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用對了,成功無國界!
許多企業向全球擴張卻相繼失敗,
無印良品為何能在海外屢創佳績?◆無印系列暢銷15萬冊最新力作
◆amazon.co.jp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無印良品的海外分店MUJI,目前營業額已經達到1,000億日圓,
進駐25個國家與地區,開設超過300家分店。
但在此之前,也曾有過不為人知、持續失敗長達11年的歷史。
持續失敗的經驗累積,最終成為難以取代的寶貴資產。
無印良品的成功,是有方法和訣竅的──
不以快速展店為目標,前期進駐才是關鍵;
不以削價競爭為手段,品牌特色才是重點。
前良品計畫會長松井忠三回顧過去的海外經驗,
從經營策略、展店技巧、商品開發、人才培育等各種角度切入,
總結在海外成功的7個方法,以及成為全球化人才的8項條件,
完整公開無印良品成功進軍世界的全球化布局戰略!
現在這個時代,無法在海外成功的企業,也無法在國內存活下去。
無印良品透過在海外拓展商務,學習到在全世界奮鬥的思考方式,
這種方式對各行各業的商務來說都很重要,也能應用在日常工作的場合。
延伸閱讀:
《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
《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
《圖解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
《無印良品的設計》
作者簡介:
松井忠三
松井Office社長,前良品計畫會長。1949年生於日本靜岡縣,1973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體育系後,進入西友Store(現西友公司)服務。1992年轉至良品計畫,曾擔任總務人事部長、無印良品事業部長等職。2001年就任為社長,並從企業文化著手,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讓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2007年更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收1,620億日圓。2008年擔任良品計畫會長,2015年退休。著有《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圖解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等暢銷書。
譯者簡介:
張智淵
台北人,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從事翻譯十餘年,譯有《愛之國》、《55歲開始的Hello Life》等50餘本小說;《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女子的人間關係》等30餘本實用書,現為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充滿日式企業在全世界暢行無阻的智慧!」
──遠藤功,《原來問題在這裡》作者、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名人推薦:「本書充滿日式企業在全世界暢行無阻的智慧!」
──遠藤功,《原來問題在這裡》作者、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章節試閱
無印良品在全世界有多受歡迎?
無印良品MUJI從1991年開始進軍海外,截至2015年底,進駐25個國家與地區,開設超過300家分店。
MUJI經常和UNIQLO一起被報導。截至2015年8月底為止,UNIQLO進駐15個國家,開設798家分店。UNIQLO從2001年開始進軍海外,短短14年內,開設的分店比MUJI還多一倍以上。
如果光從數字比較,或許會給人「MUJI在海外進行得不太順利」的感覺,但我們認為這樣就好。這樣的展店速度,十分符合無印良品的風格。
我們的展店速度絕對不快,因為我們都是在每家分店轉虧為盈、足以回收投資金額後,才再開新店。像這樣穩健踏實的增加分店,也是為了避免因為虧損而結束營業的失敗模式。
MUJI不以快速展店為目標,即使分店數量不多,無印良品在各地仍舊擁有死忠支持者。舉例來說,服飾店如UNIQLO,就有H&M、GAP等競爭對手,但是,到這些店裡消費的人們,應該不會認為非哪家店不可。
換做MUJI,在任何國家都會聽到「用過MUJI的文具,就再也無法去其他地方購買」、「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這麼方便的收納商品」這類的評價。如果能夠獲得「非這家店不可」的支持者,就足以成為在海外長期受歡迎的店家。
在海外,強烈的日本色彩是一個賣點。
UNIQLO、H&M、GAP等,是任何國家的人都能駕馭的服飾品牌,強項在於能被各地所接受,卻也無法感受到各個國家的特色。IKEA販售的商品,就無法感受到強烈的北歐風格。
但MUJI卻被全世界認為是只能誕生於日本、源自日本的廠商。這是因為,禪、茶道等事物所代表的高度日本美感與精神性,強烈反映在MUJI的商品中。為了做出在海外也能暢銷的商品,如何主張品牌特色將會是關鍵。或許是因為融合無印良品風格與日本風格,所以MUJI才會給人是日本品牌的深刻印象。
然而,目前在海外事業步上軌道的MUJI,進軍海外的20多年裡,持續失敗長達11年。儘管如此,那11年絕非白費。我認為,因為只有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如果沒有經歷過某種程度的失敗模式,就無法找到成功模式。
應該沒有教人如何從一開始就成功的海外事業教科書,我們只能從失敗中慢慢學習。如今,MUJI在美國、法國、中國、韓國等地,陸續開設旗艦店,相信在不久後的將來,我們的海外分店數量就會超越國內。屆時,無印良品會成為遍布全世界的日本品牌。
在中國,成為讓人憧憬的品牌
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開發者提出「希望MUJI來展店」的要求時,我和當時的海外事業部長松崎曉心想:「咦?要在那種地方開店?」坦白說,我們感到十分困惑。
松崎雖然覺得:「要在這種地方開店,應該很困難吧?」但還是前往拜訪開發者。原來,在烏魯木齊的高級購物中心重新裝修時,當地進行了「希望哪些商家進駐?」的問卷調查,而最受歡迎的就是MUJI。MUJI竟然會被亞洲的小城市選中,我打從心底感到驚訝,沒想到MUJI是如此廣為人知。這恐怕是透過社群媒體,藉由網路評價口耳相傳吧。
MUJI早期曾經進軍香港,因此在當地擁有一定的品牌滲透,而中國原本就對香港抱持著某種憧憬,或許是MUJI在香港成為話題,加速了知名度的提升。
到中國展店時,也曾有人提出意見。像是:「在那種偏好華麗的國家,MUJI會被接受嗎?」結果當然是杞人憂天。在中國,到MUJI消費的並非富裕階級,而是中產階級。MUJI成為「將來有一天想買」、讓人憧憬的品牌。中國是一個中產階級薪資逐年攀升的國家,所以MUJI支持者也像薪資成長一樣,漸漸增加。
近年,中國瞭解無印良品哲學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除了能感受到我們產品的簡樸,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哲學與思想。就該層面來看,中國說不定也到了從消費社會轉型的時期。
2014年,MUJI世界旗艦店「成都遠洋太古里」於成都開幕。這家分店不只在中國,在海外也是最大的一家分店,在總面積950坪的空間展店,同時設有首度登陸中國的Café&Meal MUJI與IDÉE賣場。
歐洲市場相對成熟,因此成長逐漸下滑,但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卻是持續成長,也代表亞洲蘊藏著許多商機。MUJI在海外的展店數量,由中國拔得頭籌,2014年共開設30家分店,超越我們在日本的展店速度。
然而,開始進軍中國時非常辛苦,主要是因為:對日本人來說不算常識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卻是一種常識。儘管如此,中國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我們沒有不進軍中國這個選項。比起歐洲,中國還算是容易找到成功模式的國家,我希望讀者可以參考我們的失敗,大膽進軍中國。
「山寨」竟然是一種常識
MUJI目前在中國設有近130家分店,但有段時間,我們無法在中國展店。
1999年11月,當我們試圖進軍中國而申請商標時,得到的審查結果竟然是商標已被註冊,而遭到駁回。據說香港盛能投資有限公司(JBI)從1994到1995年,以衣服和鞋子等25種商品,同時註冊了「MUJI」與「無印良品」的商標。
對我們而言,這簡直是一件晴天霹靂的事。
因此,我們在2000年5月,向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JBI註冊無效。但是,委員會遲遲沒有行動。就在拉扯的過程中,無印良品的山寨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完全沒有無印良品風格的T恤和包包,就這樣貼著「MUJI」與「無印良品」的標籤四處販售著。
無印良品的支持者想必都知道,我們的商品上根本沒有品牌名稱的標誌,也不會販售大大印著「無印良品」的包包,這連抄襲都稱不上,完全是不同的商品。然而,假如在這個階段進軍,我們反而會被當成山寨貨。
情況不只如此,當時,無印良品有9成的衣服在中國工廠生產,出貨到日本與歐洲。於是JBI向港運局告密說:「有人試圖出口無印良品的山寨貨。」因此發生商品在海關被攔下的情況。正牌的我們竟被視為是山寨,簡直一籌莫展。
我這才清楚明白,中國人非常勇猛,或者應該說是厚顏無恥,與日本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吃了悶虧,我深深覺得以往的常識,在全世界不算常識。
不過,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JBI占盡便宜。我們以「嚴正聲明」這個標題,在中國《21世紀經濟報導》、《人民日報》等發出聲明,猛打形象廣告,主張:「現在市面上的無印良品和MUJI商品不是本公司的產品。」告訴大家,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商品是山寨貨。
此時,上海市人民政府下達「可以開設3家分店」的批准,我們豈能錯失這個良機。2005年7月,我們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分店。
這是為了宣傳:「我們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而開的分店。因為正在打官司,所以商品不能貼上印有無印良品和MUJI名稱的價標,所以我們決定以「良品計畫」製作價標、販售商品。我們準備多達1,570種的商品,充分展現MUJI的決心。
開幕時,我也趕到分店強調:「這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
與JBI惡鬥的過程中,做事慢半拍的商標評審委員會終於認同我們主張。2005年11月,商標評審委員會下達註冊無效判決。
我們心想:「這下終於解決了。」而鬆一口氣。沒想到,JBI向法院控訴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判決。不知該說他們是作風強硬,還是不怕死,我們也下定決心,再度挺身反擊,請律師事務所徹底研擬勝訴的策略。
我們花了將近2年才打完官司。2007年我們在高院勝訴,JBI的控訴遭到駁回。從申請商標開始,長達8年的戰爭終於落幕。隔年在上海,我們完成了期盼已久的正式展店。爾後,我們以上海和北京為主陸續展店。
其實,無印良品和MUJI是第一家在中國打贏註冊商標官司的日本企業。在那之前,沒有一家日本企業勝訴。日本知名動畫《臘筆小新》的插畫與標誌,在中國也被擅自註冊商標,所以雙葉出版社發動法律戰爭,纏訟8年,終於在2012年勝訴。在外國抗爭,是如此辛苦的一件事。
說到這個,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2005年開幕的上海第一家分店,當年的營業額並不怎麼理想。不過這家分店的目標不是銷售商品,而是主張我們是正牌,所以我也覺得無妨,商標爭奪戰塵埃落定後,該分店在2008年功成身退,結束營業。
如果沒有這場紛爭,MUJI應該更早就進軍中國了。
無印良品在全世界有多受歡迎?
無印良品MUJI從1991年開始進軍海外,截至2015年底,進駐25個國家與地區,開設超過300家分店。
MUJI經常和UNIQLO一起被報導。截至2015年8月底為止,UNIQLO進駐15個國家,開設798家分店。UNIQLO從2001年開始進軍海外,短短14年內,開設的分店比MUJI還多一倍以上。
如果光從數字比較,或許會給人「MUJI在海外進行得不太順利」的感覺,但我們認為這樣就好。這樣的展店速度,十分符合無印良品的風格。
我們的展店速度絕對不快,因為我們都是在每家分店轉虧為盈、足以回收投資金額後,才再開新店。像這樣穩健...
作者序
前言
即便聽到「在全世界奮鬥」、「在海外拓展商務」這種話,也會覺得事不關己,或許翻開本書的你就是如此。
「我們的商品是賣給國內,顧客也是國人,跟全球兩個字無緣。」
然而,在國內從事商務的人,如今也必須放眼全世界。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無法在海外成功的企業,也無法在國內存活下去。
所有行業的人,都必須知道在全世界奮鬥的思考方式。舉例來說:
‧每個新進駐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展店速度。
‧開發適用於任何地方的商品時,發現比發明更為重要。
‧許多在國內的常識,在全世界不算常識。
無印良品透過在海外拓展商務,學習到這種思考方式。這對各行各業的商務來說都很重要,也能應用在日常工作的場合。
此外,應該有許多正在考慮進軍海外的商務人士,以及單純對無印良品在海外拓展商務感興趣的讀者。我經常在演講與採訪中被問到:「無印良品為什麼在海外也能如魚得水?」
確實,無印良品順利在世界各地展店,成為受全球人士歡迎的品牌。新聞上也會出現「無印良品,海外事業一帆風順」之類的標題。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在書中揭曉,先讓我來介紹兩個重點:
1.無印良品在海外拓展商務時,有著不為人知的失敗歷史
無印良品的海外分店MUJI,目前營業額已經達到1,000億日圓。然而在此之前,也曾有段漫漫長路,反覆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像這樣持續失敗的經驗,無論是對無印良品或我而言,都是難以被任何事物取代的寶貴資產。如果未曾經歷,就無法獲得「這麼做會失敗」的見識。雖然我在2015年5月辭去良品計畫會長一職,但在這個轉捩點,與各位分享我們的資產,也是本書的目的之一。
2.在全世界受歡迎的模式,任何企業都能實踐
另一方面,反覆經歷失敗模式,就能從中歸納出某種成功模式。這種成功模式如果轉化成語言,就會變得非常簡單而基本。能在海外成功的企業不多,也沒有教科書會傳授「在哪裡如何奮戰才好」的知識。因此,如果本書可以帶給讀者一點啟發,或許就能對經濟的發展有所貢獻。
接下來,本書會從經營策略、展店技巧、商品開發、人才培育等幾個主題闡述。序章則以報導材料為基礎,介紹世界各地的無印良品。請別忘記,即使無印良品看似一帆風順,在此之前也曾有過許多失敗。
無論在國內或海外,商務的本質都不會改變。知道基本概念再來打造制度,就一定能適用於全世界。無印良品的海外策略,可說是適用於所有企業的標準方法。重點就是,在成功以前絕不放棄,堅持到底。即使需要花點時間,我相信肯定可以開闢出一條康莊大道。
前良品計畫會長
松井忠三
前言
即便聽到「在全世界奮鬥」、「在海外拓展商務」這種話,也會覺得事不關己,或許翻開本書的你就是如此。
「我們的商品是賣給國內,顧客也是國人,跟全球兩個字無緣。」
然而,在國內從事商務的人,如今也必須放眼全世界。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無法在海外成功的企業,也無法在國內存活下去。
所有行業的人,都必須知道在全世界奮鬥的思考方式。舉例來說:
‧每個新進駐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展店速度。
‧開發適用於任何地方的商品時,發現比發明更為重要。
‧許多在國內的常識,在全世界不算常識。
無印良品透過在海外拓展商...
目錄
前 言
序 章 無印良品在全世界有多受歡迎?
第1章 堅持到底,直到成功為止
第2章 用「巡航速度」拓展商務
第3章 把日本的優點當成武器
第4章 受歡迎的商品因地而異
第5章 「MUJI主義」沒有國界
第6章 找出擁有國際常識的人
附 錄 專題採訪
前 言
序 章 無印良品在全世界有多受歡迎?
第1章 堅持到底,直到成功為止
第2章 用「巡航速度」拓展商務
第3章 把日本的優點當成武器
第4章 受歡迎的商品因地而異
第5章 「MUJI主義」沒有國界
第6章 找出擁有國際常識的人
附 錄 專題採訪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