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就是古人寫作時常出現的典故,
掌握這些流傳千年的文化密碼,
就是掌握了理解詩詞的鑰匙。
14組古代文豪愛用的典故和關鍵詞 ╳ 39位唐宋詩人 ╳ 130首詩詞範例
帶你深入古人的潛意識,利用關鍵詞
訓練閱讀理解能力,增加文學修辭,同時學會用精煉的語言精準表達!凌性傑(作家)
厭世國文老師(高中教師)――有哏推薦
◆
◎為什麼看到辛棄疾說「深入白雲堆」,就知道他是在談隱居?
◎為什麼看到李白說「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就知道他是想出仕?
◎為什麼看到陳子昂說自己「歲華盡搖落」、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時,就知道他們不只在悲秋,還在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為什麼看到蘇軾說「望斷高唐路」、元稹說「除卻巫山不是雲」時,就知道他們在懷念情人?
◎為什麼看到陸游說「膾美菰香,秋風又起」,就知道他在想念家鄉?
唐宋大文豪讀書破萬卷之後,遇到各種喜怒哀樂、傷春悲秋的時刻,發現比他們更老的古人,早就親身體驗過這個情境了,因此,大詩人將這些古代小故事寫進了他們的詩詞裡,變成了我們如今所說的「哏」(aka典故)。這些哏可不是現今那些只流行三五年的詞,而是經過歷代文人的認證,一用再用,成為了某種文學符號。
典故,是讓詩詞文章增色的關鍵,是能讓讀者秒懂作者意思的密碼。反過來說,看不懂這些哏,往往就看不懂這首詩詞要說什麼了。那麼,究竟是誰創造了這些哏?這些哏分別代表什麼意思?什麼哏是古人最愛寫的?古人又是怎麼用這些哏的?
本書整理歸納了14種古代文豪愛用的典故,賞析了39位唐宋文人的130首詩詞,主要分成三部分:【故事】、【關鍵詞】、【詩詞舉例與賞析】。首先解說每個典故的由來,然後列出關鍵字,再逐一賞析相關詩詞,看這些文人是在什麼情境與背景下寫這些作品,又是如何把典故用在詩詞裡。
◆
【本書特色】1.從獨特的「典故」角度歸納詩詞
2.透過這些典故的故事IP,增加文學常識與國學素養
3.培養與擴充語感,迅速理解現代歌詞與古典詩詞要表達的意境
4.利用典故的關鍵詞,化繁為簡地理解更多詩詞文章
作者簡介:
趙啟麟
育有一女。
曾長期任職文化媒體及書店通路,及新活水網站、博客來OKAPI專欄作家。專研古典詩詞,著有古典詩詞暢銷書:
《大人的詩塾:「有些心情,長大才懂」的古詩詞筆記》
《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只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另編製出版《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五卷)等重量級古詩詞系列套書。
個人FB:www.facebook.com/russ.chao
章節試閱
五、東山再起:老大就是矯情
【關鍵字】#白雲、#臥白雲、#陶弘景
【故事】
這個故事很短:南朝齊時,有一隱士陶弘景,字通明,拒絕當官,隱居於句容之句曲山。齊帝下詔問他:「山中何所有?」山中有什麼稀世珍寶,讓你寧願在山中當野人,也不願意到皇宮中任職呢?
陶弘景寫詩回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他說山嶺上最多的就是白雲了,不過呢這些白雲啊,只能我獨自欣賞、獨自怡悅,倒是無法拿來寄給皇帝。因為這首詩,「白雲」從此成為隱士的象徵嗎?沒那麼單純,我們還是得認識這位隱士,才知道為何這首看來是即興之作的詩這麼特別。
據說陶弘景四歲開始讀書,十歲時得到晉朝葛洪的《神仙傳》之後,日夜研讀。這位葛洪是句容人,乃是道教大師,精通煉丹之術,小陶從此對道教養生之法產生興趣。
除了道家書,他對各種學問也都認真研讀,到了「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境界。還沒二十歲,就被引進皇宮陪諸王子讀書,這個工作當然很合他的脾胃,雖然得了一個「奉朝請」的職位,有資格參加早朝,但他主要就只是讀書而已。
書讀多了,年紀大了,加上家境貧困,他也想做點正事了,或許求個縣令還不錯?不過他什麼歷練都沒有,皇帝沒有答應。他因此在神武門脫下朝服辭官,皇帝也順勢辦了一個盛大的餞別宴,送他束帛、伏苓、白蜜等一大堆伴手禮。
陶弘景離宮後,去了句容之句曲山,這裡除了跟葛洪有淵源之外,據傳漢景帝時有茅氏三兄弟在此得道,所以也稱茅山。山中有華陽洞,他便自號「華陽隱居」,從此「遍歷名山,尋訪仙藥」。
這說也奇怪,他原本家貧,哪來的經費遍歷名山?或許是神武門辭官、公卿餞別的事蹟在民間太不尋常,也或許是他尋仙煉丹的名氣愈來愈響亮,總之他應該懂得如何將流量變現,才能將隱居處擴建成三層樓,自己住在頂樓,弟子住在二樓,賓客都只能到一樓,唯有一個家僮可以到頂樓服侍他。齊帝寫信問他「山中何所有」,應該就是他在此隱居的事情。
除了道教的養身修煉,陶弘景也懂陰陽五行。他聽說蕭衍起兵反抗齊國之後,掐指一算,算出了「水丑木」,便遣弟子送去給蕭衍,「梁」國因此成立。
陶弘景這一招真的太高明,他當然因此成為山中的國師了。不過他更聰明的一點,乃是拒絕當官,畢竟天下是梁武帝蕭衍打下來的,明哲保身之道是讓新皇帝認為自己沒有野心。蕭衍本想禮聘他當官,這次陶弘景畫了一幅圖給蕭衍,圖上倒不是畫白雲,而是畫了兩頭牛,一頭牛在水草之間優遊,一頭牛著套金籠頭,有人執繩杖牧牛。武帝看了也笑出來:「這個人只想學烏龜,不會想當官的。」後來武帝只要遇到吉凶征討之類的大事,都會寫信向他諮詢,當時人便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在山中除了欣賞白雲,以及煉丹求成仙之道,他還特別推崇道教的上清派,而隱居的茅山也因此成為上清派的重要聖地。
為何陶弘景的山中白雲,後來這麼重要?除了後代文人仍徘徊「仕」、「隱」兩條道路的抉擇,而陶弘景是隱居這條道路上令人嚮往的人物之外,也因為道教到了唐朝仍然盛行,而且上清派茅山宗是唐朝道教的主流。例如李白二十幾歲剛離開家鄉遊歷天下時,就在天臺山結識上清派茅山宗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還稱讚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從此「仙風道骨」的形象便一直是李白最鮮明的標籤。
李白四十歲終於奉詔入宮,但是他去見皇帝之前,先到長安紫極宮見了太子賓客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那位),而賀老一見李白,就大讚他是「謫仙人」。為什麼李白要先去見賀知章呢?因為他們也是同道中人,從李白寫給賀知章的詩中「真訣自從茅氏得」、「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可知,賀知章與茅山派道士一脈相承,李白則可能多年來修道有成,賀知章才會稱他為「謫仙人」。
因此,除了宗教上的理由,我們也知道:自古以來想寫信給皇帝的文人不知凡幾,但收到皇帝來信的隱士卻寥寥無幾。很多人都像李白一樣想要功成身退,但又有幾人能像陶弘景一樣退隱之後,能夠堅持追尋心中信仰,卻又同時享譽當世?陶弘景茅山中所見的這朵白雲,真是令後世文人可望不可即啊!
當然後人詩詞中提到「白雲」,未必是有意引用這個典故,但是在讀者心中,白雲也從此不是那麼單純的白雲了,就像下一篇的白鷗一樣。
※本篇故事參考《南史.隱逸傳》、《梁書.處士傳》
【詩詞】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這時李白還在宮中,但他愈來愈想念山中的白雲了。京城在秦地,這次他送一位劉先生歸隱至南方楚地的湘水。白雲不染人間塵埃,李白說,不論秦山或楚山,只要有你在的地方,就有純淨的白雲跟著你。看那穿著女蘿衣的山鬼,也等著潔身自好的人歸來。
女蘿衣的典故來自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在這首圓融流轉的送別歌中,李白還是借用了兩個典故,真是博學。不過我更喜歡李白不只是看雲,而且能臥雲,難怪是「詩仙」,凡人學不來。
◉送別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也來送人歸隱,但同樣地,大家都是「不得意」時才想歸隱。陶弘景和李白都是因為官職太卑微,無法施展抱負而辭官,那這位王維的朋友呢?他說不要問,很恐怖,只要知道南山中有看不盡的白雲就好了。最後兩句跟李白的〈山中問答〉異曲同工,可以參照: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南山即長安城南的終南山,王維在此蓋了一幢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有事便入宮辦公,無事便在此優遊。他獨自一人在山中有什麼美妙的勝事呢?他最喜歡溯溪到山林深處,然後看著白雲從山谷中升起,「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此詩的名句,真心喜愛登山的人才說得出來。
不過他不像李白會故作高深孤僻,王維在山林中遇到老人,還談笑到不想回家呢!
◉臨江仙 宋.辛棄疾
(停雲偶作)
偶向停雲堂上坐,曉猿夜鶴驚猜。主人何事太塵埃。低頭還說向,被召又重來。
多謝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語佳哉。借君竹杖與芒鞋。徑須從此去,深入白雲堆。
辛棄疾不獲南宋朝廷重用,只得在瓢泉隱居,居所旁建有停雲堂,名稱取自陶淵明的〈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這天辛棄疾在停雲堂上閒坐時,可能幻聽發作,聽見猿鶴從拂曉到深夜都在向他抱怨:「你為什麼在布滿塵埃的官場中那麼久才回來呢?」辛棄疾聽了很慚愧,低著頭說,「幸好我聽見你們呼喚我回來的聲音了。」
詞下片的「北山」不同於孟浩然是實寫,猿鶴和北山的典故都來自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該文是諷刺當官者汲汲於功名,根本無意歸隱。辛棄疾則用以自嘲,感謝這裡的父老殷勤勸我在此居住。
「竹杖與芒鞋」的形象取自蘇軾,他常形容自己「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竹杖芒鞋輕勝馬」。另外,蘇軾也寫過一首〈臨江仙〉,下片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意即此時應該遠離官場,餘生只應泛舟歸隱。辛棄疾的說法與蘇軾暗合,我要借你的竹杖與芒鞋,遠離塵埃,進入純潔的白雲深處了。
不得意時,無論貴賤,白雲都是大家的好朋友。
十三、雪夜訪戴:我玩夠了,不然呢?
【關鍵字】#王徽之、#剡溪、#山陰、#招隱士、#乘興、#興盡、#戴安道
【故事】
古人常用「如金陵王謝子弟」形容多才多藝的望族之後,但真實的王謝子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這一群王謝子弟每個都很怪異,超瘋的,像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字子猷)就是一個有社交障礙的富二代,不對,他只是懶得理別人死活。
不過貴公子也是要上班的,雖然對他們來說,出現在辦公室就叫上班了。例如王徽之曾經當車騎將軍桓沖的參軍,桓沖問他:「你在哪個部門上班?」
王徽之回答:「不知道,常常看到屬下牽著馬,應該是馬曹吧。」
桓沖又問:「馬曹啊,那你管幾匹馬?」
王徽之回答:「不問馬,怎麼知道有幾匹馬?」
一般人可以用「不問馬」來打發老闆嗎?不,王徽之不是一般人,這個「不問馬」是有來歷的,《論語》說:有一天馬廄起火了,孔子退朝聽說之後立刻問:「有人受傷嗎?」不問馬。
桓沖一聽就懂,他想,孔子不問我來問:「最近死了幾匹馬?」
王徽之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再次用一句孔子的話來打發老闆。
這就是「王謝子弟」,連上班時擺爛都有個好理由。
過了一段時間,桓沖與幕僚開會時跟王徽之說:「你來我府裡有一段時間了,該找點正事讓你做。」
王徽之充耳不聞,臉頰撐在笏(ㄏㄨˋ,官員上朝時的手版)上看著窗外說:「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西山吹來的風好涼爽啊!這就是成語「拄笏看山」的由來,教育部辭典解釋為「比喻人倜儻不羈,身在官場卻有閒情雅致」,但我認為「身在官場卻遊手好閒」比較準確。
不過千萬別誤以為王徽之喜歡挑戰權威才會對桓沖沒禮貌,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例如王徽之住在山陰時,在一個下過雪的夜晚,月色正美,他對著四週一片白茫茫的雪地獨酌,念起了左思的〈招隱詩〉「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然後想起了在會稽剡縣隱居的好友戴逵(字安道)。
在酒興、詩興之後,王徽之這時又起了遊興,「乾脆去拜訪安道吧!」他立即命人安排小舟,家僕沿著剡溪划呀划,划到隔日一早,才抵達戴逵家門口。然後他說:「OK了,我們回家吧。」家僕再沿著剡溪划呀划,終於把公子送回家。
別人問他,怎麼回家了?王少爺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白話就是:「我玩夠了,不然呢?」乘興,趁著興致好的時候。他的興致是去「訪戴」,又不是跟他聊天,見他做什麼?這個雪夜他已經盡興了。這樣的人,你不會希望他是你的屬下,更不能是自己的老闆。對了,王徽之的偶像是司馬相如,理由是司馬相如「慢世」,也就是玩世不恭,不理會世俗禮法。我們都知道司馬相如在一窮二白的時候,還連夜帶著別人家的女兒私奔。所以,最好是根本不要認識王徽之,你不知道他會有多少方法可以整你。或是,只是將你當成一個道具,例如戴安道在這個故事中的角色一樣,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只能當風流名士的故事配角。
為什麼「雪夜訪戴」這麼任性的故事,後世文人會這麼津津樂道呢?我想還是因為王徽之不僅慢世,而且脫俗。在雪夜獨酌的夜晚,一般營營役役的人,小從職場生涯,大至國家興亡,該有多少的心煩事呢?但是王徽之只專注在自己當下的心情,在這美好的月夜,念了〈招隱詩〉,最好是去尋找隱士,在舟上飄蕩了一夜,甚至連訪隱士這事也無所謂了。他沒有辜負這最好的時光,所以說「興盡而返」。
雖然他多少是因為身為王謝子弟,所以才有底氣做自己,不過這個境界後人辦不到就是辦不到,就連最曠達脫俗的李白和蘇軾也辦不到。
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之後,某個雪夜也發了清興,想起山陰的王徽之,因此寫了〈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一詩,雖然「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但是呢,他心心念念的還是長安,「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更不能釋懷的是玄宗棄他不用,「聖朝久棄青雲士」。
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在城東一塊山坡地耕種,因此自號「東坡居士」。某日他在東坡飲酒之後半夜才回家,「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因為「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所以他獨自走到江邊聽著江聲,這一點蘇東坡比王徽之有人性,不會非要折磨家裡人不可。但他聽著江聲,卻是想著自己一生勞碌汲汲營營,「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最大的心願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雖然想著乾脆去隱居吧,但畢竟只能想想,他連幫他划小舟的人都沒有。
所以囉,雖然王徽之很像個瘋癲公子哥,但他的瀟灑的確是無人能及,從此「山陰」、「剡溪」在詩詞中有了特別的涵義。
**本篇故事參考《晉書.王羲之傳》、《世說新語》
【詩詞】
◉東魯門泛舟二首 唐.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李白拿了玄宗的資遣費之後到處遊歷,有段時間回到東魯的住家,並與孔巢父等人來往,號為「竹溪六逸」,假裝自己是在徂來山隱居不願出仕的隱士。
這一天日落時分,他在溪上泛舟,天色倒映在溪水上,水波一搖蕩,似乎水裡的石頭也動了起來。看他的視線一直盯著水面,沒有抬起頭看看真的天空,我懷疑他已經有點喝醉了。月亮升起,他隨著溪水轉過一個又一個彎,突然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山陰王徽之在雪後泛舟呢?
可能在舟上愈來愈醉了,不僅這條溪水看起來像是一條青龍,這裡竟然也有夾岸數百步的桃花林,他是到了桃花源呢?還是正要泛舟去剡溪?
從第一首的「疑是」,彷彿自己是王徽之,到第二首的何啻(ㄔˋ),何止、不只,李白認為自己酒後泛舟的風流倜儻,連王徽之都比不上……詩仙永遠都自信滿滿,一百分。
◉尋西山隱者不遇 唐.丘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王徽之訪隱士戴安道興盡而返,所以當夜未見戴。丘為這首詩同樣是尋訪隱士,也同樣是未見到對方,不過卻是因為對方不在家。
古人沒有電話,丘為這天想去見在西山的隱士,只能直接登門拜訪了。看來丘為真的很想念他啊,竟然登山要直上三十里,但是!竟然連僮僕都不在家。丘為只能在屋外想像主人去了哪裡。
「巾車」是設有帷幕的車子,但因為是隱士,所以搭的是柴車。隱士應該不是搭車出遊,就是去釣魚了吧。差池(意外)跟隱士擦身而過了。黽(ㄇㄧㄣˇ)勉,勉力、盡力。仰止,形容對他人的景仰如望高山,語出《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丘為簡直是把對方當偶像了,見不到人,欣賞一下偶像的住處也好。這裡的環境這麼好,可以想像隱士在「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的房子裡有多愜意,幽絕的環境有多適合放蕩心靈耳目。
雖然未曾真的作客,但是已經從環境中了解隱士清淨的理念了。「興盡」可以下山回家了,不須等待之子(這個人)。
全詩雖然念起來有點像偷窺狂的自言自語,不過丘為還滿能自得其樂的,而且爬山能直上三十里,身體想必相當健康,難怪可以活到九十六歲。
這首詩應該會讓大家想到賈島那首尋隱者不遇的名詩,不過賈島一直問一直問,就沒有丘為那麼看得開了: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五、東山再起:老大就是矯情
【關鍵字】#白雲、#臥白雲、#陶弘景
【故事】
這個故事很短:南朝齊時,有一隱士陶弘景,字通明,拒絕當官,隱居於句容之句曲山。齊帝下詔問他:「山中何所有?」山中有什麼稀世珍寶,讓你寧願在山中當野人,也不願意到皇宮中任職呢?
陶弘景寫詩回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他說山嶺上最多的就是白雲了,不過呢這些白雲啊,只能我獨自欣賞、獨自怡悅,倒是無法拿來寄給皇帝。因為這首詩,「白雲」從此成為隱士的象徵嗎?沒那麼單純,我們還是得認識這位隱士,才知...
目錄
一、文君當壚:窮小子寄生上流
二、韓壽偷香:妹妹,我不想努力了
三、劉郎阮郎:名副其實的桃花運
四、桃花源記:無政府嬉皮的幻想文
五、東山再起:老大就是矯情
六、嶺上白雲:隱居者的好朋友
七、鷗鳥忘機:從此白鷗不再是白鷗
八、杳如黃鶴:旅遊勝地,不打卡嗎?
九、王孫歸來:山中可不可以久留?
十、草木搖落:悲秋的祖師爺
十一、巫山雲雨:最強AI的即時問答
十二、湘靈鼓瑟:兩位淚之女王
十三、雪夜訪戴:我玩夠了,不然呢?
十四、蓴羹鱸膾:再吃一頓家鄉菜
一、文君當壚:窮小子寄生上流
二、韓壽偷香:妹妹,我不想努力了
三、劉郎阮郎:名副其實的桃花運
四、桃花源記:無政府嬉皮的幻想文
五、東山再起:老大就是矯情
六、嶺上白雲:隱居者的好朋友
七、鷗鳥忘機:從此白鷗不再是白鷗
八、杳如黃鶴:旅遊勝地,不打卡嗎?
九、王孫歸來:山中可不可以久留?
十、草木搖落:悲秋的祖師爺
十一、巫山雲雨:最強AI的即時問答
十二、湘靈鼓瑟:兩位淚之女王
十三、雪夜訪戴:我玩夠了,不然呢?
十四、蓴羹鱸膾:再吃一頓家鄉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