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於如何在大學生活中從事生涯規劃,做自己人生的CEO,提出言簡意賅的論述。《生涯規劃》全書共四篇係分成15章45節,內容依序包括生命規劃、學習規劃、生活規劃、工作規劃的內容。即包括生命觀照層面、個人學習成長層面、人際關係經營層面、以及工作職場規劃層面。透過生涯漫步的畫龍點睛短句、問得好的議題導向、三國小啟思的典範學習,以及課程學習單的課程設計,引導大學生在大學學術殿堂「追求真理,服務人群」,規劃大學生涯。
本書適合「大學生涯」、「生涯規劃」、「大學生活」、「生涯管理」、「大學入門」、「創意大學生活」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教科書或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現職:國立台北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加州史丹福研究院(SRI)博士後研究。取得博士後擔任教學與研究職務已有二十年。
經歷:曾任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代理院長、EMBA執行長、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著作:《生涯規劃》、《管理與生活》、《服務與行銷管理》、《科技與創新管理》、《國際行銷》、《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際》、《企業診斷與績效評估:平衡計分卡之運用》、《服務業行銷》、《美好人生是管理出來的》、《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等專書。另著有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百餘篇,其中二十餘篇論文係刊登在SSCI或TSSCI的國際學術期刊中。
信仰基督教,經常參加教會各項志工服務,現與結璃二十四年的妻子,及兩個兒子定居台北市。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薛 序
如何在地球村社會中安身立命,如何擘畫出屬於你自己的生涯規劃地圖,做你人生的CEO。你的生涯規劃地圖有多美好,你的生活品質就有多美好。很高興看到陳澤義教授,延續他前一本書《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的一貫風格和寫作方式,完成《生涯規劃》一書。我們可以這樣說,《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主要是勾勒出一個人發揮領導與影響力的基本脈絡和架構,重點在於個人的如何發揮典範,影響群倫;至於具體落實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則是《生涯規劃》這本書討論的核心所在。期待更多人可以發揮影響力,並以您特有的智慧才幹,建構你的生涯規劃地圖,做你人生的CEO。
澤義教授具有真情流露的教學熱忱,經常在課堂中將管理、組織行為與行銷學理,應用轉換成實際生活例證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中。被他教到的學生是很有福氣的,無論是理性思辨、反思學習、創新思維的學習方式;黃金關係圈與遵守人際界限上的重新思考,如何善用角色來交流溝通,透過尊重式溝通、同理心溝通、交流式溝通、目標設定、時間管理等,或是工作的態度與選擇等,學生透過活用所學到的管理、組織行為與行銷學理,因而明心見性、茅塞頓開而獲益匪淺。
大學生涯規劃的起始點,在於發揮生命規劃美實力、學習規劃成長力,建立生活規劃溝通力,乃至於工作規劃理想力,而其鎖鑰則在於誠懇,這其中的基本信念是三個相信、兩個堅持和一個改變。相信別人是和你站在同一陣線的;相信周圍的人是善良都會願意付出一己之力;相信適當的溝通比自然的機會更加重要。堅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公道自在人心;堅持謙虛自持,並且看別人比自己強。
本書首先談到生命規劃美實力,在生命大哉問、生命的微笑、建立美好自我形象上反思自省。再者談到學習規劃成長力,在為自己思考、理性思辨、創新學習、創新思維上有效學習。三者談到生活規劃溝通力,經營人際關係,要和你自己的內心溝通,從人事時地物多個層面和內心對話,從而在尊重式溝通中,使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再透過有效溝通力和時間管理實際工具,使你快速入手、悠然上路;四者談到工作規劃理想力,使你建立正確工作態度,找到合適工作,展翅高飛,預約美好人生。
本書對於如何在大學生活中做你人生的CEO,經營你的生涯規劃地圖,提出言簡意賅的論述,易懂易讀,任何背景的人都可以輕鬆閱讀。本書是一本好書,能夠使你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迅速提升,使你的人生活得更加踏實,更有活力和光彩。
如果你想要在大學生活中深化生命美學,經營學習實力,強化人際生活,預約美好工作,發揮你的影響力,來做你人生的CEO,澤義教授的書正是為你而寫的。澤義教授的這一本書,實在是非常值得您來一探究竟。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名人推薦:薛 序
如何在地球村社會中安身立命,如何擘畫出屬於你自己的生涯規劃地圖,做你人生的CEO。你的生涯規劃地圖有多美好,你的生活品質就有多美好。很高興看到陳澤義教授,延續他前一本書《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的一貫風格和寫作方式,完成《生涯規劃》一書。我們可以這樣說,《影響力是通往世界的窗戶》主要是勾勒出一個人發揮領導與影響力的基本脈絡和架構,重點在於個人的如何發揮典範,影響群倫;至於具體落實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則是《生涯規劃》這本書討論的核心所在。期待更多人可以發揮影響力,並以您特有的智慧才幹,...
章節試閱
【白雲生涯漫步】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非以奪取為目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上來自蔣中正、孫中山、文天祥、曹丕等古聖先賢的訓誨,或可作為追尋人生目的、定位與價值的起點。
然而,人生道路人人殊異,有甘有苦,有待勇敢追尋,定位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目的與價值,此為教育初衷。由衷寄語莘莘學子與時代青年,能在浩瀚校園內,浸染知識學海中,反省自我生命定位與生活角色。真正體會先賢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士大夫憂國憂民情懷,在社會中做個有用的人,盡一份小我心志,方能成就大我中興美景,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然而,做自己人生的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定義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上帝交付給每一位青年的時代使命與任務【1-1】。
【三國小啟思:戰事紛擾下的三國民情】
在《三國演義》中,廣大中原地區因為長年戰爭蹂躪,導致城池殘破,作物歉收,且民生潦敗,在河南開封、洛陽和山東濟南地域黃河多次改道,洪水氾濫成災,水利破敗,是以中原地區物質環境十分窮乏。
同樣的,長江以北的徐州和小沛等城池,也在呂布、袁紹、公孫讚等軍隊多次搶奪下,城牆破損不堪,無法居住,物資也不豐足。
相反的,長江中游的荊州地域因為位置偏南,遠離北方中原戰事,風調雨順下,加上素為長江魚米之鄉,天然資源十分豐富,得享民生樂利美名。
還有,四川西蜀地域向來為百物豐饒之處,素來享有「天府之國」盛名,且山川四面圍繞,形成易守難攻形勢。
一、問題一:人為什麼而活?
人為什麼而活是人生目的或意義的問題,到底何種人生目的或意義,具備終極關懷性或追根究柢性,值得窮其一生來追求,直到死而方休呢?此問題係確立世人生命終極目標,可說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皆是經由十月懷胎、臨盆生產而有生命,但在世上數十寒暑後,卻必定邁向死亡,因此要怎樣在這必死的短暫人生中,肯定活出具備人生意義和生命目的,實為生命大哉問。面對人為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可從活著到活得更好的角度來思索。
(一) 從活著到活得更好
究竟什麼稱為「活著」、「活得好」,或是「活得更好」,是值得探究的課題;也是和持定人生觀或人生目標高度相關的神聖問題。
我們是否提出「人為什麼而活?」的問題,或在提出此問題後,能否獲得滿意解答,會決定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也連帶影響針對其他問題:「人應怎樣生活?」、「人怎樣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之解答。
事實上,我們或許可以假裝或真的忘記,或是全然不管人生意義的問題,但是,人生意義的問題卻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因為不管我們是富可敵國或家徒四壁,位高權重或家道衰微,家庭美滿或妻離子散,身強體健或年老體衰。只要是在特定時刻,這個人生意義問題便會隨時自然浮現在我們的心中。
經濟學家假設人類基於有限理性,即有限邏輯思維,在有限人力和物力資源、時間條件下,會追求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ation)目標,即Max π【1-2】。然而,這會成就美好結局嗎?答案恐怕為否定。因為個人或企業是單一系統,存在全體社會的大系統中,必受社會系統影響,在個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使大量負產品流入社會系統中,破壞社會系統品質,終究會反撲到個人生活中,破壞個人生活,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人即使賺得全世界卻失去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1-3】,實為暮鼓晨鐘警語,值得深思。
(二) 世間三等人
世人可以分成三等人,即下等人、中等人、上等人,茲說明如下:
下等人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過活,行事為人是短視近利,不容易永續獲利,因而無法和其他人或社會共創多贏格局。
中等人是生財有道、和氣管理營生,行事為人係為個人或企業形象盡力做到童叟無欺,但他們內心並不全然是以他人、企業或社會福祉為念。
上等人是具備生命哲學,行事為人是以人的生命本身為目的,而不把人當成工具。他們強調所有的獲利要服務人,而非服務獲利本身。正如先總統蔣中正所說的:「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1-4】」
這樣一個生命問題,最終仍需自己尋求解答。因為任何由外界他人而來的答案,或是傳播媒體的宣導,若無法和我們內心的生命經驗相互呼應和印證,那麼,就算這個答案是正確真理,甚至是多人深刻體驗的真相。那恐怕也會和我們擦身而過,成為一股無關痛癢的輕煙,無法和我們生命真正相遇。最後,終究我們還是要有所抉擇,這時,若是我們能宣告「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做見證【1-5】。」深知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真理、服務人群【1-6】」,便可知道我們這一生是所為何來。
例如,漢朝司馬遷曾因言語觸怒漢武帝而鋃鐺入獄,又因沒有銀兩可贖罪,而遭宮刑處分。司馬遷在獄中受到諸般折磨和屈辱,他曾想自殺,但為完成畢生理想,而成為勇敢活下去的生命意義,最後司馬遷奮力完成名聞古今的《史記》一書,是為勇敢活出生命意義的例證。
二、問題二:人應怎樣生活?
孫效智說:「人應怎樣生活的問題,可以從『道』的兩個角度著手。第一個是道路,即指人生的道路;另一個是道德,是指怎樣做人的道理(或倫理)。此二角度實為一體兩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換言之,人應怎樣生活?即是探索通往終極目標的人生道路與做人道理內涵。茲說明如下:
人應怎樣生活?即是探索通往終極目標的人生道路與做人道理。
(一) 人生道路
道路常隨著目標而定,前往不同目標自然會走上不同道路。例如,從臺北要前往高雄(目標),則有國道一號和三號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臺鐵縱貫線火車等道路可行。若是臺北要前往宜蘭(目標),則為國道五號和臺鐵北迴線火車等道路可行。而若是臺北要往淡水,則是捷運淡水線和北海岸公路等道路可行。
同樣的,不同人生目標需要搭配不同人生道路。即人有怎樣的目標就會走上怎樣的道路。這些不同人生道路中,有高速直達的快速道路,也有慢速蜿蜒的山間小道;有平坦封閉的高鐵軌道,也有諸多岔路的城鎮街道;在此時此刻,明確的人生目標十分緊要,否則在面對諸多道路選擇時,便容易舉棋不定,徬徨無措而蹉跎光陰。甚至原地自轉,虛擲寶貴生命。
(二) 做人道理
道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出發,檢視做人道理的有效性。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體認,自成個人特有的做人道理體系,即是特定個人或群體實際相信的倫理觀,這是屬於「實然倫理」範圍。例如,有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做人上要以自利出發來工作賺取利潤;有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做人上應當先成家生子,建立美滿家庭。也有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在做人上要以自由為出發點,勇敢追求真愛,突破傳統婚姻家庭的枷鎖;更有人認為沒有國,哪有家,在做人上應該要投筆從戎,從軍報國。基本上,每個人對於做人道理的特定看法和意見,應當給予理解和尊重;但在理解後,仍需透過適當的反省批判,方能建構並認定「應然倫理」【1-7】,即是特定個人所應相信的倫理觀點。
「應然倫理」是人生問題二所關切的焦點。反省與批判「實然倫理」的各種觀點,並思辨探索各種原理原則的有效性,藉以建構「應然倫理」的生命工程。以有系統探究倫理道德的本質,建構出道德判斷的方法和原則,以期能敏銳且有自覺的從事倫理反思省察。
基本上,世人本乎良心,業已具備基本的道德判斷和直覺能力,這是倫理思辨的基礎。雖然良心的指責僅能達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已能使世人在行事為人上有所警惕。特別是當今的後現代社會,環境情境業已錯綜複雜,人際關係更是盤根錯節,各種事務的精細專業分工,個人卻都需在其中做人處事。此時,世人怎樣「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其間分辨是非與善惡,掌握生活點滴中的眉眉角角,這是人生一大議題。
在倫理思辨工程上,倫理思辨應以個人獨特的生命經驗,和敏銳的心思意念為內涵基礎,復以周密嚴謹的邏輯思維為外顯形式。此兩者實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操作時則當力求公正,至於個人立場則不必強求中立,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方法和態度。因為我們都應當追求真理,因為真理必叫我們得以自由【1-8】。
例如,「台灣之光」吳寶春麵包師傅在2010年贏得世界麵包大賽的冠軍榮銜,他曾說過:「人要為生活而學習」,在吳寶春心目中,麵包是最重要的重心,為做出品質更好的麵包需要不斷精進學習,但是,並不僅局限技術層面,而在生活中各個面向,包括欣賞美麗風景、品嘗美味食物、體驗美好人生等各角度。
在此用首名為〈祝福〉的老歌做為本段結束:「送你一份愛的禮物,我祝你幸福。不管你在何時,或是在何處,莫忘了我的祝福。人生的旅途,有甘有苦,要有堅強的意志。付出你的智慧,流下你的汗珠,創造你的幸福。」祝福您擁有美滿豐足的人生【1-9】。
【白雲生涯漫步】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非以奪取為目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上來自蔣中正、孫中山、文天祥、曹丕等古聖先賢的訓誨,或可作為追尋人生目的、定位與價值的起點。
然而,人生道路人人殊異,有甘有苦,有待勇敢追尋,定位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目的與價值,此為教育初衷。由衷寄語莘莘學子與時代青年,能在浩瀚校園內,浸染知識學海中,反省自我生命定位與...
作者序
自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恆久成功的單行道
在這資訊瞬息萬變的「崩世代」裡,人們的思緒總是無所依附;在這人際關係疏離的「宅世代」裡,人們在哪裡可以找到歸屬感。到底什麼是人們可資依循的道路,難道真的沒有一條出路嗎?人們渴求自由,難道竟然沒有軌跡可以找尋嗎?
再者,全世界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界的生活環境渾沌未明,此時即需要回歸事物的本質,莫忘初衷。不僅要把事情做對,問自己:「我應該做什麼,才能夠從激烈競爭中勝出?」而是要做對的事情,問自己:「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做這些事情?」因為視野會影響決策,在大學生涯中要做你人生的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需要不同凡「想」的全新思維,這正是《生涯規劃》的主要內容。
生涯規劃的本事:生涯漫步
「漫步」一詞出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逍遙漫步」,亞里士多德更創設「逍遙」學派。即是個人自由自在的前行,深信自己是誰,而且能夠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的前行。也就是能以天生我材必有所用的心態,努力發光發熱,成為忠心的好管家。同時更能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真理,在平日漫步中互相切磋學問,強調學習並不局限在課室之內,而是任何時空皆是學習與求知的場景。
漫步也是「慢步」,即是在生活旅程中,以優雅之姿,從容徐行。其不同於都會人的快速行走,在焦慮不安當中,落入社會中的集體焦慮,甚至落入22K和草莓族的沈悶情結中,將自己淪為制式化的時代產品,未能對自己的生命活出創新與活力。這對今日的大學莘莘學子與社會新鮮人,更有其深刻的意涵。
漫步更是「曼步」,即順著音樂律動的節拍,展現獨特的曼波般舞步,搖曳生風,引人側目,進而讚賞有加。在這裡業已擺脫刻板制式化的成功框架,而是以多元尊重思維,以宏觀視野角度,探究生涯規劃地圖。而個人的生涯地圖若能洋溢出曼妙舞姿,深信必能做自己人生的CEO,榮神益人,造福人群,兼善天下。
大學生涯規劃的DNA內涵包括「生命」規劃、「學習」規劃、「生活」規劃、「工作」規劃四者,分別代表生活的數個層面,如圖0-1所示。即包括最根本的生命觀照層面、個人成長的學習層面、經營家庭與人際關係的生活層面、以及工作的生涯層面。在其中,若能抱持「漫步」的心態,自由自在前行,將會使你看清生命的盲點,跳過環境的迷霧,並跳出當局者迷的困境。更會協助你釐清生涯中的重要骨架,無需事先修習先修課程,即能協助你在人生生涯中,找到做你生命CEO的關鍵密碼。
引申言之,在大學生涯中要做自己人生CEO的DNA,需要把握住生命、學習、生活、工作的四個環節。其中,生命漫步是洞察和人生對話的「生命美感:I SMILE」,談論生命美感,和生命對話的生命態度「美實力」。學習漫步是殷勤和知識對話的「學海學習:I THINK」,談論學習生涯,和知識對話的學海學習「成長力」。生活漫步則是經營美滿家庭與豐沛人脈的「人際生活:I LINK」,談論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溝通力」,包括關係與溝通的兩大環節。人生漫步是享受樂在人生的「工作生涯:I DREAM」,談論工作生涯的「理想力」,預約美好人生。謹此,若能把握住「生命、生活、學習與工作」的核心密碼,自然擁有在大學生涯中,做你生命CEO的關鍵鎖鑰。
大學生涯的四個面向
首先,大學生涯規劃需學會生命態度。在其中,去問人生的目的,去對生命微微笑,乃至於具體化的設定目標並做好時間管理,這是對自己生命負起責任的正確態度,而正確態度即能決定生涯高度,也決定個人的人生命運。這是本書第一篇「生命規劃美實力」的內容主旨。
再者,大學生涯規劃需學會有效學習,在茫茫知識大海中進行有效學習,業精於勤、荒於嬉,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真理。學習中真正要緊的事,就是去管理時間,特別是若干學習上的決定。的確,在前進和停止學習之間,即是在自由揮灑創造力和遵守規則紀律中間,需要以真理做為界線。這條界線越是明確,自由空間則越是無邊界;亦即創新學習的基礎是自由,而自由的前提則是紀律。這是本書第二篇「學習規劃成長力」的內容主旨。
三者,大學生涯規劃需學會人際關係,其他都只是小標題,這是最大的真相。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就是周圍的人際關係。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就是這個道理。人際關係的維護與溝通,是需要持續經營的事。這也就是本書第三篇「生活規劃溝通力」的內容主旨。
四者,大學生涯規劃需學會敬業樂群,樂在工作也要樂在休閒,這是隱藏性的真相。在人生中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就是占去白晝中最長一段時間的工作。此時要怎樣找到合乎自己能力、興趣恰當、又滿足內在驅動力量的工作,並堅持到底便十分關鍵。這是本書第四篇「工作規劃理想力」的內容主旨。
綜言之,做你人生的CEO,勇敢漫步生涯,經營自我生命版圖,必須要搞清楚以下五種順序,它們分別是:第一,在人生追尋上,先記錄「生活」,再記憶「生命」;第二,在學習方法上,先「理性」學習,再「創新」學習。第三是在人際關係上,先「檢視」關係,再「美化」關係;第四是在人際溝通上,先溝通「認同」,再溝通「差異」;第五是在職場工作上;先自我「升值」,再自我「升職」。我想,這一些都是我逐漸明白的一些事情,或許弄懂它們的時候,已經人生半百,不再年輕,就是所謂年歲成長的代價吧!
不僅知道,更需要做到
你知道我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嗎?那就是有個溫暖家庭,有個笑容可掬的賢慧妻子,兩個孝順聽話的男孩,父母健在,以及和樂的家居生活,這成為我工作動力的泉源。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能做自己喜歡的教學和寫作工作。我能夠鼓勵別人發揮他的潛能,這真是件太有趣的事。更好玩的是,我也發掘出更棒的方法完成這樣的一件事,我真的很幸運,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能有一點小小成績,而這正是漫步生涯,選擇做我自己生命CEO的具體成果。
我在這樣一本書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著「追求真理,服務人群」,因為我深信「真理」與「理論」的力量。因為現代社會資訊不僅龐雜混亂,且罹患嚴重的失憶症,後現代社會的思潮不僅不推崇歷史英雄豪傑,也不探究學術理論發展,而代以個人實際體驗為宗師,這使得失憶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回顧過往管理學理便成為撰寫本書的出發點。雖然,當前社會有漠視學術理論和古今英雄豪傑的傾向,但我輩認為管理學學理的教訓、過往的歷史紀錄仍應予以保存,俾能為有志向學者指引一條人生旅程明路,這是我撰寫這本書的基本信念。
至於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方法,就是讓本書將管理學理和生活應用緊密結合,書中透過清楚的說明架構和執行方法,讓學理變得簡單、容易讀、容易懂。此外,本書也透過許多的生活故事和自省對話,來說明管理學理應用於生活中的原則。
我相信,這是每個人的夢
本書是融會管理學領域的鑽研與數十年來生活閱歷的體驗,所編寫的智慧結晶,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有系統的為更多讀者提示一條有益的道路,減少摸索碰壁的時間。在書中有許多生活小故事,都是在我人生旅途中所見所聞。感謝這些生命中的貴人,以他們的經歷或在與我的相處互動中,給予的諸多啟發,也造就了本書的豐富。為了保護當事人,這些故事中的人名,都已經改用假名,在此聲明並致謝。
另在本書中不免會接觸到「天」或「神」的概念,在這裡,基督教或天主教意指上帝,回教意指阿拉,佛教意指佛或菩薩,道教意指神明或玉皇大帝,非任何特屬宗教或New Age思潮等則以上天稱之等,由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書全然接納各家宗教的論點,然為簡化且易於說明起見,在後面的敘述中,皆以「上帝」一詞概括承受與替代之。因為全球中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信仰人口最多,以及作者個人的信仰所致。在此作者尊重宗教多元價值,並無獨尊基督教或排斥其他宗教的意思,其他宗教信仰讀者敬請自行將上帝替換成為其他相關神祇的名稱來閱讀相關文句即可,作者特此聲明。
最後,願將此書獻給 上帝,和我親愛的家人:父親錫疇、母親彩萍、結縭二十四年的妻子彝璇,以及兩個兒子迦樂、以樂,你們都是我的寶貝。此外,本書之得以順利完成,必須特別感謝愛妻彝璇這二十四年來的辛勞持家、鼓勵支持和愛心包容,並教養兩個孩子迦樂、以樂完成大學學業。誠如所羅門王《箴言》所云:得著賢妻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她的價值勝過珍珠。同時,五南圖書文化楊士清總經理與王俐文副總編輯慨允出版;臺灣科技大學游紫雲講師在潤校文稿上的細心切實,作者一併衷心感謝。本書中如有任何疏漏與缺失,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是感。
自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恆久成功的單行道
在這資訊瞬息萬變的「崩世代」裡,人們的思緒總是無所依附;在這人際關係疏離的「宅世代」裡,人們在哪裡可以找到歸屬感。到底什麼是人們可資依循的道路,難道真的沒有一條出路嗎?人們渴求自由,難道竟然沒有軌跡可以找尋嗎?
再者,全世界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界的生活環境渾沌未明,此時即需要回歸事物的本質,莫忘初衷。不僅要把事情做對,問自己:「我應該做什麼,才能夠從激烈競爭中勝出?」而是要做對的事情,問自己:「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做這些事情?」因為視野會影響決策,在大學...
目錄
目錄
薛 序
徐 序
二版序
初版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第壹篇 學習規劃成長力:I LEARN
第一章 為自己思考
1.1 大學生了沒
1.2 為誰讀大學
1.3 反思學習
第二章 創意性思考
2.1 創新精神
2.2 突破慣性思維
2.3 創意性問題解決
第三章 創新思維
3.1 想像創新思維
3.2 組合創新思維
3.3 反向創新思維
第四章 理性思辨學習
4.1 理性思辨的基本要素
4.2 理性思辨的共通性原則
4.3 如何進行思考論述
第貳篇 生活規劃溝通力:I LINK
第五章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5.1 美好自我形象
5.2 學習知足感恩
5.3 學習品味生活
第六章 關係的黃金階梯
6.1 黃金關係圈
6.2 遵守人際界線
6.3 和諧人際關係敲門磚
第七章 有效溝通力
7.1 PAC交流分析
7.2 交錯式交流
7.3 同理心溝通
第八章 尊重式溝通
8.1 澄清事實
8.2 邀請他人
8.3 事件與解讀
第參篇 工作規劃理想力:I DREAM
第九章 工作態度
9.1 敬業與樂群
9.2 態度決定高度
9.3 理性決策法則
第十章 尋找合適工作
10.1 工作與個性搭配理論
10.2 興趣導向
10.3 內在驅力
第十一章 工作生涯規劃
11.1 基本思維架構
11.2 工作生涯規劃道路圖
11.3 生涯發展階段
第十二章 目標設定與時間管理
12.1 目標設定實現夢想
12.2 時間管理的本質
12.3 管理時間實現目標
12.4 如何有效管理時間
第肆篇 生命規劃美實力:I SMILE
第十三章 生命大哉問
13.1 生命大哉問
13.2 生命長河
13.3 生命區位藍海
第十四章 生命的微笑
14.1 尋訪人生定位
14.2 面對真正自我
14.3 物質所有權的真諦
第十五章 做自己人生的CEO
15.1 人生的視野
15.2 做對的事
中文參考文獻
主題人物索引:依朝代別
中文專有名詞索引
目錄
薛 序
徐 序
二版序
初版序:解讀生涯規劃的DNA
第壹篇 學習規劃成長力:I LEARN
第一章 為自己思考
1.1 大學生了沒
1.2 為誰讀大學
1.3 反思學習
第二章 創意性思考
2.1 創新精神
2.2 突破慣性思維
2.3 創意性問題解決
第三章 創新思維
3.1 想像創新思維
3.2 組合創新思維
3.3 反向創新思維
第四章 理性思辨學習
4.1 理性思辨的基本要素
4.2 理性思辨的共通性原則
4.3 如何進行思考論述
第貳篇 生活規劃溝通力:I LINK
第五章 建立美好自我形象
5.1 美好自我形象
5.2 學...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