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講座MOOK限時特價落九花東立全書系小開學楊双子枡野俊明python比爾蓋茲黃仁勳吉本芭娜娜獨裁者聯盟AI工作術張忠謀臺灣民族主義東京都同情塔手機成癮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彭明輝

2評價
72收藏
202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19 NT$ 60 NT$ 320

賣家:Wenwei
書況(讀冊判定):普通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本商品已下架

購買新書
88 282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69 220
購買電子書(流動版型)
69 220
其他二手價
14 45元起
圖書館借閱
O'copy Image

Talk to the Books 

Beta 版 2.0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缺糧、缺水、缺耕地
#先蝦上市
2012社會科學百大
2011社會科學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媽,我肚子餓了,可以吃飯嗎?」孩子問。而母親只能偷偷拭淚。
文/Anderson

台灣會有糧食危機?開玩笑的吧?《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鄭重宣示,事情跟我們以為的,完全不一樣。

原本以為《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是本尋常的社會觀察報告,細翻才驚覺茲事體大。作者書寫的初衷應是來自於他在書中一開始闡明的「目前糧食綜合自給率僅31%的台灣,隨時有斷糧風險,但各種棄農與離農的主張與作為卻持續不絕。」在台灣,各種農業政策的爭論不曾平息,但對市井小民而言,可能很難理解這和我們的民生有這麼大的關連。和我們一直以為的不同,台灣的糧食綜合自給率非常非常低,低到只要國際情勢略有波動,就可能直接受到衝擊。

書中舉出2008年糧食危機時,歐美曾經歷「有錢也買不到糧食」處境,經過了論述耙梳出這個全球鎖鍊之千絲萬縷地牽動,我們才知道這場景不再是國際新聞的邊角版面,而是正預告我們可能陷入的處境。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的立論,化約地說,大概接近是:每個地方應該種自己適合種的東西→自由交易後可以最佳化→問題是交易自由但不公平→大國補貼農業破壞小國農業→糧食危機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它原因且還有水資源、汙染、氣候、全球人口等。但是很關鍵的地方在於:第一,糧食問題是政治的不是經濟的。第二,台灣的背後老大是美國,美國的背後老大是美國企業。作者彭明輝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公平貿易而不是自由貿易,必須由消費者運動改變生產模式。

清大教授彭明輝保有學院人士嚴謹的邏輯思考與系統性分析能耐,但行文卻直白而清晰。《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不是一落學術研究卷宗,而是藉由更精實具體的整理,希望在慣常濫情而理盲的台灣社會投下一顆警告彈:問題不在於全球的糧食可能人間蒸發,而是台灣人獲得他地糧食的「路徑」可能一夕間消失。當取得的管道被截斷或堵塞,糧食將成為一種「看得到吃不到」的奢侈。

雖然主論糧食議題,《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卻也同時點出我們對於許多日常事務基本觀念的欠缺或偏差。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切物資與情報的流動如此快速而通暢,使得我們比過去更容易忽略這樣的事實,即是,所有的取得,仍然得經由複雜的系統理路。這書提醒了我們,萬萬不可掉失對日常背後盤根錯節之脈絡的辨識與警覺。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聚焦地提示了台灣對於一觸即發的糧食危機的預備與因應,並提供了觀察與思考政經情勢之系統性視野,是關心這座小島的讀者不可不讀的重要作品。

台灣物產豐饒,農業技術傲視全球,糧食危機絕對不會燒到台灣來?
錯!
近七年來,台灣的綜合糧食自己率逐年下降,早就不能養活自己!


台灣外匯存底高,就算農產量不足,有錢還是買得到糧?
錯!
「有錢就買得到糧食」的市場機制只適用於糧食供應充足的時候,
一旦發生糧食危機,各國就會相繼禁止糧食出口。



身在豐衣足食的台灣,我們大概無法想像什麼是糧食危機。走到街角的便利店、轉角的小吃攤,目不暇給的各式肉類與蔬菜,四季皆盛產的水果買都買不完。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是天方夜譚吧。

但是打開國際的大門,一月份糧價指數連續七個月漲破2008年最高點,聯合國呼籲各國需擬定政策以穩定糧價波動;玻利維亞因為糧價波動而發生示威、爆炸事件;巴西媒體說:「氣候問題和糧食價格讓埃及政變!」因為全球氣候異常、天災不斷,嚴重影響農業大國的糧食產量,導致糧食問題不斷升溫。但全球糧食問題對一個豐衣足食的島國來說,到底有什麼重要。

本書作者開宗明義說道:「目糧食綜合自給率僅三二%的台灣隨時有斷糧風險,但各種棄農與離農的主張與作為卻持續不絕。」糧食問題和我們其實休戚與共。於是政府決定召開跨部會糧食安全小組,討論我們是否該恢復休耕田的生產,甚至增產。但事實上,長年的休耕政策早已使農民轉業、農機淘汰;休耕地長年缺乏管理,病蟲害無法在短期內控制;最嚴重的,因為休耕政策荒廢農村,使得農村文化消失、農耕技術斷層。政府還在猶豫,我們卻不能再等下去。

作者從石油危機、水資源問題、氣候異常,談到自由貿易市場,更論及看似能解決石油問題的生質燃料,都是加速糧食危機的原因。台灣除了稻米,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糧食,更沒有本錢再忽視此一問題,亞洲國家如日本,早已將糧食綜合自給率從原本的四○%提高到四五%。台灣沒有漠視此一問題的本錢,與其等待政府發布政策,更該盡早了解糧食危機,立即有所作為。

作者簡介:

彭明輝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十三年後我們吃什麼?〉一文作者。關注糧食與農村問題,長期以演講和寫作闡述農業對糧食安全與歷史、文化保存的多元價值,期望國人能跳出短視而狹隘的經濟視野,以免陷入糧食危機,斷喪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