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華人崛起的世紀,一定要學習華人特有的經營智慧!
★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商業史,精采程度遠勝過虛構的商戰小說!
★ 他是孔子的「首席贊助商」!
★ 他一個人導演了「世界大戰」!將五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
★ 他是孔門72賢之一,曾封侯拜相,也是開跨國公司的「大哥大」!
★《史記》中介紹他的文字比亞聖孟子多了15倍有餘
★ 在司馬遷的筆下,他是學者、演說家、孔門高徒、商界領袖。
本書帶您了解儒商鼻祖子貢的生意經
為您剖析這位不世出的商業奇才、外交高手,究竟擁有哪七大成功特質。
並且解說與子貢同處春秋亂世的經營家們,以及現代儒商的現實案例。
強力推薦本書給想要學習經營、領導、投資理財的讀者
熱情推薦本書給希望兼備人文情懷和營謀之術的商人、主管提起儒,自然會想起「君子固貧」的話題來;說到商,「無奸不商」之類的貶語就會脫口而出,似乎儒與商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實不然,早在春秋時代,當儒學剛破土而出時,就與商結下了不解之緣。馳名春秋各國的巨商子貢,就是儒商的鼻祖。
直到現今,社會要想和諧繁榮,儒家文化不能少;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儒商精神更不能少。特別是值此華人即將輝煌的21世紀,東方世界將扮演推升全球經濟的要角之際,各國商人都該學習如何與華人做生意、打交道,而想要真正了解華人,甚至受中華民族影響甚深的日本、韓國等許多亞洲國家,就不能不了解深植其文化骨髓的儒家思想,以及「儒」與「商」如何交融的致富之道。
儒者,遊藝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
商者,所以互通有無,協商談判,匯通天下。
儒商者,守誠信,重然諾,互利共生者也。
世言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興,儒商是這一市場法則崇高標準的最佳寫照。
本書即是介紹儒商鼻祖──子貢,談他的求學與經商、從政事跡,以及儒與商的結合,還有,何謂儒商?
經商者、中高階主管、投資人、商管學院的學生們,除了參考以西方論述為主的學習教材和案例之外,也應該閱讀本書,借鑑東方智慧,學習古人以儒促商之法,必定能提供您不同的觀點,極具參考價值。作者簡介:
袁峰
畢業于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曾先後從事自由撰稿人、大學生志願者、網站編輯、企宣策劃等工作。目前,浪跡於北京,在一家國企擔任企宣專員。
章節試閱
第四章: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
第一節 子貢出馬,初戰告捷
孔子弟子,論德行,顏回居首;論勇武,子路當先;若論辯才機敏,排名第一者非子貢莫屬。
西元前484年,齊師伐魯,子貢受命於危難之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談笑間將災禍化於無形,改變了齊、魯、吳、越、晉等五國的命運。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盛讚道:「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在這場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外交事件中,子貢展示出了過人的膽略和才華。說這是他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亦不為過。
…………
這天大清早,孔子把弟子門徒召集起來訓話:各位,最近的形勢,我不說大家也都略有耳聞。魯國是我們魯國人的魯國。我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我們的父母死後也長眠在這裡,如今齊國大軍壓境,眼看國將不國,各位有何良策啊?
子路最沉不住氣。他霍地站起來說:老師,我們跟他們拼了。我一身武藝,不信打不過他們。
孔子一搖頭:你?不行!
子張、子石提出跟對方講道理,勸退敵軍。孔子擺擺手:說得輕巧。他會給你這個機會嗎?
一時間,眾弟子都陷入了沉默,只聽老夫子一聲長歎:曹劌,你死得太早了啊!
曹劌是魯國歷史上著名的賢臣,據《春秋左氏傳》記載:莊公十年,也就是西元前684年,齊師伐魯,曹劌主動請纓,運用怠兵之計擊潰齊軍,維護了魯國的尊嚴。如果曹劌還活著,一定有辦法保魯國安然無恙,只可惜,他已經死去近百年了。孔子在這時候提曹劌,分明是恨鐵不成鋼,質問弟子無能啊。
此時,子貢站了出來,他對孔子說:老師,殺雞焉用牛刀。你老人家年事已高,身子骨不方便,就讓弟子代勞吧。
武藝高強的子路不行,滿腹經綸的子張、子石也被藐視,平常不怎麼受老師待見的子貢能行嗎?孔子門下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憑啥輪到子貢?
還是讓事實告訴我們答案吧。據說,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回答得乾脆俐落:行,你去吧。(《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以筆者之愚見,孔子之所以選子貢,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孔子有「知人」的能耐。世上不缺千里馬,缺的是伯樂,而孔子恰恰就是伯樂。有一個小故事。子路問孔子:老師,想到一件事情,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孔子一撇嘴:你還有父母、兄長、老師,要先問問他們能不能做啊。同樣的問題,當冉求去問孔子時,得到的卻是截然相反的答案:既然已經想到了,當然要馬上去做。(《論語.先進》)
同樣的問題,完全不同的答案,這是為什麼呢?面對子貢的疑惑,孔子答道:這是因為他們性格不同啊。子路有一身好武藝,性子耿直,做事難免欠考慮;而冉求個性謹慎,遇事猶豫不決。所謂因材施教,所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啊。
好一個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認準材料的本質。孔子有這個自信,所以他堅信自己的判斷。
其次,子貢本身很優秀。
《論語》中曾對各個弟子做過分類,孔子認為:德行方面突出的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擅長處理政事的是冉有、季路;語言方面的是宰我、子貢;文章博學方面的是子游、子夏。能夠從三千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言語科的佼佼者,證明子貢確實辯才出眾。
子貢有敏銳的眼光,常常一針見血。孔子曾經把顏回跟子貢做過對比,他說顏回才華橫溢,卻常常窮得揭不開鍋;端木賜不知天命為何物,離大道還差得遠呢,但是他卻能夠活學活用,在市場投機方面一猜一個準,賺得盤滿缽溢。雖然不見得是在誇子貢,卻也說明他眼光獨到。
再次,子貢出身商業世家。他的爸爸是經商的,爸爸的爸爸也是經商的……生意人以和為貴,走到哪裡都不忘結交朋友。幾代人積累下來,手上有不少的人脈關係。
綜合上述幾點可以看出:孔門弟子中,最富有的是子貢,最機敏的是子貢,人脈最廣的還是子貢。此刻不選子貢,還能有誰?
子貢出馬的第一站,是齊軍大營。
當時,田常率領的大軍已經壓境,魯國危在旦夕。子貢此時前來,目的不言自明。但是,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子貢是名動天下的生意人,就算道不同,也沒必要老死不相往來。所以,田常對待子貢還算客氣。
將軍大帳中,賓主席地而坐。田常一舉酒樽:來來來,子貢兄弟,今天我們不談國事,只論友情。感情深一口悶,先喝一杯。
若不是老師有命在先,誰會跟一介武夫稱兄道弟。但子貢就是子貢,他故意大驚小怪地說:田兄,你大禍臨頭了,知道嗎?論理這話不該我說,不過……
哦?田常見子貢說得煞有其事,忍不住放下酒樽,問道:你說說看,我怎麼個大禍臨頭法?
子貢不緊不慢地說:國家大事,莫過於戰爭和祭祀。田兄輕言戰事,豈不是要大禍臨頭?
哈哈哈。田常放聲大笑:話是沒錯。不過,區區一個魯國,在我眼裡不過是一隻垂死掙扎的螞蟻。難道你以為我連魯國都收拾不了?
看到對方已經一步步落入自己的圈套,子貢繼續忽悠:齊國和魯國在歷史上是兄弟之邦。兄弟之邦沒有太多理由就開戰,這在道義上首先就站不住腳。此外,你可知道魯國很強?
田常鄙夷地看了子貢一眼:魯國很強?怎麼個強法?
子貢說道:魯國的城牆又矮又單薄,最不禁打;護城河又窄又淺,一抬腳都能邁過去;至於魯國人,更是不值一提。國君昏庸,大臣虛偽無用,百姓厭惡打仗。這樣的國家對您而言,是絕對的強國啊。
話鋒一轉,子貢接著說:至於說弱國嘛,我看吳國就是。那裡城牆高大厚實;護城河寬闊而水深;吳國士兵都經過精挑細選,個個精神飽滿,能夠以一當十。最可怕的是,還有伍子胥這樣著名的戰將。將軍你一心求戰,可以去打他們啊。
這是什麼謬論啊?魯國明明不堪一擊,卻被說成強國;吳國兵精糧足,反倒成了弱國。這到底是何道理?當時的田常想必握緊了拳頭,恨不得生吞活剝了眼前這個「臭小子」。不過,根據史料記載,此時的田常還算平靜,至少表面上看起來還算平靜。他質問說:你說的強國,在旁人眼裡都是人見人捏的軟柿子;你說的弱國,卻是大家公認的強敵。你在這裡混淆是非,到底安的是什麼心?
換做一般人,看到田常這殺人的眼神,早就嚇得尿褲子了。但子貢卻巋然不動,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只聽他慢條斯理地說:將軍稍安勿躁,先回答我一個問題,您為何要打這一仗?或者說,你此戰的目的何在?
不等田常回答,子貢接著說:將軍做事,從來都是有的放矢。這次攻打魯國,為的是什麼?金錢、美女,在我看來都不對。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是想立下戰功,打壓一下朝堂之上的政敵吧?
頓了一頓,子貢又說:我聽說,若是內憂,就要攻強敵;若是外患,就要打弱旅。將軍你現在最大的敵人,不是魯國,而是同為一朝臣子的政敵啊。這一仗打贏了,國君會更加高傲,朝中大臣的尾巴也會翹得更高。說不定,有人還會說風涼話,小小一個魯國,換做是我,定會贏得更加徹底,還能多搶幾個美女,多拉幾車財寶回來呢。明明是你打了勝仗,但國君卻因此而疏遠你,大臣們一直孤立你。請問將軍,到時候你該如何應對?
田常一時語塞。這就對了,這正是子貢想要的效果。他接著說: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假定與你交戰的是強大的吳國,貴國必定要傾盡全力。到時候,朝中誰還有閒心說風涼話?不但如此,你還可以把那些不聽話的大臣統統支出去。所謂刀槍無眼,吳國會幫你擺平很多政敵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朝中顯貴一走,朝中無人,國君沒有了依靠,只好聽任你的擺佈。
話說到這裡,子貢就此打住,專心致志地品杯中美酒。沉默是金!你說子貢誆騙也罷,忽悠也好,但他實實在在地勾起了對手的貪欲。一旦做到這一點,接下來就是靜靜地等待,等待大魚上鉤。
果然,田常沉不住氣了。他說:好倒是好。但吳國國君也不傻,能伸著腦袋讓我剁嗎?還有,我興師動眾地折騰了半天,搞得天下皆知。現在總不能赤手空拳就打道回府吧?
這一回,子貢反而不急,直等到吃飽喝足才一抹嘴說:這有何難?齊魯之戰,不是還沒打響嗎?如果吳國率先發兵來打齊國……
田常一驚:什麼?你又不是吳國國君?憑什麼你讓他打他就打啊?
子貢仔細地看著眼前這個貪心不足的糊塗蛋,一拍胸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事兒,包在我身上。(以上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一場迫在眉睫的戰爭,就這樣被消解。在子貢的斡旋下,齊國領軍大將田常終於決定暫緩攻魯。接下來,子貢要兌現跟田常的承諾:勸說夫差,攻打齊國。
第二節 游走在吳、越之間
如果說田常只是個貪心不足的小角色,那麼接下來要面對的這兩位,則直接關係到子貢計畫的最終成敗。他們一個是吳國國君夫差,一個是越國君主勾踐。這段歷史,還要從吳越爭霸的往事說起。
吳、越地處江南水鄉,一衣帶水,卻互相視對方為死敵,欲奪之而後快。據史料記載,兩國都「以船為車,以楫為馬」,所發生的戰爭,也以水戰為主。
西元前510年,吳楚之戰前夕,吳國大舉入侵越國,佔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五年後,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從此,雙方積怨。吳國要稱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剷除後患;越國要北進中原,必先打倒家門口的攔路虎。幾十年間,雙方你來我往,征戰不休。
西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雙方主力在檇李激戰。越軍黑壓壓一片死囚犯在越國軍隊的驅趕下,如潮水般湧向吳軍陣前。吳軍一愣,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神風敢死隊」?吳軍將士抓緊手中的長矛。沒想到,對方沖到近前二話不說,拔劍自刎。
這種「行為藝術」徹底驚呆了吳國官兵。在這場戰爭中,吳國軍隊潰敗,吳王闔閭身負重傷,回到家一病不起,沒幾天就死了。估計他到死也沒想明白,越國人這是唱的哪一齣?臨死之前,他緊握住兒子的手說:記得越國人對你老爹做過什麼,記著哇!(《史記.吳太伯世家》)
這段故事很快有了下文。西元前494年,吳國軍隊大軍壓境。勾踐不明就裡,以為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成不了什麼大器,結果應了驕兵必敗的硬道理。吳軍乘勝追擊,將勾踐在會稽山團團圍住。勾踐一籌莫展,只好屈尊求和。
就在子貢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調和齊魯矛盾的時候,吳越之間也並沒有消停。吳王夫差隨時準備殺回會稽山,永遠地剷除後顧之憂。
而越王勾踐呢?表面上謙卑恭順,實際上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謀臣文種、范蠡幫勾踐制定了「十年規劃」。具體來說,在內政上,發展生產、獎勵生育、尊重人才,迅速增強國力。在軍事上,加強訓練,嚴明紀律。當時吳越作戰多用弓弩,勾踐聘請名師教士兵使用弓弩技巧。針對越人好單打獨鬥的性格,勾踐要求所有作戰單位都必須聽從統一號令。違犯者「身斬,妻子鬻」。在外交上,實行懷柔政策,齊、晉、吳、楚誰都不得罪。可以說,越國雖然平靜,卻在沉默中暗含著殺機,隨時準備反咬吳國一口。
子貢此時出使吳、越兩國,頗有深意。
站在豪華的吳國宮殿前,子貢見到了這個名動一時的風雲人物——吳王夫差。這個人,曾經胸懷寬廣,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如今,則更像是一個在脂粉堆裡被嬌慣壞了的紙老虎。
面對夫差,子貢說出了自己的道理:一個王者,不會允許諸侯國輕易被人滅絕;一個霸主更不會坐視諸侯國被人消滅而不聞不問。千斤的天平,只要在一端加上一根稻草,就會失去平衡。大王你英明一世,才鑄就了今天的列國格局,不想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吧。
夫差的眼睛眯起一條縫:依你說,我應該怎麼做?
不敢。子貢接著說:現在萬乘軍隊的強敵齊國,揚言攻打只有千乘軍隊的弱鄰魯國。眼看各國秩序就要被打破,我替大王感到憂慮啊。
看到對方不回答,子貢進一步說:現在救援魯國,有三大好處。其一,解救魯國於水火之中。這個事情傳揚出去,大家都會誇讚吳國大義凜然,具有大國氣度。其二,齊國狂妄自大,妄圖稱霸。他們忘記了,只有您夫差才是當今的霸主。這一仗,正好可以殺一殺齊國的銳氣,阻止他對外擴張。其三,楚國已經被您擊敗,如今能跟吳國一爭高下的只有晉國。這一次,正好敲山震虎,讓晉國看看您的真正實力。
聽了子貢的話,夫差一拍大腿:說得好。我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不過我也有我的難處。吳越爭霸的事兒,你是知道的。如今,越國雖然遭受重創,越王勾踐也做了我的階下囚,但他可不是個容易對付的傢伙。我聽說他在會稽那個小地方,招兵買馬,訓練士卒,隨時都準備捲土重來。不可不防啊。要不,等我先把越國滅掉,再出兵救援魯國?
早知道夫差會這樣說,子貢微微一笑:大王,越國的實力比不上吳國,而您吳國的實力又在齊國之下。等您踏平了越國,魯國怕是已經成為齊國的囊中之物了。您避開強大的齊國,攻擊弱小的越國,不是勇者所為。真正的勇者,不會懼怕困難;真正的智者,不甘心困坐愁城;真正的仁者,不會坐視滅絕。如果是他們,不但不會畏懼,反而會迎面出擊,利用這個機會建立新的社會秩序。
子貢接著說:以在下愚見,您現在應該留越國一口氣,彰顯您的寬厚仁愛,救援魯國,討伐齊國,震懾晉國。一旦成功,各諸侯國的王公大臣都會跑來向您朝賀。八荒之內,無不臣服於大王的威儀。這種事情一舉而多得,您還在猶豫什麼呢?
然而,夫差還是不說話。子貢明白,對方還是心有忌憚。他深深歎一口氣說:看來您對越國的恨真是深入骨髓。這樣吧,我代您去越國傳達旨意,叫越王勾踐帶兵追隨您。實際上,越國國內空虛,根本沒有實力跟大王您叫板。把勾踐拉來做您的小跟班,這樣你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吧?
吳王一聽,樂了:好好好,如果能這樣,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又擺平一個!子貢距離最後的勝利又近了一步。連兩勝之後,子貢已經成功地將血雨腥風的戰爭轉化為唇槍舌劍的遊戲。接下來,子貢將深入越國,與越王勾踐對峙。
如果春秋時期也有奧斯卡獎,那麼影帝非勾踐莫屬。西元前494年,吳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大敗越軍,勾踐不幸做了階下囚。換做別人,也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然而,勾踐不這麼想。他認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只要活著,就可以翻盤。
……
第四章: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
第一節 子貢出馬,初戰告捷
孔子弟子,論德行,顏回居首;論勇武,子路當先;若論辯才機敏,排名第一者非子貢莫屬。
西元前484年,齊師伐魯,子貢受命於危難之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談笑間將災禍化於無形,改變了齊、魯、吳、越、晉等五國的命運。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盛讚道:「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在這場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外交事件中,子貢展示出了過人的膽略和才華。說這是他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亦不為過。
…………
這天大清早,孔子把弟子門徒召...
作者序
序言
西方經濟學家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 Asia)一書中說:「在本世紀(指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方還在主宰一切,他們制定了『遊戲規則』。日本人就是遵從了這些規則而獲得經濟騰飛的。但現在,亞洲人(除日本人外)是按照他們自己的一套規矩辦事,並同樣穩操勝券。」近幾十年,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人及海外華人所採用的經營方式,正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向。這股力量,被外界描述為「儒商」。
到底何謂「儒商」?很難一言以蔽之。不妨將這個辭彙拆開來看!
那麼什麼叫「儒」呢?《說文解字》上說:「儒,柔也,術士之稱。」據《漢書.藝文志》引其《別錄》說,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於「司徒之官」,其工作職責是游文於「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以道為高。近代學者章太炎接著劉歆的研究往下說:「古之學者多出於王官。世卿用世之時,百姓當家,則務農商畜牧,無所謂學問也。其欲學者,不得不給事官府為之胥徒……所謂宦于大夫,猶今之學習行走爾。是故非士無學,非學無士,二者是一而非二也。」「儒」這一稱謂的最早記載見於《論語.雍也》。孔子在這裡告誡他的學生子夏說:要當就當「君子儒」,千萬不要當「小人儒」。由此可見,至少在孔子之前就已經有了「儒」,而且已經分化成「君子儒」與「小人儒」兩大陣營。
而「商人」一詞是由「商國之人」演變而來的。商朝是距今三千六百多年的一個王朝,後被周武王所滅。西周初年,商代遺民既無特權又無土地,處境極其悲慘。正是在這一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對於物品交換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甚至還出現了集市。《易.繫辭》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說明,大約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了集市。然而,商朝貴族不屑於這樣的「雕蟲小技」,就將機會讓給了商代遺民。於是,為了生計,這幫人就東奔西跑做起買賣來。久而久之,老百姓以為做生意的都是「商人」;凡是看到生意人都叫「商人」。從此,「商人」就成了生意人的代名詞。
那麼,「儒」與「商」是如何合為一體的呢?
讓我們將目光拉回到雅典城邦的古代奧運會時期。當歐洲人還沉浸在神話當中,用健美的身體向奧林匹斯諸神表達敬畏的時候,遙遠的東方卻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動盪與變革。舊的制度土崩瓦解,新的力量迅速上升。各個諸侯國之間需要互通有無,各取所需,但當時資訊並不準確、靈通,法制又不嚴密完備。因此,雖然商業行為已經存在,但如何規範商業行為,成為當時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春秋多義士」,「一諾重千金」。春秋戰國時的「義士」最大特點是「重然諾,輕生死」,他們對「誠信」精神的執著追求到了令人驚奇、驚歎的程度。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這種價值觀逐漸擴散到了商業領域。在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春秋商界,為了趨利避險,在商業交往實踐中形成了以「契約」和「誠信」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商業主流文化。「契約」以互利共存為目的,以協商談判為手段,以「誠信守諾」為基礎。「契約」的實質是在對集體利益充分尊重的同時,對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自覺的契約理念和誠信精神,一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契約」是商業文化的行為準則,「誠信」則是商業文化的道德基礎。人無信則不立;市無信則不興;商無信則無譽。在這一過程中,以「誠信為本」的儒和「唯利是圖」的商逐步融合,誕生了所謂的「儒商」。
「儒」者,研習孔孟之道,講究內聖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商」者,匯通天下,利用手中資源創造無盡財富。或是知識份子下海,或是商人上岸從文,或是岸上岸下兩棲,亦商亦文,交匯融通,乃鑄成「儒商」。有人因此將「儒商」描述成「具有人文情懷的商人」,不無道理!
本書所要介紹的是素有「儒商鼻祖」之稱的子貢。
西元前520年,一名男嬰呱呱落地。他天資聰穎,從小就被視為神童;他三易其師,跟隨萬世師表孔子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周遊列國,傳播儒家思想;他封過侯拜過相,也做過生意,成為商界領袖。在司馬遷的筆下,他是學者、演說家、孔門高徒、商界領袖。他不是第一個「儒」,也不是第一個「商」,而是天下第一儒商——子貢。
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門下的話題人物。《論語》當中提及子貢38處,毀譽參半。他既被孔子讚為「瑚璉之器」,又屢次遭到老師的點名批評。
與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相比,顏回聞一知十,而子貢聞一知二。但顏回空有滿腹經綸,卻落得家徒四壁,身無長物;而子貢則學以致用,大發其財,家資萬貫,成為當世數一數二的商界領袖。顏回空有鴻鵠之志,卻苦無一用,英年早逝;子貢學有所限,卻能活學活用,憑一己之力改變五國命運。如果把當時的情形比作當今世界足壇,顏回就是荷蘭隊,頂著「全攻全守」的美名,坐定了「千年老二」;而子貢則是西班牙隊,悶聲發財,一不小心成為「世界第一」。
高處不勝寒,坐上了商界領袖的寶座,各種馬屁精接踵而來。難能可貴的是,子貢在高處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有人曾拋出「子貢賢於孔子」的論調。這時,子貢針鋒相對:先生的學問就好比深宅大院,高峻的山牆裡面潛藏著錦繡河山,只是普通人無緣得見;我的能耐好比怡情小院,矮矮的籬笆,圍著淺淺的院落。
話雖這樣說,子貢仍然是幸運的。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而子貢以自己的方式脫穎而出,成為儒商鼻祖。本書要講述的正是子貢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一生。
序言
西方經濟學家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 Asia)一書中說:「在本世紀(指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方還在主宰一切,他們制定了『遊戲規則』。日本人就是遵從了這些規則而獲得經濟騰飛的。但現在,亞洲人(除日本人外)是按照他們自己的一套規矩辦事,並同樣穩操勝券。」近幾十年,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人及海外華人所採用的經營方式,正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向。這股力量,被外界描述為「儒商」。
到底何謂「儒商」?很難一言以蔽之。不妨將這個辭彙拆開來看!
那麼什麼叫「儒」呢?《說文解字》...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子貢家世
第一節 亂世春秋,危機中潛伏著機遇
第二節 端木家的天才少年
第二章:彌足珍貴的求學時光
第一節 子貢言學
第二節 子貢問政
第三節 子貢品人
第四節 子貢論行
第三章:周遊列國,十四年的漂泊生活
第一節 窘迫的從政經歷,漂泊生涯的開端
第二節 在「兄弟之邦」的期待與徘徊
第三節 漂泊,是命運的產物
第四節 漂泊中難得的學術時間
第五節 想家的念頭
第四章: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
第一節 子貢出馬,初戰告捷
第二節 游走在吳、越之間
第三節 史上最牛的連環計
第五章:子貢的經商生涯
第一節 孔子的「首席贊助商」
第二節 開跨國公司的「大哥大」
第三節 「戰爭之王」的奧秘
第四節 追憶孔子=「發死人財」?
第六章:子貢的商業智慧
第一節 子貢的生意經
第二節 子貢的七種成功特質
第三節 子貢時代的經營家
第七章:子貢與儒商精神
第一節 「儒商」是怎樣煉成的?
第二節 「儒」與「商」的交融
第三節 儒商精神的現實價值
第四節 子貢及其追隨者——現代儒商的現實案例
第八章:子貢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一節 子貢——「貴重而又華美的高級飯桶」
第二節 子貢與孔子:超越師徒的知己
第三節 孔門三大弟子之比較
第九章:子貢身後事
第一節 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二節 端木後人簡述
附錄:子貢年表
參考資料
後記
序言
第一章:子貢家世
第一節 亂世春秋,危機中潛伏著機遇
第二節 端木家的天才少年
第二章:彌足珍貴的求學時光
第一節 子貢言學
第二節 子貢問政
第三節 子貢品人
第四節 子貢論行
第三章:周遊列國,十四年的漂泊生活
第一節 窘迫的從政經歷,漂泊生涯的開端
第二節 在「兄弟之邦」的期待與徘徊
第三節 漂泊,是命運的產物
第四節 漂泊中難得的學術時間
第五節 想家的念頭
第四章:一個人導演的「世界大戰」
第一節 子...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