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馬遜暢銷書榜讀書法TOP1
資訊爆炸時代,快速吸收抓重點才是致勝關鍵!讓月讀20本書成為理所當然!
工作上有非讀不可的書、學生面臨大量考試、職場進修學習……如果還採用「逐字閱讀」的慢讀法,根本來不及消化吸收!
讀書無關乎能力,即便是慢讀者,也能透過本書,學會快速閱讀及記憶的訣竅,成為工作、學習上的利器。
日本亞馬遜暢銷書榜讀書法TOP1
實用推薦
《不是資優生,一樣考取哈佛!》作者 曾文哲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駿豪
需要大量閱讀、慢讀的你,該講求的是正確的閱讀方式!
「瀏覽式閱讀」教你快速抓重點!「不熟記的閱讀方式」才是過目不忘的祕訣!
即使讀得再熟,仍以忘記的部分居多:龐大資訊量,更是讓人養成不用心閱讀的習慣。本書將從技巧‧習慣‧環境打造等各個層面說明,讓你對閱讀一本書的方式大為改觀。
只有高產‧高評價的書評人才知道的閱讀高招──
◆如何讓閱讀變成習慣!
邁向大量閱讀的3大步驟
◆擺脫讀過還是會忘記的魔咒!
高效率書評人才知道的4大過目不忘技巧
◆不會錯失要點的閱讀技巧!
快速瀏覽的3大參考依據
◆找出省略不看的部分才能節省時間!
加快閱讀速度的4大步驟
◆讓大量閱讀生活持之以恆!
書籍挑選與管理的7大重點
即便是「5分鐘讀一頁」的慢讀者,只要掌握上述技巧,再也不用浪費時間讀死書、死讀書!
作者簡介:
印南敦史
書評人、自由作家、編輯、株式會社Ambience代表取締役。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日本東京。任職廣告公司期間成為樂評人,接著轉任音樂雜誌總編輯,而後自立門戶。
雖然曾為「五分鐘讀一頁」的超龜速慢讀者,但自從擔任深受上班族喜愛的網路媒體《生活駭客(LifeHacker)〔日文版〕》書評專欄主筆,他發現了快速大量閱讀的方法。
後來,他還成為《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Suzie》(提供各種日常生活數據的資訊網站)、《WANI BOOKOUT》(由WANI BOOKS書籍編輯部推出的網路雜誌)等其他網站的書評專欄主筆,以一年高達七百本以上的驚人閱讀量享負盛名。
譯者簡介:
簡琪婷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後赴日進修日文及空間設計課程,返國後長年從事日文應用相關工作,曾經手日劇節目及小說文學、生活實用等書籍之翻譯。作品包括弘兼憲史著作《課長島耕作成功方程式》系列、柳田邦男著作《犧牲》、相川秀希著作《一定做得到!超強藍筆記憶法》、南雲吉則著作《為什麼一流人才的專注力能持續一整天?》等,目前為專職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慢讀者唯一共通的主觀意識
●究竟「熟讀」了多少?
我屬於閱讀速度緩慢的人。就算特別加以留意,有時仍會不自覺地一再回頭重讀相同字句,或是望著書發呆,完全無法將書中內容塞進腦袋。
水前寺清子女士(日本知名演歌歌手)早期的暢銷金曲「三百六十五步進行曲」中,有句歌詞為「進三步,退兩步」,完全就是這種感覺……
不開玩笑,我甚至曾煩惱於「自己的腦袋是不是有問題啊……?」不過就在忙東忙西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快速閱讀的技巧。
以目前的我來說,一本撰寫書評用的書,平均約二十到三十分鐘看完,接著再花大約六十分鐘完成書評。
在此想先請教一下,大家閱讀書籍時,通常會「深入」到什麼程度?
一旦打算熟讀,就會變成極度「慢讀」的我,實在非常羨慕那些能一邊維持定速,一邊熟讀的人。
雖然過去我也曾為了提高熟讀的精確度,而反覆努力了一段期間,不過技巧卻毫無提升。
如此一來,自然漸漸產生「自己肯定能力不足」的心態。雖然我熱愛閱讀,但對我而言,面對書籍也是一種深切體認自身缺點的動作。
然而,自從我試著展開日讀一書並撰寫書評的生活後,我的閱讀方式慢慢有所變化。尤其是如果還一直嘀咕「沒看仔細一點的話……」,將會來不急交稿。由於網站編輯正等著準備隔天刊登的稿件,因此必須配合網站作業的步調翻閱書籍。
●就算讀得再仔細,「會忘的」還是會忘
此外,自從開始撰寫書評後,我察覺到一個很現實的狀況,那就是「即使讀得再熟,實際上仍以忘記的部分較多」。
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記憶,根本完全不成比例。換言之,所謂「既然要撰寫書評,就得讀得又慢又仔細……」,簡直是天大的誤解,而且就算讀得又慢又仔細,也未必能把內容更徹底地塞進腦袋。
這是相當基本的要點。
由於世上還是有人具備極其罕見的理解力‧記憶力,或許這類的人僅僅熟讀一次,便能擁有深刻的閱讀體會。然而,大部分的人應該無法僅閱讀一次,就將書中內容一字不漏地輸入腦中→熟記。
話雖如此,大家也無須因此感到洩氣。所謂「無法塞進腦袋的部分較多」,若以反向思考,正意味著「對自己而言相對重要的部分,全都凝縮於沒有淡忘的記憶中」。
要是腦袋的角落殘留著「什麼」,那麼可以說,至少這個部分對自己來說實屬必要。得自於那本書的核心價值全都在此,而看完整本書的意義,就是為了邂逅這個段落——我相信即使這麼說也毫無問題。
從「百分百複寫」變成「邂逅百分之一」
●閱讀「那一本書」就是為了邂逅「那一句話」
「所謂書籍,就是忠實重現『作者腦內的思想』。」
「所謂閱讀,就是將書中內容忠實複印於自己腦中。」
只要被上述思維束縛,就會一再堅持所謂閱讀就是「熟記書中內容的行為‧不忘書中內容的行為」吧。結果,大部分的人便會一邊深感壓力,一邊拚命將書中內容塞進腦袋裡。
而且(相當可惜的是)原本「打算」熟讀牢記的部分,多半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並在極短的時間內),漸漸由記憶中消失。而最終的結論,就是沒有任何事比「以全數灌注腦中為前提的閱讀」還要白費力氣。
請大家試著回想自己的閱讀體會。所謂「太令人感動了!」或「受到的影響太大了!」的書籍當中,是否至少存在一頁「記憶相當深刻的部分」?
事實上有記憶的部分頂多只是一兩個句子,或是「想不大起來書中寫了什麼,只記得『這的確是本很棒的書』」,不是嗎?
相信各位由此已經了解,閱讀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百分百複寫」書中內容,而是能感受個中價值的「邂逅百分之一」。
●並非「閱讀速度緩慢」,而是受「熟讀魔咒」干擾
這就是本書基本的「閱讀思維」。
其實對於習慣大量閱讀的人而言,他們應該認為這種思維十分理所當然。希望自認屬於「慢讀者」的各位,也能先擺脫這個「熟讀魔咒」再說。
總而言之,所謂慢讀者無關能力有無,而在於閱讀時採用的方式。
世上並不存在「可快速閱讀的人」,以及「只能龜速閱讀的人」。
只有「擺脫熟讀魔咒束縛的自由之人」,以及「無法擺脫熟讀魔咒束縛的人」。
重要的是閱讀之後,微乎其微的知識和啟發將殘留腦中,即使相當零碎也無妨。只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留存下來,就應該視這次的閱讀相當成功,切勿貪心地想要「一字不漏地全裝進腦袋」。
●是否過度期待「唯一一次的閱讀」?
更進一步來說,也能採用後述的思維。
假設花了一個星期熟讀一本書,結果一個月後卻只記得「百分之一」的內容。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同樣花一個星期快速閱讀十本書,一年後便有「百分之十」的收穫,這樣不是反而更棒?
並非深入閱讀一本書,而是從大量書籍中收集「小碎片」,然後結合成「一大塊」。這正是慢讀者必定欠缺的概念。
小碎片一旦集結,將會陸續相互串聯,進而變成更大的知識。打個比喻來說,感覺就如以「樂高」積木組裝出某種大型物件一般。
不是只熟讀一本書,意圖猛然得到一塊大積木,而是先快速地閱讀大量書籍,增加手中的積木數量。
若想玩樂高積木,非得有相當數量的積木,否則就不好玩吧?
聲稱「閱讀很難令人開心」的人,八成是手中的積木太少,還沒體會到接下來組裝成新物件的個中樂趣。
猶如「聽音樂」似地變得「會閱讀」
●「聽」和「讀」彼此雷同
話雖如此,我想仍然有人極力反駁這樣的閱讀理論。
那麼,我就試著由其他角度稍微說明一下吧。
其實我原本在一家沒沒無聞的廣告公司擔任文案人員,後來,我先以兼差的方式擔任樂評人,接著便到音樂專業雜誌編輯部工作。自立門戶後,我將重點擺在一般雜誌,以自由作家的身分闖蕩將近二十年,不過我至今仍熱愛音樂,並會定期舉辦DJ活動等。
雖然本書為有關閱讀方法的書籍,但偶爾會出現音樂相關的話題,這是因為我「寫稿工作」的原點為樂評人之故……縱使不能推說與此事無關,不過其實還有更大的原因。說起來相當簡單,那就是無論書籍或音樂,對現在的我而言,感覺上大同小異。沒想到「讀」和「聽」,彼此的共通點還真不少。
大家喜歡音樂嗎?大家都是為了什麼原因,以什麼方式聆聽音樂呢?我想大部分的人是為了緩和或振奮心情,而在自己得以放鬆的環境下盡情聆聽吧。此外,應該也有人一邊走路一邊聽、一邊搭電車一邊聽、一邊開車一邊聽,或是一邊用餐一邊聽。
或許其中有人是「全神貫注聆聽,一個音符都不錯過」,但我從未遇過心裡計畫著「好!來聽音樂吧!先聽前奏,接著聽主歌!」的人,通常應該是「等待」音樂自然而然地進入自己內心。
其實本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如法炮製出此般「猶如聽音樂似地會閱讀」的狀態。
●沒有人打算「熟記」音樂
輕鬆自在地欣賞環境音樂時,針對大量細部的樂句或旋律,我們往往「充耳不聞」。
明明是早已耳熟能詳的曲子,卻突然發現「咦?這裡本來就有這個音嗎?」我想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但此乃理所當然之事。畢竟若打算把所有進入耳朵的旋律、各種身體感受到的節拍、細部包含的音符等全都記起來,根本毫無可能。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將無法享受音樂。並非把進入自己內心的音符「當成知識收藏」,而是讓音符從自己內心川流而過,如此才能感到心曠神怡,至少我一直以來,都是以這種方式接觸音樂。
然而,在此有個重點,那就是對於音樂無論再怎麼聽而不聞,應該還是有「餘音」殘留。雖然不確定殘留的是旋律、節拍,還是歌詞,但既然是音樂,就勢必在我們內心引發些什麼作用,同時留下些什麼。
所謂熟記所有音符的排列、能以樂器再次完美演繹、把歌詞默記起來等,應該都不是聽音樂的本來目的。聆聽之後在自己內心產生的感覺,才是這個音樂的根本「價值」。
不再收藏。何謂瀏覽式閱讀?
●為何唯有閱讀時會變成「讀書」?
雖然前面談了很多有關音樂的內容,但相信大家已經察覺我想表達的意思。
沒錯,我認為閱讀和音樂根本如出一轍。
通常並不會把音樂看成嚴肅拘謹的事物。
基本上音樂屬於「享受的事物」、「追求心靈平靜的事物」、「為了炒熱氣氛的事物」,換言之,音樂十分貼近一般大眾。
既然能把音樂當成休閒娛樂來享受,為什麼我們一旦面對書籍就變得神經緊繃、正經八百呢?難道不能像聽音樂一般,更輕鬆自在地享受閱讀嗎?
所謂慢讀者,就是對於閱讀無法割捨「認真情結」的人。
「熟讀魔咒」的始作俑者,恐怕就是學校教育。
諸如「正確解讀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從既定選項中挑選主角的心境」等,在我們接受這類教育的過程中,漸漸被深植了「所謂閱讀,就是得一字一句地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然後複寫於腦海中」的不成文觀念。
因某種契機而擺脫魔咒的人(或一開始就擺脫魔咒的人),往往以極不認真、便宜行事的心態閱讀書籍。
相對於此,深受熟讀魔咒束縛的人,簡直就像把老師的講解或黑板內容逐一抄寫於筆記本上的學生一般,打算將書中的內容一股腦兒地複印腦中。
不過,這番努力能否得到回報?
針對閱讀,是否看得太嚴肅,也顧慮太多了?
更何況現今的時代,媒體型態已發生劇變,而我們的「閱讀方式」、「聆聽方式」也有所變化。明明已經習慣於網路新聞與社群訊息那種「隨便讀讀的方式」,要是只有閱讀書籍時仍想堅持以往的模式,豈不是太為難自己了?
我有點擔心「面對書籍時心態愈認真的人,今後恐怕變得愈不會閱讀」。
●解決現代人的囤書煩惱──「不收藏」閱讀法
針對於此,我於本書提倡的方法就是「瀏覽式閱讀」(flow reading)。
「flow」即為「流動」的意思。簡單來說,所謂瀏覽式閱讀,就是「讓書中的內容『流動』於自己體內,並從中找出核心價值的閱讀法」。
至於與此對照的閱讀法,即為「儲存式」閱讀法。這是比較偏重將書中的內容「儲藏」腦中的既有閱讀方式(學過經濟或會計的人,應該很容易想像流動與儲存的對比關係吧?)。
在龐大資訊不斷湧入的時代中,瀏覽式閱讀正是最適於當代的「不收藏閱讀法」。
本書將由技巧‧習慣‧環境打造等各個層面,講解力行瀏覽式閱讀的方法。
●拋棄對於「儲存式閱讀」的堅持,邁向大量閱讀的生活吧
話雖如此,在這個階段依然主張「徹底吸收知識才算閱讀!」的人,應該還是比較多吧。
其實,對於平時就有閱讀習慣,並從中學習到大量知識的人而言,或許本書提倡的方法助益不大。本書介紹的技巧能確實奏效的對象,並非那些「閱讀高手」。
有些人因執著於「收藏式閱讀」,而導致房間角落赫然出現堆積如山的「囤書」。
還有些人就算在書店發現從未看過且想看的書,卻因顧慮「還有好多書沒看……」,而對於購買與否猶豫不決。
若對象為這些人,瀏覽式閱讀定能發揮極大的成效。要是心裡想著「非得細讀並『輸入腦中』才行,不過又覺得提不起勁耶」,那就趕緊讓書中的內容「流進」自己的腦袋,這點十分重要,因為有效活用書籍之道,正是打從這裡開始。
那麼,為了力行瀏覽式閱讀,該從何處著手呢?
下一章就來深入探討吧。
慢讀者唯一共通的主觀意識
●究竟「熟讀」了多少?
我屬於閱讀速度緩慢的人。就算特別加以留意,有時仍會不自覺地一再回頭重讀相同字句,或是望著書發呆,完全無法將書中內容塞進腦袋。
水前寺清子女士(日本知名演歌歌手)早期的暢銷金曲「三百六十五步進行曲」中,有句歌詞為「進三步,退兩步」,完全就是這種感覺……
不開玩笑,我甚至曾煩惱於「自己的腦袋是不是有問題啊……?」不過就在忙東忙西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快速閱讀的技巧。
以目前的我來說,一本撰寫書評用的書,平均約二十到三十分鐘看完,接著再花大約六十分鐘...
目錄
前言
為什麼「五分鐘讀一頁」的慢讀者能成為「年讀七百本」的書評人?
我的閱讀速度究竟有多慢?
出自前慢讀者的構想,獻給慢讀者的閱讀術
與其講求速讀術,不如講求「正確的瀏覽」
「閱讀量銳減!」的超單純原因
該選擇哪一種「閱讀方式」呢?
第1章 為什麼閱讀速度很慢?
——瀏覽式閱讀的思維
慢讀者唯一共通的主觀意識
究竟「熟讀」了多少?
就算讀得再仔細,「會忘的」還是會忘
從「百分百複寫」變成「邂逅百分之一」
閱讀「那一本書」就是為了邂逅「那一句話」
並非「閱讀速度緩慢」,而是受「熟讀魔咒」干擾
是否過度期待「唯一一次的閱讀」?
猶如「聽音樂」似地變得「會閱讀」
「聽」和「讀」彼此雷同
沒有人打算「熟記」音樂
不再收藏。何謂瀏覽式閱讀?
為何唯有閱讀時會變成「讀書」?
解決現代人的囤書煩惱,「不收藏」閱讀法
拋棄對於「儲存式閱讀」的堅持,邁向大量閱讀的生活吧
第2章 為什麼沒時間閱讀?
——月讀二十本書的習慣養成法
讓月讀二十本書變成理所當然,迎向「大量閱讀節奏」的三大步驟
將閱讀排入「生活節奏」中
閱讀習慣養成步驟①力行「每日‧定時」閱讀
首先確保閱讀時間的「範圍」
整合「時段‧場景」,讓腦部誤以為是「習慣」
閱讀習慣養成步驟②選書以「能快速閱讀的書籍」為主
故事性的內容就算快速閱讀也毫無意義
以書評人身分閱讀的書籍中,有九成為「可快速閱讀的書」
充實的大量閱讀生活,關鍵就在「九一法則」
閱讀習慣養成步驟③總是閱讀「與昨天不同的書」
為什麼公事包裡一直放著同一本書?
一旦落實「一天讀完一本書」,將能理解至深
以閱讀習慣建立的全新生活作息
「夜間閱讀」不易習慣化
活用iPhone保證沒錯!超專注的醒後即時「臥床閱讀」
第3章 為什麼就算讀過還是忘記?
——儲存閱讀體會的絕招
閱讀屬於呼吸作用。遲遲不會閱讀的真正原因
「光是吸氣‧讀取」當然會透不過氣來
只有書評人才知道的唯一高招
去除多餘閱讀最有效的方法
自從負責書評專欄後,變得會閱讀
我的書評與他人「不同」之處
快速‧深入的閱讀始於「摘引」
閱讀呼吸法步驟①只摘錄書籍引人入勝之處的「單句取樣」
感興趣的部分切勿熟記,而是謄寫
於A4白紙寫出整本書的「摘要集」
閱讀呼吸法步驟②選出絕頂好句的「單句選粹」
閱讀之神藏在「唯獨一句」中
相較於「測量」,閱讀更像「尋寶」
閱讀呼吸法步驟③重新想起重要部分的「單句感評」
儲存被那句話感動的「理由」
光憑「一句感想」,就能喚回「整本書的記憶」
閱讀呼吸法步驟④自我評價閱讀的成果
閱讀十二本書的過程中,漸漸了解自我
挑選「最棒的一本書」,評價最近一次的閱讀體會
讓摘引效果倍增的「手寫」魔法為何?
為什麼「手寫摘引」能看出「本質」?
讓閱讀狀況「具體可見」的A5筆記本感評法
為何「一邊謄寫」,可讓閱讀變得快速‧深入?
「不持有時代」的閱讀法
如何讓取捨抉擇的效率急速提升?
第4章 瀏覽亦有其法則
——不會錯失要點的「搜尋式閱讀法」
能一目十行的人,究竟是閱讀書的「哪裡」?
若要省略不看,則以「小標題」為單元
就算省略不看,也能看出「前因後果」
瀏覽的具體技巧
找出瀏覽部分的三種參考依據
快速化的四大步驟
追求快速閱讀的步驟①閱讀速度的九成,取決於「一開始」的閱讀方式
可由「前言」判斷要讀得多快
「目次」值得熟讀
追求快速閱讀的步驟②為什麼光憑「這五句」,就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只要掌握「標題架構」,就能決定「快速閱讀的單元」
若對於是否省略不看感覺猶豫,就只看「開頭和末尾五句」
只是「依序閱讀」並非「正確的閱讀」
追求快速閱讀的步驟③尋找「仔細閱讀部分」的簡單方法
只要「閱讀目的」明確,就能得心應手地進行瀏覽
當我們搜尋某種事物之時,就是在「瀏覽」世界
只有渴望獲得的資訊進入視野!「關鍵字搜尋閱讀法」
追求快速閱讀的步驟④一邊「變速」,一邊調整速度緩急
掌握感覺最舒適的閱讀節奏
或許只是因為閱讀節奏單調,才導致「感覺緩慢」
「不熟記的閱讀方式」就是「過目不忘」的祕訣
不建議採用「劃線式閱讀」
即使劃再多線依然會遺忘,也不會翻開書來閱讀
因為想要記住,所以更會忘記!不「熟記」的「記錄」閱讀法
第5章 如何邂逅書籍?如何揮別書籍?
——七百本書的挑選‧管理術
大量閱讀技巧①書籍挑選篇 以「一週閱讀計畫」讓「每日一書」變成理所當然
以「週讀六本」為一大目標
務必訂出規劃「本週閱讀清單」的日子
「隨時都能讀」等於「永遠」不能讀
大量閱讀技巧①書籍挑選篇 打破「興趣藩籬」,增加「喜好的書」
如果「只有想看的書」,閱讀將流於公式化
閱讀的奧義,就在興趣萌芽的瞬間
所謂書評人就是「書籍DJ」
「他人推薦書籍」勿只挑所好,一律照單全收吧
大量閱讀技巧①書籍挑選篇 「慢讀書籍」的正確閱讀法
如果沒有閱讀「故事」,內心將變得貧瘠
花時間的閱讀安排於「空出」的那一天
大量閱讀技巧②書籍取得篇 讓選書地點具有多元性
唯有能大量閱讀的人才有的奢侈煩惱
唯獨全新的書無須閱讀
去圖書館吧!拓展視野的選書法
去二手書店吧!大享挖寶樂趣
去實體書店吧!閱讀「暢銷書」的意義
大量閱讀技巧③書籍管理篇 愈是熱愛閱讀之人,愈能順利揮別愛書
令大量閱讀之人深感煩惱的問題「書架該怎麼處理?」
一旦丟棄不需要的書,將變得更愛書
大量閱讀技巧③書籍管理篇 以這種方式區別「清理掉也無所謂的書」
掃蕩頑強的囤書!書架的「流動管理術」
以「書脊朝外」與「依時序排列」為基本
大量閱讀技巧③書籍管理篇 書架向來都是反映自我的明鏡
書架整理以「每三個月一次」為原則
從「絕不可丟的書」認清真正的自己
終章 成為大量閱讀之人才恍然大悟的事
九歲那年的意外
雖然父親身為編輯,自己卻對閱讀抱持「逃避心理」
不看書也無所謂!所以「閱讀生活」才令人開心
「為了知識涵養而閱讀」嗎?這種論調太無聊了!
結語 十年後「七千本書的世界」正等待著你
前言
為什麼「五分鐘讀一頁」的慢讀者能成為「年讀七百本」的書評人?
我的閱讀速度究竟有多慢?
出自前慢讀者的構想,獻給慢讀者的閱讀術
與其講求速讀術,不如講求「正確的瀏覽」
「閱讀量銳減!」的超單純原因
該選擇哪一種「閱讀方式」呢?
第1章 為什麼閱讀速度很慢?
——瀏覽式閱讀的思維
慢讀者唯一共通的主觀意識
究竟「熟讀」了多少?
就算讀得再仔細,「會忘的」還是會忘
從「百分百複寫」變成「邂逅百分之一」
閱讀「那一本書」就是為了邂逅「那一句話」
並非「閱讀速度緩慢」,而是受「熟讀魔咒」干擾
是...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