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轉折,就在轉念之間。
身在山中,會看不見山的全貌;不走出人生,就無法展望自己的未來。
不論欣賞景物或看待人生,學習「從那邊看這邊,從這邊看那邊」的精神,
時而走遠點觀看,時而靠近些端詳,
肯定會發現不同的面貌。日本最受尊崇的女禪師,集結80年的智慧精髓,萃煉成讓人豁然開朗的生命箴言。
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氣、煩惱、憂慮,不是為了所發生的事情所苦,而是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所苦。只要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心自由,生活就自由。
轉個念頭,人生就會不一樣。
──關於轉心、轉念、轉智慧的生命感悟──
.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你是否只看前方,固執的認為「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呢?
.由過去至今所做的選擇,累積起來就是現在的你。──如何使用「時間」這份財產,全由你自己決定。累積起來的氣質會從內在散發出來。
.即使下坡,也會有好風景。──人生的旅途上有層出不窮的狀況。不要討厭下坡,去欣賞只有下坡才能體會的事吧。
.「我活得很好」乃是自滿,「希望活得好」乃是祈願。──了解自己未能意識到的己非,開始新的生活方式。
.生命不能重來,所以應該投入最美好的事物上。──生活態度,不是去某處尋來的東西,而是好好凝視當下。
.盡全力扮演此時此地的角色。──手錶如果少了一個小零件,便不能運作。所有的事物都有著重大的使命。你這生的使命又是什麼呢?
──古今賢者的人生智慧──
不是「我從苦難中得救」,而是「苦難解救了我」。
──神父 尻枝正行
傷口雖有大小,但傷口就是傷口,自己的傷口不是借來之物,應要好好關注。
──淨土真宗的傳道者、醫師 米澤英雄
畫畫不是技術,只是畫家把平時學會與累積的東西發揮出來罷了。
──教授 平山郁夫
宛如明天將死般活著。彷彿永遠活著般學習。
──印度獨立之父 甘地
太陽並非因等待黎明到來而升起,而是在太陽升起後黎明才會到來。
──教育家 東井義雄
作者簡介:
青山俊董
昭和8年,生於愛知縣。
5歲時於長野縣曹洞宗無量寺入門,就讀駒澤大學佛教學院及同系研究所課程修畢。
昭和51年起就任愛知專門尼僧堂堂長,代表日本訪歐進行東西方靈性交流時,體驗修道院生活;在印度體驗德蕾莎修女的救濟活動。也曾巡迴美國各地布道。平日生活除了參禪指導、演講和寫稿之外,也擔任茶道、花道講師,致力普及禪學。
平成16年,榮獲佛教傳道功勞獎,是第二位獲獎的女性。21年,成為第一個就任曹洞宗「大教師」僧階的尼僧。目前擔任曹洞宗師家會會長指導後進。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東吳日文系畢,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期許永遠在翻譯中學習。譯作有:《小熊》、《怒》、《所以去荒野》、《走一號線北上》、《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跳進黑洞》、《喜樂京都》、《東京下町職人生活》、《大東京23區散步》等。
章節試閱
試著改變距離,走近一點、離遠一點
夏日的午後,十幾個小學生來寺裡寫生,他們走到本堂的屋簷下,仰著頭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我問他們:「小朋友,你們要畫什麼?」他們說:「想畫本堂。」於是我回答:「若想畫本堂的話,站在屋簷下只能看到掃把掃不到的蜘蛛網和老舊門扉上的孔洞。你們不妨走到前面的山路上去,雖然本堂又舊又破,但從那兒看的話,可以看到它周邊圍繞著垂柳、櫻樹和銀杏等樹林,背後還能向三千公尺高的阿爾卑斯連峰借景,會成為一幅很美的圖畫哦。」一邊說時,我突然領悟到:「人生也是同理啊。」
無論是親子、夫妻、婆媳,人與人之間太接近的話千瘡百孔,只能看到缺點,彼此挑剔對方的缺點,每天過著煩躁的生活。若是論到自己的人生,更是因為太近而看不真切。每天朝夕相處,不妨試著努力把別人和自己的人生,推得遠點來觀看,若能看到整體的樣貌,自然而然便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了。
可恨之人 試著遠離
可愛之人 試著靠近
可恨之人 試著靠近
可愛之人 試著遠離
時而接近 時而遠離
人生啊 真有趣
這是在永平寺擔任講師的小倉玄照禪師的詩,意思即是指有些事物太近時看不清,但也有些事物,走近一點才能發現。因此與人相處時,不妨換換不同的距離、改變角度、改變高度,去凝視人生、凝視事物。
有位朋友去登富士山,回來之後,有感而發的說:「富士山須從遠處眺望。你不妨自己親身爬上去看看,到處是粗獷的山野,或是阻擋去路的岩塊和深谷,重重的遮掩下,富士山美麗的身影早已不知去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竟是一堆堆登山客留下的垃圾山。……」
即使富士山從我們的眼界中消失,也不會真的不見蹤影,我們不會忘記,富士山永恆不變的美,以及它粗獷的岩壁和垃圾。正如同平時身邊看慣的平凡景色,在月光下,或是雪夜中,它會變化成令我們不敢置信的美景。
我想起一件舊事。有次讀到樂燒(譯注:指十六世紀由樂家第一代名匠長次郎,繼承千利休的茶道,所燒製的茶碗,它不用轆轤,手捏成形,呈現自然不規則,但獨一無二的形狀。)的掌門人(第十五代)樂吉左衛門的訪談,心中十分感動,也讓我領悟到許多道理。
本代掌門人吉左衛門生於一九四九年,從小到大,其身為十四代掌門的父親,從來不曾命他接掌樂家,他和一般人一樣上國中、升高中,遠離陶藝,考上東京藝大,還特地選了雕刻系。藝大畢業之後,也決定「不回京都」,到義大利留學兩年,打算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發現自我、發現東洋和樂。
「義大利是個光線強烈,陽光與陰影對比鮮明的世界。語言和母音都清晰而冷硬。珍珠球體般的語言,以極大的能量和速度連珠砲般不斷發射。」
樂大師說的這番話,令我驀然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樂大師的感性,可以說與義大利語正好是兩個極端。因為他既是一口高雅柔軟的京都腔,而那也正是樂燒給人的感受。
經歷過截然不同的文化,樂大師在「歐洲之光」的映照下,領悟到樂的美、東洋的深遂,以及成長於其中的「自己心中的日本特質」後,回到樂的世界、茶碗的世界,現在日夜勤勉作陶。
道元禪師的金言中,有一句話:「自這頭看了那頭,自那頭看了這頭。」在禪門中,經常使用那頭、這頭、那邊、這邊、那裡、這裡……等這些詞句,它們都是指稱場所的詞。
學習從那邊看這邊,從這邊看那邊的精神,不時改變角度、改變立場,走遠點兒觀看、靠近點端詳,用心謹慎的看好眼前的路,以免踏錯腳步。
因為有泥土,花才能綻放
在千葉縣檢見川遺跡中,發現了三顆沉睡了兩千年的蓮花種子,一九五一年(昭和二十六年)在植物學家故大賀一郎博士的指導下,其中一顆復甦發芽,並且開出花朵。這株大賀蓮經過多位愛好者之手,也分株來到信州無量寺(我五歲起進入的寺院),在小小的蓮池,開出數朵蓮花。
蜻蜓與蜜蜂飛來採蜜,青蛙在蓮葉上安穩沉睡,水中的蝌蚪群集悠游……雖然是個小小世界,但轉瞬間我卻發現,它已發展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共生世界,生生不息著。
小小蓮池立刻就滿了,便將蓮株分家到各地去。有一年,將它分到N家的寬廣大池去。幾年後的某天,N來求告說:「老師,不知道怎麼回事,您好意分給我的蓮花,在我家完全長不大,只處於苟延殘喘的狀態呢。」
我大吃一驚,連忙追問,因為N家的地名有清水二字,我便說:「您家的池水是湧泉吧?想來是水太乾淨了。很可惜,雖然您家的池子是難得的清池,但是蓮花只能生長在泥田中,請您將它移進泥池裡吧。」蓮花移到泥田之後,終於恢復了健康,幾年後,也開出美麗的蓮花。
高原陸地不生蓮花
卑溼淤泥乃生此花
──《維摩經》
意思是說,乾燥的高原陸地或清流,蓮花長不出來,只有在泥沼、泥田之中,才會開出美麗的蓮花,所以稱為「泥中的蓮花」,又說「泥多則佛大」。寺廟本堂的須彌壇上,也擺著一對木蓮花,古來佛教的教義一向以開在泥中的蓮花來做比喻。
不妨先聽聽蓮花向你訴說的話語吧。第一句話是個問題,它像在問:「你討厭泥巴嗎?」
泥巴這個詞象徵著我們的心抵抗不了的事物,而你是否想逃離呢?健康雖好卻敵不過疾病,有收穫最好,但討厭吃虧,成功雖好,但承受不了失敗,有愛雖好,但很想逃離怨恨。我的周邊也有種種情感的泥渦,我心中也有一股泥巴偶爾會噴發出來,那些淤泥連我自己都想轉開視線……。只想無窮盡的追求花季,卻討厭泥巴,想轉開視線、想要逃走。
蓮的第二句話要說的是:「泥很重要,泥是材料,沒有泥,就不會開花。但是,雖然沒有泥就不會開花,但泥並不等於花。」沒有泥就不會長大,也不會開花。泥很重要,泥是材料,但是泥並不等於花。蓮花若是開出泥的顏色和氣味,任誰都會不屑一顧吧。正因為它沒有保留泥的模樣和氣味,反而開出清新芬芳的花朵,世人才會歎賞愛憐。
佛教雖為因果論,但重視因緣。可以將人生的苦難比喻為泥,從這苦因會招來什麼樣的果呢?
「不是『我從苦難中得救』,而是『苦難解救了我』。」
這段話出自在梵蒂岡輔佐羅馬教宗的尻枝正行神父,寫給作家曾野綾子的信。
「傷口雖有大小,但傷口就是傷口,自己的傷口不是借來之物,應要好好關注。」
這是淨土真宗的傳道者,同時也是醫師──米澤英雄的名言。
名為「苦難悲傷」的泥,成為一個因,在這些苦難的引導下,我們的心伸出了觸腳,認識了名為良師善教的緣,於是泥化為肥料,開出美麗的花,成為果。
某天,一名行腳僧哭著來找我,他與道友相處不睦,有了齟齬、摩擦,行腳僧一直懷著愧疚,認為自己幼年時期,在父母身邊成長的環境有問題,最後他說:「我和大家處不來,都是因為小時候成長的環境不好的關係。」
我抱住行腳僧,大聲呼喊:「你將與眾人不睦的原因,怪罪到小時候扶養你的父母,就能解決問題嗎?你不就是因為那段悲苦過往,才會出家、求道,因而認識了佛法如此美好的教誨嗎?你應多鼓勵自己,要讓別人看到你的改變才是呀。」
把苦難、泥巴,當成我佛慈悲的禮物,歡喜的接受下來吧。若沒有伸出觸腳、若沒有真正的認識,即使在師父跟前聽教,也聽不進教誨吧。在良師、善教之緣的引導下,將泥轉化為肥料,才能一步一步走向開花之路。
試著改變距離,走近一點、離遠一點
夏日的午後,十幾個小學生來寺裡寫生,他們走到本堂的屋簷下,仰著頭七嘴八舌的議論著。我問他們:「小朋友,你們要畫什麼?」他們說:「想畫本堂。」於是我回答:「若想畫本堂的話,站在屋簷下只能看到掃把掃不到的蜘蛛網和老舊門扉上的孔洞。你們不妨走到前面的山路上去,雖然本堂又舊又破,但從那兒看的話,可以看到它周邊圍繞著垂柳、櫻樹和銀杏等樹林,背後還能向三千公尺高的阿爾卑斯連峰借景,會成為一幅很美的圖畫哦。」一邊說時,我突然領悟到:「人生也是同理啊。」
無論是親子、夫妻、婆...
目錄
第一章 換個角度思考,結果就會不同
試著改變距離,走近一點、離遠一點
從一輩子的宏觀角度,思考「現在該怎麼做」
因為有泥土,花才能綻放
站在別人的現在,想想未來的自己
歷史怎麼看?神佛又怎麼看?
走另一條路,成為「另一個我」
唯有走出人生,才能展望人生
第二章 人生如圓,終點亦是起點
將磨難當作養分,讓人生往下扎根
以「珍惜自己」的方式生活
宛如明天將死般活著,彷彿永遠活著般學習
遇一行,修一行
隨處皆可安身,但在那裡該如何生活?
活得好,即是領悟到「現在並不好」
若有一方能變成水,便不會產生衝突
第三章 改變是可能的
地獄與極樂,存乎一念之間
如何活出過去、開拓未來,都取決於現在的生活態度
讓人生從黑暗轉為光明
愛的語言能改變世界
第四章 選擇良師,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
未遇良師,不如不學
世界不是繞著你轉,別只看到自己
擇師與從師的態度
環境能造人,人也能塑造環境
別對過去念念不忘,只問現在要如何活著
第五章 何謂真正的幸福
人為物役,就是物的奴隸
追求無論如何都不會褪色的幸福
將欲望用在進步和利他的方向
不論身在何處,都在佛的掌心之中
尊重天地間所有生命之可貴
生而為人,要以活出價值作為回報
結語
第一章 換個角度思考,結果就會不同
試著改變距離,走近一點、離遠一點
從一輩子的宏觀角度,思考「現在該怎麼做」
因為有泥土,花才能綻放
站在別人的現在,想想未來的自己
歷史怎麼看?神佛又怎麼看?
走另一條路,成為「另一個我」
唯有走出人生,才能展望人生
第二章 人生如圓,終點亦是起點
將磨難當作養分,讓人生往下扎根
以「珍惜自己」的方式生活
宛如明天將死般活著,彷彿永遠活著般學習
遇一行,修一行
隨處皆可安身,但在那裡該如何生活?
活得好,即是領悟到「現在並不好」
若有一方能變成水,便不會產生...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