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們真的平等嗎?
男女平權不能只是口號,但現實生活該怎麼做?
帶你讀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一本全民都該看的平權讀本
落實平權,從你我做起!
在男女平權意識普及的現代,針對性別的歧視還存在嗎?是的!歧視依舊無所不在,以社會文化、風氣為名,隱藏在生活中的各處,這正是《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設立的宗旨。然而,隱藏在生活中的這些歧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為何會不容易察覺?我們又能怎麼做出改變?
什麼是歧視?「女性」的定義又是什麼?
在《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對婦女的歧視」一詞指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那麼問題來了,女性指的是狹義的生理女性?還是廣義的心理女性也算呢?
我有身體自主權!但生育與否卻要配偶同意?
依據現行的《優生保健法》已婚懷孕婦女有配偶者,如果要「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而施行人工流產,應得配偶同意。不只如此,在台灣,刑法第288條仍然規定,懷胎婦女墮胎構成犯罪,須面臨刑事責任?除非符合《優生保健法》中的要求,才能構成「可以墮胎的例外」?在胎兒的生命權和婦女的自主權間的掙扎中,我們該如何繼續對話?
隔絕在宗教之外,月經汙名化現象
有月經就沒有嬰兒和你我的誕生,但理解這項事實卻經常無助於改善偏見。關於月經引發的歧視問題,在許多國家(特別是鄉村地區,如尼泊爾山區),經期的女孩和女人經常不允許被上學、上班、去廟裡上香、參與家族重要儀禮;甚至更極端的,她們會被隔離起來,不管是用劃線或小屋的方式,被囚禁在有限的空間裡,直到經血停止流出。
何謂男子氣概?社會偏見下的性別刻板印象
「是男孩就不准哭!」近來「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成為很夯的詞,但有毒的男子氣概到底是什麼、打哪來,為什麼使所有人不分性別都活得這麼辛苦?在當今台灣社會,什麼樣的性別氣質才符合「真男人」和「好男人」或「真女人」和「好女人」的定義呢?這些當代的定義是否有毒而需要被消除!
台灣外交再困難,也沒有10%女性限額難
台灣首位女外交官張小月擁有多項外交部的「女性第一」紀錄,而這些紀錄的晚近,顯現出女性早期在進入外交體系的艱難,以及要在體系中獲得重用的稀少性。為什麼外交過去長期被認為是男性的工作?對於性別平等的推動,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以確保女性外交官能夠在同等條件下參與和成功地進行外交工作?女性外交官又會面臨哪些實質上的派駐困難?
結婚後該住誰家?財產分配怎樣才平等?
為何女性婚後就要搬進夫家?住在妻子家的男性就叫「入贅」?此外,台灣人在財產分配運用上,有「重男輕女」的狀況(例如父母幫兒子準備房子)?財產分配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既牽涉到個人家庭內部的關係,也反映了社會結構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除了法律和政策外,個人、家庭、教育可以如何改變這種觀念?
本書以我國現存的社會現象切入,依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條文,從而檢視我國在性別歧視上存在已久的問題,並導入他國案例,創造討論的空間,讓男女平權的願景,逐漸走在落實的路上。
各界專家讚聲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Ciwang Teyra│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林 薇 Vivi│NGO小紅帽、小紅厝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林香如│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秘書長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學院及社會學系合聘教授
柯昀青│性別與司法人權工作者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郭惠瑜│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葉德蘭│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與文學系教授暨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劉 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宜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候選人、蔡宜文的多元宇宙Podcast主持人
蔣書弘│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監事、台灣性產業勞動者權益推動協會理事
賴瑩真│瑩真律師
韓宜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
作者簡介:
法律白話文運動
由一群致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成立的媒體公司。對一般人而言,本該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因為內容有如文言文難懂,反而離人民愈來愈遠。於是,我們想透過網路與科技,發揮內容媒體的各種想像,提供值得信賴的知識,並減少廉價批評的出現。我們相信,法律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搭起一座理性的橋梁,用共存與共榮連結立場衝突的人們,而法律白話文運動希望為閱聽眾們打造這座橋梁,一同思考議題、關懷彼此,並一起塑造屬於台灣的法律文化。
網站:plainlaw.me
Facebook粉絲專頁: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plainlaw.me
Podcast:《法客電台》
編者/李柏翰
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對人權與全球衛生政治很敏感。跨領域研究者,常在公共書寫中強調性別、障礙與解殖觀點的重要性。現在亦擔任學術期刊《女性主義評論》(Feminist Review)編輯,成為勞碌日常的逃逸出口;主編過《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等書。
編者/陳冠瑋
台北人,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日本一橋大學客座研究員,曾任東京大學特別研究員,專長為公法,近期關心民主、人權與科技的交會,現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經營英語平台Taiwan Human Rights Hub,希望提供台灣的人權敘事給國際讀者。
相關著作:《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特別簽名版)——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
優惠價: 79 折, NT$ 356 NT$ 450
即將上市
生而為人,我們真的平等嗎?
男女平權不能只是口號,但現實生活該怎麼做?
帶你讀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一本全民都該看的平權讀本
落實平權,從你我做起!
在男女平權意識普及的現代,針對性別的歧視還存在嗎?是的!歧視依舊無所不在,以社會文化、風氣為名,隱藏在生活中的各處,這正是《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設立的宗旨。然而,隱藏在生活中的這些歧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為何會不容易察覺?我們又能怎麼做出改變?
什麼是歧視?「女性」的定義又是什麼?
在《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對婦女的歧視」一詞指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影響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那麼問題來了,女性指的是狹義的生理女性?還是廣義的心理女性也算呢?
我有身體自主權!但生育與否卻要配偶同意?
依據現行的《優生保健法》已婚懷孕婦女有配偶者,如果要「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而施行人工流產,應得配偶同意。不只如此,在台灣,刑法第288條仍然規定,懷胎婦女墮胎構成犯罪,須面臨刑事責任?除非符合《優生保健法》中的要求,才能構成「可以墮胎的例外」?在胎兒的生命權和婦女的自主權間的掙扎中,我們該如何繼續對話?
隔絕在宗教之外,月經汙名化現象
有月經就沒有嬰兒和你我的誕生,但理解這項事實卻經常無助於改善偏見。關於月經引發的歧視問題,在許多國家(特別是鄉村地區,如尼泊爾山區),經期的女孩和女人經常不允許被上學、上班、去廟裡上香、參與家族重要儀禮;甚至更極端的,她們會被隔離起來,不管是用劃線或小屋的方式,被囚禁在有限的空間裡,直到經血停止流出。
何謂男子氣概?社會偏見下的性別刻板印象
「是男孩就不准哭!」近來「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成為很夯的詞,但有毒的男子氣概到底是什麼、打哪來,為什麼使所有人不分性別都活得這麼辛苦?在當今台灣社會,什麼樣的性別氣質才符合「真男人」和「好男人」或「真女人」和「好女人」的定義呢?這些當代的定義是否有毒而需要被消除!
台灣外交再困難,也沒有10%女性限額難
台灣首位女外交官張小月擁有多項外交部的「女性第一」紀錄,而這些紀錄的晚近,顯現出女性早期在進入外交體系的艱難,以及要在體系中獲得重用的稀少性。為什麼外交過去長期被認為是男性的工作?對於性別平等的推動,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以確保女性外交官能夠在同等條件下參與和成功地進行外交工作?女性外交官又會面臨哪些實質上的派駐困難?
結婚後該住誰家?財產分配怎樣才平等?
為何女性婚後就要搬進夫家?住在妻子家的男性就叫「入贅」?此外,台灣人在財產分配運用上,有「重男輕女」的狀況(例如父母幫兒子準備房子)?財產分配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既牽涉到個人家庭內部的關係,也反映了社會結構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除了法律和政策外,個人、家庭、教育可以如何改變這種觀念?
本書以我國現存的社會現象切入,依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條文,從而檢視我國在性別歧視上存在已久的問題,並導入他國案例,創造討論的空間,讓男女平權的願景,逐漸走在落實的路上。
各界專家讚聲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Ciwang Teyra│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林 薇 Vivi│NGO小紅帽、小紅厝月經博物館創辦人
林香如│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秘書長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學院及社會學系合聘教授
柯昀青│性別與司法人權工作者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郭惠瑜│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葉德蘭│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與文學系教授暨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劉 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宜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候選人、蔡宜文的多元宇宙Podcast主持人
蔣書弘│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監事、台灣性產業勞動者權益推動協會理事
賴瑩真│瑩真律師
韓宜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
作者簡介:
法律白話文運動
由一群致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成立的媒體公司。對一般人而言,本該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因為內容有如文言文難懂,反而離人民愈來愈遠。於是,我們想透過網路與科技,發揮內容媒體的各種想像,提供值得信賴的知識,並減少廉價批評的出現。我們相信,法律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搭起一座理性的橋梁,用共存與共榮連結立場衝突的人們,而法律白話文運動希望為閱聽眾們打造這座橋梁,一同思考議題、關懷彼此,並一起塑造屬於台灣的法律文化。
網站:plainlaw.me
Facebook粉絲專頁: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plainlaw.me
Podcast:《法客電台》
編者/李柏翰
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對人權與全球衛生政治很敏感。跨領域研究者,常在公共書寫中強調性別、障礙與解殖觀點的重要性。現在亦擔任學術期刊《女性主義評論》(Feminist Review)編輯,成為勞碌日常的逃逸出口;主編過《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等書。
編者/陳冠瑋
台北人,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日本一橋大學客座研究員,曾任東京大學特別研究員,專長為公法,近期關心民主、人權與科技的交會,現與法律白話文運動經營英語平台Taiwan Human Rights Hub,希望提供台灣的人權敘事給國際讀者。
相關著作:《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特別簽名版)——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