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梅克爾勝選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當梅克爾第一次以德國總理的身分出現在電視上時
記者們開玩笑說,「家庭主婦」的時代來臨了……
「不相信梅克爾,也就等於不相信全體德國人。」
2013年秋梅克爾第三度連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到底有何能耐讓德國人為之臣服?而翻開德國報章雜誌,令人驚訝的是德國人所相信的領導人,是個連他們自己都不熟悉的人!她的核心幕僚、親信、黨團幹部沒有人到過她家作過客。現任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便表示:「我尊敬她,但我從沒真正了解過她。」
「猶豫、搖擺、小碎步」這些原本應該是缺點的領導個性,
為何在梅克爾身上卻成為正面的執政藝術?
1個全世界都在問的問題,15個最貼近梅克爾的有趣觀察!
梅克爾的魅力到底在哪裡?為何她所領導的基民盟(CDU)能取得42.5%的民意支持,為該黨20年來的最佳表現?物理學家出身,她如何讓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廢核的主要工業國?她又有何本領解除歐債危機,帶領德國度過全球經濟最糟的時刻,反使德國的經濟前景一片光明?她如何笑?害怕什麼?會不會飆國罵?信任誰?
瞭解梅克爾要從她做些什麼著手,但梅克爾在總理府外的生活卻是一大謎團。《明鏡週刊》副總編布隆姆以自己貼身採訪梅克爾的經驗,用一種深入同時又有趣的寫法,試圖讓大家更接近梅克爾,也讓全球讀者認識這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強國領袖。
布隆姆勤跑德國國會10年,他發現梅克爾極其平凡,如果她去市場買菜,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而梅克爾本人,也多次被人拍到下班後去採買的畫面)。
根據布隆姆的觀察:「接近她、了解她非常不容易,卻樂趣無窮。」──
◎她是熱血足球迷,對於賽事非常投入,更是某位德國明星足球員的頭號粉絲。
◎她常因為自己腦內上演的小劇場而誇張大笑,而她的笑也極富感染力,令人也忍不住發笑。
◎她也是手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還練就一項絕技:不管是站、走或坐,她都能發送簡訊。
◎她喜歡講笑話,也會模仿他國的政治領袖,如前法國總統薩科奇、俄羅斯總統普丁。
◎她甚至還會罵髒話,而且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參雜國罵三次。
然而,梅克爾能讓大多數德國人服氣,連任三次總理,確實有她獨特的領導之道。她的領導風格,堪稱「猶豫藝術家」,她把「猶豫」這種原本應該是缺點的個性,變成一種執政風格,成功打造一個果敢、無畏的德國:
●穩定的力量,不輕言「改革」
梅克爾知道,即使是重大改變的政策,也可以利用「期望管理」,順著民眾可接受的軌道順水推舟前進。讓政策有如在母親的搖籃般安穩,民眾的情緒不會因為改革而出現大幅波動。
●恐懼是重要的顧問
她的某些方針轉向是帶著恐懼進行的,因為她必須獨自承受歐元區可能崩解的責任。因此不時有人批評她,指稱這是她的「領導弱點」,她欣然接受,顯然她知道如何和自己的恐懼和平共處。
●事前「準備」絕對馬虎不得
梅克爾最重視的就是「準備」,就如她有一次在歐盟協商會議上所言:「我什麼都能接受,唯獨『沒準備』不行,每個細節至少要討論五次。」
●叫她政客,她會說這是恭維
政治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專業,她以身為政治人物而感到自豪。她發聲捍衛自己在政治領域的專業,也認為人民應該把政治的事,交給專業的政治人物處理。
●對的事,就放手去做
她體認到德國人對於政黨紛爭十分厭惡,德國人希望看到問題解決。對於公共政策,其實民眾不喜歡老是看到政府推出說帖解釋。如果是對的事,做就對了,之後再向全民報告執行結果即可。
●執政者必須說到做到
執政是一種風格,做不到的絕對不輕言承諾,答應過的,使命必達,「不相信梅克爾,也就等於不相信全體德國人。」與其說德國人選擇了梅克爾,不如說德國人從梅克爾身上看到了自己。
梅克爾已執政將近十年,她如同每個新手政治領袖一樣,開始執政之後才學習如何當個稱職領導人。然而她耗費心力了解德國人到底要什麼,最後發現原來她獨特的「冷靜執政」,才是德國人最想要的特質。
在這本書中,布隆姆完美詮釋梅克爾如何將原本受人批評的「猶豫、搖擺、小碎步」領導,轉化為正面的信賴,進而型塑德國人「擇善固執」的國民性格。
作者簡介:
尼可勞斯.布隆姆 Nikolaus Blome
德國《明鏡週刊》副總編兼辦公室主任、資深政治記者、作家兼社會評論家。
畢業於德國波昂大學及巴黎政治學院,主修國民經濟與政治,曾任《世界報》總編。
2006至2013年出任德國發行量最大媒體《畫報》副總編。
2013年加入《明鏡週刊》。曾獲多項德國報導大獎,如特奧德沃爾夫報導獎(Theodor-Wolff-Preis)、路德維西社會經濟報導獎(Ludwig-Erhard-Stiftung)等。常於德國各大政經節目談論時事,也出任德國鳳凰頻道常態節目主持人。
譯者簡介:
張淑惠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德國慕尼黑口筆譯學院肄業,從事德文翻譯工作,譯有《愛,一切從簡》、《經濟蕭條中:7年賺到15,000,000》、《VW總裁心》、《集書人》、《成交!讓兩性都買單的行銷術》、《死亡閱讀者》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這本書解析了其他所有關於梅克爾的書無法解釋的部分。
──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
相信大多數德國人都會贊同本書的看法,梅克爾將「猶豫」變成一種施政藝術。
──北萊茵西伐利亞報(Neue Westfälische)
布隆姆敏銳的觀察力穿插著知識分子的同理心,他以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卻成功貼近梅克爾的內心世界。
──德國《焦點雜誌》(Focus)
布隆姆觀察入微,提供多方關於梅克爾個人與政治領域的細節。
──德國《畫報》(BILD)
沒有人能像布隆姆這樣,將德國政治中後民主時代的辯論寫得這麼好。
──德國《星期五週報》(der Freitag)
《猶豫藝術家》提供條理分明的指南給想了解梅克爾的讀者。每一章都提供讀者最細微觀察記錄、概念清晰的回答。
──德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
媒體推薦:這本書解析了其他所有關於梅克爾的書無法解釋的部分。
──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
相信大多數德國人都會贊同本書的看法,梅克爾將「猶豫」變成一種施政藝術。
──北萊茵西伐利亞報(Neue Westfälische)
布隆姆敏銳的觀察力穿插著知識分子的同理心,他以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卻成功貼近梅克爾的內心世界。
──德國《焦點雜誌》(Focus)
布隆姆觀察入微,提供多方關於梅克爾個人與政治領域的細節。
──德國《畫報》(BILD)
沒有人能像布隆姆這樣,將德國政治中後民主時代的辯論寫得這麼好。
──德國《星期五週報...
章節試閱
前言
梅克爾——「猶豫藝術家」,危機處理高手
梅克爾把「猶豫」這種原本是缺點的個性,變成一種執政風格。
梅克爾的書?又來一本?拜託!讀者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但會有這樣的反應也不足為奇。畢竟這位女士擔任德國總理八年後,二○一三年秋天又要角逐三度連霸,沒意外的話未來四年仍可能繼續領導德國 。要描寫這麼精彩的人物,老實說,本書的篇幅算是相當精簡。自梅克爾政治生涯逐漸嶄露頭角,媒體就開始出現一系列有關梅克爾的分析報導、人物專題、特寫等。
沒錯,讀者當然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內容。於是出版社紛紛找上作家,央求著:「幫忙寫本書吧,你不是也認識總理嗎!」讀者好似永遠也餵不飽,出版社就是這麼想(作家當然也是)。
但究竟為什麼關於梅克爾的書永遠不嫌多?其實這就像是個開放式的問題,原因不只一個。「安格拉.梅克爾」本身就是個「開放式問題」。
因為這位女士最吸引人、也最令人困惑之處在於:她擔任德國總理這麼多年,大家仍對她一無所知。連那種(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似乎也找不到真正令人滿意的答案,那種可以在跑趴的時候,一隻手優雅地拿著葡萄酒杯,漫不經心就能滿口回答的答案,而其他周圍的人只能跟著點頭如搗蒜:啊!哦!原來如此,是這樣啊!
其實媒體中,不乏對梅克爾的大幅報導,德國《明鏡週刊》就囊括了大部分,例如:「沒有人民的女總理」、「半個女總理」、「差不多城堡上的女頭目」、「懦弱梅克爾」。這些年也確實難為了這些媒體同業,幾乎每半年就要嘔心瀝血刊出新話題,試圖解開這名為「梅克爾」的謎題。1
「猶豫」是一種藝術
但如果還有人試圖挖出比上述標題更獨特的解謎答案,無疑是放著直達目標的康莊大路不走,其實梅克爾政府的最大重點就是:執政。舉凡她執政上的作為、做法、時間點和原因都可以總括成以下幾個簡短句子:
這位女總理是危機處理高手,但創意不足,執行是她的強項,程序規畫就不怎麼在行,她的政治商標不顯現於她的政治理念,而是她所採取的政策,因此有些人說她走中庸之道,有些人則說她是機會主義分子,但她也因此備受青睞。
「很難歸納梅克爾的個性特點」,瑞士時事評論家寇佩爾(Roger Köppel)曾低分貝地這麼描述梅克爾,「無法歸類的個性,讓人看不出來,莎士比亞劇裡的哪個角色和她最貼切。」
真是這樣嗎?我認為梅克爾是個「猶豫藝術家」,她把「猶豫」這種原本是缺點的個性,變成一種執政風格,這項本領空前絕後。然而,個性上的舉棋不定有其代價,而她甘之如飴。她把個人特色變成一種執政藝術,顯然深受許多德國人接受和喜愛,但其他為數不小的另一派德國人也沒有因她這種個性而失望或氣得臉紅脖子粗,光憑這一點應該就夠格在莎士比亞劇裡加場演主角了。
解開「梅克爾」之謎,困難但有趣極了
因此想了解這位領導德國達八年的總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就必須從這八年間找尋答案,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但這並非要重述這段時間發生的一切,雖然這段期間也有不少精彩刺激的片段值得一看。和其他梅克爾傳記不同的是,本書主要在於回顧這段時間的幾個重要時刻。市面上不乏如蘿爾(Evelyn Roll)所著精彩的梅克爾傳記,因此我這本書不必跟著湊熱鬧。
我這本書不同於上述傳記類書籍,這本書僅聚焦於梅克爾在任總理的這八年期間。畢竟她不是先當了總理一陣子後,才贏得選戰、開始執政,而是先執政,然後才學習怎麼當好總理,難道不是嗎?
本書並無所謂的「授權」加持,這並不是自我吹捧,更無貶低其他作者的含意,但它是本書重要的附帶資訊。換言之,梅克爾總理對本書沒有任何影響力,對於本書,她既無特別關照(或說控制),也無授權任何出現在本書多處的口述內容。本書中所有梅克爾的口述文字全來自梅克爾總理於公開或半公開場合的發言,並未經過總理梅克爾的篩選。
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純粹是我以身為記者、人稱「瘋人院」的德國《世界日報》(die Welt)和德國《畫報》(Bild)柏林辦公室主任的身分,採訪國會十年經驗的階段性總結。其中八年是梅克爾執政,也就是我筆下觀察和評價最重要的對象。本書收錄我自己在這段期間提出和被問及的問題,發問者包括有興趣的民眾、政治人物和記者同業。正如前面所說,這些問題都很簡單,然而看似簡單的問題,思考越久,越難以回答。
高克(Joachim Gauck)當選德國總統前半年,曾這麼提及梅克爾:「我很尊敬她,但無法真正了解她。」他說得一點都沒錯:貼近梅克爾,試圖了解她,並非易事,但很有趣。我們開始吧!
第1章
「德國媽媽」梅克爾
冷面笑匠梅克爾
二○○五年秋天,梅克爾首度出訪巴黎和布魯塞爾,在飛機上記者們問她,就任總理以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事,她猶豫了半晌答道:「基礎建設」。但她指的並非總理專用大型豪華禮車、元首專用祕密手機或德國聯邦刑事調查局派駐總理府的隨扈等配置,而是她第一次從外頭打電話到自己辦公室的親身經驗。
由於她不記得自己辦公室的分機號碼,所以先打到總理府總機,然後在電話線那頭跟慌張不知所措的接線生解釋:「我真的是梅克爾本人,對,對,新任總理,沒錯,前天才上任的……」,這時機上突然爆出笑聲,這堪稱新任總理在媒體前的第一場精彩秀,也是梅克爾自我解嘲的最佳範例。
梅克爾的笑聲頗具傳染力,她常因非惡意的幸災樂禍而笑得人仰馬翻,例如:當她聊起幾年前立陶宛總理騎著單車到立陶宛與烏克蘭邊境上尋找核電廠的新建地時,因地上滿布樹木的氣根而腳步蹣跚,他拉長望遠鏡,卻怎麼也找不到那片建地。
又或當她說起德國賣給希臘「彎的潛水艇」一事,這艘潛水艇是德國多年前賣給希臘的,但希臘後來不願意付款,因為他們堅稱潛水艇是「彎的」,話說到此,梅克爾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當時德國派了不少潛水艇丈量員到這艘潛水艇上上下下檢測,就是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但希臘堅持:「潛水艇就是彎的,全世界都知道這艘潛水艇是彎的,就只有你們德國人看不出來……那是……」梅克爾的最後一句話沒能說完,她的話語早已淹沒在自己的笑聲中,因為她原本的噗哧一笑已抑制不住,變成了狂笑,「彎的……呵……哈……彎的潛水艇!」
顯然此刻梅克爾的腦裡正上演著一段滑稽至極的電影畫面,但看在梅克爾周圍的觀眾眼裡,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好笑,因為他們腦裡沒有相同的畫面,但梅克爾的笑一發不可收拾,感染了周圍在場的人,於是大家也跟著一起哄堂大笑。
梅克爾事後意會到剛剛的笑點,又會跟著觀眾一起笑,很多人稱她這樣的舉動是「女孩般」的笑。德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戈特沙爾克(Thomas Gottschalk)在梅克爾二○一一年獲頒「美國自由勳章」時說道:「多年來,我經常在不同的場合遇見梅克爾,她每次講到高興的事情,總會出現『幾近女孩般的反應』,這種反應很適合她。」事實上,「女孩般的笑容」多年來幾乎已成為所有梅克爾貼身報導中不可缺的標準形容詞。但對於已年過半百、且一直以來遇到開心事就習慣開懷大笑的中年婦女而言,「女孩般」這樣的形容詞似乎早應該絕跡了。
真要說梅克爾和一般人的差異,就是當她笑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會被她的總理職務牽絆,不難發現她回答問題前,還是會比別人多思考那麼幾秒鐘。記者曾問她現在身為總理,還可以肆意大笑嗎?她大多時候會回答:可以啊。
(後略)
前言
梅克爾——「猶豫藝術家」,危機處理高手
梅克爾把「猶豫」這種原本是缺點的個性,變成一種執政風格。
梅克爾的書?又來一本?拜託!讀者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但會有這樣的反應也不足為奇。畢竟這位女士擔任德國總理八年後,二○一三年秋天又要角逐三度連霸,沒意外的話未來四年仍可能繼續領導德國 。要描寫這麼精彩的人物,老實說,本書的篇幅算是相當精簡。自梅克爾政治生涯逐漸嶄露頭角,媒體就開始出現一系列有關梅克爾的分析報導、人物專題、特寫等。
沒錯,讀者當然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內容。於是出版社紛紛找上作家,央求...
目錄
前言 梅克爾──「猶豫藝術家」,危機處理高手
「猶豫」是一種藝術
解開「梅克爾」之謎,困難但有趣極了
第1章 「德國媽媽」梅克爾
冷面笑匠梅克爾
旺盛的好奇心
梅克爾的神來之筆
「老媽」梅克爾
第2章 政治,交給專業的來
梅克爾眼中的德國人
民眾不喜歡唇槍舌戰,他們期待問題解決
不輕言「改革」,口號不能治國
我這裡可不是聖誕禮物發放部門
德國人越來越富有,滿意度卻未因此提高
德式慵懶面對危機
第3章 早餐吃什麼?梅克爾的興趣
梅克爾手勢
手機上癮症──重度患者梅克爾
梅克爾的特異功能
熱血足球迷
第4章 打破規則的「物理學家」總理
搖擺女王
不是牛肉,也不是魚肉
「猶豫」是一種美德?
最棒的人,是做對事的人
打破規則的「物理學家」總理
梅克爾的「中庸之道」
小碎步策略
梅克爾的期待管理
海盜黨的警訊
第5章 與恐懼和平共處的梅克爾
普丁與他的愛犬
恐懼是最佳顧問
第6章 梅克爾的信任榮譽榜和黑名單
誰值得信任?
梅克爾幕僚的生活
早上八點半的顧問會議
梅克爾的信任黑名單
梅克爾討厭「愛現族」
梅克爾與銀行界
第7章 梅克爾飆國罵?
老媽的地雷
沒有隔夜仇
刀槍不入的梅克爾
第8章 梅克爾善於權謀嗎?
總理府──人稱聯邦洗衣機
梅克爾對權力的觀點
梅克爾的總理之路
擁抱權力並勇於接受挑戰
選戰女王的地方之役
坐擁權力卻裝傻?
老媽的主張
老媽的兩難
第9章 梅克爾在乎形象嗎?
德國總理的時尚
每年約添置十來件新衣服
現在不要拍!夠了喔!
一小時內噘嘴三次
女性議題與深V禮服
第10章 梅克爾,逢男必誅?
小學實驗室裡的男孩
男人殺手梅克爾?
去他的博士論文,好人就是好人
萬綠叢中一點紅
第11章 梅克爾的立場?
模糊不清的「中間派」
非典型親歐派
梅克爾的中心信仰──歐洲團結
梅克爾是不是保守派?
梅克爾對德國民眾的承諾
定期與對手通電話
對的事,梅克爾絕不讓步
我發表過的言論,最後可以實現嗎?
第12章 逆風而行的梅克爾?
梅克爾的政策會轉彎?
「梅」基維利
核電問題?不再當「搖擺女王」
第13章 她還會在意記者怎麼寫嗎?
氣氛尷尬的《畫報》訪談
老媽對媒體的反擊
嘻,她滿意地微笑著
第14章 梅克爾希望歷史如何寫她?
有幻想或遠見,就該去看醫生
總理不能過於天真、情緒化
德國成為歐盟領導者
最慢的人總是決定整體的速度
什麼事都得自己來,否則沒有人會做
第15章 梅克爾的領導會走多遠?
心中的理想任期──十年
梅克爾只在乎過程
退休後的梅克爾
致謝
前言 梅克爾──「猶豫藝術家」,危機處理高手
「猶豫」是一種藝術
解開「梅克爾」之謎,困難但有趣極了
第1章 「德國媽媽」梅克爾
冷面笑匠梅克爾
旺盛的好奇心
梅克爾的神來之筆
「老媽」梅克爾
第2章 政治,交給專業的來
梅克爾眼中的德國人
民眾不喜歡唇槍舌戰,他們期待問題解決
不輕言「改革」,口號不能治國
我這裡可不是聖誕禮物發放部門
德國人越來越富有,滿意度卻未因此提高
德式慵懶面對危機
第3章 早餐吃什麼?梅克爾的興趣
梅克爾手勢
手機上癮症──重度患者梅克爾
梅克爾的特異功能
熱血足球迷...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