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處生疑,探照正史隱晦角落
趙匡胤是順天法地,還是背叛幼主?
黑殺將軍神諭,趙光義真是皇帝命?
三子奪嫡你死我活,真宗漁翁得利?
哲宗廢后孟氏逆襲,還朝垂簾聽政?
風雅宋的另一面是詭譎、心計與權謀……
不撥開宮廷政治的層層迷霧,無法看清真實的宋史
宮廷鬥爭貫穿歷代政治史,無論是統一時期的秦漢、隋唐、明清,或分裂時期的三國、十六國、南北朝、十國等,無不經歷漫長的、殘酷的政治鬥爭。但宋朝正史的宮廷卻宛如一股清流,蔚為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父慈子孝、君聖臣賢的皇權政治典範。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全書透過宮廷政治視角,圍繞政治鬥爭中聚訟紛紜的關鍵事件,如陳橋兵變、斧聲燭影、澶淵之盟、紹熙政變等,擺脫既有定論的束縛,力圖從史料中尋找未被遮蔽和美化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還原宋代政治權力的聚散變幻,最大限度地發掘兩宋宮廷權鬥的真相。
將宋朝政治史劃分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與權相四個時期,北宋黨爭的悲劇,僅是書生清談誤國?太上皇導演的皇家倫理悲劇,如何決定王朝的命運?一一揭示不同時期複雜的派系權力問題,以及對歷史走向的影響,提供讀者一條全新理解宋朝的路徑。
「大內偵探」吳錚強教授致力於比勘同一史事的文本差異,挖掘被忽視的舊史記載,鉤考史料的隱微內涵,參酌足資採信的今人研究,再細心拼綴史實殘片,適度運用邏輯推證,揭開層層塗飾的兩宋祕史。
作者簡介:
吳錚強
浙江海寧人,浙江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導師,知名宋史、社會史學者,尋宋旅行家。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負責人,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宋學研究中心、歷史學院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現代社會科學視野下的中國文化本體論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純瑀(魚小姐日記版主、《歡樂宋》作者)
李開周(宋史暢銷作家)
楊宇勛(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明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引言
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
兩宋三百年歷史,為秦以後歷時最久的王朝,留下的歷史文獻也比之前任何朝代豐富得多。這個王朝給後人留下了幾種截然不同的印象。有人說那時積貧積弱,就有人說那是經濟繁華、人口飛躍的時代;有人說宋朝政治腐朽、軍事孱弱,就有人說那是建立正確政治秩序的開端與典範;有人說宋朝前所未有地加強君主專制,就有人說宋朝的士大夫政治相當於君主立憲;有人說宋朝轉向內向不再開放自信,就有人說宋朝的文化藝術成就空前絕後、對外交流無遠弗屆。
種種印象都像是盲人摸象。但是宋朝的統一形象為什麼難以構建?原因之一是文獻記載中對宋朝歷史的諸多關鍵問題都有意掩蓋。缺失了關鍵,整體就被打得零碎,不同人將碎片想像成宋朝的全部,造成各種截然相反的印象。因此想準確認識宋朝,就要把被掩蓋的關鍵重新發掘出來,將其置於破碎的拼圖中。
宋朝歷史被掩蓋得面目全非的關鍵,首先當然是宮廷政治。宮廷政治涉及統治者的聲譽與政治穩定,亦涉及政治路線的權鬥以及士大夫意識形態的塑造。當時有多少理由掩蓋兩宋宮廷政治的真相,今天就有多少理由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掘出來,才能融會貫通地理解及讀懂宋朝的歷史。
《水滸傳》大英雄魯智深的原型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了解這點才能真正體會宋朝的重文輕武。關於太宗繼統,學者們長期關注所謂的斧聲燭影,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黑殺將軍,他預先知道了太祖的死期,只有認識黑殺將軍,才能真正理解宋朝崇祀道教的現象。宋真宗當上皇帝看似是因大哥與二哥或病或死先後出局,但誰能保證宋真宗不是謀略大師,又有誰能算定宋真宗就是真正的贏家?宋真宗的血脈只相當可疑地傳了一代人,宋朝有六個皇帝是宋真宗的四弟趙元份的後裔。
據說某部電視劇描寫宋仁宗與曹皇后為了治理國家而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深厚情感,但宋仁宗哪有一丁點愛過曹皇后?他只愛張貴妃,只想和張貴妃生下皇子。但仁宗的皇子全部早夭,無法想像曹皇后做過些什麼,只知道仁宗想廢黜曹皇后,還在病中大呼皇后「謀大逆」。
宋仁宗的身世之所以不清不白是因真宗必須保證無能生育的劉皇后能夠垂簾聽政。仁宗指控曹皇后「謀大逆」,英宗懷疑曹皇后有廢立之舉,也都是曹皇后在謀劃「同聽政」。宋神宗一代英武,他推行的新政可以理解為太宗的皇四子與皇三子的路線之爭。可惜神宗英年早逝,留下的皇子都沒有成年,他的母親英宗高皇后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垂簾聽政,並徹底廢除新法。哲宗親政後,不但恢復新政,而且廢黜祖母高氏給自己安排的孟皇后。新立的劉皇后野心勃勃,然而新生的皇子夭折,哲宗本人也傷心過度不壽而終。
哲宗死因已無從追究,但徽宗繼位顯然與神宗向皇后排擠哲宗生母朱太妃密切相關,所以向太后的垂簾聽政未必只是徽宗的需要,更可能是向太后與徽宗聯合奪嫡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真宗劉皇后、仁宗曹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連續垂簾聽政,構成了宋朝宮廷史的太后聽政時代。這個現象的影響不局限於宮廷內部,更是仁宗朝以來北宋黨爭的根源之一,抽離了宮廷政治的視角,北宋政治的悲劇就會被簡單地歸咎於書生清談誤國。
宋徽宗在宋金戰爭中禪讓於皇太子,開啟了兩宋的太上皇時代。每個太上皇的出現都是一部家庭倫理的悲劇,帝王家的倫理悲劇深刻地決定著王朝命運的走向,靖康之難、苗劉之變、紹熙政變,無不如此,直到權臣政治登上歷史舞臺。但哪一位權臣背後沒有後宮的奧援?韓侂胄背後是高宗吳皇后與寧宗韓皇后,史彌遠與寧宗楊皇后聯合專政,賈似道也有姐姐是理宗的貴妃。皇帝、後宮與權臣的導傳性更替決定著權臣最後的命運,如韓侂胄的北伐及其被殺,史彌遠扶植理學成為正統思想,賈似道的和戰之策及其竄死等。至此,宋朝以後的歷史軌跡已經若隱若現:南北戰爭及理學與皇權的糾纏……
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讓我們從宮廷政治的視角,重現兩宋的政治風雲。
名人推薦:李純瑀(魚小姐日記版主、《歡樂宋》作者)
李開周(宋史暢銷作家)
楊宇勛(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明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引言
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
兩宋三百年歷史,為秦以後歷時最久的王朝,留下的歷史文獻也比之前任何朝代豐富得多。這個王朝給後人留下了幾種截然不同的印象。有人說那時積貧積弱,就有人說那是經濟繁華、人口飛躍的時代;有人說宋朝政治腐朽、軍事孱弱,就有人說那是建立正確政治秩序的開端與典範;有人說宋朝前所未有地加強君主專制,就有人說宋朝的士大夫政治...
章節試閱
第一章|俠客皇帝
1.皇帝輪流做
宋朝的開國皇帝叫趙匡胤,廟號太祖,所以稱為宋太祖。這個皇帝很奇怪,他本是一介武夫,建立的宋朝卻顯得過於文弱,其實文治宋朝是他的弟弟趙光義開創的。趙光義就是宋太宗,他在軍隊中沒有勢力,所以大興科舉,依靠文人來壓制武人的力量。趙匡胤是軍官出身,深得軍隊的擁護,是武夫的首領。建立宋朝後,趙匡胤雖然削奪禁軍將領的兵權,加強中央集權,但他在世時,沒有人敢看不起武人。然而他的兒子沒有當上皇帝,北宋後來的皇帝都是他弟弟趙光義的後代。如果不是他弟弟繼位,趙匡胤開創的宋朝可能與武人當道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更加接近,而不是那副文弱的樣子。某種意義上講,可以將趙匡胤當皇帝的十多年看成在五代與宋朝之間的過渡王朝,一方面是五代延續下來的「第六代」,另一方面揭開了宋朝的序幕。
直到北宋亡國,南宋開國之君趙構沒有子嗣,趙匡胤的七世孫宋孝宗才得以當上皇帝。這樣一來,趙匡胤在宋朝的皇帝譜系中顯得比較奇怪。首先,僅趙匡胤是武夫形象,從趙光義開始個個都喜歡舞文弄墨。其次,趙匡胤沒讓他兒子當上皇帝,可能是因為他被弟弟謀殺篡位,但武夫的首領怎麼鬥不過舞文弄墨的弟弟呢?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趙匡胤心太大,總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換言之,他很懂在江湖上當大哥,卻不太懂宮廷鬥爭那一套。這種人可以建立一個王朝,卻在宮鬥劇中過早出局,從而揭開了宋朝宮廷政治史的序幕。
趙匡胤是透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建隆元年(九六○)正月初,禁軍將領趙匡胤帶著一支軍隊離開京城開封,向北行軍,本來是要去打仗,因得到情報說北漢聯合契丹將來進攻。陳橋驛是開封城北三十里的必經驛站。軍隊行至陳橋驛過了一夜,第二天,趙匡胤發現被率領的軍隊包圍了。士兵們紛紛鬧事,一致要求由趙匡胤當皇帝,因當朝皇帝年齡太小,不懂得他們打仗的辛苦。
當時的周朝是唐、宋之間五代的最後一個短命王朝,史稱後周。後周傳了三個皇帝,開國皇帝叫郭威,他的兒子都被殺,就認內侄柴榮為嗣子,柴榮以郭榮的名義繼位。柴榮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但顯德六年(九五九)突然病逝,年僅三十九歲,只好由他七歲的兒子柴(郭)宗訓繼位。大周就出了一個小皇帝,政權理論上掌握在柴榮的皇后符氏手中,而當時符太后只有二十八歲。這種孤兒寡母掌權的局面對於軍隊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將士們認為後周世宗柴榮當然是好皇帝,對將士們很好,但他兒子太小,太后是個年輕的寡婦,這兩人根本不懂打仗,所以不能當皇帝。原來五代長期戰亂,皇帝多是長期御駕親征的軍事將領,和軍隊的關係非常親密,對戰爭中誰的表現最出色,誰最忠誠,打完仗之後應該賞賜誰、給誰加官晉爵,都一清二楚。孤兒寡母做不到這一點,自然應該換皇帝。
第五章|昭成太子
1.解救趙廷美
趙廷美的「陰謀竊發」、「大逆不道」應該子虛烏有,是趙普根據趙光義的意旨一手製造的冤案。做出此判斷的依據之一是理論上除掉趙廷美的最大受益者趙元佐反而挺身申救,為此不惜與趙普結為仇敵、得罪父皇趙光義,進而喪失繼承皇位的資格。宋太宗有九子,長子元佐,次子元僖,三子元侃,四子元份,五子元傑,六子元偓,七子元偁,八子元儼,九子元億。三子元侃即宋真宗,宋朝第三個皇帝,四子元份則是第五個皇帝宋英宗的祖父。次子元僖後來被封贈為「昭成太子」,他的故事很複雜。長子元佐因申救趙廷美,反而成為前四子中與皇位距離最遠的一個。
太平興國七年五月,趙廷美被從洛陽送往房州安置,史書中沒有記載趙元佐「獨申救之」的具體情況,但鉤沉史料仍可以呈現概貌。趙普透過李符的指控將趙廷美安置房州,不久趙普為防洩密而處罰李符,應是應對趙元佐調查李符幕後黑手的無奈之舉。這個時間點,趙元佐被封為衛王、授檢校太傅,很可能是趙光義與趙普防止他申救趙廷美的嘗試。而趙元佐加官晉爵同時,年僅十七歲的皇次子趙元僖也被封為廣平郡王、授檢校太保。廣平郡王與衛王在等級上有明顯差異,但兄弟倆「並同平章事」,都獲得了在宰相府處理政事的資格。這樣的安排可以理解為既拉攏又警告趙元佐:除掉趙廷美才能讓趙元佐成為皇位繼承人,如果他不合作,這個機會隨時都可以落到皇次子趙元僖頭上。
趙元佐沒有因此停止申救行動,他與趙普的關係愈來愈糟糕,他的地位變得更加微妙。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冬十月,趙普罷相,「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節度使、兼侍中」。而同一天,更多皇子加官晉爵,「元佐進封楚王,元佑(僖)進封陳王,元休(侃)封韓王,元雋(份)封冀王,元傑封益王,並加同平章事」,並且都可以「赴中書視事」。對於已是親王並同平章事的趙元佐來說,意味著相對地位急劇下降,原本超越所有皇弟的他現在與四位皇弟平起平坐。這時趙廷美還沒去世,這個安排應理解為趙光義的一次制衡:趙元佐要求除掉趙普以拯救趙廷美,趙光義為了安撫趙元佐而將趙普罷相,同時以五子封王來警告趙元佐。
趙普雖被罷相,但畢竟為趙光義除掉趙廷美,需要特別禮遇他。十一月,趙光義在長春殿設宴為趙普餞行,並賜予御詩。或許知道趙元佐欲置其於死地,趙普對賜詩的反應有些肉麻,他捧著御詩「泣曰」:
陛下賜臣詩,當刻於石,與臣朽骨同葬泉下。
第二天趙普已不再早朝,趙光義還向臣僚誇獎他:
趙普於國家有大勳勞,朕布素時與之遊從,齒髮衰矣,不欲煩以機務,擇善地俾之臥治,因詩導意。普感極且泣,朕亦為之墮睫。
趙普對宋太宗的感恩戴德,也透過與趙普關係密切的宰相宋琪再次聲明:
宋琪對曰:「普昨至中書,執御詩涕泣,謂臣曰:『此生餘年無階上答,庶來世得效犬馬之力。』臣既聞普此言,今復聞宣諭,君臣始終之分,可謂盡善矣。」
再再宣示趙普與皇帝的關係是何等親密,但趙元佐仍無法抑制對趙普的不滿。一個月後,與趙元佐關係密切的狀元胡旦獻〈河平頌〉,本是歌頌治理黃河的頌辭中卻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話:
賊臣多遜,陰泄大政,與孽弟廷美咒詛不道,共造大難。強臣普,恃功貪天,違理背正,削廢大典,架豪傑之罪,飾帝王之非,榛賢士之路,使恩不大賚,澤不廣洽。
後面還有一句:
逆遜投荒,奸普屏外。
趙普是除掉趙廷美及盧多遜的功臣,罷相後政治地位也不斷提升。胡旦卻將趙普與盧多遜相提並論,甚至說趙普「架豪傑之罪,飾帝王之非」,簡直把矛頭直指皇帝本人。胡旦這種言論立即引起嚴重後果,馬上有王祜等人彈劾他「指斥大臣,謗讟聖代,下流訕上,宜加竄斥」,胡旦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胡旦是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狀元,這時年近而立,入仕僅五年,他的正義感「爆棚」背後應有趙元佐的支持,畢竟他是皇位爭奪戰中支持趙元佐的重要成員。
趙普罷相並不能幫助趙元佐申救趙廷美,反而讓趙光義更加警惕趙元佐。趙普罷相後一個月,太平興國九年(九八四)正月,趙廷美在房州去世,年僅三十八歲,史書上稱他驚悸而死。趙廷美去世的消息傳來,趙元佐完全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史書上記載他「遂發狂」,說他拿小刀去砍服侍他的人,甚至用弓箭射擊從庭院裡經過的僕吏。本來趙光義除掉趙廷美是為了讓趙元佐可以繼承皇位,結果趙元佐因此與趙普結成死仇。趙元佐若當了皇帝,日後肯定會瘋狂報復趙普,所以趙普無論如何要在生前將趙元左拉下馬,這時趙元佐「發瘋」就給人適逢其時的感覺。無論是真瘋或假瘋,趙元佐就這樣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第七章|章獻皇后
1.神祕的劉皇后
繼宋真宗之後掌握宋朝政權的,並不是他唯一的兒子宋仁宗,而是他的皇后劉氏。劉氏諡號「章獻明肅」,戲曲小說中給她取了個名字叫「劉娥」,史書中的正式稱呼應該是「章獻明肅劉皇后」,以下根據不同時期徑稱劉氏、劉皇后、劉太后,如果與其他劉氏后妃並提則稱「章獻劉」。
劉皇后留下太多謎團。先依據已有的研究交代對劉皇后的一般理解,再在此基礎上嘗試揭示劉皇后早已掩沒在殘酷政治鬥爭中的早期歷史。《宋史‧后妃傳》記載:
章獻明肅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後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延慶,在晉、漢間為右驍衛大將軍;父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初,母龐夢月入懷,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繈褓而孤,鞠於外氏。善播鞀。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國夫人性嚴整,因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宮指使張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為美人。以其無宗族,乃更以美為兄弟,改姓劉。
這裡幾乎每句話都有問題。張邦煒先生已指出,劉氏的父祖劉延慶、父親劉通都「不足憑信」。除了史書上找不到劉延慶、劉通的任何記載之外,提出懷疑的「主要依據有兩點」。
一是劉皇后「無宗族」,曾竭力拉攏高官為同宗。劉皇后想和權知開封府劉綜攀親,弄得劉綜莫名其妙,「臣本是河中府人,出於孤寒,不曾有親戚在宮內」。權發遣開封府事劉燁出自衣冠舊族洛陽劉氏,劉皇后對他說「知卿名族,欲一見卿家譜,恐與吾同宗也」,劉燁嚇得忙說「不敢」。
二是真宗冊立劉氏為皇后時,遭到趙安仁、李迪、楊億及寇準等臣僚的堅決反對,理由就是劉氏家世寒微。參知政事趙安仁說「劉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於相門」,沈才人是沈義倫的孫女,其實這時沈家早已破落。翰林學士李迪說「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翰林學士楊億拒不為劉氏撰寫立后制書,真宗親自和他商量也不行,丁謂以富貴誘惑還吃了閉門羹。楊億說起草制書的前提條件是「請三代」,也就是要把劉氏的祖宗三代說清楚,如果劉氏的確有當大將軍、指揮使的祖、父,楊億就不可能以「請三代」為理由拒絕草制。
「母龐夢月入懷」這種帝后祥瑞是傳統史書的一般套路,不必討論。「繈褓而孤,鞠於外氏」說她在龐姓舅舅家養大,「善播鞀」是說她善長才藝表演,但鞀通常指撥浪鼓,並非高雅的樂器。《宋史》稱「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但《涑水記聞》有龔美與劉氏是離異夫妻的說法:
宮美以鍛銀為業,納鄰倡婦劉氏為妻,善播鞀。既而家貧,復售之。
龔美貧而賣妻的說法出自「樂道父」即王陶的父親王應,他是真宗的潛邸之臣,「樂道父與張耆俱為襄王宮指使,故得詳耳」,被李燾寫進《續資治通鑑長編》,因而被很多學者採信。但《宋史》的說法出自《涑水記聞》,來源是著名史學家劉攽。哪種說法更加可靠呢?這得從劉氏如何出入王府去考察。王應的夫妻說是龔美賣妻,又透過真宗潛邸張耆介紹賣入王府:
張耆時為襄王宮指使,言於王,得召入宮,大有寵。
劉攽的版本則是銀匠龔美承接開封府的鍛銀業務,這時已立為太子、任開封府尹的趙元侃發現龔美是蜀人,請他介紹一位蜀地的女子:
美以鍛銀為業,時真宗為皇太子,尹開封,美因鍛得見,太子語之曰:「蜀婦人多材慧,汝為我求一蜀姬。」美因納后於太子,見之,大悅,寵幸專房。
問題是劉后進入王府的時間,《宋史》只說「后年十五入襄邸」而未記年分,《宋會要輯稿》、《皇宋十朝綱要》卻明確記載劉氏於「太平興國八年入韓邸」。太平興國八年離真宗冊立為太子的至道元年尚距十二年,劉攽的講法根本站不住腳。
劉氏早期歷史的奇異之處除了無宗族、被前夫出賣之外,更匪夷所思的是因「寵幸專房」而被逐出王府。這個問題上,劉攽的說法造成了長久以來的誤導。劉攽說劉氏進入王府是因真宗好色,他對龔美說「蜀婦人多材慧,汝為我求一蜀姬」。真宗對劉氏「寵幸專房」引起真宗乳母的厭惡,而劉氏被逐出王府更因真宗縱欲傷身引起太宗的擔憂:
太子乳母惡之。太宗嘗問乳母:「太子近日容貌臒瘠,左右有何人?」乳母以后對,上命去之。
這樣一來,整個故事就形成「戒色」的主題。但如前所述,劉攽的講法無論從時間還是邏輯上都不成立,而仔細解讀王應的版本,就會發現「戒色」的主題是子虛烏有。
首先,劉氏入王府是因買賣關係,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真宗獵豔的起因。與情欲有關的應是容貌而非材慧,史料中沒有任何劉氏貌美的記載,只說她「智聰過人」、「性警悟」,真宗刻意尋訪智聰警悟的女子做為釋放情欲「寵幸專房」的對象似乎不太合理。其次,進入王府後,劉氏雖然「大有寵」,卻不講「專房」,就不能排除色寵以外受寵的可能原因。第三,劉氏出府只因乳母厭惡,沒有太宗擔憂真宗身體這一環節,同樣排除了真宗沉湎女色的必然性。有人認為乳母逐王姬不合理,劉氏出府需要太宗指令。但假設乳母「惡之」不是因女色而是其他原因,就不能排除真宗接納乳母提議,而主動安排劉氏出府的可能。劉氏出府後被安排在潛邸張耆家中,劉攽的「戒色」故事中,張耆為了避嫌都不敢下班回家。但王應版本中,劉氏在張耆家只是暫住,真宗不久將劉氏安排住在獨立的館室中:
王不得已,置於張耆家,以銀五挺與之,使築館居於外。
這個情節進一步排除了「戒色」主題,因「築館於外」根本不能防止真宗與劉氏相聚,甚至為兩人密會提供了更方便的條件,而真宗在王府寵幸王姬本身也沒有任何不合理。劉氏出府應該不是為了防止劉氏「專房」,可能是掩蓋其他更加祕密、不方便在王府開展的行動。
「築館居於外」的狀態何時結束也是關鍵問題。王應的版本說「徐使人請於秦國夫人,乃許復召入宮」,也就是真宗很有耐心地說服乳母,不久就把劉氏召回宮了。從龔美因此「得為開封府通引官,給事王宮」來看,這個時間點應是淳化五年真宗確立為皇儲並出任開封府尹之後。至真宗繼位,劉氏隨之入宮而被封為美人,又因出身過於寒微,「以其無宗族」就認龔美為兄,讓龔美改姓劉。而劉攽的版本中,因劉氏入宮時,真宗已立為太子,而且是由太宗逐出王府,所以真宗繼位前,劉氏一直無法回到他身邊。
如果以上推論合理,判定《涑水記聞》中王應版本更符合歷史事實,那麼「無宗族」的劉氏早年幾乎是流浪孤兒,她被銀匠龔美帶至京城,在太平興國八年被真宗的潛邸之臣張耆買入韓王府,不久韓王趙元侃將劉氏安排在王府外居住,還特地為她別築館室。待淳化五年趙元侃被確立為皇儲,又把劉氏召回王府。真宗繼位時劉氏入宮,景德元年封為美人,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立為皇后。這樣看來,劉氏大概有十年時間被安排在獨立的館舍,並與真宗保持密切聯繫,大概是劉氏十五歲至二十六歲的經歷。
第一章|俠客皇帝
1.皇帝輪流做
宋朝的開國皇帝叫趙匡胤,廟號太祖,所以稱為宋太祖。這個皇帝很奇怪,他本是一介武夫,建立的宋朝卻顯得過於文弱,其實文治宋朝是他的弟弟趙光義開創的。趙光義就是宋太宗,他在軍隊中沒有勢力,所以大興科舉,依靠文人來壓制武人的力量。趙匡胤是軍官出身,深得軍隊的擁護,是武夫的首領。建立宋朝後,趙匡胤雖然削奪禁軍將領的兵權,加強中央集權,但他在世時,沒有人敢看不起武人。然而他的兒子沒有當上皇帝,北宋後來的皇帝都是他弟弟趙光義的後代。如果不是他弟弟繼位,趙匡胤開創的宋朝可能與武...
目錄
引言
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
第一章|俠客皇帝
1.皇帝輪流做
2.黃袍又加身
3.魯智深是誰
4.義社十兄弟
第二章|斧聲燭影
1.杜太后遺命
2.皇弟與宰相
3.「斧聲燭影」是假的
4.宦官與巫醫
第三章|黑殺將軍
1.死亡預言
2.太祖誅妖
3.皇帝感恩道士
4.洛陽祭天事件
第四章|骨肉相殘
1.御駕親征
2.兵敗高梁河
3.趙德昭自殺
4.趙普再次出山
第五章|昭成太子
1.解救趙廷美
2.被拋棄的皇長子
3.皇次子的機會
4.趙元僖離奇死亡.
第六章|三子奪嫡
1.明德李皇后
2.太宗立太子
3.呂端不糊塗
4.兄弟不復見
第七章|章獻皇后
1.神祕的劉皇后
2.神祕的李宸妃
3.神祕的七公主
4.神祕的周懷政
第八章|仁宗後宮
1.宋仁宗親政
2.郭皇后與呂夷簡
3.仁宗的家庭糾紛
4.曹皇后的背後
第九章|宮變驚奇
1.寵幸張貴妃
2.驅逐范觀音
3.高滔滔出嫁
4.決戰福寧殿
第十章|皇后謀逆
1.欲廢曹皇氏
2.仁宗自殺未遂
3.警告司天官
4.奇怪的生育史
第十一章|廢立疑雲
1.宋英宗的精神病
2.漢朝昌邑王
3.仁宗遺腹子
4.太尉張茂實
第十二章|宣仁之誣
1.高滔滔的哀怨
2.媳婦熬成婆
3.爭奪定策之功
4.哲宗的追認
第十三章|這回放心
1.神宗的難題
2.《神宗實錄》修了五次
3.婆媳謀聽政
4.朱太妃感激蔡相公
第十四章|華陽教主
1.被嫌棄的孟皇后
2.失敗的媚術
3.大女主元符皇后
4.漫長餘生
第十五章|蔡王之獄
1.徽宗與向皇后
2.蔡王與朱太妃
3.如何篡改歷史
4.如何製造遺囑
第十六章|苗劉之變
1.皇帝不見皇帝
2.康王趙構撿漏
3.孟氏二次垂簾
4.高宗絕嗣
第十七章|再有天下
1.太祖的在天之靈
2.吳才人的心機
3.史浩的點撥
4.太上皇與德壽宮
第十八章|己酉傳位
1.莊文太子之死
2.虞允文的通報
3.被忽略的皇次子
4.黃貴妃的悲劇
第十九章|過宮風波
1.悍婦李皇后
2.宋光宗拒朝重華宮
3.慈福宮慶壽
4.父子爭國危機
第二十章|紹熙政變
1.罪人陳源
2.趙抦出局
3.趙汝愚貶死
4.贏家宋寧宗
第二十一章|沂邸風雲
1.韓侂胄被誅
2.史彌遠廢立
3.霅川之變
4.福王素恨賈似道
結語
附表
1.宋朝世系表
2.宋朝后妃、皇子表
3.宋朝宮鬥派系表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引言
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
第一章|俠客皇帝
1.皇帝輪流做
2.黃袍又加身
3.魯智深是誰
4.義社十兄弟
第二章|斧聲燭影
1.杜太后遺命
2.皇弟與宰相
3.「斧聲燭影」是假的
4.宦官與巫醫
第三章|黑殺將軍
1.死亡預言
2.太祖誅妖
3.皇帝感恩道士
4.洛陽祭天事件
第四章|骨肉相殘
1.御駕親征
2.兵敗高梁河
3.趙德昭自殺
4.趙普再次出山
第五章|昭成太子
1.解救趙廷美
2.被拋棄的皇長子
3.皇次子的機會
4.趙元僖離奇死亡.
第六章|三子奪嫡
1.明德李皇后
2.太宗立太子
3.呂端不糊塗
4.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