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末日之說只是無稽之談,但諸多跡象顯示,
2020年之前天災人禍將愈趨激烈,我們該怎麼面對?
全球磁變、氣候異常、強震不斷,種種災情接連而來;
人心失控、生物猝死、意外頻傳,神祕禍端層出不窮。
世界的未來是更趨昏暗或漸露曙光?
‧「全球暖化」並不能充分表達近年來氣候變遷的特色,「氣候極端化」才是更好的描述。
‧風災、水災、傳染病、生物失衡等災變,近年都有上升的趨勢。
‧大約從2000年之後,全球地震和火山活動上升的趨勢更為顯著。
‧全球磁變標示了自然界重大的轉變,這轉變可能超越全球磁變本身,引起地球失序並衝擊地球生靈,但非大絕滅。
‧地磁變化對世界近年來人禍頻仍的影響雖未廣為接受,但不能排除也不能忽視。
‧太陽活動是否觸發地球地震及火山活動?科學界仍有爭議,但肯定性的研究結果數目在增加中。
‧對災變的「末日情結」與「否定闢謠」之外,更可務實準備,樂觀前瞻。
作者簡介:
林中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臺灣大學地質系學士(1965)、美國保齡格綠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地質碩士(1969)、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企管碩士(1975)、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治系碩士、博士(1986)。
美國丹佛爾城曼威爾公司資深地質師及財務分析師、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及政治系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陸委會第一副主委兼發言人、國防部副部長。
曾於美加礦業公司及財務企業服務12年,於1974年發現美國蒙大那州靜水白金礦(Stillwater Mine, Montana)第一個露頭。
居留北美29年,未入外國國籍。
平生從未參與國內外任何政黨。
林中斌部落格:http://blog.yam.com/CPLi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在這本書裡,從太陽輻射、大氣層、地表,貫穿到地下、地底,完整的探討氣候變遷的成因與衝擊。地上加地下,大氣連宇宙,建構出氣候變遷的全面書寫。我認識林中斌多年,他的研究背景,從地質地理跨界到企業管理和國際關係;他的治學態度扎實而周延,總能由細節中勘踏學理,從幽微裡爬梳脈絡。這樣的全面書寫,只有他做得到、做得完整。---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河清
1965年畢業於臺大地質系的林中斌教授,以引經據典的科學方法,孜孜不倦的學者精神,鉅細靡遺的整理了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型式,並歸納了不同學者專家的論述,提出另一項相關自然災害思維的剖析--「全球磁變」。栩栩如生的事實陳述,另類的想法,相當引人,是非常值得您細嚼品味,一窺全貌的好書。---臺灣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陳宏宇
很感佩林中斌教授的用心,尤其在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上,他主動詢問了許多專業學者,逐條的驗證探討。他毫不藏私的把他畢生的經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對也是科學研究者的我們,無疑是最佳的典範。看完這本書以後,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深深的嘆一口氣,體認到我們該努力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多關心地球一些,強化防災的作為,面對這些災變才更有應對的能力。---氣象達人 彭啟明
林中斌教授願意接受出版社邀稿,花時間為讀者以他宏觀的視野,寫一本超越多項科技與專業的整合性全球趨勢預測書籍,真是大家的福氣。要寫這種書的作者必須有以下的特質:1.視野宏觀、2.立場中正、3.立論確實(有根據)、4.邏輯清楚、5.社會責任感強、與6.開放的頭腦。而我已認識30多年的林中斌教授正好是少數具有這6項策略思考特質的研究者。---航太博士 樓宇偉
名人推薦:在這本書裡,從太陽輻射、大氣層、地表,貫穿到地下、地底,完整的探討氣候變遷的成因與衝擊。地上加地下,大氣連宇宙,建構出氣候變遷的全面書寫。我認識林中斌多年,他的研究背景,從地質地理跨界到企業管理和國際關係;他的治學態度扎實而周延,總能由細節中勘踏學理,從幽微裡爬梳脈絡。這樣的全面書寫,只有他做得到、做得完整。---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河清
1965年畢業於臺大地質系的林中斌教授,以引經據典的科學方法,孜孜不倦的學者精神,鉅細靡遺的整理了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型式,並歸納了不同學者專家的...
章節試閱
近年來地震的確有趨於頻繁的趨勢,但這看法並未得到權威機構和人士的認同。
美國地質調查所是最具權威的官方機構,所提供的世界地震資料是最可靠而全面的。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解釋,全球每年地震總數的確變多,然而那是因為媒體更加發達(報導更多),以及地震觀測站的增設、儀器更加精良所導致的結果。美國地質調查所強調,自1900年以來的紀錄顯示,每年大地震次數幾乎沒變:每年7~7.9級地震17至18次(每月平均1.5次),8級以上地震一次。例外很少,只發生在1970年和1971年,那兩年7~7.9級地震是20和19次,平均每月1.6次。
可是這說法在2010年初就不管用了。從1月3日到4月19日,3個半月中,7.0~7.9級地震已有8次,平均每月2.3次,遠高於專家所說的1.5次,甚至高於極少出現過的1.6次上限。而全年通常只有一次8級以上的地震則早在2月27日出現於智利。這次8.8級地震,威力之大居然震偏了地球自轉軸,使每天自轉速度加快1.26微秒(1微秒=百萬分之一秒)。
同時還有2次地震群出現:2月27日琉球7級和智利8.8級地震;3月4日到3月5日24小時內有高雄甲仙6.4級和印尼蘇門答臘6.8級地震。
以上是進入2010年強震頻率變高的現象。也許有人會認為地震活動升高只是最近的短期現象,不足以表示長期的趨勢。但如果從1900年開始算起,縱觀過去110年,情形又如何呢?
讓我們先看媒體對死亡人數的統計,再看專業機構(美國地質調查所)對地震強度的統計。
根據美國CBC新聞2010年3月1日發表的統計,從1900年以來24次傷亡最多的地震中,有10次發生在2000年以後,也就是說,過去110年來,在最近9%年分裡,集中發生了42%傷亡最多的地震,這種分布明顯是不成比例的。更強調的說法是:過去110年來,傷亡最多的24次地震中,有10次發生在2003~2010年,也就是,在最近6.4%年分裡,集中發生了42%傷亡最多的地震。傷亡多的地震,隨時間的推進,變得愈發頻繁了。
筆者猜想或許會有人質疑這樣的統計不夠科學,因為死亡人數變多可能是全球社會發展快速所導致,而不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這些社會現象都可能增加地震致死的人數,和地震本身規模增強、次數增加無關。
真是這樣嗎?我們換個方式來看。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2010年3月29日更新的統計,可以發現15次最強地震中4次發生在2000年以後,也就是說,過去110年中27%強震集中發生在最後9%時間裡。甚至可說都集中在2004~2010年,也就是,過去110年中27%強震集中發生在最後6%時間裡,這種分布也是不成比例的。強度高的地震,隨時間的推進,變得愈發頻繁了--換言之,強震愈來愈多了!
即使如此,或許仍有人無法拋開舊有的觀念,認為統計上尚不足令其信服。那麼我們再透過另一種角度,檢驗全球地震頻率是否增加。
各級地震總數攀升36年後陡降又上升
自1973年起,美國地質調查所蒐集了完整的全球每年各級地震的資料,可以看出39年以來全球每年地震次數的趨勢,有5點值得我們注意:
1、長期大趨勢呈現上升:全球每年地震總次數自1973年持續攀升至2008年。
2、高強度地震頻率自2005年後猛升:每年強震(5.0級~9.9級)次數在2005年之前變化不大,大致維持在1,096至1,788次之間。然而2005年之後,猛然上升衝破1,800次大關,2010年後更已超過2,000次。
3、低強度地震頻率35年來倍增:2.0~4.9級地震頻率從1973~2008年35之間增加6倍。
4、2009年後地震總頻率陡降:高強度和低強度地震頻率都戲劇性減少,2009年總次數(13,043)跌到1992年的紀錄(13,053)。再於2010年谷底彈升,該年總次數(21,411)已接近(但低於)2003年的紀錄(25,154)。如此陡峭的下滑又躍升的情形在39年中從未出現過。
5、2003年低強度地震頻率出現高峰:2.0~2.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到達高峰,之後便明顯下滑,下滑程度和2003之前兩年上升程度類似。而3.0~3.9級地震頻率也在2003年後稍稍下滑,再於2007年上升至2008年的頂點,之後急速下滑。4.0~4.9級地震頻率則不同於2.0~2.9級地震,也不同於3.0~3.9級地震。4.0~4.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依然大幅上升至2005年,之後雖稍有下滑,但又再上升至2008年頂點,然後也像其他各級地震的頻率,出現戲劇性的下滑。
此時我們再回顧前文提到美國地質調查所用「地震觀測站的增設、儀器更加精良」等理由解釋地震頻率上升的問題,便會發現其中的不合理現象:
1、為何2008年後地震總次數陡然下降,再於2009年谷底反彈攀升?
2、為何2.0~2.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從此下滑,而4.0~4.9級地震頻率在2003年後依然上升至2005年(甚至2008年),之後才猛然下滑?
顯然地震觀測站增加並不能完全解釋地震次數的增加。
同樣的,偵測儀器精密度的改進也不能完全解釋地震次數增加而又減少的情形。那麼,地震頻率增加,有多少成分是人為的社會發展因素?又有多少成分是非人為的自然變化?美國地質調查所沒有進一步說明。
因此筆者合理推論,作為政府機構,美國地質調查所有責任避免引起大眾對天災增加的憂慮。但是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是美國地質調查所太過保守而忽略了全球地震次數和強度增加的大趨勢?
近年來地震的確有趨於頻繁的趨勢,但這看法並未得到權威機構和人士的認同。
美國地質調查所是最具權威的官方機構,所提供的世界地震資料是最可靠而全面的。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解釋,全球每年地震總數的確變多,然而那是因為媒體更加發達(報導更多),以及地震觀測站的增設、儀器更加精良所導致的結果。美國地質調查所強調,自1900年以來的紀錄顯示,每年大地震次數幾乎沒變:每年7~7.9級地震17至18次(每月平均1.5次),8級以上地震一次。例外很少,只發生在1970年和1971年,那兩年7~7.9級地震是20和19次,平均每月1.6次。
可是這...
目錄
推薦序1 李河清
推薦序2 陳宏宇
推薦序3 彭啟明
推薦序4 樓宇偉
自序
第1章 災變升起:電影或事實?
指出一般災變言論的死角,瞰覽災變趨勢,提出災變分類。
第2章 極端氣候:海底宣言和凍裂鐵軌
從世界氣候高峰會議各國對暖化議題形式上的重視,引出寒冬連年、暖化的爭議和熱浪、野火、沙塵暴等「氣候極端化」的現象。
第3章 暖化可解釋的地面災變:從龍捲怪風到水母峰會
探討風災、水災、傳染病和生物失衡的現象。
第4章 暖化難解釋的地面災變:地震海嘯與火山
探討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上升的趨勢與並與官方保守說法對比。
第5章 來自地下的原因:全球磁變
簡介地球磁場的來源,描述全球磁變的3大現象(磁極移轉、地磁弱化、南大西洋異常區)以及磁極翻轉的可能性。
第6章 辭便對生物的影響:從鯨豚迷途到親子相殘
探討生物對地磁的感應,說明地磁弱化對動物及人類的衝擊,包括人心浮躁、行為乖張的社會病象舉證。
第7章 來自天上的原因:主角太陽
探討太陽對地球災變的影響,包括太陽磁爆、氣候變化、地震,以及小冰河期來臨之可能性。
第8章 來自天外的原因:銀河及其他
探討可能來自太陽系以外因素對地球災變的影響,兼論來源不明的災變。
第9章 趨勢總覽:災劫與曙光
回顧本書各章,探索災變的脈絡,提出對個人、國家、國際的建議,前瞻世界的未來。
推薦序1 李河清
推薦序2 陳宏宇
推薦序3 彭啟明
推薦序4 樓宇偉
自序
第1章 災變升起:電影或事實?
指出一般災變言論的死角,瞰覽災變趨勢,提出災變分類。
第2章 極端氣候:海底宣言和凍裂鐵軌
從世界氣候高峰會議各國對暖化議題形式上的重視,引出寒冬連年、暖化的爭議和熱浪、野火、沙塵暴等「氣候極端化」的現象。
第3章 暖化可解釋的地面災變:從龍捲怪風到水母峰會
探討風災、水災、傳染病和生物失衡的現象。
第4章 暖化難解釋的地面災變:地震海嘯與火山
探討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上升的趨勢與並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