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前書後七分醉》是多年來出版文集的「前言後語」, 輯之一是朋友為我的書而寫的; 輯之二是我為朋友書寫的;輯之三則是我為自己的書所寫。
這些文章已在它們原在的書載過, 然而, 那些書很多已成湮沒的歷史, 連遺跡也找不到, 今次特意收集一起, 在個人來說是歷史的重組; 在讀者來說, 則是瞭解一個愛書人的愛書歷程和喜悅,是為記。
作者簡介:
許定銘
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一九四五年生,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的愛書人,從事寫作六十多年,早年埋首於新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五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其內容以中國現代文學及香港新文學的研究為主,旁及台灣及南洋方面的作家和作品。
他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開書店二十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章節試閱
秦賢次序《醉書劄記》
許定銘先生係香港著名的書話家,《醉書劄記》是他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也是第一位在兩岸三地均出有書話集的香港作家。
在香港以書話成名的作家,可約略分為三代。第一代係五、六○年代的葉靈鳳與曹聚仁;第二代係七○年代的黃俊東;第三代即八○年代迄今仍寫作不衰的本書作者許定銘。
前《明報月刊》主編黃俊東兄曾在他的《書話集》(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香港波文書店初版)〈自序〉上說:「(書話)這類文章要見識廣、涉獵多、文字表達的能力高強,才能寫得得心應手、雅淡自然。」這個條件,對定銘兄來講,是綽綽有餘的。
定銘兄原籍廣東電白,生於一九四七年,比我小四歲,兩歲時即移居香港,可說是道地的香港人。他在十五歲中學時代,即開始寫作現代詩及意識流小說,走入文壇。其現代詩受台灣當時的新詩壇影響很深;一九六六年自師範學校畢業後,開始從事教育工作,迄今已四十年。七○年代末,夫妻倆苦心兼營「創作書社」,從事出版及新舊書買賣生意,從灣仔到北角,愈開愈大,斷斷續續經營了二十年。因為,定銘兄的本職是半日制的教師,下午不用上課,「創作書社」每天只營業五小時(下午二時至七時),是所謂「半日」書店。我認識定銘兄就在他創辦書店於灣仔時,因緣是買書,介紹人是香港《詩風》月刊主幹王偉明兄,這時正是我「淘書」年代的第二時段。
當台灣於七○年代開放「觀光」旅遊時,香港立時成為台人的購物「天堂」;但對於也是「醉書」的我而言,在「戒嚴」體制下,香港則是我的購書「聖地」。我將購買領域由台灣伸向香港及新加坡,當時,我服務於保險公司,工資優厚,假期又長,在香港除了與公司有關係的商業界人士外,一個愛書的發燒友也沒有,語言又不通(一般港人不講國語),人地生疏,要購買舊書實在有夠困難。
因此,時常請報刊主編好友介紹香港的愛書人、藏書家。在那個時段,先後由《幼獅學誌》主編,已故的沈謙兄,認識香港書界奇人方業光(寬烈);由《聯台報》編輯林煥彰兄認識了王偉明;由《聯合報.聯台副刊》主編瘂弦兄認識了黃俊東;在一九八六年八月香港第八屆港臺書展期間,認識了盧瑋鑾(小思);翌年八月,香港第九屆港臺書展時,事先由周玉山兄書面介紹,認識了王宏志,以後又認識黎活仁。以上諸位先生、女士,就是我香港的愛書人好友,也是我在香港「淘書」的導遊。
秦賢次序《醉書劄記》
許定銘先生係香港著名的書話家,《醉書劄記》是他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也是第一位在兩岸三地均出有書話集的香港作家。
在香港以書話成名的作家,可約略分為三代。第一代係五、六○年代的葉靈鳳與曹聚仁;第二代係七○年代的黃俊東;第三代即八○年代迄今仍寫作不衰的本書作者許定銘。
前《明報月刊》主編黃俊東兄曾在他的《書話集》(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香港波文書店初版)〈自序〉上說:「(書話)這類文章要見識廣、涉獵多、文字表達的能力高強,才能寫得得心應手、雅淡自然。」這個條件,對定銘兄來講,是...
作者序
司馬長風序《港內的浮標》
我從研究新文學史發現,有好多作者有過短暫的開花期,便悄然從文壇消失了,於是他們逐漸被人忘記。
寫第一部長篇小說《玉君》的楊振聲,有多少人知道他呢?陪同胡適、劉半農一九一八年一月,在《新青年》上,開天闢地發表第一批新詩的沈君默,還有多少人記得他呢?
在香港,新文學的生長發展,情景特別迷離。一般來說,在學校讀書時代,很多有文學才能的青年,都有過勤奮寫作的熱情,可是一涉足社會之後,這些文學的花草,便因久乏灌溉,而枯萎凋零了。
讀了許定銘兄的《港內的浮標》書稿,禁不住想起以上的話。與許兄相識也有五年了,以往只知道他有豐富的新文學知識,可是從不知道他有這麼多的寫作經驗,而且興趣這麼多方面,詩、散文和小說,都開過花結了果。
本書分三輯,第一輯「伊之眸色」是詩,第二輯「孤獨的開端」是散文,第三輯「港內的浮標」是小說。
鬱達夫說過,文學作品都是自敘傳。雖然不是嚴格的生活紀錄,但至少是情感的倒影,思想的反照。詩只是分行寫的散文,散文只是沒有情節的小說,小說只是詩的戲劇化,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心靈的獨語。
許兄是個文質彬彬的人,給人的印象十分保守,絕想不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樣幻奇和激盪。
〈港內的浮標〉那篇小說,寫一個瓜熟蒂未落的青年,厭倦了「父親的家」,還不能有「自己的家」的苦惱。
〈孤獨的開端〉那篇散文,寫分別忘於工作情侶,聚少離多,希望得到一個共同的「家」的情緒。「伊之眸色」中的詩,都是現代詩,只能隔著霧去意會,但是「伊」的眸色,與〈孤獨的開端〉中所寫「雙眸閃耀著兩點晶瑩」,該多麼親似!
從三輯作品中,可嗅出作者的心態、現代情調的感染很濃、但是無傷於寫實的紋理。
希望這本書不是過去的結果、而是新的開始。
—1978年6月21日
司馬長風序《港內的浮標》
我從研究新文學史發現,有好多作者有過短暫的開花期,便悄然從文壇消失了,於是他們逐漸被人忘記。
寫第一部長篇小說《玉君》的楊振聲,有多少人知道他呢?陪同胡適、劉半農一九一八年一月,在《新青年》上,開天闢地發表第一批新詩的沈君默,還有多少人記得他呢?
在香港,新文學的生長發展,情景特別迷離。一般來說,在學校讀書時代,很多有文學才能的青年,都有過勤奮寫作的熱情,可是一涉足社會之後,這些文學的花草,便因久乏灌溉,而枯萎凋零了。
讀了許定銘兄的《港內的浮標》書稿,禁不住想起以上的話。...
目錄
輯之一
1. 司馬長風序《港內的浮標》
2. 杜漸序《書人書事》、《書人書事》後記
3. 黃俊東序《愛書人手記》
4. 秦賢次序《醉書劄記》
5. 黎漢傑編的十人小說選《花已盡》
輯之二
1. 清新可愛的生活小故事
2. 喜得舊書一批
3. 路雅和他的「詩小說」
4. 《提燈的人》王敬羲
5. 王敬羲遺作:《校園與塵世》
6. 多面手的全接觸
7. 序盧文敏的《陸沉》
8. 馬吉的部落
9. 愛意滿溢的家史
10. 《翁靈文訪談集》書後
11. 八方尋訪談《文藝》
12. 看非常風景的文學旅遊
13. 《颱風季》來了
14. 美髯公書話. 必讀
16. 讀沈西城的《懷舊錄》
輯之三
1. 《戮象》後記
2. 《藍馬季》編輯人手記
3. 序《稿匠生涯原是夢》、從《香港小事》到《稿匠生涯原是夢》
4. 閑話以外的閑話
5. 《醉書室談書論人》後記
6. 《爬格子年代雜碎》後記
7. 《醉書隨筆》序
8. 我和書的因緣、《無盡的書事》後記
9. 寫在《舊書刊摭拾》之後
10. 《向河居書事》後記:我的向河居
11. 埋首書堆六十年
12. 侶倫的文學創作
13. 《詩葉片片》的前言後語
14. 花開並蒂齊結籽——序《書鄉夢影》、《書鄉夢影》後記
15. 詩序《醉書小站》、在《醉書小站》內彈奏的小調
16. 寫在《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書後、從《一生一世》再版談起
17. 寫在《亂翻書. 樂無窮》之後
18.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前言
輯之一
1. 司馬長風序《港內的浮標》
2. 杜漸序《書人書事》、《書人書事》後記
3. 黃俊東序《愛書人手記》
4. 秦賢次序《醉書劄記》
5. 黎漢傑編的十人小說選《花已盡》
輯之二
1. 清新可愛的生活小故事
2. 喜得舊書一批
3. 路雅和他的「詩小說」
4. 《提燈的人》王敬羲
5. 王敬羲遺作:《校園與塵世》
6. 多面手的全接觸
7. 序盧文敏的《陸沉》
8. 馬吉的部落
9. 愛意滿溢的家史
10. 《翁靈文訪談集》書後
11. 八方尋訪談《文藝》
12. 看非常風景的文學旅遊
13. 《颱風季》來了
14. 美髯公書話. 必讀
16. 讀沈西城的《懷舊錄》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