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正面臨全球最高地緣政治風險的挑戰,這是美中台三方博弈的結果,兩岸統獨爭議與進程則為導火線。如何拆解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以及最終能投降臺灣人民的民主、自由和福祉,需要集思廣益,及早因應。
作者簡介:
主編
陳德昇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非洲經貿協會(TABA)、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主要研究專長為全球化、跨界治理與兩岸互動。
作者簡介(按姓氏筆畫)
王冠雄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專長:國際公法、國際關係與國際組織。
周陽山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專長: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比較政治及比較憲法、美國政府與政治文化。
邱志昌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現任亞非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研究專長:財務金融分析、貨幣政策與理論、現代投資理論。
胡瑞舟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專長:國際安全、國家安全與戰略研究。
孫國祥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現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專長:南海問題、亞太經貿安全與東協議題。
陳德昇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跨界治理、兩岸關係與全球化。
湯紹成
德國波昂大學博士,現任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專長:德國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趙竹成
俄羅斯國立喀山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專長:俄國政府與政治、俄國民族問題、中亞及獨立國協。
劉復國
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區域安全、地緣政治、美中台關係。
章節試閱
地緣政治風險與管理:美中台互動與變局
陳德昇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年來,兩岸地緣政治風險為海內外媒體、智庫和政治領袖所關注,主因是其地理區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且牽動美中兩大強國的霸權爭奪與國家利益衝突。台灣夾在兩大國間的依存或疏離,以及半導體與科技產業供應鏈的角色,使美中台地緣政治演變更趨多元和複雜。
雖然中共近期採取「和統」策略與較為溫和涉台作為,但未因此鬆動
「武統」的準備和操練,形成「和」、「戰」兩手策略的運用。此外,美國對台「烏克蘭化」的操作亦令人憂慮,無論是其外交突破與軍事布局,皆可能觸動兩岸地緣政治敏感的神經。
美中兩大國皆有各自國家利益盤算,小國發揮的空間有限。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美中台應展現三方智慧、耐心與定力,以及有效的跨界治理協作,才可能規避一場世界大戰和民族悲劇。
關鍵字:地緣政治、國家利益、美中台、武統、跨界治理
「美國想要可信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安全;畢竟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完備。美國的晶片法案(CHIPS Act)與半導體政策,是美國要先進晶片的真摯承諾,或是想攫取這塊賺錢市場的衝動之舉?若美國以為光靠花大錢就能搶進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太天真了;半導體晶片製造極其複雜,需要大量勞動力,並講究組裝品質。」(註1)
—張忠謀
「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註2)
—習近平
壹、前言
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全球關注和憂慮的議題。(註3)一方面,美歐日強敵視東亞第一島鏈為重要航運通道和安全屏障;另一方面,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的重鎮,尤其是先進製程晶片更攸關世界科技與經濟現代化至關重要,(註4)不容軍事衝突造成現代化倒退。對台灣而言,一場軍事對抗與「武統」作為不僅使中華民國滅亡,並會導致人民財產損失和傷亡,以及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淪喪,值得吾人賦予更大之關注。
本文首先探討地緣政治的概念與相關文獻,其次分析美中台引發地緣政治風險之成因、運作與風險。最後針對地緣政治與美中台關係挑戰進行對話與評估。
貳、理論與文獻
地緣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其定義與時俱進。最早定義地緣政治學一詞的是瑞典的魯道夫.契倫(Rudolf Kjellén)。他在 1899 年把地緣政治學描述為:「作為一種地理有機體或空間現象的國家理論。」德國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k)之父豪斯霍弗爾(Karl Haushofer)則認為:地緣政治學是一種關於所有政治過程之空間決定論的學說,他植基於地理基礎,特別是政治地理。(註5)政治學者科恩(Saul Bernard Cohen)則指稱:地緣政治學一方面是地理環境與觀點(perspectives);另一方面是各種政治過程中的互動。環境也由地理特性(geographical features)和各種模式(pattern),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多層次區域(regions)所構成。政治過程包括:各種勢力在國際層次的運作,以及在國內場域運作而影響國際行為者。(註6)在地緣政治結構中,地理環境與國際政治間的關係為動態互動,各自互相影響著。地緣政治學就是要處理這個互動的各種結果。(註7)
依柯恩的觀點認為:地緣政治是動態的(dynamic),隨著國際體系
及其運作環境之變化而調整。地緣政治的動力(dynamism)會影響國家和區域對自身和世界的觀點。(註8) 以台韓與中國為例,大量製造業外包至中國南方和中部沿海,迫使台韓與日美思考其與中國之關係。經濟的相互依存,或能減緩政治對立與可能衝突。反之,中國也必須向世界開放其市場,同時也產生對其政治、社會與文化面的影響。(註9) 此外,在地緣政治運作中區域強權主宰鄰近國家,並劃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和一級(主要)強權抗衡的是二級(區域)強權,有時當它們力量足夠,也有野心時,它們就會動武,或使用經濟力,迫使次級區域經濟體屈服或妥協。換言之,區域霸權善用其經濟槓桿與軍事實力,在地緣政治變局中展現其意志、權威和影響力。
地緣政治除有地理區位之考量,亦涉及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和經濟全球化之運作。事實上,在全球與區域霸權之主導者,其對關鍵與核心的區位之爭奪、主張,且是基於「國家利益」至上的訴求,勢必會增加地緣政治的張力與挑戰。換言之,對美國國家利益而言,台灣地理區位、半導體先進製程,以及民主夥伴關係具重要性;中共則視台灣主權不容挑戰,「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註10)。因此,在美中經貿與科技戰深化與中長期化的背景下,勢必引發日益升高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矛盾與對立。明顯的,台灣的地理區位與地緣政治深受美中兩大國之關注和影響,成為戰略必爭之地。
有關美國國力興衰與霸權角色,關中在「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文獻中指出:(一)美國霸權的空洞化,呈現出美國帝國的衰退、中國的崛起和挑戰,以及全球權力的反抗;(二)美國以推銷美國價值當他外交政策主要目的,其結果便是造成美國外交政策的虛偽、不道德和雙重標準。美國外交菁英對外界對其批評是聽不進去的,久而久之,成為一個傲慢、自大,甚至不講理的國家;(三)美國內政不修、外交進退失據,美國的神話變成謊言、美國的民主變成笑話、美國的資本主義變成戰爭資本主義、掠奪式的資本主義和贏者通吃的資本主義,毫無公平、爭議和理想可言。(註11)描述世界大國與次級大國互動關係之文獻,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用來描述新興強國崛起威脅到現有國際霸主地位時,雙方可能直接爆發戰爭衝突。此論述主要是分析美國與中國現階段衝突。此一分析之是基於古代雅典歷史學者和軍事將領修昔底德的一段話。修昔底德認為:雅典和斯巴達之間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可避免,因為斯巴達對雅典實力的增長心生恐懼。修昔底德解釋說:「是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根據格雷厄姆研究發現,在過去 500 年中新興大國與現有霸主競爭的 16 件歷史實例中,有 12 件最終以戰爭告終。(註12) 黃欽勇、黃逸平所著「矽島的危機-半導體與地緣政治」文獻中指出:
(一)進入 2020 年後,COVID-19 疫情、供應鏈斷鏈、地緣政治、通貨膨脹等四大變數接踵而來,產業前進的路徑脫離歷史的陳規劇烈變動。當中,台灣的半導體與供應鏈更是深受地緣政治影響;(二)美國川普、拜登兩任總統都強調「有意義地掌握供應鏈」,並積極重建美國半導體的製造能力。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甚至特別提到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強調必須以國際合作維護半導體和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穩定;(三)隨著產業興起遷移的新浪潮,技術的變遷也影響市場需要,在地產業與經濟的連動日益重要,分散型的生產體系輪廓浮現,企業不會無視於這些可能影響生存的關鍵,跨國、跨界的合縱連橫,在科技民族主義和ESG 策略議題作用下,顯得更重要;(四)近十年來,因應智慧型手機及伴隨而來的互聯網商機興起,市場需求益趨多元,分散型的生產體系醞釀成型,在地產業與經濟的連動日益重要(參見圖 1)。在中美兩極分立的世界體系之下,台灣掌握了半導體及供應鏈兩大優勢。地緣政治成為台灣最難預測,也最脆弱的一環,也是最需要打破框架的政策。(註13)有關台灣未來命運之論述與想定,雖有「和」與「戰」針貶不同觀點,亦有「毀滅台灣」之說法。(註14) 一篇由夏威夷智庫「太平洋論壇」發布之「台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The World After Taiwan’s Fall),其內容重點包括:
(一)無論美國是否出於干預台海衝突,萬一中國攻陷台灣,結果將驚天動地:中國可一勞永逸地跨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實力與影響力,中國治世(Pax Sinica)時代就將到來;(二)美國的世紀領袖地位及影響力將趨式微;盟國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將大打折扣;美國領導的聯盟體系將會動搖;各國將會採取自求多福的政策調整對應態度;(三)區域和全球的產業鏈遭致重創,美國與盟國必須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角度思考加強盟邦合作,共同避免或勸阻中國大陸對台灣動武,並提供友邦及夥伴安全協助。(註15)長期鑽研美中台關係的蘇起教授,則概括美中台關係為:(一)目前美中台三方皆主「鬥」,任一方都沒有「和」,其中以 2023 至 2024 年最為關鍵;而美國和中國的策略是「鬥」和「拖」,因美國財力及軍事工業均不足以支撐大幅快速的軍事轉型;(二)東亞遙遠、基地數量與長程打擊武力都不足,若台海開戰無法及時援助台灣,希望台灣堅守灘頭甚至城鎮戰,以拖延中國;(三)習近平第三任期更加集中戰力,對台思想、力量與資源都高度掌握,在人事任命上掌握「能打也能拖」的布局。加之,大陸民眾在情緒上日益敵視台灣,策略上仍是「鬥」(註16);(四)未來五年兩岸軍事實力繼續向中共傾斜,這不僅是美國與台灣的脆弱期,也是中共機會期。不管是俄烏戰爭還是現在的以巴戰爭,都凸顯美國分身乏術的困境。(註17)
圖 1:地緣政治與經濟發展互動
註解:
1 張文馨,2023,〈砸錢進晶片市場?張忠謀告訴裴洛西:美國不要太天真〉,https://udn.com/news/ story/6811/6971935,查閱時間:2023 年 10 月 27 日。
2 任一林、王瀟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
《人民日報》,2022 年 10 月 26 日,01 版。
3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The Economist. 2021 May 1,https://www.economist.com/
leaders/2021/05/01/the-most-dangerous-place-on-earth (October 27, 2023)
4 自由時報,2022,〈雷蒙多:最尖端晶片技術在台灣 更多美企考慮撤中〉,https://ec.ltn.com.tw/article/ breakingnews/4074868,查閱時間:2023 年 10 月 27 日。
5 Saul Bernard Cohen. 2002. Geopolitics of the World Syste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p.11.
6 許湘濤,2022,《地緣政治學》,台北:元華文創,頁 4。
7 Geoffrey Parker. The Grand Strategy of Philip II.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5.
8 同註 5。
9 參見註 6,頁 5。
10 陳韋廷,2022,〈習近平警告拜登: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不可踰越的紅線〉,https://udn.com/news/ story/123102/6765269,查閱時間:2023 年 11 月 6 日。
11 關中,2022,《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台北:時報文化,頁 10-13。
12 Graham Allison,2018,《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台北:八旗文化。
13 黃欽勇、黃逸平,2022,《矽島的危與機:半導體與地緣政治》,台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14 陳亭伃,2023,〈拜登驚吐「毀滅台灣計畫」遭曝光!美媒體人爆「恐怖失言內容」 外交部急發聲澄清〉,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739893,查閱時間:2023/10/27。
15 黃 介 正,2023,〈 台 灣「 淪 陷 後 」 的 世 界 局 勢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230222000490-260109?chdtv,查閱時間:2023/10/27。
16 李佳 穎,2023,〈「蘇起美中台都 主「鬥 」2023 到 2024 年最關鍵 」〉,https://tw.news.yahoo. com/% E8%98%87%E8%B5%B7-%E7%BE%8E%E4%B8%AD%E5%8F%B0%E9%83%BD%E4%
B8%BB-%E9%AC%A5-2023%E5%88%B02024%E5%B9%B4%E6%9C%80%E9%97%9C%E9%8D
%B5-102500654.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 referrer_sig=AQAAAJnDs6CdZvYibCg8OXo4Q9K91KpR_93fi_7bj9addX2Hc1so1WsF5GDMa6cNT_ mY_9YrUf79xz27rzS rSgyfN1bRKsvtnj9b0vLoVi4LxFTlu0tyNkMkatZcZKG8CDmdtFHqIq19BamP74CU
0RnwT9bbLDdSVWH5pPvXFC2UQr,查閱時間:2023/10/27。
17 鍾秉哲,2023,〈「未來 5 年是美、台脆弱期」 蘇起示警:賴清德若勝選,習近平不會給他時間〉,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85630,查閱時間:2023/10/27。
地緣政治風險與管理:美中台互動與變局
陳德昇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年來,兩岸地緣政治風險為海內外媒體、智庫和政治領袖所關注,主因是其地理區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且牽動美中兩大強國的霸權爭奪與國家利益衝突。台灣夾在兩大國間的依存或疏離,以及半導體與科技產業供應鏈的角色,使美中台地緣政治演變更趨多元和複雜。
雖然中共近期採取「和統」策略與較為溫和涉台作為,但未因此鬆動
「武統」的準備和操練,形成「和」、「戰」兩手策略的運用。此外,美國對台「烏克蘭化」的操作亦令人憂慮,無論是其外交突破...
目錄
序言
作者簡介 iv
(一)地緣政治風險與兩岸關係
地緣政治風險與管理:美中台互動與變局/陳德昇
地緣政治與兩岸軍事風險/胡瑞舟
地緣政治與台灣半導體矽盾/邱志昌
(二)地緣政治與南海變局
美中戰略競爭下的南海地緣政治變遷/劉復國
南海地緣政治演變與挑戰/王冠雄
南海爭端國際法檢視:從法律戰到海軍戰爭法/孫國祥
(三)地緣政治與俄烏衝突
俄烏衝突的根源與影響/周陽山
烏克蘭衝突的演變與挑戰:新的俄羅斯及道路選擇/趙竹成
俄烏戰爭成因與影響/湯紹成
序言
作者簡介 iv
(一)地緣政治風險與兩岸關係
地緣政治風險與管理:美中台互動與變局/陳德昇
地緣政治與兩岸軍事風險/胡瑞舟
地緣政治與台灣半導體矽盾/邱志昌
(二)地緣政治與南海變局
美中戰略競爭下的南海地緣政治變遷/劉復國
南海地緣政治演變與挑戰/王冠雄
南海爭端國際法檢視:從法律戰到海軍戰爭法/孫國祥
(三)地緣政治與俄烏衝突
俄烏衝突的根源與影響/周陽山
烏克蘭衝突的演變與挑戰:新的俄羅斯及道路選擇/趙竹成
俄烏戰爭成因與影響/湯紹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