒塌,但拜占庭的故事、它的智慧和美學,仍然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閃閃發光。這本書,是對那段長達一千年的輝煌與衰落的致敬,也是對一個曾經燦爛文明的深情回顧。
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書,開始這段穿越千年的歷史之旅,探索和理解這個偉大帝國的過去、現在以及對未來的啟示。
序言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帝國如流星般短暫閃耀,然後迅速消逝。然而,拜占庭帝國卻如同一顆持續發光的恆星,其光芒照耀了整整一千年。本書探索這一古老帝國從羅馬的遺產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這一曲折複雜的歷程。
拜占庭帝國,這個名字從其建立之初就承載著羅馬文明的血脈。從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拜占庭(後改名為君士坦丁堡),這個帝國就注定要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一個獨特的角色。它不僅是羅馬帝國的延續,更是一個獨特文化和宗教的熔爐,將東西方的藝術、學問和信仰融為一體。
在這本書中,我...
目錄
序言
帝國起源:羅馬的影子下
「拜占庭」名稱的由來
帝國歷史的開端
帝國歷史分期
帝國外交藝術與貿易
帝國經濟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縮影
帝國衰落的序曲:內外夾擊中的挑戰
帝國東西文化的交融
帝國文化藝術:拜占庭的心靈風景
帝國災難
帝國復甦
「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
十字軍東征的轉折點
羅馬帝國的最後倖存者
鄂圖曼土耳其人的擴張
穆罕默德圍攻君士坦丁堡
頑強慘烈的君士坦丁堡保衛戰
失落的文明
千年軍事強國
拜占庭的軍區制
兩敗俱傷的羅馬與波斯之戰
貝利撒留的軍事貢獻
拜占庭與阿拉伯之戰
曼齊刻爾特之戰
希臘火
東羅馬時期拜占庭與東歐名將
信仰的裂變
東正教與羅馬教廷的分裂
拜占庭的修道院
毀壞聖像運動
尤利安復興異教
宗教習俗
肩負傳教使命的兩兄弟
新羅馬—君士坦丁堡
與眾不同的城市
難以攻陷的圍牆
賽馬
聖索菲亞大教堂
大廈、民房和商店交相混雜
空氣流通的城市
拜占庭的文學藝術與教育
拜占庭文學
拜占庭藝術
拜占庭的教育
拜占庭的自然科學
拜占庭醫學
拜占庭的天文曆法
古希臘文化的第二故鄉
中古文化明珠
築夢帝國的文明與輝煌
拜占庭文化的世界影響
序言
帝國起源:羅馬的影子下
「拜占庭」名稱的由來
帝國歷史的開端
帝國歷史分期
帝國外交藝術與貿易
帝國經濟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縮影
帝國衰落的序曲:內外夾擊中的挑戰
帝國東西文化的交融
帝國文化藝術:拜占庭的心靈風景
帝國災難
帝國復甦
「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
十字軍東征的轉折點
羅馬帝國的最後倖存者
鄂圖曼土耳其人的擴張
穆罕默德圍攻君士坦丁堡
頑強慘烈的君士坦丁堡保衛戰
失落的文明
千年軍事強國
拜占庭的軍區制
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