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人士的讀書法和學生為了考試而念書,哪裡不一樣?
◎怎麼選書?你要逛實體書店,不要參考網路書店評價。理由是?
◎書沒讀完太可惜?一流人士只讀關鍵的20%就能提高收入。
◎比起「我的興趣是……」,跟別人聊「我的閱讀筆記」更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本山裕輔曾任職於顧問公司,每天都加班到錯過末班車,
工作的忙碌與壓力,讓他開始耳鳴、心悸,天天擔心過勞死……
他開始思索,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不再加班加到死?
參考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之後,答案是:讀商業書。
從此他每年讀300本以上,累計閱讀超過1,500本各類書籍,
發展出獨特的二刀流選書術──順流而下選書術、登山攻頂選書術,
還有一頁精粹筆記法,
活用這些讀書法後,他只花3個月,就學會斜槓賺錢的新技巧。
◎怎麼選到能讓我高收入的書?
閱讀就像重訓,得決定要練什麼再開始(你想瘦腰還是瘦腿),
而不是「管他的,先深蹲再說」。
作者研發的登山攻頂選書術:先確定你工作中的最大問題再找書,
例如:與主管溝通不順、看不懂公司財報、業績無法達標……
商業人士都是從「我想解決什麼問題」中找書。
市面上很多同類型的書,如何知道這本適不適合我?
作者只用1分鐘就可以判讀。
◎一頁精粹筆記法,知識隨取隨用
一本書三百至四百多頁,怎麼快速抓重點?
作者只讀關鍵20%:看目錄標題,篩選感興趣的章節,
閱讀章節開頭(探討什麼問題)和結尾(歸納重點),就能理解八成主張。
讀書筆記最忌「抄經」,照抄只是借來的詞彙,不能算是你的。
作者發展出一頁精粹筆記法,將書中要點濃縮為一張A4,
並以8本他的珍藏資產書,教你整理。
讀懂之後,你還應該對外發表。
比起「我的興趣是……」,公開你的閱讀筆記更讓人印象深刻,
還能成為你的名片,讓更多貴人(賺錢機會)找到你。
一流人士都在用的選書、讀書法,
將買書成本最快轉換為幫你賺錢的資產。
作者簡介:
本山裕輔
1992年生於佐賀縣。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畢業,獲得GLOBIS管理研究所MBA學位。
2016年,應屆畢業即加入PwC顧問公司,參與企業業務改革、強化業務和行銷,以及引進系統性專案管理等工作。
2019年加入GLOBIS。在GLOBIS管理研究所,他主導包括業務改革和資料管理等數位轉型(DX)相關業務。擔任語音平臺Voicy《來點與眾不同的商業營業劑》主持人的同時,也在線上影音服務「GLOBIS無限學習」中負責內容製作和傳播活動。
2019年起經營商業書評網站「BIZPERA」,每月瀏覽量超過8萬次。此外,也參與物流公司comvey的成立、使用者體驗(UX)設計和產品管理。
譯者簡介:
卓惠娟
專職譯者。任職出版工作十餘年,旅居日本3年。譯有《半導體地緣政治學》、《12個經濟指標,讓你投資無往不利》、《哲學超圖解》、《戀戀銅鑼燒》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鐘穎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
《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A大(ameryu)
PG財經筆記版主/蔡至誠
各界推薦
在我剛進入股市時,常常面臨小賺大賠的窘境,對於該如何有效投資感到困惑。直到我靜下心來,深入閱讀多位投資大師的經典著作,逐步調整心態與投資策略,才真正讓投資績效穩健提升。
至於要怎麼讀,才能確實吸收書中的知識?本書給了答案。這不僅是一本探討閱讀技巧的書籍,更提出了一套高效率學習系統。為了提升閱讀效率,作者提出「順流而下」選書術,專注於長期知識累積,能幫助你逐步將學習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涵養;而「登山攻頂」選書術則針對短期需求,幫你快速找到能解決問題的書籍。此外,本書的「一頁筆記法」與「20%關鍵閱讀法」兩大工具,還能幫助你專注於閱讀關鍵知識點,將學習效果最大化。
──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
閱讀能把知識變成財富,只要你願意行動。
本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以商業書來說,如何運用書中所學,把讀過的書轉化為資產其實才是關鍵。」這句話深得我心。我就是把書本知識當成資產在累積的人,例如我閱讀《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t Eat the Marshmallow...Yet!)後,就謹記書中「關鍵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這句話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此外,本書提到「只讀關鍵20%」,讓我想到莊鈞涵(Carol學姊)的著作《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大是文化出版),懂閱讀的人觀念總是不謀而合。關鍵20%怎麼找?只要抓對重點就行:標題、粗體字、各章開頭和結尾,只要讀這20%,就能理解書的八成主張。
讀完之後,把重點濃縮成一張A4紙的摘要,這樣一來,想要隨時提取書中知識來運用就很方便。至於怎麼做摘要,本書有很詳細的分享。
然而,市面上書籍這麼多,該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書,也是很關鍵的一環。藉由本書的引導,肯定能開啟你的讀書、藏書之旅。
閱讀可以改變命運,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能創造財富、建立更美好的生活。想讓閱讀變成扭轉命運與創造財富的工具,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A大(ameryu)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對於我們一生來說,在學校的學習時間是短暫的,但自學的時間卻很長。」成年後,閱讀往往是自我提升的關鍵。
本書作者閱讀超過1,500本書,不藏私的分享他如何透過閱讀(尤其是讀商業書),達到準時下班、卻又高收入的祕密。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產出,是自學的三大重點,作者濃縮他的選書、讀書術精華,並提供具體方法,教我們如何只讀書籍的20%內容,就能掌握八成重點,這對忙於工作的我們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訣竅。
最有才華的人都是自我教育而來,而本書正是踏入這殿堂的第一個階梯。
──PG財經筆記版主/蔡至誠
名人推薦:《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鐘穎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價值投資達人/股海老牛
《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A大(ameryu)
PG財經筆記版主/蔡至誠
各界推薦
在我剛進入股市時,常常面臨小賺大賠的窘境,對於該如何有效投資感到困惑。直到我靜下心來,深入閱讀多位投資大師的經典著作,逐步調整心態與投資策略,才真正讓投資績效穩健提升。
至於要怎麼讀,才能確實吸收書中的知識?本書給了答案。這不僅是一本探討閱讀技巧的書籍,更提出了一套高效率學習系統。為了...
章節試閱
找到好書店的三個條件
我在選書時一定會到實體店面。但是,每一家書店陳列書籍的方式不同,因此,最好有多家常去的書店,如果陳設書籍的方式有利於鑑定書籍則更理想。以下是我判斷書店優劣的三個重點:
1 書架陳列具有獨特的脈絡嗎?
喜愛書籍的店員,擺設書架時會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我曾在一家書店看到《大減速:飛躍式成長的終結,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脈動及契機》(Slowdown: The End of the Great Acceleration−and Why It’s Good for the Planet, the Economy, and Our Lives)旁,擺放《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暫譯)。當然,這可能純粹是偶然,如果是刻意這麼陳列,就太有趣了。
全球的發展是正在「加速」進行?還是正在「減速」呢?將兩本觀點對立的書並排陳列,讓人期待接下來在這間書店,是否會邂逅其他有趣的書籍。
此外,這家書店在DX(數位轉型)書籍附近,擺設業務改革和業務標準化的書架。實際上為什麼這樣做,必須請教店員才能知道,但根據我的推斷,或許是因為意識到業務標準化將是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不該一股腦兒的投入科技研究,而是要先進行扎實的業務改革。
我能從書籍陳列感受到書店的強烈訴求,彷彿和自己的價值觀相互共鳴。
2 是否只陳列新出版的書籍?
只擺放新書的書店,通常會讓我覺得找不到好書。某些暢銷多年、或是出版一年後依然大受歡迎的書,不是沒有展示,就是被冷落在不顯眼的角落。
當然,書店或許是迫於壓力,以致必須先考量新出版的書籍。然而,有心的書店不會輕易屈服,依然會將想推薦的書陳列在前,或是透過手繪海報來宣傳。根據我的經驗,能夠讓人感受到熱情的書店,找到好書的機率更高。
3 是否經常更換書架陳列?
這一點只須觀察書背有無褪色。褪色的書背代表書已經放在同一個地方好幾個月,賣不出去。
認真經營的書店會思索大眾想看什麼樣的書,因此,他們會每天嘗試將書籍陳列在不同位置。例如勞動方式改革風行、遠距上班變得普遍時,會配合當時的趨勢,改變書店擺設。在這樣的書店裡,不可能擺著書背褪色、積了灰塵的書。
只讀關鍵20%
閱讀前縝密規畫想從書中取得什麼收穫,將左右八成的閱讀成果。
此外,人類是健忘的動物,如果費心在閱讀前下工夫挑書,卻無法運用,不僅浪費時間,書籍也變成了支出成本,因此,我們需要利用書中的知識產出成果,視為「資產」加以管理。
在第3章中,我將解說將書本重點迅速視覺化,讓閱讀內容成為資產的「一頁精粹筆記法」。
一頁精粹筆記法的前提,是「閱讀關鍵的20%內容」。也許會有人認為,特地買回來的書沒有讀完很可惜。然而,這樣的迷思反而可能使你浪費更多時間與精神,這個說法有兩個理由。
第一,如同人際關係,有些書就是無法和我們產生共鳴。
例如書中的價值觀、想法和自己大相逕庭,或內容是已知的事情,此時能學習的知識有限,花再多時間閱讀,也不一定有收穫。遇到這樣的書籍,就抱著無緣的想法,闔上這本書。
追根究柢,要找到能引起共鳴的書,機率原本就不高。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提出「271法則」,指身邊10個較親近的人當中,只會有2人合得來、1個人合不來,其他7個人則是普通關係。
雖然這是運用在人際關係的法則,未必能百分之百套用在閱讀上,但如果記住這個比例,就更容易接受「能陪伴你一生的書籍,10本中只會有2本」的事實。
或許會有人對此感到沮喪,但是,假設一本書2,000日圓,等於只要付出2萬日圓,就能找到2本對你有幫助的書。如果這2本書讓你的收入增加超過10萬日圓,其實就已經完全回本了。與其把讀書當作「花費」,不如視為「投資」,如此一來,就能毫不猶豫的割捨剩餘的8本書。
第二個理由是,從書中獲得的成果,有八成來自書中的兩成內容。這是將「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又稱「八二法則」)套用在閱讀。
所謂帕雷托法則,是指關鍵的20%要素,會影響整體80%的成果。公司80%的營業額,來自20%的員工,就是帕雷托法則的一個例子。
我在顧問公司服務時,曾被提醒:「不要花100分的精力去追求百分之百的準確度,而是花費10分的精力達到60%、花20分的精力達到80%。」把這樣的思維運用在閱讀上,以最少的時間來達到最多閱讀次數。讓自己擁有不完美的勇氣,從「購買的書一定要讀完」的詛咒中解脫。
那麼,怎麼做才能有效率的讀到「關鍵的兩成」呢?以下介紹兩個步驟:
1 飛速翻閱重讀。
2 將內容摘要。
縮短每次閱讀時間,增加重讀次數
有關書籍的閱讀方法,分為「熟讀、精讀」或「速讀」兩派,而我個人認為,這個爭議永遠沒有定論,我閱讀時會採取兩種方法各自的優點。
我將閱讀時間分解為「每次閱讀的時間 × 重讀次數」。這條公式的目的,是縮減每次閱讀時間,並增加每本書閱讀的次數。換句話說,在花費同樣時間重複閱讀一本書的情況下,與其滾瓜爛熟的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不如重複瀏覽數次。具體分為以下步驟:
.最初3次,不管懂不懂,以「瀏覽」的方式閱讀。
.第4至第7次,讀懂標題、粗體字,以及各章最前面及最後面即可。
.第8至第10次,細讀感興趣、但第7次閱讀時仍不太理解的部分。
首先說明為什麼一開始需要「瀏覽」3次。也許有人會納悶,快速翻閱沒辦法記住書籍內容,但是,即便只是大致瀏覽,書中重複出現或粗體字也能映入眼簾。
例如閱讀關於數位轉型的書時,標準化、AI、機械學習、商業模式變革等關鍵字會一再出現。只要掌握關鍵字,就能夠連結自身具備的知識、揣測書籍的內容,也能初步想像「即使要靈活運用AI,也必須先整理好數據。而為了整理資料,可能有必要將作業程序標準化」。
第4次至第7次的閱讀目的是為了理解內容。但並非一字不漏的閱讀,而是只讀重點,其餘內容可以快速略過。
首先,為了理解書籍主旨,先過目各章節標題。如果對某些標題特別感興趣,就把粗體字的前後段落一起看過;對於難以理解的標題,若是看了8至10次依然不懂,就先跳過,不感興趣的章節也可以直接略過。
此外,我也十分推薦只閱讀各章開頭和結尾的方法。各章的開頭,通常會點出問題,而各章的結尾,則會總結或歸納重點。
只要看標題、粗體字、各章開頭和結尾,閱讀整本書的兩成內容,就可以理解作者八成主張。
而第8次至第10次,是閱讀感興趣卻未理解的部分。當你讀到第8次時,已經能掌握要旨,因此,一開始覺得深奧的內容,到這時也能逐漸理解。
關於反覆閱讀,《三國志.魏志》中提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意思是「不論多麼艱澀難解的書籍或文章,只要一再重讀,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讓你的潛意識同步運作
然而,反覆閱讀有一個前提必須注意,那就是「間歇休息」(interval)。與其一口氣讀10遍,每讀3遍就暫時休息,大腦更容易釐清閱讀的內容。
這是為了運用大腦的潛意識。就如同公認的創意聖經《創意,從無到有》(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書所指出,當資訊置入潛意識時,就會在水面下為我們工作。我們常聽人說「睡前適合複習需要背誦的科目,因為在睡著時,大腦會自動整理資訊」,可見潛意識對理解產生了極大助益。
那麼,要如何讓書籍內容在潛意識中發酵?答案是閱讀其他書籍。讀A書時將B書置入潛意識,閱讀B書時則讓A書發酵。這麼一來,閱讀多本書籍時,能讓意識與潛意識同時運作,使閱讀更有效率。
先去洗三溫暖,隔天再讀
前面提到「不求急著理解,反覆閱讀」、「同時閱讀多本書,讓潛意識運作」等,是我在攻讀MBA時領悟到的方法。
MBA的課程需要大量預習,每堂課前都必須閱讀多達數十頁的企業案例,並進行整理。而每學期有多門課程,因此,必須同時研讀市場行銷、財務、管理等不同領域的資料。再加上每一個企業案例中,都涵蓋大量的專有名詞與財會名詞,光是理解內容就令我焦頭爛額。
經過反覆嘗試,我發現即使快速同時閱讀,也能理解大多數內容。
如果讀了7次左右依然無法理解時,我會刻意先將資料擱置,甚至去洗個三溫暖。此時,潛意識會幫我們整理資訊,隔天再閱讀同樣內容時,就能迅速理解。
找到好書店的三個條件
我在選書時一定會到實體店面。但是,每一家書店陳列書籍的方式不同,因此,最好有多家常去的書店,如果陳設書籍的方式有利於鑑定書籍則更理想。以下是我判斷書店優劣的三個重點:
1 書架陳列具有獨特的脈絡嗎?
喜愛書籍的店員,擺設書架時會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我曾在一家書店看到《大減速:飛躍式成長的終結,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脈動及契機》(Slowdown: The End of the Great Acceleration−and Why It’s Good for the Planet, the Economy, and Our Lives)旁,擺放《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我每年閱讀1,000本書
《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我目前是全職的閱讀者,每天的工作(志業)就是選書、讀書、分享好書。2024年6月,我受邀到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三百多位聽眾分享「破解一年讀1,000本書的方法」。我的演說內容與本書所倡導的方法相互呼應,因此我深有共鳴。
「1,000本!怎麼可能?」這個問題我被問過好幾次。而答案是:如果一天專注讀書8小時,每天3本並不難,一年就能累積1,000本──但是要注意,只細讀其中20%(200本),其餘(800本)則速讀。
我認同作者所說,不是每一本書都適合、值得我們細讀,只要挑出最需要的20%來讀,可以省下許多時間。更重要的是「選擇」,避免為讀而讀、減少痛苦和煩躁感,這樣才能養成長久的閱讀習慣。
過去20年,我讀過最多的書籍類型,和作者一樣,也是商業企管類(其次是投資理財類),因為我深知若要提高收入、提早財務自由,就必須學會職場的破關法;然而,近幾年讀得最多的是心理勵志、哲學、藝術相關書籍。長期來看,我認為我的人生更需要人文涵養的滋潤。這就是本書「二刀流選書術」所強調的:為長期發展而讀的「順流而下」選書術,以及為了短期輸出的「登山攻頂」選書術。這兩者的比重,因人而異,在每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不一樣。
我很喜歡此書將「自學法」放在開頭介紹,這等於提高了一個維度,來看閱讀這件事。畢竟,看書只是一種媒介,學習的輸入來源也可以是聽演講、看影片、聽Podcast或廣播的名人專訪,或直接向專家前輩們請教等。
若不清楚定位學習目的就貿然看書,並非是效益最高的方式。但是,我同意認真閱讀一本書,仍是獲取高品質(有深度)知識的最佳選項,這也是為何我有完全自由的時間,最終卻選擇了閱讀。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一頁精粹筆記法」,也是我早期閱讀時經常使用的摘要方法,尤其對「輸出導向」的觀念來說,這相當重要且高效。當然,隨著我成為全職的閱讀推廣者後,為了擴大閱讀範圍(才能將合適的書介紹給不同需求的讀者),每年必須至少閱讀1,000本書,做筆記這件事就變得越來越難以執行。因此,我改以「速讀」方式,大致看過每一本到手的書,藉此決定要不要「細讀」;針對細讀的書,畫重點、摺角,以取代筆記,並分門別類,歸檔到我的「資產書」收藏中。
本書還有一大優點:簡明的圖示。這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內容、深化記憶。這是目前市場上有關閱讀法的相關書籍中極少見的做法,但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值得大推!
推薦序二
人生不是考試,學會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鐘穎
讓我們用書中教導的方法了解這本書。
讀書要有目的,而學習是為了產出。為了產出、因為時限壓力,所以你才會有重點的去學習。用另一種我們比較熟悉的說法,這叫「以終為始」。
然而,產出並不是結束,就像學習不是一次性的。產出是為了得到回饋並修正,從而開啟再次學習的歷程。於是我們就得出了作者提倡的方法:先綜覽、把握重點,再結合實際問題與個人經驗,得到有系統的知識。
學生時代,我們會把學習重點放在「輸入」,但出社會後,應該要把重點放在「輸出」,這就是把讀書從成本轉為資產的方法。
具體來說,閱讀之前就要確立一件事: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長期發展的知識,還是短期獲得的產出?
根據這個目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二刀流選書術」,第一是「順流而下」法,強調不期而遇與機緣,不求得到立即回報;第二則採取「登山攻頂」法,從已知的經驗出發,根據問題選擇書籍,並以三個問句來判斷該書內容的深度:
.那又怎樣?(So what?):書中有何驚人見解?
.為什麼?(Why so?):根據是否充分?
.該怎麼做?(So how?):要怎麼實踐?
產出並非為了得到特定好處,也可以是為了讓自己牢記重點,避免讀了就忘。透過整理筆記,新知與舊有經驗會深度綁定在一起,這點已由認知心理學證實。而有意識的對外界分享你的學習紀錄,則可以逼自己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如此一來,輸入會因為要輸出而變得更有動力,讀書也會從成本(買書的錢、時間、機會成本),轉化為你的收入(資產、牢記、影響力)。
筆記不要長,以一至兩頁A4為限。這樣我們才會刪去多餘的資訊,將個人心得與書中重點做最濃縮的整理。
我在閱讀時,一定會特別注意章節名與小標,因為它會說明作者如何鋪陳問題、如何提出答案。答案不見得是重點,重點是「如何」,因為它會讓人學到思考的方式。
學會思考比得到答案更重要。人生的問題跟考試不一樣,它不會只有一個解決方法。比起從書中得到答案,我更好奇作者會如何引領我們,這才是我閱讀的目的。
我們只會有一次的人生。唯有透過學習,而且是有效率的學習,人才能超越自己的極限,了解同一個事實竟然可以存在完全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說,這就是愛書人的多元宇宙。
作者在最後一章,分享了幾本對他產生影響的好書,那是他收藏的「資產」、豐富了他一生的觀念。我要特別提一個他從《亞馬遜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中得到的心得,幫助他把資產傳遞下去。
成功的企業有著讓人望而卻步、「不敢模仿」的結構。從外人來看,那或許是異常變態的堅持,卻是企業競爭力的來源。而這個狀況也適用於個人,我們可以試著打造一些讓競爭者卻步的習慣。
而這就是你的「護城河」。
無論你是個人品牌經營者、不想在AI浪潮中落隊的自由工作者,還是企業主管或負責人,你都可以從這句話得到收穫。現在就帶著你的疑問,確認你想獲得的知識,翻開這本書,為你帶來更高的收入!
推薦序一
我每年閱讀1,000本書
《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我目前是全職的閱讀者,每天的工作(志業)就是選書、讀書、分享好書。2024年6月,我受邀到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三百多位聽眾分享「破解一年讀1,000本書的方法」。我的演說內容與本書所倡導的方法相互呼應,因此我深有共鳴。
「1,000本!怎麼可能?」這個問題我被問過好幾次。而答案是:如果一天專注讀書8小時,每天3本並不難,一年就能累積1,000本──但是要注意,只細讀其中20%(200本),其餘(800本)則速讀。
我認同作者所說,不是每一本書...
作者序
前言
為了準時下班,我讀商業書
「我想準時下班!」這是我開始閱讀商業書籍的最初動機。
回想7年前(2016年),我大學剛畢業便進入外資管理顧問公司工作。
從來沒有工作經驗的我,哪有可能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既然如此,就先進入有機會體驗各行各業的顧問公司吧!等我找到想做的事情時,再學習足以跳槽到該業界的相關技能。
我便抱持著這樣輕率的態度,邁出表面上看來光鮮亮麗的職涯第一步。事實證明,我實在太天真了。
「明天開始,由你負責這個專案!」
某天晚上10點,我接到交辦任務的電話──這是我進入公司後被分派的第二個專案。而從此以後,等待我的就是每天錯過末班車、不得不搭計程車回家的日子。
照理說,踏入顧問界以前,我就該知道必須面對這樣的生活。有早出晚歸的繁重工作,才有革命性的成長──即使理智上很清楚,但親身體驗繁忙的工作時,辛苦的程度仍遠超出想像。你可以從這件事發現,典型寬鬆世代(按:指1987年4月至2004年3月出生,就學時期受日本於2002年開始推行的寬鬆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將教育大綱中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減少了三成,以及實行週休二日]影響。輿論認為寬鬆世代是在溫室中成長的一代,學習能力與競爭力都不如以前的世代)的我,想像力究竟有多貧乏?
「真不該進這家公司……。」內心百般懊悔,我卻連停下來思考、規畫今後職涯的閒工夫都沒有,只能拚命完成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
結果,我不僅開始耳鳴,每當按下電腦鍵盤Ctrl+Shift+C的快速鍵,手指就痙攣,甚至產生心悸。當時,某家大型廣告公司代理商的過勞死問題正好吵得沸沸揚揚。我的腦子整天只想著該如何在未來生存下去:「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如此繁重的工作?」、「該怎麼做,才有辦法恢復搭電車正常上下班的生活?」
雖然也想過向資深前輩或同期進公司的優秀同事尋求建議,但我同時也考慮到他們一定比我更忙碌。我躊躇著:「拿這種小問題麻煩他們,適當嗎?」煩惱到最後,我決定從「商業書」找答案。
求助於商業書的話,只要付了錢,不論何時何地,都不必擔心對方不耐煩,而能找到解決煩惱的答案。無論是歷史偉人,或是當代舞臺上光芒耀眼的傑出企業家,我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向他們諮詢、找到解決我眼前問題的曙光。
話雖這麼說,由於疲勞困頓,體力與時間也都有限,總不能讀了書卻徒勞無功。如果花時間閱讀卻遺忘內容的話,好不容易擠出的體力與時間就等於付諸流水。
而經過一再從錯誤中學習,每當從書中找到似乎可用的知識時,我便在工作上實際嘗試。
「就算每天只改善1%的學習,只要持續365天,就是1.01的365次方,一年後的自己能比現在強大37倍。一年後,我必定要達到能準時下班的生活。」
抱持這樣的念頭,我把閱讀得到的知識嘗試運用在工作中,總算從每天搭計程車回家的生活,變成可以趕上最後一班車,再從末班車提早到晚上9點的電車,逐漸實現早點回家的目標,同時也順利完成專案。而且,之後在負責其他專案時,也能提高生產力,並準時下班。
或許你會納悶,為什麼我設定的是「準時下班」如此目光短淺的目標?
但我認為,一定有很多人就像當時的我一樣,因為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或不合理的要求,而苦於無窮無盡的加班。即使不至於到這麼痛苦,也一定有許多人希望今天能比昨天更好,明天能比今天更好,一點一滴的改善現況。我寫下的這本書,應當能助這樣的人一臂之力。
為了準時下班,到為自我投資
雖然我閱讀的出發點是為了準時下班,但在不知不覺中,我每年大約讀了300本,累計1,500本以上各類書籍,並在部落格發表超過400篇書評。
大量閱讀與撰寫書評的成果,讓我在4年前(2019年)轉換跑道到顧問公司以外的企業,負責推動企業數位轉型、企劃製作影音內容,並透過副業提供經營諮詢,盡情挑戰了自己感興趣的各個領域。
能夠如此自在的依喜好工作,是因為我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將目標從準時下班提升至自我投資。我將從書本學習而來的事發揮到淋漓盡致,作為自己的資產持續靈活運用,而能得到如此的成果。
當然,我也曾在選書時經歷難以計數的失敗。如果以「(書的價格+閱讀時間×一小時的機會成本)×選書失敗的冊數」,損失的費用可能超過100萬日圓(按:本書日圓兌換新臺幣之匯率若無特別標註,皆以中央銀行於2024年9月公告之均價0.23元為準)。
而我將在本書中,把我從失敗經驗中得出的方法,不藏私的與你分享。
我將在第一章,進入閱讀論述之前,先梳理「自學的方法」。根據研究模型及我的實際經驗,定義「輸出導向的自學循環」。接著,分辨單純消耗成本的閱讀及有效轉化為資產的閱讀,兩者之間的差異。讀完這一章,你能認識與產出直接相關的自學方法,與了解自學讀書法的方向性。
第二章要介紹的,則是閱讀前的二刀流選書術。
根據「從書上能獲得的成果,80%在閱讀前就已確定」的方針,針對長期性產出的目標,提出「順流而下選書術」;並針對期望短期就能發揮成效的目標,提出「登山攻頂選書術」。
第三章則是介紹閱讀的方法「一頁精粹筆記法」。根據「不必讀完整本書,只讀『關鍵的20%』」的方針,我將說明如何透過「縮短時間、增加次數及同時閱讀多本書籍」與「精簡理解內容要點」兩個步驟,把從書本中學到的內容,整理在一張A4紙上的一頁精粹筆記法。
最後,在第四章,我將從過去我所閱讀過的書籍中,介紹8本被我轉化為資產、學以致用的書籍。這些都是我親自撰寫的內容,提供給你參考。
與其他談閱讀技巧的書哪裡不同?
坊間論述閱讀技巧的書籍琳琅滿目。為了突顯本書有別於其他同類書籍,請容許我在前言的最後,說明本書和其他類似書籍的三個最大差異。
第一,本書能讓你了解自學的全貌,從而掌握其中訣竅。無論如何,閱讀只是自學的一個手段,然而坊間多數書籍都並未探討自學的方法,而是直接講述閱讀技巧。我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在第一章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深入探討自學的方法。
第二,能夠理解閱讀輸出導向的具體實踐方法。大多數書籍談論的內容僅限於輸入,例如:省時省力的閱讀技巧、不會遺忘內容的閱讀技巧等。這些當然也是很重要的論述。但是,若以商業書來說,如何運用書中所學其實才是關鍵。因此,我提出的閱讀方法能幫助你確實提升工作成果,順序不是「輸入→輸出」,而是「輸出→輸入」。
第三,學會把閱讀過的書籍轉化為資產的一頁精粹筆記法。當然,市面上已有許多書籍提出,把閱讀時的發現整理在一張紙上的做法。而本書將更進一步,介紹依照「書籍結構及脈絡」的歸納技巧。提到結構、脈絡,或許會讓你覺得門檻很高,但請放心,我在本書將運用一目瞭然的圖解及實例,應當有助於你理解。
希望本書能幫助你獲得最大的閱讀成效,成為你最佳的投資。
前言
為了準時下班,我讀商業書
「我想準時下班!」這是我開始閱讀商業書籍的最初動機。
回想7年前(2016年),我大學剛畢業便進入外資管理顧問公司工作。
從來沒有工作經驗的我,哪有可能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既然如此,就先進入有機會體驗各行各業的顧問公司吧!等我找到想做的事情時,再學習足以跳槽到該業界的相關技能。
我便抱持著這樣輕率的態度,邁出表面上看來光鮮亮麗的職涯第一步。事實證明,我實在太天真了。
「明天開始,由你負責這個專案!」
某天晚上10點,我接到交辦任務的電話──這是我進入公司後被分派的...
目錄
推薦序一我每年閱讀一千本書/愛瑞克
推薦序二人生不是考試,學會思考比答案更重要/鐘穎
各界推薦
前言為了準時下班,我讀商業書
第1章這樣讀書,讓我高收入
1自學的陷阱
2從你想要的產出選書
3只花3個月,我就學會賺錢新技巧
4商業人士的學習,70%來自經驗
5創造能持續獲利的技能
6你付出的,不只買書的錢
第2章怎麼選到我該讀的書?
1垃圾進,垃圾出
2先確定問題再找書
3享受與書的相遇,不求馬上理解
4登山攻頂選書術
5找到好書店的三個條件
6不要參考網路書店評價
【專欄】我該囤書嗎?
第3章一頁筆記法,知識隨取隨用
1只讀關鍵20%
2縮短時間、增加次數
3全書要點,濃縮成一張A4
4寫讀書筆記的兩大忌
5發表,讓學習成效最大化
6享受不同主張的矛盾
【專欄】筆記的關鍵:分類×因果關係
第4章我的珍藏資產書
1查答案誰都會,懂提問才是關鍵──《複眼思考──全方位腦力開發》
2模仿──《如何輕鬆並有效提升工作成果》
3不是尋找答案,而是創造──《綜觀全局以解決問題》
4成為領導者的四階段──《遇到領導力的瞬間》
5做事的順序──《「工作能力強」意味著什麼?》
6創意,只是舊元素重組──《創意,從無到有》
7讀書如飲食──《文章讀本》
8亞馬遜工作術──《亞馬遜逆向工作法》
後記人生有限,時間得花在刀口
推薦序一我每年閱讀一千本書/愛瑞克
推薦序二人生不是考試,學會思考比答案更重要/鐘穎
各界推薦
前言為了準時下班,我讀商業書
第1章這樣讀書,讓我高收入
1自學的陷阱
2從你想要的產出選書
3只花3個月,我就學會賺錢新技巧
4商業人士的學習,70%來自經驗
5創造能持續獲利的技能
6你付出的,不只買書的錢
第2章怎麼選到我該讀的書?
1垃圾進,垃圾出
2先確定問題再找書
3享受與書的相遇,不求馬上理解
4登山攻頂選書術
5找到好書店的三個條件
6不要參考網路書店評價
【專欄】我該囤書嗎?
第3章一頁筆記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