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選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榮獲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竟然是公元1600年後才誕生的流行音樂!
在這短短400年間,宛如一場大爆炸
出現了無以數計的音樂家、六大樂派、研發出N種可以彈奏美妙音樂的樂器
人類的生活從此進入了嶄新美好的境界……
★第一本圖文並茂的西洋音樂史★
★6大樂派VS.60位音樂家★
★一次滿足您對音樂知識的渴求★
本書將西方音樂史娓娓道來,以時代為經,以音樂家為緯,嘗試以視覺引導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西方音樂的堂奧。我們將漫長的音樂史分成「1600年以前的音樂面貌」、「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國民樂派」、「現代樂派」等六大階段,介紹各階段重要的音樂家,詳述其重要作品,並旁及音樂家身邊的重要人物,配以不可錯過的音樂知識,另外,音樂家的生平大事年表,也是讀者查詢時的好幫手。
此外,我們更將音樂史做成線性年表,將全書的音樂家按照年代與樂派逐一羅列,讓整個西洋音樂史一覽無遺。
音樂滿足您的感官,音樂史滿足您對音樂知識的渴求!
作者簡介:
許汝紘
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錦繡出版集團文庫出版公司總編輯兼行銷企劃部總監、雲門咖啡行銷總監,現任高談文化出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樂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經典歌劇》……等暢銷書籍,及藝術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比亞茲萊的插畫世界》、《你不可不知道的歐洲藝術與建築風格》……等暢銷書籍。
章節試閱
●浪漫樂派時期
Romantic
西元1770年~1830年
浪漫主義開始於18世紀的英國文學,從巴黎與德國開始發展。革命後的巴黎,新的歌劇形式開始流行,這股風潮開始往外擴展;德國的浪漫主義則出現在霍夫曼的小說、韋伯的歌劇和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
18世紀末在世界史上是一段重要且充滿影響力的時代,舊有的保守秩序逐漸受到反彈,世界走出了嶄新的、充滿活力的一步。首先是盧梭等人極力鼓吹自由主義和以民為主的思想,引發了平民百姓的知識和自由意識的覺醒,終於在 1789年引爆了法國大革命,這股追求民主自由的波瀾像漣漪般向歐洲其他地方不斷擴散,古老宮廷的守舊勢力在反對聲浪中,終於步上崩解之路。
浪漫樂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它是大約在1790年至1910年之間,緊接在古典主義之後的音樂形式。古典時期的音樂創作背景是在封建保守的宮廷之中,作曲家不常將個性和主觀的情感表達出來,著重的是客觀與唯美的感覺。隨著宮廷的崩解、民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抬頭,一股自由的風氣彌漫在當時的西方社會,作曲家開始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達在作品中,並各自創造出獨特的風格,形成百家爭鳴的景況,這就是西方音樂史上的浪漫樂派時期。
「浪漫主義」這個名詞有浪漫、想像、幻想的意思;意思就是浪漫、想像、幻想在當時的音樂、文學與繪畫所佔有的一席之地。這個時期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比起古典主義中帶有的平衡、形式、品味色彩更富有情感,浪漫主義為人們帶來更多、更寬鬆的音樂形式,包括交響詩、各類形式的鋼琴樂作品、藝術歌曲和歌劇等,擺脫古典時代的保守作風,藝術成為宣洩個人情感和表現個人特色的媒介。在這個時期,作曲家脫離了以往宮廷樂師的身分,成為受人注目的焦點,同時演奏者的地位也在此時提升,鋼琴家如蕭邦、李斯特,小提琴家如帕格尼尼等人的演奏,在歐洲各地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浪漫樂派也有不同於以往的音樂風格,不再受古典時期保守曲式的束縛,作曲家以詩篇或文學作品為題材所創作的歌曲,而且大量使用鋼琴。
首先是標題音樂的確立,藉由音樂來傳達某種情景或感情,不再像古典時期的純美音樂。所謂「標題音樂」,是指作曲家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境的氣氛,運用敘事性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以具體表現出樂曲內容。所以標題音樂除了有主題性的標題之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以使聆賞者可以瞭解作曲者的創作動機。雖然在此之前也有類以的形式出現,但數量很少,只能算是偶爾發性的創作,其創作目的也不是用音樂來描述事物,有些標題甚至是後人為方便分類而下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標題音樂。真正標題音樂的概念,一般學者認為要從浪漫樂派的法國作曲家白遼士所寫的《幻想交響曲》開始確立的,從那時起,標題音樂才漸漸成為西洋音樂史上的主要角色。
其次是交響詩的產生,交響詩是標題音樂的一種,可以說運用標題音樂的概念所譜的樂曲中,要以「交響詩」最具有代表性,它的目的自然也是在描述事物,它可以陳述一個故事、描繪一個景緻,或者是表達出作曲者對於某件事物的感想。這種樂曲形式是由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首創,是一種不分樂章、形式自由的管弦樂曲。繼李斯特之後,浪漫時期有許多作曲家也從事交響詩的寫作,其中較著名的有史麥坦納、聖桑、德弗乍克、雷史碧基及理查•史特勞斯等人。
第三是民族主義與音樂的結合,19世紀中葉以後,民族主義興起,歐洲各民族的民族意識相繼覺醒,個人主義的盛行,開始關心與自己周遭有關的事物,發揚自己國家有的而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這個潮流影響所及,歐洲各國的作曲家紛紛開始鑽研自己的民族傳統,從這些帶有民族意識的素材中找尋作曲的靈感。他們有的運用民謠曲調及節奏,有的則以傳說、軼事作為創作的題材。一時之間,這些帶有民族風味的音樂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出現,到後期甚至可以與當時音樂主流的德奧體系(主要是德、奧、法、比四國)互相抗衡,包括俄羅斯、東歐、北歐及南歐等各個國家的作曲家所譜寫出來的音樂,因為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到最後形成了所謂的「國民樂派」。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國民樂派的出現,在時間上是與浪漫樂派部分重疊的,國民樂派的興起,是浪漫主義後期的發展走向,它如多彩繽紛的花朵,將浪漫樂派後期的音樂妝點得更加絢爛美麗。
文學與音樂的結合是浪漫樂派受人注目的另一個特點,作曲家利用母語文學作品中的詞句譜出許多好聽的藝術樂曲,為了描寫某種事物、情緒而寫的標題音樂與交響詩也多以文學作品為主題。許多獨奏樂器的小品與協奏曲以表現華麗艱深的演奏技巧為主要目的,這也是濃厚個人主義的表現。管絃樂法逐漸走向大規模的形式,這種形式使得樂曲能有較強的表現張力,顯現出更多元的音色。另外,樂曲的形式雖仍遵循古典時期的規則,但擴大的調性與和聲使浪漫音樂得以有較大的表現空間。在不斷嘗試新穎的表現形式之外,曾被忽視的巴洛克音樂也重新得到重視,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哈的作品又再度被重視和演奏,重回它應有的地位。這些特色構成了浪漫樂派的音樂,也主導了19世紀音樂的發展。
●韋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1.18~1826.6.5
韋伯家裡的每個人若不是會唱歌,就是能演奏一、兩種樂器,因為韋伯的父親法蘭茲.安東,將家人組成「馮.韋伯劇團」到處旅行表演。在望子成「莫札特第二」的情況下,韋伯開始學鋼琴;十歲時他曾跟霍胥克(Johann Peter Heuschkel)上了一年多的鋼琴課,韋伯日後曾說這一年對他而言非常重要,是「最好的、唯一真正的鋼琴訓練」。海頓的弟弟米夏爾(Michael Haydn)非常欣賞韋伯的音樂資質,因此自願免費教他作曲,十二歲的韋伯便在他的指導下寫出第一首鋼琴曲《六聲部賦格曲》。
十八歲那年,韋伯受當時知名的作曲家佛格勒(G. J. Vogler)賞識,推薦他擔任布雷斯勞國家劇院管弦樂團的指揮,但年輕的他卻飽受年長團員們的嫉妒,在龐大壓力下,某日韋伯被發現倒臥在家中,有一說是誤將硝酸當酒,也有人說他意圖自殺。得救後的韋伯最終選擇辭去指揮一職,並陸續到符騰堡公爵及路德維希公爵處任職。
1810年韋伯因債台高築、且其父挪用公款,被迫離開路德維希宮廷,並開始四處巡迴演奏以賺取生活費用,直到1813年才出任布拉格國家劇院指揮。1817年,韋伯獲聘為德勒斯登劇院指揮,在他的領導下,德勒斯登成了德國知名劇院。
1826年,身染肺結核的韋伯在倫敦臥床不起,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重要作品概述
韋伯是德國浪漫派初期的人物,其作品在20世紀最後二十年逐漸失去了魅力,但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卻極受重視,他的歌劇《魔彈射手》被視為德語浪漫歌劇首部偉大作品,至今仍有其地位。另外他的兩首單簧管協奏曲、單簧管小協奏曲也始終是音樂會上單簧管演奏家最喜愛的曲目。他的兩首鋼琴協奏曲曾在音樂會上演出,但如今已少有鋼琴家將之視為常備曲目。之前他的歌劇《阿布哈山》在德語地區常有演出,另外,歌劇《幽里安特》和《奧伯龍》一度是歌劇院常見劇碼,但如今都被遺忘。他生前未及完成的歌劇《三個品特》在20世紀初甚受重視,馬勒就曾受聘將之續成並重新編曲。韋伯的鋼琴獨奏作品在後世的評價不一,他的鋼琴奏鳴曲第一到第四號在20世紀還經常吸引知名鋼琴家彈奏,其中最受到歡迎的是《第 二號奏鳴曲》,他最有名的鋼琴獨奏曲《邀舞》則因為白遼士的編曲而廣受喜愛。而以鋼琴與管弦樂協奏的單樂章《音樂會小品》因為技巧華麗,如今偶爾還有機會上演。韋伯的鋼琴作品影響浪漫派之後其他作曲家極深,包括蕭邦、李斯特、孟德爾頌都經常演奏他這些作品,也深受影響。
◎樂器 低音大提琴 double bass
低音大提琴是看起來像大提琴的弦樂器,但體積比大提琴大上兩倍,是弦樂家族中聲音最低的樂器,在管弦樂團通常位於右側最後方。
弦樂家族通常四弦間相隔五度,但低音大提琴卻是四弦間彼此相隔四度,因為低音大提琴太大了,若相隔五度,演奏到高把位時,會探不到最低的地方,而且長指板間也會讓演奏家手指來不及移動。
雖然低音大提琴在古典音樂中沒有太大發揮空間,但在爵士樂界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爵士樂裡的節奏樂器(rhythm section),負責穩定樂曲的節奏基礎,也常成為獨奏明星。低音大提琴手很少用到弓,多半以右手撥弦,這也是它被歸類為節奏樂器的原因。
◎音樂加油站 序曲 overture
序曲起源於17世紀,當西方第一齣歌劇《奧菲歐》問世時,就有一段還不被稱為序曲的開場。18世紀序曲被要求用固定形式,也就是奏鳴曲式的標準形式創作,這也是《盧斯蘭與露德密拉》序曲的形式。
但有些序曲後面並沒有跟著戲劇作品。這個字也常出現一些讓人誤解的用法,像巴哈就寫了四首名為「序曲」的曲子,但事實上是管弦樂組曲的作品,這是和他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齊名的代表作。而孟德爾頌則寫了《希伯萊群島》序曲(又名《芬加爾洞窟》),是完全沒有戲劇功能的純粹管弦樂作品。
●羅西尼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2.29~1868.11.13
羅西尼出生於義大利的佩薩羅城,雖有「佩薩羅的天鵝」之稱,但其實他小時家境貧困,才四歲就開始跟著父母隨著劇團四處奔波,難以接受正規教育。然而羅西尼的音樂才華卻未見失色,1806年,他進入波隆那里賽奧音樂院就讀,並半工半讀維持生活,1810年,羅西尼投身歌劇界,他才思敏捷,創作速度極快,曾譜寫多部歌劇作品,首先使他打開知名度的,便是1812年在史卡拉歌劇院演出的《試金石》,但直到1816年《奧泰羅》上演,才使他的聲名響遍全歐。
1823年《賽米拉美德》在威尼斯公演,造成轟動,倫敦更邀請他於次年舉行「羅西尼音樂季」,也受到熱烈歡迎。名利雙收的羅西尼此時卻因法國爆發二月革命、病痛纏身與婚姻失和等因素,創作幾乎為之停頓,直到1855年回到巴黎,才又重回創作之路,寫了數首小品。
一生喜愛美食的羅西尼雖在中晚年少有新作,但因作品聲望不墜,得以過著自由自在、豪華富貴的生活,更在身後立囑將遺產大部分用來成立音樂中學,這種寬大、慷慨的精神,也使華格納稱他為「音樂界第一好人」。
重要作品概述
羅西尼一生共完成了四十幾部歌劇作品,最早完成的是《絲絹之梯》,這是他二十歲時的作品。其後,羅西尼第一部成功的莊歌劇《譚克雷迪》發表,過了不到三個月,年僅二十一歲的羅西尼又寫出《在阿爾及利亞的義大利女郎》,此劇只花了二十七天就完成。接下來,將裝飾音寫在譜上的《英吉利女王伊莉莎白》發表後不到兩週,《賽維亞的理髮師》就問世了。
羅西尼登上了事業高峰時才二十三歲,他的《奧泰羅》、《灰姑娘》、《摩西》、《湖畔女郎》及《鵲賊》等劇,至今仍偶見演出。羅西尼在1822年寫出《柴爾蜜拉》一劇,然後又寫了莊嚴大歌劇《賽米拉美德》。接下來他更親自以法語劇本寫成《歐里公爵》,並完成了他後期最大型的豪華歌劇《威廉泰爾》。《威廉泰爾》一劇發表後,羅西尼便不再創作歌劇,雖然他此時只有三十多歲,卻公開宣布自舞台上退休,他一直活到七十六歲,始終未再寫出任何重要作品。我們只聽到他的《小小莊嚴彌撒》以及一些鋼琴小品還在後世演出。
◎音樂加油站 歌劇 opera
Opera一詞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義大利,日後它被延伸為「結合歌唱、戲劇、佈景」的藝術,成為世界各地通用的字。
一般認為蒙台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是西洋音樂史上第一齣將近代西洋音樂的語言搬上舞台以符合現代歌劇定義演出的歌劇作品。從那以後,歌劇就成為最受到喜愛、最能讓音樂家功成名就、提高收入的創作類型。
在20世紀前,推出歌劇就像是推出電影一樣,是娛樂業最大宗的收入來源。雖然音樂史上不乏無須靠歌劇收入的作曲家,像是巴哈、布拉姆斯等人,但若要論起金錢收入,這些人都遠不及同時代以歌劇創作為大宗的作曲家,如韓德爾、華格納。
●浪漫樂派時期
Romantic
西元1770年~1830年
浪漫主義開始於18世紀的英國文學,從巴黎與德國開始發展。革命後的巴黎,新的歌劇形式開始流行,這股風潮開始往外擴展;德國的浪漫主義則出現在霍夫曼的小說、韋伯的歌劇和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
18世紀末在世界史上是一段重要且充滿影響力的時代,舊有的保守秩序逐漸受到反彈,世界走出了嶄新的、充滿活力的一步。首先是盧梭等人極力鼓吹自由主義和以民為主的思想,引發了平民百姓的知識和自由意識的覺醒,終於在 1789年引爆了法國大革命,這股追求民主自由的波瀾像漣漪般向歐洲其他地方...
作者序
出 版 序
瑰麗雄奇的音樂長河
音樂是老天賜給人們身心靈豐足,最偉大的禮物;《圖解音樂史》讓站在音樂歷史浪頭上的偉大人物,一一出列,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真理、善美與思想真諦;音樂的歷史,教導我們形塑美好生活的必要。
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尤其是閱讀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什麼是真理;什麼是人性的善美;什麼是人類思想的真諦;而音樂的歷史,教導我們形塑美好生活的必要。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我們必須用耳朵去聆聽,用情感去接納,用心靈去感動。音樂是老天賜給人們身心靈豐足,最偉大的禮物。四百年來,歐洲的古典音樂在許多偉大音樂家的努力創作,與不斷突破、蛻變下,為人類豐富的文化生活,揮灑出一道雄奇瑰麗的奇幻大道,一首首的音樂就像一部又一部的精彩小說,各自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也各自用不同的旋律和人們交心,鼓舞、安慰著人們的心靈,迄今不變。
音樂書系的出版,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重要的出版方針。創業至今,我們一直堅持要邀請讀者,用眼睛欣賞高品質的美的閱讀元素;用耳朵聆聽美好的樂章;並且用心思索這些人類的經典作品背後,深刻而感人的創作故事。當音樂書系的出版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我們覺得應該要用心為讀者整理一部,清楚、容易閱讀的音樂史,為讀者清楚歸納音樂歷史中,重要的轉折與發展面貌,《圖解音樂史》於焉誕生。
《圖解音樂史》讓站在音樂歷史浪頭上的偉大人物,一一出列。時間是縱軸,空間是橫軸。藉著時間的流動,我們發現了音樂家與音樂家之間相互的影響與傳承的關係;藉著空間的重塑,我們則看見了音樂家們在當代文化與歷史環境中,用力撞擊的痕跡。因為時間與空間的不斷交錯,今天,我們才能享受音樂所迸發的無限活力與燦然火花。
《圖解音樂史》耗費三年多的時間編撰,從音樂的發源到當代音樂的描述,跨越了巴洛克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到現代樂派,然而,受限於篇幅,遺珠之憾在所難免。我們試著用最清楚、最詳細的脈絡;最簡單、不浮誇的文字描述;最有趣、最富邏輯性的圖解方式;最生動而有趣的音樂知識……來串連這條多姿多彩的音樂之河。期待這份美麗的心意,能獲得您的青睞,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許多美好事物,當然包括了音樂、藝術、文學、生活美學與環境關懷,它們之間息息相關,交錯發展,藉著閱讀、傾聽、經驗交換、用心思索,形成大家堅持、信守的文化風格。由衷的感謝您不吝伸出的溝通與友誼的雙手,那是我們長期以來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更是我們向前邁進的最大動力。
華滋出版 總編輯
許汝紘
出 版 序
瑰麗雄奇的音樂長河
音樂是老天賜給人們身心靈豐足,最偉大的禮物;《圖解音樂史》讓站在音樂歷史浪頭上的偉大人物,一一出列,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真理、善美與思想真諦;音樂的歷史,教導我們形塑美好生活的必要。
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尤其是閱讀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是文化;什麼是真理;什麼是人性的善美;什麼是人類思想的真諦;而音樂的歷史,教導我們形塑美好生活的必要。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我們必須用耳朵去聆聽,用情感去接納,用心靈去感動。音樂是老天賜給人們身心靈豐足,最偉大的禮物。四百年來...
目錄
出版序
一、楔子 西元1600年之前的音樂發展
二、巴洛克時期
蒙台威爾第
拉摩
韋瓦第
史卡拉第
巴哈
韓德爾
三、古典時期
海頓
莫札特
貝多芬
帕格尼尼
四、浪漫時期
韋伯
舒伯特
羅西尼
孟德爾頌
葛路克
蕭邦
舒曼
白遼士
李斯特
董尼采第
貝里尼
華格納
麥克杜威
布魯克納
威爾第
普契尼
比才
布拉姆斯
古諾
聖桑
約翰‧史特勞斯
柴可夫斯基
五、國民樂派
巴拉基列夫
庫依
穆索斯基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包羅定
葛令卡
史麥坦納
德弗札克
葛利格
巴爾陶克
西貝流士
艾爾加
六、現代樂派
德布西
拉威爾
馬勒
史特拉汶斯基
拉赫曼尼諾夫
普羅高菲夫
理查‧史特勞斯
蕭士塔高維契
蓋許文
柯普蘭
荀白克
布列頓
霍爾斯特
高大宜
浦朗克
出版序
一、楔子 西元1600年之前的音樂發展
二、巴洛克時期
蒙台威爾第
拉摩
韋瓦第
史卡拉第
巴哈
韓德爾
三、古典時期
海頓
莫札特
貝多芬
帕格尼尼
四、浪漫時期
韋伯
舒伯特
羅西尼
孟德爾頌
葛路克
蕭邦
舒曼
白遼士
李斯特
董尼采第
貝里尼
華格納
麥克杜威
布魯克納
威爾第
普契尼
比才
布拉姆斯
古諾
聖桑
約翰‧史特勞斯
柴可夫斯基
五、國民樂派
巴拉基列夫
庫依
穆索斯基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包羅定
葛令卡
史麥坦納
德弗札克
葛利格
巴爾陶克
西貝流士
艾爾加
六...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