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mazon讀者近五星★★★★★好評: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每個需要喘口氣的人,它是靈魂的食物!」
☆☆授權德國、法國、瑞典、日本、羅馬尼亞等二十多國版權
☆☆全美銷售破150,000冊、憾動全球無數讀者的靈魂
每個生命都包含著某種失落。怎麼應對這些失去,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無論情況多麼絕望,人永遠不會沒有選擇!——戈登.李文斯頓
▍他看過靈魂中最黑暗的地獄,卻積極找尋生命中最光明的天堂——
人生除了懊悔、焦慮及迷惘,我們仍有能力找到幸福、希望與意義!
戈登.李文斯頓博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曾參與戰爭;從同事口中得知自己是養子;
兩度痛失愛子,先是面臨長子自殺,幼子不久又死於血癌,前後只隔了十三個月……
在顛簸的人生中,他卻以積極的態度,將一生經驗淬鍊成三十則重要的人生領悟:
早知道這些,你可以拿回自己的人生主控權,愛更對的人、做更對的事。
||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問問自己:「接下來呢?」
||世上最堅固的牢房,就是人們親手為自己打造的。別讓恐懼與焦慮限制你的自由……
||若用物質和外貌衡量他人和自己,人生必定是一趟沮喪的旅程,途中出現的只有貪婪、嫉妒,和想要成為別人的欲望。
||「人總是說得多、做得少。」言語淹沒了人們,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告訴自己或他人的謊言。
||最沒意義卻最常見的事——不斷做一樣的事卻期望得到不同結果!既然你現在的方法行不通,為什麼不試試其他方法呢?
||對自己說謊的雜音,蒙蔽了我們的耳朵和雙眼。不根據事實來做決定的人生,注定會有缺陷。
||你上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不要因為害怕未來和執著過去,而虛擲當下的幸福。
戈登.李文斯頓醫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傾聽患者的抱怨、焦慮、不安及痛苦。
他看見許多人受困於自我、工作、愛情、婚姻、過往的陰影,為現在擔心、
對未來迷惘……生活中的情緒動盪,和潛藏的虛偽、欲望與逃避,讓人們心力交瘁。
他理解在不完美的世界,堅持保持希望的重要,以及每個人都需找到快樂活著的方法。
在他犀利又溫暖的文字中,我們了解——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擺脫自己是誰,
但我們有能力面對失去、不幸與悔恨,並且穿越這一切,找到讓自己「改變」的力量!
作者簡介:
戈登.李文斯頓Gordon Livingston
畢業於西點軍校(West Point)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自一九六七年起行醫。
身兼精神科醫師及作家身分,作品常見於《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及《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中。他曾因在越戰中的英勇表現,獲頒「銅星勳章」(Bronze Star)。
另有暢銷著作:《不管怎樣,一定要幸福》(And Never Stop Dancing)、《等待春天》(Only Spring),及《如何愛》(How to love,暫譯)。
譯者簡介:
吳宜蓁
英國羅浮堡大學圖書資訊碩士。目前專職口筆譯工作,樂於在語言交流過程中不斷充實與成長。譯有《防彈腦力》、《星癒奇蹟》、《與人連結[全球暢銷經典]》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
李文斯頓的文字真實,他的智慧是歷經滄桑而得,
在隨處可見眾多淺薄空洞的自助書當中,本書就像珍寶般突出。——《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書評
戈登.李文斯頓醫師,畢業於西點軍校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但他並沒有比你我的人生高明到哪裡去,一個兒子躁鬱症自殺,另一個兒子因病過世,
被醫生同事意外洩漏自己是被領養來的孩子……
如果這些經歷都沒有擊垮他,我認為你一定要看看,這樣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御姊愛(知名作家)
我們勇敢卻坦然地哭著。雖看似難堪,但這種發自內心的誠實,
卻是未來我們面對其他難題時,可以變得勇敢的原因。
歡迎讀者帶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對號入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他的文字間沒有尖銳的咆哮,也沒有世界大同的粉飾,只有「誠實」。
我們不需要去幻想未來,更別將美好人生寄望在理清楚所有的過去,
「決定現在」才能體會與獲得快樂。——凱若(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閱讀書稿的時候,每隔幾行我就想要用力畫重點,甚至不忍翻下一頁,
只想反覆流連在幾行字字珠璣的犀利裡,希望自己也能多被戳醒幾次。
世界從不缺幻象,缺的是膽敢戳破的人。——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書中有太多深入刻畫人心的論述,值得讀者們一探究竟。
像是如何找尋合適的伴侶,感情問題、親子關係、面對老年的適應等不同的人生議題。
人生選擇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當我們行使的選擇愈多,就愈可能得到快樂。——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戈登.李文斯頓曾親自走過許多地獄,並帶著值得尊敬的智慧與善良回來。
閱讀他的文字,就是信任他並向他學習,因為他的人生曾遭火吻,而他的動機是絕對純淨。
——馬克.赫爾普林(Mark Helprin),《冬季奇蹟》(Winters Tale)作者
人生就是個困境,因此讀這本書吧。戈登.李文斯頓不僅是位聰明的醫生,
更是個經驗老到而非年老睿智的人。聽他所說,你會更加聰明,或許也會更加快樂。
——雷蒙.迪保羅博士(J. Raymond DePaulo, M.D.),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USOM)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部門主任教授
(李文斯頓)個人的溫暖特質和鋼鐵般的專業見解形成強烈對比,
提醒讀者「無論狀況有多絕望,我們都還是有選擇」。——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
作者從他的患者身上學到最多,從聽他們的故事、看他們管理情緒生活的方式、
從已經發生的災難,以及他們想讓一切回歸正常的決心。——蘇珊.雷默(Susan Reimer),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專欄作家
──||智慧推薦 ||──
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御姊愛│知名作家
凱若│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按姓名筆畫排序)
名人推薦:──||各界讚譽 ||──
李文斯頓的文字真實,他的智慧是歷經滄桑而得,
在隨處可見眾多淺薄空洞的自助書當中,本書就像珍寶般突出。——《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書評
戈登.李文斯頓醫師,畢業於西點軍校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但他並沒有比你我的人生高明到哪裡去,一個兒子躁鬱症自殺,另一個兒子因病過世,
被醫生同事意外洩漏自己是被領養來的孩子……
如果這些經歷都沒有擊垮他,我認為你一定要看看,這樣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御姊愛(知名作家)
我們勇敢卻坦然地哭著。雖看似...
章節試閱
摘文1‧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
每個美國成年人都接觸過足夠的大眾心理學,會將過去的痛苦和現在的症狀連結在一起。要為自己的行為和感受負責,需要很大的決心,所以人們自然會選擇比較容易的方式——怪罪以前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當時沒有採取比較好的做法。
把自己的失敗怪罪到別人頭上,是人之常情。父母就是我們怪罪的對象之一。我們老是感嘆自己缺乏機會,彷彿人生是一場樂透,只有少數幾個號碼才能得到大獎。沒有時間和必須工作賺錢,也是無所作為的常見藉口。
除此之外,我們害怕自己真的嘗試了卻一敗塗地,這個念頭同樣會產生極其有害的惰性。降低期望,就能保護我們免受失望。
改變是生命的本質,也是所有心理諮商的目標。因此,為了繼續前進,必須跨過單純抱怨的階段。很多人會問我,這樣無止盡地聆聽患者「哀嘆」自己的人生,為什麼不會感到厭煩。
答案很明顯,因為抱怨自己有什麼感覺,或抱怨重蹈覆轍的行為導致熟悉且不快的結果,都只是治療過程的開端而已。諮商期間,我最喜歡問的問題是:「接下來呢?」
◑ ◑
當新事物擺在眼前時,能讓一切動起來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不?」但人們總是用「為什麼要?」來防衛自己,避免失望。
這可能會使人們找無數的藉口,就是不想把握機會讓人知道自己單身。許多人寧願選擇繼續寂寞,也不願接下認識新朋友的艱困任務,因為這會有被拒絕的風險。「所有好男人都結婚了」或「這些女人都有太多包袱」,都是很常出現的藉口,我都聽膩了。
我經常問那些規避風險的人:「你冒過最大的風險是什麼?」他們這才理解到,自己選擇了一個多麼「安全」的生活。
當我們一心一意只關注安全與保障時,就會喪失一些東西——像是冒險的精神。人生就是一場賭博,我們沒有權力選擇手中的牌,但還是有責任盡自己所能把這副牌打到最好。
在這場賭博中,最大的賭注就是我們的心。我們從哪裡學會這麼做的?如果要用安全的方式來玩這場遊戲,又該如何在犯錯的風險與注定孤單之間,取得平衡呢?
有時候我們得承受風險,才有機會贏得幸福。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承受必須的風險,是勇氣十足的表現。而拒絕承受風險,只想保護我們內心免受任何損傷,則是放棄希望的行為。
摘文2‧我們總是逃避,卻始終逃不掉
三十四歲那一年,我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有一項任務是接受精神分析。有一天,我的心理分析師告訴我,我是被領養來的。
當時,這個消息讓我倉皇失措。我的父母從來沒有提過這件事,我偶爾也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熱愛拍照的父親,從來沒有拍過我一歲以前的照片。另一件讓我疑惑的事情是,那時我的父母都住在芝加哥,我怎麼會在曼菲斯(Memphis)出生呢。父親跟我解釋,當時他在政府機關上班,他們是因為短期公差才會到田納西州。而我的出生證明文件上,清楚地記載我是由他們所生。這當然是個謊言。
在我發現自己是被領養的身世前不久,我的母親就過世了,而我跟父親談論這個話題的狀況不是很順利。我對他的欺騙感到生氣,但同時理解他心中的恐懼:如果我知道真相,就不完全是他的兒子了。
老實說,對於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我覺得相當興奮。知道自己在基因上並非注定跟父親一樣不可,我鬆了一口氣。我感到自由、好奇,還有一點飄飄然的感覺。
◑ ◑
原來,當年我被遺棄在田納西兒童之家。這是個惡名昭彰的販嬰機構,由不肖法官提供法院的讓渡書,而田納西兒童之家就把孩子送到全國各地的富裕家庭。我打電話給父親,詢問他當年為了我花了多少錢。許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身價,我知道我的:五百美元。
我找到的第一群人,是在我人生第一年照顧我的寄養家庭。開始根據曼菲斯市的電話簿打電話找人時,我手邊的線索只有一個姓氏。打到大概第十通電話,當我說明自己的身分,就聽到電話那頭的男人轉頭對某個人說:「嘿,媽,是小博打來的。」
這位女家長是個八十幾歲的老太太,我去拜訪的時候,她拿出我六個月大時的照片。她的先生經營加油站,小孩都沒有上大學。我試著想像自己現在操著一口田納西的慵懶口音,身上穿著技工的制服,名牌上寫著「博」。為了歡迎我回來,他們全家人聚在一起,並且告訴我,把我留在他們家的人是我的生母。她是密西西比州維克斯堡(Vicksburg)人。
於是,我開始打電話給維克斯堡電話簿上姓傅爾克的人家。很快地,就跟生母的姊姊通上電話。這一次,我說自己是露絲老朋友的兒子,想請問露絲在哪裡。
她的姊姊告訴我,她住在亞特蘭大市(Atlanta),在一間出版社工作。我趕到那裡,打了通電話給她,直接告訴她我是誰,想要見她一面。當公寓大門打開時,我看見一個長得跟我很像的人。她問我:「你怎麼那麼久才來?」
我的生母出身於信仰虔誠的宗教家庭。本來是位老師,結果未婚懷孕,那個男人卻不願意結婚,但是願意支付非法墮胎的費用。她斷然拒絕,獨自旅行到曼菲斯生產,然後把我留在那裡。
她本來打算之後就去接我回來,但當她打電話給那個機構時,已經晚了一步。日後她終生未婚,因為「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資格」。她從來不曾原諒自己「沒有活在當下」。知道我現在一切安好,才鬆了一口氣。
而我感謝她賜予我的生命。當然,我也很好奇自己的生父。露絲給了我他的名字,不過,他在幾年前過世了,留下一個女兒。我找到她的住處並打電話給她,心裡想著,我本來是獨子,最後卻多了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她很高興接到我的來電,但原來她也是被領養的,一直想著要尋找她的親生父母。
他的女兒寄了張照片給我,這是我僅有一件關於他的東西。我彷彿在他的眼中看見悲傷,如果能跟他講上一會兒話就好了。告訴他,我現在過得很好。他一時激情留下的錯誤,如今有了美好的結果。
摘文3‧世上最堅固的牢房,就是我們親手為自己打造的
當我們提到失去自由,很少會想到是自己替人生設下了許多限制。所有害怕嘗試的一切,所有沒有實現的夢想,都局限了自己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模樣。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去做那些可能讓自己開心的事?通常都是恐懼和它的近親——焦慮。
人們的生活充滿了對自己許下的破碎承諾。我們渴望的事物,像是自我成長、在工作中獲得成功、談場戀愛等,也是所有人都想達成的目標。其實,達成這些目標的方法都很明確,但是我們卻不做該做的事,當然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在這個沒有耐心的社會裡,有成效的改變所必經的緩慢過程,並不會受到太多關注。所以,要去哪裡找必備的決心和毅力,來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呢?
市面上各種說法、建議從沒少過。書店和雜誌上充斥各種方法,教你變得更有錢、更苗條、更有主見、比較不那麼焦慮,以及如何更能吸引異性,別人看了還以為我們縱情於什麼自我成長的狂歡會呢。
然而,那些來找我談話的人——有足夠的勇氣辨識出自己需要幫助的人——大部分時候,今天做的事情,跟昨天甚至是去年,幾乎都一樣。我的工作就是指出這一點,然後跟他們一起思考,到底怎麼做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行為。
我們必須先能想像出那件事情的模樣,才有辦法做到。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發現許多人的行為和感覺是連不起來的。我認為,這都要怪罪於現代醫學和廣告產業。人們變得很習慣這種觀念: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和生活中的某些部分,都可以快速地改變它,個人並不需要太過努力。
對於口中老說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卻不採取任何具體行動的患者,我常常直接問他們,他們說自己計畫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到底是在表達真心的意圖,還是隨口說說、許個願罷了。
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是個緩慢的過程。每當我向人們指出,他們口中所說的,跟實際行為並不一致時,他們的反應通常是驚訝,有時候甚至會發火。因為我不聽信他們口頭陳述的想法,卻只專注於唯一可以信任的溝通方式:行為。
人們對彼此說的話語當中,最令人困惑的大概就是「我愛你」。我們渴望聽到這句強而有力又令人安心的訊息,但是,若沒有愛的行為持續作為支撐時,這句話不過是句謊言——或者說得委婉一點,只是個不太可能實現的承諾。
我們親手為自己建造的牢房,堅固的牆壁就是用我們對風險的恐懼,以及祈望這個世界和所有人都順從我們意願的夢想,一點一滴建造起來的。要放下一個令人安心的幻覺很難,但是,要用跟周遭世界不一致的觀點和信念,去創造一個幸福人生,更是難上加難。
摘文1‧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
每個美國成年人都接觸過足夠的大眾心理學,會將過去的痛苦和現在的症狀連結在一起。要為自己的行為和感受負責,需要很大的決心,所以人們自然會選擇比較容易的方式——怪罪以前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當時沒有採取比較好的做法。
把自己的失敗怪罪到別人頭上,是人之常情。父母就是我們怪罪的對象之一。我們老是感嘆自己缺乏機會,彷彿人生是一場樂透,只有少數幾個號碼才能得到大獎。沒有時間和必須工作賺錢,也是無所作為的常見藉口。
除此之外,我們害怕自己真的嘗試了卻一敗塗地,...
推薦序
推薦序1‧別給那些不重要的事太多權力
文/御姊愛(知名作家)
我一直都在等待,某一天會有精神科醫師願意用最坦誠的言語,剖析自己、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人生困難,一五一十與讀者分享。或許你也一樣,我們都看過太多心理專家假裝自己說的是病人個案,再用專家口吻帶入自我解剖的書籍。畢竟,若連心理專家都不能坦率面對自己的過往與現在,我們怎麼期待這些書所提出的建議是「行得通」的?
還好,我等到了戈登.李文斯頓。他是精神科醫師,畢業於西點軍校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但他並沒有比你我的人生高明到哪裡去,和妻子分居、一個兒子躁鬱症自殺,另一個兒子因病過世,被醫生同事意外洩漏自己是被領養來的孩子……如果這些經歷都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更想提醒其他人一些至關重要的處世觀點,我認為你一定要看看,這樣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
這本書有一大部分在引領你,如何把人生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我知道,坊間有數萬本書在教你「做自己」,可是催眠式的口號沒有用,一旦走出家門、面對世界時,人們總是又龜縮,把自己無法勇敢的原因怪給環境、怪給伴侶、怪給社會經濟結構,甚至怪給童年創傷。是的,自從「情緒勒索」這類名詞在出版市場蔓延開來之後,許多人便順理成章找到讓自己無法勇敢的禍首。
〈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是我特別喜歡的篇章之一,讓我想起許多身邊的朋友、或是寫信給我的網友,時常會在分析自我的感情難關、無法與他人好好相處的時候,提到自己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又或是當自己無法與伴侶好好溝通時,直指伴侶來自父母離婚的原生環境。當然,我並不是否認童年的各種創傷對人們來說不重要,而是人生是必須跨越的。當我們找出那些「可能讓自己跌倒的理由」,是為了讓自己不要跌倒,而不是為了讓自己跌倒得理所當然。
李文斯頓醫師在這篇內容中提醒,「我們要對自己身上發生的大部分事情負責任。」是的,當你已經三十、四十甚至五十歲時,該為你負責的不是你失能的父母、不是你小時管教不良的師長、不是不當對待你的隔壁鄰居,而是你自己。
有時無法讓自己快樂的理由,正是因為我們忽略「自己的積極行動」,就是拯救自我脫離不滿、悲傷的關鍵;反而讓那些不重要的人事物,占據我們過多時間和注意力。
〈每段關係,都操控在最不在乎的人手上〉這篇同樣精闢,無論職場、友情或是愛情,許多人在一段關係裡受挫之後,會想尋求「起死回生」的妙藥,卻忘了:一段關係必須兩個人才能經營,但通常一個人想結束,這一切就結束了。
李文斯頓醫師,無疑是個遭遇過各種挫敗的樂觀者。我對書中一段印象深刻,他指出所有的挫敗乃至疾病,其實都有其「好」(讓人獲益)的部分,因此有時他會在和病人談論病情時,詢問對方:「這些不好的事情,讓你獲得了哪些好處?」這不只是讓人在低潮時進行正向思考,也是對不斷自我沉溺在悲劇漩渦裡的人,省思自我是否也參與了把自己向下推的過程。
不管自認成功或失敗,生命終會有結束的一日,在最後一秒來臨之前,你不會知道原來已經沒有明天。不要老等著退休之後才去做、不要給那些其實不怎麼重要的人事物太多阻擋自己的權力,勇敢為自己負責。也鼓勵所愛的人為他們自己的人生盤算,真正的愛,是鼓勵對方精采地過上一段人生,而不是彼此牽制,遺憾一生。
推薦序2‧世界不缺幻象,缺的是戳破幻象的人
文/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這本《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在我閱讀頭幾章就決定要推薦了。唯一煩惱的是,精采的地方太多了,該挑哪個部分推薦才好?
這個時代,要保持清醒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難。選擇太多,逃避的岔路太多,當無常降臨、愛情破敗、家庭失和、工作卡關、年華老去,驚慌失措的你我該如何是好?噢,不想面對現實沒關係,多的是廉價成癮可供選擇:電玩、臉書、逃避承諾的情愛、庸俗的娛樂,以及潮起潮落、不知道下回輪到什麼名堂的小確幸。
而這世道最受歡迎的,自然就是販賣幻象、販賣自我感覺良好。
先讓你不喜歡自己,然後再告訴你,只要買我們的東西,穿搭我們制定的流行,服膺我們的價值觀,世界就會喜歡你。你要付出的不是覺察與改變,而是錢、錢、錢。
先讓你不接受現況,然後再告訴你,只要照我們的方法,輕輕鬆鬆,十四天內就能讓肌膚回春、前任回頭、高薪又有熱情的工作輕鬆到手。你要付出的不是思索與時間,而是足夠的盲目,當然還有更多的錢。
當逃避成為舉國狂歡,幻象成為遇到問題的第一首選,現代人的靈魂外層,都包裹著巨大、黏膩而厚重的泡泡,人人掙扎浮沉而趨近溺斃,卻願長醉不願醒。然而如果有哪一刻,誰膽敢挺胸上前選擇真實,作者超過三十餘年的行醫智慧就像一根針,仁慈而鋒利地,戳破我們耽溺一生的幻象。
閱讀書稿的時候,每隔幾行我就想要用力畫重點,甚至不忍翻下一頁,只想反覆流連在幾行字字珠璣的犀利裡,希望自己也能多被戳醒幾次。身為心靈工作者,平常也需要分析案主的內在盲點,深知要穿透層層偽裝,找到問題的核心有多麼不容易,而且多麼地,嗯,不討喜。
舉個最熟悉的例子。我在做感情諮詢時,也很容易遇到那種「悲劇英雄」式的苦情女──即使對方傷透了我,但我依然無怨無悔地體貼他、愛他、犧牲奉獻。內容分明是在抱怨,然而當對方訴說這段血淚史時,卻有一道沾沾自喜的聖女光芒,從自尊被摧殘殆盡的眼神裡,忽明忽滅地閃爍。而那樣的光芒,又恰巧能讓當事人顧影自憐,更加離不開受虐的環境。
但是無論多麼溫柔委婉地指出真相,都很容易造成當事人的反彈──對方寧可我哄著她說,親愛的,妳很好,是他不懂得珍惜。又或是,希望我告訴她,對方還是愛妳的,只差沒要我拿出一瓶「愛情魔法油」,回去擦在額頭和胸口,七天內關係立即修復,勾勾手和好如初。
人們多半想被販賣自我感覺良好,而非清醒。
如果覺得戳破幻象很殘酷,那我們來看看同樣的故事,作者是怎麼說的。「這樣的人彷彿是在昭告天下,一個人無止盡的奉獻,可以讓別人眼中那毫無魅力的被虐狂,變得比較高貴似的。」
我為作者捏把冷汗,又為他鼓掌叫好。
世界從不缺幻象,缺的是膽敢戳破的人──而那個人就是戈登.李文斯頓醫師。
推薦序3‧你的「幸福人生」長什麼樣子?
文/凱若(HomeCEO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在幾個月前的回台演講裡,我用了八個字,定義我認為的幸福人生:有夢可做,有人可愛。這也是經歷過許多高低起伏後的體悟。當下有什麼,就好好把握,好好去愛!
我過去那「創業與育兒並行」的十五年人生,看起來或許就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好的學歷、成功的事業、自在的生活模式,還有一雙漂亮的兒女,與感情融洽的婚姻。但事實上,這十多年我也走過事業與家庭上的顛簸、商業上的背叛與傷害、移居異鄉開始新家庭、丈夫罹癌又康復等並不舒服的人生歷程。
過去我一直認為,人生就像一齣戲,由我們自己來寫劇本,我當然要將這齣戲演得精采又豐富!但如今四十二歲的我,坐在四歲兒子幼稚園外的咖啡廳讀書寫稿,心裡卻很清楚知道:人生根本沒什麼劇本或地圖!就算你認為有,最終多半塗塗改改成另一個你完全沒想像過的模樣。
這並不是悲觀與負面,只是誠實。我們能控制的事非常有限,就連「平安健康」這四個字都由不得自己;但同時,我們仍舊擁有「選擇」的權力。我們能體會此刻的感受,做出下一步的行動,決定自己該如何面對那些無法控制的事。人們普遍誤以為那些遇上人生重大事件,例如失怙喪子、身患絕症的人,肯定對人生有著不同的、更有智慧的體悟;事實上,遭遇同樣變故的人,就算身處同一個家庭,都極可能有著完全相反的反應與行為。這就是——選擇。
作者李文斯頓醫師遇上了我完全不想遭遇的事,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且,還不只一次。我無法想像、更別說體會他的痛苦,我的辛苦在他面前顯得多麼地微不足道。然而,他的文字間沒有尖銳的咆哮,也沒有世界大同的粉飾,只有「誠實」。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他,並不嘗試「療癒」任何人,只是平鋪直敘地說出人生的真相,有時誠實到讓人難受,但也無法否認他所點出的事實。
我特別喜歡他談到「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直接到讓人落淚。太多人總想要理清楚「為什麼成為今日的自己」,嘗試將過往與現今的「我」做很多連結,甚至花了大把的銀子、時間,只為了「歸因」自己究竟怎麼了。事實上,過去的早已過去,無論是想追訴父母所給予的心靈創傷,或者哪份關係所帶來的餘毒,最終都仍是「申告無效!」我們終究得自己選擇一個態度,繼續過日子。
很驚喜地發現,戈登對於幸福人生的定義,竟然與我相同。我們不需要去幻想未來,更別將美好人生寄望在理清楚所有的過去,「決定現在」才能體會與獲得快樂。當我逐漸放棄「控制人生」的欲望後,更能向前一步,體悟與珍惜圍繞在身邊的美好。並且感激地用僅有的時間精力,回饋宇宙所賜予的一切,好好愛人,勇敢追夢。
青春,總是走得太快,而我們呢?常常落拍、跟不上呢!
推薦序4‧快樂就來自——你的人生選擇權
文/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從熙攘的台北街頭、擁擠的捷運車廂中放眼望去,人們總是神色匆匆、看著手機,似乎有什麼急迫的事情要立刻處理。但事實上多半只是瀏覽網頁,看社群網站、通訊軟體,或是玩遊戲。
近年來,3C產品的發達造就了E世代的來臨,資訊爆炸的衝擊,導致我們愈來愈仰賴網路與手機。不知不覺中,手機占據了生活,我們關注愈來愈多的資訊、八卦或是政治新聞。相較之下,心靈卻愈來愈空虛,自我省思的時間變少了,對於人生感到茫然不安……。
市面上為因應廣大空虛的心靈,勵志故事與自我成長等書籍變得暢銷、受歡迎。而勵志書的作者背景非常廣泛,可能是素人分享創傷後復原的心路歷程、異軍突起的網紅談論人生特殊經驗與觀點,或是心理專家分析人際關係或是感情問題。
讓人眼花撩亂的心理書籍中,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跟我同樣身為精神科醫師所撰寫的勵志書。因為,對於一個精神科醫師而言,他會聽到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若是專業用心的精神科醫師,在聆聽故事的當下,除了對患者有專業合適的診療之外,對於人生也會有不同的啟發。
《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作者戈登.李文斯頓,就是一位令人欽佩的精神科醫師。看完這本書,我不僅感受到作者身為精神科醫師應具備的專業,更看見許多人性光芒的表露與深入的心靈指引。
作者本身經歷了連續的喪子之痛、越戰,與後來得知自己是養子身分的心路歷程。可以想像他曾經多麼脆弱,又如何讓自己堅強地走下去。跟著書中描述的人生經歷與他的所見所聞,我常與他一同深陷其中的苦惱,後來又隨之感受到撥雲見日的轉變。
這本書在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上,提出了很多精采深刻的觀點,像是:
我們並不是我們想的或說的東西,我們是由行動所定義;最糟糕的謊言,當然就是用來欺騙自己的;要改變我們的行為,必須先想辦法辨識出自己的情緒需求;想要擺脫無力控制負面情緒的無助感,只有克服恐懼和沮喪的決心,才是真正有效的態度;不願冒任何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特質,可能正是我們失敗的原因………。
書中有太多深入刻畫人心的論述,值得讀者們一探究竟。此外像是如何找尋合適的伴侶,感情問題、親子關係、面對老年的適應等不同的人生議題,作者同樣提出不錯的見解,供我們參考與省思。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作者認為面對困難與挫折,人們總是習慣逃避。這種逃避可能是潛意識,無法從表面得知。只有藉由自我省思,提升自我覺察,勇於面對問題與對自己負責,才能突破困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閱讀這本書時,常常讓我想起診間的某些病患,或是曾經歷過類似問題的親友們。有些人經歷過苦難後,讓自己脫胎換骨變成更堅強、更懂得生活的人;而有些人卻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卡在過去的困擾或是創傷裡,遲遲無法面對自己與未來的人生。
我常跟患者說,藥物能解決的都是最簡單的問題。藥物以外,需要靠自己克服與心理調適的問題,才是最困難的部分。醫師與治療師的角色只是協助,真正能讓自己好起來的,只有你自己。對照到作者強調的重點,人生選擇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當我們行使的選擇愈多,就愈可能得到快樂。
真心推薦讀者們這本專業的「人生智慧指引」,希望大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地圖。
推薦序5‧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臉書粉絲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對民眾來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還是個有點神祕的概念。到底,治療室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治療師會說些什麼話呢?還是像「全知者」一樣,掐指一算,鐵口直斷地給出一個建議嗎?如果諮商無法得到某些答案或建議,那它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呢?
《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這本書,正是個一窺心理諮商神祕面紗的好機會。在閱讀這三十篇短文的過程,彷彿看見了三十個(甚至是更多人)的生命困境。以及在面對這些困境時,身為助人者的戈登.李文斯頓醫師,如何以他的知識與自身的生命經驗,細細咀嚼許多案主在不同時空、說出口的類似話語,並從中敏銳地帶出許多「改變與不變」、「接納與面對」的可能性。
說穿了,諮商並不是一個用來給予「建議」的歷程。畢竟,唯有自己可以替自己的人生負責。真要說,諮商比較像是一種「催化」的過程,讓原本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長出來的什麼(好比頓悟或啟發),可以因為一段真誠、溫暖、一致且信任的關係,被加速地孕育出來。
這也是本書讀起來並不如你所想這麼「暖心」,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好了、好了,你先別說了!我還沒準備好」的原因。在諮商室裡,出現的情緒不總是歡樂而舒服的。更多時候,我們勇敢卻坦然地哭著。雖看似難堪,但這種發自內心的誠實,卻是未來我們面對其他難題時,可以變得勇敢的原因。
面對人生許多反覆出現的困擾,很多時候,我們其實自己心知肚明些什麼。只是,也許還沒準備好面對吧!不過,當個案願意前來諮商時,就意味著他開始試著想面對了。或許,正如當下閱讀本文、拾起本書的你,也正尋覓著一些方法,來鼓勵自己勇敢面對某個逃避已久的人事物。
三十篇文章讀下來,你會發現,這些文章怎麼有時好像是針對自己而寫的。人生難題有上千萬種,但當我們透過一些架構與工具抽絲剝繭後會發現,常見的核心議題不外乎是那幾個。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停留在問題表層打轉,而欠缺一個深入問題核心的切入點。而我相信,不管是接受諮商,又或者自己透過閱讀、電影、藝術、宗教,或走入大自然一會兒,都是一種尋找切入點的有效方法。
在《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裡,作者用心準備了三十個切入點,歡迎讀者帶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對號入座。從中尋找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當頭棒喝」。若遇到一些沒什麼感覺的切入點,那也無妨,不用急著逼自己「找到一些什麼」。也許是時機未到,又或者是我們的內心還沒準備好理解這些,請耐心地給自己一點時間。
亦或是,隨意翻閱本書之後,就放下書本去過日子吧!假以時日,當你想找人說些什麼、聊聊近況的時候,再從架上拿下這本書。重新讀起某些熟悉卻不再一如往常的篇章,我們或許又能從中再找到一些過去沒發現的啟發。
推薦序1‧別給那些不重要的事太多權力
文/御姊愛(知名作家)
我一直都在等待,某一天會有精神科醫師願意用最坦誠的言語,剖析自己、將自己親身經歷的人生困難,一五一十與讀者分享。或許你也一樣,我們都看過太多心理專家假裝自己說的是病人個案,再用專家口吻帶入自我解剖的書籍。畢竟,若連心理專家都不能坦率面對自己的過往與現在,我們怎麼期待這些書所提出的建議是「行得通」的?
還好,我等到了戈登.李文斯頓。他是精神科醫師,畢業於西點軍校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但他並沒有比你我的人生高明到哪裡去,和妻子...
目錄
│推薦序│別給那些不重要的事太多權力/御姊愛
│推薦序│世界不缺幻象,缺的是戳破幻象的人/柚子甜
│推薦序│你的「幸福人生」長什麼樣子?/凱若
│推薦序│快樂就來自——你的人生選擇權/陳嬿伊
│推薦序│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蘇益賢
│前 言│人生充滿變數,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伊麗莎白.愛德華茲
01 如果地圖與實地不符,那麼地圖就是錯的
過去這些年,我一直在聽人生出現了各種差錯的故事。我發現在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是努力讓腦中的地圖和腳下走的路相吻合。
02 幸福的謊言?行動,才能成就我們
我們總是在說自己想要什麼、打算做什麼,然而這些都是希望和夢想,對改善情緒沒有什麼幫助。我們,是由行動所定義的。
03 我們想要的愛是什麼?尊重、傾聽……別假裝自己不用改變
人經常執著於自己的特定觀點,認定事情應該這麼做,而忽略所有證據都顯示他們必須改變。
04 大多數的童年創傷,已經過了「追訴時效」
改變是生命的本質,也是所有心理諮商的目標。因此,為了繼續前進,必須跨過單純抱怨的階段。我們要對自己身上發生的大部分事情負責任。
05 每段關係,都操控在最不在乎的人手上
每個人用來評估伴侶的標準,都會創造出一套特定的期待,隨著時間過去,如果這些期待一直無法被滿足,就會導致關係破裂。
06 你在等什麼?勇敢才能改變一切
想要對生活方式做出任何改變,勇氣和決心是必要條件。而要求人們勇敢,是希望他們用新的方式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07 大膽行事!強大的力量就會來幫你
站在一九六九年交接典禮的遺跡上,我想起那個復活節星期日所感覺到的憤怒、懷疑和恐懼。而我藉由一篇祈禱文的幫助,獲得重生。
08 完美主義是幸福的最大敵人
我們活在一個競爭的社會,經常透過輸或贏看待世界。而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微妙過程中,這種觀念是極具毀滅性的。
09 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為什麼?」和「為什麼不?」
若是人們不願意回答生命中的「為什麼?」通常也沒辦法回答「為什麼不?」因為後者意味著風險。
10 我們最大的強項,也是最大的弱點
人生中自相矛盾的例子數都數不清:不願冒任何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11 世上最堅固的牢房,就是我們親手為自己打造的
人們常常會把想法、願望和意圖,跟實際的改變搞混。懺悔自白對靈魂或許有益,但除非我們同時改變行為,否則一切只是空口說白話。
12 迷戀青春的社會,我們在逃避什麼……
「膽小鬼是承受不了變老的。」或許我們最後的義務是——有尊嚴地承受隨著老化而來的生理與心理打擊。
13 安全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我們活在一個規避風險的社會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為確保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安全」的。
14 真愛是伊甸園的蘋果,如何找尋?
兩個人的結合,足以彌補身為人類得承受的所有重擔,包括辛苦勞動的必要,滿布荊棘的人生道路,以及終其一生都曉得人終將一死。
15 人生只有壞事才會來得很快
只要我們用擁有的物質和外貌來衡量他人和自己,人生必定是一趟沮喪的旅程,途中出現的只有貪婪、嫉妒,和想要成為別人的欲望。
16 有時迂迴繞道、流浪迷惘,才能找到自己
生命中這些「遊手好閒」和「迂迴繞道」的過程,才真正定義了我們是誰。最重要的追尋,是沒有地圖可以引導我們的。
17 動人的單戀?痛苦而不浪漫的想像
我們總希望別人接納自己本來的模樣,有時渴望太過強烈,完全忽略這份愛其實沒有得到回應。但讓愛情擁有強大力量的,是兩情相悅。
18 最沒意義卻最常見的事——不斷做一樣的事卻期望得到不同結果
我無法提供適用於所有感情關係的答案,我只相信有效的方法。既然你現在的方法行不通,為什麼不試試其他方法呢?
19 我們總是逃避,卻始終逃不掉
我彷彿在他的眼中看見悲傷,如果我能跟他講上一會兒話就好了。告訴他,我現在過得很好。他一時激情留下的錯誤,如今有了美好的結果。
20 對自己說謊的雜音,蒙蔽了我們的耳朵和雙眼
真相或許無法使我們自由,但為了一時的安心而對自己說謊,則是愚蠢至極。不根據事實來做決定的人生,注定會有缺陷。
21 「完美陌生人」神話——無法消失的恐懼與不安
尋找完美的愛,是一種嬰兒時期的行為,也是中年恐懼的象徵。雖然大部分時候,它沒辦法改善我們的人生……。
22 死亡,也無法讓我們的愛消失
唯有透過回憶與奉獻的練習,能讓愛克服死亡。回憶與奉獻……只要有它,你的心即使破碎,仍是充實的。
23 沒人喜歡聽命行事,別讓孩子變敵人
教養孩子的主要目標,除了保護安全、給他們愛之外,就是讓他感覺到——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還是有可能幸福快樂的。
24 疾病最大的優點,就是讓你從責任壓力中喘口氣
在永無止盡追求幸福快樂的途中,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仍是促使改變非常重要的工具。
25 你在害怕什麼,失敗?未來?竟看不見眼前的美好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和難以預料的災難,不要因為害怕未來和懊悔過去,而虛擲當下可能的幸福。
26 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幸福
儘管人生短暫,災禍難以預料,我們仍能振作起來,盡可能地享受人生。這樣的人們和勇氣的終極表現,是真正的奇蹟呀!
27 真正的天堂,是我們已經失去的那些
記憶,並不是過去經驗的正確副本。它其實是我們講給自己聽的故事,充滿了扭曲的現實、一廂情願的想法,以及沒有實現的夢想。
28 你上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所有勇敢中,最強大的能力
充分體驗生活中常見的悲傷和荒謬,並且找到繼續生活的理由,就是一種勇氣的行為。鼓舞的力量就來自我們愛和笑的能力。
29 無論情況多麼絕望,人們永遠不會沒有選擇
每個生命都包含著某種失落。怎麼應對這些失去,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當我們行使的選擇愈多,就愈可能得到快樂!
30 原諒是一種放手,是送給自己的禮物
寬恕,經常會與遺忘或和解混淆,但兩者並不相同。原諒不是一件為他人做的事,而是送給自己的禮物。就像所有真正的療癒一樣……。
│推薦序│別給那些不重要的事太多權力/御姊愛
│推薦序│世界不缺幻象,缺的是戳破幻象的人/柚子甜
│推薦序│你的「幸福人生」長什麼樣子?/凱若
│推薦序│快樂就來自——你的人生選擇權/陳嬿伊
│推薦序│三十個對號入座的邀請/蘇益賢
│前 言│人生充滿變數,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伊麗莎白.愛德華茲
01 如果地圖與實地不符,那麼地圖就是錯的
過去這些年,我一直在聽人生出現了各種差錯的故事。我發現在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是努力讓腦中的地圖和腳下走的路相吻合。
02 幸福的謊言?行動,才能成就我們
我們總是...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