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發現本性;領你離開顛倒煩惱,發揮自然潛力!
◎天音傳真系列第三部,這次將帶你創造和諧舒適的萬象,進而演化出遨遊宇宙的能力。
◎從本我探源談到宇宙循環,為想要追求更高生命層次的你提供最佳的指引。
◎深度解析自我靈體構造,幫助你具體連貫個己的小宇宙,進而串連大宇宙的無盡成長。
如何尋找自己的靈魂(心靈)?
如何發現本心重現本性?
靈體的構造為何?如何成長?
了解這一切之後,又該如何展開新生活?
宇宙的道理不曾被創造,永遠也不會消失,萬物都在「迷」與「悟」之間循環不已,並依循著「物以類聚」的原則,在相應的世界中,生存、薰染、體驗,以及學習。
而身為人類的我們要「悟」,正是要從自然下手,去體證宇宙自然而然的規律。
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先了解人體,然而人的身軀似乎不是根源,能寄望的可能是靈體(註:無形的能量體)。因此有必要找出靈體的構造與功能,以便有朝一日我們可以駕著它,航行到宇宙的任何地方。也就是要尋找出我們的本來,才知道我是怎麼發展出來的,有什麼潛能,該如何守住,該如何開發,才能創造未來,完成每個人心中的探索本能。
本書為天音傳真系列第3部,記錄作者多年來探究人生的心得。
書中除了宗教場所的體證外,多處得力於東西方心靈書籍約三百餘冊與網路上心靈科學視頻的啟發,願本書帶給渴望尋找到「人生目的」的讀者真正的心靈滿足!
作者簡介:
陳漢石
學歷:台灣大學森林系碩士
經歷:於1990年服務於台北市政府公園處,從事花木培育及公園用地取得等工作;後轉習中醫,二OO一年通過國家考試,目前執業於台北市。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漢石師兄邀請代為作序,因年輕才疏,多次推辭,終因盛情難卻,免為起筆,懇請諸位前賢大德批評指正。
靈魂之論,古今中外多有著述。漢石師兄一文,從個人實證出發,內容詳實,很有動感;論述脈絡分明,每個關鍵點必詳加解讀,讓人閱讀起來不會有深澀、空洞之感。
書中論點均依據傳承,與當今最新之科學之發展、認識之進步,進行對比研討,不執于古人、亦不獨重科學,將古今中外、人文科技,在一段段的語言中,自然的融為一體,讀者讀書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更不會被強加些許觀念,在閱讀中,跟隨作者走過一次認識自我心靈的旅程。
漢石師兄不執於個人之念,在著作過程中,就單一論點定當博覽群書,吸納當代眾家之觀點,將眾人之研究所得與個人之體會深度融合。書中屢次提到的《大道系列》,亦是當代少有之精彩論藏,漢石師兄引申書中至理,加之自我實踐之體驗,更令讀者在品讀之余,深受啟發,邁向自我深層智慧的開發!
《心靈財富發現之旅》內容引人入勝,不禁一氣讀完,其中諸多獨特的觀念令人不勝感歎,受益之余,謹向諸多讀者推薦。
趙亮
(現任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理事、
甘肅崇心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監事)
推薦序二/今生不若此身度,來年尤是有緣人
有首偈子寫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則改寫為:「今生不若此身度,來年尤是有緣人。」意思是,人世間充滿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的痛苦。所以,佛陀初轉法輪時,勉勵世人要從苦、寂、滅、道這四聖諦的道理中著手,從了解煩惱的成因,破除無明,善用方法解決問題。如果這一輩子在思想、態度和行為上沒有精進,那麼就失去了上一輩子所種的善因,枉費這一輩子生而為人。等到失去生命,才瞭解到生而為人的利便,再想修行,可能就要等到千百年之後的轉世投胎了。
有人會問我說:「你相信轉世投胎嗎?」我可能笑而不答。因為這距離科學證明,還有待時間考驗。我只能背誦一長串三字經給你聽,但是我這輩子,從來都沒有看過《三字經》這本書,更不要說瞭解上面的文字寫什麼。我不瞭解這是不是前世記憶,我只了解,三字經是南宋之後,童蒙必背的書籍,也許我前世的記憶,還沒有被完全抹滅;或是更佳的解釋,是我有過耳成誦的能力,小時候,經過路邊,有人在唸,我聽一遍就背下來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人類生存在此一娑婆世界,雖說為堪忍世界,但是擁有種種思想和學習的自由。但是,不論科技多麼進步,但是科學對於人類的起源,人類的自由意識的緣起,依然有種種爭議。哈拉瑞教授在《人類大歷史》中,說明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種人種;但是,目前只剩下我們這一種人種。哈佛大學李柏曼教授認為,現代人類在十五萬年前出現,耶魯大學考古博士泰德薩在《人種源始》中認為,在認知方面,符合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在歐亞大陸,應該在六萬年前。然而,所有的科學家都不能告訴我們說:「人類的認知,是怎麼來的?一夕之間,人怎麼就變成人了?」科學家常開玩笑說,六、七萬年前,當人類思維出現在地球之時,一朝之間,人類就有了認知,人類在地球旅居這一段時期,開始對於夕陽西下,慨嘆時光不再;開始思考:「我是誰?」「誰造了我?」「是不是人都會死?」「那,(開始驚懼、害怕,睡不著覺)……,我會不會死?」然後,遑遑不可終日,最後的答案是:「我一定會死。」
如今,科學界最大的謎團,就是解析大腦,從額葉、頂葉、顳葉、枕葉瞭解人的心智,以及死後的世界。但是,科學始終無法瞭解到人類之間溝通,不完全是腦部的作用。在心智的發展中,人類的記憶,似乎可以從雲端空間中進行擷取;甚至,死後有知,這些知覺,都式貯存在於雲端空間之中,等到投胎轉世之後,由雲端「下載」到腦部。這些「下載」,屬於先備知識,不是靠後天學習的。但是,目前的科技無法了解其中下載過程,還有那一夕頓悟及大腦開竅的奧秘。
人類從西方哲學,從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不能完全得到宇宙終極答案,因為我們缺乏理性;我們的經驗受到限制和制約,經驗常常有所不足。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得知,人類的靈魂,無法從進化論中,從無到有。從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中得知,他可以解釋歷史的成因,卻無法解釋人心的成因。從牛頓的機械論,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法解釋目前的微觀世界的量子世界。「為什麼我觀察了,量子世界的微粒子,要隨著我的觀察而改變?(量子有心智嗎?)」「這世界還有永恆不變的真理嗎?(為甚麼哲學已死?歷史宣告終結?)」
在接受西方科技文明和東方傳統文化的衝擊之後,「宗教」和「科學」之間的矛盾對立,始終是當前需要解決的課題。陳漢石先生在追尋宇宙真理期間,曾經寫過《來自宇宙的訊息》,他從公務界榮退之後,在中醫界執壺,用追求真理的心,尋找心靈、本性、靈體、靈界的奧秘。本書《心靈財富發現之旅─尋找本來 創造未來》,是他在追求真理的心路歷程中,剖析對於生命的價值和家庭生活的體悟。作為真理的愛好者,作者提倡的不是迷信,而是「證信」。信仰不是相信,而是要能夠證明和了悟,願追求真理者共勉之。
方偉達 謹識於臺北興安居 2015/7/28
(方偉達 副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序三
在權威被質疑的今天,誰能說:我知道宇宙的真相?我知道如何療癒病痛?如何面對生活中無奈的壓力?如何找到心靈的寄託?
這本書不在宣稱:我發現的就是真理。作者分享的是:他尋求的過程,他的體悟,他的學習,他發現的心靈財富。他慇慇切切邀請你我,也啟動自己尋求,體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讀到如此深刻,鉅細靡遺(從自身病痛,到家人相處,事業轉變,〈第五章 我的心路歷程〉)的描述,再再激勵著我們:勇敢踏上我們自己的「發現之旅」吧!
書裡,每當讀到作者說:「面對自己最深層的感覺」,「由外在的情境,看到自己內在心性的樣貌。」我就警惕:作者正在訴說某種方法學──「面對」「看到」──他得到的效果是「將會發現時時都是轉變與成長的契機」。難怪,他能挖到「心靈財富」因為時時都是轉變與成長的契機。
如果你也嚮往這個境界,閱讀此書的時候,建議讀者把某些動詞圈出來,例如─「面對」「看到」─,好好細讀該段,品味,然後實踐,因為這就是挖寶的動作啊!而讓「面對」「看到」,達到最佳效果的是,不是費力去做,而是「放空」──書裡,充滿了挖寶的「眉眉角角」,真的非常難能可貴!不要錯過!
這本書適合對於靈性成長有興趣的讀者閱讀,特別是我對於作者能夠活用生活的實例、能量醫學的驗證,廣泛涉略靈界的信息,多方綜合觀察體悟的功力相當佩服。而全書文筆流暢,好讀,好懂,尤其是後記的打油詩,朗誦讀來,津津有味,再再顯示作者詼諧的智慧,透過深刻內省,渾然天成,自然流露,絲毫沒有修飾的痕跡。
我喜歡以英文原文閱讀「靈界訊息」(如:AbrahamHicks)而我們傳統主流教育對靈界探索不鼓勵,一般多以刻板,「唯一對錯」的態度論斷靈界。這本書的附錄,特別針對「靈界訊息」如何閱讀,做了說明,作者開明開放的態度,肯定了我的閱讀,釋放了對靈界訊息的疑慮。他寫道:
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宇宙的產物,都是參考性質的,都需要參悟和考證,其目的就是讓我們更貼近於快樂的真理,不陷入崇拜,也無需去責難,隨時保留一顆包容、學習的心,否則將造成自己與他人的痛苦。
感恩這本書的出版,帶來了靈性成長的另一契機。
張雅惠
(張雅惠/多益英文檢定考滿分得主,多益題庫撰寫與師訓教授)
推薦序四/人生必修課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練,這堂課該修些什麼?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練,這堂課容不得我們選擇,而是一堂必修課。
終其一生,尋尋覓覓,跌跌撞撞,這堂課修得並不容易。千萬人之中,難得可以修得長一些、機會多一些、領悟深一些,但課程終究要結束,期末分數如何,也實在沒個把握。
就這樣,我們在這不確定、茫茫然的過程裡,面對歡愉和悲苦,用碰撞的方式尋找答案。真找到了,也就好了;但可惜,凡夫俗子的我們,大多還是後悔與遺憾。只是,人生能有幾次的後悔與遺憾?
很幸運的,在人生步入中年時,隨著長輩和家人來到崇心堂,在書籍中獲得仙佛恩師們的提點,讓修課的過程多些智慧,少些碰撞;即便修課過程不順遂,也能得到指引,另有一番體誤,而不是只有怨懟。只是,人的智慧有限,窮盡力氣也難以參透字裡行間更深層的智慧,也怕因此而有了錯誤的判讀。
《心靈財富發現之旅》是一本貼合現代人需要的人生工具書,在拜讀陳醫師的大作時,身心靈彷彿接受了治療,瞭解身體何以不適,與心、靈都有密切關係。對我個人而言,閱讀〈怎麼放空〉及〈能量怎麼產生〉是最直接受益的。由於從事文字相關工作多年,時常耗神費心,三不五時就頭痛;有時熬夜趕案子,免不了作息不正常,一陣子之後便覺得經絡也跟著大亂,這些外顯在生活中,便是脾氣煩躁、沒耐性,做事情也就會出現誤判。遇到結果不如預期,而又認為自己已經盡力,難免會怨天尤人,歸因於運氣不好;但是在讀了這兩篇文章後,不但領悟了身、心、靈彼此相互的作用力,也得到了積極的建議,轉個方向,從自己得心性找到扭轉的關鍵,獲得更大的能量。
感謝陳漢石醫師在認真研讀後,願意無私分享其中的發現,讓後學能夠藉由陳醫師的導讀,免去茫然摸索的時間,早些找到人生課題的關鍵。但願有更多人能藉由此書,順利通過人生必修課。
張文馨
名人推薦:漢石師兄邀請代為作序,因年輕才疏,多次推辭,終因盛情難卻,免為起筆,懇請諸位前賢大德批評指正。
靈魂之論,古今中外多有著述。漢石師兄一文,從個人實證出發,內容詳實,很有動感;論述脈絡分明,每個關鍵點必詳加解讀,讓人閱讀起來不會有深澀、空洞之感。
書中論點均依據傳承,與當今最新之科學之發展、認識之進步,進行對比研討,不執于古人、亦不獨重科學,將古今中外、人文科技,在一段段的語言中,自然的融為一體,讀者讀書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更不會被強加些許觀念,在閱讀中,跟隨作者走過一次認識自我心靈的旅程...
章節試閱
第一回 靈魂存在嗎?
一個永遠難解的問題,人死後,有靈魂嗎?假設人死後還有靈魂,那麼這個靈魂,此時此刻一定在你身上,要設法把它找出來!這樣才能知道,活著,有什麼事,是該去完成的。
第二回 靈魂藏在哪裡?
靈魂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是若存在,一定可以從生活中找到蛛絲馬跡。藉由這些小跡象,就有希望拼湊或逼近出原貌。雖然像瞎子摸象一樣,但多摸幾個角度,把牆壁、柱子、橡皮管、繩索組合起來,再用心感受一下,大象的輪廓就浮現出來了。那生活中哪裡有靈魂的跡象呢?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溫飽了以後,有時候會突然有一種,空虛落寞的感覺,讓人產生諸多疑問,卻又得不到解答。這個時候,有的人選擇聽音樂,有的人選擇喝咖啡……,反正就是會找一些方法讓自己舒服一點。
其實那種感覺,極可能就是我們的最深層,也就是原始靈性的彰顯!(註:參閱《大道系列》)是我們一直忘了開發的本質之顯現,是一切作用力的源頭,也是靈魂的基礎。
依我個人的感受,那種空虛的感覺可能正在告訴我們,你的能量已不足了或已阻塞了,充實感已消失了……。可是
我們不會知道的,通常睡了一覺後,隔天早上起來,那種感覺就不見了。由此看來睡覺有充電和調和的功用。
第三回 靈性到底什麼時候藏起來的?
我的一位兄弟曾告訴我,他在快上小學前,有一天突然發現,啊!這就是我爸爸﹐這就是我媽媽,這就是我!似乎從那一刻他才真正醒過來,區別了人我,之前他一直與宇宙一體般,這真是奇妙的經驗。我想,極可能小時候我們是活在不同的世界體驗中。
我認為打從我們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當我們「醒」過來,懂事了,認識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靈性就悄悄躲起來了,我們跟宇宙的關係就慢慢疏遠了,我們的能量也開始慢慢減少了,身體也漸漸走向衰老了。表面上是醒過來了,實際上是跟宇宙隔絕了。
想想看,誰會記得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我們都是從小孩身上才能看到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是不是這樣?我們的記憶是不是都少了這一塊。
第四回 靈性再回到宇宙懷抱的悸動
每個小孩長大後,在歷經人間滄桑後,偶而觸景回想起,那早已消失了無影無蹤的童年,內心深處總還會有那一股悸動,而瞬間熱淚就盈眶了。為何兒時的玩伴總是那麼的可貴呢?為何故鄉的一草一木藏有魔力呢?又為何近鄉會情怯呢?
其實幼年時,雖然看起來不懂事,但是我們和宇宙是合一的,整天徜徉在宇宙能量海的懷抱中,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又有父母無私的愛心,又有宇宙無邊無際的大愛,哪一個無知的小孩不幸福呢?哪一個無知的小孩會空虛呢?
因此,每當幼時的情境,再次掠入心頭,那合一的能量就伴隨著自動再現了,心靈瞬間就淨化了,難怪月是故鄉明,朋友是小時候的玩伴珍貴。
而平常大多數情況,我們只有在睡覺時,才能回到宇宙的懷抱中,獲得宇宙能量的補充。也只有在夜晚大地休息時,飢寒解除時,心防一不注意卸下了,外放的心偶然向內一瞥,靈性才能偷偷彰顯一下。
當然,某些情境下,我們的靈性也會彰顯、淨化與充電。像參加宗教活動時,在某種能量氛圍下,常常看到有人淚流滿面;還有看到無私惻隱的感人舉動時,內心悸動,也會淚濕衣襟的;此外,深情的藝術與大地原始的能量,也能撼動人心,讓人感動莫名的。
第五回 靈性與能量
人經歷感動後,常有舒暢且煥然一新的感覺,彷彿充電了,所以靈性似乎需要能量的供給。那麼靈性能量是如何取得呢?除了「睡眠」與「感動」外還有其他方式嗎?《大道系列》有言,「空虛心靈」的障礙,可以轉換成「虛空心境」的顯現或感應,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一向對能量是無感的,以前常聽人家說什麼感應,什麼氣功,總覺得有些挫折,覺得很奇怪,怎麼人家有我沒有呢?然而現在我已經體會到什麼是能量了,也學會製造些許能量。回想起來可能是透過韓乃國老師及理心光明禪師的因緣,才開始領悟的。韓老師說此法可稱「虛空妙傳心法」。首先全身放鬆,將心收回來,接著將心和眼睛的焦距放在雙手,隨著呼吸去感受手上氣磁場的變化,去體會它,有感覺後,可將十指視為呼吸器官的延伸,再練習呼氣時胸腹部用力推送出能量,其他部位有感覺先不去理它,持續同樣的動作。一段時日熟悉後,再對其他有感覺的部位聚焦做功。
我的體會是一切要順其自然,無需去強求,也無法強求,身體的演化是按部就班的。就像植物種子發芽,向下紮根,吸取水分和礦物質,向上長枝葉,行光合作用和呼吸。同樣的動作一直持續,就可以完成DNA 藍圖,從小苗長成大樹到開花結果。所不同的是,人類可以透過心念意識,主動調整神經、內分泌,進而影響全身細胞的功能,而達到改造的成長。
因此,當我們與宇宙互動成長時,正確心念的秉持極重要,否則自己可能會變成不良新慣性的奴隸,也就是走火入魔,那就得不償失了。那何謂正確的心念呢?我想一體、公平、公正、清真、自然、無為、惻隱、慈悲、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應該就是宇宙和諧運作的心法,其他的術法可能都是由此自然演化而出的,所謂有道必有術。
由術返道,千門萬派,萬法歸宗;由道衍術,千枝萬葉,渾然天成;術中藏道,道中涵術,道術並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雖尚未跨過門檻,但隱約感覺應是如此。
舉個例子,一般人提到放鬆,就說要腹式呼吸,呼吸要細慢勻柔等,但我的體驗是,放鬆是放掉頭腦對身體的控制力,回復其本來的狀態,去感受身體內外能量和諧的狀態,如果這時身體有不當能量要排出,急促呼吸也很好,大口深呼吸也很好,一段時間後自然會轉為腹式呼吸,一切皆是水到渠成,自然演化的。當然直接從腹式呼吸下手,做到自然而然也可,只是恐怕有些人會障礙住,反而失去放鬆的真諦。因此,此處僅簡單說明,讓有心人都能透過道德演化
術法,以免執障的產生。
這套心法,當初我開始學習時,只覺得好像可以產生一種氣場或磁場的包覆,並不曉得這真的就是能量,以及有什麼作用。巧的是,我是中醫師,有一次在針灸的時候,就試試看,能不能送出能量給對方。透過呼吸,我呼一次用一次力,患者告訴我是一陣一陣的,像似暖流又像電流。繼而一想,我的能耐可能不足,可能會耗氣,不如放空,讓宇宙能量透過我,滿溢之後,自然送過去,誒!患者告訴我,也有呢,像水龍頭的水一樣,一直流進去,這太好了!
而且患者告訴我的感傳路線,常常是順著人體的經絡在跑,而大部分患者當下痠痛會有些許的改善。我就想,這能量既然可以幫忙別人,那留在自己身上,一定可以讓自己更健康。
另外,我也曾經歷過科學驗證。有種德國製Oberon/MeGa 系列能量儀器,屬非侵入性,能藉由體內組織及個別細胞所發出的獨特生物波,追蹤身體狀態。幾分鐘之內,即可找出「器官生病的原因」、「不平衡的部位」以及「細胞層次能量損失的狀況」。當我測試時紀錄顯示身體有多處警示點,當下我即決定調整能量再測試,經半小時的靜坐後,再測試時已完全正常了,實在不可思議!這次的體驗讓我見識到了心靈能量的實質意義。
第六回 能量怎麼產生?
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這裡如果有兩把吉他,當我撥動其中一把吉他的一條弦,另一把吉他的同一條弦也會跟著振動。所以,宇宙能量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你之所以沒有感應,是你沒放空,心中的心弦沒有準備好,只要你準備好,宇宙自然會在你心中彈出美妙的音樂。
所以當你放下、放空,和宇宙合而為一,自然會感受到宇宙能量,不用去求,只要去相印、去等待即可得。
當然放空時的存心是很重要的,心境即是頻率開關,不同的境界,其能量品質想必是不同。而所謂的放空也非全然的空,仍會感受到隨呼吸而出入的能量變化。
再深入的探討,想必第一條撥動的弦,也會因其他同頻弦的共振回饋而增強,並彼此交流,迴盪不已。因此若將宇宙看成音箱,或是所有頻率的增幅器,那麼「撥動心弦者」與「備好心弦者」顯然都能得到共振而受益,並非只有等待者。這就像演唱會時,台上台下融合為一體一般。
因此能量的獲得有兩條途徑,即「做出和宇宙合一的作為」與「體會和宇宙合一的感覺」,也就是只要心態適當,動與靜皆能相印,皆有大受益。
雖然動靜皆可受益,但依我的經驗,我們的想法實在太雜亂了,根本不知如何存心、如何作為才是好的,常常動輒得咎,所以我選擇回到源頭,從靜再出發,從赤子之心再開展,這可能就是「由戒返定再生慧」之意。
然而,生存、生活就需要有欲望,就是要動腦,又如何戒掉那想不完的煩惱而達到「定」呢?且待下回分解。
以上內容節錄自《心靈財富發現之旅:尋找本來 創造未來》陳漢石◎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1642.pdf
第一回 靈魂存在嗎?
一個永遠難解的問題,人死後,有靈魂嗎?假設人死後還有靈魂,那麼這個靈魂,此時此刻一定在你身上,要設法把它找出來!這樣才能知道,活著,有什麼事,是該去完成的。
第二回 靈魂藏在哪裡?
靈魂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是若存在,一定可以從生活中找到蛛絲馬跡。藉由這些小跡象,就有希望拼湊或逼近出原貌。雖然像瞎子摸象一樣,但多摸幾個角度,把牆壁、柱子、橡皮管、繩索組合起來,再用心感受一下,大象的輪廓就浮現出來了。那生活中哪裡有靈魂的跡象呢?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的...
作者序
每個人都想追求舒適的生活,但未必如願。每個人也都曾想要搞清楚,人活著究竟有什麼特別目的,但從古至今好像也很難總結出令人動心的說法。
我是什麼東西?我從哪裡來?來做什麼?將往哪裡去?整個宇宙有多大?宇宙究竟在忙什麼?我為什麼有欲望要去滿足?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疑問要去探索?還有,為什
麼我知道有一個自我?為什麼人和人之間能溝通?還有,我會消失嗎?
這一連串的問題,究竟有沒有答案?我常覺得宇宙的道理不曾被創造,永遠也不會消失。所有消失的東西終將再現,所有出現的東西也終將消失。宇宙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他是存在於不停的循環,也就是生生滅滅,生生不息。
我也常問人,宇宙有沒有完美的一天?我的看法是,這宇宙早就經歷無限長的時空,如果有的話,那他早就完美了,所以此時此刻就是完美了。那完美怎麼還有這麼多令人痛苦的事物呢?所以改個說法,宇宙此時此刻已經完全穩定了。如蘇東坡在前赤壁賦所言:「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也像我常經過的一所小學的教室,多年來從牆外聽到的總是同樣年輕的笑聲,似乎不曾改變。
既然宇宙都已經穩定了,那萬物究竟在忙些什麼呢?我認為萬物可能都是在「迷」與「悟」之間循環不已,並依循著「物以類聚」的原則,在相應的世界中,生存、薰染、體驗、學習著。那我們人類究竟處在哪裡呢?身為人類的我們,顯然比其他物種更有思考與創造的能力,也就是人類應該是處在走向悟的環節中,有悟出宇宙真相的潛力,進而產生選擇與創造環境的能力。那該從何下手呢?
宇宙顯然有太多無法回答的問題,但所幸我們似乎也無須急著去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擺在眼前的,宇宙似乎存有某種規律,而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而然」這現象,即是「不能使然」,「不能不然」,他使我們有了必然的原動力與欲望,也產生了必然的歸宿,當然也提供了必然的保護機制。
因此,「悟」似乎就是要從自然下手,去體證宇宙自然而然的規律。而我們產生了「我」的感覺,並希望讓這感覺延續,顯然是自然現象。而且我們每天在忙的事當然也是偉大自然現象的顯現。自然法則是無所不在的。所以「悟」可以就近選擇從「每天的生活」下手,去體證出所有變化的根源與規律。
要達到此目的,我認為必須先了解人體,然而人的身軀似乎不是根源,能寄望的可能是靈體(註:無形的能量體)。因此有必要找出靈體的構造與功能,以便有朝一日我
們可以駕著它,航行到宇宙的任何地方。也就是要尋找出我們的本來,才知道我是怎麼發展出來的,有什麼潛能,該如何守住,該如何開發,才能創造未來,完成每個人心中的探索本能。
本文記錄著多年來我探究人生的心得,尤其是2007 年起積極追尋、參悟所得,動筆於2012 年春,完成於2015 年盛夏。其中除了宗教場所的體證外,多處是得力於東西方心靈書籍約三百餘冊與網路上心靈科學視頻的啟發,尤其是《大道系列叢書》、《天道奧義》、《道德經》、《六祖壇經》、《王鳳儀言行錄》、《與神對話》、《心理學》、電視弘法、靈學院課程、靈性科學與星際訊息等。這些資料姑不論其「真假」與「對錯」,皆加深了我對自己的了解,也讓我有了一些體證,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相互惕勵。願本文帶給渴望尋找到「人生目的」的您,健康快樂!
另外,本文承蒙社團法人大道真佛心宗教會及白象文化有限公司的協助,才得以順利出版,併此致謝。
每個人都想追求舒適的生活,但未必如願。每個人也都曾想要搞清楚,人活著究竟有什麼特別目的,但從古至今好像也很難總結出令人動心的說法。
我是什麼東西?我從哪裡來?來做什麼?將往哪裡去?整個宇宙有多大?宇宙究竟在忙什麼?我為什麼有欲望要去滿足?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疑問要去探索?還有,為什
麼我知道有一個自我?為什麼人和人之間能溝通?還有,我會消失嗎?
這一連串的問題,究竟有沒有答案?我常覺得宇宙的道理不曾被創造,永遠也不會消失。所有消失的東西終將再現,所有出現的東西也終將消失。宇宙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他...
目錄
推薦序 趙亮
推薦序 方偉達
推薦序 張雅惠
推薦序 張文馨
序 言
第一章 尋找自己的靈魂(心靈)
第一回 靈魂存在嗎?
第二回 靈魂藏在哪裡?
第三回 靈性到底什麼時候藏起來的?
第四回 靈性再回到宇宙懷抱的悸動
第五回 靈性與能量
第六回 能量怎麼產生?
第二章 發現本心重現本性
第七回 怎麼放空?
第八回 點亮心燈
第九回 心的作用(一)向外染含因
第十回 心的作用(二)向內找能量
第十一回 心的作用(三)內外融合找至善
第十二回 心的作用(四)產生新慣性
第十三回 隨身攜帶的財富——身、心、靈
第三章 靈體的成長過程
第十四回 靈體的構造
第十五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一)染與執
第十六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二)痛與醒
第十七回 靈體的成長過程(三)重生
第四章 展開新生活
第十八回 能量看世界
第十九回 遠方的懺悔與祝福
第二十回 人有自由意志嗎?
第二十一回 起心動念的重要性
第二十二回 主人或奴隸
第二十三回 眾生平等
第二十四回 修持平等
第二十五回 自然而然
第二十六回 生存就是修持
第二十七回 佛性與魔性
第二十八回 平衡守中
第二十九回 本性識種彰顯
第 三十 回 佛家的心念意識
第三十一回 道家的三魂七魄
第三十二回 身軀的妙用
第三十三回 德與能量
第三十四回 道德的真相
第三十五回 兩種能量的來源
第三十六回 地球的循環與成長
第三十七回 無我的真相
第三十八回 貪嗔痴的真相
第三十九回 免疫力的提昇
第 四十 回 六度波羅蜜的提昇
第四十一回 靈界訊息的省思——信與不信?
第四十二回 一舉兩得之策
第四十三回 開始打扮自己
第四十四回 靈魂樹——心靈地圖
第四十五回 靈體的多樣性
第四十六回 安樂的慾望與戒律
第四十七回 助人為快樂之本
第四十八回 煩惱為快樂之本
第四十九回 宇宙的大愛
第 五十 回 無情的因果
第五十一回 有情的人生
第五十二回 無住生心
第五十三回 靈之眼與心靈之眼
第五十四回 演化
第五十五回 循環與絕對
第五十六回 最大的力量
第五十七回 生化機器人
第五十八回 氣的生活與心靈語言
第五十九回 安心
第 六十 回 當下的擁有
第六十一回 縮小的自我
第六十二回 我在哪裡?
第六十三回 感覺就是創造
第六十四回 圓滿的旅程
第五章 我的心路歷程
鄉下的童年
輾轉的學習
少年的煩惱
難逃的強迫症——長期的奮鬥
可怕的頭痛
牙痛的折磨
職業的轉變
善書的搜尋
夫妻的磨合
子女的教育
循環的宇宙
我的選擇
書在寫我
後記
附錄:如何閱讀靈界訊息
推薦序 趙亮
推薦序 方偉達
推薦序 張雅惠
推薦序 張文馨
序 言
第一章 尋找自己的靈魂(心靈)
第一回 靈魂存在嗎?
第二回 靈魂藏在哪裡?
第三回 靈性到底什麼時候藏起來的?
第四回 靈性再回到宇宙懷抱的悸動
第五回 靈性與能量
第六回 能量怎麼產生?
第二章 發現本心重現本性
第七回 怎麼放空?
第八回 點亮心燈
第九回 心的作用(一)向外染含因
第十回 心的作用(二)向內找能量
第十一回 心的作用(三)內外融合找至善
第十二回 心的作用(四)產生新慣性
第十三回 隨身攜帶的財富——身...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