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第1章 詞貌(aspect lexical)、時貌(aspect grammatical)與時態(temps grammatical)之關聯性
一、詞貌
在法語中,不同的動詞根據本身不同的含義呈現出不同的「動貌」(aspect),這種根據動詞的含義(le sens du verbe)所表現出來的動貌,稱為「詞貌」(aspect lexical),詞貌存在語言內部系統。法語動詞可歸納為下列六種詞貌:完成貌動詞(verbes perfectifs)、未完成貌動詞(verbes imperfectifs)、短暫貌動詞(verbes ponctuels)、重複貌動詞(verbes répétitifs)、始動貌動詞(verbes inchoatifs)、進行貌動詞(verbes progressifs)。茲列舉如下:
1) 完成貌動詞(verbes perfectifs)
Ex : sortir, partir, entrer, arriver, tomber, naître, mourir, trouver, descendre, monter, etc.
2) 未完成貌動詞(verbes imperfectifs)
a) 動作動詞
Ex : dormir, marcher, parler, lire, chanter, etc.
b) 狀態動詞
Ex : aimer, adorer, habiter, vivre, respecter, etc.
3) 短暫貌動詞(verbes ponctuels)
Ex : exploser, crever, éclater, jaillir, surgir, etc
4) 重複貌動詞(verbes répétitifs)
Ex : clignoter, grignoter, scintiller, cliqueter, etc.
5) 始動貌動詞(verbes inchoatifs)
Ex : s’envoler, s’endormir, s’enrhumer, s’attabler, etc.
6) 進行貌動詞(verbes progressifs)
Ex : devenir, grandir, rougir, jaunir, rajeunir, s’enrichir, évoluer, progresser, etc.
由於文法教科書從未提及aspect lexical的概念,因此為了幫助學習者掌握此概念,我們以涵義相近的兩個動詞(例如中文皆譯成「拿」的prendre與tenir)為一組,設計了下列20組的動詞,左邊的動詞呈現的詞貌是完成貌(aspect perfectif),右邊的動詞則是未完成貌(aspect imperfectif):
完成貌指的是一個動作帶來改變或帶來結果,例如:
- planter:把一個植物的根放入土壤裡,放入之後,植物的地方改變了,動作也完成。
- mettre un vêtement:把衣服穿在身上,當衣服在身上的時候,已換了支撐點,動作也完成。
- s’envoler:離開原來的地方飛到空中,當物體或動物離開原本的地方飛到某個高度時,已換了地方,動作也完成。
未完成貌指的是一個動作或狀態沒有改變,也不知道動作何時會結束,例如:cultiver、porter、voler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補語(compléments)可以讓未完成貌的動詞變成完成貌,例如:porter un enfant dans son lit,補語dans son lit決定porter完成的時間。又如voler jusqu’à un arbre、dormir deux heures、courir un 100m等等。
為了幫助學習者掌握下列動詞詞貌的概念與用法,每組動詞先呈現其各自涵義,再以例句納入兩個動詞的用法。此外,透過圖片具體呈現12組涵義相近動詞之間的區別。
1. planter/cultiver
planter(播種、種植):將種子或植物放入土壤中讓其生長。
cultiver(耕作、培育):強調對土地或植物的維護和管理。
(1) Ma mère cultive des camélias dans son jardin, elle les a plantés il y a deux ans et ils fleurissent bien.
我媽媽在她的花圃裡種山茶花,她兩年前種的,山茶花現在開得很好。
(2) Dans cette région où on cultive la banane, un typhon a arraché de nombreux bananiers, il va falloir en replanter.
這個種香蕉的地區有很多香蕉樹被颱風連根拔起,需要再把它們種回去。
(3) Pour bien cultiver les rosiers, il faut savoir où et quand les planter pour qu’ils poussent bien.
要種好玫瑰就需要知道播種的最佳地點和時機,它們才能好好發芽。
第1章 詞貌(aspect lexical)、時貌(aspect grammatical)與時態(temps grammatical)之關聯性
一、詞貌
在法語中,不同的動詞根據本身不同的含義呈現出不同的「動貌」(aspect),這種根據動詞的含義(le sens du verbe)所表現出來的動貌,稱為「詞貌」(aspect lexical),詞貌存在語言內部系統。法語動詞可歸納為下列六種詞貌:完成貌動詞(verbes perfectifs)、未完成貌動詞(verbes imperfectifs)、短暫貌動詞(verbes ponctuels)、重複貌動詞(verbes répétitifs)、始動貌動詞(verbes inchoatifs)、進行貌動詞(verbes...
作者序
數位化時代,法語語法教學,無論在台灣甚至在亞洲鄰近國家,如越南,都面臨諸多挑戰。因著網路的發達,學生隨手可取得具體的資訊,因此,面對教師解釋法語文法之理論用法或較為抽象的說明時,往往有理解上的困難,且文法教科書中的用法說明有時也過於抽象,對學習者而言,經常「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時態和語氣的用法呈現方式也缺乏概念整合的思維。
誠如國內語言學大師湯廷池教授於其著作《英語認知語法:結構意義與功用》自序中提及:「語言教學的討論,不能老停滯於抽象的『教學觀』與原則性的『教學法』上面,而應該早日邁進具體而微、切實有效的『教學技巧』裏面來。無論是語音、詞彙、句法、語意或語用的問題,都可以明確而簡要的加以條理化,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交代給學生。學生先要經過『有知有覺』的學習,然後經過不斷的練習與應用,最後才能養成『不知不覺』的習慣。因此,語言專業的掌握與語言現象的條理化,可以說是改進語言教學的先決條件之一。」
此外,文法教科書在動詞時態用法說明上另一項不足之處,在於沒有提及aspect(動貌)在時態選擇上的重要性,而動貌之概念在時態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事實上,法文時態和語氣用法的掌握,除了對法語的聽力理解、寫作、閱讀和口語表達極為重要之外,在翻譯語言表達的準確度,亦至關重要,誠如中國大陸資深譯者蔡小紅教授於其著作《口譯評估》中提及:「時態作為語篇的重要信息,口譯時絕不能或缺,既成事實的事情不能翻成將來要做的事情,現在正在施行的政策不可譯成過去已經實行了的政策。中外文中,時態表達的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經常造成聽力理解或口頭表達的失誤,即便經驗豐富的譯員,有時也難倖免。」在語氣用法方面,該書亦提及:「西方語言中,眾多的語式諸如虛擬式、條件式、命令式等與漢語的表達大相逕庭,從而構成了口頭表達的另一大障礙。從理解的角度分析,必須準確地把握言者的情感信息。」
基於時態和語氣用法對於法語能力掌握之重要性,以及筆者多年來體會到學習者的需求,故撰寫此書。事實上,本書也兼顧法語文法教學之需求,特色如下:
本書不僅適用於文法教學,也適用於自主學習。
透過活化的文法,培育學習者發展概念能力,進而提昇文法學習成效。
書中每個例句及每篇文章皆輔以中文翻譯,可引導讀者先理解例句及文章之意涵,進而掌握時態及語氣用法之說明。
突破傳統的語法說明,以認知語言學觀點為基礎,探討法語時態和語氣的認知用法,透過形式相似語句的剖析,解釋其意義上的差別,把焦點放在學習者腦中的形式結構之建立。
透過圖片具體呈現詞貌(aspect lexical)的概念與用法並透過圖示(schéma)在時間軸上清楚呈現passé composé和imparfait的用法,可協助學習者在腦中形塑兩個時態之關聯性。
有別於現行文法教科書僅呈現用法之規則,沒有把抽象的時態和語氣用法與真實的世界經驗相結合,本書旨在建立抽象的時態和語氣用法與具體事實之間的關係,例如:在一個社會事件之後,警方展開調查,請目擊證人描述兇嫌的特徵,警方問到:Qu’est-ce qu’il portait ? 目擊證人回答:Il portait une casquette rouge或者Il avait mis une casquette rouge,這個句子不可用Il a mis,因為用passé composé表示,兇嫌在目擊證人的眼前,這樣的用法與事實不符。除了passé composé和plus-que-parfait用法差別呈現不同的具體事實之外,porter和metter的動詞性質對於imparfait和passé composé的選擇亦至關重要,porter是狀態動詞(verbe d’état)而mettre是動作動詞(verbe d’action)。然而這樣的認知概念,在一般文法教科書中極為罕見,甚至沒有。在語氣用法方面,本書從說話者對所陳述的事實之意圖(intention)或者說話者對談及的事件實現的程度之表達方式切入,區隔不同語氣用法背後的認知差異,例如:Vous aimez faire du surf ?(你喜歡衝浪嗎?)背後呈現的是,說話者知道對話者在學surf(衝浪),但若對話者從來沒有學過surf(衝浪),說話者的語氣就不同了,他會問:Vous aimeriez faire du surf ?(你會喜歡衝浪嗎?)
書中最後一章主題為法語的時間表達法:由於動詞時態和時間表達法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句子中動作或事件發生的時間框架和語境。為此,於過去和未來的時態用法詳解之後,特別增列此部分,以協助學習者掌握法語整個時態體系之用法。
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國科會於109學年度給予專題研究計畫經費補助,計畫名稱「以概念性能力培育為導向的法語認知語法建構――以時態和語氣為例」,筆者為計畫主持人,系上兩位法籍同事Julie Bohec和Eric de Payen協助執行此計畫。執行期間,也邀請系上法籍同仁Jean-Yves Heurtebise、Catherine Nambride與Denis Aublin協助撰寫本書第三章呈現的形式相似但涵意有別之認知語句。
此外,特別感謝輔大法文系主任Jean-Yves Heurtebise與中央大學法文系前系主任林德祐老師樂意為此書作序,同時也感謝撰寫期間,Catherine Nambride提供第三章分析passé composé,imparfait與plus-que-parfait篇章用法的七篇文章,並與筆者多次確認時態和語氣用法說明之正確性。感謝林德祐老師對中文翻譯的細心指正與潤飾,本校法籍博士生Gabin Brulefert為第一章動詞詞貌繪製的插圖以及第三章schéma的繪製,並提供第三章分析passé composé與imparfait篇章用法的文章,以及法文系秘書林怡伶於公餘之暇,不眠不休地協助本書的繕打。
最後,個人才疏學淺,書中若有表達不夠詳盡或疏漏之處,敬請先進不吝指正。期待本書對於國內法語語法教學及法語學習帶來實質的助益。
黃孟蘭
序於2024年8月11日
數位化時代,法語語法教學,無論在台灣甚至在亞洲鄰近國家,如越南,都面臨諸多挑戰。因著網路的發達,學生隨手可取得具體的資訊,因此,面對教師解釋法語文法之理論用法或較為抽象的說明時,往往有理解上的困難,且文法教科書中的用法說明有時也過於抽象,對學習者而言,經常「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時態和語氣的用法呈現方式也缺乏概念整合的思維。
誠如國內語言學大師湯廷池教授於其著作《英語認知語法:結構意義與功用》自序中提及:「語言教學的討論,不能老停滯於抽象的『教學觀』與原則性的『教學法』上面,而應該早日邁進具體而...
目錄
推薦序1
推薦序2
自 序
第1章 詞貌、時貌與時態之關聯性
第2章 直陳式動詞時態的一致性
第3章 法語的過去時態
第4章 法語的未來時態
第5章 法語的語氣用法
第6章 法語的時間表達法
參考書目
推薦序1
推薦序2
自 序
第1章 詞貌、時貌與時態之關聯性
第2章 直陳式動詞時態的一致性
第3章 法語的過去時態
第4章 法語的未來時態
第5章 法語的語氣用法
第6章 法語的時間表達法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