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特色除了物聯網的專業技術外,更著重跨領域的結合,使得不論是資工、資管、電機、機械、管理、設計等領域的學生都可從物聯網產品的設計、網路技術、大數據分析、雲端物聯網的平臺應用、商業模式的探討等,達到跨領域思考和動手實作的實務學習。
作者簡介:
廖文華
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教授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監事,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等。曾獲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和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的獎勵。
張志勇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健康照護、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等。出版全臺灣第一本《物聯網概論》的書籍,其物聯網作品多次受各電視、報紙、電台與數位媒體報導,並常受邀於科技類雜誌專稿發表物聯網相關評論。
趙志民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畢業於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無線感測網路和大數據應用等。具多年主持科技部及教育部計畫經驗,曾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劉雲輝
藍新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威肯金融董事,曾任藍新金流董事暨總經理、台灣電子支付董事,畢業於紐約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專長為電子支付和電子票券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我很榮幸受邀,為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廖文華教授、淡江大學張志勇教授、海洋大學趙志民教授與藍新科技劉雲輝執行副總合寫的《物聯網智慧應用與實務》教科書作序。它名為教科書,但是理論與實務並蓄,深入淺出的說明,讓學界與業界人士皆容易閱讀。本書說明企業身處互聯網+的商場上如何創新轉型,也指出機會與挑戰,是本架構清晰而值得好好鑽研的實用書!
《物聯網智慧應用與實務》一書分成15章,先談物聯網簡介,並點出新商業模式與商機,介紹新通訊技術如何大幅強化互聯網+的應用。作者重點式的解釋幾個主要應用領域,如金融、工業4.0、O2O新電子商務等;而大數據分析是深化其營運效能之主要分析工具。當下對物聯網最大的顧慮是:網路安全、隱私保護、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物聯網應用之道德規範與法律遵循等等,尚須許多努力去克服。物聯網資料非常龐大,自然需要雲端運算與儲存,更需有良好管理平臺,增進其效率。
臺灣的企業如何從大量標準品代工製造,轉型為創造價值的客製化商品服務,的確是相當挑戰之路,期待本書能為學界與業界人士提供實用的參考與省思。 謹以此序代表本人對作者貢獻此書的敬意與謝意!
大同公司 董事長
林郭文艷 謹序
名人推薦:推薦序一
我很榮幸受邀,為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兼校務研究辦公室執行長廖文華教授、淡江大學張志勇教授、海洋大學趙志民教授與藍新科技劉雲輝執行副總合寫的《物聯網智慧應用與實務》教科書作序。它名為教科書,但是理論與實務並蓄,深入淺出的說明,讓學界與業界人士皆容易閱讀。本書說明企業身處互聯網+的商場上如何創新轉型,也指出機會與挑戰,是本架構清晰而值得好好鑽研的實用書!
《物聯網智慧應用與實務》一書分成15章,先談物聯網簡介,並點出新商業模式與商機,介紹新通訊技術如何大幅強化互聯網+的應用。作者重點式...
章節試閱
1-1 物聯網簡介
隨著科技進步,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植入嵌入式晶片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提升了人們生活中的便利性與即時性。這些電子產品之間需要溝通與協同合作,因此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的概念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中,網路早已成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管道之一,網路的目的是透過資訊科技將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不只將人連結在一起,而且賦予物件智慧並可以與其他物件或人溝通。換言之,未來網路不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管道,更是聯繫全球物與物、人與物的橋梁。
互聯網為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性,傳遞訊息和接收新知不必再像從前處處受到限制,讓資訊的交流更加迅速,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為密切。物聯網的出現更是徹底顛覆了大家以往對於互聯網的刻板印象。連上互聯網、交換訊息和分享資訊,不再只侷限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物體也將具有智慧及抉擇的能力。物聯網的發展將使得人與人、人與物或物與物之間,擁有更為緊密的合作,將大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目前人們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智慧物件就是智慧手機,智慧手機內建觸控螢幕、電子羅盤、三軸加速度感測器、影像感測器(CCD)、麥克風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感測硬體及各種應用軟體,另外也配備3G、藍牙(Bluetooth)和WiFi等無線通訊模組,智慧手機非常接近物聯網所要求的智慧物件,如圖1-1所示。智慧手機裝置各種感測器與相關應用程式,透過網路的資料傳輸,即可進行各項智慧服務,例如物流服務、人文藝術服務、智慧學習服務、智慧醫療服務、智慧家居服務、智慧交通服務以及智慧綠能服務等不同層面之應用範圍。
到底物聯網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物聯網下的活動模式與傳統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以智慧冰箱為例來說明。智慧冰箱當溫度過高壞掉時,會自動發出維修訊息;厲害一點的冰箱還能和瓦斯及資料庫串聯,向瓦斯行訂購一桶瓦斯;如果冰箱裡喜歡的甜點吃完了,也能連接上電商平臺自動訂購。物聯網的架構有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個層級,如圖1-2所示。「感知層」為三層中的最底層,用以感知數據資料。智慧物件透過溫度、濕度、位置和壓力等各種感測器取得周圍的資訊,如同人類的嗅覺、聽覺、觸覺和視覺等感官,得知周遭的資訊。「網路層」為第二層,用以接收感知層的數據資料,並傳送至應用層。感測層的資訊透過4G、WiFi、Zigbee或藍牙等無線通訊技術傳遞給雲端的主機,就像人的神經一樣。「應用層」為最貼近現實生活中使用者的層次,有效地運用接收到的數據資料。雲端主機接收網路層傳來的資訊後,透過大數據分析或人工智慧做出反應服務使用者,如同人類的大腦。
當感測器整合在智慧冰箱中,冰箱可以透過食物上的RFID標籤得知物品的資訊,如食物的種類、產地及製造日期等,並且透過冰箱中的壓力感測器感知物品的重量。在保存的過程中利用門內的陀螺儀判斷冰箱門是否被開啟,並且利用溫度感測器感知溫度。冰箱透過無線通訊的技術將資料回傳到雲端的伺服器,若發現冰箱門開啟時,則開始監測溫度,一段時間後溫度高於正常食物保存的溫度,且冰箱門是開啟狀態,會推論是有人拿取食物後忘記關閉冰箱門,可發送提醒訊息給使用者提醒關門。
物聯網技術的興起,讓物體與物體之間依照事先定義好的規則,自行溝通、運算並自動執行任務。舉例來說,當冰箱感知食物不足時,可以透過串聯生鮮食品商城的API,提供遠端生鮮採買食物,並且透過金流支付應用程式付款,建立物聯網生態中的「電子商務系統」。冰箱中的食物紀錄,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資料庫,計算食品營養與熱量提醒,提供物聯網生態系中的「食品營養管理系統」。另外可以依據冰箱的食材,根據食譜資料庫,提供相對應的食譜,形成物聯網生態系中的「烹飪系統」。同時冰箱的監控系統也隨時偵測設備的健康狀態,與電器維護業者串聯,當產生異常時即可自動通知檢修,形成物聯網生態系中的「家電設備系統」。由此可以看到雖然只是一個智慧冰箱,但是結合物聯網的各個部分可以形成一個多元的生態系,彼此合作完成多項任務,如圖1-3所示。
1-2 物聯網發展
網路應用不斷地深化,現有的資訊內容已無法滿足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人們需要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順暢溝通,提升資訊透明度,並對外界的變化即時做出正確的回應。當所有的物體都具備連結網路的能力,物體彼此間能相互溝通與互動,物聯網的世界便具體成形了。物聯網包含「網路」與「事物」,事物代表一些實體設備,如智慧設備和感測器。人們透過網路能夠隨時與這些設備通訊,而設備與設備之間也能夠透過網路溝通。Cisco提出的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是指物聯網系統對於適應異質設備,以及不同的自主網路間相容的重要性。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領域,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 IIoT)也逐漸受到重視,感測設備精確且密集的進行資料收集或是通訊,將所有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建立具有資源效率的智慧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夥伴。
物聯網發展至今,主要的應用是以人為中心,透過互聯網串連不同產業,形成各種的服務模式。人們多數的時間都是與網路連結,透過智慧裝置上網存取資料或分享資料,對大數據進行分析了解過去預測未來,讓決策更加準確與可靠。透過物聯網的感測技術,可收集來自社群、交通、購物和生活等大數據,經過分析後提升產品品質、產品售後服務及電子商務更多樣化和精準的服務。此外,物聯網也帶來全新的消費模式,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並不需要增加額外的花費,便能取得更好的服務。對生產商而言,不同於傳統的商業模式,透過大數據分析更能針對使用者喜好生產產品,藉以提高銷售額及生產效能。也可藉由數據提供生產商好的策略或建議,從中收取廣告及諮詢費用,此種消費模式達成三贏的局面,也意味著此模式中富含大量的新商機。
現在物聯網的相關應用更加強調智慧判斷,其中智慧種類分為「智慧物件」以及「智慧網路」。與以前的系統架構相比,智慧網路最大的差異在於無論是實體層(感測器或是智慧標籤)或是通訊層(通信協定)都是開放且標準化。同時環境中的智慧物件(有IP位置)是可被搜尋和擴增其應用,例如交通流量監測的節點,可以擴增為環境汙染監測或是交通安全評估。
物聯網結合了各種末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嵌有各式感知元件的行動終端設備、工業系統、大樓安全系統、家庭智慧設施或智慧視訊監視系統等。這些嵌有智慧元件的設備或設施透過各種無線或有線,長距離或短距離之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和應用整合,以雲端運算為基礎的SaaS營運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資訊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的即時線上監測、定位追蹤、警報連動、調度指揮、遠端控制、安全防範、遠端維護保全、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援及領導桌面等管理和服務功能。以下是物聯網中使用的關鍵技術,如圖1-4所示:
RFID
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物聯網中相當重要的技術。其原理主要是透過無線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不需識別系統與目標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目前RFID已經成為生活上相當常見的應用,例如大賣場中常見到RFID的使用,除了賣場人員能夠掌握庫存狀況之外,也可以達到防盜的效果。
感測器(Sensor)
物聯網環境中的應用是由感測資料開始,因此感測器可說是物聯網的必備要素之一。現在感測器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除了早期開始運用於火災警報偵測外,農業也大量地使用感測器監控溫度、濕度與日照等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並且建立完整的智慧通報與回應系統。近年來廣泛被討論的工業4.0中,感測器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感測器早已運用在生產的環節中。
NB-IoT
NB-IoT是一種低功耗廣域網路,屬於新興無線通訊技術。不同於傳統的WiFi和藍牙,NB-IoT具有低功耗、低資料量及可支援大量設備連結的特性。與4G一個基地臺超過五百至一千個連結就會發生壅塞的情況不同,NB-IoT可允許五萬至十萬個連結。加上NB-IoT傳輸速度較慢,成本較低,是物聯網應用的關鍵技術。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邊緣運算是相對於雲端運算的概念,也就是雲端運算是將運算放上雲端,邊緣運算是將運算放在靠近用戶端終端設備如手機、監視器、錄影機等。過去發展人工智慧,從終端設備接收訊號,要透過聯網把資料傳回雲端,經運算後將指令送達設備。但聯網常常又貴又慢,因此催生邊緣運算的需求,把一部分的運算能力放進終端設備,例如監視器或汽車上。
現今企業運用物聯網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策略,也就是企業想藉由物聯網技術達到什麼樣的策略目標。目前常見的幾個方向包括增進與消費者間的互動、優化企業流程降低營運成本以及創造新的商業營運模式等。但是企業在開始投入物聯網時,對於這些問題大都還沒有很清楚的答案。另一方面,想要進行物聯網投資時,企業必須要涉獵更多的技術,而不再只限於內部的基礎架構。科技的複雜性也成為企業必須克服的挑戰,因此資料銀行的概念逐漸興起,提供儲存、分析與使用巨量且多元的使用者資料的服務,此類公司將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骨幹之一。Google、Apple與Amazon都是資料銀行概念的體現者,也已經著手將這些資料賦予價值。在掌握資料的情形下,每個聯網的智慧物件都有發展電子商務的機會,我們的杯子、桌子和冰箱等連網物體,可能成為一個商業行為的管道。但這些可連網的物件可能連螢幕或鍵盤都沒有,因此要有更安全和更方便的支付工具。為了讓這些設備能夠彼此辨識和通訊,開放硬體的概念與推動十分重要。
1-3 物聯網服務
物聯網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它正在改變組織和消費者與實體世界的互動方式。組織透過電子化的方式觀察或管理使用者,將這些數據視為決策的依據,進一步影響人類的生活。透過此過程可優化系統的流程或效能,不論對於使用者或是組織都能節省時間和增加效率。在組織不斷發展創新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客戶之外,更重要的是創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目前物聯網設備大多屬於消費電子產品,使用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在這些設備上,因此如何吸引使用者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對於想要利用物聯網增加競爭力的服務提供商而言,需要充分利用物聯網的特性,增強當前與未來產品競爭力,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或是改善公司的營運狀況。例如家用電器業者Whirlpool,採用物聯網技術推出智慧家電,並且藉由感測器收集的數據,提供特殊狀況警示、預測機器問題與安排維修,以互動方式讓使用者擁有全新的家電體驗,進而強化客戶關係。農業機具供應商John Deere在農業機具上加裝感測器,收集當地偵測到的雨量、溫度與濕度等數據,並且從土壤狀態、氣候的情況和雨水等變數中,分析彼此的影響,藉由物聯網技術找出提高農民收益的方案,如今已成功轉型為農業資訊的服務供應商。
物聯網為傳統的產業或服務帶來了重大的變革,企業需要跳脫依賴硬體販售獲取利潤的舊思維,轉而仰賴資料獲取與交換。也就是說使用者購買產品時不用付錢,相關成本將由第三方廠商吸收,但是消費者所有的交易行為模式數據,均與第三方廠商分享。以企業的觀點而言,在物聯網的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力不僅著重本身的能力,同時還包含了合作共贏的思想和組成的多樣化,透過合作展現出企業的組織能力,因此尋找其他適合的合作企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創造或加入一個生態系對硬體的生產者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
以一般消費的觀點來看,物聯網已不只是套用或是改進原始的商業模式,而是充分的利用雲端運算,進而取得不同於他人的競爭優勢。物聯網所創造與獲得的價值與傳統企業是大相逕庭。在這股趨動力下,各企業公司搶搭這波風潮,創造出不同於以往的新商機。
在傳統產業中,經營產品的相關活動時,必須能夠增加公司產品及服務的價值,最後提升客戶的購買意願。也就是說想要創造價值就必須辨識客戶的需求,進而根據需求設計出更精良的解決方案,最後創造或衍生出新商機。當近似的產品提供的功能大多已經完備齊全時,各家公司或廠商便開始進行價格戰競爭,最後此產品就因利潤過低而被淘汰。這種商業模式從工業革命後一直維持到現今,甚至每天都還在大型超市或百貨商場中持續進行。在這種消費模式下,創造商機的機會就會愈來愈少。對於物聯網來說,早已不僅侷限於販售實體商品,可利用低廉的價格出售產品擴展客源,衍生後續更大的利益價值。此種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產品出售後,提供良好、完善的售後服務,並探討、分析客戶的其他隱性需求,進而創造出其他意想不到的收入來源。
1-1 物聯網簡介
隨著科技進步,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植入嵌入式晶片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提升了人們生活中的便利性與即時性。這些電子產品之間需要溝通與協同合作,因此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的概念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中,網路早已成為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管道之一,網路的目的是透過資訊科技將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不只將人連結在一起,而且賦予物件智慧並可以與其他物件或人溝通。換言之,未來網路不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管道,更是聯繫全球物與物、人與物的橋梁。
互聯網為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
作者序
現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的物聯網課程主要開設在理工學院,課程內容主要注重在物聯網的網路技術和感測器硬體的控制。事實上物聯網是一最好的跨領域課程,除了網路通訊技術外,還包括數據的收集、雲端的資料儲存、大數據分析、各行業的新商機和商業模式,整合成物聯網的生態系。物聯網的整合應用需要理工、商業、管理和設計等不同領域的人才合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本書的內容特別注重跨領域學習,整合物聯網的各層面,包含物聯網通訊技術、新商機、商業模式,生態系和共享經濟。物聯網也與各領域結合成新的營運模式,例如物聯網加上金融科技即成為物聯網金融,加上工業4.0成為工業物聯網(Industry IoT, IIoT),加上人工智慧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此外本書也結合許多實務的教材,應用各種雲端物聯網平臺,帶領讀者實作物聯網的各種場域。本書適合跨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與實務課程,整合各專業領域的人才,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希望此書的出版,讓多元的人才一起合作,創造更具爆發性和創造性的物聯網應用。
最後,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學者和先進的指導和建議,也要感謝作者各研究室的成員共同協助才能順利完成本書。
現今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的物聯網課程主要開設在理工學院,課程內容主要注重在物聯網的網路技術和感測器硬體的控制。事實上物聯網是一最好的跨領域課程,除了網路通訊技術外,還包括數據的收集、雲端的資料儲存、大數據分析、各行業的新商機和商業模式,整合成物聯網的生態系。物聯網的整合應用需要理工、商業、管理和設計等不同領域的人才合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本書的內容特別注重跨領域學習,整合物聯網的各層面,包含物聯網通訊技術、新商機、商業模式,生態系和共享經濟。物聯網也與各領域結合成新的營運模式,例如物聯網加上金融...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物聯網簡介與應用
1-1 物聯網簡介
1-2 物聯網發展
1-3 物聯網服務
1-4 物聯網應用
1-5 物聯網開發平臺
1-6 習題
第二章 物聯網新商機
2-1 互聯網+之新商機
2-2 消費模式改革的新商機
2-3 物聯網新商機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2-4 習題
第三章 物聯網商業模式
3-1 資料分享與串流
3-2 產品即服務
3-3 產品共享
3-4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3-5 行銷、品牌、策略聯盟
3-6 物聯網產業鏈
3-7 習題
第四章 物聯網生態系與共享經濟
4-1 物聯網生態系
4-2 物聯網生態系平臺
4-3 物聯網產品生態系
4-4 物聯網與共享經濟
4-5 習題
第五章 物聯網通訊技術
5-1 物聯網低功耗廣域網路應用
5-2 低功耗廣域網路協定
5-3 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路布建與推廣狀況
5-5 習題
第六章 物聯網金融
6-1 物聯網金融架構
6-2 金融科技的P2P平臺
6-3 行動支付
6-4 第三方支付
6-5 物聯網保險科技
6-6 機器人理財
6-7 習題
第七章 物聯網與工業4.0
7-1 工業的演變
7-2 物聯網帶動工業4.0的崛起
7-3 工業4.0的關鍵技術
7-4 工業4.0之應用
7-5 臺灣生產力4.0及工業4.0的比較
7-6 習題
第八章 物聯網與O2O
8-1 O2O的演進
8-2 O2O與共享經濟
8-3 O2O的其他應用
8-4 習題
第九章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
9-1 大數據的動機與特點
9-2 大數據之應用方向
9-3 大數據應用於客戶需求與產品研發
9-4 大數據應用於個人喜好與商品推薦
9-5 大數據應用於資源分配
9-6 大數據應用於預防性維護
9-7 大數據應用於智慧辨識
9-8 大數據應用於語音智慧助理
9-9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人工智慧
9-10 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於健康照護
9-11 大數據的處理流程
9-12 物聯網、雲端運算及大數據
9-13 習題
第十章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
10-1 物聯網安全與隱私簡介
10-2 資訊安全的實際案例
10-3 物聯網的安全隱私概論
10-4 感知層的安全隱私
10-5 網路層的安全隱私
10-6 應用層的安全隱私
10-7 習題
第十一章 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
11-1 智慧機器人簡介
11-2 智慧機器人的應用
11-3 聊天機器人開發平臺
11-4 聊天機器人開發實務
11-5 習題
第十二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Microsoft Azure
12-1 Microsoft Azure物聯網雲端平臺
12-2 物聯網雲端實務
12-3 習題
第十三章 物聯網雲端管理平臺—Amazon Web Services
13-1 Amazon Web Services簡介
13-2 AWS IoT實作
13-3 習題
第十四章 物聯網開源管理平臺—OM2M
14-1 物聯網管理平臺簡介
14-2 oneM2M的起源
14-3 oneM2M標準
14-4 OM2M安裝與實例
14-5 物聯網工具
14-6 習題
第十五章 物聯網未來發展與挑戰
15-1 物聯網的創新思維
15-2 物聯網的角色策略
15-3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15-4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15-6 習題
目 錄
第一章 物聯網簡介與應用
1-1 物聯網簡介
1-2 物聯網發展
1-3 物聯網服務
1-4 物聯網應用
1-5 物聯網開發平臺
1-6 習題
第二章 物聯網新商機
2-1 互聯網+之新商機
2-2 消費模式改革的新商機
2-3 物聯網新商機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2-4 習題
第三章 物聯網商業模式
3-1 資料分享與串流
3-2 產品即服務
3-3 產品共享
3-4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3-5 行銷、品牌、策略聯盟
3-6 物聯網產業鏈
3-7 習題
第四章 物聯網生態系與共享經濟
4-1 物聯網生態系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