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羅新海誠出道至今所有作品,跟隨時序一同走進新海誠的世界!
★正版授權動畫插圖,圖文搭配重溫精彩時刻!
★全球獨家收錄新海誠《鈴芽之旅》訪談!
▎讀者盛讚
「作者的分析正是從『新海誠的觀眾、讀者』的視角出發,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共鳴!」
「閱讀完每篇評論,都有種看完電影的錯覺!」
「以前一直覺得不需要知道這些,有趣就好。但閱讀完後我改觀了,要是能早點知道這些就好了!」
▎內容簡介
「寫下劇本的第一行,等於是放棄了無數的可能性。
每寫一行,原本還有很多的故事可能性就會一一被封閉。
最後寫完時,電影就只剩下一種形式。」——新海誠
帶你一步步剖析新海誠的世界!
以新海誠自己的言語來解釋他在各個階段的想法,
以及他想要嘗試的挑戰。
《她和她的貓》新海誠的理念,就匯集於這個「肯定世界的意志」。
《星之聲》「我盡可能把自己能夠做的事,用最好的形式展現出來。」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為了得到某樣東西,就必須放棄另一樣東西。
《秒速5公分》「在難過、痛苦的時候,風景是最接近我們的『救贖』。」
《追逐繁星的孩子》懷著喪失的回憶活下去。
《言葉之庭》實現「數位時代的影像文學」。
《你的名字。》「對他人進行想像這件事本身,就會通往深入思考自己。」
《天氣之子》特別收錄新海誠長篇訪談。
《鈴芽之旅》獨家收錄刊登於雜誌《Pen》上的新海誠訪談。
作者簡介:
榎本正樹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文藝評論家。專修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著作有《電子文學論》、《大江健三郎的八〇年代》(皆為彩流社出版)、《Herstories(她們的故事)二十一世紀十位女性作家訪談》(集英社)、《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全話完全解讀》(雙葉社)等。
(尚未出版作品為暫定中文名)
譯者簡介:
黃涓芳
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為英、日文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前言
我第一次聽到「新海誠」這個名字,是在《秒速5公分》(2007年)上映的時候。具有訴求力的標題、過去的動畫所沒有的獨特色彩風格及影像美學、連續短篇的巧妙結構、以及整部作品中洋溢的文學性,都深深吸引了我,並因為這樣的動畫師和自己生長於同一時代而受到極大的鼓舞。此外,這部作品實踐了與宮崎駿、押井守等人的文學風格不同的新世代影像文學,也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我雖然很在意新海誠的存在,但一直沒有機會去寫關於他的評論文章。新海作品反覆描寫人與人的偶然相逢、以及存在於偶然當中的必然性,而我寫作本書的契機,正是來自於和新海導演實際相逢。
當時我在某月刊小說雜誌寫連載專欄,從當月出版的小說中選出最佳的一本,進行作者訪談並附帶評論。二〇一六年的那個月,我選的是《小說版 你的名字》(角川文庫)。因為是電影作品的小說版,因此原本有可能會排除在候選作品之外,但是我實在是太想要「趁這個機會去見新海導演並訪問他」,因此透過責任編輯拜託,很幸運地在電影上映前超級忙碌的時期,蒙他答應抽空接受訪談。
透過訪談,我深深感受到新海誠是個「擅長言語的人」。他雖然是現代日本代表性的動畫導演及影像創作者,不過對於我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能夠給予相當仔細而精準、並且具有深度的答覆。長年從事訪談工作,有時會遇到這樣的作者──光是把訪問內容謄寫為文字,就差不多已經完成一篇很有內容的稿子。新海導演正是這樣的人。透過訪問,他能夠將影像作品中的意圖、設計與故事結構精確而縝密地翻譯為言語,並巧妙地進行自我解釋。這讓我對他的存在更加關注了。
後來因為《你的名字》空前的轟動,使得世人關注起新海誠與他的作品。這時我心中便產生想要全面考察新海誠作品世界的想法;另外再加上幾個因緣際會,使我得到專注研究新海作品的機會。本書的構想,就是由這一連串狀況孕育出來的。
在寫作上一本《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名。 全話完全解讀》(雙葉社,14・9)(註一)的時候,我就深刻感受到,要評論集結各種表現方式的動畫,是一件相當困難並耗費大量勞力的工作。除了作者與作品理論的基本前提之外,還要有現場技術理論、作品流通理論、業界理論、角色理論、美術理論、影像理論、音樂理論等各方面的觀點。動畫是集體創作的結果。片尾工作人員名單的人數相當多,而動畫製作的工作也有很多種,各自分工化並專業化。負責管理並整合如此龐大工作量的,就是「導演」。
從哪一個觀點來討論動畫,就會變得很重要。我的專業是現代日本文學研究與媒體理論。我並沒有置身於動畫製作現場的經驗,也不是影像與音樂的專家。在本書中,主要會依循文藝評論的方法論,針對新海作品進行分析與考察。為了闡明新海誠作為「言語的人」的真正價值,我盡可能收集到至今為止他曾出現的各種媒體(報紙、雜誌、書籍、mook、電視、網路等)的訪談、對談與評論等,全部看過並將各發言內容列成清單,在執筆時盡量以引用的形式納入文章當中。以新海自己的言語來解釋他在各個階段的想法,以及他想要嘗試的挑戰,想必能夠讓讀者更深入理解他的作品。
第一章會聚焦於新海誠最早期的創作,同時探究新海誠這個天才誕生的背景,以及他走向獨立製作的過程。第二章以二〇〇〇年代的代表性的新海誠早期作品《星之聲》創作過程及迴響為出發點,考證本作品作為個人製作全數位動畫濫觴的意義。第三章探討他首部長篇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第四章會詳細檢視連續短篇動畫《秒速5公分》的創作過程,並探討火車與書信這樣的媒介扮演的角色、本作品作為「速度的故事」的解讀、風景與內面的關係等。第五章針對青少年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解析與神話相關的作品架構,以及作為「移動的故事」的結構。第六章主題則是針對他唯一的中篇作品《言葉之庭》,除了注意到獨特的氣象表達方式之外,也對專有名詞的意義、以及作為「與他人相逢的場所」的故事進行解讀。
第七章從各種角度來考證他最暢銷的作品──《你的名字》。在闡明作品神話性與口述傳說結構的同時,也會解析潛藏在作品深層的「思想」,並彰顯本作品作為震災動畫的含意與意義。最後的第八章則請新海導演本人親自登場,針對最新作品《天氣之子》進行長篇訪談。這篇訪談的內容不只侷限於《天氣之子》,也會涉及他的所有作品,想必能夠提供許多有助於了解新海作品現況的資訊。
新海作品有許多由其他創作者製作的相關作品,譬如小說版、漫畫版、影像作品等。本書處理的對象僅限於新海誠名義的作品。此外,標題的LOGO標記是採取日文標題加上英文標題的形式,不過本書為了方便閱讀,僅使用日文標題。劇中人物的名字方面,如果有漢字標記與片假名標記,則一律使用片假名標記。
本書雖然是討論新海導演所有作品的評論書,但也是廣泛談論新海誠世界的講義書、為想要了解新海作品的人寫的導覽書、網羅眾多相關資訊的資料書、以及讓新海迷從自己的觀點深入挖掘作品世界的粉絲書。希望讀者能夠從各自的角度來接觸、並盡情享受「新海誠的世界」,就能帶給筆者莫大的喜悅。
第一章
最早期的作品
影像創作者・新海誠的誕生
*在小海的大自然中成長的少年時代
小海町位於長野縣東部的南佐久地區幾乎正中央的位置。「東鄰北相木村,西以八岳連峰為界、鄰茅野市,南鄰南木村與南相木村,北鄰佐久穗町(舊八千穗村)」,「千曲川沿著南北貫穿中央,形成帶狀平坦地形」,「千曲川左岸(西部地區)有八岳連峰山麓形成的廣大坡地,右岸(東部地區)為秩父山地的山麓形成的段丘地帶」[*1]。 小海町在信州特有的山地與大自然懷抱中,有松原湖及其周邊的松原湖高原、溫泉及住宿設施、各種運動設施、小海町高原美術館與小海町音樂堂等文化設施。
新海誠在父親老家所在的小海町長大,直到高中畢業都居住在當地。他在小學時期參加競速滑冰社,國中時期參加排球社,高中時期參加弓道社。這樣的社團經歷,對於以為新海誠青春時代屬於「文化系」的人來說,或許會感到意外。在地區連帶感很強、人際關係緊密的小型地方社會中,套用新海本人的話,他「應該算是好學生」,過著「非常普通」的學校生活[*2]。他也是個喜歡畫畫、編故事的男孩。
我的母親會畫油畫,也很喜歡看書,所以我的讀書體驗是從母親的書櫃開始。我會翻她的書籍和畫冊,使用她的油畫顏料。相反地,我父親是個完全不看書的人。我的家族大概從明治時期就經營建築業,父親曾當過町會議員。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要求繼承公司,不過我真正喜歡的,是像母親那樣畫畫、看書的時間。所以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感覺到父親對我的要求和我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之間有落差。[*3]
新海在受到畫油畫的母親影響的同時,也從母親的書架挑選書籍來閱讀。這應該就是他作為一名創作者的原點吧。另一方面,父親在保留濃厚父權制度的地方家族共同體當中,則是權威與壓制的代表。對於繼承家業的嫌惡感、以及對父親的反抗,也成為塑造新海誠這位創作者的另一個動力。從小被培育為代代從事營建業的家族長子的壓抑感,以及父親擔任町會議員的事實,也反映在日後《你的名字》(2018年)的勅使河原及宮水三葉的設定當中。
一個人在什麼樣的地方出生、在什麼樣的雙親身邊成長、受到什麼樣的環境影響,都是偶然的產物;不過當地的歷史、地形、自然、習俗、以及家庭文化,勢必會影響到這個人的個性與人格形成。對於新海來說,故鄉美麗的山川與天空是不言而喻的經常性風景。《你的名字》即將在電影院上映之前,新海曾在筆者進行的訪談中陳述如下:
我是在三葉生活的那種鎮上長大的。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在即將前往東京之前,我感到極大的不安與寂寞,在最後的春假花了幾個星期跑遍全鎮,想要記住山的形狀、河流的氣味等鎮上的一切。我心想,只要把這些風景刻印在記憶當中,即使去了東京,應該也能夠設法適應吧。[*4]
新海誠在離開家鄉、前往東京去上大學之前所做的事,就是將自己生長的小海町的自然風光深深烙印、刻畫在心靈與記憶當中。離鄉背井是地方出身的眾多年輕人都曾經體驗過的,其中也帶有和青春期訣別的意味。對於新海來說,小海的大自然以及在那裡的記憶與經驗,是他在未知的都會生活裡重要的寄託。
新海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時而浩大、時而細緻且鮮明美麗的自然描繪。換一個說法,這些風景或許是在他心中成為記憶、或是成為經驗、更進一步來說就是透過內心濾網變形的「作為原風景的自然景觀」吧。在新海作品中,自然風景的意義超越了點綴場景的背景描繪,而具有宛若鏡子般、反映劇中人物心境與記憶的的效果。像這樣的獨特性,來自於新海自幼面對小海町大自然的個人史。他是如何熱愛小海的大自然、並受其影響呢?他的父親新津正勝在接受週刊訪問時曾說:「我猜想,新海的『海』大概也是取自小海吧。」[*5]這句話或許就說明了一切吧。
*與電腦的相逢以及最早期的作品
出生於一九七三年的新海,是在小學時期遇見日後對他的人生有重大影響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八〇年代初期開始針對個人販售的個人電腦。在此引用新海談起當時的話:
我上小學的時候,最早接觸到的是國產的8bit電腦,SHARP的MZ-2000。當時連滑鼠都沒有,所以我自己製作指定座標的程式來畫圖。我最早接觸到滑鼠,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是附在X1turboZ這台個人電腦的滑鼠。我當時沉迷於利用滑鼠操作的附屬繪畫軟體。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像素畫的延伸吧。[*6]
圖P16
新海誠小學時擁有的SHARP MZ-2000。
(照片提供/SHARP)
SHARP的MZ-2000發售於一九八二年。新海最早接觸電腦,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7]。順帶一提,筆者人生當中的第一台電腦是NEC的PC-8001(一九七九年發售)。那是我在進入大學的一九八一年購買的。那台電腦沒有滑鼠、GUI的介面或彩色顯示器,外部記憶裝置則是用卡帶。使用者把刊登於電腦雜誌上的程式輸入電腦,玩應用程式或遊戲,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初學者用的程式語言BASIC。在當時,持有並操作電腦,就能得到硬體與軟體知識,並習得程式語言。新海想必也是走過這條路的使用者之一吧。
他不是使用當時8 bit電腦主流的PC-8001系,而是使用一體型的MZ-2000,也是值得玩味的一點。MZ系列是擅於處理圖像的電腦。根據新海的說法,他曾使用MZ-2000來輸入繪本,或是製作冒險遊戲。[*8]。新海在高中時使用的X1turboZ(一九八六年發售),具備可同時顯示4096色的影像功能,並搭配FM音源,是一台正統的視聽電腦。他曾回憶當時「沉迷於從4096色當中挑選8色,嘗試該如何選擇才能畫出布滿晚霞或早霞的天空」,或是「購買久石讓等人的樂譜,嘗試用FM音源來重現『魔女宅急便』的主題曲」[*7]。使用電腦來描繪天空的情景,或是利用音源來演奏曲子──他從小學時期到高中時期與電腦的關係,替他將來展現數位創作者的才能奠定基礎。
到了大學,他反而與電腦保持距離。一九九二年進入中央大學文學部文學科國文學專攻之後,新海加入兒童文學研究會,挑戰製作繪本及水彩畫。唯一能夠得知新海這段時期活動內容的重要資訊來源,就是他自己製作並進行活動報告的舊網站「Other voices -遙遠的聲音-」(二〇一八年三月關閉)。以下將參考網站開設時刊登的內容,探討新海最早期的作品。
他不是使用當時8 bit電腦主流的PC-8001系,而是使用一體型的MZ-2000,也是值得玩味的一點。MZ系列是擅於處理圖像的電腦。根據新海的說法,他曾使用MZ-2000來輸入繪本,或是製作冒險遊戲。[*8]。新海在高中時使用的X1turboZ(一九八六年發售),具備可同時顯示4096色的影像功能,並搭配FM音源,是一台正統的視聽電腦。他曾回憶當時「沉迷於從4096色當中挑選8色,嘗試該如何選擇才能畫出布滿晚霞或早霞的天空」,或是「購買久石讓等人的樂譜,嘗試用FM音源來重現『魔女宅急便』的主題曲」[*7]。使用電腦來描繪天空的情景,或是利用音源來演奏曲子──他從小學時期到高中時期與電腦的關係,替他將來展現數位創作者的才能奠定基礎。
到了大學,他反而與電腦保持距離。一九九二年進入中央大學文學部文學科國文學專攻之後,新海加入兒童文學研究會,挑戰製作繪本及水彩畫。唯一能夠得知新海這段時期活動內容的重要資訊來源,就是他自己製作並進行活動報告的舊網站「Other voices -遙遠的聲音-」(二〇一八年三月關閉)。以下將參考網站開設時刊登的內容,探討新海最早期的作品。
〈蛞蝓〉是新海投稿到他當時隸屬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同人雜誌的作品。在大多數都是單幅插畫的早期作品當中,這是唯一具有情節的短篇作品。
前言
我第一次聽到「新海誠」這個名字,是在《秒速5公分》(2007年)上映的時候。具有訴求力的標題、過去的動畫所沒有的獨特色彩風格及影像美學、連續短篇的巧妙結構、以及整部作品中洋溢的文學性,都深深吸引了我,並因為這樣的動畫師和自己生長於同一時代而受到極大的鼓舞。此外,這部作品實踐了與宮崎駿、押井守等人的文學風格不同的新世代影像文學,也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我雖然很在意新海誠的存在,但一直沒有機會去寫關於他的評論文章。新海作品反覆描寫人與人的偶然相逢、以及存在於偶然當中的必然性,而我寫作本書的契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