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專業推薦
宋德喜/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普通人/《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作者
想要理解古人,必先成為古人!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讀書人想要留千古留名,靠的是上「脫口秀節目」?
你相親過嗎?「有房有車有學歷」,這可不是現代人才定下的擇偶標準……
哪有人出家修行還用替身?甚至替身還能「代人受刑」?
在沒有網路時代,要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傳播出去?
「皇上,您好嗎?」看似瑣碎無用的請安摺背後,其實暗藏嚴密又恐怖的制度!
不管是貴族的輝煌人生還是平民的奇妙生活,
本書帶你進入古代日常風景中,體會古人的生存之道!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艾公子
知名歷史創作頻道「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筆名。作者為鄭煥堅、吳潤凱和陳恩發。其中兩名主創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為《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分別為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中國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曾參與編著、合著《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等著作。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帝王將相的38種活法》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記:浮生記才
三、古代留學記——菁英外國人才,為何拼了命要來大唐?
據《舊唐書‧儒學傳序》記載,唐太宗在位時,「高麗及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於國學之內。鼓篋而升講筵者,八千餘人。濟濟洋洋焉……」也就是說,在貞觀年間,四夷諸國先後派遣了大批留學生入唐學習儒學。
有唐一代,如此盛況可謂司空見慣,彼時的中國,是整個東亞文明的中心:北逾大漠,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到中亞。萬國來朝,萬邦來賀,他們滿懷著對中華先進文明的嚮往,向大唐虛心求學。
入唐留學,是各國與唐朝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而唐王朝海納百川,慷慨地將知識傳授給這些異國學子,並由此傳播到天涯海角。
一個王朝,是否真的自信、開放,從其如何對待留學生上可見一斑。
01
唐代交通遠不及現在方便,不可能搭個飛機就去倫敦喂鴿子,坐火車出國旅行還能一路開到越南。有些地方山高水遠,只能靠人力征服,一路上長途跋涉、險象環生。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派遣學生入唐留學時便要經歷驚濤駭浪的考驗,船隊經常沉沒,或被迫折返,可說是一場以生命為賭注的冒險。
正因為如此艱難,很多人拒絕擔任遣唐使出海。日本平安時代著名才女小野小町的祖父,一聽說自己被派遣出使唐朝,驚出一身冷汗,寧願流放海島也不願接受遣唐副使的任命。
唐朝人同樣害怕這段旅程。
鑒真受邀請,東渡日本傳法,詢問自己的弟子去不去。弟子們聽說要出海,一個個紛紛搖頭:「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遣唐使的船隊規模其實也不大,一般是由三四艘長三十三點六公尺、寬九點二公尺的木制帆船組成。由於當時的日本人缺乏金屬加工技術,只能用木板和木栓把船拼合起來,難以牢固。再者,那時的紡織技術也很落後,只能用竹簾做船帆。
每艘船配置船工、使者、留學生等共一百五十餘人,由於船小,能帶的食物有限,船員只能忍饑挨餓。一出海,船上面漏風,下面漏水,若運氣不佳,可能會被東海的巨浪掀翻,甚至船毀人亡。
02
遣唐使是一個高危險「職業」。據日本學者統計,歷次遣唐使團,只有八次全部平安回國,先後有數千名遣唐使不幸葬身大海。
大曆十年(七七五年)的那一批遣唐使最慘,他們在回國途中遭遇不測,死傷慘重。
當時,持節副使小野石根的第一舶和副使大神末足的第二舶一同從蘇州出發,三日後海上刮起大風,海浪猛拍船身,小野石根等六十三人被大浪捲走,命喪海底。一時間,船折舷落,檣傾楫摧,其餘倖存者分別擠在斷裂的船頭、船尾,在海上漂流六日後,才九死一生地漂到日本。
另外兩艘船也遭遇海難,第四舶從江蘇漂流到了濟州島,最終全船僅剩四十人回到日本。
在今天,假如有個朋友告訴你,他要出國留學,可是中途隨時會遇難,你可能會一把拉住,問他是不是傻。但在一千多年前,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小國,卻不懼艱險,拼了命也要來唐學習,只因他們仰慕大唐的榮耀。
唐朝的先進文明,上自典章制度、律令體制,下至儒學、文學、藝術、科技、佛學等,無一不讓他們嘆服。
03
入唐留學,不是說來就來,想走就走,首先要經過本國嚴格的選拔,最後能來唐留學的都是菁英人才。就以日本為例,官派的留學生,多選自優秀的中下層貴族子弟,派遣來唐學習佛教的學問僧,也大多出自日本名寺。
隔壁朝鮮半島上的新羅,更是嚴格限制留學資格,初期選派赴唐留學的多為王族子孫。人數上,每次僅為二人至十二人不等,若所派人數超過唐朝規定人數,就會被遣退回國,「並勒還蕃」。
隋唐時,日本剛步入封建社會,體制尚未完善,思想跟文化也較未完整,只好奉行「拿來主義」,一一效仿大唐。
日本留學生來大唐有明確的分工,有人學習政治律法,有人學習文學藝術。他們把唐朝的先進文化照搬回家,給日本帶去翻天覆地的變化。
盛唐時留學的吉備真備,在入唐後「留學受業,研覽經史,賅涉眾藝」,歷時十九年。除習得經史典籍之外,還為日本帶回了《唐禮》、《大衍曆》、樂器和武具,以及儒家六藝中的射藝。
射藝是吉備真備的心頭好,其帶回日本的「特產」,就有弦纏漆角弓等三種弓和射甲箭。可見這個學霸在留學期間還不忘參加社團活動,畢業後還把最愛的中國遊戲帶回家鄉宣傳。
回國後,吉備真備為日本人傳授五經、三史、算術、音韻等中國知識,最終位極人臣,成為女皇孝謙天皇的得力助手。
04
入唐以後,留學生要再度接受篩選,經過嚴格的入學審批手續。
中唐時的空海法師,即電影《妖貓傳》中的那位日本留學僧的原型,他來大唐的目的是學習密教佛法,回國後再將中國佛學與日本神道結合,作為維護統治者、鞏固政權的重要精神力量。
即便是空海這樣的高僧,也差點沒能取得入學資格。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四年),空海隨第十八次遣唐使入唐,途中遭遇風暴,在海上漂流了三十四天才到達現今福建一帶。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正當空海興高采烈背起書包準備到長安報到時,同行的遣唐使告訴空海,因他資歷尚淺,未被列入去長安的名單,只能滯留福州開元寺。
年輕的空海不甘心,急中生智,疾書一封《與福建觀察使入京啟》,直呈福建觀察使閻濟美。閻濟美從信中看出空海求知若渴的心情,也得知他確實是個人才,才破例允許其前往長安。
空海到長安後,留學於青龍寺,遍訪長安高僧,成為中日佛學交流的一段佳話。他圓寂時,日本嵯峨天皇親自為他作悼亡詩《哭海上人》,以寄哀思。
與空海同期入唐的書法家,號稱日本「三筆」之一的橘逸勢,就沒那麼走運了。
橘逸勢有個姐妹後來成為嵯峨天皇的皇后。照理說,皇親國戚入唐留學應該備受優待,可是大唐對待留學生一視同仁,不會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開後門。
橘逸勢的漢語水準太差,沒資格入國子監學習。年僅二十歲的他原本計畫在唐學習二十年,但僅僅過去一年多,他還沒來得及補習中國話,就花光了從日本帶來的生活費,只好請求回國。
申請書還是請空海代筆的,其中寫道「然今山川隔兩鄉之舌,未遑游槐林」。
橘逸勢同學也沒有荒廢這一年多的時光,而是借此機會拜訪當地名家,「且溫且習,兼學琴書」。長安文人叫他「橘秀才」,據說他還曾向柳宗元請教過書法,柳宗元「長於章草,為時所寶」,可惜他的詩中並沒提及這位日本友人。
隨第十八次遣唐使來華的留學生中,只有學問僧圓載一開始就順利地獲准到天台山求法,其餘如伴須賀雄、長岑高名等人均被勸退。
來大唐做學生可以,但你要有足夠的誠意,也要有合格的實力,如果不好好學,當心被遣返。這,就是大唐的自信。
國西安與日本奈良分別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呂紀念碑」。
和晁衡一樣對中國人民友好的使者,以及優秀的外國留學生,大唐永遠熱烈歡迎,而不學無術、濫竽充數之徒,靜謝不敏。
第一記:浮生記才
三、古代留學記——菁英外國人才,為何拼了命要來大唐?
據《舊唐書‧儒學傳序》記載,唐太宗在位時,「高麗及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於國學之內。鼓篋而升講筵者,八千餘人。濟濟洋洋焉……」也就是說,在貞觀年間,四夷諸國先後派遣了大批留學生入唐學習儒學。
有唐一代,如此盛況可謂司空見慣,彼時的中國,是整個東亞文明的中心:北逾大漠,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到中亞。萬國來朝,萬邦來賀,他們滿懷著對中華先進文明的嚮往,向大唐虛心求學。
入唐留學,是各國與唐朝文化交流的一個重...
作者序
讀書讀到了一條史料,差點傻眼。
北宋末年,朝廷曾以巨額財富向金兵「買和平」,國庫一下子就空了。於是,宋欽宗下了一道聖旨,但凡此前得到宋徽宗賞賜金帶之人,務必如數上繳朝廷,不許隱瞞。而很快就有官員上奏,說李師師的金帶必須追繳回來。
李師師作為前任皇帝宋徽宗的「紅粉」,得到過不少賞賜。然而,當王朝面臨末路的時候,朝廷並不打算放過她——儘管她只是一個邊緣人,但也必須為國家的末路負責。
北宋覆滅後,李師師流落南方,年老色衰的她,有時會被同樣南渡的官員請去家裡唱歌。其實,他們也不是真的想聽她唱歌,只是想從她的落魄中照見自己的影子而已。
就這樣,一代名妓成為了時代變局的一面鏡子,有人看見了胡鬧,有人看見了悲劇,有人看見了家國,有人看見了自己……。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喜歡讀歷史,本質是源於「未知」,可能是這一整段歷史我都不熟悉,也可能是某一些細節我並不瞭解。但一個理想的歷史講述者,不會只滿足於透過自己的講述去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而是希望從更高的維度上去激發讀者的共情。
就像在李師師的個案裡,我們就看到了三種共情:
首先,她必須被動地與朝廷的困境共情;其次,南渡官員主動與她的困境共情;最後,我們作為歷史的閱讀者,對李師師的遭遇產生了共情。
如今流行說的「破防」,實質上就是共情的另一種表述方式。
現在擺在您面前的這本書,集中講述古代名人的生活日常,正是基於好奇與共情的雙重考慮。書中講到了古代的皇帝、皇儲、名醫、作家、學霸、貴族、詩人等不同身分和職業的人生,也講到了古代的替身、名妓、海盜、贅婿、窮人等邊緣群體,還講到了古代的旅遊、休假、留學、看病、飲食、貿易、相親、選秀、炒作、創富等具有「當代性」的話題。
如果這些題材,足夠引起您的好奇,那麼,希望您讀完掩卷時,能夠對書中人和書中事產生一些共情。他們的驕傲與失落、無奈與掙扎、精明與失算、堅持與放棄,何嘗不是我們正在經歷或看見的?
讀一段歷史,如經歷一種人生。讀一百段歷史,如經歷一百種人生。一個人的生命有限,而讀史可以無限延長生命的長度,拓寬生命的寬度。
是為序。
讀書讀到了一條史料,差點傻眼。
北宋末年,朝廷曾以巨額財富向金兵「買和平」,國庫一下子就空了。於是,宋欽宗下了一道聖旨,但凡此前得到宋徽宗賞賜金帶之人,務必如數上繳朝廷,不許隱瞞。而很快就有官員上奏,說李師師的金帶必須追繳回來。
李師師作為前任皇帝宋徽宗的「紅粉」,得到過不少賞賜。然而,當王朝面臨末路的時候,朝廷並不打算放過她——儘管她只是一個邊緣人,但也必須為國家的末路負責。
北宋覆滅後,李師師流落南方,年老色衰的她,有時會被同樣南渡的官員請去家裡唱歌。其實,他們也不是真的想聽她唱歌,只是想從...
目錄
自序
第一記:浮生記才
一、名醫的職業規劃——人生不需要一條路走到黑
二、讀書人的成名捷徑——古代頂級脫口秀選拔賽
三、古代留學記——外國的菁英人才,為何拼了命要來大唐?
四、文人的自我炒作——在沒有網路的古代,如何將作品傳播出去?
五、古人的修仙往事——道友們是如何修仙的?
六、古代學霸的日常比拚——和一群狀元在一起考試是什麼體驗?
第二記:浮生記情
一、美人禍國往事——被牽連和辜負的,是誰的世界?
二、文人的情書——我有一首詩想讀給你聽
三、古代第一情聖——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第三記:浮生記奇
一、西醫往事——康熙為它按讚,孫中山靠它創業
二、贅婿的逆襲——靠老婆不丟臉
三、武狀元簡史——歷史上的「武林盟主」
四、明清海盜簡史——古代的大航海王
五、史官的變遷——從地位崇高到毫無節操
六、古代替身簡史——歷史上的「影」
第四記:浮生記趣
一、古人的相親——無論在哪朝哪代,都躲不過相親的「鄙視鏈」
二、「皇上,駕崩了!」——為什麼皇帝多短命?
三、大宋美食指南——有錢和有權的人都吃什麼?
四、君臣的密折來往——他們不只是在搞笑?
五、古人的休假指南——古人比現代人更會享受假期
第五記:浮生記權
一、廢帝的保命日常——權力的遊戲
二、儲位爭奪戰——無情最是帝王家
三、古代公務員職場「摸魚」記——要有識明主的慧眼
四、皇帝的工作日常——窺探那些認真工作的皇帝都在想什麼?
五、皇帝的殺伐日常——總是在糾結,要不要殺個人
六、皇帝的旅遊日常——是玩樂,也是工作
七、皇帝的整人日常——天子也喜歡「惡作劇」
第六記:浮生記富
一、古代富豪發家祕笈——發財是有技巧的
二、古人請客的套路——「豪門盛宴」往事
三、皇帝的致富經——一國之主的賺錢之道
四、明清巨富家族往事——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富貴王公的日常——藝術與「有閒階級」
自序
第一記:浮生記才
一、名醫的職業規劃——人生不需要一條路走到黑
二、讀書人的成名捷徑——古代頂級脫口秀選拔賽
三、古代留學記——外國的菁英人才,為何拼了命要來大唐?
四、文人的自我炒作——在沒有網路的古代,如何將作品傳播出去?
五、古人的修仙往事——道友們是如何修仙的?
六、古代學霸的日常比拚——和一群狀元在一起考試是什麼體驗?
第二記:浮生記情
一、美人禍國往事——被牽連和辜負的,是誰的世界?
二、文人的情書——我有一首詩想讀給你聽
三、古代第一情聖——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第三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