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阿膠神話」帶來了非洲毛驢的滅頂之災/中產階級的名校爭奪戰/海外置產夢:買一個「做新加坡人」的感覺/不見光的世界第三大整形市場/中國創業者眾生相/成為京城新貴的「活佛」/千億市值的「廣場舞」經濟/被「小鮮肉」反噬的影視業/一年消滅十億「鬼子」的村莊/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
十個故事裡,套著千千萬萬個故事;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天的中國。
★端傳媒記者透過10則深度紀實報導,揭示當代中國的真實地景!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進入「野心時代」的中國,萬物如何野蠻生長?
央企打造的中醫養生神話「阿膠」,讓多少頭非洲驢遭遇滅頂之災?/奮鬥一輩子進入中產門檻的爸爸媽媽,怎樣為孩子進「名校」爭得頭破血流?/去馬來西亞買豪宅的中國人,真的都是有錢人嗎?/在無神論的意識形態下,「活佛」為何成了北京城裡新貴?/「小鮮肉」何時代替演員,充斥了整個影視產業?/大媽們的廣場舞,竟然跳出了千億的市場?/十多年來跳入滾滾創業潮的年輕人,他們還好嗎?/在一年消滅十億「鬼子」的村莊,「抗日神劇」是如何被炮製的?/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愛的是國家還是歐巴?/叢林法則中的「整容流水線」重塑了無數女人的臉,安全感的普遍缺乏和對物化幸福的追逐,使一切都更瘋狂和不可預料--端傳媒記者透過10則深度紀實報導,揭示當代中國的真實地景!
作者簡介:
端工作室
端傳媒旗下出版工作室,整合端傳媒的優質報導及寫作內容,出版為特定主題的特刊、書籍等。
*端傳媒
端傳媒是一家面向全球華人的數位媒體,以深度報導、調查報導和數據新聞為特色,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為全球華人提供優質的新聞資訊。
網站:https://theinitium.com
Facebook Page:https://fb.me/theinitium
章節試閱
*本節摘自【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吳婧
★「中國人要殺光全世界的驢」
71歲的盧東林在肯尼亞經商20年,主要做牛羊皮貿易。2012年,他回國拜訪河北省保定市蠡縣一個叫留史的小鎮,那裡有亞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
在留史鎮,盧東林第一次看到成堆的驢皮,每斤的收購價是50元。彼時正值牛羊皮價格下跌,肯尼亞的牛皮一斤售價2元,盧東林賣一張牛皮只能賺四五毛。見到驢皮如此值錢,盧東林便回肯尼亞開了當地第一家驢屠宰場──金牛公司。
屠宰場於2016年4月開業,每天最多宰殺六百隻驢。附近的驢很快就被買光了,盧東林雇了五、六十個驢販子,這些人拿著金牛公司開的介紹信,到集市上、村子裡挨家挨戶買驢,再一起賣給屠宰場。有的一次送來5隻,有的送三大卡車──一車能裝40隻。收驢的半徑從屠宰場外二、三十公里延伸至兩三百公里,一隻驢的身價也屠殺驢事件,以及逐漸升級的怨氣。
2017年1月,南非警方在東北部城市貝諾尼查獲5000張驢皮。此前一天,北開普省發現100多隻毛驢被非法宰殺,這些毛驢先被榔隻錘暈,再被活剝皮。警方懷疑北開普省是貝諾尼「驢皮大本營」的分站之一,它們的最終目的地都是中國。2015年起,竊驢、殺驢和獸皮交易在南非一直蹭蹭往上漲。
還是在2017年1月,南非一檔調查類新聞節目Carte Blanche播出驢子因為驢皮交易被屠殺的報導,在社交媒體掀起針對華人的仇視言論。一些評論稱中國人是「地球上最卑劣的東西」,甚至有人建議殺掉中國小孩,使得當地華人公會對這些仇外言論提出法律控告。
有45年歷史的英國動物福利組織The Donkey Sanctuary(毛驢庇護所),今年初發佈報告《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指出中國對驢皮的巨大需求嚴重影響了全球驢群的生存。一時間,「中國人要殺光全世界的驢」的說法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引起廣泛譴責。
全世界的環保人士對中國不滿已久。中國人對象牙、犀牛角、紅衫木的虛榮心和龐大胃口,已在非洲掀起獵殺狂潮和毀滅性砍伐。但這一次,因為殺驢被譴責,讓中國人有點難以接受。
面對歐美各大媒體的口誅筆伐,東阿阿膠掌門人秦玉峰曾向《環球時報》做出回應:中企在海外進口驢符合市場國際化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解決一些地方驢數量過多的問題。他特別提到:從倫理道德上說,中國人買驢皮製作中藥,至少比拿動物做包要強。
不過,這個回應無法抵消國際社會的質疑。在非洲,不同國家看待驢的傳統不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運輸工具。以埃塞俄比亞為例,該國擁有非洲最大的驢群──740萬隻。每隻驢的潛在工作壽命達20年,每年可創造330美元收入。這些驢子是農村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而該國有超過八成的農村人口。
在南非,失去8隻驢子的費利蒙如今只能用一輛二手破皮卡跑運輸,成本比從前高很多。在他所居住的地區,驢子已經很少見了。和非洲很多失去驢子的老百姓一樣,費利蒙沒有能力再買新驢。隨著中國人買驢的腳步,非洲各地的驢隻價格也水漲船高。
因為中國人要抵抗衰老,導致非洲貧困人口賴以為生的牲畜被盜殺,這大抵是驢皮貿易在國際社會引起爭議的最主要原因。2015年,巴基斯坦成為首個禁止驢皮出口的亞洲國家。據毛驢庇護所統計,從2014年起,該國陸續出口了20萬張驢皮到中國。緊接著,尼日爾、布基納法索、馬里、塞內加爾、岡比亞、烏干達等國亦相繼出台禁令。
但在豐厚利潤的誘惑下,禁令形同虛設。
★「給海關紅包,不就可以出口了麼」
據中國海關信息網顯示,2016年中國共進口七千噸驢皮,主要來自美國、墨西哥、秘魯、新西蘭、埃及、澳大利亞等國。但實際出口驢皮到中國的國家數量遠多於此。
高峰時期,盧東林的金牛公司一星期能發兩個集裝箱、四千張驢皮,主要出口到香港和越南。這兩個地方是大多數非洲驢皮進入中國的中轉站。在禁止或限制驢皮出口量的國家,商人會將驢皮謊報成其他皮子運出非洲,先到越南或香港,再搖身一變,報成驢皮進入中國。
「給錢就放行,」盧東林說。儘管金牛公司辦理了正規出口手續,但據他介紹,大多數從非洲到中國的驢皮都繞不開走私這一環節。
「打個比方,你本來能賺100元,但如果走海關、交稅,就只能賺40,」張連勝說。
通過張連勝引薦,我和奇蒙認識了廣州的老邱,他在尼日利亞做了幾年驢皮生意。奇蒙佯裝成想把驢皮賣給中國的南非商人,我則是他的翻譯兼助理。
交談過程中,老邱不斷要求「看貨」,「驢皮好(我)都可以要,關鍵還有價格。」
「聽說東阿不要南非的驢皮?」我問。在此之前,我們以同樣的身份咨詢過東阿阿膠負責進出口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因為沒有和南非建立貿易協定,他們目前不收南非的驢皮。
「這個你放心,我的皮一定要,」老邱建議我們「想辦法」把驢皮發到越南海防,「你也知道我們都是從偏門出的,可以直接進到東阿阿膠。國企你也知道,做了直接入賬,賺得到錢的。」
我和奇蒙又以同樣的身份結識驢皮商人大姚。他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大量疑似傳銷企業的產品。
大姚入行兩年多,他建議我們把貨運到香港,「香港不會查,有專業的朋友從香港運輸到深圳。」大姚還建議把驢皮當馬皮申報,「要不貨櫃後面幾排裝馬皮。給南非海關點紅包,不就可以出口了麼?」
重利之下,除了集團式走私,個人的冒險行為也數不勝數。
「無論懂不懂、有沒有錢,都來倒驢皮,」盧東林說,近兩年,很多中國人拿著旅遊簽證到肯尼亞倒驢皮,「他們讓當地人去偷驢,在森林裡屠宰,再把驢皮走私出去。」盧東林辦理了合法手續,每宰殺一隻驢都要給政府上250先令的稅。相比起來,盜殺的成本更低,來錢更快。
在無人看管的林間,驢皮販子將潮濕血腥的皮子放到太陽底下暴曬,直至其乾燥。直接曬乾後的皮子一張不到4公斤重,被稱為「甜皮」。相比起塗滿鹽才曬乾的「鹽皮」,「甜皮」易生蟲,但重量輕一倍,這是淘金者們最看重的。因沒有正規手續,他們把三五一捆的甜皮通過空運走私出境。除了要賄賂機場的人,每張皮的空運費亦高達八美元。但即使這樣,還是能掙不少錢。
肯尼亞當地人也捲進了這場驢皮帶來的財富遊戲。
盧東林見過太多揣著支票和一夜暴富夢想的中國商人,在肯尼亞當地被騙得團團轉。他們在當地網站詢問驢皮的下落,而回應者中「十個有八個是騙子」;有的人不懂英文,被人在發貨地址上做了手腳,付了錢、回到家,卻永遠也等不到貨。有當地騙子溜進金牛公司拍照,再拿著照片偽裝成屠宰場老闆,和中國人簽合同。交了錢的中國人租下大卡車到盧東林的廠裡提貨,才發現自己被騙了。盧東林說,金牛公司的門衛不知道攔截過多少來提貨的中國商人。他們拿著「合同」問:「我的驢皮呢?」曾有商人一次損失80萬美金,他拒絕相信自己被騙,堅持要警察抓住盧東林。
坐在小賣部裡,張連勝每天都能看到載滿驢皮的卡車從門口的土路上軋過去,呼哧呼哧──一輛接著一輛,那是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驢皮運進東阿阿膠的聲音。順著這條路往裡走幾百米,就是東阿阿膠的老廠區──如今用來存放驢皮。
視線所及的露天空地大約可以畫個400米標準跑道,像停車場裡整齊排列的汽車一般壘滿了灰黑色的驢皮垛子,每一摞都有一人高。濃郁的氣味撞擊著鼻腔──那是一種蛋白質在濕熱環境中分解的味道。只要這裡的皮子一天供不應求,非洲大陸瘋狂的驢皮生意就不會停止。
*本節摘自【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吳婧
★「中國人要殺光全世界的驢」
71歲的盧東林在肯尼亞經商20年,主要做牛羊皮貿易。2012年,他回國拜訪河北省保定市蠡縣一個叫留史的小鎮,那裡有亞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
在留史鎮,盧東林第一次看到成堆的驢皮,每斤的收購價是50元。彼時正值牛羊皮價格下跌,肯尼亞的牛皮一斤售價2元,盧東林賣一張牛皮只能賺四五毛。見到驢皮如此值錢,盧東林便回肯尼亞開了當地第一家驢屠宰場──金牛公司。
屠宰場於2016年4月開業,每天最多宰殺六百隻驢。附近的驢很快...
作者序
「十個故事裡的中國」總序
【看見人,看見政治】/端傳媒 總編輯 張潔平
做了十年中國新聞之後,我本以為很少有事情會令我「意外」了。這片國土上的故事,不乏溫情、勇氣、野心、妙思與幽默感,也不乏對荒誕、悲慘、愚蠢和壞構成的下墜空間的無限想像。
只是2017年,很多事仍然超過了想像。而這種「超過想像」,令書寫和記錄的我們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敘事,才能再逼近真實中國的同時,對抗權力灌輸的話語,也克服主流的陳詞濫調。
已坐牢8年多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這一年,因為肝癌去世,最終沒有等到自由。而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月,當局進行了一場有如凌遲般的「死亡直播」:在徹底控制他和妻子劉霞的自由的同時,當地醫院、醫生、政府不斷向全世界通報他的病情進展,在專業上,鉅細靡遺到器官如何一點點衰敗,在氛圍上,不斷放出醫生會診、病人微笑的照片。於是,人們沒能聽見作家劉曉波說一句話,卻目睹了他軀體死亡的全過程。然後是海葬,迅速,徹底,挫骨揚灰。
以上這段敘事,當然來自我基本的情感立場。若從中國政府的立場,可能會是另一個角度──對待政治犯,中國何曾有過這樣好的待遇:頂級國內外醫生團隊會診,醫院專設病房看護,設立新聞發佈渠道及時通報病情,舉辦追悼會和海葬儀式,然後還開全球新聞發佈會,提供具有國際通訊社水準的海葬照片。如此高規格送終,仁至義盡。這才是官方描述中的常見敘事。
是直播凌遲,還是高規格送終?不同敘事來自不同視角。而這兩種視角,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有沒有看見「人」。不只是皮囊肉身的生命機體,而是有思想自由與尊嚴的人。官方敘事,洋洋自得於自己如何高成本維繫一具肉體的運作到最後一刻,刻意忽略的,是它如何殺死一個知識分子的表達自由,毀滅他的思想結晶(據悉在海葬之後,官方沒收了劉曉波在獄中留下的所有筆記),斷絕了他與外界的所有交流。而後者,才是他為人尊嚴的唯一和全部體現。
權力之壞,莫過於抹殺人性。而記錄之責,首先在於喚回人性。無論是那些被消聲的受害者、被英雄化的異議者,還是被刻板印象鎖定的體制成員、被沸騰輿論淹沒的小人物,當面對龐大繁雜的中國故事時,我們首先想做的,就是讓他們重新恢復成「人」,展現人的豐富樣貌。
「大國」之下,要見「小民」。端傳媒記錄中國的深度報導,絕大多數,是以一個個具體人物的處境,帶出時代細節。有為兒子的冤案平反堅持了21年的母親,有從1989年一路走來的人權律師,有以艱苦的紀錄片拍攝作為社會行動的知識分子,有在互聯網浪潮中紛紛轉行的調查記者,有新疆生活在封閉之中的小市民,有因為開日本車就被愛國青年砸穿腦袋的普通人……而恰恰在這樣的「小民」之中,能見真正的萬物生長:奮鬥一輩子進入中產門檻的爸爸媽媽,怎樣為孩子進「名校」爭得頭破血流?去馬來西亞買豪宅的中國人,真的都是有錢人嗎?活佛怎樣成了京城新貴?「小鮮肉」何時代替「演員」,充斥了影視產業?大媽的廣場舞,竟然跳出了千億的市場?中醫養生神話阿膠,殺了多少非洲驢?這十多年來跳入滾滾創業潮的年輕人,他們還好嗎?
2017年底,端傳媒將過去兩年多的深度報導整理集結,編成「十個故事裡的中國」系列叢書,從前兩本《大國小民》和《萬物生長》開始,陸續與讀者見面。
在挑選編輯的過程中,我們希望中國以外的讀者,可以在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身上,看見人,看見真實中國的一角。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中國大陸的讀者,如果有機會看見這本書,可以從這裡看見堂堂正正的「政治」——那個在日漸封閉的盛世裡越來越少看見的詞語。
去人性化、去政治化,這是威權政府最有效的統治工具。前者透過宣傳機器達成,後者則透過長時間的宣傳教育、恐懼氛圍在社會自然形成。人人都認為政治是骯髒的,即便他們在實踐著改變世界的夢想,甚至連直接進入政治反對運動的人,也因為各式各樣的憂慮,對政治諱莫如深。
面對劉曉波,你無法不看到他作為作家、詩人、思想者和愛侶的豐富人生,同樣地,你也應該正視他作為1989年之後中國政治反對運動旗手的重要地位,和他行動的政治價值。
一個豐富而立體的人物,值得比同情更多的理解,比謾罵更多的審視。中國也是一樣。
「十個故事裡的中國」總序
【看見人,看見政治】/端傳媒 總編輯 張潔平
做了十年中國新聞之後,我本以為很少有事情會令我「意外」了。這片國土上的故事,不乏溫情、勇氣、野心、妙思與幽默感,也不乏對荒誕、悲慘、愚蠢和壞構成的下墜空間的無限想像。
只是2017年,很多事仍然超過了想像。而這種「超過想像」,令書寫和記錄的我們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敘事,才能再逼近真實中國的同時,對抗權力灌輸的話語,也克服主流的陳詞濫調。
已坐牢8年多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在這一年,因為肝癌去世,最終沒有等到自由。而在他生命...
目錄
【總序】看見人,看見政治/張潔平
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吳婧
一場「名校」爭奪揭露的中產階級歧視鏈/吳婧
我參加了中國客人的馬來西亞買房團/張妍
假體──整容造夢在中國/周華蕾
在中國創業,有的人瘋狂了,有的人涅槃,更多的人死了/周華蕾
活佛下山記/周華蕾
「小鮮肉」經濟:贏了票房,輸掉了影視業/魯韻子
廣場舞市場估值千億,明星老師說:感謝這個時代/吳婧
橫店故事:一年消滅十億鬼子的村莊/魯韻子
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國家與歐巴,你愛國還是他?/吳婧
【總序】看見人,看見政治/張潔平
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吳婧
一場「名校」爭奪揭露的中產階級歧視鏈/吳婧
我參加了中國客人的馬來西亞買房團/張妍
假體──整容造夢在中國/周華蕾
在中國創業,有的人瘋狂了,有的人涅槃,更多的人死了/周華蕾
活佛下山記/周華蕾
「小鮮肉」經濟:贏了票房,輸掉了影視業/魯韻子
廣場舞市場估值千億,明星老師說:感謝這個時代/吳婧
橫店故事:一年消滅十億鬼子的村莊/魯韻子
限韓令下的中國粉絲:國家與歐巴,你愛國還是他?/吳婧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