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盛宴已邁過百年,人類的生活和思考模式亦與這百餘年來的物理學發展息息相關。大至以太陽系相對論效應探討宇宙結構,小至闡述量子流體內的電子分布,科學家沒有一天不在挖掘你意想不到的事實、創造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
如果你好奇:
˙凝態系統的液晶是如何應用到電子產品顯示器?
˙氦三超流體的發現和宇宙大霹靂有什麼關聯?
˙要到多低的溫度才能「冷凍」原子來偵測其內部結構?
˙夸克彼此間愈靠近,交互作用卻愈小,而愈自由?
或是你想了解:
˙從霍爾效應到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展史,
˙電弱交互作用由發現到闡述中間戲劇性的發展,
˙白矮星與脈衝雙星的原理與發現過程,
˙多位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背景與理論……
本書將一一為您呈現近代物理的精華。
作者簡介:
丁致良 著
清華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
古煥球 著
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余怡德 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吳秀錦 著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李弘謙 著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博士,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雪蕙 著
曾任《科學月刊》主編。
胡進錕 著
清華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倪維斗 著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教授。
倪簡白 著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博士,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
孫允武 著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博士,中興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陳永芳 著
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博士,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洋元 著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曾文碧 著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研究員。
曾美玲 著
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碩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物理系。
劉源俊 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校長,現任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
劉輝堂 著
美國俄勒崗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研究員。
盧志遠 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欣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顏晃徹 著
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已過世。
沈君山 著
浙江餘姚人,一九三二年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台。一九五五年台大物理系畢業,一九五七年赴美得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後,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總署、普渡大學擔任研究工作及任教。七○年代受海外保釣運動的愛國思潮影響,辭去在美國的教職,於一九七三年返台,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院籌備主任委員、人文社會學院籌備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選舉委員、中研院評議委員、國統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等職。曾獲美國圍棋冠軍、世界橋牌亞軍。著有《尋津集》(遠流出版)、《耕耘歲月》(正中書局出版)、《浮生三記》(九歌出版)等。 現任吳大猷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新台灣人基金會董事長。
高涌泉 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郭中一 著
美國塔夫茨大學物理博士,東吳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科學月刊 整
擁有36年歷史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當時,一群留學和工作於美國的台灣同胞,有感於國內缺乏優良的科學刊物,於是興起了辦一份科學雜誌的念頭。他們希望藉此對台灣社會作出回饋,以「引介新知、啟發民智」為己任,為健全的理想社會奠定基礎。 創刊後,編務工作很快地由海外轉移回國內,隨後更成立了「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做為月刊出版業務的後盾。36年來,參與社務管理、理事會運作以及編輯規劃的專家學者,都是本著對科學普及的熱忱而無條件奉獻。月刊的發行從未間斷,全憑對理想的執著。本書收錄的各篇報導,即是由多位支持《科學月刊》的熱心學者執筆。 做為台灣科普的先鋒,《科學月刊》喜見國內科技水準上升,而科普讀物也逐漸增多。科學(尤其是醫學相關)促進民生福祉、幫助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也清除迷信和成見。理解科學需要時間和耐心,抽象思維或反覆實驗對於年輕學子的吸引力或許不強,但只要「登堂入室」,即見科學之妙與用,進而熟悉和喜歡科學;以上均是《科學月刊》的目標,要讓讀者「開卷有益」,也品賞本書中先進的思想和貢獻。 http://www.scimonth.com.tw e-mail: scimonth@seed.net.tw或scimonth@hotmail.com
目錄
第二版序來自瑞典的榮耀高涌泉第一版序科學桂冠,薪火相傳周延鑫1901~1973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及其得獎研究簡介天下文化編輯部1974賴爾修維胥無線電波在天文史上的應用科學月刊編輯部1975波耳莫特森雷恩沃特原子結構理論的突破─集體模型科學月刊編輯部1976丁肇中里希特丁肇中與J/ψ粒子科學月刊編輯部1977安德森范弗壘克莫特電子結構之磁性與無序系統科學月刊編輯部1978卡皮查潘佳斯威爾森低溫物理發展史與黑體輻射沈君山、劉源俊1979格拉肖沙拉姆溫柏格電磁力與弱核力的統一顏晃徹1980克洛寧菲奇CP對稱性的破壞顏晃徹1981布樓姆伯根蕭洛西格班畢生致力於光譜學的三位物理學家盧志遠1982威爾森物質相變之臨界現象古煥球1983錢卓斯卡富勒天體物理大放異彩沈君山、吳秀錦、古煥球1984魯比亞范德米爾W及Z粒子的發現劉源俊1985馮克立青量子化霍爾效應古煥球1986魯斯卡賓尼希羅雷爾電子顯微術的發明與突破劉源俊1987貝德諾茲穆勒突破30K的高溫超導體古煥球、林雪蕙1988萊德曼史華滋史坦伯格微中子束產生技術的發明劉源俊1989冉濟德梅特鮑爾尋覓度量時間的更精確方法劉輝堂1990弗利德曼肯達爾泰勒夸克發跡劉源俊1991熱納從簡單系統到複雜流體曾文碧1992夏帕克開拓粒子世界的偵測器曾美玲1993哈爾斯泰勒脈衝雙星、相對論與重力輻射倪維斗1994布羅克豪澤蕭爾中子散射郭中一1995帕爾勒瑞那斯微中子的探測與陶子的發現李弘謙1996李大衛奧謝羅夫李查遜極低溫下的氦三超流體陳洋元1997朱棣文科恩唐努吉菲利普斯逼近絕對零度丁致良1998拉福林史托馬崔琦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孫允武1999特霍夫特維特曼可重整化理論的追尋者高涌泉2000阿法洛夫克洛姆基爾比半導體異質結構與積體電路陳永芳2001康奈爾凱特勒魏曼極低溫的玻色-愛因斯坦凝結余怡德2002戴維斯小柴昌俊賈可尼扭轉世界的宇宙觀倪簡白2003阿布瑞科索夫金茲柏格雷格特由量子論至超導與超流的理論胡進錕2004葛羅斯波利徹威爾切克漸近自由高涌泉圖片來源
第二版序來自瑞典的榮耀高涌泉第一版序科學桂冠,薪火相傳周延鑫1901~1973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及其得獎研究簡介天下文化編輯部1974賴爾修維胥無線電波在天文史上的應用科學月刊編輯部1975波耳莫特森雷恩沃特原子結構理論的突破─集體模型科學月刊編輯部1976丁肇中里希特丁肇中與J/ψ粒子科學月刊編輯部1977安德森范弗壘克莫特電子結構之磁性與無序系統科學月刊編輯部1978卡皮查潘佳斯威爾森低溫物理發展史與黑體輻射沈君山、劉源俊1979格拉肖沙拉姆溫柏格電磁力與弱核力的統一顏晃徹1980克洛寧菲奇CP對稱性的破壞顏晃徹1981布樓姆伯根蕭洛西格...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