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揭露美元如何支配全球,美元體系為我們的財富帶來的影響。」
──克里斯多福‧倫納德,《紐約時報》暢銷書《撒錢之王》作者
作者薩萊哈.莫辛,為彭博新聞社駐華盛頓高級記者,
她在2021到2023年間,採訪超過一百位以上的美國貨幣政策策劃者,
包括柯林頓總統時代的財政部長魯賓、川普時代財政總管梅努欽,
到拜登總統的葉倫,以及聯準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要官員們。
本書完整揭露財政部與美元政策的歷史,
強勢美元如何誕生?透過利率的一漲一降,
讓美股成為全球投資市場標竿,創造或吸走全世界的財富。
歷任財政部長如何把美元當經濟制裁的武器,修理那些不聽話的?
美元武器不只鎖定國家,對於個人財富的影響更能達到生殺予奪的程度,
例如,凍結俄羅斯金主傑里帕斯卡的資產,作為普丁侵犯烏克蘭的懲罰。
中國、印度、俄國甚至歐洲國家亟思的「去美元化」,到底可不可行?
◎美元霸權的誕生:布列敦森林會議
布列敦森林會議之後,以美元為世界貨幣秩序的準則就此定調,
此一遊戲規則讓美國能以低利率借到鉅額的債款;
強健的貨幣也使人們偏好購買國債、房地產等美元計價商品,
為美股帶來前所未有的榮景。(臺灣也掀起美股投資熱)
◎美元武器化,財政部成為國安部附屬
911恐怖攻擊後,管錢的財政部居然設立「戰情辦公室」,
透過公私部門密切合作,經濟制裁那些不聽話的:
封鎖利比亞暴君格達費的300億美元、領導人一句話觸發股市崩盤、
將世界第二大鋁製造商逐出美國金融體系……甚至還能做得更多。
◎觀察歷任美元總管們的行動,看準投資趨避
從喊出強勢美元口號的魯賓、
與中國拉起互利橋梁的鮑爾森、
川普執政時致力維持平衡的梅努欽,
到最受投資市場歡迎的財政部長葉倫,
為什麼全世界各國都如此關注歷任財長對於升息、降息的態度?
手中握有美元、投資股市債市、公司業務涉及國際貿易的我們,要如何趨避?
美國撒幣成兵,把美元當武器,如何創造或吸走全世界的財富?
有其他貨幣可以取而代之嗎?能替代到哪種程度?
當美元與人民幣展開正面對決,會如何影響投資設廠、理財買股?
彭博新聞社駐華盛頓高級記者的第一手觀察。
作者簡介:
薩萊哈.莫辛(Saleha Mohsin)
俄亥俄州人,曾居住於挪威奧斯陸(Oslo)與倫敦。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駐華盛頓高級記者,Big Take DC podcast節目主持人。負責報導美國財政部相關新聞,記錄華盛頓特區之政策、政治與權力角力。報導內容涵蓋了美國日益使用經濟制裁之傾向、不斷增長的聯邦赤字,以及國際經濟外交策略等各個方面。
莫辛在2016年移居華盛頓前,報導過挪威經濟(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所在地);亦曾跟隨川普時代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 Mnuchin)周遊世界,從印尼、阿根廷到以色列,造訪十多個國家。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曾任網路電玩編譯、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野草攻勢》、《讓人無法拒絕的神奇字眼》、《明茲柏格給主管的睡前故事》(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財經主持人/詹璇依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劉瑞華
名人推薦:財經主持人/詹璇依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劉瑞華
章節試閱
讓美元成為世界的儲備資產
如果你隨便詢問一位經濟學家:「我們今日所知的全球經濟秩序是如何誕生的?」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布列敦森林會議」的故事。這段故事始於另一場戰爭的結束,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厭戰官員們,一同聚集在美國東海岸一座鄉間滑雪度假村。盟軍從法國諾曼第(Normandy)登陸(二戰的轉捩點)不到一個月,美國就邀請盟軍44國的經濟官員,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一間名叫布列敦森林的度假村開會。超過730名官員飛抵現場,他們都抱持著明確的使命:為多國經濟合作擬定藍圖。1944年,他們在華盛頓山飯店(Mount Washington Hotel)開了超過21天的會議,最終重塑了世界的格局。
到了1944年,美國已經準備要成為地球上最強的國家。這個國家被某些人稱為「搖籃中的海克力斯(Hercules)」,現在準備要行使它與生俱來的地緣政治權力,並利用其個頭、財富和生產能力來統治世界。它本來只是為了奮力擺脫英國君主政體高壓統治、團結起來的少數殖民地,如今已蛻變為由憲法所支撐的民主國家,不但撐過南北戰爭,還成功將48州團結起來,成為組織性聯邦。它不但是世界最大經濟體,還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黃金儲備量(這多虧了加州淘金潮)。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從兩次世界大戰灰燼中崛起的強權,因為國內的基礎建設幾乎毫髮無傷,而其他所有國家多數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傷。
時任美國財政部官員哈里.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借助了這股力量,讓萬能的美元成為地球上最重要的貨幣。
《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協議正式於7月22日生效,它宣誓承諾終結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民族主義的時代,而這項承諾的核心正是新生的全球霸權——美國,以及它的貨幣。懷特代表了美國這隻巨獸,將美元置於世界新制度的中心,維持與黃金之間的兌換關係。這個新制度設立了兩個跨國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建立了國際貨幣體系,確立了新經濟秩序中關鍵的三個組成分子。
這基本上就是將美元「加冕」為全世界的儲備資產,也就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基礎、必用的貨幣。在布列敦森林會議期間,眾人議論著「統一創造不屬於任何國家的世界貨幣」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項。但懷特身為戰後金融秩序的籌劃者,他借助美國的規模,以及美國將提供最多錢,來資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重建活動的事實,促使這群人將美元尊為全世界的儲備資產。這也使得黃金的地位次於美元——黃金在當時被人視為上帝的贈禮、讓商務邁向文明。美國持有的大量黃金,給予美元強大的購買力。美元能夠把黃金當成靠山,使美元理所當然被選為容易轉換的全新儲備資產,讓各經濟體可以依靠它。
聚集在布列敦森林的經濟官員,同意將他們的貨幣依附於美元,而不是直接依附於黃金。作為交換條件,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執政時的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承諾將美元定價為「1盎司黃金換35美元」。
就這樣,美元坐穩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位置。現在財政部要負責將各國團結起來,成為相互依賴的和平經濟體。接著美國將會建立全球性的金融和軍事保護傘,降低再度爆發世界大戰的機率。作為回報,美國也將開放巨大的市場,讓全球消費者以美元交易美國的產品和服務。
印紙幣的鬼點子成功了
布列敦森林會議之後那幾年,美國的經濟一飛沖天。從二戰結束到1970年左右,美國人口成長了60%以上,幾乎占了世界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在這30年間(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美國經歷了生活水準的大幅提升、以及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販售芭比娃娃(Barbie)、播放《我愛露西》(I Love Lucy)等熱門影集的電視,這些元素幾乎進入了每一個美國家庭的客廳。這個經濟體更是有超過軍事支出兩倍的金額在支持,鞏固了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儲備貨幣的持有者,以及世界安全的維護者。
這段時期強化了「信用良好」這個承諾,意味著當時蔡斯「印紙幣」的鬼點子成功了。這段黃金時期也強化了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索在1994年布列敦森林會議上的絕對誓言:一個健全的國家將會負責保管全世界最重要的資產。美國是經濟與外交安全的來源,也是令人羨慕的民主政府範式。其政府底下的關鍵機構(像是中央銀行)都獲得法定的獨立性,得以免於受政治介入。美國已經展現自己有能耐持有全世界的儲備資產,讓美國的國力與美元的首要地位變得密不可分。
但1970年代的動盪,迫使美國必須證明自己的實力。1971年,為了緩和通貨膨脹(接下來15年,政策制定者都為此傷透腦筋),尼克森總統廢除了金本位制,因為他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黃金去支應外國持有的美元。這樣做等於將世界拉離了布列敦森林協議所建立的固定匯率制度(綁定黃金的價格)。由於尼克森的改革,世界被推向浮動匯率制度,這意味著市場會基於供需來決定貨幣的價值。這是戰後經濟組織(布列敦森林會議的共識)的重大轉變,也表示成長與繁榮的黃金時代要結束了。
尼克森的決策所造成的動盪,以及隨後為了緩和通膨進行的抗戰,導致美元的價值太強勢,美國國內外的政策制定者都為此感到不安。1980年代,又經歷了一波動亂,使美國的權力幾乎達到顛峰。
貨幣緊縮與擴張
截至1985年的5年期間,美元的價值和其他四大貨幣(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相比漲了50%,這對於美國經濟造成了部分損傷,尤其是出口商品到其他國家的產業,例如製造業和農業。
美元增值意味著美國製造的商品(像是車子和電子產品)都貴到買不起,而其他國家因為貨幣價值沒這麼高,產品就相對便宜。以索尼(Sony)的Walkman隨身聽為例,它是日本科技公司的產品,1985年時比美國製造的仿製品還便宜25%左右。
製造業和農產業受到重創,農業貿易淨額縮水了一半以上、美國的製造業勞動力裁減了將近四分之一。從1981到1982年,美國與全世界處於二戰之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美國的高利率使美元飆漲,而始作俑者是聯準會主席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的緊縮貨幣政策(目標是讓經濟擺脫通膨),以及雷根總統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儘管財政部介入、打算弱化美元,卻仍不足以緩和來自國會保護主義的壓力。當時有位德國官員說,美國政府是「善意忽視」(benign neglect)美元的強度,但雷根並沒有發現強勢美元所帶來的問題,至少沒有馬上發現。在一次記者會,有人問他對於美元價值過高的看法,他說這是「一種福氣」。保護主義正在國會肆虐,一位民主黨參議員說,美國人比較偏愛「不會痛扁他們的軟弱美元」,並且提到5年來,國內各地農業與製造業的利潤,和就業機會都不斷減少。
在這動盪之際(雷根第二次就職期間),詹姆斯.貝克匆促宣示就任財政部長——宣示地點在他家地下室(位於華盛頓特區),而不是橢圓形辦公室。政府的經濟團隊已決定視「修正美元強度」為關鍵任務,而假如雷根想復甦美國經濟,貝克就必須上工。
積極且祕密的干預貨幣
詹姆斯.貝克,美國第67任財政部長,大學期間曾在經濟學考試不及格。他是一位冷酷的政治人物,結交了許多共和黨的貴族朋友。他願意採取挑釁的姿態守住自己的權力,哪怕這樣幾乎是在藐視法律和政治權威。1984年,當時擔任雷根總統幕僚長的貝克,明白且祕密的指示聯準會(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貨幣權威)主席,在雷根連任之前不要調漲利率。這是一場豪賭。光是「看起來」像以政治理由干預聯準會的行為,就已經很危險了,但貝克顯然願意冒一切風險來確保雷根連任。結果伏克爾主席無視他的要求。
這個男人的性情就是這樣。他在1985年當上財政部長,此時美元比其他貨幣強勢許多,使得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們必須祕密聚會,並一致同意削弱它。
這場會議祕密到雷根大多數的內閣官員都不知情——貝克與四個最有錢國家的財政部長,在曼哈頓廣場飯店(Plaza Hotel)那闊氣的黃金會議室(Gold Room)內聚首。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敲定一項協議,集體降低美元的價值,並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各國的中央銀行攜手合作,在公開市場買進足夠的美元、使它貶值,讓外國人買得起美國商品。這也讓外國政府更容易償還以美元計算的債務。
這項《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太有效了,不到兩年美元就貶值了40%,因此必須有人主動將這項計畫顛倒過來。同一組國家的財政部長們選擇巴黎羅浮宮作為第二次祕密會議的場地,他們一致同意要集體努力,阻止美元貶值(但這次要努力好一陣子了)。
到了1987年,任期進入第二年的貝克已經成功馴服了美元。正當世界準備要全球化之際,貝克證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這個概念反映美元在全球商務的普遍性)已根深蒂固,因此它將會把所有經濟體團結起來,藉此成功控制貨幣交易人。貝克已經種下更多整合經濟的種子,這個經濟體受到自由貿易驅動、並由美國領導,將會在接下來10年培植起來(不可否認,1980年代的貨幣干預〔先阻止美元增值,再阻止美元貶值〕有負面效果。日本接下來至少10年都身受其害,因為它必須應付出口產業隨之而來的轉變)。然而有一批關鍵選民,因為上述所有鬼鬼祟祟的貨幣政策而吃盡苦頭,他們不久後就會開始反抗了。
政府積極且祕密介入,想要管理美元和其他貨幣,這種模式使得外匯市場(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獲利)必須不斷猜測政府何時會干預、害他們慘賠。在廣場飯店和羅浮宮簽訂的協議,揭露了財政部長們有一個未公開的匯率指標,而他們願意為此而戰,無論是口頭向市場示意他們即將介入,或是真的利用貨幣儲備來管理匯率。交易人開始過度解讀政策制定者每一次的嘆息或欣喜,推測出各國政府想藉由貨幣達到什麼目的,並企圖在另一次的祕密飯店協議(或許會導致全球外匯市場的緊張波動)簽訂前就搶先交易。
例如有一次,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雷根最後一年任期的財政部長,後來又擔任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的財政部長)不小心讓反漲的美元又跌回去,因為他對市場波動發表輕率的言論,對貨幣交易人來說,聽起來就像財政部長喜歡弱勢的美元。投資人擔心迎來另一次多國介入,於是趕緊賣掉美元,結果造成它短暫貶值。
貨幣價格的反彈令人不安,但財政部努力抑制這種市場波動,反而在接下來幾年產生反效果。一般民眾不會注意到財政部和金融專家之間的角力,但是接著發生的事情,將會預告往後數十年經濟面上的成敗。
二戰最後一年,布列敦森林會議的決策,讓美元跟英語一樣重要且普及。這表示想找個安全的地方存放現金的外國人,可以永遠指望美國,讓美國政府能夠便宜借到錢、然後花大錢建立更好的未來;背負巨額債務的國家當中,也只有美國成功說服投資人做這種事。美國至今仍享有這種「權力循環」:大家信任美元(還有美國的民主政府),讓美國可以用便宜的債務來融資,再用這筆錢購買最先進技術研發出來的醫療設備,以及飛機、iPhone 等新發明。這一切都是自由市場的創新以及超強國力(保障國家免受外敵威脅)所推動的。這種投資增強了美國的經濟、軍事和科技才能,讓它的經濟(以及美元)更具吸引力。
但這種權力也帶來了巨大的責任:世界要求美國成為一個繁榮的民主國家。全球市場與美國公家機關的廉正程度密不可分,由制衡原則和法治所組成的制度,則間接負起了治理這個市場的責任。基本上就是透過監管美元,讓美國來扮演裁決這個世界金融體系的角色。
這也意味著美國必須給其他國家一個交代:財政部要能夠成功駕馭美元,使其和美國的軟實力、強勢貨幣的支配地位名實相符。
讓美元成為世界的儲備資產
如果你隨便詢問一位經濟學家:「我們今日所知的全球經濟秩序是如何誕生的?」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布列敦森林會議」的故事。這段故事始於另一場戰爭的結束,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厭戰官員們,一同聚集在美國東海岸一座鄉間滑雪度假村。盟軍從法國諾曼第(Normandy)登陸(二戰的轉捩點)不到一個月,美國就邀請盟軍44國的經濟官員,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一間名叫布列敦森林的度假村開會。超過730名官員飛抵現場,他們都抱持著明確的使命:為多國經濟合作擬定藍圖。1944年,他們在華盛頓山飯店(Mount Wa...
推薦序
令人又愛又恨的美元
財經主持人/詹璇依
這幾年因為升息影響,「強勢美元」已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真正的強勢起來了。
美國是影響全球經濟的大國,因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聯準會)的貨幣還有利率政策,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甚至在金融市場還有句話說:「美國聯準會是全世界的央行標竿。」在聯準會開啟升息循環之下,全世界所有主要貨幣在這兩年的勢頭都輸給了美元。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以金融商品來說,美元保單或是美元高利定存變得炙手可熱,這就叫做「順著美元政策賺趨勢財」。
但學過經濟學都知道,匯率受兩國之間的相對利率影響,資金流動往往是從利率低的國家往利率高的國家流動,白話解釋就是,當強勢美元成為全球金融舞臺上的主角,其他非美貨幣就沒戲唱了,都只有當貶值配角的命運。這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當然不算壞事,但站在新興國家的立場,卻一點也不樂見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相信各位一定聽過,在強勢美元之下,要留意的風險之一就是「新興市場在強勢美元之下,可能會爆發連鎖性的破產或倒債危機」。我們先討論,為什麼強勢美元容易造成新興國家破產。主要還是因為,美元的保值性跟流通性高於許多新興國家貨幣,再來因為放款給新興國家的風險很高,如果又採取信用度較低的新興國家當地貨幣付款,就會變成雙重風險,因此新興國家的債權人,大都傾向接受美元計價債券。不過造成的必然後果就是,這些持有大量債務的國家,一旦碰上美元升值,債務危機就會一觸即發。
但為什麼美元能有今日的價值跟地位?就要先分享這句在金融市場的老話:「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那是你們的問題(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it's your problem.)。」這句話聽起來不甚悅耳,卻非常貼切,不只牽動了「黃金—美元—石油」的三角關係,也奠定了美元強勢半世紀的基礎。而這句經典名言是出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任命的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ally)的名言;當年因為美國黃金儲備幾乎見底,加上各國都拿美元來兌換黃金,也讓美元面臨貶值壓力,於是美國政府宣布解除「美元—黃金本位制」,也就是說,用實體黃金支撐美元地位的固定匯率(當時一盎司黃金可換35美元)時代結束了。
這在當時被稱為「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美國任性的表示不再看有多少黃金,而可以恣意的將白紙印成鈔票,表面上看起來霸氣十足,但這又不是玩大富翁遊戲,印再多鈔票,若沒有流通跟保值性,也就真的跟大富翁紙鈔沒兩樣了。少了黃金支撐美元的價值,美國該怎麼辦?就把腦筋動到了石油身上。
19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之後,「石油美元協議」正式成立。美國要求,所有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國家都必須以美元作為石油唯一計價貨幣,賣石油的盈餘還必須投資於美國國債,而美國則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軍事支援,和保護不受以色列侵犯作為交換。雙方各取所需,如此一來,石油美元幫助美元鞏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也替美國人帶來了繁榮時代。
在過去只能跟OPEC買油的年代,這代表了其他國家若想購買石油,就要先累積美元,因此,美國因成為「石油—美元」唯一兌換關係,就成了貨幣戰爭核心,也享受到成為全球企業銷售商品首選市場的好處;此外,外資流入美國國債,也支持低利率和強勁的債券市場,美元也因此重塑了信譽、並奠定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不過在2024年6月,沙國表明不續簽此協議,這讓後續美元走勢將更撲朔迷離。
而事實上全世界的石油銷售,有五分之一已經不使用美元了,這個比例可能還在慢慢擴大,加上隨著人民幣發行數位貨幣,以及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入主白宮的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美元的影響跟後續對全球的衝擊都將持續,如何能持盈保泰,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歷史、接受現況,並試圖對未來做出最好的決策。而我相信這本讓人驚豔的書,也絕對會是內幕報導中的傑作,它全面揭露了美元如何支配全球,以及美元體系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讓投資人可以更了解歷史,做出更加適合的投資決策。
令人又愛又恨的美元
財經主持人/詹璇依
這幾年因為升息影響,「強勢美元」已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真正的強勢起來了。
美國是影響全球經濟的大國,因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聯準會)的貨幣還有利率政策,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甚至在金融市場還有句話說:「美國聯準會是全世界的央行標竿。」在聯準會開啟升息循環之下,全世界所有主要貨幣在這兩年的勢頭都輸給了美元。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以金融商品來說,美元保單或是美元高利定存變得炙手可熱,這就叫做「順著美元政策賺趨勢財」。
但學...
作者序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節錄)
……
美國財政部成立於1789年,在獨立戰爭後的騷亂歲月期間,負責管理美國的財政,監管美元發行,並且穩定這個國家的信用。它所付出的努力,使自由市場與開放貿易制度變得更加順暢。市場與經濟的自由民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假如你切斷美國人提升經濟地位的途徑,他們就會開始對政治體系失去信任;假如你暗中顛覆民主制度,企業就可能沒信心在美國做生意。
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亂,美元才確立其「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過去30年來,這股力量已逐漸鞏固。本書就是在談美元的驚人崛起,以及它如何被當作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武器。它也記述了強勢美元政策對於美國國內外無心的(有時還是毀滅性的)影響。
如果想了解這段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美元總管們的行動:這些人在經濟與政治動盪之際擔任財政部長,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並維持美元這個影響力來源。這些人不只有珍妮特.葉倫,還有羅伯特.魯賓、亨利.鮑爾森、史蒂芬.梅努欽,以及財政部數千位無名英雄,他們付出自己的生涯來保護全球金融體系,藉此鞏固美國的民主制度。身為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的記者,我曾經訪談過上百位關鍵人物:現任和前任財政部長們、聯準會、白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世界銀行,以及私人企業的主管,還有現任和前任外交官們。這些訪談都揭曉了過去30年來,財政部的美元政策是怎麼塑造出來的。
……
各經濟圈內的專家都公開質問:「假如二戰後那場決定命運的布列敦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中,美國官員未能如願將美元捧上王座,世界是否會變得更好?」、「因為依賴美元而惹上麻煩真的值得嗎?」
2008年美國造成的房市危機震撼全球市場後,投資人和盟友提出了同樣的問題;2018年川普總統開始課徵貿易關稅之後,他們又問了一次。
美元的支配地位出問題,連帶讓美國的霸權也出現問題,迫使其進入新的防禦型態。再次強調,其中有些反對的態度與跡象很細微:2023年春天,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低調召開公聽會,討論該怎麼「留住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此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研究室(提供客觀公正的報告給美國國會),發表了一篇長達43頁的論文,探討17世紀以來,導致貨幣支配地位產生變化的歷史模式。
然而導致美元支配地位受損的最大因素,並非源自國境之外,而是來自一連串的政策自傷,使大家不禁懷疑,美國是否應該繼續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近百年來,全球秩序首度出現變化,有個明確的聯盟(以中國為首)正在團結起來挑戰美國的權力。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應付國政方面的內部衝突,而這些衝突正不斷削弱領導人和選民之間的信任。
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秩序可能失序?
自從美元被尊為世界通用的貨幣,它面臨過幾次危機,有些微小但顯著的裂痕已經變成了永久性的傷害。
這些危機可以分為兩類:國內和國外。在美國國境內,美元從美國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大災難中倖存下來,這場災難使得財政部的美元總管們面臨了信用危機。之後美元遇到了一位善變的總統,一再表示要積極介入外匯市場,弱化美元以獲取政治利益。
然後,美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嚴重忽略了「擁有統治世界貨幣」所帶來的不利因素。支持美元強勢價值的政策,是19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關鍵信條。全球化與美元的高價值,為許多人帶來豐厚的財富,以至於美國的領導者們忽視了一件事:有一大群美國民眾正在受苦。一種貨幣過於強勢且稱霸太久,再加上經濟整合使得外國競爭者分走了美國製產品的市占率,讓美國製造業的枯竭更加惡化。本世紀的頭十年,「飛越之州」(譯按:flyover states,泛指美國中西部地區)的美國居民們,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就業機會被移至中國和世界各地,他們發覺自己攀爬經濟階梯的能力變弱了,而權貴們卻在歌頌導致這群平民衰敗的罪魁禍首。這樣的疏忽使得國內的社會與文化方面爆發了騷亂(從選舉遭到質疑,到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在美國政界崛起),讓美國民主制度的核心信條蒙上了一層陰影。
我們很難知道這個自我破壞的循環從何時開始。起點是2019年,川普考慮指示財政部長史蒂芬.梅努欽「弱化美元」嗎?還是始於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又或是美國立法者黨派對立顛峰的2011年和2023年?當時美國的領導者們對於債券上限的議題爭執不下,讓投資人懷疑,國會是否無法在提高債務上限這個議題上達成共識。這一切都讓美元看起來更沒吸引力,且讓人對美國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變弱的超級強權,並有著一套飄忽不定的財政管理制度。這個新形象可不是好兆頭。接續不斷的領導權之爭(總統質疑選舉結果、笨拙的眾議院議長之爭)亦持續為國家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經過好幾個世紀,歷史已經展現了貨幣與政治優勢之間的連結。18世紀,當英國取得經濟影響力時,英鎊取代了荷蘭盾。接下來數十年換美元稱王,因為美國超越英國成為20世紀中期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股浪潮可能會再次變化。
去美元化的後果影響深遠。它意味著美國必須量入為出,或是應付更高的借款成本。由於能花的錢變少了,嚴重分歧的國會將被迫大幅刪減預算。美元儲備率下滑,將會限縮華府在經濟面的治國選項,最終弱化一條能夠對全球衝突產生影響力的關鍵管道。只要越多國家和公司,不靠美元就能建立直接的貿易通路,美元的影響力就會越小。
而在一個因全球化缺陷變得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未來的世界秩序是否仍能藉由美元維繫在一起,就有待商榷了。民族主義式的經濟政策,如今受到共和黨和民主黨雙方支持,有時甚至會取個比較好聽的名字,像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美元不再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而存在,而是為了照顧美國的盟友。
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秩序,讓美國能以低利率借到鉅額的債款(2023年為33兆美元),這都是因為世人知道,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止美國政府償還款項。這種信用非常重要,畢竟債務一直都是美國強大經濟實力的關鍵。因此,正如美國的領導者試圖彰顯其永久持續且強大的民主制度,他們也努力展現出經濟面優勢。這也延伸到政府的聯邦債券市場——它是政府、企業、投資人和個人在面臨不確定性時(可能是戰爭或流行病)的避風港。
強勢的美元源自美國強大又持久的經濟,因此它崛起與存續的故事,就等於美國自身興盛又長久的歷史。正如曾於1995至1999年任職的著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說過的:「民主的命運和市場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節錄)
……
美國財政部成立於1789年,在獨立戰爭後的騷亂歲月期間,負責管理美國的財政,監管美元發行,並且穩定這個國家的信用。它所付出的努力,使自由市場與開放貿易制度變得更加順暢。市場與經濟的自由民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假如你切斷美國人提升經濟地位的途徑,他們就會開始對政治體系失去信任;假如你暗中顛覆民主制度,企業就可能沒信心在美國做生意。
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亂,美元才確立其「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過去30年來,這股力量已逐漸鞏固。本書就是在談美元的驚人崛...
目錄
各界好評
推薦序 令人又愛又恨的美元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
引言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
第 一 章 強勢總統與弱勢美元
第 二 章 霸權誕生:布列敦森林會議
第 三 章 笨蛋,問題出在經濟的柯林頓政策
第 四 章 維持美元最高地位的魯賓經濟學
第 五 章 製造業與藍領市場的悲劇
第 六 章 用財政部的恐怖分子報復恐怖分子
第 七 章 預知恐攻的水晶球
第 八 章 一位部長的垮臺
第 九 章 華爾街軍備競賽
第 十 章 美元與人民幣正式對決
第十一章 次貸市場崩盤引爆金融危機
第十二章 制裁利比亞,書呆子戰士立大功
第十三章 川普與希拉蕊的新貨幣戰爭
第十四章 總統愛貼文,財政部長忙善後
第十五章 對付敵人,但不用真的流血
第十六章 該動用經濟戰中的核武了
致謝
註釋與資料來源
各界好評
推薦序 令人又愛又恨的美元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
引言 把美元當武器的財政總管們
第 一 章 強勢總統與弱勢美元
第 二 章 霸權誕生:布列敦森林會議
第 三 章 笨蛋,問題出在經濟的柯林頓政策
第 四 章 維持美元最高地位的魯賓經濟學
第 五 章 製造業與藍領市場的悲劇
第 六 章 用財政部的恐怖分子報復恐怖分子
第 七 章 預知恐攻的水晶球
第 八 章 一位部長的垮臺
第 九 章 華爾街軍備競賽
第 十 章 美元與人民幣正式對決
第十一章 次貸市場崩盤引爆金融危機
第十二章 制裁利比亞,書呆子戰士立大功
第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