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想問您一個問題,
人類為什麼總是被辜負、拋棄和原諒呢?」
你是否也曾有過以上的疑問?
表面平靜無波,內在卻撕心裂肺、聲嘶力竭……
獻給那些在情緒與壓力迷宮中,暫時迷失方向的你!
★結合心理與生理症狀
★心理學專有名詞的解釋與例子
★與案主重要他人進行系統合作
總結各議題並列出治療歷程以及如何逐一破解的核心信念!
【以諮商技巧進行療癒】
➔讓案主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主體,而非抱怨者與受害者
➔利用詮釋與重新框架,改變案主對特定人事物的想法與刻板印象
➔將問題外化、再以內化的方式成長,以更透澈的視角面對問題
➔將功勞回歸給案主,帶著治療室的經驗回到現實生活中
▎深入心理諮商的核心
本書巧妙地將生命故事與心理諮商技術相結合,每一個案例後都附有「輕鬆心理咖啡屋」章節,提供讀者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深入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治療技巧。這些章節不僅解釋心理理論,還展現了如何應用這些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使讀者能夠學習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從理論到實踐
作者強調心理諮商與治療不僅需要理解心理學的知識,更要擁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書中提到,真正的心理工作需要融合理性的分析與感性的理解,並在沒有彩排的現實情境中即興應對各種不同的個案。這要求心理師不僅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更需要中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技巧和判斷。
▎個案研究
全書透過多個深刻的個案,如「分手後的孤獨」、「婚姻中的掙扎」以及「對抗憂鬱的鬥爭」,呈現了心理療程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這些故事不僅有助於消除對心理疾病的汙名,也使讀者理解到「每一次心理諮商都是一次自我發現和重建的機會」。
▎實踐心理學
在附文中,作者提供了更多關於如何實踐心理諮商的指南,從基本的心理學理論到複雜的治療技術,詳細解釋了心理專業人員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這部分內容對於有志於心理諮商和治療領域的讀者而言,是寶貴的學習資源。
本書特色:本書以不同案主的故事揭開序幕,來訪者的性別、背景、年齡、主訴議題都不同,作者(治療師)會在談話中利用諮商技巧抽絲剝繭,帶領案主與讀者看到核心問題並進行個案概念化,是一本溫馨、療癒又有理論基礎的輕鬆讀物。
作者簡介:
董燕,心理學博士,主任醫師、研究生指導教授。學術論文50餘篇,參編著作16餘部,主編副主編6部,多次受邀在廣播電臺擔任心理健康節目主講專家嘉賓,受到聽眾普遍好評與歡迎。
章節試閱
第一篇 分手後,我像一隻離群的孤雁
人物獨白:我與他相愛了8年,最後還是分手了。分手後的焦慮和不安,讓我的日子越來越糟,就像一隻離群的孤雁,獨自徘徊……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認為,孤獨感是人終極心理衝突之一。當愛離去的時候,恰恰是我們對孤獨經驗最真切的時候,所以,緊緊抓住愛的過往不鬆手,其深層心理根源就是無法面對孤獨。
分手了,讓我怎樣忘記你
情緒就像蓄水池裡的水,累積得越久,堆積得越多,心情就越沉重。
「吱!」心理治療室的門被推開了。
一個身材高挑、體形修長、膚色白皙的女性走進了我的診間。她披肩的長髮略顯凌亂,眼神裡透出一絲不安。
羅雨菲,39歲,大學英文老師。8個月前因心臟不適,在某醫院診斷出「恐慌症(Panic Disorder)」,這是焦慮症類別的其中一種障礙症,當時的醫師在建議她在服藥的同時,接受心理治療。
述說病史時,她忐忑地說:「醫師,我是不是焦慮症復發呀?以前我就得過這個病,非常痛苦,好不容易才好了,難道它又……」
她欲言又止,眉頭緊鎖。
我仔細看了她遞給我的病歷紀錄本,得知兩年前她因心慌、頭昏伴隨恐懼而「恐慌發作」,這是一種急性的焦慮反應,身理的不適為其首要症狀。
人一旦患過焦慮症,就會變得敏感緊張,甚至談「焦慮」色變,生怕一輩子都甩不開這個包袱。但越是拒絕,「標籤」就像強力膠一樣黏得越緊,想甩都甩不掉。
這個標籤一旦貼上,人就會陷在「病人」這個角色裡,內心纏擾掙扎。
因此,我不願意給她再貼上一個「復發性焦慮症」的標籤。
於是,我反問:「你感冒過嗎?」
「嗯,感冒過呀!」羅雨菲回答中帶著一絲不解。
「感冒是很常見的病,每年都有人感冒,對嗎?那我現在假設,你去年感冒了,今年又感冒了,你認為是『感冒復發』嗎?」
羅雨菲搖了搖頭,回道:「不會啊!前後兩次感冒沒什麼關係呀!」
「對啊!你剛說的焦慮症也是同樣道理。雖然你沒說上次是因何焦慮,這次又是為何焦慮。誘因不同,病情各異,需要做具體分析。」
我將感冒話題,引到了她擔心焦慮症復發的話題上。
「嗯,不瞞您說,確實我自己也感覺到了,這次的病症與上次有很不一樣的地方。」羅雨菲點頭。
我們開始切入正題了。
她說,做任何事情都心煩意亂,有時心慌突然發作,就覺得自己患上了心臟病,前不久還去掛急診,做了心電圖,但一切都正常,內心卻越來越不安。現在,還有了胸悶頭暈和徹夜失眠。
緊接著,她又補充了一句:「甚至,我母親都令我心煩,不想聽她的問候電話,不想吃東西。我知道不應該,但滿腦子都是難受、擔心和害怕,就顧不上那麼多了。」
羅雨菲說的心煩、心慌、頭昏、喘不過氣,對未來不確定的憂慮和擔心,失眠多夢、易怒等症狀,都是焦慮症的主要表現。
焦慮症的主要表現:包括生理性變化、行為特徵變化與認知情感變化等,症狀有情緒不安、心跳加快、緊張迴避、偏執易怒、過分恐懼、睡眠障礙以及頭暈、疲倦等。
她描述的身體症狀很多,主題也很凌亂,我開始探尋她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澄清問題根源。
「之前,我和同事私交不多,但平時工作上交流還比較順暢的。」她說。
「那跟其他人的關係呢?比如家裡人或者朋友?」我接著問。
「還行吧!之前我媽跟我住了一段時間,不久前她剛離開。」她回到。
一瞬間,我看到她眼中有一絲閃躲,她的回答也是避重就輕,似乎繞了個彎。
這引起我的好奇。
直覺告訴我,她和母親以及朋友的關係可能是困擾她的一個重要因素。
「你平時和母親關係怎麼樣?」我問。
「她關心我,就是經常會唸我,要我早點結婚生子,有時會感到很煩,爭吵不少。」羅雨菲臉上浮現出不耐煩。
「那你的情感關係如何呢?」我緊貼話題繼續問。
羅雨菲一下就僵住了。之後擠出一絲苦笑,說道:「我一個人,現在還單身呢!」
39歲的成熟女人,回答情感問題時猶豫、僵硬躲閃的神情,我意識到這可能是引發她焦慮的一個重要心理原因。
我單刀直入,問道:「情感對女人來說都很重要,但它縈繞於心卻很難掌控。不知可否請你談談你的情感經歷?」
羅雨菲看了看我,擰著眉頭,眼光低垂。
此刻,我能清楚地感覺到她內心的糾結、猶疑和掙扎。
不一會,她抬起了眼睛望向我,似乎做出了某種決定。
她說:「我和前男友是在國外讀研究所時認識的……」
羅雨菲的前男友趙月軒是她的學長。那時,她在讀語言文化的碩士,趙月軒攻讀經濟學博士,兩人在籌備新年晚會時相遇了。當他們眼神交會的一剎那,都有一種心動的感覺。女孩知性優雅之中透著一股單純,男孩成熟穩重又不失幽默,兩人對彼此的第一印象都非常好。從心靈相悅而發展出的愛情,單純美好,感情十分融洽。
趙月軒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十分上進、對事業有追求,畢業之後他開始創業。他向羅雨菲許諾,讓她等幾年時間,闖出一片天之後再娶她為妻。
他們彼此相信愛情,懷抱著對愛情的信仰,他們也相信美好和幸福將會是永遠的。可是,在兩人交往的第4年,羅雨菲意外懷孕了。
她懷著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打電話給在新加坡洽談專案的趙月軒。
但是,大洋彼岸的趙月軒聽到這個消息後,陷入了沉默,然後悶聲說道:「我們能不能先奮鬥幾年再考慮生孩子?那時也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羅雨菲聽出來了,這個孩子來的不是時候。就這樣,她把腹中的胎兒打掉了。說到這裡,羅雨菲神情顯得有些傷感。
原本,她以為這只是他們完美愛情中無意間掉落的一顆小石頭,就算泛起了漣漪,也會在滌盪後平復。
但是,兩個人的關係在潛移默化之中出現了變化,羅雨菲覺察到自己被忽略了。
她原本外向開朗的性情,也逐漸變得沉悶。這也讓兩人的感情產生了裂隙,而且裂口越來越大。加上趙月軒工作一直很忙,兩人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即使羅雨菲主動聯繫他,男友的回應也讓她很失望。
她感到,他已沒有了往日的溫暖、細膩和體貼。
此後,半年之中,兩人只要電話聯繫或見面相聚,基本上就是不歡而散。
最後一塊擊毀他們情感關係的石頭,是她意外地知道了被趙月軒隱瞞的家庭真實境況:趙月軒父母在他5歲時就離婚了,從此他就再也沒見過母親了。他的父親後來結過一次婚。但現在,卻是一個人獨自過著日子。
原來,趙月軒家庭境況的真實情形,離他曾經口口聲聲的和諧、美滿和幸福,竟是天壤之別,如此遙不可及!
羅雨菲憤怒了,她認為這是欺騙,而且還騙了她這麼多年。
她心裡放不下這塊巨石,內心那個最柔軟的地方開始破碎!終於,他們分手了。
曾經付出的愛,曾經堅信的愛與海誓山盟,就這麼悄然崩塌了!
「分手後我爸媽和身邊的朋友,都說我瘦了一圈,脾氣變大了,經常生氣。身體也不舒服,胸悶心慌、煩躁、睡不著覺,沒有精神。我去醫院看病,結果就被診斷為焦慮症了。」
「我記得,分手的那一刻,突然感覺自己解脫了……」她嘴角咧開,似乎笑著,但她的眼角卻流出了淚。
我將桌上的衛生紙遞給了她。我沒有催促她。
她說,自己是真的很愛他。但是,她卻選擇了放手。
也許,女人一旦真的愛了,都是「全或無」型的,愛恨分明。
她平靜了一下洶湧的情緒,用衛生紙拭去了淚滴。然後,她抬起眼睛轉向我,說道:「把憋在心裡的這些事情說出來以後,我覺得比之前輕鬆一點了。」
情緒就像蓄水池裡的水,累積得越久,堆積得越多,心情就越沉重。
把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就如同開閘洩洪一樣,內心自然感覺好了一些。
看到她鬆弛下來的神情,我對她說:「每個人情感的故事,都是自己生命中難得的經歷和體驗。你回去後,試著梳理以前的情感過程,這個過程會幫助到你。」
「好,我下週來。」羅雨菲答應了。
第一篇 分手後,我像一隻離群的孤雁
人物獨白:我與他相愛了8年,最後還是分手了。分手後的焦慮和不安,讓我的日子越來越糟,就像一隻離群的孤雁,獨自徘徊……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認為,孤獨感是人終極心理衝突之一。當愛離去的時候,恰恰是我們對孤獨經驗最真切的時候,所以,緊緊抓住愛的過往不鬆手,其深層心理根源就是無法面對孤獨。
分手了,讓我怎樣忘記你
情緒就像蓄水池裡的水,累積得越久,堆積得越多,心情就越沉重。
「吱!」心理治療室的門被推開了。
一個身材高挑、體形修長、膚色白皙的女性走...
推薦序
前言 生命故事與心靈智慧
宇宙,如此浩瀚!
對於短暫生命而言,每一個關於他(她)的故事都是無比珍貴的!
心理治療室,是一個神奇、靜謐而又充滿希望和溫暖的地方,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相遇的地方。在這裡,治療師陪伴著每一位來訪者,一起步入心靈最深處,讓一幅幅生命故事的畫卷被洞見、豐盈與重構。
身為在實務現場多年的醫師,能夠分享彼此生命裡的故事,都是我心中至誠且柔軟的夙願。
生命一場,唯有故事!
本書之緣起
6年前,一位22歲女大學生,在諮商結束時對我說:「董醫師,在諮商中您和我說的話,跟父母、老師和朋友說的都不一樣,既沒有訓導,也沒有勸解。但是,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如果您能把跟我說的話讓更多人聽到,我想,一定能幫助很多像我一樣無助、傷感而又迷茫的人。」
她語氣之誠懇,口吻之堅定,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她質樸的話語猶繞耳畔,成為了我提筆完成這本書的最初緣由。
6年之後的今天,終於有了這本書。
治療室的故事,總是關乎情,關乎愛,關乎人生的迷茫和生命的傷痛。
來訪者帶著他們自己的故事走進診間,治療師陪伴著他們,一起歷經生命裡的春、夏、秋、冬,尋找、拼接與修復他們記憶中的碎片,療癒情愛裡的傷痛,紓解職場上的壓力,彌合親子間的關係,最終穿越憂鬱、焦慮與恐懼的「情緒隧道」,讓他們的心靈重獲寧靜自在!
我深深感到,治療師與來訪者的關係,其實就是「我和你」!
我們的生命有著一樣的歸途,是人生旅途上的夥伴。
生命的不容易
2008年,身為治療師,我隨著救援隊奔往地震災區。在那些焦灼、憂傷與難忘的日日夜夜,我目睹了生命匆匆逝去的悲涼,心痛不已!
從那時起,我對生命意義有了更多的思考:人究竟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何在?怎樣的人生是值得過的?假如我的生命也突遇死亡,那麼怎樣地活著能讓我坦然面對、無怨無悔?這些有關人生意義價值的終極問題,也在自我不斷地追問學習思考中,感悟得更加豐富、深刻與清晰了。
確實,如何破解人類生命的終極歸屬,是一個現代科學無法給出標準答案的終極命題。
然而,哲學是偉大的!
它像一盞明燈,引領人們對生命的本質意義進行思考,並且成為我們坦然面對生命終極困惑的智慧力量。存在主義心理學認為,每一個生命都存在終極的心理衝突,包括死亡、孤獨、自由與無意義感。這些蘊含於生命中的深層心理衝突,將會在不同的時空裡與每一個生命相遇!
這種「遇見」,既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痛,也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潛在精神財富。
直視驕陽,才能讓生命之花在驕陽的炙烤下盡情綻放!
長期從事心理諮商與治療工作,也不斷擴展我在哲學層面的思考,深化了我對人性、愛恨、生死與各種心理衝突的理解,這為我完成複雜個案的諮商與治療,以及心理創傷的修復療癒,帶來了很多的啟發、力量與助益。
心靈智慧覺醒
在人們眼中,走進心理治療室的人似乎都是不幸的,他們可能遭遇了職業危機與感情傷痛,或是學業挫折與人生的迷茫。
但在我眼中,能來到這間心理治療室的人又都是幸運的。因為,在這裡他們大多能在心靈深處遇見「另外一個自己」,在與內在自我真誠的對話之中,最終達成自我理解與和解,令人們有機會發現、觸碰與覺醒一種神奇的,能夠成長的東西──心靈智慧。由此,他們有了自我驅動的內在力量,追尋著屬於他們的陽光,跨過途中的阻礙,越過人生的沼澤,繼續奔向他們自己的詩和遠方。
相較於幾十年前社會對心理專業的不理解,近幾年已慢慢了解與接受。但是,這個職業仍然面臨著一些困擾和誤解。
由於心理問題的獨特性,使人們對心理諮商過程缺乏真實經驗,因此,心理諮商常被過度神祕化了,讓人望而卻步;但有時它又被過度技術化了,讓人因冰冷而生畏懼。
於是,我決定要寫一本好讀易讀的心理諮商書,盡量避免抽象的理論、空洞的講解和機械的語言羅列,而是盡可能地用真實的生命故事,生動的現場語言,展現心理諮商中情景與氛圍的變化、情感和理性的切換、語境和語序的運用,同時兼具理論與技能的實務經驗等。
重構自我拼圖
亞里斯多德認為:靈魂,是動物生命的本源,猶如自然和呼吸一樣。
每一個生命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無一不是心理精神活動的結果。當下,渴望了解心理學的人越來越多,想用心理知識調適自我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了解心理諮商技術如何運用的渴望也就越來越迫切了。
據此,本書在內容結構編排上,除了採用生命故事的發展展示技術過程外,還增加了相關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的註釋,幫助讀者對心理諮商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上,都是基於心理諮商與治療是一個需要長期專業訓練與經驗累積的職業。
畢竟,心理諮商與治療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科學,為了滿足讀者進一步學習與理解心理知識的需求,本書在每一篇諮商案例的篇章之後,都特意安排了「輕鬆心理咖啡屋」,希望為讀者創設一個自由閱讀氛圍,助力大家汲取點滴心理學小知識,學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心理治療室中的諮商與治療,不僅要有內在感悟、有理性邏輯、有判斷分析,還要有簡潔的歸納,有濃縮的提煉,更要有對理論與技術整合運用的實務技巧與能力。另外,在只有直播,沒有彩排的心理諮商與治療現場,面對不同年齡、性別和個性特徵的來訪者,還需要具有在理論、技術與經驗積澱下的靈活性、創造性與藝術性。所以,心理諮商與治療,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這些,也正是我在此書中想要表達的觀點。
書中個案的心理諮商與治療,為了達成短期療癒的目標,均採用了整合式短期心理治療的技術,涉及了數種不同的心理治療流派、分支和技術方法。
生命唯有故事
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認為:人永遠是講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故事中。他透過故事來看他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也會努力像他講的那樣去生活。
期待每一個不經意間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在閱讀生命故事的過程中,也能與內心深處的自我對話──看見自我,走進自我,覺醒自我!創造機會,與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此相遇,一起在心理學浩瀚的海洋裡,獲取心靈成長的養分,收獲屬於自己生命裡的五彩珍珠!
心理諮商與治療,不僅僅是助人解開心結,讓人內心寧靜豐盈的技能,更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之間溝通的藝術!
書中的諮商與治療個案,均做了細緻與審慎的處置,以保護來訪者的隱私。
本書是我呈獻給大家的一份生命禮物,也承載著身為治療師的我,在長期職業生涯中,對生命與心靈世界的一些思考、理解和感悟。
智慧,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我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期待,本書能為各位讀者的生活、情感和事業帶來益處。
董燕
前言 生命故事與心靈智慧
宇宙,如此浩瀚!
對於短暫生命而言,每一個關於他(她)的故事都是無比珍貴的!
心理治療室,是一個神奇、靜謐而又充滿希望和溫暖的地方,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相遇的地方。在這裡,治療師陪伴著每一位來訪者,一起步入心靈最深處,讓一幅幅生命故事的畫卷被洞見、豐盈與重構。
身為在實務現場多年的醫師,能夠分享彼此生命裡的故事,都是我心中至誠且柔軟的夙願。
生命一場,唯有故事!
本書之緣起
6年前,一位22歲女大學生,在諮商結束時對我說:「董醫師,在諮商中您和我...
目錄
前言 生命故事與心靈智慧
本書之緣起
生命的不容易
心靈智慧覺醒
重構自我拼圖
生命唯有故事
第一篇 分手後,我像一隻離群的孤雁
分手了,讓我怎樣忘記你
情愛森林,我找不到自己
真想知道,愛情最好的樣子
愛是能力,無法從遺傳獲得
愛,就是接納完整的生命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二篇 「害怕」,讓我無法做自己
我獨處時,總是感到很害怕
排斥異性,源於帶刺的親情
解開心結,我心裡照進了光
父母分開了,但永遠是家人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三篇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情感憂鬱,隨之而來
婚姻中,愛情不在了
我的婚姻,很難經營
我的心越來越疲憊
婚姻,也許先退才能進
愛情,永遠是兩人故事
愛情婚姻,都如暖陽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四篇 我的憂鬱,說不清道不明
少年時代,我沒有避風港
害怕傷害,我不付出真情
面對父母,我只剩下心累
人性黑暗,請給我個答案
我想好了,替自己修復時空
改寫故事,走進真實自己
與父母錯位,感覺不到愛
要找回自己,先要喚醒理性
情感的力量,做出新選擇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五篇 我是愛情的「備胎」
我的初愛,竟是「備胎」
失去愛後,我的心碎了
跟我的愛,說聲「再見」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六篇 焦慮失眠的始作俑者
考試前夕,失眠越來越重
暗戀五年,甜蜜又苦澀
我心冰冷,看不清自己
找回初心,我有了遠方
想要成功,就要穩住腳步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七篇 控制不住的「手癮」
不斷買新衣的人
深藏多年的祕密
想過正常的生活
「兩個我」的分離
平衡心海的欲望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八篇 懷疑恐懼,我究竟得了什麼病
我的身體,生了什麼病
他的愛慕,讓我很害怕
我的敏感,是個錯誤嗎
父母寵愛,都是滋養嗎
我決定了,要改變自己
寧靜,讓我能看清自己
直視死亡,反而讓我心安
我的恐懼,能夠說出口了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九篇 人將死去,活著有何意義
徹夜失眠,讓我無望焦躁
面對死亡,我無助又恐慌
人的生命,究竟有何意義
慢下來,別忽略了生活美好
直視驕陽,心靈生命的覺醒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心理諮商學習之旅
附文一 跟隨老師學做諮商
附文二 原來,心理諮商要這樣做
後記
前言 生命故事與心靈智慧
本書之緣起
生命的不容易
心靈智慧覺醒
重構自我拼圖
生命唯有故事
第一篇 分手後,我像一隻離群的孤雁
分手了,讓我怎樣忘記你
情愛森林,我找不到自己
真想知道,愛情最好的樣子
愛是能力,無法從遺傳獲得
愛,就是接納完整的生命
輕鬆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療癒師
第二篇 「害怕」,讓我無法做自己
我獨處時,總是感到很害怕
排斥異性,源於帶刺的親情
解開心結,我心裡照進了光
父母分開了,但永遠是家人
輕鬆心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