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臺灣文學中的翻譯、遊記與書評為主要討論內容,分三輯,各收四篇。 輯一以文學翻譯為主,觸及的譯家有黎烈文、莫渝、杜國清及韓國游台作家朴潤元;輯二以地景、旅游文學為主,題材有郁永河《裨海紀遊》、江亢虎《臺游追記》、臺灣文學中的淡水地景及烏來書寫;輯三是書評,評述的書目有鍾肇政的《八角塔下》、張素貞《現代小說啟事》、《苗栗文學讀本》、《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1989~2003散文卷(二)》。含括了臺灣古典文學及現當代文學,文類有小說、散文、新詩,跨越幅度大,提供了臺灣文學另一面的認知。
作者簡介: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現任該系教授。研究主題與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古典文學、兩岸文學、文言筆記小說,長期致力於臺灣文學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專著二十餘種,主編典籍六十餘冊,主要著作有《臺灣文學散論》、《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島嶼容顏——臺灣文學評論集》、《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見樹又見林──文學看臺灣》、《無悶草堂詩餘校釋》、《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梁啟超、林獻堂往來書札編注》、《裨海紀遊校釋》等。曾獲1997年「巫永福評論獎」、1998年本土好書、2000年香港大學論文發表一等獎、2008年臺灣文獻推廣傑出貢獻獎、高雄文學館作家創作文物展。並建置學術網:譯文網Babel(合作者:張靜二、蘇照雅教授),提供學界無償使用。
章節試閱
怎樣臺灣?如何書寫? ──郁永河《裨海紀遊》析論 郁永河來臺距離清政府治臺僅十四年(1683-1697),由於郁氏親身經歷了解,可以更加真切呈顯一位清初文人眼中的臺灣異象,及他對清初治臺的心態和措施、成效和缺失,同時有助於吾人認識郁氏個人的立場和想法。郁永河來臺之前,已知黑水溝海難時見,臺地之荒涼寂寞,彷彿洪荒世界,一般人莫不戒慎恐懼,視為畏途,躊躇裹足,郁永河卻勇氣過人,慨然赴臺,及入臺,眾人勸止毋親往煉硫,他仍力排眾議,作了妥善而周密的準備,因此得以完成重責大任。從他事後之追憶,仍覺備極艱辛,為喚起執政者對臺灣之關注,俾留心臺灣問題者之參考,其《裨海紀遊》所呈現的並非傳統文人雅士寄情煙波山水之情趣,而是在處處險境下旁搜博稽,肆力考求所經山川道里及臺地番人之文化型態、生活習俗乃至體貌特徵,其理性的認知與客觀的描述,使人獲得如身臨其境的真切感想及了解。其書撰述之背景當與清代大一統盛世,對邊疆的積極開發、經世致用的思潮,以及邊疆人文史地、地理方志蓬勃發展的時代氛圍,結合著作家自身的邊疆遊歷經驗,與文人展現自我心理需求有關。本文將從郁氏其人與《裨海紀遊》敘述其見聞經歷,書寫策略與文學藝術性,及《裨海紀遊》的接受史予以論述。 一、郁永河與《裨海紀遊》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省仁和縣人。生卒年不詳。為仁和諸生(科舉時代對秀才之通稱),曾自述:「余性耽遠遊,不避險阻。」曾到河北天雄(今大名)、河南鄴下(今臨漳)等地。康熙30年(1691)春進入福建為幕,遊經建寧、延津、榕城、石馬、漳浦等諸城邑,最遠到達廈門,直至31年(1692)才返回榕城擔任福建同知王仲千之幕僚。擔任幕僚期間,他曾到閩西的邵武、汀州等地辦公事,同時趁機旅遊,短短三四年間即遍遊閩中山水,而以未到臺灣為憾事。曾言:「探其攬勝者,毋畏惡趣,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福州火藥庫遇災爆炸,毀掉硝磺火藥五十餘萬斤,典守被罰負責賠償損失,福建當局聞知臺灣北部出產硫磺,可煉製火藥,派人至臺灣淡水開採,當時永河是幕客,又性喜遊歷,便自願渡臺採硫,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春出發,從廈門乘舟來到臺南安平,購齊採硫工具後,四月七日,乘牛車經府城(臺南),歷新港、目加溜灣諸番社,入南嵌社,五月五日抵北投採硫磺礦,淡水社長張大為之治屋,其間經歷下屬紛紛染疾不起、颱風大雨吹倒住所、野番趁夜襲擊等挫折,最後還是在艱困中完成使命。至十月四日,由淡水返回福州。隔年郁氏將他在臺經歷所見及屢遭艱屯之狀,陸續寫成《裨海紀遊》一書,呈顯了三百年前蠻荒未闢的老臺灣自然面貌,其間還夾雜十二首〈臺灣竹枝詞〉和二十四首〈土番竹枝詞〉,是清代初期臺灣風土民俗和原住民生活的珍貴紀錄。其書卷首有羅以智跋,為郁永河生平、作品源流作一概略敘述: 郁永河,字滄浪,仁和諸生,久客閩中,遍遊八閩。康熙三十六年丁春,會當事採硫黃於臺灣之雞籠、淡水。臺灣初隸版圖,在八閩東南,隔海四餘里,滄浪欣然與其役,因紀是編,備述山川形勢,物產土風,番民情狀,歷歷如繪。滄浪以斑白之年,不避險惡,且言:「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 此外書末附有〈鄭氏逸事〉一卷、〈番境補遺〉一卷、〈海上紀略〉一卷、〈宇內形勢〉一卷及〈文獻彙鈔〉十六則,諸卷均為此行夷考所得,篇幅都極短,讀者可進一步加以閱讀,對了解臺灣有相當助益。因本書蒐羅考訂極豐,敘述深入、觀察細膩詳盡,文獻價值甚高。尤其郁氏渡臺距鄭克塽降清僅十四年之隔,此時渡臺者少,可見到的記錄更闕如。《裨海紀遊》實為研究臺灣極有價值文獻之一,尤其是臺灣早期開發史,所以私家著述或官修志書,每多引錄,如周鍾瑄《諸羅縣志》、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等書中都曾採錄其說。 《裨海記遊》,傳抄版本甚多,據方豪〈裨海紀遊版本之研究〉一文(收入《方豪六十自定稿》頁978-988。另見本書附錄一),《裨海紀遊》有下列各種版本,摘其要者如下: 一、《渡海輿記》:雍正十年(1732)周于仁刻本,有二鈔本,一藏國立臺灣大學,有周于仁序、晚宜堂跋。一是日人市村榮的傳鈔本,鈔錄日期在昭和七年(1932)三月,昭和十年贈總督府圖書館。此版本刪節較多,並非全文,但附有「番境補遺」、「宇內形勢」、「海上紀略」、「臺郡番境歌」。 二、昭代叢書本裨海紀遊」: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收入「昭代叢書」戊集續編。 三、棗花軒刊本稗海紀遊」: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臺灣未見) 四、舟車所至叢書本採硫日記」: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較原文刪節甚多。 五、達綸刻本裨海紀遊」:蔡爾康刻「屑玉叢譚」本「裨海紀遊」所依據的本子。 六、粵雅堂叢書本採硫日記及胡繩祖鈔本」:「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五集收錄「采硫日記」,有咸豐三年(1853)伍崇耀跋,說明其底本是吳翊鳳伊仲「秘籍叢函」鈔本。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和下卷都附竹枝詞,而無「宇內形勢」、「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伊能嘉矩「臺灣叢書」遺稿和諸田維光日譯本所根據的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杭州胡繩祖的鈔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商務印書館發行「叢書集成」初編,即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 七、屑玉叢譚本裨海紀遊」:這部叢書印於清光緒四年到六年,上海申報館聚珍版,是錢徵和蔡爾康同輯的。其中「裨海紀遊」、「番境補遺」(附宇內形勢)、「偽鄭逸事」等,都有蔡爾康跋,列於第三集第二卷。蔡爾康第三集序作於光緒五年(1879)正月。 八、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本裨海紀遊」:王錫祺所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收入「裨海紀遊」、「番境補遺」、「海上紀略」。 九、臺灣詩薈重刊本」:連雅堂所編《臺灣詩薈》第四號至第十一號(一九二四年五月至十二月),分期刊登「稗海紀遊」,第十六號重刊「番境補遺」,第十七號重刊「海上紀略」。 十、北投庄役場藏節鈔本採礦資料」:昭和五年(1930)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四日,日人在臺南舉行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會中特闢史料展覽會。會後刊印「臺灣史料集成」一冊,在書冊之部列「採礦資料」一種,「臺北州大屯郡北投庄役場藏」,並著錄四百九十二字。 十一、海寰舊藏鈔本五種:方豪聽李宗侗轉述,呂海寰曾藏有「採硫日記」二卷、「偽鄭遺事」一卷、「番境補遺」一卷、「海上紀略」一卷、「附錄」一卷。 方豪《合校本裨海紀遊》於1950年由臺灣省文獻會出版,後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之「裨海紀遊」即採方豪校本,但刪去校勘按語。據該書「弁言」,臺銀本是以「屑玉叢譚叢書本」為底本,由方豪參酌各本校勘。本書即以臺銀本為底本,參考粵雅堂刻本校勘。 《裨海紀遊》一書,又名《採硫日記》,此書是臺灣散文史上難得一見之作,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內涵為渡臺採硫,詳細記錄其來臺之緣由、乘船出海之日期、航行至澎湖所見所聞。郁永河整裝從福州出發,隨行者有王雲森和僕役三人。經過莆田、晉江,到廈門候船,二月二十二日由廈門渡海,途經大擔島、金門,渡紅水溝、黑水溝抵澎湖,最後到達鹿耳門,因風惡與鹿耳門之鐵板沙不可泊,仍留宿舟中,翌日改乘所買之小舟由鹿耳門往安平,行至水淺處,遂再易牛車才終抵岸。抵臺後,在臺南府城拜會官員,藉文獻了解臺灣歷史脈絡,著重在政治版圖的收納,因而論及鄭成功之事蹟以及臺灣的編制,及臺灣的作物、交通、貨品交易、民風及氣候變化。最後為來臺行程賦竹枝詞作為紀錄。中卷敘購辦煉硫所需器具完備後,於四月初七出發,過大洲溪,經新港社、嘉溜灣社、麻豆社,渡茅港尾溪、鐵線橋溪到倒略國社。又夜渡急水、八掌溪抵諸羅山。渡牛跳溪,過打貓社、山疊溪、他里務社至柴里社。再渡虎尾溪、西螺溪、東螺溪至大武郡社。次至半線社,過啞束社至大肚社,再過沙轆社至牛罵社,又歷大甲、吞霄、新港仔社、後龍社、中港、竹塹、南嵌、八里分社,乘莽葛至淡水,而後向番民易硫土以煉硫。其中述及土番文身、裸體、體貌、巫女、馴牛、狩獵及探硫穴等情形。下卷論述臺灣之山川形勢,分析臺灣戰略位置與鄰國的相對利益,提出如何開發的策略,凸顯其重要性。接著紀錄番民的風俗民情,番民被通事壓榨的問題,談教化之政策。最後是歸程,文末以詠土番竹枝詞結束。
怎樣臺灣?如何書寫? ──郁永河《裨海紀遊》析論 郁永河來臺距離清政府治臺僅十四年(1683-1697),由於郁氏親身經歷了解,可以更加真切呈顯一位清初文人眼中的臺灣異象,及他對清初治臺的心態和措施、成效和缺失,同時有助於吾人認識郁氏個人的立場和想法。郁永河來臺之前,已知黑水溝海難時見,臺地之荒涼寂寞,彷彿洪荒世界,一般人莫不戒慎恐懼,視為畏途,躊躇裹足,郁永河卻勇氣過人,慨然赴臺,及入臺,眾人勸止毋親往煉硫,他仍力排眾議,作了妥善而周密的準備,因此得以完成重責大任。從他事後之追憶,仍覺備極艱辛,為喚起執政...
作者序
自序
本來沒打算為本書寫序,當然也不願驚擾朋友寫序推薦。一直以來,每逢專書要出版,總是煞有其事,自我清理一番,慎重交代書之內容及自己的一些感懷,但年歲漸老,似乎愈來愈沉默,欲說還休,因此當我把電子檔交給責任編輯孫偉迪先生時,我特意遺漏了序言。但當一校稿校畢時,我靜靜看著書稿,對此空白,我反而猶豫了,似乎沒有一篇序言,就像處於未完成的狀態,雖然,我從不認為書之出版即是已完成的狀態,我每次總在書出版之後感到懊悔,無一例外。
我想我還是說說近年我的人生軌跡和學術歷程吧。這幾年我極關注翻譯文學,優秀的翻譯作品,其意義和價值不下於創作,而日治以來中外文學在臺灣的交流史、影響史與接受史的搜羅梳理,可為臺灣(翻譯)文學史的撰寫奠下基礎。無論是從詞條選擇,還是意義分析來看,我們都無法拒絕把「翻譯文學」作為20世紀以來臺灣文學一個可能的關鍵字,臺灣文學史的書寫需要此一部份作為參照。因此在整理臺灣日治翻譯文學時,也隨興寫了幾篇譯家譯作的討論。我個人尤其看重朴潤元一篇。日治時期的臺灣翻譯文學,主要是日翻中,或者是將中國的中文譯作直接轉載,相較之下,朝鮮與臺灣的翻譯(對譯)情況較少見。本書所討論的朝鮮作家朴潤元在臺灣的翻譯之作:〈堅忍論〉與〈史前人類論〉,此二文乃譯自崔南善編纂的朝鮮國語教科書《時文讀本》。朴潤元將韓文譯為漢文,其「韓漢混合式的文字」及翻譯所透露的民族文化思想,提供了譯作的背景及翻譯緣由。由於〈堅忍論〉譯本是經一再轉譯的歷程,因此本文探討譯本《西國立志編》(《自助論》)的流傳與傳播,以及在中韓各自不同的影響力,因而得出朴潤元所依據的崔南善譯文,畔上賢造《自助論》之影響較中村正直譯本為多之結論。透過本文之耙梳研討,將可填補過去臺灣、朝鮮比較研究之不足,同時對目前熱絡的東亞研究,提供參照係數。
至於游記、旅行文學,是因數年前執行本校(臺師大)學術計畫時的議題,因此郁永河、江亢虎來臺之遊,成了研究的課題。淡水是我一直關懷的課題,十年間寫過兩篇論文,因淡水歷經西、荷、鄭氏、清朝、日本、國民政府輪替統治及英國人租借,充滿了各階段的歷史記憶。這些交雜的中西文化風情和歷史遺跡,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及地形、天候的關係,文學中的淡水地景有著特殊的樣貌。其街市狹窄,街鎮聚落沿著河岸與山腳之間發展,為數眾多的歷史古蹟與古老建築,佔據了淡水空間經驗中絕大部分,如教堂建築(尖塔)及舊砲臺、紅毛城等建物,深深影響淡水人的生活及精神,文學作品也充分反映了這些。而同樣的地景因視角與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西、荷、滿清、日本對淡水的描寫,隨著時間的延續與民族立場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呈現。書評則多是應朋友邀稿而寫,我個人頗喜歡這樣的閱讀,只需肆無忌憚沉溺文本中遐想,無需閱讀千江萬海的史料文獻及冗長的學術論文,好似深深專情於固定的對象,沒有旁騖之心,也沒有望這山想那山的窘困及尷尬。
對於臺文,我素來不善於追新逐異、跟風趕潮,總是懷著一種虔敬的心情來鑽研一個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對於學術的積累和推進發揮一些微弱的作用。今日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漸形成和電子資訊的高速發展,人類加速邁進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與這一進程相應,知識全球化成了精神生活和文化領域的新的現實,對學術研究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在面對這種挑戰和機遇時,我總是想著如何得以開拓創新並保有自我獨特性,以延續臺灣文學研究的契機。
最後想說明的是,去年以來突發奇想,欲為自己學思所得之專書命以五官之名,目前已用書名有《游目集:臺灣文學花園》、《足音集:文學記憶/紀行/電影》、《回眸卷:三十年文集》,另有《拂耳錄》、《盾鼻編》編纂之中,也等於以此激勵自己努力完成這一系列的書目。我笑著跟朋友說,下一回將以動物鳥禽來命篇,話出之際,心裡頭暗驚,日後果有此精力完成否?末了,權且以此自勉。
本書稿的寫作過程,特別感念好友施懿琳、楊雅惠教授曾給予的協助與鼓勵,而在我2007年生病期間,向陽、胡衍南、徐國能教授二話不說,在百忙中為我代課一學期,及業師陳萬益教授長久以來的提攜,對此我一直銘感在懷,不敢或忘。同時感謝責任編輯孫偉迪先生、圖文排版邱瀞誼小姐、封面設計王嵩賀先生之幫忙,使本書得以很快呈現在讀者面前,對於他們付出的勞動,我由衷感激,一併深致謝忱。
許俊雅
謹序於臺師大837研究室
自序
本來沒打算為本書寫序,當然也不願驚擾朋友寫序推薦。一直以來,每逢專書要出版,總是煞有其事,自我清理一番,慎重交代書之內容及自己的一些感懷,但年歲漸老,似乎愈來愈沉默,欲說還休,因此當我把電子檔交給責任編輯孫偉迪先生時,我特意遺漏了序言。但當一校稿校畢時,我靜靜看著書稿,對此空白,我反而猶豫了,似乎沒有一篇序言,就像處於未完成的狀態,雖然,我從不認為書之出版即是已完成的狀態,我每次總在書出版之後感到懊悔,無一例外。
我想我還是說說近年我的人生軌跡和學術歷程吧。這幾年我極關注翻譯文學,優秀...
目錄
自序 輯一朝鮮作家朴潤元在臺的譯作──並論《西國立志編》在中韓的譯本黎烈文在中國大陸的編輯、翻譯活動翻譯臺灣──杜國清關於「世華文學」的思考與活動夜世界的朝香客──談莫渝與文學翻譯 輯二怎樣臺灣?如何書寫?──郁永河《裨海紀遊》析論江亢虎《臺游追記》及其相關問題研探時空交互下的特殊存在──臺灣文學中的淡水地景臺灣文學中的烏來書寫 輯三憶昔紅顏少年時──談鍾肇政的《八角塔下》讀小說,辨金針──讀《現代小說啟事》讀鄭清文的兩篇小說──〈二十年〉、〈雷公點心〉星光燦爛的文學天空──我看《苗栗文學讀本》寫在散文邊上──賞讀《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1989~2003散文卷(二)》
自序 輯一朝鮮作家朴潤元在臺的譯作──並論《西國立志編》在中韓的譯本黎烈文在中國大陸的編輯、翻譯活動翻譯臺灣──杜國清關於「世華文學」的思考與活動夜世界的朝香客──談莫渝與文學翻譯 輯二怎樣臺灣?如何書寫?──郁永河《裨海紀遊》析論江亢虎《臺游追記》及其相關問題研探時空交互下的特殊存在──臺灣文學中的淡水地景臺灣文學中的烏來書寫 輯三憶昔紅顏少年時──談鍾肇政的《八角塔下》讀小說,辨金針──讀《現代小說啟事》讀鄭清文的兩篇小說──〈二十年〉、〈雷公點心〉星光燦爛的文學天空──我看《苗栗文學讀本》寫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