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開口,一樣獲得好人緣の技巧
瞭解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增進友誼的有效方法也是傾聽。
美國著名記者麥克遜更斬釘截鐵的說:「不肯留神去聽人家說話,是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之一。
須知世界上多半是歡迎專聽人說話的人,很少歡迎專說自己話的人。」
那些真正會交往、擁有許多真心朋友的人,往往就是因為他們願意並且善於做一個傾聽者。
作者簡介:
周景山
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大學講師、自媒體達人,創辦網路心理咨詢工作室,擅長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撰寫。
章節試閱
Part 1
為何我們的生活總是忙忙碌碌?
01.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壓力之中
不錯,我們每天都活在壓力當中。史前的穴居人平均壽命不過二十歲,原因是他們每天都必須面臨著各種生存壓力。雖然現代人不再有被野獸追趕、吞噬的危險,但壓力仍是不可避免。
何謂壓力?首先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瞭解壓力的來源和類型,有利於我們認識自身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去解決。
壓力有好與壞之分。好的壓力也是動力,可以讓你奮起振作,提供刺激和挑戰,有利於人的工作、生活和發展。壞的壓力則會讓人精神沮喪遭受挫折,或暴躁不安,甚至縮短生命。現代人承受的壓力往往是過量的,從而導致了許多消極影響,身處困境的人尤其如此。
我們面臨的壓力不可能人人相同,但大多數來自於我們環境周圍的人、事、物。比如:你的上司、同事、下屬。除了人之外,工作地點也可能是壓力來源。此外,和工作有關的壓力亦在增加中。譬如公司被他人接管、縮編、合併,或其他競爭的挑戰等等,處處顯示今日高壓力的工作場所景況。還有就是職業的壓力,有些人本身就從事高壓力的職業。例如,有些飛機駕駛員就比較短壽。據猜測,那是長時間飛行在高空時所受到的輻射程度較高的緣故。清潔隊員的職業壓力也很高,他們往往容易受到意外的傷害。只要想想你隨手扔在垃圾桶裏的那些尖銳、危險或其他有害的東西就可以明白。工作場所如果經常處於高噪音狀態,或是有高度緊張的情況,也都足以增加壓力減損壽命。
以上大多是工作帶給我們的壓力,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呢?仍然存在很多方面:
一、親人。
親人時常帶給人壓力。包括你的妻子、丈夫、父親、母親、兄弟、岳父、岳母、叔舅、姊妹、表兄弟姊妹等親戚。連林肯那樣偉大的總統都會和父親處不好。
二、睡眠。
研究顯示,許多人的睡眠都不夠。缺乏睡眠會降低免疫力,較容易感染疾病,而多半也讓人更易感到環境中的壓力。
三、營養不良。
你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但如果你一直在吃些垃圾食物,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就可能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日常所需。你每天都吃充實有營養的食物嗎?每天會吃些蔬菜、水果嗎?吃維他命嗎?很多人都沒有。身體不好更容易使我們感到壓力的存在。
四、環境。
這些壓力可能來自水質不好,空氣品質不良,交通擁擠,噪音,對安全的顧慮,及其他環境因素。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就不會有好的心情。沒有心情工作和生活自然就會有壓力。
五、金錢。
手頭拮据時還要負擔每個月的無法避免的開銷,或其他任何讓你入不敷出的瑣事,這一直是許多人的壓力來源。
六、孤獨。
每天一個人孤孤單單,心煩鬱悶沒有人訴說,找不到可依賴的伴侶,或生命中重要的人離開了你……等,孤獨造成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各種異常的行為。
七、時間。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上班前匆匆忙忙,下班後得及時回家做事,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完全缺乏放鬆和思考的時間。
八、身體狀況。
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意, 總是覺得自己太胖,太瘦,太矮,或太怎麼樣,許多人都因為這樣的問題而煩惱。一項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男人和百分之八十五比率的女人對自己的身體很不滿,希望能有所改變。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有些人甚至節食到暈倒,有些人則吃到撐死。
九、有害物質。
你抽煙,喝酒,賭博,吃藥嗎?這些都會產生不好的作用。
這世界上有太多會造成壓力的事了,我們根本無法將它們一一列舉。每個人接觸的人,做的事,所處的環境都不相同,當然也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了。
仔細分析壓力,壞的壓力按形成原因可以大致分成四個類型:
一、預期壓力。
這是由於對未來的憂慮所引起的,擔心自己有無止境的壓力的可能,對還沒發生的事先乾著急,杞人憂天。應對的策略是良好的計畫,充分的準備,停止擔憂,一旦發生,你一定能想出辦法對付。
二、即時壓力。
這是由面臨的困境、威脅或挑戰引起的,需要馬上留意。簡單的放鬆之法就是深呼吸。深深吸一口氣,放鬆自己,告訴自己你可以應付,心理暗示很有效。盡可能冷靜地克服困難。
三、殘留壓力。
這是過去的失敗、傷痛或不好的記憶殘留下來的。你無法改變過去,要做的是不讓事情重複發生,過去的就讓它們過去吧,一味的沉浸在過去的陰影中有什麼意義呢?一切向前看,迎接未來的挑戰。
四、慢性壓力。
這是長時間累積的壓力。可能源於長期的工作、事業不順利,愛情的再三受挫,經濟來源無進展等。慢性壓力最好耐心一些,每天鼓勵自己,增加個人耐心,爭取他人支持,以一些計畫來克服。
只要能知道所面臨的是哪一種壓力,就可以著手控制了。試著讓自己放鬆,這樣你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否則處於過大的壓力當中,將會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02.許多的壓力,都是我們自己嚇自己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可怕,是我們自己嚇自己。一些想法會加重我們的危機和壓力感,引我們邁向走投無路的境地,妨礙我們的做事和成功。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的生活自然會變的比較浮躁,然而浮躁的生活,卻會使我們放大對事情的悲觀看法。
常常在跟朋友聊天時,我們都可以聽到的一句話──事情不可能如此順利的;事情沒你想像中簡單……。這就是競爭與浮躁的社會下,人們普遍的悲觀心態,進而讓自己心裡產生了無所謂的壓力,用消極的想法自己嚇自己。
自己嚇自己最常見的想法通常有以下四點:
一、誇大其辭。
這是指過分誇大消極或可怕體驗的一種觀念。誇大化思維常常與過分概括化、任意的推斷同時存在。大家都知道「杞人憂天」吧?那就是這類思維方式的結果。誇大化思維這種人過分關注和誇大自己的小小失誤和過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想法:「我絕對不能完成不了這個任務(非黑即白,過分概括化),經理必將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人(任意的推斷),我將失業(大難臨頭)!」當然,這些想法將會提高自身的壓力,增加思維紊亂出現的可能性。壓力的提高還妨礙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引起更強烈的憂慮和害怕心理。
二、死到臨頭。
死到臨頭是預期到非常可怕、災難性的後果即將發生的一種想法。當一個人總是臆斷事情的發生將會是糟糕之極時,才會導致個體陷入痛苦的情緒體驗之中。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會出現各種各樣想當然的想法。如接到一個打錯的電話,就認為是惡意騷擾;不屑的眼神必定是對自己的一種憎恨或不滿;有一點不舒服就認為活不長了,頭疼是中風的先兆,胸痛意味著心臟病發作,皮膚刺痛或麻木就視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皮膚下的一個小腫塊認為必定是癌症,等等。儘管死到臨頭的思維是一種誇張和極端化的表現,但這一思維過程會立即引發嚴重的焦慮。
三、兩極分化。
這是一種以「全或無」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種觀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的單色世界。要麼全對,要麼全錯,沒有中間狀態。當心情不好時,就會說「我的心情總是很糟糕」,而不是說「此時我的心情不好」;當被別人指出缺點時,就會說「人們總是批評我、為難我」,而不是說「他對我的批評,有時是不公正的」等等。這種想法另一種常見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完美,那是無法接受的。」、「沒有全對,就意味著失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極易感到不滿,容易受到失敗和挫折的打擊。
四、只看缺點。
這種思維方式表現為,看問題時,只看到不足,忽視了積極、有意義的因素,看不到成績和希望,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比如一位學生偶爾被老師批評了一次,就感到抬不起頭,而沒有看到自己在班級裏屬於優秀學生之列;一位少女只因為不滿意自己的髮型,而把許多同學都說她是美女這一事忘記了;老虎只因為自己不能爬樹,就忘了自己是林中之王。任何一個人,要是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將會缺乏信心,最終影響處理危機的能力。
類似這種亂七八糟的想法還有很多,它只會使你的情緒越來越糟。如何戰勝這些不合理想法呢?首先你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習慣性的不合理思維,有克服它們的明確意識,進行自我提醒,然後積極主動地尋找合理的、建設性的思維代替它們。合理的思維將使你減輕焦慮,心平氣和地應付所面臨的困難。
看下面這個心理測試:
一、我所持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二、放棄憂慮性思維是正確的嗎?
三、可能發生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
四、出現最糟糕的後果時,如何應付?
五、看待這個情境最合理的方式是什麼?
如果你能較正確地回答其中的三個問題,那麼你就能克服那些不健康的心理。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理解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減少心理障礙的產生。你可以尋找證據反駁憂慮性思維。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有助於尋找出不合理之處。
現在大膽地考慮某一情形的最壞後果;現在制定一個計畫,以應付最糟糕的情形;如果你能應付,就會有信心處理自身的焦慮。請思考一下,自己所擁有的資本和應付技巧,以及過去成功應付的經驗;考慮自己會如何改變這個困難的情境,或改變對這個困難情境的看法;還要考慮,你可從他人那裏得到什麼樣的幫助:可從家庭、朋友或專家那裏獲得什麼建議?獲得什麼支持?同樣,你可能會發現得到他人的建立和支援是非常有用的。
回顧你的思維,試圖建立一種新的、合理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原先的焦慮。這一技巧需要你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在你第一次練習時還會發現它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需要你做記錄。
有意識的讓自己輕鬆起來,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精彩。
03.改變認知與感受,放鬆自己減輕壓力
壓力並非事情本身,而是由人的認識和感受帶來的。為了生活的更好,我們要學會讓自己放鬆。
兩個人對同樣刺激的反應,一人可能根本不在意,另一人卻覺得壓力很大。個人適當的行為和改變認知完全有可能緩解壓力。下面教你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
一、喝水。
感到壓力時,大半的時間裏只要喝口水立刻可以讓你覺得好過一些。嘴內乾燥似乎容易焦慮,好像在向你喊著:水,水,水。
二、靜坐及深呼吸。
接著,看著手錶。如果覺得太無聊,就想一下當天要去做的愉快的事。這樣,你對時間長短的感覺會和聽廣播或看雜誌時的感覺有很大不同。
三、伸展身體及大喊。
可以繞著房子走幾圈,在辦公室裏伸伸腰,以爬樓梯取代電梯,身體的動作可舒緩緊張。下班之後,找個可以大喊大叫的場所發洩一下。在路上堵車時,大聲唱歌或喊叫亦有助於減輕壓力。
四、改進姿勢。
有沒有注意到,你在接電話時身體不自覺地彎曲,或是看電視時身體會整個癱在懶人椅上?人體生來就是要坐正、站好的。不論說話、吃飯、走路、坐下時,身體姿勢良好可以減少壓力。
五、默想愉快的事。
默想瀑布,週末的野餐,和所愛的人在一起,或是獲得一百萬的橫財,都能使心情平靜,撫慰心靈。不必打坐或做瑜珈,只要每天抽出三五分鐘看窗外,或是閉上雙眼,找個安靜的地點感覺一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就可以了。
六、買一個可握在手中的東西。
桌上放一個網球,或是其他可以用手握住的東西來減輕壓力。只要你覺得緊張的時候就握住它,用以緩解壓力。
七、幽默感。
手邊放一本讓你發笑的書。適時大笑一下,整個人的心情會因此改變,也能將壓力降到自己可控制的程度。
八、社會服務。
幫助別人以增加你的自尊和成就感。孤立的時候心理的煩惱就多,義務提供服務給需要的人,利人又利已。
九、減低花費。
入不敷出是這個社會中大多數的壓力來源。因此該如何減低花費呢?讓生活來點變化,計畫一個假期,搜集一些旅遊地點的資訊或聽聽朋友的建議,看什麼地方適合度一個輕鬆而花費較少的週末。
以下一些方法,是更為切實具體的減少工作壓力措施:
一、不在時鐘前工作。
這麼做時,你對時間的感覺就是覺得它過得好快。把鐘藏起來,以自己的步調做事吧。這樣你會花較少的時間,而能完成的事會比你一面監控時間一面做事時還多。當然,偶而還是要看一下時間:如果你得接送小孩子去練球,他們對你遲到三刻鐘才到的行為是一點都不同情的!
二、合理的時間預算。
通過觀察,許多原本應該能達成目標的人都有不切實際的時間表。通常,如果你估計一份企劃要花一個小時完成,事實上會花掉兩個小時。因此要把一些偶發事件的可能性算進去,多分配一些時間。較實際的作法是把估計的時間乘以一點五倍。
三、期限前的安排。
當面臨期限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有時候你硬是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試著好好安排時間,讓你不會常常面對期限的壓力。
四、工作時使用適當裝備。
若是不使用適當的裝備(尤其當其他競爭者都有時),你就會若有所失。許多年前,某一個辦事員拒絕自己花錢買一樣工作的裝備,因為公司不負擔那樣三美元東西的費用。有人就問他,如果他自己買了那樣東西,可以省多少時間,他算出每天可省一個小時。那麼,只要一個月的時間,究遠遠過買那樣東西的價值了!因此當自己可以自行吸收成本時,取得需要的裝備明顯地能增加工作效率。
五、排除無效的工作慣例。
找出每天工作中既不會增加生產力或效率,又對工作又沒有幫助,完全只是一種慣例的事。譬如,即使不想要或是沒有用,還是每天看報。這些可以刪除,或是以其他方式代替。
六、適當的資訊吸收量。
你能夠吸收的資訊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那麼多,若是全部都要知道,鐵定會累死你,做個明智一點的資訊消費者吧。
為了生活的更好,我們要學會讓自己放鬆。個人適當的行為和改變認知完全有可能緩解壓力。以上這些小竅門希望能給你帶來快樂和輕鬆。
Part 1
為何我們的生活總是忙忙碌碌?
01.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壓力之中
不錯,我們每天都活在壓力當中。史前的穴居人平均壽命不過二十歲,原因是他們每天都必須面臨著各種生存壓力。雖然現代人不再有被野獸追趕、吞噬的危險,但壓力仍是不可避免。
何謂壓力?首先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瞭解壓力的來源和類型,有利於我們認識自身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去解決。
壓力有好與壞之分。好的壓力也是動力,可以讓你奮起振作,提供刺激和挑戰,有利於人的工作、生活和發展。壞的壓力則會讓人精神沮喪遭受挫折,或暴躁不安,甚至縮短生...
作者序
序:世上最動聽的語言
當在美國的社交界流行這樣一句話:「與其自己嘮嘮叨叨地說很多廢話,還不如爽爽快快,讓別人說話,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自從我學會閉上嘴巴張開耳朵後,獲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響力。」
赫斯特也說:「一個日理萬機、交際廣泛的人,絕對也是世界上最棒的傾聽者。成功者要做的不是自己喋喋不休,而是要學會傾聽。」
美國著名記者麥克遜更斬釘截鐵的說:「不肯留神去聽人家說話,是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大都只關注自己應該怎樣說下去,而不管人家要怎樣說。須知世界上多半是歡迎專聽人說話的人,很少歡迎專說自己話的人。」
如果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你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他想要做什麼;相反,如果你的注意力全部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就難以與你周圍的世界進行溝通及交往。
請記住這段話:傾聽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是雙方進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很多人一提起溝通就認為是要善於說話,但當你對一個人說話時,你不是想給他傳達資訊,就是想改變他。但對方是否會接受你的意思,換句話說,你說話的目的是否能夠實現,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溝通既包括如何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包括怎樣傾聽他人的意見。一個善於溝通的人首先應該做一個合格的聽眾。
傾聽並不是簡單的聽,而是要進行有效的傾聽。它不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傾聽有兩個層次的功能——既幫助接收者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對方的情感。好的傾聽者不僅聽到對方說的內容,而且瞭解對方的感受和情緒。傾聽是一種心理上的體貼,是一種真誠的表現,會很容易打動別人的心,增加雙方的親近感。
傾聽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傾聽並非僅僅靠耳朵聽取別人的表面含義,而是要動用所有的感官仔細觀察、用心聽取、用腦分析,聽取說話者的表達重點,分析其言辭中的邏輯聯繫。學會洗耳恭聽,不僅讓人愛向你傾訴,同時也給自身留下了更多學習說話的思考時間。
說話,是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也是影響人一生最直接的一件事。要想學會說話,首先要善於聆聽,只要願意聆聽,就會成為交談大師。有時候,你不必去羡慕他人有誇誇其談的口才,只要你懂得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怎樣說話,又明白什麼時候閉上嘴巴靜靜聆聽,運用得當,默默的傾聽與眼神交流,一定會與人相處得融洽愉快,一樣能俘獲人心。
瞭解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增進友誼的有效方法也是傾聽。上天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張嘴,就是告訴我們聽得要比說得多。因此,學會傾聽是加強交往能力的一門必修課,那些真正會交往、擁有許多真心朋友的人,往往就是因為他們願意並且善於做一個傾聽者。
如果我傾聽別人講話,我就處於有利地位;如果是我講話,別人就處於有利地位「你是願意聽呢?還是不願意聽呢?」你有理由不聽嗎?傾聽,是人際交談最重要的一環;傾聽,你越用心聆聽分析,越能讀懂一個人;傾聽,你傾聽得越久,對方就會越接近你。
序:世上最動聽的語言
當在美國的社交界流行這樣一句話:「與其自己嘮嘮叨叨地說很多廢話,還不如爽爽快快,讓別人說話,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自從我學會閉上嘴巴張開耳朵後,獲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響力。」
赫斯特也說:「一個日理萬機、交際廣泛的人,絕對也是世界上最棒的傾聽者。成功者要做的不是自己喋喋不休,而是要學會傾聽。」
美國著名記者麥克遜更斬釘截鐵的說:「不肯留神去聽人家說話,是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大都只關注自己應該怎樣說下去,而不管人家要怎樣說。須知...
目錄
序:世上最動聽的語言
PART 1 傾聽術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01.傾聽,能讓我們迅速的讀懂一個人 016
02.傾聽,是拉近雙方距離的最快方式 023
03.傾聽,能洞悉對方話意的真實想法 029
04.會傾聽,不善言辭也能成銷售高手 035
05.沉默的聆聽,更勝於任何一種雄辯 041
06.用提問來傾聽,能使你擁有主動權 049
¬¬PART 2 會傾聽比會說話,更好聊
01.傾聽,是一種無聲的說話技巧 056
02.人多喜歡傾訴,卻不懂得聆聽 062
03.認真傾聽也是一種溝通的學問 068
04.最具魅力的談話家都是聽來的 074
05.說話伶牙俐齒,未必能信服人 080
06.傾聽必須用心,絕不能太隨意 086
PART 3 不須開口,一樣獲得好人緣
01.人們需要的往往不是一個策略師 094
02.傾聽,是對他人最好的一種恭維 101
03.傾聽,是擄獲人心最快速的方法 108
04.聆聽要懂得及時回饋,確認聽懂 115
05.多聽少說常點頭,輕鬆擁有好人緣 122
06.遵守白德巴定律:話以稀為貴 128
PART 4 傾聽也是學說話的第一步
01.傾聽是啟發說話技巧的重要因素 136
02.想更好地說話,就要先學會傾聽 143
03.如何在聆聽中掌握說話的技巧 149
04.在聆聽中找問題,訓練說話思維 156
05.別再把內向當做不會說話的藉口 163
06.說話的另一門學問是保持沉默 169
PART 5 要懂得用思考的方式傾聽
01.聆聽也需要邏輯推理與思考 176
02.傾聽對方訴說,理解對方感受 183
03.要發揮觀察力,瞭解說話者 191
04.聆聽分析話語中暗藏的玄機 199
05.聽話要聽出試探,謹慎作答 207
06.謹慎的思考,拒絕聆聽謊話 214
PART 6 能讓人對你上癮的傾聽技巧
01.讓說者與聽者,在人性上引起共鳴 224
02.善於觀察,把握好交談中的角色 231
03.發揮上天給予雙耳的真正功能 237
04.你也可以在五秒鐘內征服人心 244
05.傾聽時,臉部的表情更重要 251
06.傾聽的十大原則及十大戒律 258
序:世上最動聽的語言
PART 1 傾聽術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01.傾聽,能讓我們迅速的讀懂一個人 016
02.傾聽,是拉近雙方距離的最快方式 023
03.傾聽,能洞悉對方話意的真實想法 029
04.會傾聽,不善言辭也能成銷售高手 035
05.沉默的聆聽,更勝於任何一種雄辯 041
06.用提問來傾聽,能使你擁有主動權 049
¬¬PART 2 會傾聽比會說話,更好聊
01.傾聽,是一種無聲的說話技巧 056
02.人多喜歡傾訴,卻不懂得聆聽 062
03.認真傾聽也是一種溝通的學問 068
04.最具魅力的談話家都是聽來的 074
05.說話伶牙俐齒,未必能...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