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理論是所有社會學知識的根與靈魂。沒有社會學理論的根,社會學及其所有的分支就像水上的浮萍,不知流向何方。社會學理論致力探討社會現象及社會行為的問題,包括:什麼是社會?什麼是文化?什麼是人格?它們的本質及結構如何?社會、文化及人格之間的關係如何?它們怎樣變化?而在變化之中又如何地牽動影響彼此?這些牽涉到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及人在其中所占有的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之重大問題,必須加以嚴肅認真的思考、找出合理的解釋,並給予可能的答案。
本書特色
本書所討論的理論學家高達三十八位,主要是將依些哲人智者,或者有「偉大心靈」的社會學者,他們對社會重大根本性的議題出思考的結果及說法介紹給讀者。
作者簡介:
馬立秦
現職:拉瑪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學士及鄉村社會學碩士、美國喬治亞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歷:曾任德州拉瑪(州立)大學教授及社會學、社會工作及犯罪正義學系系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客座教授、哈爾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及華中理工大學顧問教授。
代表著作:在美執教期間曾發表過數十篇論文,其論文可見於美國的學術專刊 如Journal of Psychology,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ports,Sociological Spectrum,Free Inquiry in Creative Sociology,and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的成長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在歐洲的發源與成長
社會學理論能最早在歐洲大陸誕生並得到早期的滋養與發展,有其社會的、歷史的,及學術背景的原因(Ritzer and Goodman, 2004. Pp 7-13):
一、社會及歷史的背景
1. 法國革命:法國於一七八九年發生的大革命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革命後的殘破社會,引起了很多知識分子及有識之士的深思,企圖尋找重建社會秩序的辦法及方案,因此刺激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
2. 工業革命:發生於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改變了歐洲社會的經濟結構,將之從農業經濟改變成工業經濟的體系,工廠、財務機構、銀行及各種服務行業逐一誕生興起,造成了人們工作及生活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導致了應當如何適應社會變遷的諸多社會學及社會學理論的探討與解決方案的想法。
3. 宗教改革:因政治及工業革命及工業化與都市化所帶來社會經濟之巨大變化,導致了宗教的改革。一些社會學學者乃尋思從宗教及人的信仰方面著手,重建社會及解決社會問題。例如孔德(Auguste Comte)要創建一個人本的宗教來拯救社會;涂爾幹(Emile Durkheim)則深入研究宗教,期以安定社會秩序;而韋伯(Max Weber)則研究比較宗教及新教倫理,意圖了解社會及經濟的變遷。
4. 科學研究的滋長與發展:歐洲的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科學教育受到特別的重視,不僅在大學學府,而且在整個社會中,科學變成了最重要的思考方式及研究方法。無怪乎早期的社會學者不遺餘力的極欲將社會學建立為一種類似物理學或生物學的社會科學,這般社會學科學化的努力可以清楚地見於孔德及涂爾幹的著作之中。
二、學術氛圍
(一)啟蒙哲學(Enlightenment Philosophy)的影響
在當時的歐洲,很多舊的哲學思想及信念受到挑戰及衝擊之後而遭遺棄了,代之而興起的是所謂的啟蒙哲學,其中最著名的學者包括孟德斯鳩(Charles Montesquieu),狄得羅(Denis Diderot),及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等人。他們共通的信念是:自然法則、理性認知,及應用科學來分析社會秩序及變遷。另一位重要的社會啟蒙運動哲學家是康德(Immanuel Kant)。他崇尚理性及自由,並認為人在追求真理、自由及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公益之時,其中並無矛盾牴觸之處。這些啟蒙運動的哲學家深受歐洲十七世紀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霍布斯(Thomas Hobbs)及洛克(John Locke)的影響。這些十七世紀的哲學家一方面主張以理性創造一般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提倡牛頓的經驗研究與實地觀察的科學方法。
總而言之,啟蒙哲學家們深信人們可以應用理性及經驗研究來了解社會及宇宙。
(二)反啟蒙運動的保守學派
在啟蒙運動興起的同時,也有一股反啟蒙運動的思潮。這股思潮來自法國的天主教會,其代表人物為包那(Louis Bonald)及瑪士德(Joseph de Maistre)。包那認為重建法國社會之道,應在復古,將法國帶回到中古的安寧和諧狀況。在那種狀況中,神是社會的創造者,人們應該遵行神的旨意,不要動不動要求改變、弄革命,結果是得不償失,社會被破壞得四分五裂,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包那是反對並責怪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瑪士德則反對任何反傳統的舉措與行為,任何傷害或有損於傳統制度,如男權、皇權、一夫一妻制或天主教會的權威及傳統均在撻伐之列。
早期的社會學,或者更確切的說法國的社會學,即是在這種啟蒙運動哲學及反啟蒙哲學的浪潮交互激盪下萌生的。
(三)早期社會學理論的特徵
1. 大多數的早期理論學者均認為社會是按照一個有序的階段而演進的。在每一個階段裡,各個社會均有其自己的型態及社會組織。
2. 很多的早期社會理論學者認為,所有的社會演化階段是相同一致的,雖然他們承認每個社會在每一階段演進或變化的速度並不盡相同。
3. 他們認為社會的演化是進步的,有目的性的,而且不可避免的,其與有機物體的成長沒有兩樣。
4. 很多早期的社會理論學者犯了歐洲種族中心主義之嫌。他們有意或無意的高估了歐洲社會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的成長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在歐洲的發源與成長
社會學理論能最早在歐洲大陸誕生並得到早期的滋養與發展,有其社會的、歷史的,及學術背景的原因(Ritzer and Goodman, 2004. Pp 7-13):
一、社會及歷史的背景
1. 法國革命:法國於一七八九年發生的大革命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革命後的殘破社會,引起了很多知識分子及有識之士的深思,企圖尋找重建社會秩序的辦法及方案,因此刺激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
2. 工業革命:發生於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改變了歐洲社會的經濟結構,將之從農業經濟改變成工業經濟的體系...
目錄
自 序
第一篇 導 言
第一章 社會學理論的基本認識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思想?
第二節 什麼是社會哲學?
第三節 什麼是社會學理論?
第四節 社會學理論的性質及種類
第五節 社會學理論的功能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的成長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在歐洲的發源與成長
第二節 社會學在美國的成長與發展
第二篇 古典社會學理論
第一章 馬克思(Karl Marx,一八一八至一八八三)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小傳
第三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四節 評估
第二章 涂爾幹(Emile Durkheim,一八五八至一九一七)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韋伯(Max Weber,一八六四至一九二○)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章 辛末爾(Georg Simmel,一八五八至一九一八)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篇 結構功能學派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結構功能學派的起源、分類及共通特徵
第二節 戴維斯(Kingsly Davis)及穆爾(Wilbert E. Moore)的社會階層功能論
第一部分 傳統的結構功能主義
第二章 派深思(Talcott Parsons,一九○二至一九七九)的抽象分析功能主義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章 墨頓(Robert K. Merton,一九一○至二○○三)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綜合評估
第二部分 新結構功能主義
第四章 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ar,一九四七~)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五章 魯曼(Niklas Luhmann,一九二七至一九九八)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六章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一九三八~)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篇 社會衝突學派
第一章 引言:社會衝突論的基本命題及特徵
第二章 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一九二九至二○○九)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柯色(Lewis Coser,一九一三至二○○三)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章 密爾斯(C. Wright Mills,一九一六至一九六二)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五章 柯林斯(Randall Collins,一九四一~)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五篇 新馬克思主義與法蘭克福批判學派
第一章 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及重要人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他們的理論要點
第二章 法蘭克福批判學派
第一節 引論及重要學者
第二節 法蘭克福學派對當代社會的批評
第三節 新一代的代表性學者:哈伯瑪斯及其理論見解
第四節 評估
第六篇 符號互動理論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顧里(Charles H. Cooley,一八六四至一九二九)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米德(George H. Mead,一八六三至一九三一)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章 高夫曼(Erving Goffman,一九二二至一九八二)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五章 布魯默(Herbert Blumer,一九○○至一九八七)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節 符號互動理論總評
第七篇 每日生活社會學
第一章 引言:基本命題及其特徵
第二章 舒茲(Alfred Schutz,一八九九至一九五九)的現象社會學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卡爾芬寇(Harold Garf inkel,一九一七至二○一一)的俗民方法學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八篇 交換行為理論
第一章 引言: 基本命題與特徵
第二章 霍門斯(George C. Homans,一九一○至一九八九)的微觀交換行為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布勞(Peter M. Blau,一九一八至二○○二)從微觀到宏觀的交換行為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章 愛默生(Richard Emerson,一九二五至一九八二)對布勞理論的延伸及補充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五章 庫克(Karen Schweers Cook,一九四六至二○一二)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六章 柯門(James S. Coleman,一九二六至一九九五)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九篇 近來一些新的理論及未來展望
第一章 女性主義
第一節 女性主義的抬頭
第二節 女性主義理論的種類
第三節 幾位著名的女性主義理論學者及她們的主要見解
第四節 評估
第二章 威爾遜(Edward Osborne Wilson,一九二九~)的社會生物學
第一節 小傳
第二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三節 評估
第三章 現代理論與後現代理論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學者
第三節 綜合評估
第四章 未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的分歧與整合
第二節 全球化與社會學理論
參考及引用資料
自 序
第一篇 導 言
第一章 社會學理論的基本認識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思想?
第二節 什麼是社會哲學?
第三節 什麼是社會學理論?
第四節 社會學理論的性質及種類
第五節 社會學理論的功能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的成長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在歐洲的發源與成長
第二節 社會學在美國的成長與發展
第二篇 古典社會學理論
第一章 馬克思(Karl Marx,一八一八至一八八三)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小傳
第三節 主要理論要點
第四節 評估
第二章 涂爾幹(Emile Durkheim,一八五八至一九一七)
第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