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德國製造的細節》、《最小但最強,荷比盧的細節》
作者葉克飛最新力作!
◎以生產軍火聞名的捷克,二戰後成功轉型為半導體基地,吸引臺商設廠。
◎波蘭,已擺脫苦難的「辛德勒工廠」,成為晶片大廠聯發科研發中心。
◎歐洲邊陲的匈牙利,近年以牙醫品質和製藥能力,名列全球醫療排行榜。
◎與捷克分手,斯洛伐克才有自己的國名,如今是汽車生產大國。
捷克、波蘭、匈牙利與斯洛伐克,這四個「前東歐國家」,
二戰時都遭納粹入侵,戰後又被蘇聯占領、成為附屬衛星國。
卻在短短30年內,在許多產業取代英國、荷比盧、法國、德國至義大利等歐洲強國:
波蘭、捷克與德國構成「晶片三角」,吸引半導體商投資;
匈牙利與斯洛伐克成為「歐洲底特律」,是新能源車生產、組裝基地。
四國總GDP在歐盟位列第4、世界排名15,被稱為「東移的歐洲心臟」:
◎捷克,歐洲半導體新基地
.兩次大戰期間,捷克(當時還是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最大軍火商,
脫離計畫經濟後,與軍工相關的雷達、汽車、飛機製造業迅速發展,
以國家之力推動「工業4.0」,吸引富士康、緯創、英業達等臺灣企業設廠。
.美國百威啤酒真正發源地,其實在捷克的布傑約維采(德語為Budweis):
「Budweiser=優質啤酒」卻被美國人拿去註冊,商標官司打了一百多年。
◎波蘭,IT人才與他的產地
.1773年成立的波蘭教育部,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國家教育機構,
波蘭一共出現18位諾貝爾獎得主,培養眾多工程師與IT專家,
思科、微軟等科技公司都愛用波蘭產出的畢業生。
.因紡織工業發展而崛起的第三大城羅茲,經歷兩次大戰淪為鬼城,
如今工廠原址改造為商場、博物館,見證工業榮光,
權威旅遊雜誌《孤獨星球》,將它列為最有價值觀光城市。
◎匈牙利,要讓歐洲再次偉大
跟其他三個國家相比,匈牙利的經濟活力明顯不足,
但是總理奧班.維克多在歐盟裡是絕對的異類,他對烏俄戰爭態度始終搖擺;
也正因他的態度不定,反而贏得中國的大量投資。
比亞迪汽車的新能源車工廠,正在匈牙利南部興建中。
◎斯洛伐克,全球代工生產鏈的強將
.這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卻是隱藏的汽車工業大國,
人均汽車產量世界第一大國、超過日本、美國等汽車大國。
還是電動車的急先鋒,富豪(Volvo)、福斯(Volkswagen)都在此設廠生產。
.第二大城科希策,過去曾被一分為二:一邊是貴族、一邊是平民,
曾有過隔離,更懂得包容多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為創意城市。
四個曾受蘇聯統治的中歐國家,如何成為歐盟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
歐洲深度研究者葉克飛,帶你深入認識東移的歐洲心臟。
作者簡介:
葉克飛
希望當個業餘作家,結果成為職業作家;希望成為職業旅行者,結果至今還是業餘旅行者。痴迷東歐,被朋友們戲稱「上輩子是個歐洲人」。
著有《最小但最強,荷比盧的細節》、《德國製造的細節》(以上皆由大是文化出版)、《金庸政治學》、《故人何寂寞》、《殘酷世界和愛的你》和《為戀愛平反》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吳宜蓉
即食歷史部落客/Seayu
地理及國際情勢臉書粉專/巫師地理
作家、「波蘭女孩×台灣男孩」YouTube創作者/蜜拉與士愷
各界推薦
或許因為曾經受過社會主義影響,「前東歐國家」在不少人心中,仍停留在比西歐國家落後的印象。不過,本書作者以豐富資料和照片,讓你重新認識這四個在歐盟時代脫穎而出的國家。這些國家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更在擺脫社會主義陰霾後重新出發,成為近年歐洲經濟和科技的心臟地帶。讀畢此書,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本集歷史、經濟和文化內容的人文好書,也是一本深度旅遊指南!
──即食歷史部落客/Seayu
歷經蘇聯洗禮,再到歐盟成員,相對西歐悠久的工業化及資本發展,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勞力成本較低,因而受許多跨國企業青睞,入歐之後發展快速,使之在整個歐洲市場具有一定的經濟潛力。除此之外,這些國家也是歐盟及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地緣戰略的重要前線。近年來,中歐國家就經貿及理念,與臺灣多有合作往來,也積極關注臺灣政經局勢,值得我們好好認識它們!
──地理及國際情勢臉書粉專/巫師地理
相較於大家熟悉的西歐,大多數人對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的認識較少,甚至有些人可能還停留在過去的印象,認為這些國家的人民生活在鐵幕之下,生活困頓。
其實,在過去的30年間,他們推翻了社會主義,加入歐盟,經濟飛速成長。在高水準教育,以及薪資較西歐低的背景下,也吸引了許多國際級公司前來投資。
期待透過這本書,能讓你更認識這些充滿潛力的國家。甚至在將來,實際安排一趟旅程,相信你一定會有獨特而深刻的體驗。
──作家、「波蘭女孩×台灣男孩」YouTube創作者/蜜拉與士愷
名人推薦:《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吳宜蓉
即食歷史部落客/Seayu
地理及國際情勢臉書粉專/巫師地理
作家、「波蘭女孩×台灣男孩」YouTube創作者/蜜拉與士愷
各界推薦
或許因為曾經受過社會主義影響,「前東歐國家」在不少人心中,仍停留在比西歐國家落後的印象。不過,本書作者以豐富資料和照片,讓你重新認識這四個在歐盟時代脫穎而出的國家。這些國家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更在擺脫社會主義陰霾後重新出發,成為近年歐洲經濟和科技的心臟地帶。讀畢此書,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本集歷史、經濟和文化內容的人文好書,...
章節試閱
波蘭,與德國、捷克形成「晶片三角」
2004年加入歐盟,是波蘭的重要發展契機。從2004年初到2013底,波蘭共獲得歐盟各種援助基金超過700億歐元,也讓波蘭從冷戰時期孱弱的基礎建設,實現飛越性的發展。波蘭也是前東歐國家中外資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加入歐盟後,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在10年之間,實現超過700%的巨幅增長。即使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波蘭也無懼風險,一度是歐盟區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波蘭的失業率也始終維持在低位,是歐盟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
作為信仰堅定的天主教國家,波蘭的安定目前也是歐洲最佳國家之一。根據2022年全球和平指數(該指數涵蓋社會安全程度、國內外衝突程度與軍事化程度),波蘭排名世界第24位,超過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在治安方面,它甚至比當年的歐洲優等生德國和瑞典更出色。
如今,波蘭的生活也十分便利,行動支付早已普及,各種手機應用程式可以解決生活所需。這顯然與波蘭發達的IT產業有關,借助較低的人力成本和物價,還有在前東歐國家首屈一指的教育,波蘭的IT產業飛速發展,目前已有超過5萬間軟體公司。
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在波蘭投資興建新工廠,計畫在此進行半導體組裝和測試,是中歐和東歐地區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半導體專案。而聯發科也在華沙設立研發中心。德國、波蘭、捷克三國形成的「晶片三角」,讓臺灣晶片巨頭們極為看好。
目前,波蘭已是歐洲第三大、世界第五大氫生產國,加上各種產業鏈,未來值得期許。而在其他製造業領域,例如航空製造業、食品飲料、金屬製品、橡膠和塑膠、焦炭和精煉石油、化工產品、電子設備等,也都是波蘭的強項。為了推動工業4.0,波蘭建立工業4.0平臺和國家技術研究院,並組織工業4.0垂直產業能力中心,藉以在創新的基礎上建立競爭優勢。
對波蘭不熟悉的人,很難想像這個歷史上曾三次被瓜分、二戰時滿目瘡痍的國度,如今如此安定祥和又充滿活力。但如果想想,這是一個誕生了科學家哥白尼與瑪麗.居禮、音樂家弗雷德里克.蕭邦(Frédéric Chopin)、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國度,一切又是必然。
柏林圍牆倒塌,跟這座城有關
古羅馬時代肖普朗便曾建城,後被遺棄。九至十一世紀,匈牙利人將遺留的古羅馬城牆加固,建起新城。到了1153年,肖普朗已是重要市鎮,也曾是波羅的海至亞德里亞海琥珀之路(Amber Road)、東西方貿易的交匯點。直到今天,它仍是匈牙利保留最多中世紀古蹟的地方。
也正因地處邊境,它曾為自身歸屬猶疑。它曾屬匈牙利,1529年歸屬哈布斯堡王朝,一戰後併入奧地利的布爾根蘭(Burgenland),1921年還曾舉行過公投決定歸屬,最終肖普朗人選擇了匈牙利。
在此後的一些歲月裡,或許肖普朗人曾後悔這個公投選擇。作為匈牙利西部邊境城市,它與奧地利一「牆」之隔,可是這道牆,偏偏就是冷戰之牆。
直到1989年5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宣布放棄執政黨地位,實行多黨制。奧、匈兩國外交部長在肖普朗舉行會議,給予匈牙利人自由出入奧匈邊境的自由。6月27日,兩國外交部長還象徵性的一起剪斷了一小節邊境鐵絲網,預示邊境線將被取消。
這一消息引來了不少東德人,他們試圖從這裡越過邊境逃往奧地利,卻失望的見到了仍然存在的鐵絲網和哨兵。雖然哨兵並未執行原有的射殺命令,但東德人依然無從過境。
匈牙利反對黨適時挺身而出,決定在肖普朗郊區的一塊草地上舉辦「泛歐野餐」,號召歐洲人停止分裂,建立統一的歐洲。奧、匈兩國政府也極有默契,約定開放邊境3小時。
1989年8月19日下午,約萬名匈牙利民眾聚集在肖普朗郊外,一邊野餐、一邊聽演說。數百名東德人也來參加野餐會,在現場熱烈氣氛下衝入奧地利,假道前往西德。
此後,大量東德人借旅行之名來到肖普朗,試圖在此出境、逃往西方。匈牙利政府乾脆於9月11日正式宣布開放邊境,此後幾週內,就有超過7萬東德民眾借道肖普朗逃到奧地利,接著繞道前往西德。此事大大動搖了東德社會,同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歐洲長達半世紀的分裂宣告結束。
泛歐野餐雖然發生在匈牙利,卻被視為推倒柏林圍牆的先聲,這個最終促成兩德統一的里程碑事件,至今仍被人銘記。
捷克與斯洛伐克分手,與人民差異有關
1526年,捷克與斯洛伐克都被納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不過,捷克受奧地利影響更大,斯洛伐克則被匈牙利人控制,這便造成了兩者的不同:捷克的市鎮經濟十分發達,斯洛伐克則始終以農業為主。
到了奧匈帝國時代,這種情況更為明顯。二十世紀初,作為奧匈帝國工業中心的捷克,其工業產值甚至占了整個帝國的70%,同時得到了宗教信仰自由、出版自由和教育自由,有著發達的文學和藝術,還擁有憲政和自治經驗。而斯洛伐克則被匈牙利人牢牢控制,教育無自由,文化落後,更無憲政經驗可言。
正因如此,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第一次結合便存在頗多問題。1918年,面對奧匈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決定聯合組成一個新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但這次合併從一開始就衝突不斷,直接導火線便是宗教問題。
當時,長期控制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撤離後,公共管理出現真空狀態,法官、公務員和教師等職位都出現大量缺口。無論是人口和教育程度,斯洛伐克都無法填補,捷克人便大量接手,占據許多重要位置。很快的,捷克籍教師便與當地宗教團體發生衝突,後者認為傳統道德遭遇了冒犯。
此外,失去匈牙利這一傳統市場後,斯洛伐克工業無法與捷克競爭,而出現大量倒閉潮。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顯:1937年,斯洛伐克人口占全國總數的25%,工業產值僅占8%,國民收入僅占15%。
客觀來說,二戰前的中歐地區,捷克斯洛伐克的體制建設相對最佳,但顯然不足以讓這個國家保持長期穩定。斯洛伐克人在上議院和下議院的席位相當有限,斯洛伐克人民黨也被排除在聯合執政的五大黨之外。這一切注定產生衝突,演變為斯洛伐克自治運動,但這場運動被納粹利用,最終導致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瓦解。
二戰後,斯洛伐克再度與捷克「結合」,被納入東歐陣營,不可避免的受到蘇聯影響。但是,蘇聯同樣無法解決捷克斯洛伐克的族群問題,甚至讓一切變得更糟糕。因為蘇聯推行計畫經濟,採「平等政策」,捷克被迫要補貼斯洛伐克,這種不合理、不公平的措施,大大挫傷了捷克人的生產積極性。
而且,蘇聯在並無工業基礎的斯洛伐克,強行推動密集型重工業,使得大量人口集中於城市周邊的工廠,當局為此打造許多赫魯雪夫式建築,以滿足工人群體的居住需求。如今,這些舊工廠多半因為設備落後、產能不濟而被淘汰,被新的農田、綠地所取代,再無痕跡,但昔日的住宅仍然是許多人的棲身之地。
在冷戰時期,即使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有意向斯洛伐克實施經濟傾斜,GDP呈倍數增長,但因為工業集中於鋼鐵、石油等重工業,以及由此衍生的軍工產業,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同時,又因多是原料生產,可持續性低,斯洛伐克人苦不堪言。
不過,如今的斯洛伐克早已不是過去模樣。它雖然國土面積小、人口也不過四百多萬,且在歐洲大陸的位置相對偏僻,但柏林圍牆倒塌後的經濟轉型,以及2004年加入歐盟等契機,斯洛伐克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故鄉
布爾諾是捷克第二大城,也是摩拉維亞地區的中心。城市歷史可以追溯到五至六世紀,當時凱爾特人(Celt)定居於此。在凱爾特語中,「布爾諾」意即山丘之城。九至十世紀,布爾諾因興建城堡而逐漸興旺。1243年,布爾諾正式建市,十六世紀後成為摩拉維亞的經濟與文化中心。十八世紀,布爾諾開始工業化,被譽為「摩拉維亞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是當年歐洲的經濟重鎮。
幾百年來,自由廣場(Náměstí Svobody)一直是布爾諾的中心,也是其最大廣場,見證無數風雲變幻。如今,廣場旁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廣場上的地標是白色的鼠疫柱,柱頂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廣場四周的道路都有坡度,或高或低,可見舊日「山丘之城」的格局。
自由廣場四周道路中,最寬的一條是馬薩里克(Masarykova)大街,也是布爾諾最熱鬧的商店街。沿著大街走,不遠處便可見到如今作為博物館之用的舊市政廳,這棟白色古樸建築始建於1240年,最吸引人的當屬大門上方的五根柱子。這種哥德風格的裝飾柱十分常見,但居中那根居然是扭曲的,或許另有深意,難道是想表達「世間一切都是扭曲的」?
對喜歡閱讀和思考的捷克人來說,這個哲學問題還真不是小問題。在布爾諾出生長大的米蘭.昆德拉,想必也常常在這條大街上走過,或許也會抬頭望向扭曲的柱子。那時的捷克人正處於迷茫中,昆德拉也不會例外,否則也不會有小說《玩笑》(Žert)的問世。雖然《玩笑》發表時,他已身在布拉格。
在布爾諾,無法見到昆德拉存在的痕跡,即使是紀念品商店和遊客中心裡的旅行手冊,也沒有任何一個字提及。
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國,1979年被剝奪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國籍,兩年後他成為法國公民,並以「法國作家」自稱。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笑忘書》(Kniha smíchu a zapomnění)等都以法語寫成,他的最後一本捷克語作品是《不朽》(Nesmrtelnost)。在他眼中,「故鄉」這個概念「只是一個幻想或一個迷思。我懷疑我們是否成為這個迷思的受害者」。
捷克人也一直不待見昆德拉,這就造成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沒人能弄清楚,到底是因為昆德拉將自己視為法國作家,而招來捷克人的不滿;還是因捷克人對昆德拉的不滿,逼得他以法國作家自居。
波蘭,與德國、捷克形成「晶片三角」
2004年加入歐盟,是波蘭的重要發展契機。從2004年初到2013底,波蘭共獲得歐盟各種援助基金超過700億歐元,也讓波蘭從冷戰時期孱弱的基礎建設,實現飛越性的發展。波蘭也是前東歐國家中外資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加入歐盟後,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在10年之間,實現超過700%的巨幅增長。即使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波蘭也無懼風險,一度是歐盟區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波蘭的失業率也始終維持在低位,是歐盟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
作為信仰堅定的天主教國家,波蘭的安定目前也是歐洲最佳國家之一。根據20...
推薦序
前東歐國家逆襲,V4的現代傳奇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吳宜蓉
你對「前東歐國家」的印象是什麼呢?社會主義?貧窮落後?集中營所在?如果腦海中浮現的是這些形象,那麼在你的歷史宇宙裡,冷戰可能還沒結束。
捷克,不僅是蜜月勝地,目前還是我們重要的半導體合作夥伴。2024年9月,臺灣政府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設立首座國際晶片設計培訓中心。波蘭,則是整個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從1990年至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高達857%!
匈牙利,一個人口不到一千萬的國家,目前是世界第四大電池製造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斯洛伐克,面積才4.9萬平方公里的內陸小國,人均汽車產量是世界第一,2021年每千人生產了183輛汽車。
而且,這四個國家在歷史上很早就有淵源了!1335年,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波蘭國王聚集於多瑙河最大的河灣處──維謝格拉德(Visegrad)小鎮,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會議中,國王們討論了共同遭遇的威脅,他們不僅要一起對抗哈布斯堡王朝,還要組成貿易同盟,繞過維也納開闢新的航線,創造更有利潤的市場。
六百多年後,蘇聯解體的那一年,隨著社會主義即將崩潰,一個新的政治與經濟秩序即將來臨。他們再度於維謝格拉德小鎮重逢。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波蘭總統和匈牙利總理,在1991年2月15日簽署了《維謝格拉德宣言》(Visegrad Declaration),宣示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的成立。
隨著捷克斯洛伐克分離,目前這個集團被簡稱為V4,他們組成集團的共同目標,是希望藉由相似的歷史傳統,一起努力完成民主化的社會轉型,並尋求成為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北約)的成員國。
V4的成長卓著,在2004年就順利達成全員加入歐盟與北約的目標。2022年,V4的GDP在歐盟排名第4,在世界排名第15。
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縮寫為IMF)公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經購買力平價[按:Purchasing power parity,縮寫為PPP,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準,計算出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而能針對GDP進行合理比較]調整)的人均估算數據,該集團中發展最先進的國家是捷克(人均49,025美元),其次是波蘭(人均45,538美元)、匈牙利(人均43,601美元)和斯洛伐克(人均42,228美元)。相較之下,俄羅斯的人均GDP則僅為35,310美元。
若要了解現代世界的政治局勢,我們的眼界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西歐列強。波蘭在歷史上深受俄羅斯威脅,在俄烏戰爭中,波蘭堅定支持烏克蘭,不只提供軍事援助,還開放邊界、廣納烏克蘭難民,展現出作為歐洲前線的氣度。
匈牙利則於2024年7月1日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喊出了「讓歐洲再次偉大」的口號。然而,匈牙利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友善關係、拒絕軍援烏克蘭的國家。這些看似矛盾、拉扯與糾結的政治角力,值得我們關注。
在臺灣,很少有專家可以充分帶我們探索中歐的現在與過去,本書作者葉克飛擁有對中歐歷史文化的熱情與深切關注。透過他的引導介紹,你會發現這些國家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驚人的發展現況。讓我們一起打開這本書,深入了解、打破成見,認識多元且充滿活力的中歐。
前東歐國家逆襲,V4的現代傳奇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吳宜蓉
你對「前東歐國家」的印象是什麼呢?社會主義?貧窮落後?集中營所在?如果腦海中浮現的是這些形象,那麼在你的歷史宇宙裡,冷戰可能還沒結束。
捷克,不僅是蜜月勝地,目前還是我們重要的半導體合作夥伴。2024年9月,臺灣政府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設立首座國際晶片設計培訓中心。波蘭,則是整個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從1990年至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高達857%!
匈牙利,一個人口不到一千萬的國家,目前是世界第四大電池製造國,僅次於中國...
作者序
前言
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我對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痴迷,始於對「夢想之地」的追尋。
作為一個對現代文明甘之如飴的城市動物,我一向愛城市多於鄉村。而我夢想中的城市,構想就比較複雜:它應該現代化,不將落後當特色,但也要有人情味;它當然可以有主要的活動區域(Central Action District),但不該只有摩天大樓和孤零零幾棵小樹的寬闊街道;它應該新舊建築並存,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與在自家門口晒太陽的老人家,能同時進入旅行者的相框;它要有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不僅局限於某種口味;它要有悠久的歷史,但歷史建築又不能破敗失修;公共設施當然要齊全,要有足夠發達和多層次的交通體系……。
即使有這麼多要求,我仍可以找到許多符合條件的城市:東京、巴黎、慕尼黑、漢堡、布拉格……。
我從不反對高樓大廈。我反對的是新舊城市的撕裂,高樓大廈帶來的無差別區域性整體拆除,還有被壓榨的公共空間。
在我眼中,華人世界裡最出色的樣本是臺北。它給我的最深印象源自一場夜雨,那天晚上,我獨自在街上遊蕩,遇到老書店就進去看看。突然下起大雨,沒帶傘的我狼狽而行,走走停停,卻發現自己並未淋溼。老建築的騎樓、新建築的屋簷,還有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小吃店,不但可以避雨,也可以讓我自由選擇前行或停留。唯一的障礙也許是過馬路,可是並不寬闊的馬路,能讓行人以最短的時間通過。這讓我想起了珍.雅各(Jane Jacobs)《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裡,那句並不起眼的話:「一座城市,理應讓行人在一百公尺範圍內找到避雨處。」
新舊建築交雜的臺北,對行人極為友好。從高級商場走出來,下一秒就可在老建築前的小吃攤流連;在精緻漂亮的餐廳裡吃過飯,一出門或許就是家老風扇咿咿呀呀、答錄機裡的磁帶也咿咿呀呀的舊書店……它幾乎可以滿足一個人對生活的所有想像。
澳門也很棒,只是於我而言,它有一個無法容忍的缺陷:作為一座賭業發達的城市,它的「書(輸)店」太少了。
即使是高樓密布的香港,新舊區域也沒有貿然分裂,新建物與老建築也依舊共存。甚至可以說,它在極大的繁華裡,極力靠近了理想。
而在歐洲,有許多這樣的城市。它們保持著古樸風貌,古羅馬時期遺址和中世紀古城隨處可見。它們的市容很美,每個街角都宛若童話;受益於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文明進展,兼具富庶與寧靜;它們有時尚的一面,店面櫥窗總能讓人流連;充滿人情味,走到哪裡都可見到友善的笑容……。
那麼,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與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丹麥、瑞典等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又有什麼不一樣?
從市容的角度來說,它們的建築風格和地理景觀與德國相似,但相比德國嚴謹中的精緻,它們更具滄桑感。從歷史來說,它們不及義大利與西班牙那般厚重,卻可以見到一次次歷史的激盪碰撞。從人文來說,僅僅是巴黎的先賢祠(Panthéon),就足以照耀整個歐洲大陸,文學之國捷克、詩歌之國波蘭都只是後來者,可是在我看來,這個「後來者」的身分才最迷人。
人文氣質是我對這四個國家最迷戀的地方。我喜歡卡夫卡(Franz Kafka)的彷徨、喜歡哈謝克(Jaroslav Hašek)的不羈、喜歡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的沉靜、喜歡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的堅持……最重要的是,相比中世紀、乃至於更之前的那些偉大名字,他們的人生與現代文明的跌宕相伴而行,他們記錄的生活,那些美好、迷惘、遺憾或罪惡,都是現代文明的一部分。
這個世界並不總是美好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人類文明飛速前行。政治制度與經濟形態的演變、現代戰爭的陰影、科技的進步,讓歷史被濃縮,也更為跌宕。
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經歷的更多。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它們是中歐國家,但從冷戰的政治意涵來說,它們又是「前東歐國家」。它們經歷過十九世紀的戰爭與民族國家興起,經歷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經歷過冷戰滄桑,更經歷了1990年代以來的轉型。
它們前行的每一步,背後都有人文氣質的呈現,也有各種歷史元素的碰撞和集聚。
1991年2月15日,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組成了四國集團──維謝格拉德集團。這個文化性和政治性的國家聯盟,因在匈牙利維謝格拉德城堡簽約而得名。
近30年來,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在歐盟的地位越發重要。尤其是捷克與波蘭,前者人均GDP早已邁入已開發國家,後者的GDP總量則已穩居歐盟前7位,也是歐盟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與經濟奇蹟相伴的是人文覺醒和對信仰的堅持,它們總有不屈的一面。以捷克為例,轟轟烈烈的「布拉格之春」戛然而止後,捷克知識分子集體迸發出人性的光輝,即使大批大學教授被解僱、所有文學期刊被停刊,失業學者和作家淪為廁所清潔工和鍋爐房司爐(操作鍋爐的專門人員),捷克人仍無所畏懼。而在波蘭,即使在箝制最烈的時期,人們仍然不顧威脅,定期參加教會活動,知識分子堅持地下寫作……。
相比西歐,它們經歷過更多滄桑,從中世紀的「基督教之盾」,到冷戰時期的「另一個世界」,也正因為這樣,它們的新生更值得珍惜。
當然,若覺得這歷史過於沉重,也可以純粹從生活的角度欣賞它們。布拉格的極度精緻、唯美並非捷克的全部,華沙的原貌重建與克拉科夫(Kraków)的千年滄桑不是波蘭的全部,布達佩斯的大氣雄渾也不是匈牙利的全部。至於斯洛伐克,它的氣質因為地理位置和多山地形,顯得更為複雜,這種複雜無法在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全部獲取。
要探尋它們的美,需要「逢城必入」的探訪方式(這正是我喜歡的),也需要關注各種細節。那些散落於鄉野間的小城鎮、城市裡的安靜街道,才是這四個國家最真實的呈現,也是我眼中的「夢想之地」。更何況,對於旅行者來說,它們的物價相比西歐和北歐實在太過美好。
這樣的探訪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在臺北晃蕩時,某日上午不經意經過牯嶺街。見到路牌時才恍然,我竟然沒有打算專程拜訪。
清靜的街上,偶有老榕樹靜立。老書店僅餘幾家,訪客不多。當年,這裡一度繁盛,1950至1960年代時,舊書攤和書店高達兩百多家。早年歐美各地的東亞圖書館,都曾專程來此搜購文史書籍。那些沒落的喧囂,盡是逝去的時光。
除了是當年的舊書雲集之地,牯嶺街還帶著電影導演楊德昌的印記──只是,這個當時已去世數年的人,從來都不是俗世生活中常常念及的選項。似乎只有不經意間,才會想起他的憤怒與堅持,想起他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所有的旅行,都是為自己人生的記憶尋找注腳。
前言
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我對捷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痴迷,始於對「夢想之地」的追尋。
作為一個對現代文明甘之如飴的城市動物,我一向愛城市多於鄉村。而我夢想中的城市,構想就比較複雜:它應該現代化,不將落後當特色,但也要有人情味;它當然可以有主要的活動區域(Central Action District),但不該只有摩天大樓和孤零零幾棵小樹的寬闊街道;它應該新舊建築並存,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與在自家門口晒太陽的老人家,能同時進入旅行者的相框;它要有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不僅局限於某種口味;它要有悠久的歷史,但歷...
目錄
推薦序前東歐國家逆襲,V4的現代傳奇/吳宜蓉
各界推薦
前言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第一章捷克,歐洲半導體新基地
01 曾經的軍火商,轉型科技業
02 當無產階級革命的鐘聲響起
03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故鄉
04 美國百威啤酒真正發源地
05 用喜感消解強權,用反諷找回尊嚴
06 在布拉格,卡夫卡只屬於遊客
07 用一個笑話,抵抗威權
08 夢幻的布拉格,唯美的慕夏
09 高堡公墓,埋葬著這個國家的靈魂
10 迷霧中的特雷津集中營
第二章波蘭,IT人才與他的產地
01 人文與科學,讓波蘭成為歐洲奇蹟
02 風雨中抱緊自由──來自鐵幕之後的教宗
03 這座城市,人們仍在寫詩
04 奧斯威辛,數十年仍未散去的陰霾
05 存放蕭邦心臟的城市──華沙
06 史達林送給波蘭的「禮物」
07 波茲南事件,波蘭脫離蘇聯控制的里程碑
08 羅茲,見證工業榮光
09 世界最危險走廊,三次大戰可能在此引爆
10 哥白尼之城──托倫
11 烏克蘭難民離鄉的第一站:普熱梅希爾
12 歐洲亞麻之都的凋零與新生
第三章匈牙利,要讓歐洲再次偉大
01 歐盟中的異類,反而獲得更多機會
02 祖國不自由,我就不回去
03 千年前,匈牙利在此成為基督宗教國家
04 千年修道院,見證國家動盪歷史
05 柏林圍牆倒塌,跟這座城有關
06 匈牙利的凡爾賽宮
07 世界上相鄰最近的三國首都
08 工業記憶,散落在古樸的城市
09 戰爭是親身經歷,也是集體記憶
第四章斯洛伐克,全球代工生產鏈的強將
01 隱藏的汽車工業大國,電動車的急先鋒
02 布拉提斯拉瓦,安徒生口中的童話之城
03 曾有過隔離,更懂得包容──科希策
04 「金城」克雷姆尼察,700年來仍在鑄幣
05 上海建築大師鄔達克的故鄉
06 在「銀城」,我入地又上天
07 錯過工業革命的東斯洛伐克
推薦序前東歐國家逆襲,V4的現代傳奇/吳宜蓉
各界推薦
前言與現代文明同行的夢想之地
第一章捷克,歐洲半導體新基地
01 曾經的軍火商,轉型科技業
02 當無產階級革命的鐘聲響起
03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故鄉
04 美國百威啤酒真正發源地
05 用喜感消解強權,用反諷找回尊嚴
06 在布拉格,卡夫卡只屬於遊客
07 用一個笑話,抵抗威權
08 夢幻的布拉格,唯美的慕夏
09 高堡公墓,埋葬著這個國家的靈魂
10 迷霧中的特雷津集中營
第二章波蘭,IT人才與他的產地
01 人文與科學,讓波蘭成為歐洲奇蹟
02 風雨中抱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