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哈(Meister Eckhast, 1260-1327/8)是基督宗教中世紀狄奧尼修式神秘主義(Dionysian mysticism)的代表人物,曾於巴黎大學執教,並於道明會中擔任重要的行政職位,是一位身兼學術行政與傳教,備受愛戴的人物。惟於年老望重之時,捲入異端紛爭,並因涉及二十八條異端命題定罪,身後以匿名方式影響後世,弟子之中,以陶樂(Tauler)與蘇叟(Suso)最為出名。二十世紀,艾克哈研究復甦,艾克哈多次成為東西方文化與神祕主義對比的代表,講道家亦把他的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艾克哈思想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議題。
作者簡介:
廣東人,1952年生於香港
學歷
比利時魯汶大學宗教學(神學)博士
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碩士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碩士
輔仁大學神學學士
輔仁大學哲學學士
經歷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院長
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
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講師
現職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研究員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艾克哈生平與思想背景
一、艾克哈生平
艾克哈(Meister Eckhart,約 1260-1327/8)是基督宗教中古世紀狄奧尼修式神秘主義(Dionysian mysticism)的代表人物。艾氏曾於巴黎大學執教,並於道明會中擔任重要的行政職位,是一位身兼學術行政與傳道、備受愛戴的人物。惟於年老望重之時捲入異端紛爭,並以涉及二十八條異端命題定罪;身後以匿名的方式繼續其影響,弟子之中以陶樂(Tauler)與蘇叟(Suso)最為出名。二十世紀艾克哈研究復甦,多次艾克哈成為東西方文化與神秘主義對比的代表,講道家亦把他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艾克哈思想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議題。
(一)艾克哈的時代
艾克哈生逢時代交替。稍早,法國聖王路易九世(Louis IX, 1226-1270)結束當政,十字軍東征(1096-1291)快將終結。艾克哈生活之時,意大利政情混亂,教宗克萊孟五世(Clement V, 1305-1314)於1308年把聖座由羅馬遷至法國南部小城亞味農(Avignon)七十年(1308-1378)。稍後,教宗額我略十一世(Gregory XI, 1370-1378)結束教廷於亞味農的七十年,重返羅馬;隨即發生西方教會大分裂(1378-1417),先有羅馬與亞味農兩位教宗的對立,自 1409 年起出現三位教宗,彼此互相抵抗,最後在教宗瑪爾定五世(MartinV, 1417-1431)領導下,恢復統一。以下對艾克哈生平背景作重點介紹。
1.新修會與準修會
中古時期教會領導的高峰已過,各國希望獨立自主,政教衝突漸多,社會俗化衝擊下,神職人員信仰冷淡。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與聖道明(Dominic, 1170-1221),二位聖人分別於 1209 年和 1216 年獲教宗許可創立修會,吸引許多人過一種擺脫世俗的福音生活;當代偉大的哲學家大都是方濟會士或道明會士。道明會士以宣道修會(Ordo Predicationis)為宗旨,教宗克萊孟四世(Clement IV, 1265-1268)於 1267 年委託道明會士管理隱修院修女。當代隱修風氣盛行,一些隱修女在童年期已經進修院, 有些與母親一起入修院,也有在青年期或在守寡後,甚至也有與丈夫分開後,各自進修院。
準修會指當代對新的宗教生活與經驗大感興趣的小團體。自十二世紀末業在今法國北部、荷蘭、法蘭德斯(比利時北部)、德國(萊因河岸)等地區的熱心信眾,有北真(beguines)與北恪(beghards)等小團體,蓬勃發展,女性的北真比男性的北恪人數顯然更多。
北真來自當代有人要過認真的信仰生活。由於當時男子隨十字軍和其他征戰死傷無數,女子只能於修會生活與婚姻生活之間作一選擇。北真的特色就是介乎修會與世俗之間,沒有修會的發願,過一種獨身與貧窮的團體生活。
2.修會與學術
巴黎是當時基督宗教學術重鎮,使用拉丁通用語,聚集了歐洲各地的人才;思想上整合新柏拉圖與奧斯定的傳統以及新近從阿拉伯人,如阿偉羅埃(Averroes, Ibn Roschd, 1126-1198)引進的亞里士多德哲學。兩種立場時有爭論,大致反映觀念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意見。兩個新興修會都注意學術,人才輩出,紛紛創立國際研修學院、或研修總院(studium generale)與地區性研修學院(studium),道明會大雅博(Albert the Great, 1206-1280)於科隆創研修總院,也就是日後艾克哈求學與教學的地方。
此外,道明會自 1230 年即在巴黎大學神學院擁有兩個教席, 方濟會也不甘後人,擁有同樣的教席。艾克哈入道明會初學時, 道明會最有名的學者多瑪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以及方濟會最有名的學者波那文都拉(Bonaventure, 1221-1274)於同一年相繼去世,二人大致反映兩個修會不同的學術立場,亞里士多德傳統與奧斯定傳統的論爭。1277 年巴黎主教把 219 條含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命題定罪,其中有阿偉羅埃派人士(Averroists)以及多瑪斯的思想。然而,多瑪斯於 1323 年宣聖,可見教廷對問題持更開放的態度。
最後,艾克哈的時代正是士林主義經過了全盛期,開始走向下坡的時期,思想活力日漸衰竭。
3.教會與修會、準修會
當時教宗流亡法國(1308-1378),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時有對立,最有名的就是教宗若望廿二世(John XXII, 1316-1334)與德籍皇帝路易四世(Louis IV of Bavaria, 1328-1346)的衝突,引起政教之間及修會之間、甚至修會之內支持教宗或皇帝的對立與緊 張。教會內部有神貧問題的爭論,教宗肯定教會可以擁有教產, 獲道明會支持;方濟會清修派(Spirituals)則主張效法初期教會徹底捨棄一切的精神。教宗若望廿二世於 1323 年頒發憲諭《既然在有些人中》(Cum inter nonnullos),斥責方濟會神修派主張福音式神貧為錯誤的異端。國王為了可以藉故增加財富,亦反對教會擁有教產。艾克哈德文道理第 52 篇反映當代對神貧的爭論。
教會內部還有北真、北恪、和「自由精神兄弟」(Brothers of the free spirit)的管理問題。以北真為例,雖然教宗依諾森三世(Honorius III, 1198-1216)接受北真,但是由於北真的獨立性引起制度教會的不安,於是委託道明會士負責輔導。艾克哈參與其中, 卻對北真予以同情。艾克哈的定罪不禁讓人聯想到當時教會對北真自我神化與反規範的指控,今天不少女性神學家則視北真為前驅。
修會發展迅速,內部也有紀律問題,艾克哈被同修會兄弟檢舉,其中不乏個人因素,不良修會份子對艾克哈進行反制。最後,修會之間的競爭也反映在艾克哈的受審事件上。科隆總主教亨利 (Heinrich von Virneburg, 1246-1332)是一位方濟會士,艾克哈於亞味農教廷獲得的待遇,遠勝過於科隆異端裁判所遭到的對待。
4.追稽異端的時代
十三、十四世紀的歐洲人充滿好奇心,一般信眾有抬頭意識, 新舊時代交替之間教會戒慎恐懼與缺乏安全感。為緝拿異端份子,早期羅馬教廷直接處理異端問題,教宗額我略九世(Gregory IX, 1227-1241)於 1231 年設立異端裁判所(inquisition),為避免俗人干擾,委任道明會士和方濟會士出面處理。總共延續約六百年, 直到十九世紀異端裁判所才逐漸消失。
中世紀末葉有世界末日意識,社會災難不斷發生,例如:歐洲爆發黑死病(1347-1350),人口喪失約三分之一。而且,在這期間爆發英法「百年戰爭」(1337- 1453),使得民生更加困頓。教會為防範假基督出現,發動社會掀起對抗異端之熱潮,把異端者淹死或燒死,同時仇視猶太人與伊斯蘭教徒。北真神修強調愛與神人契合,比較不注重聖事與宗教義務,因此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俗化者與保守者對新奇道理詆毀與醜化,可能有一些好的信仰被以訛傳訛而變質,以教會的譴責為例:一些異端常被指責為只服從神、但不守齋、不祈禱、或是裸體向天主祈禱。
第一章 艾克哈生平與思想背景
一、艾克哈生平
艾克哈(Meister Eckhart,約 1260-1327/8)是基督宗教中古世紀狄奧尼修式神秘主義(Dionysian mysticism)的代表人物。艾氏曾於巴黎大學執教,並於道明會中擔任重要的行政職位,是一位身兼學術行政與傳道、備受愛戴的人物。惟於年老望重之時捲入異端紛爭,並以涉及二十八條異端命題定罪;身後以匿名的方式繼續其影響,弟子之中以陶樂(Tauler)與蘇叟(Suso)最為出名。二十世紀艾克哈研究復甦,多次艾克哈成為東西方文化與神秘主義對比的代表,講道家亦把他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
作者序
撰寫本書的動機是為了介紹一位曾經忠於教會,給教會帶來智慧與紛亂,被當代教會定罪,湮沒了將近六百年的人物---艾克哈大師。天主教會經過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以及幾十年的宗教交談與對話,現在進入廿一世紀,人心靈隨著物質文明發達, 對精神文明更感饑渴。宗教學者常以艾克哈作東西方神秘主義比較的代表人物,講道家也把他的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現在應該是重新了解艾克哈大師較好的時機。
本書內容來自個人最近十年所發表的論文,經過改編而成。本書的寫作目標是綜合介紹艾克哈的思想,各章名稱大致反映本書內容。為怕讀者見樹不見林,特別指出艾克哈思想中心是神人契合,其中有三大主題與三大悖理或辯證。三大主題是:脫捨、合形、神化;三大悖理或辯證是:存有與靈智、神與神元、誕生與突破。
本書的寫作風格有三點說明:
第一、變奏曲的寫作方式。三大主題與三大悖理或辯證的基調,依不同的章節有重覆處,只是重覆有如音樂的變奏曲,每次主題與基調出現,由於脈絡不同產生不同的效果。
第二、盡量列出原文與譯文。本書不厭其煩列出艾克哈原文與對照多種中外譯文;一方面顧及本地讀者的方便,另一方面也可突顯語言的力量。作者相信如果讀者於閱讀本書時,能夠對照艾克哈原文,定能相得益彰。作者意識到不好的翻譯會如刺般令人難受,這是作者要向讀者致歉,也是未來要深入探討的地方。
第三、採用多種專有名詞的翻譯。本書依文脈兼用一些通用的翻譯名詞,例如:天主與神,神秘與密契,同一與玄同。
本書的寫作有其內外的困難,不但原著取得不易,而且參考資料又少,中文方面,關永中教授的論文最為深入。困難也來自艾克哈本人的跨研究領域,包括:神學、哲學、文學,甚至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思想。事實上,艾克哈擴充了人們的視野與對話的能力,不同的真理之間在神內有一個「和諧」(consonantia)的總基礎。今天「和諧」能否作為一個有意義的交流的出發點,則有待進一步的了解與探討。
個人認識艾克哈思想,始於魯汶大學研究所求學年代(師從Jos Decorte, 1954-2001),回輔仁大學教書後又有機會開設相關課程。在此,謹對一路陪伴的教授同仁,專家學者,上課的學生, 各界的朋友,曾經一起翻譯艾克哈著作,如今在德國養病的葛道明神父(Dominik Germeshausen OP),以及惠然賜序的黃懷秋主任,負責出版的輔大出版社,負責印務的永望文化事業公司,致上最大的謝忱。
本書屬於基礎性研究,提供讀者詮釋、對比、批評艾克哈思想的基礎;艾克哈思想不易掌握與了解,作者所知有限,還望大家不吝賜教。是為序。
陳德光 序於輔仁大學
2006年10月2日
三版自序
作者有調整內容與用語,係教學互動的結果,應表達得更清楚與準確。如果構成讀者不便,十分抱歉。感謝蔡秀卿博士給我修改意見。
輔仁大學「于斌樞機天主教學術研究人員培育基金」補助出版經費,以及輔大出版社廖芳瑜秘書協助出版,特表謝意。
陳德光 輔仁大學
2024年06月11日
撰寫本書的動機是為了介紹一位曾經忠於教會,給教會帶來智慧與紛亂,被當代教會定罪,湮沒了將近六百年的人物---艾克哈大師。天主教會經過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以及幾十年的宗教交談與對話,現在進入廿一世紀,人心靈隨著物質文明發達, 對精神文明更感饑渴。宗教學者常以艾克哈作東西方神秘主義比較的代表人物,講道家也把他的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現在應該是重新了解艾克哈大師較好的時機。
本書內容來自個人最近十年所發表的論文,經過改編而成。本書的寫作目標是綜合介紹艾克哈的思想,各章名稱大致反映本書內容。為怕讀...
目錄
黃序
自序
二版、三版自序
已發表論文、譯作與本書章節對照表
艾克哈著作與翻譯簡稱
第一章 艾生平與思想背景
一、艾克哈生平
(一)艾克哈的時代
(二)艾克哈的一生
二、艾克哈思想背景
(一)中世紀宗教思想
(二)艾克哈與神秘主義
(三)艾克哈思想歸類
(四)艾克哈思想特色
第二章 艾克哈的著作與內容
一、引言
(一)著作的重新發現與整理
(二)著作分類與特色
二、拉丁文著作
(一)《巴黎問題專集》(Quaestiones Parisienses)
(二)《三部曲》(Opus tripartitum)
(三)其他
三、德文著作
(一)《勸言集》
(二)《讚頌之書》
(三)德文道理集
(四)疑是艾克哈作品
第三章 艾克哈思想綜論
一、艾克哈存有學特色
(一)「不在而在」的存有
(二)「始有」的存有
(三)「脫捨」的存有
(四)「行事一體」的存有
(五)「靈智」的存有
(六)「不為什麼」的存有
二、艾克哈論存有與靈智──上主聖名的分析(出三 14)
(一)「我是所是」與存有論爭
(二)艾克哈作品分析
(三)「空性智」與「一性有」
三、存有、靈智與恩寵
(一)恩寵與神化
(二)聖愛與契合
(三)神化與合形
(四)合形與靈智
(五)靈智與恩寵
四、艾克哈思想方法---類比
(一)存有類比傳統
(二)艾克哈與存有類比
(三)類比不適用於艾克哈思想
五、艾克哈思想方法---辯證
(一)否定語言與否定神學
(二)辯證傳統
(三)艾克哈與辯證
(四)「聖子的誕生」與「突破入神元」的辯證
六、存有修養論---「有」與「是」平衡的智慧
引言
(一)「精神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得天國」(瑪五 3)
(二)「義者將永遠地生活,與天主同在就是他們的報酬」(智五 16)
(三)結語
第四章 艾克哈自流形上學
一、流出(Exitus)
(一)神根與神元
(二)沸起與聖三
(三)沸騰與創造
二、回歸(Reditus)
(四)靈根與脫捨
(五)聖子的誕生
(六)突破入神元
三、小結
第五章 艾克哈的創生靈修
一、肯定之路
(一)萬有在神內
(二)走出卻內存
二、否定之路
(一)神在萬有外
(二)超脫與捨空
三、創生之路
(一)誕生與回生
(二)前路的整合
四、轉化之路
(一)慈悲與正義
(二)重返社會自然
五、「創生靈修」的影響
(一)煉、明、合三路的對比
(二)與現代人交談
第六章 艾克哈與異端問題
一、艾克哈涉案背景
(一)艾克哈涉案文獻
(二)艾克哈涉案日誌
(三)艾克哈涉案過程
二、二十八條涉案命題的分析
三、艾克哈涉案的反省
(一)《於主田園》的懲處文
(二)神學與思想
(三)教會的牧靈
(四)後人的紀念
第七章 艾克哈與當代神秘者
一、艾克哈與自由精神兄弟
二、艾克哈與北真
三、艾克哈與玻麗
(一)空無或三無
(二)意志的辯證
四、艾克哈的追隨者
(一)蘇叟
(二)陶樂
第八章 艾克哈研究問題的引申
一、空無的思想
二、真理的關係性
三、天主教神秘主義傳統
四、艾克哈與佛教
五、艾克哈與商羯羅
六、艾克哈與海德格
結語
附錄(一)德文道理號碼對照表
附錄(二)艾克哈年表
附錄(三)艾克哈研究相關著作
西文部分
中文部分
附錄(四)人名索引
附錄(五)西中專門名詞對照
附錄(六)艾克哈生活時代地圖
附錄(七)《論超脫》中譯
黃序
自序
二版、三版自序
已發表論文、譯作與本書章節對照表
艾克哈著作與翻譯簡稱
第一章 艾生平與思想背景
一、艾克哈生平
(一)艾克哈的時代
(二)艾克哈的一生
二、艾克哈思想背景
(一)中世紀宗教思想
(二)艾克哈與神秘主義
(三)艾克哈思想歸類
(四)艾克哈思想特色
第二章 艾克哈的著作與內容
一、引言
(一)著作的重新發現與整理
(二)著作分類與特色
二、拉丁文著作
(一)《巴黎問題專集》(Quaestiones Parisienses)
(二)《三部曲》(O...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