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靈媒媽媽吳明益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京極夏彥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民防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從王土到共和:「清末一代」古典詩人淺談

作者:陳煒舜

評價
收藏
3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387 NT$ 44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詩」為中心的著作,所述論的,都是古典詩人和他們的詩作,時代斷限,則是「清末一代」,即「從王土到共和」。所謂「王土」,不但指清末二十年間(1890-1911)這段時期,更包括古典時代、傳統生活的文化本體;而所謂「共和」,則指民國初年三、四十年代。因為聚焦於古典詩人及詩作,內容自然涉及古典詩壇的掌故和社會背景,其中所蘊含的時代、社會文化元素,是值得留意的。

本書正文共收錄四十位詩人,每位一篇述論。而每篇的開端,都附七絕一首,以「論詩絕句」的形式,對述論對象作相關的吟詠。這些絕句,概括性強,文采富贍。

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後,新詩漸取得文壇的正宗地位,發展出各種流派。這些流派底定了新詩各種風格的基調,也令創作者更加職業化。而舊體詩人則因繼承傳統士大夫「公餘操翰」的模式,多僅被視為非專業者,乃至其作品可能自娛有餘而創新不足。

再者,此時舊體詩壇的規模雖大不如五四以前,卻依然紛繁活潑。舊體詩人不再是傳統士大夫,而往往是術業各有專攻的現代知識分子,正與金耀基所言「結構分殊性」(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相印證。他們兒時多接受過傳統教育,打下了古典文學的基礎。而失去主導地位的舊體詩壇上,作者們或有師承,或自學成材,但因不墨守流派,故能博采眾長。當然,流派的不明顯令舊體詩壇的生態呈現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面貌。如此面貌無疑大大增加了研究者尋繹詩壇脈絡的難度,卻也足見眾聲喧嘩的態勢。

「清末一代」詩人與其詩壇前輩一樣經歷過辛亥鼎革,但據筆者統計,他們之中在辛亥前夕便已投入社會、參加工作者,尚不多見。換言之,他們最顯著的共同特徵,乃是「生於王土,走向共和」。所謂「王土」,不唯指遜清,更指涉著古典時光、傳統生活的文化本體。而與「共和」如影隨形的,則是人們念茲在茲、千呼萬喚的「現代」經驗。此外,這個社會世代的舊體詩人,思想之多元、遭遇之不一、行業之各異,皆可謂空前絕後。

作者簡介:

陳煒舜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同校研究院中文學部碩士、博士。現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及興趣為中國古典文學、圖書文獻學、神話學等。編著書籍三十餘種,並於海內外期刊、研討會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餘暇從事散文隨筆、新舊體詩歌之創作,及外文詩歌與歌詞之翻譯。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