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久居瑞士,經常拜訪美境聖地茵佳汀,本書為因此而撰寫的深度旅遊書。
◎配合三十幀彩照,訴說作者豐富繽紛的旅遊感懷及當地軼事傳說。
◎作者以文字向山水人文致敬,也是對讀者的邀約:登高行遠,觀照內在。
茵佳汀,瑞士東南部的「茵河花園」,乃是多瑙河支流茵河上游的高山谷地。該區分上、下兩地,有聖莫里茨等各具特色的樸雅村鎮。赫曼赫塞、托馬斯曼、普魯斯特、尼采等歷史人物都留下了遊記。
茵佳汀豐潤的人文無需刻意尋找,它就像山上的清新空氣,讓人自自然然吸入而神清氣爽。那不只在於古蹟或美術館的多寡,而更顯現於尋常生活中,在小鎮的石板上、木屋的窗台前,是小巷轉彎處一株老松倚著斑駁的石牆。
慕靄山頂的散步路徑在冬季時每隔數公尺立有木牌,上面書寫名言佳句,例如普魯斯特的這句話:「旅行的真正收穫不在發現新的景色,而在發覺新的視野。」
石打翠,一個小森林區,林中藏一小湖,明淨幽美,夏季的石打翠水柔山青,美得真像一個夢;
汐芷,位於茵河谷地上源,左擁汐芷湖,右枕思瓦帕嫩湖,兩側高山聳立,峰頂常見積雪,即使盛夏,也清幽涼爽;
聖莫里茨,海拔1856公尺的山中小鎮,舉辦過冬季奧運,一個前有湖、後有山的世外桃源,又是一個貴氣奢華的金粉世界,頂尖的名品店一家挨一家拉開門面較勁爭放;
……
同樣的山水,在不同的季節和天候下會有不同的氣象,每回觀看的角度和心情也不一樣,因而總有不同的體悟。我們常認為自然景觀恆長不變,其實它的消長變化比我們想像的快速強烈--一次次走在山中,漸漸累積了些經驗和感受,把它寫下來,以紀念與茵佳汀的因緣際遇,也算是對山水的一星點回饋--我們取之於大自然的太多了!
歡迎跟著本書一起來到瑞士的高山美境,感受水秀山明,觀賞一幕幕大塊錦繡──
作者簡介:
陳小川
生於台灣,長於嘉義。曾任雜誌編輯與報社記者,後赴歐洲留學,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及瑞士蘇黎世大學,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論文由瑞士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SNF)贊助出版。
目前旅居瑞士,在大學任教,也在小學開課。
曾以外文出書,現以中文創作。
章節試閱
湖光山影
瑞士多山,湖泊也不少。湖光山色,清波帆影;遊客衝著這般秀麗風景,打從世界各地而來。高山上的湖泊又隨地勢、岩礦和冰河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風貌。它們通常不很大,有些還得費點功夫才能走到。那兒,湖清水冷,少了渡船來往穿梭、遊客戲水喧鬧,湖泊藏臥山林中,更有塵俗不沾的澄澈幽美。
到茵佳汀,一定不會錯過汐芷湖、思瓦帕娜湖、香翡湖和聖莫里茨湖。茵河流入又穿出,將幾個湖像寶石一般串連起來,鑲綴山谷中,讓人一到此地,先就眼睛一亮。來來回回,我不知經過湖邊多少次了,卻總也看不厭。尤其是夏季,每當汐芷湖一入視野,我的心就像頓時浸潤在柔柔碧藍的水波中一樣,寧靜舒暢。湖的顏色隨天光時令而變化萬千。有一次黃昏時經過,橙紅的天空把一汪湖水映照得瑰麗奇美;波濤起伏,竟有股悲壯的氣勢。
若登上莫他是慕靄山頂往下眺望,幾個湖連同較近的石打翠湖盡收眼底。從這個角度看下去,它們一個挨一個的,成了四片水光,閃爍在茂密森林裡。畫家塞崗提尼曾從山頂取景,畫下了巨幅的牧歸圖:大片昏黃漸暗的天空下,山峰湖泊被壓得低低的,遠遠推到地平線盡頭。這樣的背景前,小徑上牽趕牛群回家的牧人夫婦垂著頭,顯得疲累沉靜。如果看過這幅油畫再登上慕靄山頂一望,難免不驚呼:「啊!原來在此!」
碧昂可湖位在伯寧納山道的頂點,鐵路和公路都經過,遊客坐在車裡就能一覽湖水的美麗與奇特――雖然大多數的火車乘客都不禁起身欣賞或探頭窗外拍照。碧昂可是義大利語,意謂白色。這個由冰河融雪所形成的湖,確實是乳白略帶青綠。
所以如此,乃因冰河在融化過程中分解了岩礦,被融解的礦物質使湖水呈現獨特的乳白色。事實上,冰河痕跡在鐵公路對岸的山壁上仍清晰可見。距離碧昂可湖不遠處也有一個小湖,湖水卻是藍色的,可見它們各有「來頭」。兩湖一大一小,一白一藍,一沉一清,對照下非常有趣。天氣晴朗時,碧昂可湖無波無影,像塊不透明的古玉,時間在此也凝結了似的。
茵佳汀的雪山峽谷造就並蓄養了無數的清泉湖泊。除了前面所提及的以外,更多小小的湖塘隱於僻遠的山坳或茂密的森林裡,需要一番跋涉,才能窺得其貌。湖泊,因而常成為我們出門的誘因,吸引我們登高行遠。我常想,要是沒有那些散落山間的美麗水澤,我大概不會走那麼些山路而甘之若飴吧!
往往走得筋疲力竭、氣喘吁吁時,一想到前方有一汪清澈的湖水,我就又有了動力,重新打起了精神。有什麼地方,比幽美寧靜、芳草萋萋的水邊,更能讓走累的登山者獲得身與心的歇息與撫慰的呢?
有一回,我們去看幾個小湖。高高低低走了兩、三個鐘頭後,我們進入一個林中。地上大大小小的岩石或是滿覆青苔、或是被老樹的根幹盤結。我低著頭,小心翼翼在石塊間落下腳步,深怕一不注意,失腳絆倒,因為我的雙腿已走得疲憊遲鈍了。眼睛雖看著地面,耳朵和鼻子卻沒閒著。我一方面深深吸入松林的芳香空氣,一方面留意到隱約傳來的汨汨水聲。HK腳步大,速度快,遙遙走在前頭。當我爬上一個小坡時,抬頭一看,HK立在小徑旁等著我。他側過身,示意讓我先行。山澗流水聲更清脆響亮了,目的地應該不遠了吧?又走了數公尺,小徑一拐。接著我聽到輕輕的驚歎聲,從自己的胸腔深處呼出來。在我眼前,一潭湖水靜靜地掩映枝葉間。我回頭,HK已站在我背後。我在他的眼眸裡看到自己臉上的微笑。原來他刻意讓我先行,為了讓我先看到湖水,先發出喜悅的讚歎啊!
我去過的湖泊也算不少了,有的令我驚艷,有的讓我如遇故人般溫馨與感動,它們沒有不讓我喜愛的。在我有幸能造訪的山林湖泊中,有那麼幾個真如夢幻般的美麗。唉!叫我如何形容這些湖水的顏色呢?許多人想必也發出過同樣的感歎吧!
一則山上的童話,就以此為題,述說了寶藍色湖水的祕密。故事的地點靠近伯寧納山道附近、一個叫康圃的小山谷(Val di Campo)。很久以前,谷裡住著一戶農家,父母帶著五個孩子,最小的是一個女孩,叫彌蕾娜。她特別喜愛花草和動物,父母就要她照顧家裡的貓狗,以及每天去山裡放羊。有一天,為了找走失的一隻羊,她進入樹林中――樹林環抱著小湖邵瑟鷗(Saoseo)。她找到了羊,卻也意外發現了奇異的花朵。她從未見過這樣的花,形態如百合,顏色卻是土耳其石般的藍,還閃閃發光。小女孩第二天又去到林裡,以確定自己不是做夢。她著迷似的望著那些花,給它們取名叫「藍光」。幾天後,她忍不著對哥哥姐姐們談起這事,卻始終不透露地點;她愈是這樣,哥哥姐姐們的好奇心愈強,最後他們決定偷偷跟蹤她。當晚,哥哥姐姐們對她說:「妳以為那些花只是妳一個人的嗎?我們都已經看到了,它們真漂亮啊!不過妳放心,我們不會告訴別人的――沒那麼笨!我們要把花朵摘了拿去賣,一定可以賺很多錢。反正明年還會再開花……」彌蕾娜大叫了聲:「不要!」然後衝進自己的房間,倒在床上哭泣。她想像那樣的後果:一但人們看到那些花,一定會千方百計找到它們,摘折它們,甚至連根拔起,而她卻無力阻擋。第二天一早她奔到林裡,看著「藍光」掉眼淚。突然,她發覺怎麼花兒一朵接一朵彎折了。驚駭中,她看到一個如玻璃般透明的小矮人正在摘花。小矮人對她說:「不要怕!」原來他是山谷的精靈,要保護這些花免於人們的蹂躪。他把花朵放在彌蕾娜的圍裙裡,並帶她走到湖面把花撒到湖水裡。花朵漸漸溶化不見了,卻把原本透明的湖水染成發亮的寶藍色。小矮人最後對女孩說:「我觀察妳很久了。妳對花草和動物一直很愛護,所以我想送妳一樣禮物。但我忘了人們的貪婪,結果這些花不但沒帶給妳快樂,反而讓妳憂心。現在湖水變成了藍色,乃是紀念這段際遇,也是我對妳的一點心意。」說完這話,小矮人就消失不見了。(註1)
註1:這則童話故事的標題叫:「藍色的花」。資料來源:“Puschlaver Märchen“, Sina
Semadeni- Bezzola, Werner Classen Verlag Zürich und Stuttgart, 1974.
這個故事其實更像一則寓言,直到今日仍然――或更是――鮮明而真實。
湖泊如邵瑟鷗者,可不是大自然贈與我們的珍貴禮物嗎?
要欣賞高山湖泊奇幻美麗的顏色,必須有心或有緣,一步步向深山裡走去。
愈往高處走,愈見奇峰崢岩。這兒的小湖沒有林木依伴,往往赤裸裸橫臥礫石上,反倒有一股粗獷蒼茫的美。它像一隻深沉的眼珠,古老的大地透過它默默地望著穹蒼。地老天荒,孤高冷僻。這樣的湖泊似乎積聚了千年的魔力,吸引我走近;走近一個既透明又深墜,既吸納又映射的時空。我想,這是為什麼在西方文學藝術的象徵意義裡,湖澤或鏡子常用以暗喻通往「另一世界」的入口門穴吧。另一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問題其實撲朔晦昧。「此地」與「彼端」、生與死、真實與虛幻,往往只繫於瞬間。如果有邊界的話,大概也只是一層輕薄微細的光影吧!
不知怎的,每次經歷這樣的水澤,下山回程時總變得特別沉默,好像從久遠的旅程歸來。
你也許要問,那麼冬季呢?
茵佳汀的冬季特別寒冷,入夜後的氣溫常下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沒有湖泊不結冰封凍的。夏季裡的水草野花,小徑岩石,山澗水澤,這時全都覆蓋在白茫茫的冰雪下,大自然在寂靜中休養生息。
每年在結冰的聖莫里茨湖上舉行的馬球賽,是茵佳汀冬季裡的一大盛事。我尚未見識過,只遠遠見到湖上搭起的帳棚。聽說,與會者不乏紳士名媛;棚內香檳美酒,貂皮貴裘,熱鬧又奢華。
我們避開聖莫里茨湖,去結冰的汐芷湖散步。天氣晴朗時,冰雪反射陽光,亮晃晃地刺眼,我得戴上墨鏡再塗上防曬油才行――許多人是在冬季曬黑的。
結冰的湖泊是片白茫茫的荒野。原本波濤蕩漾的湖水,現成為腳下硬繃繃的大地;少了層次起伏,顯得空曠單調。白雪,似乎膨脹延展了空間。但真是這樣嗎?平時只能遠望而無法親近的小島,現在卻明明可以放步登臨呢!說它遠,其實倒變近了呀!我不禁疑惑起來:「我們真能走到對岸去嗎?那兒真是我們夏天野餐的湖畔呀?」這實在是奇特有趣的經驗。
二〇〇四年歲末,汐芷湖看起來不太一樣。它不是白雪地,而像一塊深綠色的墨石。鄰居塔勒太太說那叫「黑波」,難得一見。我們不願錯過,興沖沖前往。冷風從冰山上直撲而來,刮得臉上微微刺痛。湖面上已有幾個人散步,冰應該結得夠厚吧!我下到湖面後前蹉後仰了幾回,真是滑溜。我本能地放低身子,張開手臂,像隻企鵝踱步。其實我根本不想向前走,只想蹲下來看個究竟。湖面看起來像塊巨大而晶瑩的綠玻璃,下面龜裂成美麗多變的圖案。湖底不時發出「嘎嘎」巨響,應該是冰層相互撞擊所致。我們就這樣好笑又好玩的、半走半溜到了對岸。
到了依所拉岸邊,又見奇景。這裡必曾氣溫陡降,致使波浪急速凝固,形成起伏有致的雕塑,陳列在湖邊。大自然不僅展現其催枯化朽的力量,也表露了它隨意和戲謔的個性。
不過,湖之所以為湖,主要乃在於它的一汪水。凍結的湖再新奇,也無異於冰原。乾涸的湖無法滋養生命,更談不上明媚清幽。一潭波光粼粼的湖水是天地間多美好的禮物啊!中國人說「山水」,真是深刻的哲理與美學。山與水不僅陽陰互補,相生相融,也是構成美好風景的兩個要素。有山無水,少了柔媚婉約。沒有山的水無法跌盪跳躍,潺潺起落。即使平靜的小湖,只要有高山環抱投影,立即氣勢不凡。
山夠深林夠茂,湖泊泉澗必定澄淨幽美。水美,一個地方自然靈動有情。登高山,其實也隱隱期待水源吧。
或許,每個人內心裡都在尋找一個湖?一個可供休憩,滋潤心靈,映照胸懷,激盪靈感,沉思暝想的湖。湖泊,哪裡又只是一汪水而已!
世界上美麗的湖泊何其多!或許我跟山區的幾個小湖比較有緣罷了。
以上內容節錄自《走向白雲山巔──瑞士茵佳汀》陳小川◎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5756.pdf
湖光山影
瑞士多山,湖泊也不少。湖光山色,清波帆影;遊客衝著這般秀麗風景,打從世界各地而來。高山上的湖泊又隨地勢、岩礦和冰河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風貌。它們通常不很大,有些還得費點功夫才能走到。那兒,湖清水冷,少了渡船來往穿梭、遊客戲水喧鬧,湖泊藏臥山林中,更有塵俗不沾的澄澈幽美。
到茵佳汀,一定不會錯過汐芷湖、思瓦帕娜湖、香翡湖和聖莫里茨湖。茵河流入又穿出,將幾個湖像寶石一般串連起來,鑲綴山谷中,讓人一到此地,先就眼睛一亮。來來回回,我不知經過湖邊多少次了,卻總也看不厭。尤其是夏季,每當汐芷湖一入視...
作者序
第一次聽說茵佳汀這個地方,是我在巴黎唸書時。朋友HK寄來一張風景明信片,說他在茵佳汀度假。卡片上,青翠的近山與白雪罩頂的遠山在藍天下微笑;前方一條小徑,邀約似的,宛延伸向群山的懷抱。我把卡片貼在宿舍房間的牆上,偶爾看一眼,發陣呆。在我每日擠地鐵、跑圖書館、趕寫論文的求學生活裡,它有如一扇窗,敞開向一個清亮明淨的山的世界。
後來我回到瑞士,HK帶我去茵佳汀,那是我們婚後的某個夏日。進入山區後,空氣明顯變得清涼,林蔭下甚至還有殘雪。蓊鬱的樹林隨山坡往上爬,爬到一定高度後,留下嶙峋的岩石、青苔和勁草,在疾風裡地老天荒。我心想,HK要帶我去什麼樣的地方呢?車子在山道上左彎右拐,上坡下坡,經過了一些小小的村落。個把鐘頭後,HK在一個小坡盡頭停車,對我說:「我們到了。」我彷彿從夢中醒來,左右看了看,並不見屋子呀!他走下車,解開路旁一個木柵門的繩索,我這才注意到斜坡下方幾株杉樹後的磚瓦灰牆。屋子是山區常見的樣式,簡單樸實。HK的外婆晚年時常來這裡,現在子孫們輪流使用並維護。正門牆上有句拉丁文格言,我讀後正要問HK,轉身卻不見人影。我繞到屋子後方,見他坐在花園裡一個低矮的石牆上,面對大片的草地和起伏綿延的山峰。我走到他身邊時聽到他說:「你知道我為什麼總愛來這裡了吧!」我沒說話,輕輕嘆了口氣。旅途的顛簸疲累倏忽都沒了,我感到平靜與恬然。
我已喜歡上這地方了。
茵佳汀的山水很難不讓人著迷。我徜徉其中,單純的,好奇的,像孩子奔跑於春天的草地上。我一點一點去認識茵佳汀,包括它的氣候、村鎮,它的高度。我一步步走向它的山谷山峰,從近的地方開始,逐漸走遠一些、高一點。夏天時我把走得疲累的雙腳伸入溪水裡,體驗刺刺麻麻的冰涼;冬天我努力在雪地上走得優雅,羨慕地看著別人輕鬆滑著雪翹飛去。山中健行其實很累人,遊山玩水並不總是愜意輕鬆,光有興致不夠,還需要體力和裝備。當我爬坡爬得十步一停、五步一喘時,我深深敬畏山的高深難測,迷惑於它的詭異多變;我意識到自己的體力狀況,局限和潛能。於是我換上又厚又牢的鞋子,背起輕便的背包,帶著風雨不透的外套出門。漸漸地,我選購衣服用品的考量也變了:舒適實用為先,外觀樣式其次。
我尤其認識到,鞋子不應該限制甚至折磨雙腳,而是保護雙腳走得更遠。我遠非真正的登山者,更不想征服哪座山峰,只單純地喜愛山中的清越寧靜。有時我走得精疲力盡,心想再也不爬山
了,但隔天一早看太陽照著山頂,我又一股勁跳起來問HK:「我們今天去哪兒?」爬山的一個最大收穫是:透過體能上的提昇而獲得內心的充實感。疲累時也就再沒有精神去胡思亂想了――晚上能舒服地躺下來飽睡一覺,那真是莫大的幸福!
後來我才知道,我去過的那些地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是馳名遠近的旅遊勝地。原來茵佳汀又分上、下兩區,我們住的地方屬上茵佳汀。原來茵佳汀不僅有聖莫里茨,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樸雅村鎮。小鎮裡總有幾棟房子氣宇不凡,讓人驚喜。走近一看,更是一驚,屋子與某位名人有著淵源。茵佳汀原來與太多響亮的名字連在一起。赫曼赫塞、托馬斯曼、普魯斯特、尼采等人還留下了遊記文章。如果我之前知道這些,會不會不自覺地在山水中尋找前人的足跡呢?
山明水秀之地自然人文匯集。茵佳汀豐潤的人文無需刻意尋找,它就像山上的清新空氣,讓人自自然然吸入而神清氣爽。那不只在於古蹟或美術館的多寡,而更顯現於尋常生活中,在小鎮的石板上、木屋的窗台前,是小巷轉彎處一株老松倚著斑駁的石牆。
茵佳汀的發展與旅遊觀光密不可分。如何在追求商業利益之時不忘維護自然,這是個大題目。但「人為」背後所抱持的態度和所具有的素質,往往是在小事情中顯露。茵佳汀的國家公園沒有巨大的牌樓,沒有張牙舞爪的售票亭,入口非但不起眼,而且小得僅容一人通過。也許有些人期待的是「氣派」和「壯觀」,但這裡似乎提醒遊「客」勿喧賓奪主,進入「自然公園」之前先得變得謙卑與安靜。
觀光事業在茵佳汀幾乎無所不在,要能做到貼心周到而不俗濫不露骨,需要有厚底子的功夫。慕靄山頂的散步路徑在冬季時每隔數公尺立有木牌,上面書寫著名言佳句,其用意大概是讓遊客能有談論或沉思的引題而不致在白茫茫的雪地裡走得太單調無聊。我在一塊牌子上讀到普魯斯特的句子:「旅行的真正收穫不在發現新的景色,而在發覺新的視野」。
百餘年來,茵佳汀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在茵佳汀的山水中獲得休憩療養,汲取靈感生機;他們的造訪與停留又使這片山區多元蓬勃起來。在茵佳汀常聽到德語、英語和義大利語。茵佳汀所屬的格勞賓登州又有當地特殊的語言,稱作瑞士羅馬語,它有如跳躍的山澗泉水,清脆有致又不失柔媚。茵佳汀的文化就像這地區的語言現象,國際性與地方性並存,既傳統樸實又現代開放。這裡的生活可以寧靜也可以熱鬧,旅遊旺季和淡季的差異有如白天黑夜。旺季的茵佳汀提供了就業市場,每日上下班時刻瑪羅亞山道上的車輛就像接長龍,許多義大利人越過邊界打工。
我來來去去茵佳汀也有好些年了,每次總會到幾個固定的地方,但也拜訪未去過的山村或景點。每次上山總有新發現。即使同樣的山水,在不同的季節和天候下會有不同的氣象,何況每回觀看的角度和心情也不一樣。我們常認為自然景觀恆長不變,其實它的消長變化比我們想像的快速強烈多了――冰河的融退便是個明顯的例子。茵佳汀不算大,卻也不小;越過一山又是一山,總有那麼多未去過的地方。我一次次走在山中,漸漸累積了些經驗和感受,把它寫下來,以紀念與茵佳汀的因緣際遇,也算是對山水的一星點回饋――我們取之於大自然的太多了!
記述茵佳汀的外文篇章已有許多,我以東方人的黑眼珠看茵佳汀,或許能增添幾抹不同的光影吧。
第一次聽說茵佳汀這個地方,是我在巴黎唸書時。朋友HK寄來一張風景明信片,說他在茵佳汀度假。卡片上,青翠的近山與白雪罩頂的遠山在藍天下微笑;前方一條小徑,邀約似的,宛延伸向群山的懷抱。我把卡片貼在宿舍房間的牆上,偶爾看一眼,發陣呆。在我每日擠地鐵、跑圖書館、趕寫論文的求學生活裡,它有如一扇窗,敞開向一個清亮明淨的山的世界。
後來我回到瑞士,HK帶我去茵佳汀,那是我們婚後的某個夏日。進入山區後,空氣明顯變得清涼,林蔭下甚至還有殘雪。蓊鬱的樹林隨山坡往上爬,爬到一定高度後,留下嶙峋的岩石、青苔和勁草,在疾...
目錄
自序
石打翠
地圖
懷抱汐芷
聖莫里茨 一則傳奇
湖光山影
塞崗提尼
高山牧場
秋水
雪的顏色
哭泣的冰河
山水之外
山的孩子
國慶日在山上
有機牧場作鄰居
萋萋芳草
後記
茵佳汀簡圖
原文地名與中文譯名對照表
自序
石打翠
地圖
懷抱汐芷
聖莫里茨 一則傳奇
湖光山影
塞崗提尼
高山牧場
秋水
雪的顏色
哭泣的冰河
山水之外
山的孩子
國慶日在山上
有機牧場作鄰居
萋萋芳草
後記
茵佳汀簡圖
原文地名與中文譯名對照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